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语言教案:小老鼠上灯台

12-26

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幼儿园的老师都想教学工作能使小朋友们学到知识,因此,老师们都会选择准备一份教案,教案有助于老师在之后的上课教学中井然有序的进行。那么怎么才能写出优秀的幼儿园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小班语言教案:小老鼠上灯台”,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整理了关于幼儿小班语言教案《小老鼠上灯台》,希望对幼儿学习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活动目标:

1. 感受儿歌的韵律感。

2. 能用动作表现滚动的状态,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1.老鼠和猫的布绒玩具。

活动过程:

1. 产生兴趣。

——教师出示老鼠的布绒玩具。有一天,一只小老鼠爬上灯台偷油吃,“啊,真香呀!”它正吃得津津有味时,来了一只猫,你猜小老鼠怎么了?

——小老鼠最怕谁?为什么?

2. 学习儿歌。

——教师边操作布绒玩教具,边完整念儿歌一遍。

——猫来了,小老鼠一害怕,就怎么样了?(叽里咕噜滚下来)

——教师再次完整念一遍儿歌,其中在“猫来了”这句话后,幼儿加念“喵——”,以增强幼儿参与性,满足幼儿的兴趣。

——教师用双手做道具和角色进行无声表演,如一只手做灯台,一只手扮老鼠(见附文),请幼儿尝试配念儿歌。

——请幼儿边拍手,边念儿歌,体验儿歌的韵律感。

——你们觉得这首儿歌好听吗?想表演吗?

3. 创编动作。

——引导幼儿讨论:怎样表演小老鼠滚下来的动作?(如慢慢蹲下来,双手在胸前做环绕滚动状)

——请幼儿边念儿歌,边做自己创编的动作。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扩展阅读

幼儿园小班教案《小老鼠上灯台》 幼儿园教案《小老鼠上灯台》


小班教案《小老鼠上灯台》适用于小班的语言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能有简单的动作表现儿歌,体验在游戏中表现儿歌的情趣,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韵律,让幼儿尝试儿歌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小班《小老鼠上灯台》教案吧。

活动目的;

1.理解儿歌内容,感受儿歌韵律。

2.能有简单的动作表现儿歌,体验在游戏中表现儿歌的情趣。

3.让幼儿尝试儿歌故事,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4.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课件过程:

一.导入出示灯台(简单了解灯台的用途),师:今天,李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一个礼物,你们见过它吗?

在很早以前没有电,人们就在灯台里到许多的油,里边放一根绳,用火柴点着,就可以用它来照亮了,它就像我们的蜡烛一样。

二.理解儿歌,感受儿歌韵律1.运用课件讲述故事提问:

(1)故事里都有谁?

(2)小老鼠上灯台干什么?

(3)正当它吃的津津有味的时候谁来了?

(4)小老鼠看到小猫的时候感觉怎么样?

(5)它是怎么从灯台上下来的?

2.出示课件图谱感受儿歌韵律

三.学说儿歌,教师扮鼠妈妈,孩子鼠宝宝

1.边玩手指游戏,边学说儿歌两遍

2.运用课件灯台和大花猫边玩游戏边说儿歌两遍

3.带音乐边游戏边说儿歌一遍4.角色游戏。教师扮猫,部分扮灯台,其余扮小老鼠,带音乐玩两遍四.结束鼠宝宝们,玩累了吗?那我们休息一会,和大家说再见。

幼儿百科:老鼠是哺乳纲、啮齿目、鼠科的啮齿类动物,俗称“耗子”,是哺乳动物中繁殖最快、生存能力很强的动物。全世界约有三千多种老鼠,无论室内、野外都可以看到它们的足迹。

小班音乐《小老鼠上灯台》教案


活动目标

1.了解小奶罐的多种敲击方法(各个方向的敲击、转动发声等),并能用敲击和转动发声的方法边唱歌边玩游戏。

2.能够在老师的启发下发现并尝试奶罐的多种敲击方法。

3.当“老猫”出现时,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保持不动。

活动准备

1. 幼儿每人一只空的绘有老鼠形象的酸奶罐,一根长约15厘米左右的小木棒(一次性筷子)。

2.幼儿已学会演唱歌曲“小老鼠上灯台”。

3.教师用的一只贴有小老鼠形象的奶罐。

活动过程

一、教师通过运用变魔术的方式将酸奶罐变成小老鼠。

师:老师这里有一个什么?我来把它变变变——变成一只小老鼠。

二、教师模仿小老鼠和幼儿问好,练习相关节奏。

师:这是一只说话慢的老鼠,它说小-朋-友-好!(幼儿练习)这是一只说话快的老鼠,它说小朋友好!(幼儿练习)说话快的老鼠说,请你打开你的小门,家里也有一只小老鼠,快点把它拿出来。

三、幼儿取出奶罐,探索奶罐的多种敲法。

1.幼儿边敲边和教师扮演的老鼠妈妈打招呼。

师:请你们拿着小老鼠的“裙子”,敲敲小老鼠的身体,有这么多的敲击方法呀!那我们和后面的老师打打招呼。老师们好!

2.教师启发幼儿探索转动奶罐的方法。

师:除了一下一下地敲,还可以怎么敲?快跑快跑快跑快跑!

3.幼儿练习各种方法。

师:走走走走,快跑快跑快跑快跑。

四、幼儿看教师示范玩游戏。

师:小老鼠跑累了,都在小腿上坐坐,我的小老鼠表演一个节目给大家看。

五、师生随乐敲击玩游戏。

1.完整敲击游戏。

2.再次爬到高高的灯台上偷油吃。

3.大老鼠偷油:声音重。

4.小小老鼠偷油:声音轻

5.肥老鼠:重点示范从灯台上摔下来。

六、小老鼠空手玩游戏。

七、请配班教师伴奏。

中班语言儿歌教案《小老鼠上灯台》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有节奏的朗诵儿歌,感受儿歌的韵律。

2、幼儿能用的不同形式表现儿歌,体验表演的乐趣。

3、喜欢欣赏儿歌,会大胆地朗诵。

4、能安静地倾听别人的发言,并积极思考,体验文学活动的乐趣。

5、鼓励幼儿敢于大胆表述自己的见解。

活动准备:

1、故事《小老鼠上灯台》

2、小老鼠头饰,小猫头饰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讲故事(引出课题)

1、教师:“叽叽叽叽,谁来了?”原来你是一只小老鼠。“哎呀、家里面好闷啊、我们整天藏在又黑又闷的地洞里,多难受呀!今天,不如趁大猫不在家,到洞外面去,呼吸一下新鲜空气,活动一下身体、走呀走、突然小老鼠闻到了香味(嗅嗅鼻子)、小老鼠四处的找、然后发现了桌子上有一盏灯。哇,灯油好香呀。小老鼠四处的看看,没有猫的身影。小老鼠偷偷的飞快的爬上了灯台、大口大口吃了起来,小老鼠吃饱了,想回家了,可是小老鼠吃的太饱了,肚子鼓鼓的,爬不下来了,怎么办呀?突然,“喵喵”小猫回家了、小老鼠吓的、“叽里咕噜,从灯台上滚了下来。

2、以提问形式,加深幼儿对儿歌内容的印象。

(1)请小朋友说说看,刚才老师表演的这个故事里有谁?(小老鼠、小猫)教师就出示小老鼠和小猫的图片)

(2)真棒,那你们有没有听清楚小老鼠它在干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出:瞪着小眼睛,偷偷上灯台)。

(3)最后,小老鼠是怎么下来的?(引导幼儿说出:滚下来)

二、完整欣赏动画,带领幼儿念儿歌

1、教师结合动画完整念儿歌。

2、与幼儿已学的儿歌进行对比,逐句引导幼儿念儿歌。

三、用的不同形式表现儿歌

1、用身体动作表现儿歌;

用拍手、拍头、拍肩、拍肚子,拍腿、跺脚等肢体动作逐句来表现儿歌。

2、引导幼儿练习动作表演儿歌。

老师说:“你们觉得儿歌中的小老鼠好不好玩啊?(好玩)那我们戴上自己的小老鼠头饰来学学小老鼠好不好?”

(1)启发幼儿来表演小老鼠是什么样子的?(两手食指在胸前相对做小老鼠走的动作。)

(2)启发幼儿瞪着小眼睛的动作,(两手在眼睛前打转)

(2)启发幼儿做一做上灯台的动作。

(3)启发幼儿学一学小老鼠偷油吃的样子。

(4)引导幼儿做一做叽里咕噜滚下来的样子。(教师提示幼儿将两手放在胸前从上向下做绕拳动作,同时身体下蹲。)

四、游戏“猫来了”

幼儿理解游戏规则,学玩游戏,体验游戏“猫来了”的紧张情绪和迅速跑回家的快乐情绪。

1、教师说明游戏规则

师:现在我先说明一下游戏规则,请小朋友们注意听:先请二个小朋友来当老鼠,老师来当猫,老鼠要出来找吃的,但是要躲起来(可以躲在任何一个地方)结果被猫发现,猫大叫一声,然后跑回自己的家(回到自己的小板凳上)这样猫就抓不到你们了。

2、教师扮演猫,幼儿扮演老鼠,根据规则进行练习

3、幼儿扮老鼠或“猫”一起表演。

五、结束语:

现在请小朋友们当小老鼠躲到外面去,猫去捉老鼠。

附儿歌:

小老鼠上灯台

一只小老鼠,瞪着小眼睛。

偷偷上灯台,为吃一口油。

喵喵喵,猫来了。

叽里咕噜滚下来。

幼儿园小班语言设计《小老鼠上灯台》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感知儿歌韵律。

2、能用动作表现滚的状态,体验表演的乐趣。

活动准备:

课件、小老鼠上灯台的背景图、背景音乐、棉沙包做成的轮胎。

活动过程:

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1.出示手绢,变魔术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2.调动幼儿生活经验说出老鼠喜欢吃的东西。

3.表演小老鼠吃的动作。两手食指在嘴前做吃食的动作。

二、情境表演,理解儿歌内容1.教师情景表演,讲述故事。

2.以提问形式,加深幼儿对儿歌曲内容的印象。

(1)小老鼠吃得正香时谁来了?

(2)最后,小老鼠是怎么下来的?(引导幼儿说出:滚下来)谁能上来做滚下来的动作,我们一起来学一下。(请幼儿边做动作边学念:叽里咕噜滚下来)。教师提示幼儿将两手放在胸前从上向下做绕拳动作,同时身体下蹲。

3.幼儿自由练习动作,感受其中的乐趣。

三、学唱儿歌1.出示课件,完整欣赏儿歌。

2.师幼有节奏的朗诵儿歌。

3.自主创编动作,师幼共同表演儿歌。

四、情境游戏 巩固提高1、第一遍情境游戏。(布置老鼠的家进行情景游戏)2、第二遍情景表演(布置大大的灯台进行情景游戏)3、第三遍玩法:幼儿分成两组,一组当小老鼠,一组当猫。师幼共同说儿歌,如果声音小小的,就是小老鼠出来偷油吃了,所以要轻轻的走;如果声音变大了,就是猫出现了,猫是用力走出来的,小老鼠赶快蹲下来。

教材简析:

小班幼儿的思维方式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常常是边做边想或先做后想。很多时候一个动作,一个姿势,就能帮助他们顺畅表达。因此,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

《小老鼠上灯台》是一首广为流传的经典童谣,内容诙谐有趣且朗朗上口。虽然童谣篇幅短小,但形象概括出了“小老鼠偷油遇到猫”的情景,故事情节非常完整。所以我设计了这节语言活动,以游戏和表演的方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学习了这首童谣。

目标预设:

1、学念童谣,初步理解童谣故事情节。

2、大胆表演游戏,体验参与文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学念童谣,初步理解童谣故事情节活动难点:

大胆表演游戏,初步理解游戏规则设计理念:

在活动设计中,针对教材和本班幼儿实际,我们重点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

1、一首老而经典的童谣,如何上出新意?

《小老鼠上灯台》是一首广为流传的经典童谣,诙谐有趣的故事内容常常被教师选作为活动教材,围绕此开展的语言活动、音乐活动很多。如何“老课新上”,给幼儿和听者新意?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摈弃以往童谣教学中“你一句,我一句”式的枯燥模式,在活动设计中,我力求体现“儿童在先,教师在后”的教学理念,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活动,并始终以游戏作为学习的载体,通过有效的提问和师幼互动,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感受学习的乐趣。

2、在童谣学习部分,如何让幼儿反复念诵却依然兴趣不减?

小班幼儿有意注意的稳定性很低,不能有意地持久集中于一个对象。而童谣的学习,往往都需经过反复念诵才能达到熟悉甚至是识记的教学效果。分析思考过后,我大胆利用角色表演贯穿童谣学习的始终,让幼儿通过扮演童谣中的小老鼠“偷油”,创编动作,而达到反复念诵童谣却兴趣不减的目的。

3、“大胆表演游戏”和“把握游戏规则”如何实现“并存”?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的把握上孩子们往往不是玩疯了忘记游戏规则,就是拘泥于游戏规则而失了玩的兴致。在这节活动中,最后的游戏环节是一个亮点:它不是剥离童谣学习的单纯的游戏,而是前面学习活动的一个巩固与提升。孩子们边玩游戏边念童谣,有一石二鸟的效用。因此,我将游戏规则内化在每一个学习环节中,做到环节设计上的层层递进,最后的游戏效果非常好,孩子们能较快理解游戏规则且玩得自信,玩得尽兴。

活动准备:

《小老鼠上灯台》flash、伴奏、猫头饰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角色,激发幼儿学习兴趣1、教师分步骤作画,请幼儿根据提示猜测。

师总结:越来越像一个动物了,原来我画了一只小老鼠啊!

(析:教师通过猜谜引出“小老鼠”这个角色,幼儿非常感兴趣,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2、师提问:你在哪里见过老鼠?

(析:通过经验回忆,幼儿立即将“老鼠”与“偷”联系在了一起。教师邀请幼儿学一学“老鼠”走路、偷食的样子,为下面的表演环节做经验铺垫。)二、看看、讲讲、做做,感受童谣诙谐有趣的情节。

1、欣赏flash,幼儿初步感知童谣情节师:今天老师带来的小老鼠,他想去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

(1)在刚才的动画里,你看见了什么?

(2)小老鼠到灯台上去干什么了?(偷油吃)小老鼠是怎样偷油吃的?你做做看。除了油,小老鼠还喜欢吃什么呢?

(析:教师的提问,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师幼互动中不断鼓励幼儿创编有趣的“偷食”动作,也激发了幼儿的表演欲。)(3)当它吃的开心的时候,谁来了?(猫)小老鼠吓的怎么了?

(析:通过动作表演,引导幼儿理解“叽里咕噜滚下来”。)2、再次欣赏动画,引出童谣师:老师将这个故事念成了非常有趣的童谣,我们一起听听看。

(析:教师通过欣赏动画,组织幼儿说说、做做,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下熟悉了童谣故事情节。接着随动画直接引出童谣,自然衔接。)3、分句欣赏,带领幼儿表演学习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

提问:

(1)师:拿什么做灯台呢?(提示幼儿将自己的椅子作为灯台)(析: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椅子来做游戏,幼儿非常感兴趣。小班幼儿身体的平衡协调能力还不是特别好,边做动作边爬上椅子边念童谣,对幼儿来说是挑战同时也是一种趣味。)(2)师:小老鼠是怎样偷油吃的?谁来做做看?

(析:有了前面的经验铺垫,孩子们在表演动作时惟妙惟肖。教师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童谣,幼儿站在椅子上小心翼翼的边念童谣边“偷油”,像极了童谣中的小老鼠。)(3)师:猫来了,小老鼠还在灯台上,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小老鼠安全的爬下来呀?

(析:这是分句欣赏的一个重点,也是游戏环节中的规则之一。师幼互动中,教师邀请幼儿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时候下椅子?有的幼儿说听到“喵喵喵”的时候下,有的幼儿说听到“猫来了”才下。我们最后决定听到“猫来了”再下,这样可以多“偷些油”;第二、怎样才能安全的爬下来不被大猫抓住?幼幼互动后孩子们一致商量好要扶好椅背,快速、安全的下椅子。在这个环节中,时刻把握住“幼儿在先,教师在后”的教学理念,教师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探索的主动性。)4、完整表演童谣(析:教师做鼠妈妈,幼儿做小老鼠。教师提议:鼠妈妈先出去“偷一次油”,“探探风头”,幼儿立即来了兴致,坐在椅子上专心致志的看着“鼠妈妈”表演。在小班的教学中,教师要在语言表达和动作展示中更形象、更生动,幼儿的注意力才会更集中。)三、游戏:小老鼠上灯台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做鼠妈妈,其余的幼儿做鼠宝宝。幼儿念童谣,教师做猫,在念到“猫来了”的时候“大猫”出现,小老鼠们要快速、安全的下椅子,说出“叽里咕噜滚下来”坐好,就不会被猫抓走。

四、延伸活动师:这首童谣真有趣,它的名字叫做《小老鼠上灯台》。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念念看。

(析:最后一句话直接点题,培养了幼儿带着童谣名称念诵的好习惯。好的学习习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反复体现,幼儿自然会耳濡目染地形成。除此之外,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伴奏有节奏的念诵童谣,让念诵童谣变得别有风味。)教材简析:

小班幼儿的思维方式带有明显的直觉行动性,常常是边做边想或先做后想。很多时候一个动作,一个姿势,就能帮助他们顺畅表达。因此,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

《小老鼠上灯台》是一首广为流传的经典童谣,内容诙谐有趣且朗朗上口。虽然童谣篇幅短小,但形象概括出了“小老鼠偷油遇到猫”的情景,故事情节非常完整。所以我设计了这节语言活动,以游戏和表演的方式贯穿始终,让幼儿在轻松、欢乐的氛围中学习了这首童谣。

目标预设:

1、学念童谣,初步理解童谣故事情节。

2、大胆表演游戏,体验参与文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重点:

学念童谣,初步理解童谣故事情节活动难点:

大胆表演游戏,初步理解游戏规则设计理念:

在活动设计中,针对教材和本班幼儿实际,我们重点思考了以下几个问题:

1、一首老而经典的童谣,如何上出新意?

《小老鼠上灯台》是一首广为流传的经典童谣,诙谐有趣的故事内容常常被教师选作为活动教材,围绕此开展的语言活动、音乐活动很多。如何“老课新上”,给幼儿和听者新意?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摈弃以往童谣教学中“你一句,我一句”式的枯燥模式,在活动设计中,我力求体现“儿童在先,教师在后”的教学理念,以游戏的方式导入活动,并始终以游戏作为学习的载体,通过有效的提问和师幼互动,让幼儿主动参与活动,感受学习的乐趣。

2、在童谣学习部分,如何让幼儿反复念诵却依然兴趣不减?

小班幼儿有意注意的稳定性很低,不能有意地持久集中于一个对象。而童谣的学习,往往都需经过反复念诵才能达到熟悉甚至是识记的教学效果。分析思考过后,我大胆利用角色表演贯穿童谣学习的始终,让幼儿通过扮演童谣中的小老鼠“偷油”,创编动作,而达到反复念诵童谣却兴趣不减的目的。

3、“大胆表演游戏”和“把握游戏规则”如何实现“并存”?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游戏的把握上孩子们往往不是玩疯了忘记游戏规则,就是拘泥于游戏规则而失了玩的兴致。在这节活动中,最后的游戏环节是一个亮点:它不是剥离童谣学习的单纯的游戏,而是前面学习活动的一个巩固与提升。孩子们边玩游戏边念童谣,有一石二鸟的效用。因此,我将游戏规则内化在每一个学习环节中,做到环节设计上的层层递进,最后的游戏效果非常好,孩子们能较快理解游戏规则且玩得自信,玩得尽兴。

活动准备:

《小老鼠上灯台》flash、伴奏、猫头饰活动过程:

一、猜谜导入角色,激发幼儿学习兴趣1、教师分步骤作画,请幼儿根据提示猜测。

师总结:越来越像一个动物了,原来我画了一只小老鼠啊!

(析:教师通过猜谜引出“小老鼠”这个角色,幼儿非常感兴趣,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了。)2、师提问:你在哪里见过老鼠?

(析:通过经验回忆,幼儿立即将“老鼠”与“偷”联系在了一起。教师邀请幼儿学一学“老鼠”走路、偷食的样子,为下面的表演环节做经验铺垫。)二、看看、讲讲、做做,感受童谣诙谐有趣的情节。

1、欣赏flash,幼儿初步感知童谣情节师:今天老师带来的小老鼠,他想去干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提问:

(1)在刚才的动画里,你看见了什么?

(2)小老鼠到灯台上去干什么了?(偷油吃)小老鼠是怎样偷油吃的?你做做看。除了油,小老鼠还喜欢吃什么呢?

(析:教师的提问,不仅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同时师幼互动中不断鼓励幼儿创编有趣的“偷食”动作,也激发了幼儿的表演欲。)(3)当它吃的开心的时候,谁来了?(猫)小老鼠吓的怎么了?

(析:通过动作表演,引导幼儿理解“叽里咕噜滚下来”。)2、再次欣赏动画,引出童谣师:老师将这个故事念成了非常有趣的童谣,我们一起听听看。

(析:教师通过欣赏动画,组织幼儿说说、做做,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下熟悉了童谣故事情节。接着随动画直接引出童谣,自然衔接。)3、分句欣赏,带领幼儿表演学习小老鼠,上灯台。

偷油吃,下不来。

喵喵喵,猫来了,叽里咕噜滚下来!

提问:

(1)师:拿什么做灯台呢?(提示幼儿将自己的椅子作为灯台)(析:利用生活中常见的椅子来做游戏,幼儿非常感兴趣。小班幼儿身体的平衡协调能力还不是特别好,边做动作边爬上椅子边念童谣,对幼儿来说是挑战同时也是一种趣味。)(2)师:小老鼠是怎样偷油吃的?谁来做做看?

(析:有了前面的经验铺垫,孩子们在表演动作时惟妙惟肖。教师引导幼儿边做动作边念童谣,幼儿站在椅子上小心翼翼的边念童谣边“偷油”,像极了童谣中的小老鼠。)(3)师:猫来了,小老鼠还在灯台上,你有什么好办法能让小老鼠安全的爬下来呀?

(析:这是分句欣赏的一个重点,也是游戏环节中的规则之一。师幼互动中,教师邀请幼儿讨论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时候下椅子?有的幼儿说听到“喵喵喵”的时候下,有的幼儿说听到“猫来了”才下。我们最后决定听到“猫来了”再下,这样可以多“偷些油”;第二、怎样才能安全的爬下来不被大猫抓住?幼幼互动后孩子们一致商量好要扶好椅背,快速、安全的下椅子。在这个环节中,时刻把握住“幼儿在先,教师在后”的教学理念,教师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探索的主动性。)4、完整表演童谣(析:教师做鼠妈妈,幼儿做小老鼠。教师提议:鼠妈妈先出去“偷一次油”,“探探风头”,幼儿立即来了兴致,坐在椅子上专心致志的看着“鼠妈妈”表演。在小班的教学中,教师要在语言表达和动作展示中更形象、更生动,幼儿的注意力才会更集中。)三、游戏:小老鼠上灯台游戏规则:请一名幼儿做鼠妈妈,其余的幼儿做鼠宝宝。幼儿念童谣,教师做猫,在念到“猫来了”的时候“大猫”出现,小老鼠们要快速、安全的下椅子,说出“叽里咕噜滚下来”坐好,就不会被猫抓走。

四、延伸活动师:这首童谣真有趣,它的名字叫做《小老鼠上灯台》。我们一起跟着音乐念念看。

(析:最后一句话直接点题,培养了幼儿带着童谣名称念诵的好习惯。好的学习习惯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反复体现,幼儿自然会耳濡目染地形成。除此之外,教师带领幼儿随着音乐伴奏有节奏的念诵童谣,让念诵童谣变得别有风味。)

喜欢《小班语言教案:小老鼠上灯台》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小班语言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