在游戏中学习

12-16

迄今为止,幼儿园的日常教学活动多以游戏为主。游戏就是一种智力活动,是幼儿智力开发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广大家长应该尊重幼师,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实现“家园”互动。你是不是不太清楚幼儿园游戏是什么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在游戏中学习”,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轩轩比较调皮,自控能力较差,经常与其他孩子玩不到一起,因此很少有孩子愿意跟他一起玩。

这天,孩子们各自选择喜欢的区域进行游戏。轩轩一个人在娃娃家前转来转去。我走过去问:“轩轩,你在干什么?”他看了看我,低着头不说话。我蹲下身又问了他一遍,他这才低声说道:“我想去娃娃家和他们一起玩。”我想,轩轩有这样的愿望是一个好兆头,我应该鼓励他,并让他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于是,我对他说:“那你就去吧!”说完我就走开了,退到一个角落里悄悄地观察他。

轩轩站在娃娃家的门口,一次又一次地往里面探着头,可是在娃娃家游戏的小朋友都没理他。他见没效果,又走到娃娃家窗口,嘴里发出“咚咚咚”的声音,娃娃家里的小朋友还是没理他。只听见娃娃家的辰辰对其他孩子说:“我们不能让他进来,他会弄乱我们的东西。”听了辰辰的话,我发现轩轩的情绪明显低落了,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看到这一隋形,我灵机一动,拉着轩轩的手去敲娃娃家的门。“谁呀?”我说:“我是邻居施阿姨,我现在要出去办点事,你们能帮我照顾一下我的孩子吗?"欣欣说:“行,进来吧。”我转身叮嘱轩轩:“孩子,你在邻居家可不要随便动人家的东西,要有礼貌,要和大家好好地商量,好好地玩,知道吗?”轩轩乐得直点头,立即走进娃娃家乖乖地坐在椅子上。我对主人说:“那就谢谢你们了,等我办完事就来接他。再见!”说完我就离开了。过了一会儿,我悄悄地去娃娃家观察,发现他们玩得很融洽,我就没有去打扰他们。活动结束后,轩轩一脸灿烂的笑容。我问他:“轩轩,你们玩得开心吗?”“开心,我们一起做了好多点心,辰辰还讲故事给我们听。”“是呀,今天你很有礼貌,很守规则,小朋友们就愿意跟你一起玩了,以后还想玩吗?”“想。”轩轩重重地点了一下头。

第二天的区域活动时间,我看到轩轩和辰辰相邀来到娃娃家,看来他们要继续昨天的游戏。

以前我也曾鼓励轩轩主动找小朋友玩,并且对他不守规则的行为多次进行批评和教育,但都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这次当轩轩表现出与同伴一起玩的强烈愿望时,我创设游戏情境,帮助他参与游戏,不仅让他体会到与同伴游戏的快乐,还让他明白,只有遵守规则,与同伴友好相处,才能快乐游戏。相信轩轩以后会做得越来越好。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扩展阅读

组织幼儿在游戏中学习生活


导读:老师的要求和扮演角色的孩子的愿望是一致的,所以“作业题”就变成了全体孩子的行动,离园后,星期天他们有去菜市场的,有去卫生所的,有去动物园的,大家都学得很主动、很认真,回园后纷纷向老师和小朋友汇报自己学习的结果。

今天的幼儿是明天的主人,所以,培养幼儿具有社会生活多方面的初步知识和经验,并掌握一定的技能是十分重要的。怎样培养呢?克鲁普斯卡娅曾经指出:“儿童不仅在学业中进行学习,而且在游戏过程中也学习着组织,学习着研究生活。”几年来,我们坚持组织幼儿到生动、丰富的现实生活中去观察、体验,扩大视野,然后组织进入生活角色的游戏,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例如,我们玩“大家一起办邮局”,使幼儿知道了邮局里的叔叔、阿姨是怎样卖邮票、分发和邮递信件的,也了解了怎样汇款、取款和寄、取包裹等。

我们组织幼儿玩“我把叔叔、阿姨接回家”,有的小朋友当司机,掌握了红灯停绿灯行的知识;有的小朋友当售票员,学会了卖票和报站名,并懂得了要用礼貌的语言接待乘客。

我们还组织了“小医生”游戏,帮助他们记住了一些常见病和常用药品的名称。这些有趣的游戏把孩子带进了现实生活,增强了他们参与的积极性,使他们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但生活的内容是多彩和复杂的,小朋友的认识还只是初步的,而且很难一次就记住,因此难免出现笑话。在遇到这种情况时,只要注意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不但不会影响预想效果,反而会增强愉快的气氛,使正确的认识得到巩固和加深。

例如,有一次,我们的“小医生”判断“病人”的体温为100℃,给患感冒的“病人”投了“痢特灵”。又有一次,我们“菜床”上的“小售货员”报菜价,说青椒5分钱一斤,鱼1毛钱一斤,白菜1元钱一斤。

还有一次,我们“小动物园”里的“饲养员”向“游客”介绍说,大象最喜欢吃萝卜、白菜、竹笋。在这些时候,小朋友们自然要笑个不停。可是老师不是一笑了之,而是抓住时机,再一次进行指导,并分别布置了“作业”题:

(1)请向家里的人询问一下,正常人的体温是多少度?多少度以上是发烧?感冒了一般都服用什么药?

(2)同爸爸或妈妈去一次菜市场,了解一下常见蔬菜和鱼、肉的价格。

(3)“六一”去一次动物园,问问饲养员,大象最喜欢吃什么?

老师的要求和扮演角色的孩子的愿望是一致的,所以“作业题”就变成了全体孩子的行动,离园后,星期天他们有去菜市场的,有去卫生所的,有去动物园的,大家都学得很主动、很认真,回园后纷纷向老师和小朋友汇报自己学习的结果。

在此基础上,再组织这类游戏,孩子们的兴趣没因为是重复而降低,反而更积极了。这时,老师因势利导,提高要求,就把游戏带到了另一个层次。

例如,有一次老师有意给“菜床”“售货员”出了一个难题:菜床上没土豆,老师却指导一位小朋友去买土豆。结果我们的“小售货员”说:“小朋友,土豆刚卖完,你买点青椒和西红柿吧。

这两种蔬菜含多种维生素,很有营养。”在场的老师和小朋友听了,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又有一次,一位“小患者”去“药店”买药,说肚子痛,问有没有去痛片。

“药店”的“小售货员”说:“小朋友,肚子疼随便吃去痛片不好,应该先去医院检查一下,看看是什么病。”这个回答更出乎老师的意料。过后问这个小朋友,她说这是听外婆说的。

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是游戏激起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增长了幼儿的生活知识,使其大步地走向了社会。

如何让宝宝在游戏中学习?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居多,家长想让孩子学习的知识更多,然而让孩子学习不一定要看书,写作业,上辅导课,玩游戏也是可以让孩子学到东西的。下面跟随小编一起来看看有哪些游戏适合宝宝玩?让孩子在游戏当中学到知识。

1、寻找东西是父母和1岁左右的孩子经常玩的游戏之一

就是将玩具放到其他物体下面,并让孩子找到。在这个游戏中,孩子开始感觉到事物是客观存在的,是相对不变的。这是孩子学习的一个重要常识。

2、捉迷藏

通过捉迷藏,孩子学了一件事,要学会做一件事,就需要寻找线索,然后再发现既定目标。

3、玩球,扔沙包,滚铁环

孩子在参与这类游戏的时候,会有跑、追逐、拾起、扔、踢的行为,另外他们还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准确把握方向,年龄稍大的儿童将学会制定和遵守规则。

4、玩水,玩沙子

孩子可以从这两个游戏中发现许多自然现象,并了解到不同的触感,例如软,硬,干,湿等。

5、过家家

因为模仿是小孩子学习的重要途径之一,在这个游戏当中孩子专注于生活并模仿别人,0这个过程也慢慢地培养着他们的想象力。

6、画画涂鸦

孩子在画画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也可以学习和练习握笔和绘画技巧。

孩子们从游戏中学习了很多经验和能力。在学习过程中,父母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家长除了给孩子提供玩耍的机会之外,应多正确引导孩子玩耍的过程。

孩子在玩耍的过程中会对自然和生活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想要孩子在玩的过程中去探索和思考,父母的关注,支持和引导是非常重要的。否则,孩子就只能够停留在表面的玩耍上,不能够很好地培养孩子。

父母应该做什么?

1、家长应树立正确的认识。玩是孩子的权利,玩是孩子发展的需要,孩子在游戏中也会有所收获的。因此,家长要给孩子充分的机会和时间,并了解孩子喜欢玩什么,如何玩,和谁玩等。

2、利用当地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为孩子提供玩具和丰富的材料。我们可以看到,孩子爱玩的项目包括跳,爬,玩球,手工,民间游戏(滚铁环,跳房子,捉迷藏)等较多。

父母也不需要买一些高端玩具,而应让孩子多玩耍一些更为天然的“玩具”,例如土壤,水,木块等,另外家里不要的东西也可以作为孩子的玩具出现。

孩子玩这些“玩具”的过程中,能让他们更接近自然和生活,在玩耍的时候去探索,发现,从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去学会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地方文化资源,如民间故事,民间歌曲,书籍和游戏等,和儿童一起讲故事、听歌曲,阅读书籍,玩游戏,引导幼儿的语言发展,阅读能力和游戏兴趣。

4、家长和孩子应该在一起用各种材料自制玩具,在鼓励孩子探索各种材料的过程中,了解各类材料的来源、功能、特点和变化,学习用这类材料来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例如孩子喜欢玩球,妈妈和孩子一起用不要的毛线来编织出一个空心球,在空心部位放上一个响亮的铃裆。这样,不仅可以扔着玩,还可以踢着玩,对于孩子更具有吸引力。

孩子和母亲一同制作玩具的时候,就了解到了毛线之前是用来织毛衣的材料,而废弃掉的毛线还可以用来做玩具有别的用途。在这个过程中就了解了 毛线这种材料的特征和用途。而将毛线编制成空心球,也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空间想象力。

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相处


小朋友喜欢游戏,这是因为他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对周围的事物感到新奇,活动的独立性逐渐增强,渴望自己能够做许多事。可是,由于幼稚,生活经验少,不能直接参加社会实践,这时,游戏就是他领会人生的最好方式。

游戏是宝宝走向社会、参见社会活动的开端。每一种游戏活动都以其独特的方式对宝宝的心理发展产生着影响,这对于宝宝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的丰富、完善、和发展都将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宝宝游戏过程中,爸爸妈妈要给与必要的帮助,有的宝宝“见异思迁”,爸爸妈妈就要训练他把一件事情做到底,让宝宝学会克服游戏中可能出现的困难或产生的障碍,这是锻炼宝宝毅力和意志的极好时机。

在游戏中注意调动宝宝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是不容忽视的,爸爸妈妈不该把宝宝管的过死。也不要对宝宝不停的下“这样不行、那样不好”的禁令,或发“你要这样、照着妈妈的样子做”的指示。游戏的目的是想让宝宝从中培养出:友爱、诚实、正直、勤劳、独立等等健全的性格,而不是让他变的更加专横跋扈,目中无人。

宝宝做游戏时,如果爸爸妈妈能及时给与帮助和正确的引导,让宝宝在游戏中更加愉快而生动的学习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那么,对于宝宝的成长将很有益处的。假若你还不能很好的组织、知道宝宝游戏,那就必须要在这方面下功夫了。

在幼儿角色游戏中学做有心人


角色游戏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它具有情感性、操作性及创造性的特点,能促进幼儿语言、交往及创造力等多方面发展。在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注意引导幼儿丰富生活经验、拓展知识面,这样角色游戏的内容和情节才能获得不断的丰富和发展。

那么,如何更好地生成与开展幼儿的角色游戏呢?我们在内容的生成、材料的投放、指导的策略及讲评的方法等四个方面做出如下探索:

结合主体活动,生成角色游戏内容

在实践中,我们将角色游戏与主题相结合,相互渗透,为幼儿提供一个生活、游戏、学习为一体的游戏环境。

1.关注兴趣,顺应需求

我们结合主题活动内容,有目的地关注幼儿的兴趣点,顺应幼儿内在的真正需求,把主动权还给幼儿。教师以一个观察者、引导者和鼓励者的身份,给幼儿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为幼儿创设一个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适时介入幼儿活动,支持、引发幼儿主动探索和交往,满足幼儿自主活动、自发学习的需要。

例如,在开展主题活动"我爱上海"时,我们发现幼儿在游戏中产生一些新的情节,如模仿成人担当"小司机""小导游",带领大家乘车游览,介绍上海各地特色风光,我们就顺应需求,生成"七彩旅行社"游戏。在游戏中,教师与幼儿充分分享游戏的快乐,运用各种策略积极回应幼儿的需要,使幼儿的兴趣点被关注,被挖掘,使其成为有意义、有价值的游戏内容。

2.尊重意愿,挖掘延伸

任何主题都包含游戏的因素,有些比较显性,有些比较隐性,需要认真分析,努力挖掘,为生成角色游戏活动提供可能,并注意做到尊重幼儿的意愿。

例如,在开展小班主题活动《我爱我家》时,很快便生成了"果蔬超市"的活动。由于许多幼儿都乐意到超市购买水果,柜子里的水果很快就卖完了,还有很多顾客要买水果,怎么办呢?在游戏结束时,幼儿纷纷出谋划策。有的说:"可以去娃娃家把水果收回来。"有的说:"明天小朋友可以每人带一个,超市里就又有了。"有的说:"我们可以自己做水果。"于是,在多数幼儿的提议下,我们在"果蔬超市"一角又设置了"水果加工区",开展做水果的活动。老师提供水果制作的半成品,幼儿为水果加工、上色。幼儿对这次活动特别感兴趣,都想让自己制作的水果在超市里出售,因而特别认真、投入。由此,幼儿亲手制作了各种各样的水果,有的"卖"给了超市,有的放在了娃娃家,还有的穿成了水果窗帘和门帘,既拓展了游戏内容,又美化了游戏环境,还发展了幼儿的动手能力,真是一举多得,大大调动了幼儿游戏的兴趣。

3.利用资源,开发游戏

陈鹤琴先生提出了"大自然、大社会和生活化"的教育思想,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我们注重把家庭、社区等方面的优质资源转化为幼儿园可利用的资源,在主题中提炼出适宜的游戏内容。

例如,在中班《感官大体验》主题活动中,我们开展了"牙医家长进课堂"的活动。通过牙医家长的讲解,演示,幼儿了解了很多牙齿方面的知识与保护方法,积累了相关经验。在确定游戏内容时,大家都想当牙医,于是就生成了"娃娃口腔医院"的游戏。在游戏中,幼儿像模像样地学着挂号、看病、开药方、取药等,体验口腔医院各个角色的工作和交往,感受着由家长资源生发的角色游戏所带来的快乐。

因时因地制宜,投放角色游戏材料

游戏材料对于幼儿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有了材料,幼儿才能玩得起来,玩得深入,玩得富有情境性和创造性,反之,幼儿会觉得枯燥无味、重复单调,最终使角色游戏走向自然"消亡"。所以,为了让幼儿想玩、会玩、创造性地玩,根据我园的实际情况,我们采取以下方式:

1."动静"结合,创设弹性空间

由于场所限制,我园无法设置大型的游戏区。为了满足幼儿游戏的需要,又不影响班级主题活动环境和区域环境的创设,各班就充分利用室内和室外空间,尽量扩大其利用率,将区角一角两用,即动态和静态结合,成为幼儿游戏的最佳场所。我们首先将空间合理划分成各个区角,有美工区、智力区、结构区、阅读区等,是相对固定的静态场所;同时在各个区角空间上方悬吊游戏区标志,等游戏时间一到,再用桌椅、玩具柜、自制屏风等分区进行围搭、拼合,既可以当操作台,也可以当分割界限,变成动态的游戏区域。这样设置有弹性的空间,能充分发挥环境的功效。

2.巧妙互为,发挥区域功能

区域活动以宽松和谐的环境、丰富多样的材料、有趣广泛的内容吸引着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幼儿通过操作、摆弄,能增强动手动脑能力,发展创造性思维。为此,我们充分利用了区域尤其是美术区域的优势,将其转化成游戏中可见的物质环境,为游戏的开展做充分的准备。例如,我们将语言区中创编的故事变成表演游戏的题材;将表演游戏中的故事做成手偶投放在语言区,让幼儿边摆弄边熟悉故事内容,避免游戏时一遍遍的讲述或提示;我们将美术区作为角色区的"加工厂""生产部"等来自制和营造游戏所需的物质材料和环境,并将美术区所制作的各类服装、头饰、面具、立体玩具、灯管吊饰等投放在"娃娃家""玩具俱乐部""亲子服装店""开心剧场"等游戏区。

3.创设百宝箱,提供材料支柱

过去,我们为幼儿准备的游戏材料一般是教师根据游戏情节发展事先提供和准备好的成品材料,但是游戏深入开展以后,常常出现断层现象,幼儿临时生成的游戏没有材料支持。为了避免这一现象,我们在各班级设置了百宝箱。在开展主题活动前期,我们会让幼儿收集各种各样与主题相关的材料,有些材料在主题活动开展前期也许还无法使用,我们就将其存放在百宝箱中,其中包括成品及半成品。这些东西很快会在幼儿的活动中派上用场,变成"医院"的压舌板、听诊器、药方、药品等;变成"娃娃家"的桌布、围兜、口红、笔、切菜刀等;变成"风味小吃店"的豆腐干、粉丝、鸡块、拉面等辅助物。百宝箱可以分类设置,如纸盒类、瓶罐类、塑料制品类以及其他物品,供幼儿遇到困难时寻找替代物或制作物品,使游戏活动得以创造性地深入开展,培养了幼儿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好地实现了主题活动与角色游戏的优化整合。

以幼儿为主体,实施角色游戏指导

教师指导在角色游戏的开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适时、适当的指导能使角色游戏不断深入和发展,促进幼儿协调、合作能力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使幼儿的交往能力逐步提高,真正发挥游戏的作用。

1.提供友好帮助,把握指导时机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的细心观察和适时的指导非常重要。细心的观察能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及游戏中出现的问题,而正确把握指导的时机能及时有效地引导幼儿解决问题,推进游戏。在游戏中,我们要做到观察在前,指导在后。例如,在大班主题活动《梦幻世界》所产生的"开心小剧场"游戏中,几个幼儿在表演完一段情节之后,转身就"下台"了。这时,观看的小观众不乐意了,大声告诉老师:"他们还没演完就跑掉了。"此时教师就以剧场经理的身份介入指导:"为什么没演完就跑掉了呢?""因为我们已经演了一段,结束了!""那么,观众不知道呀,怎么办呢?"针对这一问题,幼儿很快就想到了办法:可以做一个"中场休息"牌放在台前告诉观众。于是,大家一起动手自制了"中场休息"牌,后来在游戏中,幼儿都不会忘记下台前摆上牌子。在游戏中,大家还提出,剧场里声音太大,影响看戏。教师把问题抛给幼儿,幼儿又想出了要增加一名"保安"管理秩序,大家一致同意。经过几次的观察指导,"开心小剧场"游戏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教师和幼儿的共同努力下不断丰富、推进。

2.运用"角色"对话制定游戏规则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往往会以两种身份介入指导,一种是教师身份,另一种是"角色身份"。两种身份的介入都必须要与幼儿对话,通过对话引导幼儿进一步深入游戏。其中,"角色身份"的对话更加自然有效,因为此时教师与幼儿是平等、融洽的合作伙伴,是真正的朋友,幼儿对教师的谈话更加容易接受和理解;而教师作为幼儿的合作伙伴,能在生活经验、扮演技巧等多方面自然而然地引导游戏向更深层次发展。例如,在大班"茶馆"游戏中,当教师发现茶馆的"员工"因无泡茶经验,正无奈地拿着茶壶玩具翻弄时,就充当茶馆"老板"对他说:"把茶壶装点水放在炉子上煮,泡点热茶来喝吧。"这样的对话,可以使"员工"很快融入角色,而且教师同时暗示他:炉子是用来煮东西的,茶叶需要热水冲泡才能喝。这样很自然地通过角色对话,提升了幼儿的角色扮演意识和技巧。

由于主题活动所产生的角色游戏内容不同、数量有限,为了让幼儿在自主有序的氛围中充分地扮演,享受游戏带来的自我需求的满足,我们需要制定游戏规则。合理有序的规则,能给游戏指导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我们采取与幼儿共同协商的办法来解决,引发幼儿自觉自愿去遵守。例如,首先要根据角色游戏的内容和数量来合理划分角色区,要注意将安静区和非安静区用明确路线或桌椅等实物分隔开,避免幼儿随意窜动,也可将角色区与结构区等互补的区域放在一起并呈现出半敞开的格局,便于互动和交往;其次,运用挂牌或标记限制各角色区参与人数,即将全班幼儿进行分区,分配好后制作挂牌或标记牌;再次,在角色区地面或操作台上用小脚丫、小人头或数字卡等表示人数;第四,幼儿轮流自选,每组(或每人)在每周都有机会优先选择区域,让幼儿学会等待、轮流分享等。另外,中班下学期至大班的幼儿可以尝试放手让他们自己安排空间、场地和人数,培养幼儿的分类和规划能力。

采取多种形式,开展角色游戏讲评

游戏评价是指教师在观察了解幼儿游戏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就开展的游戏进行讲述、讨论、分析,帮助幼儿整理零散经验,引导幼儿分享成功的经验并找出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下一次游戏的开展做好材料、经验等方面的准备。它是幼儿已有游戏经验的提升,也是下一次游戏准备的依据。我们尝试用多种形式开展讲评,以此推进游戏的进程。

l.个案讲评法

即在讲评时,将某个幼儿游戏的情景,包括该幼儿的语言、动作、行为、表情进行一一讲述,引导幼儿分辨其中的是非,学习正确的做法。在角色游戏中,对于游戏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富有创新的行为、结果,也通常采用该方法。

2.对比讲评法

即在讲评时,运用故事的形式,以第三人称方式生动具体地描述几个或一些幼儿的游戏过程,展示正反对比事例,引导幼儿讨论并正确理解。

3.角色讲评法

即在讲评时,教师或幼儿以角色的身份表述游戏的情景。通过角色讲评,能培养幼儿角色游戏的自信心,锻炼胆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提高问题解决能力等。

4.集中讨论法

即在讲评时,围绕角色游戏中的一个重点问题、焦点话题或主要矛盾进行讨论,引导幼儿学会分析、解决,这对提高幼儿处理问题的能力很有帮助,目的在于引导幼儿纠正错误的经验,分享成功的经验,以幼儿的方式解决游戏中存在的问题,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高。

综上所述,在角色游戏的生成与开展中,教师要做有心人,尊重、热爱幼儿,走近幼儿,以幼儿为主体,还幼儿一个快乐、有趣的游戏世界。

在游戏中成长


导读:我们的区域游戏具有开放性且内容丰富,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游戏方式与游戏伙伴,并决定游戏进程。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自主自愿的从事着自己喜欢的活动,因此情绪高涨,思维积极。同时在游戏中幼儿互相协商、合作,并主动探索,努力解决问题,这使得幼儿积极性、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陈鹤琴先生说“孩子是以游戏为生命的”。《纲要》也直接规定幼儿园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确实,在游戏中幼儿享受成功、体验挫折、尝试解决问题、满足情感交流、积累各种经验,从而获得身心和谐发展。为此,我们大班组合作创设了以“新民路”为主题的游戏活动,以促进幼儿的素质全面发展。

一、班级之间的合作、互动为幼儿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规程》中指出幼儿园应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时间、空间、材料),游戏材料应强调多功能和可变性,应充分尊重幼儿能力和个性的全面发展。而一个班的资源是有限的,能提供给幼儿的游戏形式、材料、都是有限的。因此,我们大班组利用走廊相连的优势合作设计了“新民路”的主题。我们采用资源共享的方式在“新民路”上根据幼儿需要创设了“肯德基”(大1)、“邮局(大1)”、“丹阳书城(图书室)”、“影楼(大2)”、“儿童医院(大2)”“大统华超市(大3)”“儿童银行”(大3)等区域,游戏中三个班的幼儿可在“新民路”上任意选择、游戏。这样使幼儿自主选择的机会更多,交往、发展空间的更大。

二、幼儿的积极性、创造性、自主性得到更大发挥。

我们的区域游戏具有开放性且内容丰富,幼儿能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自主选择游戏方式与游戏伙伴,并决定游戏进程。在游戏活动中,幼儿是游戏的主人,自主自愿的从事着自己喜欢的活动,因此情绪高涨,思维积极。同时在游戏中幼儿互相协商、合作,并主动探索,努力解决问题,这使得幼儿积极性、自主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在游戏中每个幼儿都在有意无意地关注同伴的一言一行,通过与同伴的协商、合作,建立正确的交往方式。儿童医院里:你当了外科医生我就当内科医生吧,我来当病人,我当药剂师吧……就这样幼儿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得到改善,进一步的加强了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同时在活动中幼儿也能够有许多创意性的想法:一位“化妆师”正在为他的顾客打扮,围巾一会儿扎脖子上扣一个漂亮的蝴蝶结,一会儿扎在腰上作腰带、一会儿披头上作新娘的头纱,积极动脑筋想把他的顾客打扮的最美。就这样常常在操作中、交往中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得到很好的培养,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

游戏中我们通过“买”、“卖”自然的引导幼儿主动的去学习对10以内加减法的正确运算,学习兑换钱币、找赎等,巩固对加减法的熟练程度,同时也使幼儿认识了人民币,对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

三、角色的扮演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在游戏中我们鼓励幼儿大胆用语言交流,通过角色间的对话锻炼幼儿的思维反应,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角色游戏《儿童医院》中,“医生”关切地询问:“你哪里不舒服呀?”

“病人”详细的描述自己的“症状”:“我头疼、肚子很难过像要吐……。”

《大统华》超市中营业员:“欢迎光临,请问你需要什么?”

顾客:“我想买汽车,多少钱。”

营业员:“五元。”

顾客:“太贵了,便宜点。”

营业员:“不贵,我们这是最低价,照本钱买给你的,不能再便宜了,再便宜我们就要亏本了。”

在游戏中幼儿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学习使用礼貌的、适当的语言交往,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促进了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四、废旧材料的运用,发展了幼儿的创造力。

在我们的周围,瓶子、盒子、包装袋等无毒无害的废旧物品随处可见,利用这些废物作为游戏资源,发展幼儿的创造力效果显着:布的边角料贴成了一幅幅美丽的画,装饰在肯德基的墙上;娃哈哈奶瓶制成了热水瓶,摆在了超市的生活用品柜上;牙膏盒做成的汽车、机器人摆在了玩具柜上;吸管穿成项链,做成相框;海绵制作成了薯条、面包。在游戏中这些动手又动脑的操作,既提高了幼儿的动手能力,也促进了幼儿的想象力、观察力等多方面能力的发展,还使幼儿懂得了废物利用,变废为宝的道理。在游戏中幼儿的环保意识逐渐形成,勤俭节约的良好品德也在慢慢养成。

五、通过游戏发展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规程》中要求: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游戏活动中我们设计了“工作者”“消费者”这两种主要角色。幼儿通过“工作”(扮演医生、经理、清洁工、设计师、服务员等)获得“工资”,有了“钱”才能去“消费”。游戏中工作者只有认真工作才能拿到工资,假如不好好工作,擅离岗位,经理就要扣工资。通过这样的游戏规则逐渐培养了幼儿爱劳动、做事坚持到底的良好品质。

我们还创设了“儿童银行”,游戏中幼儿把自己的劳动所得(“工资”)存入“银行”,当想消费时再从“银行”取出。在游戏中幼儿会比比谁的“存款”最多,在消费时他们也常常因东西价钱太贵而舍不得买。在潜移默化中幼儿爱劳动、勤俭节约的意识不知不觉形成。

总之,随着幼儿教育科研和改革的逐步深入,游戏在整个幼儿教育中显示出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今后我们将继续学习,研究,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使幼儿在游戏活动中得以成长。

在游戏中走近孩子


2001年是中国学前教育发展历程中至关重要的年份,就在那一年,《纲要》颁布了,它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有了反思调整的依据,更有了努力完善的方向。直到今天,当我们回首过去十年的实践时,我们欣喜地发现我们的教育行为已发生了数不尽的变化……

从“游戏中的教师”到“游戏中的玩伴”

“游戏中的教师”,顾名思义,强调的是“教师”的角色。因为自认为是“教师”,所以我们常常煞费苦心地去制订游戏计划、设定游戏目标:要教会“医生”分工合作、各司其职;要引导“演员”制作节目单;要提醒个别幼儿不要沉迷在一种游戏中……我曾经就带着这样的计划,每天在幼儿的游戏中穿梭,毫无空暇。

瞧,来到“娃娃家”,我“笃笃笃”敲门,非要幼儿发出“请进”的邀请才心满意足;走进“娃娃家”,我不厌其烦地启发幼儿给我让座并说“请坐”,锲而不舍地引导幼儿招待我,说“请喝茶”“请吃饭”;当我要离开时也毫不懈怠,一定要听到幼儿说“再见,欢迎再来”才觉尘埃落定……

到“医院”看病,我也决不放松,始终念着要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第一天,我挂号去看感冒,脑子里想着要让幼儿了解“季节交替时要注意及时穿脱衣服”;第二天,我假装鼻子出血了,意在指导幼儿知道“危急时刻如何自救”;第三天,我捧着吃坏的肚子来到医生面前,想尽办法诱导幼儿总结出“吃饭前要洗手”的道理;第四天,我告诉幼儿我近视了,以便让幼儿领悟到“爱护眼睛、保护视力”的重要性……如此日复一日,看似热闹的医院游戏却带给我深深的苦恼:“能想到的疾病我都患过了,接下来还能做什么,发展幼儿哪些能力呢?”

面对这样的困惑,我们开始与专家、园长、老教师一起研讨,也开始研读《纲要》。在反复掂量“是孩子的游戏还是教师的游戏”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明白自己的苦恼源于错误地把游戏看作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教育过程,在幼儿游戏过程中追求即时目标的达成,赋予了游戏过多的任务,结果让游戏变得无味又无趣。于是,我开始尝试改变,从改变“教师”身份入手,督促自己牢记“我只是幼儿游戏中那个年龄稍长一些的玩伴”。

从“教师”变成“玩伴”,我开始傻傻地坐在桌前,跟着“小老师”学习折纸;我会跟着幼儿的需求去寻找材料,为他们搭建“花车”出份力;我也会悄悄地告诉“医生”身体里的“秘密”……最关键的是,我不再按照自己的计划“指手划脚”,而是跟着幼儿做他们想做的事:摸奖、卖手机、开科技馆、造南浦大桥、遨游太空、举办中国博览会、召开南西奥运会……

游戏中的我依然忙得不亦乐乎,只是和以往带着清晰的目标介入幼儿的游戏相比,我拥有了一份只有“玩伴”才能拥有的轻松愉悦的心情,尽情体味职业乐趣,不再试图统领和掌控幼儿整个游戏过程,使幼儿得以拥有一个快乐、自主的游戏过程。

不过,作为一个“年龄稍长一些的玩伴”,我也会在了解幼儿所思所想的前提下,给予一些适当的“回应”:有时会认同幼儿的游戏,欣喜地看着他们自编自导自演,任其发展;有时会找来一些现成物品,提供物质上的支持;有时会诱发一些新的游戏情节,以拯救那些“低迷”的主题;有时会组织讨论,帮助幼儿整理原有经验;有时也会当仁不让地传授一些新经验……

从“手把手教”到“让幼儿自主”

以往和幼儿一起做游戏,我们总是煞费苦心地创设娃娃家、理发店、医院等环境,还找来各种形象逼真的玩具,期待着幼儿能在其中快乐地游戏。即便这样,我们还是很焦虑,脑海里总有许多挥之不去的担心:幼儿之间的能力水平有明显差异,他们能玩得起来吗?假如一些幼儿从来没玩过、不会玩,怎么办?于是,我们常常会捋起袖子手把手地教幼儿玩。我们进入娃娃家,热情地将玩具一样一样呈现在幼儿面前:“这是煤气灶,是妈妈用来烧饭的!”“这是电视机,这里有一个开关,还有两个按钮!”“这是冰箱,想想冰箱可以派什么用处呢……”有时,我们甚至会动用家长资源,比如,请来医生家长穿着白大褂对幼儿言传身教,希望幼儿能在游戏前记住医院挂号看病的程序,学会使用听诊器……

相信很多教师都有这样的经历,而这些行为的用意是教师不想看到游戏现场因幼儿缺乏经验而变得“惨不忍睹”。于是,就有了教师在游戏前执着的示范,希望通过“单刀直入”的方式规避幼儿在游戏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然而,经过教师“负责任“的透彻讲解,幼儿的游戏在不知不觉中变了味,变成了“教师的游戏”。

我们开始思量:手把手教幼儿玩游戏,有必要吗?通过观察,我们欣喜地发现,没有教师的传授,幼儿的游戏照样精彩。

瞧这边,当一位经验丰富的“顾客”到“银行”遇到一位一窍不通的“工作人员”时,他们的游戏并没有因此停止。只见“顾客”反客为主,对着“工作人员”吆五喝六,而这位“工作人员”自知是“菜鸟”,便对“顾客”的指挥言听计从,积极配合。他们最终顺利地解决了问题,各有所获。瞧那边,“警察”们急着要去执行任务,需要警棍,可事先没有准备,怎么办?有的“警察”一脸茫然地要来求助教师,可也有聪明的“警察”没等教师出招,就找来了塑料萝卜,每人分发一根,往腰里一插,还彼此欣赏一下,觉得再合适不过了……

很显然,没有教师的刻意安排、辛苦传授,幼儿反倒少了许多“应该如何游戏”的束缚,从而能够创造性地赋予材料不同的功用。游戏也没有因为个别幼儿缺乏经验而被迫中断,他们会自发地“找寻出路”,同伴间的互动会有效推进游戏的进程。自此,每当我看到幼儿“放肆地”把塑料调羹粘贴在脸上充当主持人的“耳麦”,忘乎所以地唱着歌挥着手演绎“音乐喷泉”,指挥同伴扮演张牙舞爪的恐龙,我总是兴奋异常。放弃“手把手教”,收获的正是我们最期望的让幼儿在游戏中“想所想,做所做”。

游戏与教学从分离到融合

我们发现,长期以来在游戏与教学之间存在着兴趣脱节、内容脱节的现象。在游戏时段里,教师会鼓励幼儿自主地表达表现,允许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建博物馆、开轮船、玩“达人秀”、造动物园、搭游乐场等,也会大力支持游戏情节的发展。然而,在游戏结束后,教师依然恢复到“权威”状态,按部就班地完成其教学计划,教幼儿认识五官,教幼儿区分蔬菜,全然抛开幼儿几分钟前感兴趣的内容。

《纲要》提出,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和偶发事件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学习《纲要》之后,我们开始反复思索幼儿园一日活动中如何发现幼儿的兴趣点,如何挖掘其中的教育价值,并将其转化为适合的教学内容。通过一项关于“游戏课程中幼儿的生成活动及教师的回应策略”的课题研究,我们终于感到“柳暗花明”,有了不少收获。

如今,在和幼儿一起搭建飞机时,我们会引导幼儿关注飞机乘务人员与乘客之间的互动,会随着游戏情节的发展和幼儿一起讨论行李安全问题,会让幼儿通过多媒体学习如何安全乘坐飞机,还会提供材料将活动自然地延伸到了解和比较各种交通工具上……当幼儿对开花店产生兴趣时,我们不仅会和他们一起收集各种花花草草,还会有意识地指导幼儿观察和比较不同植物的形态,引导幼儿交流、探讨植物的生长过程,乃至创造机会让幼儿参与种植活动,并且通过家园合作的方式让幼儿发现生活中各种植物的功用……当个别幼儿发起建“汽车博物馆”的游戏时,我们会给予支持,并悄然将活动推向全体幼儿,让大家共同来收集“老式的车”,畅想“未来的车”……

如今,我们会把握幼儿自发游戏活动中的教育契机,有时会及时介入,积极引导,有时则会将有价值的内容延伸至教学活动。从游戏中生成的教学活动不仅顺应了幼儿的需求,更提高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

自信在表演游戏中成长


导读: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形式,是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符合幼儿心理、生理的需要,又符合幼儿语言发展规律的一种活动。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故事的内容进行表演的一种游戏形式,是可以充分发挥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符合幼儿心理、生理的需要,又符合幼儿语言发展规律的一种活动。表演游戏时,每个人都有一定的角色,通过想象来说话、行动,各角色又要互相配合,这就要求表演的幼儿要互相交往、沟通、合作、体现集体的存在。在表演中还要自信、大胆……因此这对培养幼儿的想像力、创造力、积极的情感、良好个性的形成、发展、表现提供了很好的平台。因此,开展表演游戏是十分有益的

下面谈谈我的体会:

以往在上语言课《看图讲述》的过程中,我都是以常用的方法来进行,幼儿先观察图片内容,然后按图片的顺序讲述,最后把故事情节归纳在一起。上学期,我改变了授课的方法,采用了表演游戏的方式来上课,效果很好。

要让幼儿参与表演游戏,首先要唤起幼儿学习表演游戏的兴趣和愿望,激发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我从让幼儿欣赏表演入手,我先让能力强的幼儿与我配合,分配好角色,表演要生动、有趣,很快引起了幼儿的共鸣。幼儿看的很认真,也激发起了他们的兴趣和表演的愿望。如在表演游戏《母鸡和苹果树》中,当我与配合的幼儿表演完后,幼儿都要求自己要表演一下。这时,我就按组为一集体,给他们时间进行讨论,自己选择所喜欢的角色,然后分组表演。每组表演后,我都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们的语言更加丰富,表情更加生动了。几次活动后,我不再示范了,而是让幼儿在理解的基础上自己去发挥、去想像、去表现。虽然刚开始有点难度,但孩子们都非常投入,兴趣很高。平时不爱发言、举手的幼儿也主动要求参与表演,在语言、动作、表情上也显得不那么生硬了。

在表演游戏过程中,不仅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也在与其他角色协商、配合表演中体会集体的存在,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表演游戏结束后,老师与孩子一起进行评价,如:哪些小朋友在游戏中想出了与别人不一样的语言语气,不同的动作表情。哪些小朋友合作的好。通过教师和幼儿的讲评,以表扬、挖掘幼儿的闪光点为主,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从故事表演中,幼儿学到了知识、明白了道理,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创造性、合作意识、促进了幼儿集体观念的形成,并受故事角色性格的感染,逐渐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

怎样在游戏中生成


导读:幼儿的游戏中充满了教育契机,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努力捕捉幼儿在游戏中生成的有价值的教育活动,使游戏活动与其他课程有机结合,把游戏活动延伸为进一步的教育活动。

幼儿的游戏中充满了教育契机,在平时的教育实践中,教师要努力捕捉幼儿在游戏中生成的有价值的教育活动,使游戏活动与其他课程有机结合,把游戏活动延伸为进一步的教育活动。

在自主游戏中,常常看到不同水平,不同能力的孩子参与活动,每天不同的游戏内容隐藏着不同的教育活动,这时需要教师做出有价值的判断,把个别孩子的兴趣点延伸为大家的需要。如在动物园的游戏中,朱琦在动物园里为长颈鹿造了一件房子,造好后他自言自语的说:“给长颈鹿住”,说完把长颈鹿放在他搭好的房子里,然后,他再拿了三块长方形的积木,放在了房子里,只见他把长颈鹿“躺”在了积木上。我就去问他:“长颈鹿在干什么?”他轻轻的对我说:“长颈鹿在睡觉,这是他的床”。由于在最近的一段时间,我们进行了学本领的主题活动,孩子们对动物非常感兴趣。我意识到这是一个幼儿生成的有价值的、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因此在交流分享中,我就向幼儿提出:动物是怎样睡觉的,通过讨论大部分的孩子认为,动物和人一样是躺着睡觉的。对于这些一时无法解答问题,于是让幼儿回家与父母共同寻找答案,并把生成的问题转化为学习活动,进行了“小动物是如何睡觉的”“马、长颈鹿、大象睡姿是怎样?”等一系列教育活动开展。使幼儿了解了各种动物有各种不同的睡觉姿势:有的是站着睡觉,有的是趴着睡,有的是卷着睡觉等等。丰富孩子的相关的经验。这样建立在幼儿兴趣和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的活动,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教师要支持和引导幼儿自发开展的一些游戏,最大限度的发挥孩子在游戏中主动性。如在面包店里,团团拿着橡皮泥在手上搓,比一会儿变成了一长条,他继续搓,断了,用手捏,不知做什么好,我就坐在他的旁边,捏泥,然后压压扁,用模子做了一个五角形的面包,他也开始学着我的样子用模子做面包。我以平行游戏的方式,为他做出游戏行为的示范,使他掌握做面包的技能,游戏结束后,交流分享中,孩子们会展示和介绍自己在游戏中的成功作品。一次潘敏在理发店里,用夹子为刺猬打扮,她用了两种不同颜色的夹子间隔的夹在刺猬的身上引起了大家的关注,于是我抓住孩子的兴趣点,让幼儿数一数刺猬身上有几只夹子,看看夹子的颜色有什么不同,夹子是怎样排列。在老师的引导下,幼儿在游戏中学习数数,排序。如洋洋一边为娃娃打扮,一边数数,娃娃的头上有几只夹子,陆仲盛学用两种不同大小的夹子为螃蟹打扮。把计算活动的内容,认知的目标融入到游戏中,使孩子在游戏的环境中自然的学习。

在幼儿的游戏活动中隐藏着许多有价值的教育素材,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有价值的素材,促进幼儿更好的发展。

让幼儿在游戏中快乐成长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园对幼儿实施教育的主要形式。但大多数教师怕乱、怕麻烦、怕出事故,剥夺了孩子游戏的权力。即使游戏时,也是集体游戏多,自由活动少;智力游戏多,其他游戏少;训练眼目多,动手操作少;教师包办多,幼儿独立完成少。孩子们规规矩矩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一些简单的集体游戏,抹杀了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禁锢了儿童的创造力,影响了儿童的身心健康。针对上述弊端,我们在一日活动中,逐步开展了小型多样、开放、任幼儿自主选择的游戏,努力使每一个儿童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

一、保证自由活动时间,实行玩具开放

我们根据全日制幼儿园的特点,充分利用入园早、课前课后、下午户外活动时间多的特点,组织幼儿自由活动,他们自由选择玩具,自由结伴,按自己的喜爱和意愿进行游戏。欢声笑语荡漾在幼儿园上空,孩子们开心的笑了。在这种游戏活动中,孩子们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得到了培养,每一次活动,孩子们都积极参与,充分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二、充分利用农村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优势,开展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发展幼儿的智能

为培养幼儿的独立生活能力,我们提供了纸板上的跳舞衣、外套、儿童头型等,开展了扣钮扣、系鞋带,扎蝴蝶结、梳小辫等活动,孩子们兴高采烈,乐此不疲,非常认真,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准备了旧纸板、废布料,开展拼布块、做钱包,钉钮扣、缝衣裤等游戏;提供了布娃娃,孩子们有的给布娃娃穿衣服,有的为布娃娃绣花被,有的织围巾;通过这些游戏,自我服务能力得到了提高。

幼儿具有较强的好奇心,进行科学游戏时,我们准备了小电动机、灯泡,导线,在教师的指导下,孩子们自己动手连接线路,做电动玩具;从小培养了科学探究的能力。为培养幼儿动手动脑,手脑并用的能力,孩子们利用不同颜色的线条,编制皮带、窗帘、桌布、手风琴;用火柴盒制作火车、小船;用玉米、高梁杆制作各种交通工具、日用品;用红萝卜切成各种形体,组合成房屋、汽车、轮船;用蛋壳制作各种动物头具,灯笼;用形状颜色各异的种子、树叶粘贴各种小动物,供舞蹈、表演用的花帽子和各种形状的书签;制作简易木偶,用于各种游戏活动。

三、自主、自由、开放的游戏活动,教师需制定周密的计划

教师在指导幼儿进行各种游戏活动时,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偶发事件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游戏结束,要提醒幼儿整理好玩具,逐步引导幼儿学会自我管理。另外,要建立良好的活动常规,制定必要的游戏规则,使游戏活动在宽松、友好、愉悦的氛围中进行。

四、开展自由选择游戏的几点体会

首先充分发挥了游戏这一教育手段的作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对幼儿进行各种能力的培养,如生活自理能力、自我服务能力、创造力等。通过这种自由、自主、开放的游戏活动,既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又能促进幼儿各种能力的发展。其次,孩子们的积极参与,手脑并用,亲自感受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了发现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游戏活动中,孩子们团结友爱,相互合作,有助于良好品德的形成。

相信《在游戏中学习》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游戏,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体游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