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角色游戏与指导(一)

12-19

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游戏成为幼儿教学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游戏就是一种智力活动,是幼儿智力开发的有效手段和重要途径。广大家长应该尊重幼师,配合幼儿园的工作,实现“家园”互动。你收集了哪些有趣好玩的幼儿园游戏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幼儿园角色游戏与指导(一)”,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导读: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的主题、结构、情节、使用的材料均与社会生活有关。幼儿以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种种印象对游戏的情节进行设计和安排,并按照自己的愿望、兴趣和能力来进行游戏。幼儿个人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因此,教师应当注意丰富幼儿的生活印象。

一、角色游戏的特点和教育作用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扮演角色,运用想象,创造性地反映个人生活印象的一种游戏。比如娃娃家游戏,医院游戏,商店游戏等等是不同主题的角色游戏,都有一定的主题,。所以又称为主题角色游戏。角色游戏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是幼儿期最典型的、最有特色的游戏。它也是创造性游戏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游戏。

㈠角色游戏的特点

⒈幼儿对社会现实生活的印象是角色游戏的源泉

角色游戏是幼儿对现实生活的一种积极主动的再现活动,游戏的主题、结构、情节、使用的材料均与社会生活有关。幼儿以自己对社会生活的种种印象对游戏的情节进行设计和安排,并按照自己的愿望、兴趣和能力来进行游戏。幼儿个人的生活经验越丰富,角色游戏的水平也就越高,因此,教师应当注意丰富幼儿的生活印象。

⒉想象活动是角色游戏的支柱

角色游戏的过程是创造想象活动的过程。在角色游戏中,创造性想象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表现在扮演角色上,如扮演妈妈、老师、警察、解放军等现实生活中熟悉的人物,幼儿通过语言、表情、动作等表现出自己对这些角色的认识和体验,这一反映过程充满了幼儿的想象活动。二是表现在幼儿游戏中所使用的玩具和游戏材料上。幼儿在游戏中经常以一种简陋的游戏材料代替真实的物品,还能一物多用。往往一种物品在不同的时间里、在不同的环境中可替代多种真实物品,比如小椅子一会儿当汽车,一会儿当火车,一会儿又当娃娃床,这种替代正是幼儿创造性想象活动的结果。角色游戏把想象活动与现实活动创造性地结合起来,既富有假想性,又富有真实性,是虚构性与真实性巧妙结合而产生的游戏活动。

㈡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⒈通过幼儿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与模仿,有助于幼儿学习生活社会性行为,发展交往能力。

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实践社会道德行为的机会。在内容健康的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的角色,反映着现实生活中人与人的交往关系,模仿社会生活中人们的行为准则,学习劳动者的优良品质,待人接物的态度,体验他们的情感。幼儿在角色游戏的情景中,由于扮演角色而忘却了自我,逼真地表现所担当的角色的特性,比如在汽车游戏中,扮演售货员的幼儿,要有礼貌地对待乘客,要认真售票、查票,还要提醒乘客:给老年人和抱小孩的让座等等。这样幼儿便学习了关心他人、尊重长辈等好的思想行为。

共同的游戏意愿可将幼儿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消除隔阂,发展正常的交往关系。例如,有两个幼儿不时有细小的摩擦发生,一次在医院的游戏中,一个扮演“医生”,另一个扮演“病人”,这时“医生”仔细地小“病人”看病、开药,还作了详细的医嘱,小“病人”看完病后和蔼地向“医生”道谢,正是在游戏中促进了两个幼儿的自然和好。m.YJs21.COM

尽管游戏开展的情况不同,有时是几个幼儿合作玩一个主题,有时是独自玩,有时是几个不同的游戏主题平行地进行着,无论在怎样的情况下,幼儿在游戏过程中都要经常地发生一些联系。因此,在游戏中有助于发展幼儿相互交往的能力。

⒉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由于角色游戏是由幼儿自定主题,自由充当角色,自行设计游戏情节,它可以充分表达幼儿的个人意愿,满足幼儿渴望参加社会生活的需要,因此,幼儿在这种游戏中有着极大的主动性。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为实现游戏的愿望,需要按照游戏的主题、角色、情节去支配与控制自己的行动,按自己的意愿作用于周围的环境,这就要求幼儿积极地、独立地去从事活动。幼儿要充分地发挥想象力,开动脑筋,进行创造性的活动,并为达到游戏的目的,不断地、独立地解决与克服遇到的种种障碍。这样,有助于培养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角色游戏教育作用主要是以上两个方面。毫无疑问,角色游戏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需要的游戏之一,它能对幼儿的发展起到多方面的促进作用,这也正是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所在。另外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幼儿在生活中所获得的印象并非全是好的,所以不是任何幼儿自发的角色游戏都有良好的教育作用,比如“烧香、拜佛”的游戏对幼儿良好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就有消极作用,因此,教师必须加强对角色游戏的指导,充分发挥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

二、幼儿角色游戏的发展

儿童角色游戏的发展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健康状况;成人对游戏的态度及影响;幼儿园和家庭游戏设施、游戏的时间等。有项研究表明,健康儿童比体弱的儿童更喜爱游戏;智力发展好的儿童活动能力强,游戏发展也较快;一般男孩子喜爱活动的运动竞赛游戏,女孩喜爱安静的游戏。但也受家庭环境和社会关系的影响,家庭经济条件好的比条件差的家庭的儿童更喜欢游戏;游戏时间的多少,决定游戏的种类和数量。游戏的设施,对儿童参加游戏的数量与质量有重大影响。

角色游戏的发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并可作为评价游戏水平的参考。

㈠角色的扮演,可分为下列几种水平

⒈摆弄、操作实物的行动,如用玩具刀切菜。

⒉在角色游戏的情景下,操作实物的行动。儿童注意力集中在操作实物的重复动作,如在“厨房”中坚持切菜十几分钟,并说:“我要切菜”,但不明确角色是“妈妈在切菜”。

⒊担任角色,但未能以角色要求行动,仍以临时冲动或愿望起作用,忽东忽西。如“妈妈”切菜,看见娃娃,就抱起,听见“幼儿园”小朋友在唱歌,就自己跑去看了,离开了游戏。

⒋按角色要求行动,遵守规则胜过使用物品的直接愿望,但仍不稳定。比如一个四岁的女孩当姐姐,却仍为“炒菜”所吸引,就去炒菜,当“爸爸”问:“你当什么?”她说:“我当大姐姐”,接着就克服自己使用物品的愿望,丢下锅铲,说:“我去上学了。”

⒌按角色要求行动,表演逼真。如在“照像馆”游戏中,摄影师给客人照相,告诉客人“先到那边开票”,对客人说:“请你坐下,先给你打扮、打扮”。并且在摄影时要求客人“笑一笑”。

⒍明确角色间关系,配合行动,规则复杂化。如能干的“妈妈”边喂孩子边对大姐姐说:“真该死,牛奶冲多了,娃娃吃不完,姐姐,你把它喝掉吧!”又招呼姐姐请客人来吃饭。后来姐姐要去理发,妈妈又说:“你理发不带钱怎么行哟,这儿给你两毛钱。”又追着说:“哎,你可要早点回来!”

㈡游戏的内容——主题和情节

主题指游戏的题目,情节指导具体游戏过程,同一主题游戏,具体情节有简单和复杂之分。

据调查城市幼儿园三十二个班的角色游戏主题,其出现频率的顺序为:娃娃家,汽车,医院,幼儿园,理发店,食堂,电影院,火车,照相馆,百货公司公司,菜场,动物园,图书馆。解放军游戏主题由于教师不支持,只在少数幼儿园出现频率高。分析影响幼儿选择游戏主题的因素为:

⒈幼儿亲身所熟悉的内容,了解其中人物的活动。

⒉有愿意扮演的角色。幼儿愿意扮他所爱好的、有兴趣的人物。

⒊有吸引幼儿的游戏材料或游戏的情景。幼儿游戏主题的范围由所熟悉的家庭或者幼儿园的生活,逐渐扩大到社会生活。组织的性质由简单的、自由的到比较复杂,有规定的内容。如从“娃娃家”到“照像馆”、“图书馆”。

游戏的情节由零星、片断的情节到有一系列的情节,并逐渐发展情节的丰富性和创造性。

㈢幼儿的目的性、主动性及组织游戏的能力的发展

幼儿在游戏中,从无目的到事先计划好玩什么,并能持续地玩;从不参加游戏到在别人带领下参加游戏,最后发展为主动参加游戏。幼儿游戏的组织能力,从一般的收拾游戏场地到会自己提出游戏主题,会自己分配角色,最后发展为能带领别人玩。

了解角色游戏的发展,可以帮助教师在指导角色游戏时有明确的方向,使幼儿在角色的扮演、游戏的内容、游戏的目的性、主动性及组织能力等方面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根据上述内容也可以拟订测算幼儿角色游戏水平的具体项目如下:

1、目的性:①无目的地游戏;②时时更换游戏;③事先想好玩什么;④按目的持续地玩。

2、主动性:①不参加游戏;②能参加现成的游戏;③别人带领或分配下游戏;④主动参加游戏。

3、担任角色:①不明确角色;②能明确角色;③能主动担任角色;④能担任主要角色。

4、遵守职责:①不按角色职责行动;②有时按角色职责行动;③尚能按角色职责行动;④一直按角色职责行动。

5、角色表现形式:①重复个别活动;②各个动作间有些联系;③有一系列的动作;④能创造性地活动。

6、角色间关系:①个别地玩与别人无联系;②与别人有零星联系;③在启发下与别人联系;④明确角色关系配合行动。

7、对玩具的使用:①凭兴趣使用玩具;②按角色需要使用玩具;③创造性地使用玩具;④为游戏自制玩具。

8、游戏的组织能力:①无组织能力;②会商量分配角色;③会带领别人玩或教别人玩。

9、持续时间:①十分钟左右;②二十分钟左右;③四十分钟以上;④一小时左右。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扩展阅读

角色游戏中的介入与指导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愿、自主、自由的活动,它的不确定性使很多教师在组织游戏时常常处于“如何判断”与“如何应变”的紧张状态。尽管教师已能够掌握一些开展角色游戏的方法,但在具体的组织实施中还存在很多问题,往往不能真正发挥游戏的教育作用。在实践工作中我感到,阻碍游戏作用充分发挥和教师指导水平提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教师的表现过于“强势”

所谓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表现过于“强势”,就是教师更多地站在“教师”的角色看待幼儿的游戏,通常表现为“我想”“我要”“我可以”等。

娃娃家的游戏指导

小班娃娃家的妈妈正兴致勃勃地抱着娃娃喂饭,不断重复着把饭送入娃娃口中的动作。A老师走到妈妈旁边,问妈妈:“给娃娃吃什么菜?”妈妈摇摇头说:“给她吃饭。”接着,妈妈继续喂饭。 A老师又说:“蔬菜营养好,可以给娃娃多吃一些蔬菜。”教师话音未落,只见妈妈把娃娃往小床上一放,说了句“吃好了”,就自己“走出门外”了。A老师有些失望。

A教师的“强势”指导削弱了幼儿的“玩”意。教师引导“妈妈”给娃娃吃蔬菜,想教育小班幼儿“样样蔬菜都爱吃”的意愿是好的,但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很重要,不能为了自己“强势”的教育目标而忽视幼儿的游戏性。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教师在幼儿游戏中的“强势”指导,只能阻碍幼儿的身心发展,阻碍教师游戏指导水平的提高。

教师的表现过于“弱势”

所谓教师在角色游戏中表现过于“弱势”,是指教师对幼儿年龄特点的把握、对游戏内涵的理解、对游戏内涵的挖掘等需要进一步优化提高。

娃娃家的游戏讲评

D老师在进行小班角色游戏讲评中,运用小班“情景再现”游戏讲评的方法,请娃娃家的妈妈讲讲在娃娃家做了什么事。妈妈很会表达,通过“动作”再现其照顾娃娃、洗衣烫衣、打扫房间等情节,当她讲到用抹布擦厨房时,D老师并没有意识到孩子的关注点,继续进行预设的其他话题。

在教研活动中,大家一致认为,既然娃娃家的“妈妈”已经讲到用抹布擦厨房的情节,教师不妨在厨房现场,根据幼儿的动作而生发出一些问题,如为什么要擦厨房,可以擦厨房的哪些地方,用什么来擦,厨房的油烟从哪里来的,妈妈烧菜油烟很大怎么办等。当然,这些问题也要根据幼儿的已有经验来引发幼儿深入讨论。通过讲讲、做做自然而然地将生活经验、游戏动作等融入其中,对丰富幼儿的游戏动作和体验有很大帮助,可惜教师错过了这一教育契机。类似的情况在实践中还有很多,教师常常会留下很多“遗憾”。游戏讲评的“有效生发、逐步深入”,实际上是对教师能否捕捉游戏中的价值和“亮点”的考验,也是减少教师游戏中“弱势”表现的重要方法。

专家点评:

角色游戏是幼儿百玩不厌的内容。很多时候,我们甚至会发现离开教师的视线,幼儿依然会全情投入、乐此不疲。面对如此让幼儿心仪的过程,教师该如何和幼儿一起共享游戏的快乐呢?四位教师分别从不同角度与我们分享了共享游戏、推进游戏的妙招。

首先,教师要学会跟在幼儿身后一起做游戏。《角色游戏中的师幼互动》中,教师没有刻意制订游戏目标,更没有在游戏中强势地指挥幼儿,而是鼓励幼儿自编、自导、自演每一天的游戏情节。于是,就有了“守株待兔的警察”等情节,让我们在忍俊不禁中意识到,其实这就是幼儿的“原有经验”,这里蕴藏着太多的教育契机。

其次,教师要允许幼儿在游戏中自主驾驭材料。很多教师认为只有为幼儿提供足够的游戏材料,才能让幼儿玩出高水平。《角色游戏中的替代行为》却让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收获。教师鼓励幼儿根据需要不断地、创造性地选择材料,仔细研读幼儿的每一个替代物。只要幼儿认同,便能从中解读他的替代水平,这也反映着教师的专业水平。

再次,教师要充分发挥游戏后分享交流的作用。对幼儿来说,游戏结束后的分享是快乐的延续。《角色游戏中的分享交流》告诉我们,聪明的教师会选择做一名忠实而又快乐的听众,让幼儿真切地感受到教师与他们同在;聪明的教师还会充分把握这一集体教育活动的契机,鼓励幼儿提出问题,激发同伴思考和争议,以有效梳理、传递、拓展、提升幼儿的新经验。

最后,教师要适时适度地落实回应教育。当幼儿能玩、会玩时,就给予充分的认同与宽容;当幼儿缺乏道具时,找一些材料提供物质上的保障与支持;当游戏主题低迷时,试探性地诱发一些新情节……其实,回应的时机与方法还有很多,提供适宜的回应考验着教师的智慧。

(上海市幼儿游戏教育研究所 徐则民)

幼儿园大班角色游戏活动指导


一、情况分析

中班幼儿经历了两个月的暑假变成了幼儿园里年龄最大的孩子,虽然如今是大班孩子了,但他们身上依然留着许多中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在开学第一个月的角色游戏中幼儿会表现出兴奋与热情,然而也同样会出现许多问题。如新学期不知道原先的主题是否还能玩,各个主题到底在什么地方玩,玩具在什么地方取等等。除此之外有很多幼儿还会回复到几个月以前的游戏水平,整个过程中少了许多社会化的内容,更多的是些动作的操作,在娃娃家。医院等主题活动中会出现许多孩子争抢玩具的现象。幼儿的游戏动机又变得简单,同时还会出现“许多幼儿在整个过程中不和同伴协商角色就直接进入游戏……

应该说出现这些状况是完全正常的,这和两个月的暑假生活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有关,教师在把握这一阶段的游戏时应该注意和中班时期的衔接。有的甚至可以用中班的要求来指导幼儿。

二、活动目标

1.熟悉游戏环境,能够大胆地参与游戏。

2.愿意与同伴协商角色,理解角色;有一定的角色意识。

三、游戏指导

1.自由选择。

这里包括教师向幼儿介绍游戏环境、游戏中玩具的放置、游戏场地的相对划分,还包括向幼儿介绍自制玩具素材的提供。

在幼儿自主选择时,教师还可以和幼儿共同回忆上学期游戏的主题,共同聊聊上学期游戏中的快乐事,这样可以帮助幼儿更恰当地进入游戏氛围,对主题的延续也能有作用。

说明

面对大班上期幼儿自由选择游戏主题、角色、同伴、玩具等教师要有足够的

教师如何指导幼儿角色游戏


教师应如何指导幼儿更好地进行角色游戏呢?

首先,要丰富幼儿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角色游戏是对现实生活的反映,幼儿的生活内容丰富,则游戏内容充实新颖。为此,教师要丰富幼儿一日活动中的生活内容。如带领幼儿外出游览或参观时,有意识地指引幼儿观察交通警察是怎样指挥交通的、红绿灯的作用、车辆与行人应遵守哪些交通规则等。同时,还要指导家长组织好幼儿的家庭生活,使幼儿在家里也能获得可以理解的、广泛的生活经验。当然,幼儿获得的生活印象及知识,老师不要急于要求他反映到游戏中去,而是要让其经过自己的转化,自然地迁移到游戏中。

其次,要帮助幼儿学会扮演和选择游戏的角色。

三岁左右的小班幼儿玩角色游戏,往往只热衷于模仿某一角色的动作或活动,并不明确自己所担任角色的职责,需要教师给予启发和指导,他才能更好地胜任这一角色。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还时常会忘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也需要教师随时用游戏的口吻给予提醒。如一个当售货员的小朋友离开了岗位到处乱跑,教师可以顾客的身份到商店买东西,找回售货员并说:“售货员可不能离开柜台呀!顾客买东西,售货员要接待。”有时教师也可直接向幼儿提出角色,让幼儿自行选择角色。

第三,要在游戏中观察幼儿的表现,适时教育。

教师应注意观察幼儿的游戏活动,深入了解幼儿游戏的意图、能力及行为表现,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观察游戏的目的有两方面:一是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并给予适宜的帮助或指导,以促进游戏的发展。如小班幼儿自我调节活动的能力较差,往往长时间地重复一种工作,累得满头大汗也不知休息,教师观察时发现这一情况,要及时帮助幼儿调配活动。二是了解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进行个别教育。

第四,要以角色的身份参与游戏,促进游戏情节的发展。

教师以角色身份参加到游戏中去,既可为幼儿增添游戏情趣,又能增进师生友谊,便于指导游戏和了解幼儿,促进游戏向深层次发展。教师可根据指导游戏的需要扮演角色。在一般情况下,教师可以当配角,也可以不固定在一个角色上,以便于指导。当然,必要时也可当主角,如当娃娃家的“妈妈”,让“爸爸”去买菜,让“姐姐”去洗衣,自己则看娃娃、喂娃娃吃饭、哄娃娃睡觉等。由于教师担任主角,使幼儿都明确了各自的角色职责,游戏的内容也丰富了。

一个好的角色游戏,一般要有良好的开端、有趣的过程、愉快的结尾和再做游戏的愿望。因此,教师应掌握好时机,在幼儿的游戏兴致尚未低落时愉快地结束游戏,使幼儿保持继续游戏的积极性。当然,有时幼儿也会自动结束游戏,转向另一个游戏。总之,要使幼儿自然、从容、愉快地结束游戏。

如何指导幼儿的角色游戏


角色游戏是指幼儿在做游戏的过程中通过扮演各种不同的角色,创造性反映幼儿的生活。但在角色游戏中常常会出现一些预料之外的情况,影响游戏顺利进行和效果。这就需要老师及时、有效的进行一些随机教育。引导游戏继续开展下去。

1当游戏的内容缺乏的时候,需要老师画龙点睛的启发、诱导,使幼儿创造出丰富多彩的活动。

当幼儿在万玩商店的游戏时,只指导等待“客人”上门来买东西。没有新的内容时,老师以“客人”的身份出现,买很多的东西,拿也拿不动,从这里据引出了送货上门的服务内容。以后商店的“工作人员”就多了“送货上门”这一服务内容。

2、当角色之间有冲突的时候,教师要及时调节,使游戏有条不紊的进行。

在“娃娃家”的游戏中,当“客人”去“主人”家里做客时,“主人”坚持不让“客人”进门,原因是家里的客人太多了,但是“客人”一定要挤进去,这样他们两个人就吵了起来。这时“老师”就以“奶奶”的身份加入游戏,让“主人”说一说为什么不让他进门,原来“娃娃家”里的“客人”已经很多了,家里比较拥挤,都坐不下了。“客人”听了以后,说“好,那我等等再来”。就这样平息了这场风波,游戏又顺利的进行下去。

3、当幼儿对游戏失去兴趣的时候,教师要及时的帮助幼儿拓展思路,深化游戏的主体,提高幼儿对游戏积极性。

在小菜场的游戏中,单一的买卖活动使幼儿对游戏兴趣低落,没有人想去小菜场上班了。老师就以“经理”的身份和“工作人员”开了个会,引导他们自己动手,制作出各种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丰富了菜篮子工程和经营范围,“工作人员”也不会没事可干了,游戏又热火朝天的继续下去了。

4、适应时代的不断变化,教师要根据游戏的过程不断的创新游戏的情节,提高幼儿的积极性。

在点心店的游戏中,幼儿平时缺乏对社会接触不多,生活经验少,不够丰富。于是游戏就很难开展。我就决定把点心店关了。和小朋友一起讨论你们喜欢吃什么、到什么地方去吃?这样一家“肯德基”店就应运而生了。幼儿看见了自己喜欢吃的东西,都很开心,也乐意去参加。

教师要积极的参加幼儿的游戏活动,很好的溶入游戏中去。及时、有效的了解幼儿的需要和心理,去了解幼儿的心理在想什么,然后在适当的时候介入游戏中去,控制游戏的节奏,对孩子进行教育,使角色游戏顺利开展,达到开展游戏的目的,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避免虎头蛇尾,草草结束。因此随机教育要求教师及时的发现问题,了解原因,解决问题。

浅谈幼儿园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


角色游戏是幼儿园最主要的游戏活动类型,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之一,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认知发展、语言发展等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在角色游戏中,普遍存在着幼儿游戏兴趣不持久、游戏情节单一、游戏难以深入发展等问题,使角色游戏对于幼儿的教育和发展价值难以充分实现,而教师若能加强角色游戏的指导,就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因此,研究探讨角色游戏的指导策略有着重要的意义。适当的指导策略涵盖指导重点、指导方法、指导时机、指导效果等,本文仅从三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突出指导重点

1.关注幼儿角色扮演,增强幼儿角色意识

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像扮演角色,创造性地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在角色游戏中,每位幼儿都扮演一个角色,想像这个角色的语言、动作并进行模仿和创造,反映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和感受。幼儿对所扮演角色的认可和领会情况直接关系到角色游戏的质量,因此,教师要关注幼儿角色扮演,增强其角色意识。

首先,关注幼儿分别扮演什么角色,做到心中有数。对于在游戏中处于被动地位的幼儿,要予以格外关注,帮助其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适合的角色。其次,观察幼儿是否明确并真正理解自己的角色定位。如果幼儿在游戏中只是机械地操作游戏材料,没有想像的以物代物,没有关于游戏情景的想像,没有角色间的语言交流,教师就要予以适当指导,帮助幼儿表现角色、创造性地扮演角色。另外,要关注幼儿角色扮演的稳定性。幼儿在游戏中有时会忘记自己的角色身份或产生角色错位,特别是小班的孩子,他们常不自觉地按照自己原有的身份进行游戏,言行游离于角色之外,降低游戏品质,这就需要教师的适当提醒,提高幼儿角色扮演的稳定性。

2.关注游戏过程,发现和解决问题

幼儿在游戏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作为游戏指导的主体,要自始至终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发现问题,寻找对策,扩展游戏内容。在游戏的不同阶段,教师观察的侧重点也应有所不同。游戏开始时,教师应主要关注幼儿是否自主协商分配角色、是否有序取放游戏材料、是否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游戏需要布置游戏场地等。在游戏进行中,有的幼儿不使用游戏材料,有的幼儿因不会使用而随意摆弄游戏材料,教师应让幼儿知道材料的用法,并能在游戏中正确、灵活地使用;有的幼儿没有合作游戏的意识,具体表现为不参与游戏,或者游离于游戏情节之外,或者虽参加游戏但与别人缺乏交流,只顾着自己一个人玩等,教师应鼓励幼儿和同伴合作游戏;还有的幼儿依赖性强,在游戏中一遇到问题(如“小吃店”没有顾客怎么办?)就束手无策,不积极想办法,而是立刻向教师求救,教师应当发挥幼儿的主动性,鼓励幼儿动脑或通过与他人协商,想出解决办法,提高幼儿游戏的积极性、创造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游戏的结束阶段,教师应主要关注幼儿收拾整理物品、参与讲评等情况。

3.关注幼儿需要,生成新的游戏主题

幼儿是游戏的主人,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意愿决定游戏主题,自由地发展游戏内容和切换情节,教师应当尊重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尊重幼儿游戏的方式,允许幼儿按照自己的想法来游戏,不能在游戏之前设计好游戏主题、情节,让幼儿成为实现教师预设脚本的演员。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不会满足于简单的模仿,常常会突发奇想,提出新的玩法,创造性地反映现实生活,这是角色游戏发展的关键节点,这时教师能否及时捕捉到幼儿的兴趣,往往决定了游戏的节奏和发展方向。教师应结合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年龄特点,对每一个关键节点能否促进游戏发展、能否促进幼儿发展做出迅速判断,并抓住时机,发挥幼儿主动性、创造性,引导、支持幼儿生成新的游戏主题。教师还应该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科学把握生成游戏。如,小班幼儿专注力较弱,容易对新鲜事物产生好奇,且兴趣难以持久,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多生成新的游戏主题;对于即将升入小学的大班幼儿来说,需要养成按照教师要求完成任务的意识,则可以在以生成游戏为主的基础上,适量增加游戏的预设成分,将孩子们共同关注、自发生成的有价值的东西纳入教师预设的游戏主题中,并引导、支持孩子的游戏活动不断推向深入。

二、注重指导方法

1.以角色身份介入游戏

以角色身份参与幼儿游戏,是教师指导角色游戏最直接的方法。教师可以扮演一个适宜的角色,如“娃娃家”的客人、“蛋糕店”的顾客、“小医院”的病人等,用角色的语言、动作等参与游戏,了解幼儿的想法和游戏的情况,还可以设置疑难情景,帮助幼儿扩展情节或者解决问题,提高幼儿的创造力和想像力。以角色身份介入游戏,易于幼儿接受,也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2.丰富幼儿的相关经验

角色游戏离不开想像和模仿,幼儿模仿和想像的素材来自幼儿的生活经验,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并运用到角色游戏中去,能够丰富角色游戏的主题、情节和内容,反之,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积累的经验也能对其适应生活、健康成长起到积极作用。所以,一方面,教师要采用参观、讨论、阅读等多种方式丰富幼儿的相关生活经验,促进游戏深入发展。另一方面,教师还应及时发现、归纳幼儿在游戏中获得的经验,如在游戏中如何与同伴合作、如何大方自信地表演等,引导幼儿将其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使游戏的功能得到更充分地发挥,促进幼儿健康发展。

3.以游戏材料为媒介进行指导

在角色游戏中,幼儿对具体直观的游戏材料往往比对语言更有兴趣,这是幼儿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巧妙、恰当地运用游戏材料可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给幼儿带来游戏灵感,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发挥游戏材料的作用,以游戏材料为媒介指导幼儿游戏。教师投放游戏材料的目的要明确,投放材料前要对幼儿游戏的需要、已有经验和兴趣有所了解,对游戏材料投放后幼儿的操作情况、材料对游戏的支持情况等有所预想,要引导幼儿了解每一种游戏材料的功能、玩法,在此基础上,还要鼓励幼儿一物多玩,充分发挥游戏材料的价值。

4.组织幼儿进行讨论

幼儿讨论不仅是分享经验的过程,也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因此,教师在游戏开始之前可以组织幼儿讨论,帮助幼儿重温上一次游戏的经验,对本次游戏的开展进行预想,做好游戏的心理准备。游戏结束之后也要组织好讨论,引导幼儿发展游戏情节。组织讨论时要注意面向全体幼儿,让每一个孩子都积极参与讨论。可以让幼儿先自发讨论,鼓励幼儿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地表达出来,教师适时参与讨论、点拨,推进讨论不断深入,充分发挥讨论的指导作用。

5.运用多种方式讲评

讲评是角色游戏的重要环节,恰当的讲评能增强幼儿的角色意识,提高游戏水平,引导游戏深入发展。教师应该丰富讲评方式,充分发挥讲评对游戏的指导作用。如,可以让幼儿参与讲评,说说自己参与游戏的情况,教师予以肯定或者提出问题,引发全体幼儿讨论;也可以用摄像机或数码相机拍下幼儿的游戏情况,讲评时幼儿回顾游戏情景,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还可以选择本次游戏中出现的具有共性的、对幼儿发展又极为重要的内容进行讲评,如发生争抢怎么办,等等。

三、把握指导时机

角色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游戏之一,游戏时幼儿沉浸在自己的游戏世界中,自由且极具个性地表现对生活和世界的理解,常常忘记周围人和事的存在。这时,教师要用一颗童心去欣赏孩子们的游戏,用一双专业者的眼睛去观察孩子们的游戏,了解孩子们的游戏情况,在最恰当的、孩子们最需要的时刻给以支持,否则对孩子们的游戏就是一种干扰。通常出现以下几种情况时,教师要把握好指导时机,适时介入。

1.在出现不安全因素时,教师必须在第一时间介入指导。幼儿如果使用危险物品进行游戏,或者在游戏时出现危险动作,都有可能受到伤害,教师应在第一时间发现并制止,说明利害,确保幼儿的生命健康。

2.在幼儿兴趣减弱时,教师要及时介入指导。有的幼儿刚参与一个新游戏时,兴趣十足,但很快兴趣就减弱了,细究原因,不外乎两点:一是游戏玩法单调重复,孩子觉得没意思;二是孩子们不知道该怎么游戏了,游戏难以深入。出现这种情况时,教师应该及时介入指导,激发幼儿进一步游戏的兴趣。

3.在幼儿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或者发生纠纷、寻求帮助时,教师要及时介入指导。如,“医院”里来了一位病人要求住院,可是没有床位了,医生让病人下次再住院,可是病人说病情严重,要立刻住院,否则很危险,大家都不知该如何解决……这就是教师介入的时机,协助幼儿解决问题,将游戏进行下去。

4.在出现不健康内容时,教师也要及时介入指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可以自由表达对生活和世界的认识、体验和感受,因此有时也会出现一些不健康或不适合幼儿的内容,如打麻将、赌博、烧香拜佛等,教师应及时发现并进行适当引导。

总之,角色游戏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采取适当的指导策略不仅能让幼儿获得强烈的游戏性体验,情感上得到极大的满足,还能增强幼儿的社会性意识,提高语言表达、合作、创新、解决问题等多种能力。因此,教师应不断研究实践指导策略,充分发挥指导作用,增强指导效果。

幼儿园智力游戏与指导


导读:智力游戏条件简便,方式灵活,游戏时间、课堂上及日常生活中都可以采用,以向幼儿进行教育。教师要更多地利用这种游戏来复习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技能,还可以利用它来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

一、智力游戏的结构

智力游戏属于有规则游戏,它是依据一定的智育任务而设计编定的一种有规则游戏。它以生动、新颖、有趣的游戏形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完成增进知识,发展智力的任务,是帮助幼儿认识事物、巩固知识、发展智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智力游戏的结构包括:

1.游戏的任务,即在游戏中要求幼儿认识的内容和智力训练的任务;

2.游戏的玩法,即幼儿在游戏中对幼儿动作和活动的要求;

3.游戏的规则,即确定和评定幼儿的游戏动作和活动是否合乎要求的标准。

4.游戏的结果,即幼儿在游戏中在努力达到的目的,是判断游戏任务完成与否的标志。

二、智力游戏的种类

㈠根据智力游戏所使用的材料,可将戏智力游戏分为:

⒈利用专门的玩具、教具、自然材料、日用品进行的智力游戏,如积木、套碗、积塑等。

⒉利用图片进行的智力游戏,如棋类、纸牌、拼图等。

⒊利用语言进行的智力游戏,游戏中不接触图片、实物,主要通过语言来完成游戏任务。

㈡根据智力游戏的任务,可将智力游戏分为:

⒈训练感官的智力游戏。

⒉发挥想象、锻炼思维的智力游戏。

⒊发展语言的智力游戏。

⒋练习记忆的智力游戏。

⒌训练计算能力的智力游戏。

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其智力游戏的特点是不同的。小班的智力游戏比较简单,游戏任务容易理解、容易完成,游戏玩法具体、简单,游戏规则一般比较少,开始时对全体幼儿几乎是同一规则要求;中班幼儿的游戏任务比小班复杂多样。

游戏的动作逐渐多样化,游戏规则更多地带有控制性。游戏中除运用具体实物和教具外,还增加了一些语言的智力游戏和竞赛的因素。大班幼儿智力游戏的任务、内容都较为复杂,要求幼儿在智力游戏中进行较多的智力活动。

游戏动作要求较高,主要是比较复杂的、相互联系的、连贯的迅速的动作。游戏规则的要求也提高了,幼儿不仅要严格控制自己,遵守游戏规则,而且要迅速、准确地执行游戏规则。

智力游戏对幼儿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其教育作用主要是:有趣的智力游戏能使幼儿产生愉快的情绪,提高幼儿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他们努力完成任务的坚持性以及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有助于幼儿形成乐于动手、动脑的好习惯,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智力游戏一般要求幼儿善于和同伴合作,共同遵守游戏规则,完成游戏任务,这有助于幼儿形成控制自己行为的习惯,有利于他们良好品德的形成。

三、智力游戏的指导

只有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的智力游戏才能顺利开展,才能实现一定的教育要求。智力游戏的指导要做好以下几方面:

㈠为幼儿进行智力游戏创造条件

幼儿进行智力游戏往往需要各种玩具、教具及其它材料。教师应根据教育要求和幼儿的实际需要,为幼儿选择、制作各种玩教具。玩教具在室内摆放的位置,要以便于幼儿自由取放为原则,同时要注意更换和增加新的玩教具。对于新的玩教具,教师要教会幼儿玩的方法,然后让幼儿自己玩。

㈡教会幼儿正确地游戏

每个智力游戏都有一定的教育任务,要通过游戏的玩法与规则来实现。因此,幼儿必须通过学习才能掌握游戏的玩法。教师可以用生动、简明的语言及适当的示范,向小组或者个别幼儿介绍游戏的目的、要求、玩法以及规则。

如果是有操作练习的游戏,还应事先教会幼儿必要的技能。幼儿之间也可以互教互学。在游戏进行中,教师要根据幼儿进展的情况,随时给予指导,督促幼儿遵守规则,要求他们按既定的玩法、步骤认真地完成游戏任务,逐步能独立地进行各种智力游戏。

由于年龄的差异,在指导小、中、大班时,要有一定的侧重点:小班的智力游戏多是利用教玩具进行的,教师首先要考虑如何通过游戏玩教具的出现,来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

在游戏中教师的讲解要生动、简单、形象,有些讲解可以和示范动作相结合,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同时要不断提醒他们遵守游戏的规则。中班幼儿的指导仍需要示范和讲解游戏的玩法和规则。

游戏中,教师应注意检查他们对游戏的玩法的掌握情况以及执行游戏规则的情况,使幼儿明白,只有遵守游戏规则,游戏才有趣味。教师要鼓励幼儿关心游戏结果,并努力争取好的游戏结果。

对大班幼儿智力游戏的指导,主要是靠语言进行的。教师要依靠语言讲解游戏、要求幼儿独立地进行智力游戏,并严格遵守游戏规则,争取最好的游戏结果。教师还可以要求幼儿对自己的游戏结果进行适当地评价。

㈢要注意对个别幼儿的照顾,鼓励每个幼儿积极参加各种智力游戏

教师应当按幼儿的不同需要,提出共同的要求,进行不同的练习。尤其是对能力差的幼儿,应更多地鼓励、吸引他们参加智力游戏,及时肯定他们的进步,增强他们的自信心,提高他们的游戏能力。

㈣广泛地利用智力游戏向幼儿进行教育

智力游戏条件简便,方式灵活,游戏时间、课堂上及日常生活中都可以采用,以向幼儿进行教育。教师要更多地利用这种游戏来复习巩固幼儿所学的知识技能,还可以利用它来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

幼儿角色游戏的指导“妙”招


角色游戏的本质是游戏中幼儿的主体精神,如何给予幼儿“最少的干预、最多的观察、最大的耐心、最有效的点拨”,这始终是我们在游戏研讨中关注的焦点。那么,究竟该怎样做呢,我们从创设环境、提供材料、有效观察、合理参与、分享讨论、提升经验等多个方面和老师们一起进行了研究。

渗透在环境中的隐性指导,让环境成为不说话的老师

什么样的游戏环境有利于幼儿的发展,幼儿真正需要的游戏环境又是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对以往游戏环境创设的目标、原则、策略进行了新的审视。我们发现.当幼儿真正投入到游戏之中时,所有的游戏都带着属于孩子个人的个性化、动态化的倾向。这意味着,我们创设的游戏环境,必须满足孩子们的互动需求。

1.游戏环境个性化

我们大班年级共有七个班级,刚开始创设角色游戏环境时,各班的游戏区几乎雷同,孩子们的游戏也显得很刻板,个性特点及学习兴趣均差不多,缺乏个性特色。这样的环境既不能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兴趣,更不能推动游戏情节向深处发展。老师们发现这个问题后,及时进行了调整,更多着力于幼儿的兴趣和经验,使游戏环境凸显地区特色与幼儿的个性特点。如在公共游戏区域中,我们围绕家乡别具特色的风光、人文和特产等设计布置游戏环境,一方面让孩子们感受家乡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另一方面也便于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自己所熟悉的生活经验。在这个基础上,各班根据本班特色创设各有侧重的游戏区,大班年级开展班级联合游戏。其中,茶吧、爱心义卖、烧饼坊、服装城、公共汽车成为最受孩子们欢迎的公共游戏区,孩子们在游戏中自由结合,互相交流,共同协作。

个性化的游戏环境布置使各班都较好地展示了自己的班级特色,实现了平行班之间的资源共享,而孩子们也得以在更大范围内展开同伴互动和游戏交往。

2.游戏环境人性化

《纲要》倡导我们要以幼儿发展为本,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在创设游戏环境时,我们首先关注的是幼儿的兴趣与需要,捕捉生活中有价值的信息,使之为游戏环境的建构提供有效的素材。如在“说新闻”活动中,孩子们纷纷谈起西南地区的旱灾问题,我们就及时抓住这个时事热点开展谈话活动,并由此生成了“童心送暖、快乐共享”的爱心义卖游戏。各班幼儿还争当“志愿者”,踊跃做义工,我们适时为幼儿颁发“爱心纪念章”,凭这个纪念章可以到茶吧免费喝茶、到棋社免费下棋。这样,既拓宽了游戏情节,又从小培养了孩子的同情心、责任感。

人性化的游戏环境一改以往由教师一手策划、完成布置的惯例,更多地关注到孩子们的游戏需求、兴趣意愿,使游戏真正成为孩子们自由活动、自主探索的天地。

3.游戏环境动态化

浅谈幼儿角色游戏的间接指导


游戏是幼儿最乐于参与的活动,也是幼儿期普遍出现的活动。在游戏活动中可以培养幼儿交往的兴趣与能力。游戏中,幼儿以愉快的心情,兴趣盎然的再现着现实生活,对老师的启发、诱导很容易接受。角色游戏是幼儿喜欢的活动之一,它能满足幼儿向往、想象模仿和实践的心理需要。在游戏中体验各种情感,如快乐、对别人的关心与同情、成功的喜悦或恐惧等,又可以自己控制蛇蝎情感。其具有群体性,是幼儿对社会生活的一种再现,幼儿通过自己或与同伴的共同活动,把最感兴趣的事情反映出来,从中学会共处,学会合作。

间接的指导方法一般采用:语言提问、提示、评论适时地出现玩具和游戏材料;教师以角色身份影响或参加游戏。教师在指导游戏时,首先要观察和了解幼儿的游戏,分析游戏对开展的情况,幼儿的表现几游戏存在的问题,要针对各班具体情况加以指导。

怎样间接指导幼儿角色游戏呢?

首先,要对幼儿游戏过程进行观察。这不仅是教师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与评价的前提,也是我们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窗口。这是因为在游戏中幼儿能较好的适应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能力和实现自己的愿望,通过自我实践体验由创造和成功所带来的高涨情绪及愉悦的心情。此时幼儿的一举一动往往是其真情实感的流露。教师认真细致的观察幼儿的游戏过程,可以有的放矢的进行教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健康的发展。

其次,游戏中,幼儿之间的交往频率较高,教师通过对幼儿人际交往情况的观察,可以了解幼儿的个性特点,心理特点,从而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1)要观察幼儿自我与角色的关系。角色游戏最明显的特点是能撇开自己,进入角色,当幼儿能按角色的身份进行游戏,说明幼儿已开始具备了开展角色游戏基本的心理条件。(2)观察主要角色与次要角色的关系,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是怎样分配主次角色及两者在游戏中是如何协调关系的主次,角色若发生矛盾,要了解清楚是幼儿没掌握分配交涉的方法还是另有其他原因,以便即使帮助解决矛盾。(3)观察每个主题间角色与自己的关系,随着游戏情节的不断发展和内容的丰富,教师应仔细观察幼儿说话的口吻,处事态度及交往的方法。根据情况,教师以角色的身份介入游戏中,以次作为指导促进不同角色间的的积极交往。在角色游戏中,教师更要观察幼儿扮演角色时操作材料的神情,包括面部表情手部动作、姿态等。从中可以了解幼儿对游戏材料的兴趣,以及利用游戏材料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要观察幼儿在游戏中以物代物,以语言动作代替的情况,这种现象的出现,并不完全是由于幼儿年龄的增长,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正确引导和提供多样的半成品材料。教师在游戏中应该把握时机予以指导,引导幼儿在原有的游戏基础上不断的发展。

再次,我认为在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时,教师必须做个有心人。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引导幼儿仔细观察,逐步形成正确的概念,获得更多的信息,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多,知识面扩展,幼儿的游戏内容和情节才会不断的丰富发展,教师在指导幼儿角色游戏时还要做到耳聪目明,及时掌握幼儿在游戏中的各种动向。例如:他们想玩什么?需要加深哪些知识印象?会遇到什么困难等等问题。带着这些问题,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深入指导,随机引导鼓励幼儿大胆创造,把游戏主题引向深入。同时,幼儿通过游戏又不断的丰富了有关知识,较正确的反映现实生活。例如:在主题游戏“医院”中,幼儿扮演医生给病人开刀,常常不假思索,举刀就做手术。显然幼儿对做手术的过程缺乏了解,当我发现这个问题时,就提出一些问题,让幼儿展开讨论:(1)医生给病人开刀要做那些准备工作?(2)在开刀过程中病人可能会发生什么问题?医生要采取什么措施?这个说:“开刀就要用酒精棉球消毒”那个说:“开刀时病人要出血,要打止血针,还要输氧气、输血。”“开刀的房间只有医生和护士可以进去,家人只能在门外等。”经过讨论,孩子们知道了医生给病人做手术时的粗浅知识,以后的“医院”游戏中,孩子们自然把这些知识都用了进去。此外,要指导好角色游戏教师必须积极地参加游戏,并要有角色意识。教师以角色身份间接指导游戏,是一种最有效、最自然也是最受幼儿欢迎的指导方法。在游戏中,教师可以利用游戏的内容和规则,利用自己所扮的角色,机智的引导游戏的进程和调节游戏者的关系,而又不抑制游戏者独创能力。

最后,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有的教师总是把角色、游戏的主题事先安排好,幼儿只能机械的模仿,被动的进行游戏,而且在游戏中因怕乱,给幼儿的束缚太多。我认为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导作用,处理好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关系,这两者并不矛盾,教师为主体并不是把幼儿控制在“框框内”,幼儿为主体也不是撒手不管,幼儿应该是游戏的主人,教师是幼儿的“参谋”。这就是说教师要实施间接指导,以角色的身份游戏的口吻,或以提供游戏材料的方法启发引导幼儿,让幼儿自己设计游戏项目,幼儿就能在得到心理满足的同时发挥其主动性和积极性。

总之,间接指导幼儿进行角色游戏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需要教师的灵活应用和创造,教师必须细致观察深入了解幼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充分尊重幼儿的意愿。只有这样幼儿在体力、智力、情感、道德、品质各方面的发展才能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得到健康发展,否则将会对幼儿今后各方面的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角色游戏中老师的指导


角色游戏是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的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活动。在游戏中,不能任由幼儿无目的地游戏,教师应该指导幼儿丰富游戏内容,发展游戏情节,发挥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教师要注意观察幼儿是否能逼真地扮演角色,游戏的内容是否丰富,角色之间的关系如何,幼儿的创造性如何。根据幼儿开展游戏的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方法予以指导。

1、以角色身份指导游戏

教师可以加入游戏,担任游戏中的某一角色,以激发幼儿的兴趣,并通过角色的扮演取得发言权、管理权和评议权,以便指导游戏的开展,不断丰富游戏的内容。如:在玩“点心店”游戏中,教师担任副经理,可以给“经理”示范如何管理整个店的工作。也可以副经理的身份指挥店员进行工作,使游戏得以顺利开展。根据游戏情况,教师可以担任卫生检查员,表扬点心店的卫生工作。教师还可以顾客的身份来点心店用餐,提高“招待员”招待顾客的服务质量,以顾客身份询问是否有新品种的点心,启发点心制作师创造出新品点心。总之,教师担任角色,同幼儿一起玩,可以调动幼儿玩游戏的创造性,不断丰富游戏的内容,发展游戏的情节。

2、材料的提供与指导

在角色游戏中,教师还可以通过与幼儿共同收集游戏材料和制作玩具,丰富游戏的开展。如:玩“点心店”游戏,结合幼儿在点心店、面包店的参观,找来盒子等,做一台烘烤面包、蛋糕的烤箱,这样游戏又深入了一步,反映出现代电器化的特点;也可以根据店内的需要,协助幼儿自制电话、收银机;还可以根据秋天的季节特征,引导幼儿自带各种豆类等材料,制作各种豆类糕点。这样,游戏的情节得到了发展,幼儿玩游戏的积极性就更为高涨。

3、语言的提示与指导

教师还可以通过提示、建议等方式予以指导。如“点心店”游戏,糕点制作多了,可以推销员身份建议经理把糕点送到商店出售。有时,可以启发提示幼儿将各个主题游戏互相联系,以丰富游戏内容,发展游戏情节,使游戏进行得更加生动活泼。如:提醒点心店的招待员等去医院检查身体,建议将多的糕点送给娃娃家品尝等。

4、游戏与思想品德培养

教师要注意在游戏中加强幼儿思想品德的培养。角色游戏是反映现实生活的活动,教师要指导幼儿在游戏中反映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对待集体、对待劳动的正确态度。如:“点心店”的职员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招待员”对顾客要耐心、和蔼、有礼貌;“点心师”要认真干活、制作点心时不能离开岗位等。同时,在游戏中要加强个别教育,提出不同的要求。例如对胆小的幼儿,可以鼓励他担任一些角色;对做事不认真的幼儿,可以要他担任点心店内的清洁员,要求他整理碗筷等物品,从而培养他认真工作的态度与习惯。

角色游戏有开始、进行、结束三个部分,教师应对游戏的全过程加强指导,只有如此,才能使角色游戏在幼儿的健康成长中发挥其真正的作用。

相信《幼儿园角色游戏与指导(一)》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游戏,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角色游戏与幼儿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