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说课稿:有趣的陀螺

12-17

作为一位优秀的幼儿园教师,工作中的一部分是写说课稿,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通常会在上课前准备好一份说课稿,说课稿有助于老师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优秀有创意的幼儿园说课稿要怎样写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说课稿:有趣的陀螺”,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中班美术活动《有趣的陀螺》。

一、选材意图

新《纲要》提出幼儿美术教育的价值在于它激发情趣、激活兴趣;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赋于幼儿满足感和成就感。传统的幼儿艺术教育要求通过模仿掌握技能、技巧,现代幼儿艺术教育则强调精神创造的意义;强调艺术活动对幼儿心理发展的影响。我选择了幼儿既感兴趣,又能充分动手动脑的美术创作活动——有趣的陀螺,让幼儿自由选择,为他们提供丰富的材料、宽松的环境,尊重个体差异,为不同水平的幼儿考虑。通过“目测、尺量、棉线、纸条”多种方法找出圆的中心点后来制作陀螺,让幼儿去体验、感受色彩变化的美丽以及活动带来的愉悦、满足感、成就感。

二、教材分析

1、内容分析

根据本班幼儿年龄特点、以及具体的美术活动能力,我为幼儿提供了不同的活动内容、材料。“用尺量、棉线量、纸条对折”这些在平常美术活动中是很少见的操作方法来进行制作陀螺,这就充分调动了幼儿的好奇欲、积极性,最关建的是这些活动形式让孩子充分锻炼了他们的动脑、动手的能力,只要动脑、动手就能创作出漂亮有趣的作品。体验审美愉悦以及满足感、成功感。还给幼儿充分想象的空间,自由构图、用色;大胆表现自我;促进个性发展。

2 、目标分析

知识性目标:

⑴ 让幼儿学习掌握用目测、尺、棉线量、纸条量的方法确定圆的中心点。

⑵ 体验色彩变化的美,并能用简单的语言表达。

社会性目标:

⑴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在愉悦的情绪下自由想象及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⑵肯定每个幼儿的作品,让他们获得创造后的愉悦体验。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制作陀螺的方法。难点:找出圆的中心点。

三、教学方法设计

1、谈话、提问法引出主题

谈话法维护宽松的精神氛围和自主表现的时空,而提问的方式又能引导幼儿靠近主题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

2 、观察、学习法提高幼儿审美感受

通过欣赏教师制作的陀螺,激发幼儿的兴趣。

3 、探索法让幼儿了解、掌握找出圆的中心点的几种方法。

幼儿自己动手尝试探索,调动了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4 、选择操作法尊重幼儿个体差异

根据活动内容、材料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放置三个辅助材料:尺、纸条和棉线。让幼儿自己选择探索活动。给每个幼儿自由的想象空间。

5 、个别指导法为幼儿创造更多获得成功的机会

幼儿美术活动虽然游戏性很强,又非常自由,但它并不是单纯的娱乐或消遣,老师在把握幼儿现有水平和每个孩子的特点的前提下,对个别幼儿适时、适当的指导才能出成果。

四、教学准备

1、 活动前两天,幼儿在家长的帮助下从家中带来各种陀螺陈列在教室内。

2、教师制作多种图案的陀螺若干个。

3、陀螺画面色彩图一幅。4、印有直径6厘米圆形的硬纸片和白色硬纸、牙签、彩笔、剪刀,供画圆用的圆形瓶盖、短尺、火柴棍等。

五、教学程序设计

第一部分 :谈话、提问引出主题

老师以谈话的方式,逐一提问①小兔玩具店又有新玩具,你们看这是什么?

第二部分:欣赏观察色彩组合图,体验色彩的美

老师逐一出示色彩组合图,幼儿欣赏观察,引导幼儿说出或表现出感受。

本环节中难点的突破主要通过老师的陀螺画面色彩图,让孩子了解掌握陀螺的画面设计及涂色方法。

第三部分:幼儿分组创作

第一步 :示范创作方法

1、 老师简单示范制作,让幼儿掌握制作陀螺的基本技能、常规。

2、个别幼儿上前来按老师的讲解操作,老师了解幼儿的掌握情况。

3、老师据幼儿掌握情况再示范1—2次。

第二步:介绍活动内容、材料,幼儿按意愿选择活动组。

第三步:鼓励幼儿大胆制作。 幼儿在没有任何束缚和限制下,自由创作,老师巡回指导,对一些不够大胆的幼儿以积极的鼓励;对个别不会的幼儿做详细的讲解;对一些领悟强、制作较好的幼儿及时给予表扬、引导。

这一环节是本次活动的重点环节,主要采用讲解和示范突出教学重点;通过幼儿的实际操作、老师个别指导突破难点。

第四部分:幼儿作品展示

本部分主要采用谈话法,通过讨论,让幼儿用语言将自己的作品内容表达出来,这是本次活动较重要的一环。老师要肯定每个幼儿的作品,让幼儿获得成功后的愉悦体验。

第五部分:结束活动

教师引导幼儿欣赏作品后,把自己的作品送到小兔的商店。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循《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仅学会制作陀螺,而且在以后的学习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及与同伴交流等方法来解决问题。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说课稿阅读

中班活动说课稿:有趣的水 幼儿园中班活动说课稿:有趣的水


【活动目标】

1.让幼儿在常识活动中,了解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有的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

2.培养中班幼儿热爱科学,乐于尝试的精神。

【活动准备】

两个金鱼缸(一缸水内有苹果,一缸米内有桔子)。每组一份白糖、盐、沙、黄豆、石子、果珍。

人手一条毛巾,人手半杯水。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课题

请幼儿猜一猜:水里、米里有什么东西?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前面有两个金鱼缸,一个缸里装着水,

一个缸里装着米。你们知道水里、米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引导幼儿讲出水是透明的,能看见;米不透明,看不见)

二、让幼儿动手操作

1.请小朋友用米箩及有洞的塑料袋盛水。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米箩和有洞的塑料袋,请你们用它们来盛水,看看能不能把水盛起来?为什么?

(请幼儿讲出结果,使幼儿明白水是会流动的)

2.请幼儿把桌上的白糖、盐等物品放在自己的水杯中。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从桌上选几样东西放在杯子里,然后告诉大家你放了哪些东西?(请部分幼儿回答)

3.请幼儿用小棍搅拌,看看结果怎样。

师:请小朋友用小棍在杯子里搅一搅,看看会怎样?

4.请幼儿讲述实验结果。

师:现在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告诉大家你的杯子里还能看到几样东西,还有几样东西到哪里去了?

(引导幼儿讲出几样东西被水溶解了。)

5.扩散性思维: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东西会被水溶解。

6.请幼儿把杯中的水全倒入前面的金鱼缸里。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过几天,水里的东西会怎样?水又会怎样?

(引导幼儿讲出豆子会腐烂,会发芽,水会变黑变臭)

三、教师总结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把自己杯里的水全倒进了金鱼缸里,水立刻变浑了,过几天,水还会变臭,我们就说水被污染了。以后我们小朋友出去玩的时候就记住了,千万不要把东西扔进河里,不要污染我们的小河,我们要学会保护环境,好吗?

【说课】

中班常识活动“有趣的水”充分体现了尝试教学的精髓“先练后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活动开始请幼儿猜谜,充分地调动了幼儿的情绪,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由此引导幼儿认识到水是透明的这一特征。

尝试1,提供给幼儿米箩,有洞的塑料袋,幼儿通过尝试,发现水会流出来,米箩和有洞的塑料袋盛不起水来,由此得出结论:水是会流动的。

尝试2,提供给幼儿半杯水、小棍及各种物品,幼儿通过放物品搅拌、观察,发现石子、沙还在,而糖、盐不见了。引起幼儿探索、尝试的兴趣,理解什么叫溶解,并让幼儿利用生活经验来进行讲述还有哪些东西能被水溶解。

活动结束:让幼儿将杯中的水倒入鱼缸,结果水变浑,幼儿理解到水是如何被污染的,激发了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

幼儿园美术说课稿:有趣的染色游戏


在我们的周围,颜色无处不在。小班小朋友对鲜艳的色彩非常敏感,颜色的变化常能使孩子们兴奋、惊奇,对事物产生浓厚的探索欲望。因此,我们引导小朋友在玩玩、说说、做做中认识颜色,在快乐的活动中感受色彩变化的美,感受色彩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快乐。激发幼儿乐意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创造性的表现色彩,美化生活。而染色游戏活动有趣,材料到处可收集到,且色彩鲜艳,难度不大,孩子容易完成所以,本次活动,我们就让幼儿准备引导幼儿用纸巾来尝试染色。

活动开始时,我先出示了各种不同方法染出的彩色纸巾,引导幼儿来欣赏,我请幼儿说说你喜欢哪一张,孩子们各抒己见,纷纷表达自己的看法。接着我请幼儿来讨论这么漂亮的纸巾是怎么做出来的呢?孩子们都说是用颜料印出来的。于是我就请幼儿自己动手去尝试进行染色游戏。只见他们捋起袖子,开始动起手来。他们把餐巾纸摊开,然后中间抓一把,直接往颜料水里蘸一下,然后拿起来,就对着我大声说:“老师我做好了。”当我们把染好的作品展开来后,发现所有的幼儿都没声音,都盯着自己手里的作品,最后一起惊叫起来:“哇,好漂亮啊”鲜艳的色彩,对称的图形,吸引住了幼儿的目光和注意力,使他们对本次活动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这些彩色的餐巾纸对幼儿能产生强烈的吸引力,所以创设一些让孩子身临其境的环境能使孩子在活动中更为投入,使孩子的注意力不易分散。因此,选择符合幼儿经验的欣赏内容,可以让孩子体验一种新鲜感,从而产生作画的愿望。另外,我们还应该为幼儿创设宽松的创作氛围,我们要用欣赏的眼光关注幼儿的作品,用耐心的等待对待幼儿的停顿,用恰当的背景音乐渲染作画的氛围,在无形中化解他们心中的紧张拘束,以松弛愉快的状态投入创作中,大胆的尽情释放创造的欲想。不管任何活动,教师都应从幼儿的兴趣入手,引导幼儿参与活动。

接着我就继续引导:“老师还会变魔术,你们想学吗?”我以变魔术引导幼儿了解各种染色之前的折的方法。于是在孩子们的强烈要求之下,我示范了一些比较简单的折叠方法。并交代了这次染色游戏活动的要求,由于在本次活动前幼儿刚刚玩过变色游戏。所以,我就利用幼儿玩好的颜料来操作本次活动,在幼儿操作的过程中,我发现由于颜料太少,而纸巾的吸水性能还是比较强的,所以,活动刚刚开始一会,颜料就没有了,而且,颜料也太干,染好的幼儿的纸巾打不开来了,大部分的纸巾都坏了。在每个活动前。老师应该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其中应该对每次操作要了如指掌,对其中会发生的状况也要有一定的猜测,但在本次活动开始的前半段,由于我考虑的不周到,导致了幼儿再次尝试刚开始的不成功。

染色游戏虽然是失败了,但孩子们的兴趣还是很高,于是我就开始了第三次的操作,吸取第一次的教训,我重新调好颜料,幼儿操作。虽然是第三次,但他们玩的还是非常开心。活动过程中,我没有更多地加以指导,只是提醒他们能够想出不同伴不同的折叠方法,让他们自由发挥、观察。并且对幼儿染出的作品及时地进行鼓励和表扬。在版画创作中,一些生活中材料的使用,能帮助孩子填补他们表达意图和表现能力之间的鸿沟,让孩子有足够的信心去参与创作活动,使孩子在每次参与活动前始终保持有一份神奇感新鲜感,自然创作的兴趣也就高了。而在每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以合作者的身份与幼儿接触,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幼儿学习兴趣高涨,思维活络,善于动脑、动手,氛围融洽,这样就能达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欣赏过程中,看到自己的作品是那么的美丽,漂亮,都自己为自己鼓起掌来,为自己感到自豪,久久舍不得离开,还不住得说真的是太漂亮了,就连平时动手能力比较差的幼儿也都有自己完美的作品。体验成功的喜悦这也是每一个活动最重要的一点,幼儿经过自己的努力达到了预期目的,特别是通过教师的评价:每个幼儿都认为自己的作品就是最美的,在此活动中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增强了他们自信心。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做任何事其实都是游戏,对于孩子版画创作其实也是一种表现、宣泄自己情绪情感的一种游戏。只有当孩子愉快地或宣泄地在画纸留下对他们个人来说有意义的痕迹时,游戏的同化思维特征也会在美术活动中得到演绎。

可以说,本次活动从开始到结束,教师都为幼儿创设了宽松的游戏氛围,而材料和工具的使用也都让幼儿感觉在玩耍,而不是一本正经的学习。孩子们在活动中说说、折折、印印、看看,这所有的都象是在玩耍,因此活动中每个孩子都投入、积极,大胆,就连平时不愿与他人交往的孩子都大胆地举起手来要介绍自己的作品。

应该说,从小让孩子大胆的作画,不仅能使他们全身心得到舒展,而且可以培养一种驾驭事物的能力,一种大气洒脱的气质。因此,除了在幼儿园教育中讲究方式方法外,还要寻求家教的重视和积极配合,让孩子们在统一的教育环境中树立自信,协调、快速的发展。我充分感悟到,充分了解、把握、解读幼儿孩子的年龄特点,是实施有价值的幼儿教育活动的基础;而不断的反思,是自己和孩子们共同成长的基石。

幼儿园中班说课稿:有趣的萝卜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综合活动《有趣的萝卜》,这是我园园本课程――农村综合主题教育“蔬菜营养好”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萝卜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蔬菜之一,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萝卜在农村菜场等地随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种非常丰富,有白萝卜、胡萝卜、卞萝卜等,其中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它营养丰富,吃法繁多,可煮汤、可凉拌、可红烧、可腌着吃,有的还可生吃呢!民间还有“十月萝卜小人参”的美称。

然而幼儿虽然知道萝卜,但对萝卜的种类、用途、营养价值等还不太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现幼儿不爱吃萝卜的现象。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萝卜正确的认识,加深对萝卜的特征、用途等的理解,激发幼儿爱萝卜的情感。我们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季节性、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幼儿在感知萝卜的基础上,能表达萝卜的特征及用途,并能按萝卜的特征进行分类。

(2)在游戏中了解萝卜的生长过程,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

(3)幼儿乐于探索,能大胆表述,在活动中感受萝卜的有趣,产生爱萝卜的情感。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知萝卜的有趣,主要是萝卜的特征、用途及生长过程。通过探索发现、多媒体课件、歌曲引路、游戏体验及品尝萝卜制品,使活动得到深化。

活动的难点是:根据萝卜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主要通过小组商量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意识到分类标准及分类结果,提高幼儿的分类能力。通过集体评价,使幼儿的分类经验得到整理。总之,我们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操作台6张呈半圆形摆布在前面和侧面,便于操作评价。

2、物质准备:兔子绒玩具、各种萝卜、篮子每桌一套、创编歌曲、多媒体课件、萝卜食品、轻音乐

3、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有一定的经验(吃过或看过)

全方位的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可能。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可爱、推拙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探索萝卜的趣味性、多样性,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获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是对萝卜进行分类。幼儿分类是指幼儿把具有一个或几个共同特征的物体聚集在一起的活动,分类活动是观察活动的延伸和应用。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次活动的第三环节中,我就引导幼儿扮演萝卜籽,共同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由于我利用了节奏快的旋律巧填歌词,编成了一首《萝卜歌》,这给游戏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萝卜的生长过程,更是创造了一个个可爱的萝卜形象。教师的适时赏识,把幼儿的创造之花点燃,显示了无穷的力量。

3、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陈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萝卜的生长过程”,让幼儿对萝卜生长有全新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4、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为主体的生动活动提供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孩子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

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我就引入了幼儿喜欢的兔子形象,结合秋收,引发幼儿融入到看萝卜、分萝卜、品尝萝卜的情境中,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对萝卜多样性的理解和体验,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分一分、尝一尝、学一学、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萝卜发生了兴趣。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二次操作活动中我们就鼓励幼儿分萝卜,引导幼儿按萝卜的特征进行分类。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商量、合作、尝试着不同的分法。当然,幼儿不一定一次就能分成功,他们不断以动作调节自己的分类标准。伴随着动作,幼儿的思维就会灵动起来,因而就有了更丰富、多样化的分法。通过介绍性评价,又把大家的经验作一汇合,深化了各自的认识,拓展了分类面。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萝卜的生长过程有更深的印象,我们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唱唱演演中引导幼儿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

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的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操作分类――游戏体验――品尝交流――审美延伸

(一)激发兴趣(情境:小兔的萝卜丰收了)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幼儿熟悉的小兔形象,为幼儿创设了“小兔萝卜丰收”的语言情境和物质(萝卜)情境,引发幼儿观察萝卜的兴趣。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小兔作为情节发展主线,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自由探索(看小兔的萝卜)

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第二环节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我们为每组提供了充足的萝卜,供幼儿观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轻音乐播放的轻松氛围中,幼儿比比、摸摸、说说各自看到的萝卜的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获得经验是零碎的,那怎样进行加工整理呢?为此,在自由探索后我们就通过幼儿介绍,集体讲评的方式,对幼儿获取萝卜的经验进行整理。由于材料的投放在孩子的视线前面,故讲评时可结合实物进行,避免了空洞性。为了拓宽幼儿对萝卜的认识,教师还结合收集到的图片和实物萝卜作了一个概括,点到了课题中萝卜有趣的含义。

(三)操作分类(情节:帮小兔分萝卜)

分类活动是前一次观察探索活动的应用,而幼儿分类往往根据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进行,分类标准(依据)也在不断改变。因此,我们要求幼儿通过说一说、分一分、在尝试和自我纠正中完善各组的分类。这里主要是按萝卜的自然属性――形状、大小、颜色等进行分类。由于中班幼儿还不具备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故分类要求不是十分严格标准。我们允许产生错误和争论,引导幼儿在多次操作、反复尝试中积极思考,自己修正,学习到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因此,只要幼儿分得有理,他们就完成了帮小兔整理萝卜的任务,就可以把分好的萝卜送到小兔家,这样幼儿就有了成功的体验。

在第二、第三个环节中,就完成了感知特征和操作分类的目标(目标1),同时目标三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主要是探索态度和乐于表达方面。

(四)游戏体验(体验萝卜的生长过程)

幼儿感受知萝卜的特征后,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其生长过程。因此,及时设问“你们知道萝卜是怎么长大的吗?幼儿通过联系实际经验的交流,结合多媒体课件,幼儿真切地理解萝卜怎样由一粒萝卜籽慢慢长大的过程,其动感使孩子感知生命的力量,替代了图片死扳不动的传统方法。为了使幼儿的兴奋点上升,全体幼儿又在一曲《粉刷匠》旋律中自编自演了《萝卜歌》,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了成长过程的快乐。教师适时赏识又给每个孩子体验到创造的乐趣。此环节较好地将艺术融入了科学,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这一环节落实了目标2。

(五)品尝交流(情节:小兔请大家品尝萝卜食品) 在讨论交流萝卜的用途后,大家一定很想品尝了,为了满足孩子嘴馋、控制能力弱等特点,我就及时安排了小兔请大家品尝萝卜的情节,,很自然地引导幼儿进行品尝交流萝卜的吃法,我们在每组提供的食品有:(生吃的、腌制的、红烧的、炒的、凉拌的)。大家吃吃讲讲,在兴奋的状态之中,幼儿也逐步意识到多吃萝卜(蔬菜)营养好的道理,从而自觉地做到不挑食,让身体吸收更多营养,使身体长得更捧。在这一过程中萝卜的吃法也全面体会,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活动。到这环节,目标3就自然完成了。

(六)审美延伸(萝卜小制作展示) 活动结束,我们不能马上告一段落,关键是引导幼儿持续不断地对萝卜产生兴趣。小朋友知道了萝卜不仅有趣,它还有很多吃法,接着以加工制作玩具,使幼儿在审美心理、创作欲望上得到满足。教师通过几件小制作,引发幼儿对萝卜的创作欲望,使审美心理得到愉悦,进而为孩子有意愿投入下一个非正规性的自主活动奠定基础。同时,请幼儿把小兔和萝卜带走,既是为兔子帮忙的表现,又是为可能进行的制作创造条件,相信孩子会对萝卜产生持续的兴趣,或许还可以从中生成更有价值的活动。

附:中班综合活动:有趣的萝卜

一、设计意图: 秋天是萝卜丰收的季节,在农村萝卜随处可见,取材方便。它是我园“农村综合主题教育”这一园本课程中的一个乡土资源。萝卜的品种丰富,有长长的白萝卜,有桔黄色的胡萝卜,有圆的红色的卞萝卜,还有绿绿的水萝卜等。平时,孩子们虽然都认识了萝卜,但对萝卜的种类不太注意;对其营养也不甚了解;好多孩子不太喜欢吃萝卜,针对这些问题,特设计本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在看看、摸摸、比比中感受萝卜的特征;分一分萝卜,表达分类的过程;演一演,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尝一尝,感知萝卜的味道和用途。通过小兔请大家看萝卜、分萝卜、吃萝卜等情境,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获得新的感悟。

二、活动目标:

1、幼儿在感知萝卜的基础上能表述萝卜的特征及用途,并能按萝卜的特征进行分类。

2、在游戏中了解萝卜的生长过程,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

3、幼儿乐于探索,能大胆表达,在活动中感受萝卜的有趣,从而产生爱萝卜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信号音乐;小兔绒玩具一只;实物萝卜、空篮子、萝卜食品每桌一份;教师小结用的萝卜一份;课件“萝卜的生长过程”;萝卜食品每桌一套,萝卜小制作2—3件。

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有一定的经验。对《粉刷匠》旋律有所熟悉。

空间准备: 幼儿座位呈框字型摆放,操作台呈半圆形放置于幼儿视线前面。

四、活动过程:

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操作分类→游戏体验→品尝交流→审美延伸

(一)激发兴趣(情境:小兔带来萝卜丰收的喜讯)

1、师利用小兔绒玩具宣布小兔带来的喜讯。

2、简单介绍观察萝卜的要求

(二)自由探索(情节:看小兔的萝卜)

1、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探索萝卜的特征。

2、围绕问题交流发现:你看到的萝卜长得是怎样的呢?

3、拓展幼儿对品种的认识。

4、利用准备好的各种萝卜小结萝卜的有趣。

(三)操作分类(情节:帮小兔分萝卜)

1、要求:小兔收了那么多萝卜,想请小朋友帮忙分一分(小朋友按萝卜的特征来分一分、说一说)。

2、操作指导:允许幼儿尝试错误,自觉纠正,并用语言表达分的过程。

3、评价:小组代表介绍,集体评价,然后把萝卜送到小兔家。

(四)游戏体验(情节:幼儿扮演萝卜生长)

1、商量讨论:萝卜是怎么长大的呢?

2、结合课件:“萝卜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萝卜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

3、利用《粉刷匠》旋律,欣赏编好的《萝卜歌》,再通过唱一唱、演一演体验萝卜生长的乐趣,用身体的形态、动作创造一个个可爱的萝卜形象。

(五)品尝交流(情节:小兔请大家吃萝卜食品)

1、联系实际商量讲讲萝卜的用途(吃法及营养)。

2、幼儿品尝萝卜食品: 边吃边讲萝卜的味道及加工法等。

(六)活动延伸(情境:看萝卜制成的玩具)用萝卜制成的玩具使幼儿产生审美愉悦,激发幼儿动手尝试制作的愿望。

幼儿园中班综合说课稿:有趣的萝卜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综合活动《有趣的萝卜》,这是我园园本课程——农村综合主题教育“蔬菜营养好”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活动。

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萝卜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蔬菜之一,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萝卜在农村菜场等地随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种非常丰富,有白萝卜、胡萝卜、卞萝卜等,其中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它营养丰富,吃法繁多,可煮汤、可凉拌、可红烧、可腌着吃,有的还可生吃呢!民间还有“十月萝卜小人参”的美称。 然而幼儿虽然知道萝卜,但对萝卜的种类、用途、营养价值等还不太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现幼儿不爱吃萝卜的现象。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萝卜正确的认识,加深对萝卜的特征、用途等的理解,激发幼儿爱萝卜的情感。我们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季节性、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

(1)幼儿在感知萝卜的基础上,能表达萝卜的特征及用途,并能按萝卜的特征进行分类。

(2)在游戏中了解萝卜的生长过程,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

(3)幼儿乐于探索,能大胆表述,在活动中感受萝卜的有趣 ,产生爱萝卜的情感。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知萝卜的有趣,主要是萝卜的特征、用途及生长过程。通过探索发现、多媒体课件、歌曲引路、游戏体验及品尝萝卜制品,使活动得到深化。

活动的难点是:根据萝卜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主要通过小组商量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意识到分类标准及分类结果,提高幼儿的分类能力。通过集体评价,使幼儿的分类经验得到整理。总之,我们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操作台6张呈半圆形摆布在前面和侧面,便于操作评价。

2、物质准备:兔子绒玩具、各种萝卜、篮子每桌一套、创编歌曲、多媒体课件、萝卜食品、轻音乐 3、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有一定的经验(吃过或看过)全方位的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可能。

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可爱、推拙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 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探索萝卜的趣味性、多样性,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获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是对萝卜进行分类。幼儿分类是指幼儿把具有一个或几个共同特征的物体聚集在一起的活动,分类活动是观察活动的延伸和应用。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次活动的第三环节中,我就引导幼儿扮演萝卜籽,共同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由于我利用了节奏快的旋律巧填歌词,编成了一首《萝卜歌》,这给游戏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萝卜的生长过程,更是创造了一个个可爱的萝卜形象。教师的适时赏识,把幼儿的创造之花点燃,显示了无穷的力量。

3、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陈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萝卜的生长过程”,让幼儿对萝卜生长有全新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4、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为主体的生动活动提供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孩子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我就引入了幼儿喜欢的兔子形象,结合秋收,引发幼儿融入到看萝卜、分萝卜、品尝萝卜的情境中,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对萝卜多样性的理解和体验,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

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分一分、尝一尝、学一学、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萝卜发生了兴趣。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二次操作活动中我们就鼓励幼儿分萝卜,引导幼儿按萝卜的特征进行分类。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商量、合作、尝试着不同的分法。当然,幼儿不一定一次就能分成功,他们不断以动作调节自己的分类标准。伴随着动作,幼儿的思维就会灵动起来,因而就有了更丰富、多样化的分法。通过介绍性评价,又把大家的经验作一汇合,深化了各自的认识,拓展了分类面。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萝卜的生长过程有更深的印象,我们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唱唱演演中引导幼儿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

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的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

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自由探索——操作分类——游戏体验——品尝交流——审美延伸

(一)激发兴趣(情境:小兔的萝卜丰收了)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幼儿熟悉的小兔形象,为幼儿创设了“小兔萝卜丰收”的语言情境和物质(萝卜)情境,引发幼儿观察萝卜的兴趣。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小兔作为情节发展主线,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孩子。

(二)自由探索(看小兔的萝卜)

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第二环节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我们为每组提供了充足的萝卜,供幼儿观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轻音乐播放的轻松氛围中,幼儿比比、摸摸、说说各自看到的萝卜的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获得经验是零碎的,那怎样进行加工整理呢?为此,在自由探索后我们就通过幼儿介绍,集体讲评的方式,对幼儿获取萝卜的经验进行整理。由于材料的投放在孩子的视线前面,故讲评时可结合实物进行,避免了空洞性。为了拓宽幼儿对萝卜的认识,教师还结合收集到的图片和实物萝卜作了一个概括,点到了课题中萝卜有趣的含义。

(三)操作分类(情节:帮小兔分萝卜)

分类活动是前一次观察探索活动的应用,而幼儿分类往往根据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进行,分类标准(依据)也在不断改变。因此,我们要求 幼儿通过说一说、分一分、在尝试和自我纠正中完善各组的分类。这里主要是按萝卜的自然属性——形状、大小、颜色等进行分类。由于中班幼儿还不具备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故分类要求不是十分严格标准。我们允许产生错误和争论,引导幼儿在多次操作、反复尝试中积极思考,自己修正,学习到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因此,只要幼儿分得有理,他们就完成了帮小兔整理萝卜的任务,就可以把分好的萝卜送到小兔家,这样幼儿就有了成功的体验。 在第二、第三个环节中,就完成了感知特征和操作分类的目标(目标1),同时目标三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主要是探索态度和乐于表达方面。

(四)游戏体验(体验萝卜的生长过程)

幼儿感受知萝卜的特征后,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其生长过程。因此,及时设问“你们知道萝卜是怎么长大的吗?幼儿通过联系实际经验的交流,结合多媒体课件,幼儿真切地理解萝卜怎样由一粒萝卜籽慢慢长大的过程,其动感使孩子感知生命的力量,替代了图片死扳不动的传统方法。为了使幼儿的兴奋点上升,全体幼儿又在一曲《粉刷匠》旋律中自编自演了《萝卜歌》,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了成长过程的快乐。教师适时赏识又给每个孩子体验到创造的乐趣。此环节较好地将艺术融入了科学,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这一环节落实了目标2。

(五)品尝交流(情节:小兔请大家品尝萝卜食品)

在讨论交流萝卜的用途后,大家一定很想品尝了,为了满足孩子嘴馋、控制能力弱等特点,我就及时安排了小兔请大家品尝萝卜的情节,,很自然地引导幼儿进行品尝交流萝卜的吃法,我们在每组提供的食品有:(生吃的、腌制的、红烧的、炒的、凉拌的)。大家吃吃讲讲,在兴奋的状态之中,幼儿也逐步意识到多吃萝卜(蔬菜)营养好的道理,从而自觉地做到不挑食,让身体吸收更多营养,使身体长得更捧。在这一过程中萝卜的吃法也全面体会,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活动。到这环节,目标3就自然完成了。

(六)审美延伸(萝卜小制作展示)

活动结束,我们不能马上告一段落,关键是引导幼儿持续不断地对萝卜产生兴趣。小朋友知道了萝卜不仅有趣,它还有很多吃法,接着以加工制作玩具,使幼儿在审美心理、创作欲望上得到满足。教师通过几件小制作,引发幼儿对萝卜的创作欲望,使审美心理得到愉悦,进而为孩子有意愿投入下一个非正规性的自主活动奠定基础。同时,请幼儿把小兔和萝卜带走,既是为兔子帮忙的表现,又是为可能进行的制作创造条件,相信孩子会对萝卜产生持续的兴趣,或许还可以从中生成更有价值的活动。

附教案:幼儿园中班综合活动:有趣的萝卜

合兴幼儿园 徐洁

一、设计意图:

秋天是萝卜丰收的季节,在农村萝卜随处可见,取材方便。它是我园“农村综合主题教育”这一园本课程中的一个乡土资源。萝卜的品种丰富,有长长的白萝卜,有桔黄色的胡萝卜,有圆的红色的卞萝卜,还有绿绿的水萝卜等。平时,孩子们虽然都认识了萝卜,但对萝卜的种类不太注意;对其营养也不甚了解;好多孩子不太喜欢吃萝卜,针对这些问题,特设计本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在看看、摸摸、比比中感受萝卜的特征;分一分萝卜,表达分类的过程;演一演,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尝一尝,感知萝卜的味道和用途。通过小兔请大家看萝卜、分萝卜、吃萝卜等情境,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获得新的感悟。

二、活动目标:

1、幼儿在感知萝卜的基础上能表述萝卜的特征及用途,并能按萝卜的特征进行分类。

2、在游戏中了解萝卜的生长过程,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

3、幼儿乐于探索,能大胆表达,在活动中感受萝卜的有趣,从而产生爱萝卜的情感。

三、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信号音乐;小兔绒玩具一只;实物萝卜、空篮子、萝卜食品每桌一份;教师小结用的萝卜一份;课件“萝卜的生长过程”;萝卜食品每桌一套,萝卜小制作2—3件。

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有一定的经验。对《粉刷匠》旋律有所熟悉。

空间准备: 幼儿座位呈框字型摆放,操作台呈半圆形放置于幼儿视线前面。

四、活动过程:

活动流程:激发兴趣→自由探索→操作分类→游戏体验→品尝交流→审美延伸

(一)激发兴趣(情境:小兔带来萝卜丰收的喜讯)

1、师利用小兔绒玩具宣布小兔带来的喜讯。

2、简单介绍观察萝卜的要求

(二)自由探索(情节:看小兔的萝卜)

1、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探索萝卜的特征。

2、围绕问题交流发现:你看到的萝卜长得是怎样的呢?

3、拓展幼儿对品种的认识。

4、利用准备好的各种萝卜小结萝卜的有趣。

(三)操作分类(情节:帮小兔分萝卜)

1、要求:小兔收了那么多萝卜,想请小朋友帮忙分一分(小朋友按萝卜的特征来分一分、说一说)。

2、操作指导:允许幼儿尝试错误,自觉纠正,并用语言表达分的过程。

3、评价:小组代表介绍,集体评价,然后把萝卜送到小兔家。

(四)游戏体验(情节:幼儿扮演萝卜生长)

1、商量讨论:萝卜是怎么长大的呢?

2、结合课件:“萝卜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萝卜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

3、利用《粉刷匠》旋律,欣赏编好的《萝卜歌》,再通过唱一唱、演一演体验萝卜生长的乐趣,用身体的形态、动作创造一个个可爱的萝卜形象。

(五)品尝交流(情节:小兔请大家吃萝卜食品)

1、联系实际商量讲讲萝卜的用途(吃法及营养)。

2、幼儿品尝萝卜食品: 边吃边讲萝卜的味道及加工法等。

(六)活动延伸(情境:看萝卜制成的玩具)用萝卜制成的玩具使幼儿产生审美愉悦,激发幼儿动手尝试制作的愿望。

幼儿园中班教案+说课稿“有趣的水”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在常识活动中,了解水是透明的,会流动的,有的东西在水中会被溶解。 2 .培养中班幼儿热爱科学,乐于尝试的精神。 【活动准备】 两个金鱼缸 ( 一缸水内有苹果,一缸米内有桔子 ) 。每组一份白糖、盐、沙、黄豆、石子、果珍。 人手一条毛巾,人手半杯水。 【活动过程】 一、教师导入课题 请幼儿猜一猜:水里、米里有什么东西 ? 师:小朋友看看老师前面有两个金鱼缸,一个缸里装着水, 一个缸里装着米。你们知道水里、米里都有些什么东西吗 ? 你是怎么知道的 ? ( 引导幼儿讲出水是透明的,能看见;米不透明,看不见 ) 二、让幼儿动手操作 1 .请小朋友用米箩及有洞的塑料袋盛水。 师:老师给小朋友准备了米箩和有洞的塑料袋,请你们用它们来盛水,看看能不能把水盛起来 ? 为什么 ? ( 请幼儿讲出结果,使幼儿明白水是会流动的 ) 2 .请幼儿把桌上的白糖、盐等物品放在自己的水杯中。 师:现在老师请小朋友从桌上选几样东西放在杯子里,然后告诉大家你放了哪些东西 ?( 请部分幼儿回答 ) 3 .请幼儿用小棍搅拌,看看结果怎样。 师:请小朋友用小棍在杯子里搅一搅,看看会怎样 ? 4 .请幼儿讲述实验结果。 师:现在老师请几个小朋友到前面来告诉大家你的杯子里还能看到几样东西,还有几样东西到哪里去了 ? ( 引导幼儿讲出几样东西被水溶解了。 ) 5 .扩散性思维:生活中你还见到过哪些东西会被水溶解。 6 .请幼儿把杯中的水全倒入前面的金鱼缸里。 师:请小朋友想一想,过几天,水里的东西会怎样 ? 水又会怎样 ? ( 引导幼儿讲出豆子会腐烂,会发芽,水会变黑变臭 ) 三、教师总结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把自己杯里的水全倒进了金鱼缸里,水立刻变浑了,过几天,水还会变臭,我们就说水被污染了。以后我们小朋友出去玩的时候就记住了,千万不要把东西扔进河里,不要污染我们的小河,我们要学会保护环境,好吗 ? 【说课】 中班常识活动“有趣的水”充分体现了尝试教学的精髓“先练后讲”,强调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活动开始请幼儿猜谜,充分地调动了幼儿的情绪,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由此引导幼儿认识到水是透明的这一特征。 尝试 1 ,提供给幼儿米箩,有洞的塑料袋,幼儿通过尝试,发现水会流出来,米箩和有洞的塑料袋盛不起水来,由此得出结论:水是会流动的。 尝试 2 ,提供给幼儿半杯水、小棍及各种物品,幼儿通过放物品搅拌、观察,发现石子、沙还在,而糖、盐不见了。引起幼儿探索、尝试的兴趣,理解什么叫溶解,并让幼儿利用生活经验来进行讲述还有哪些东西能被水溶解。 活动结束:让幼儿将杯中的水倒入鱼缸,结果水变浑,幼儿理解到水是如何被污染的,激发了幼儿保护环境的情感。

中班活动说课稿:有趣的小脚丫说课稿


有趣的小脚丫说课稿

一、说活动设计意图

幼儿的兴趣来自于他们对某种事物的好奇心,进入中班后,孩子们对人的身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会产生许多的疑惑,有时候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他们会无意识的做一些伤害自己的事情。因此进入中班后我们会逐步让孩子对自己身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小脚丫是我们身体的重要部分,孩子们对小脚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他们都知道这是脚,知道它会走、会跳。陌生的是他们不知道我们的小脚除了会走还会有不同的感受,他们非常喜欢光着脚走路,不理解穿鞋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小脚丫。为了让幼儿更清楚的认识小脚丫,懂得小脚丫的重要性,知道如何保护自己的小脚丫。我设计了这次的活动:“有趣的小脚丫”,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身体某些部位的特点、功能,从而懂得如何保护自己,本次活动我通过故事情境,引起幼儿兴趣,采用动静结合,通过幼儿的亲身体验,了解脚的特点、功能,通过观看课件懂得脚的重要性,从而让幼儿知道要保护自己的小脚。

二 、说活动目标

《纲要》中说,目标的制定要适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太简单或太难,都会使幼儿失去兴趣。目标的制定要使幼儿跳一跳够得着,这样才能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获得知识和能力的发展。在本次活动中,我从本班幼儿实际情况出发,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一个幼儿在活动中充分参与,使每一个幼儿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具体制定了三个目标:1、让幼儿感知小脚的特点,产生初步的探索兴趣。2、通过亲身体验,感知小脚走在不同路上的感受。3、通过课件,让幼儿知道小脚的重要性,从而懂得如何保护自己。

第二和第三个目标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同时第二个目标也是本次活动的难点。

三、说活动准备

活动准备是要为具体目标服务的,让幼儿充分参与活动准备,共同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充分体现了幼儿是活动的主体这一《纲要》精神。

1、小脚印。幼儿将脚丫印在彩色纸上画下来,然后在剪下来。让幼儿参与活动准备。

2、准备垫子、草坪、地毯、搓板,这些都是幼儿熟悉的事物,幼儿也有了一定的生活经验。

3、课件。通过播放课件让幼儿懂得脚丫对我们每一个人都很重要。

四、说活动方法

本次活动采用了动静结合、师幼互动的方法调动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主要采用了一下几种方法:

1、观察法,在活动的第一个环节我通过让孩子观察,触摸了解小脚的特点。通过观看课件了解刘翔和姚明的脚受伤了,从而懂得了脚对他们的重要性。

2、游戏法,游戏可以调节幼儿的情绪,激发幼儿的兴趣,是促成目标达成的有效方法。因此我在活动中穿插游戏,让活动更有趣味性。如:在幼儿认识了脚的组成部分后,我为了巩固幼儿的记忆,通过让幼儿用脚丫问好,用脚趾挠脚心等等小游戏,引起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

3 、探索法,在活动中我没有直接告诉幼儿结果,而是让幼儿自己去发现,比如在认识脚的对称时,我让幼儿先比较,发现他们的形状、大小都一样,这时我提出了对称的概念,然后又让幼儿寻找我们身体的其他对称地方。又如:在突破活动的难点时,我让幼儿通过亲自体验,在每一条路上走一走,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或许他们每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但这是他们真实的体验。

4、启发提问法,在本次活动中我采用启发式提问,发散幼儿思维,鼓励幼儿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而不是简单“是”与“否”的判断性回答。

五、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认识脚丫的特点。我通过情景导入——一棵神奇的脚丫树,引起幼儿的兴趣。然后让幼儿说说脚有哪些部分组成,这个问题孩子们都能说出来,我拔高了难度,扩充了幼儿的知识面,让幼儿通过比一比,看一看,发现脚的大小、形状一样,老师提出了对称的概念,在知道脚对称后我又让幼儿找出身体其他对称的地方。我又通过幼儿与老师脚的对比,使幼儿了解脚在不断长大。

第二部分体验小脚的功能。第二部分是本次活动的重点也是难点。我是这样突破重点和难点的:首先,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小脚能干什么?孩子们都能说出脚可以走、跑、跳。其次,让幼儿体验,因为只有亲身体验了才能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我为幼儿提供了四种不同的小路,让幼儿走一走,踩一踩,老师也参与其中,随时与幼儿交流感受,使幼儿能够把当时的感受说出来。从而突破难点。

第三部分知道小脚的重要性,如何保护小脚。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在这一环节,我先让幼儿观看课件,了解刘翔和姚明在参加比赛时脚受伤的情景。我选择这两个人物,是因为他们是我们中国家喻户晓的明星,孩子们都知道,而且他们脚受伤的事情也是真实的,因为他们的脚受伤所以没办法参加比赛了。通过这个故事孩子们明白了脚的重要性。我又将视线转移到孩子身上,让他们说说自己脚受伤的经历。当他们说出脚受伤很难受、不方便时,我又抛出了问题,如何保护我们的小脚丫?这样环环相扣,突出了重点,达到目标。

最后在活动结束时首尾呼应,让幼儿将小脚丫带回去,明年的时候再拿出来比一比,看看还一样吗?给幼儿留下了疑惑,激发他们想探究的欲望。

2020幼儿园中班说课稿:有趣的脚


下面是“幼儿园中班说课稿:有趣的脚”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

一、内容选材的依据

随着幼儿身心的发展,中班幼儿对周围环境充满着好奇,他们总是不停的看、听、摸、动,见到新奇的东西,总会伸手去摸、去拿,他们会积极运用感官去探索,去了解感兴趣的事物。在户外踢球的时候,常常听见几个孩子讨论到各自小脚的本领,如“我踢的球很远”“我的脚本领大,会骑自行车”“你看,我还会用脚尖走路呢”……孩子们对脚的兴趣十分浓厚。由此,一方面我结合《指南》中“强调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兴趣,探索意识,以幼儿的现实生活为轴心展开活动”的指引,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并根据该年龄段幼儿的活泼好奇、喜欢积极动用感官探索周围世界的特点,设想通过《有趣的脚》这一活动,让孩子们对脚有个较全面的了解。另一方面这一选材注意了情趣性、游戏性和幽默感,避免简单的说教和操作,进一步增加幼儿了解周围事物的特点,也给幼儿留有充分想象的空间。

二、目标确定的依据

鼓励幼儿探索,满足其好奇心是课程指南中对幼儿进行教育的一个目标,也是我们本学期指定的中班的幼儿发展总目标及中班幼儿阶段发展中的一个目标。根据课程指南和本月的目标我确定了第一个目标“在活动中探索脚的秘密,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在平时的活动中,我发现我班的孩子特别胆小,缺乏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的勇气,所以我把“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作为第二个目标。

三、活动准备的依据

1、脚印的引出,为幼儿探索脚的秘密做了铺垫,引出了孩子们比脚印、探索脚的秘密的愿望,使幼儿学习更主动、更积极。

2、四条小路的创设,为幼儿探索脚的秘密起到了一个重要的作用,可以让幼儿通过亲身的的体验去感觉脚的秘密。

3、水彩笔、报纸、剪刀的提供,为幼儿打开了又一寻求知识的通道。“小画家”的称谓让幼儿有一种成功感和自豪感,促使幼儿在操作过程中大胆的与同伴交流,发展他们手指肌肉的锻炼和同伴之间的合作精神。

4、录音机的使用为幼儿的自主学习打开了一扇窗户。孩子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做着脚的运动,既为好动孩子的兴趣持久性提供了机会,也为一些内向的幼儿提供了适合他们学习的途径,让他们在幽静的环境中,静静的得到知识的熏陶。

四、活动过程的组织

1、活动一开始,我让孩子们自由的玩脚印,让他们在玩的过程中,自主的发现自己的脚和脚印有什么不一样,为下一环节“探索脚的秘密”做了一个前期的准备工作。在“一起动动小脚”这个小活动中,孩子们可以边听着音乐,边跟着我的指令做一些相应的动作,看似是做做动作,其实是在巩固一些脚的部位及名称,既为好动孩子的兴趣持久性提供了机会,也为一些内向的幼儿提供了适合他们学习的途径,让他们在幽静的环境中,静静的得到知识的熏陶。

2、“二期课改”中指出,创设富有情趣的情景是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通过情景的创设来探究问题,使学习过程变成探究、发现、个人体验的过程。为了让孩子们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我在这个环节中通过所创设小路,让幼儿去探索,探索小脚走在不同路面上的不一样的感觉,并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感觉,发展了孩子交往能力及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了“二期课改”中班年龄段主题情景的学习特点“增加了交往合作的机会”。讨论小脚的用处和保护小脚,是为能力较弱的孩子所设计的一个环节,体现了“指南”中:学习活动应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的学习要点所设计的,这一点也是我教学活动中的一大优势,也体现了“二期”课改中:关注幼儿的情感体验这一要求,也提醒孩子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怎样爱护自己的小脚。

3、“印脚印”是这个活动的延伸部分。在这个活动中,利用听课老师的资源,让孩子们和客人老师之间互动起来。

目标:

1、在活动中探索脚的秘密,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2、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

准备:

1、脚印

2、四条小路(垫子、积木搭的、塑料小路、木棍路)

3、彩笔、旧报纸、剪刀(供幼儿印脚印用的)

4、录音机、磁带

过程:

一、玩脚印、比脚印,探索脚的秘密

1、幼儿玩脚印。

2、幼儿比脚印。

师:把你们的小脚跟脚印比一比,你会发现什么小秘密呢?

3、交流讨论:你发现了什么?你的小脚怎么样了(脚长大了,脚趾长了,宽了……)

4、脚趾操(巩固对脚的认识)

二、游戏(走小路)

提供四条路

1、孩子们来找一找有哪四条路?

2、请你们光着脚到四条小路上去走一走,感觉怎么样?(幼儿自由走小路)

3、交流:你走了哪条路,感觉怎样?(幼儿自由讲述)

4、师小结幼儿讲述内容

5、再次尝试,体验走小路

师:我们的小脚感觉出走在不同路面上的不一样的感觉,小脚还有什么本领呢?

6、讨论小脚的用处:(走、跑、跳、踢)幼儿每说出一种,全体幼儿学做。

7、讨论保护小脚

小脚有那么多本领,我们平时怎样保护小脚呢?(穿鞋、穿袜子、洗脚、剪脚指甲……)

三、延伸活动:印脚印

活动反思

一、活动目标的达成分析

1、这是一次主题背景下的活动,《小脚丫》的活动目标是来源于主题目标,与前后活动目标之间有一定的关联性,所以,在幼儿已有一些相关的经验的基础上,确立“在活动中探索脚的秘密,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和能在集体面前大胆讲述”这两个目标比较适宜的,由此给本次活动目标的达成作了较好的铺垫。

2、活动中的材料与环境的投放,为本次活动目标的达成创设了一定的条件。如孩子在玩一玩小脚印的过程中,孩子们了解到了自己的脚比脚印大和宽。在尝试走各种不同材料、质地与路面的小路中,孩子们通过自己直观的探索,体验到了脚在不同材料、不同质地与不同路面上的不同感觉,由此也就自然的完成了第一个目标。同时我又为孩子创设了较多体验后的交流时间,给了孩子们充分的讲述机会,另外我倡导的那种平等、自主、宽松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毫不拘泥的大胆讲述了自己的发现,从而就很自然、流畅的实现了第二个目标。同时在孩子们的探索过程中,扩展了已有目标的涵义,如孩子们不仅在活动中达到了老师预设的目标,而且在交流过程中,也达到了个别经验上升为集体经验的目标,使孩子们的探索兴趣得到了激发,探索的主动性得到了提高,探索的求知欲望也越来越强烈。

二、幼儿参与活动的程度分析

1、我班幼儿已经有了较强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在探索过程中也比较有自己的主

见,且想象较丰富,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是非常高的。在印脚印时,徐伟杰不仅印出了脚的大致轮廓,还有模有样地画出了尖尖的脚趾。剪脚印的过程中,孙辉说他印的脚印像弯刀,杜展豪却说他印的脚印像月亮,他们两人的个别交流,引来了其他孩子的不同意见,看到这种情景,我既没有给予肯定,又没有给予否定,因为我觉得这就是孩子们最真实的想法,可能也会为我发现孩子的兴趣点,而生成新的学习内容。

2、在走小路的过程中,孩子们都积极地去体验了各种小路的不同感受,毛蒋伟等几个活跃的孩子走完了软软的草地、又去尝试走那硬塑的积木路和鹅卵石路,在交流发现时,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大胆说出了自己的发现,此时同伴的发现,又引发了几个胆小、动作慢的孩子产生了继续探索地兴趣,自主地又去体验了,所以虽然给交流带来了麻烦,但却充分说明了大多数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程度是积极而主动的。虽然也有个别孩子由开始的不愿意脱袜子到自愿脱去袜子参与的情况,是因为这几个孩子有的较胆小、有的怕冷,因为那天天气气温不高,但我没有强迫他们脱下袜子,而是尊重他们的意愿,到最后一个环节画自己的脚印时,他们被同伴的激情所感染,自动脱去了袜子,融入到了这个积极探索的行列中来了。

三、不足与改进思路

1、孩子在玩脚印的环节中,我为孩子提供的小脚印,原意是想让孩子在与小脚印的比较中,发现自己的脚已经长大了,长宽了,脚背也长厚了的结果。但由于我提供的这些小脚印是我随意制作的,缺少一种脚印与孩子之间的可比性,所以孩子在探索中,只发现自己的脚比脚印大和宽。实践的操作,让我意识到了前期准备上的不足,由此也想到了改进的策略,就是以后应该准备与孩子小时候有关联的脚印,比如刚入小班时,让孩子把脚印留下来,写上名字,做好以后活动资料的收集工作。

2、在走小路这个环节中,我本意是想让孩子通过走各种小路来引发孩子爱护脚的兴趣,但由于我当时有一种过程意识,在设计活动时没有周全的考虑问题,所以没有提醒孩子去充分体验,致使在如何保护脚的这样一个话题中,孩子们将刚才闻到的香和臭这一经验联系了起来,当时我想拉回孩子的思维方向,但觉得已无力回天了,就只好顺着孩子们的话题草草结束了。因此,我觉得以后应该让孩子充分体验各种感觉,让孩子们从光着脚、穿着袜子到穿着鞋子走小路的各种感觉都去尝试一下,积累较多的生活经验,那么孩子可能会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也会运用多种材料去尝试的探索方式,这是一个培养幼儿学会学习的最好教育策略。

3、最后一个环节,让孩子画自己现在的脚印时,由于我提供的是报纸,材质较软、易皱,孩子构线时较难控制报纸的平整性,画好的脚印与孩子脚的大小差距较大,因此,我的改进思路是画纸的提供应选用铅画纸等一些材质较厚的、平整性较好的纸张。

关于“幼儿园中班说课稿:有趣的脚”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中班综合活动《有趣的萝卜》说课稿


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班综合活动《有趣的萝卜》,这是我园园本课程——农村综合主题教育“蔬菜营养好”主题活动中的一个活动。一、说教材。 1、教材来源:此活动选材来源于生活。我们都知道,萝卜是幼儿比较熟悉的蔬菜之一,在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萝卜在农村菜场等地随处可见,且取材方便。它的品种非常丰富,有白萝卜、胡萝卜、卞萝卜等,其中大小不同、颜色不同、形状不同;它营养丰富,吃法繁多,可煮汤、可凉拌、可红烧、可腌着吃,有的还可生吃呢!民间还有“十月萝卜小人参”的美称。 然而幼儿虽然知道萝卜,但对萝卜的种类、用途、营养价值等还不太了解,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发现幼儿不爱吃萝卜的现象。因此,有必要使幼儿形成对萝卜正确的认识,加深对萝卜的特征、用途等的理解,激发幼儿爱萝卜的情感。我们认为,选择此教材有一定的季节性、必要性,就如《纲要》中所说,“既符合幼儿的现实需要,又有利于其长远发展;既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感兴趣的事物或问题,又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因此,此活动来源于生活,又能服务于幼儿的生活。 2、目标定位: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以及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为依据,确立了认知、能力、情感方面的目标,其中既有独立表达的成份,又有相互融合的一面,目标为:(1)幼儿在感知萝卜的基础上,能表达萝卜的特征及用途,并能按萝卜的特征进行分类。(2)在游戏中了解萝卜的生长过程,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3)幼儿乐于探索,能大胆表述,在活动中感受萝卜的有趣,产生爱萝卜的情感。 根据目标,我们把活动重点定位于:感知萝卜的有趣,主要是萝卜的特征、用途及生长过程。通过探索发现、多媒体课件、歌曲引路、游戏体验及品尝萝卜制品,使活动得到深化。 活动的难点是:根据萝卜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主要通过小组商量自主操作,在动手的过程中意识到分类标准及分类结果,提高幼儿的分类能力。通过集体评价,使幼儿的分类经验得到整理。总之,我们树立了目标的整合观、科学观、系统观,力求形成有序的目标运作程式。使活动呈现趣味性、综合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情境、游戏之中。为此,我们作了如下活动准备: 1、空间准备:操作台6张呈半圆形摆布在前面和侧面,便于操作评价。 2、物质准备:兔子绒玩具、各种萝卜、篮子每桌一套、创编歌曲、多媒体课件、萝卜食品、轻音乐 3、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有一定的经验(吃过或看过)全方位的准备为活动的成功开展提供可能。二、说教法。 新《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互动。因此,本次活动教师除了以可爱、推拙的形象、饱满的情绪影响孩子,以自己的形态感染幼儿外,还挖掘此综合活动价值,采用了 适宜的方法组织教学,采用的教法有: 1、操作法:它是幼儿建构活动的基本方法。所谓操作法是指幼儿动手操作,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过程中进行探索学习。本次活动安排了两次操作活动。第一次是引起兴趣后第一次操作,主要是探索萝卜的趣味性、多样性,让幼儿在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中获得感知。第二次操作是对萝卜进行分类。幼儿分类是指幼儿把具有一个或几个共同特征的物体聚集在一起的活动,分类活动是观察活动的延伸和应用。 2、游戏法: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它具有教育性、娱乐性、创造性。本次活动的第三环节中,我就引导幼儿扮演萝卜籽,共同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由于我利用了节奏快的旋律巧填歌词,编成了一首《萝卜歌》,这给游戏活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孩子在表演的过程中不仅理解了萝卜的生长过程,更是创造了一个个可爱的萝卜形象。教师的适时赏识,把幼儿的创造之花点燃,显示了无穷的力量。3、演示法:是指教师通过讲解谈话,把实物或教具陈示给孩子看,帮助他们获得一定的理解。本次活动中的演示法是通过制作多媒体动画“萝卜的生长过程”,让幼儿对萝卜生长有全新的认识,在这一过程中,现代教学辅助手段的运用发挥了传统教育手段不可替代的功能,使理解和认识更透彻。 4、情境教学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形象,为主体的生动活动提供具体的场景,以引起孩子一定的态度体验,使孩子心理机能得到发展的方法。本次活动的全过程,我就引入了幼儿喜欢的兔子形象,结合秋收,引发幼儿融入到看萝卜、分萝卜、品尝萝卜的情境中,使幼儿主动探究,积极思维,达到科学素质的提高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此外,我们还适时采用了交流讨论法、赏识激励法、审美熏陶法对活动加以整合,使幼儿获得对萝卜多样性的理解和体验,达到了科学性、艺术性、健康性、愉悦性的和谐统一。三、说学法。 以幼儿为主体,创造条件让幼儿参加探究活动,不仅提高了认识,锻炼了能力,更升华了情感,本次活动幼儿采用的学法有: 1、多通道参与法:新《纲要》科学领域中的目标明确指出,(幼儿)“能用多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用适当的方式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因此,活动中我们引导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分一分、尝一尝、学一学、说一说等多种感官的参与,不知不觉就对萝卜发生了兴趣。 2、尝试法:陶行知先生说过在“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在第二次操作活动中我们就鼓励幼儿分萝卜,引导幼儿按萝卜的特征进行分类。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商量、合作、尝试着不同的分法。当然,幼儿不一定一次就能分成功,他们不断以动作调节自己的分类标准。伴随着动作,幼儿的思维就会灵动起来,因而就有了更丰富、多样化的分法。通过介绍性评价,又把大家的经验作一汇合,深化了各自的认识,拓展了分类面。 3、体验法:心理学指出,“凡是人们积极参加体验过的活动,人的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高”。为了让幼儿对萝卜的生长过程有更深的印象,我们就采用了游戏体验法,在唱唱演演中引导幼儿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 与此同时,我们还通过幼儿间的互补学习,师幼合作共长的方法,表达着各自的丰富、多样性的认识,体现着“以幼儿发展为本”理念。四、说教学程序。 我采用环环相扣组织此活动程序,活动流程为:激发兴趣——自由探索——操作分类——游戏体验——品尝交流——审美延伸(一)激发兴趣(情境:小兔的萝卜丰收了)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活动一开始教师就利用幼儿熟悉的小兔形象,为幼儿创设了“小兔萝卜丰收”的语言情境和物质(萝卜)情境,引发幼儿观察萝卜的兴趣。在以下的环节中,我都是以小兔作为情节发展主线,从形式上,内容实质上深深吸引孩子。(二)自由探索(看小兔的萝卜) 根据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运用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在第二环节我就安排了孩子自由探索。我们为每组提供了充足的萝卜,供幼儿观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引导者、支持者、合作者。在轻音乐播放的轻松氛围中,幼儿比比、摸摸、说说各自看到的萝卜的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孩子获得经验是零碎的,那怎样进行加工整理呢?为此,在自由探索后我们就通过幼儿介绍,集体讲评的方式,对幼儿获取萝卜的经验进行整理。由于材料的投放在孩子的视线前面,故讲评时可结合实物进行,避免了空洞性。为了拓宽幼儿对萝卜的认识,教师还结合收集到的图片和实物萝卜作了一个概括,点到了课题中萝卜有趣的含义。(三)操作分类(情节:帮小兔分萝卜) 分类活动是前一次观察探索活动的应用,而幼儿分类往往根据自己的看法和想法进行,分类标准(依据)也在不断改变。因此,我们要求幼儿通过说一说、分一分、在尝试和自我纠正中完善各组的分类。这里主要是按萝卜的自然属性——形状、大小、颜色等进行分类。由于中班幼儿还不具备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故分类要求不是十分严格标准。我们允许产生错误和争论,引导幼儿在多次操作、反复尝试中积极思考,自己修正,学习到科学的态度和精神。因此,只要幼儿分得有理,他们就完成了帮小兔整理萝卜的任务,就可以把分好的萝卜送到小兔家,这样幼儿就有了成功的体验。 在第二、第三个环节中,就完成了感知特征和操作分类的目标(目标1),同时目标三也得到了一定的体现,主要是探索态度和乐于表达方面。(四)游戏体验(体验萝卜的生长过程) 幼儿感受知萝卜的特征后,很自然地就会联想到其生长过程。因此,及时设问“你们知道萝卜是怎么长大的吗?幼儿通过联系实际经验的交流,结合多媒体课件,幼儿真切地理解萝卜怎样由一粒萝卜籽慢慢长大的过程,其动感使孩子感知生命的力量,替代了图片死扳不动的传统方法。为了使幼儿的兴奋点上升,全体幼儿又在一曲《粉刷匠》旋律中自编自演了《萝卜歌》,在轻松的氛围中体验了成长过程的快乐。教师适时赏识又给每个孩子体验到创造的乐趣。此环节较好地将艺术融入了科学,达到比较完美的统一。这一环节落实了目标2。(五)品尝交流(情节:小兔请大家品尝萝卜食品) 在讨论交流萝卜的用途后,大家一定很想品尝了,为了满足孩子嘴馋、控制能力弱等特点,我就及时安排了小兔请大家品尝萝卜的情节,,很自然地引导幼儿进行品尝交流萝卜的吃法,我们在每组提供的食品有:(生吃的、腌制的、红烧的、炒的、凉拌的)。大家吃吃讲讲,在兴奋的状态之中,幼儿也逐步意识到多吃萝卜(蔬菜)营养好的道理,从而自觉地做到不挑食,让身体吸收更多营养,使身体长得更捧。在这一过程中萝卜的吃法也全面体会,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结束活动。到这环节,目标3就自然完成了。(六)审美延伸(萝卜小制作展示) 活动结束,我们不能马上告一段落,关键是引导幼儿持续不断地对萝卜产生兴趣。小朋友知道了萝卜不仅有趣,它还有很多吃法,接着以加工制作玩具,使幼儿在审美心理、创作欲望上得到满足。教师通过几件小制作,引发幼儿对萝卜的创作欲望,使审美心理得到愉悦,进而为孩子有意愿投入下一个非正规性的自主活动奠定基础。同时,请幼儿把小兔和萝卜带走,既是为兔子帮忙的表现,又是为可能进行的制作创造条件,相信孩子会对萝卜产生持续的兴趣,或许还可以从中生成更有价值的活动。中班综合活动:有趣的萝卜合兴幼儿园 徐洁一、设计意图: 秋天是萝卜丰收的季节,在农村萝卜随处可见,取材方便。它是我园“农村综合主题教育”这一园本课程中的一个乡土资源。萝卜的品种丰富,有长长的白萝卜,有桔黄色的胡萝卜,有圆的红色的卞萝卜,还有绿绿的水萝卜等。平时,孩子们虽然都认识了萝卜,但对萝卜的种类不太注意;对其营养也不甚了解;好多孩子不太喜欢吃萝卜,针对这些问题,特设计本活动。主要是引导幼儿在看看、摸摸、比比中感受萝卜的特征;分一分萝卜,表达分类的过程;演一演,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尝一尝,感知萝卜的味道和用途。通过小兔请大家看萝卜、分萝卜、吃萝卜等情境,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从而获得新的感悟。二、活动目标:1、幼儿在感知萝卜的基础上能表述萝卜的特征及用途,并能按萝卜的特征进行分类。2、在游戏中了解萝卜的生长过程,体验萝卜生长的快乐。3、幼儿乐于探索,能大胆表达,在活动中感受萝卜的有趣,从而产生爱萝卜的情感。三、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信号音乐;小兔绒玩具一只;实物萝卜、空篮子、萝卜食品每桌一份;教师小结用的萝卜一份;课件“萝卜的生长过程”;萝卜食品每桌一套,萝卜小制作2—3件。 经验准备:幼儿对蔬菜有一定的经验。对《粉刷匠》旋律有所熟悉。空间准备:幼儿座位呈框字型摆放,操作台呈半圆形放置于幼儿视线前面。四、活动过程: 活动流程: 激发兴趣→自由探索→操作分类→游戏体验→品尝交流→审美延伸(一)激发兴趣(情境:小兔带来萝卜丰收的喜讯)1、师利用小兔绒玩具宣布小兔带来的喜讯。2、简单介绍观察萝卜的要求(二)自由探索(情节:看小兔的萝卜)1、幼儿去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探索萝卜的特征。2、围绕问题交流发现:你看到的萝卜长得是怎样的呢?3、拓展幼儿对品种的认识。4、利用准备好的各种萝卜小结萝卜的有趣。(三)操作分类(情节:帮小兔分萝卜)1、要求:小兔收了那么多萝卜,想请小朋友帮忙分一分(小朋友按萝卜的特征来分一分、说一说)。2、操作指导:允许幼儿尝试错误,自觉纠正,并用语言表达分的过程。3、评价:小组代表介绍,集体评价,然后把萝卜送到小兔家。(四)游戏体验(情节:幼儿扮演萝卜生长)1、商量讨论:萝卜是怎么长大的呢?2、结合课件:“萝卜的生长过程”,让幼儿了解萝卜从小到大成长的过程。3、利用《粉刷匠》旋律,欣赏编好的《萝卜歌》,再通过唱一唱、演一演体验萝卜生长的乐趣,用身体的形态、动作创造一个个可爱的萝卜形象。(五)品尝交流(情节:小兔请大家吃萝卜食品)1、联系实际商量讲讲萝卜的用途(吃法及营养)。2、幼儿品尝萝卜食品: 边吃边讲萝卜的味道及加工法等。(六)活动延伸(情境:看萝卜制成的玩具)用萝卜制成的玩具使幼儿产生审美愉悦,激发幼儿动手尝试制作的愿望。

幼儿园说课稿《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说课稿:有趣的陀螺》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说课稿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中班美术活动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