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入学准备核心是什么

01-11

孩子的成长是不可逆的,所以好的家园教育非常重要!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幼儿入学准备核心是什么”,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入小学之前应做一些适当的准备,这已是小学教师、幼儿教师和幼儿家长的共识,但是,哪些准备是最重要的呢?在这个问题上,他们的认识却大相径庭。

有些人认为:所谓准备应是物质方面的准备,如准备好书包、文具等。相当一部分教师及家长认为:幼儿入学准备应是提前让幼儿学习一部分小学一年级的知识,如认拼音、做数学题等,以为这样可减少幼儿入学后的学习难度和学习量,约儿能较快地适应小学学习。但是“幼小衔接”(国家教委“八五”重点科研课题)研究结果表明:第一,幼儿入学后学习感到困难的真正原因是幼儿能力发展水平低,即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差,表现为学生对小学的学习内容──符号学习(文字,拼音、数字均为符号)感到听不懂、不理解、没掌握。第二,幼儿入学准备不足的另一个方面是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得差,即幼儿的主动性、独立性、规则意识、任务意识发展水平低,这直接导致一部分幼儿入学后不能主动、独立完成学习任务,不如按老师的要求完成作业等。

研究还表明:这两种准备之间有极高的正相关关系,即社会适应能力发展水平低的幼儿入学后学业成绩差的较多。

以上研究结果给我们的两点关键性启示是:

①我们不能就知识准备论知识准备,而要看到学习困难背后的能力原因;

②幼儿入学准备是全面的准备,不仅要在学习能力方面做好准备,而且要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因为它内在影响着幼儿的行为。

根据以上思路,幼儿入学准备的核心应该是:

①发展幼儿与学习活动有关的心理能力,即:观察、比较、分类、归纳、概括、想象、表达、逻辑思维等能力;

②发展幼儿的社会适应能力,即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与执行规则的能力,培养幼儿任务意识与完成任务的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性与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人际交往能力等。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情商是什么?


-->

情商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人与人之间的情商没有明显的先天差别,情商的高低更多是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

美国哈佛大学的教授丹尼尔·古尔曼表示:“情商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由此可见,情商对人的成长是多么的重要。情商是可以通过全面系统的课程培养提高并且改变的。学龄前期形成的情感物质,对孩童以后的表现,无论是学业成绩或人际关系,均有相当程度的影响。注重学龄前孩子的情商教育,是相当必要的。

1、有助于孩子认识自身情绪:使孩子更能观次与认识自己的情绪,更能了解各种感受的前因后果,能认知感觉与行为的差距。

2、有助于孩子妥善管理情绪:使孩子更能忍受挫折,更值得经解愤怒,较少与人发生口角,打架或破坏课堂秩序。较能适当表达愤怒而不必诉诸打斗,较少被休学或退学,较少表现出攻击性或自暴自弃的行为。

3、有助于孩子自我激励:对自我、学校及家庭较具正面观感,较善于缓解压力,较少感到孤独自卑或焦虑,善于将情绪导向正途,更负责、更能专注眼前的工作,较能克制冲动。

4、使孩子认识他人情绪:较能从别人的观点看事情,较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较懂得倾听。

5、使孩子能够进行人际关系管理:对人际关系的分析与了解能力增强,更懂得解决与协商纷争,较懂得解决人际冲突。沟通时更清晰,有技巧、较外向,较有人缘。与同学关系改善,朋友较常邀约,较能体贴关心别人。较合群,更懂得合作、分享与互助。与人交往时更懂得互重,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学业成绩与在校表现的改善。

如何作好小学入学准备


如何作好小学入学准备

再过几天就要开学了,从幼儿园到小学,这是儿童经历的一个重要转折,对儿童的身心将产生重要影响。抓好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关键是要帮助儿童迈好学校生活的第一步,使他们比较快地自觉适应学校生活。

作好入学准备孩子要入学了,家长能为他们做些什么呢?

据《文汇报》报道: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上了学我就长大了”的观念。孩子上幼儿园时不想去就可以不去,但进小学后,不去上学就会耽误功课。因此,家长要让孩子把上学当成一个转折点,从此不能任性而为了。家长应利用孩子对上学充满渴望的心情,经常给孩子提一些要求,对孩子的一些缺点进行纠正。

家长要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体说,就是家长平时要注意培养孩子“坐得住、听得懂、表达得清”。比如看电视时,要求孩子坐下认真地看20分钟,再给孩子提提问题,看看孩子听懂了吗,听听孩子的回答,听他是否表达得清楚,口齿是否伶俐。在日常生活中,家长要让孩子养成定时看书、定时喝水、定时入厕的习惯,这样将有利于让他更好地适应学校生活。

家长要引导孩子适应集体生活。校园中儿童的地位不像在家庭中那样,孩子不仅要收敛以自我为中心的作风,还要养成助人为乐、关心集体的品德,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父母不能给孩子灌输“不能吃亏”的观念,而应教育孩子礼貌待人,让孩子尽快地适应新的集体,这对他们学习兴趣、良好性格的培养都十分有益。

家长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初入学的孩子往往稳定性差,注意力集中时间短,当孩子看书写字时,家长应尽量避免在旁大声讲话或看电视,最好坐在孩子身边和他一起看书,既能起到督促作用,又创造了学习气氛。小学一年级不留家庭作业,因此,家长要及时了解孩子的学习状况并给予辅导。

家长应鼓励孩子与其他同学比一比,但不要过分苛求孩子的学习成绩。如果家长过分看重学习成绩,经常对孩子进行批评指责,容易使儿童产生挫折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家长对孩子要多鼓励,多肯定,多与孩子沟通,培养孩子积极向上的精神。

谨防三种误区

现在的孩子在智力因素上没有太大差别,差别主要在非智力因素上,这种差异主要是习惯培养造成的。孩子的表现取决于父母的投入,而父母在对待孩子入学这件事上常存在一些误区。

误区一:家长不够尽责。有的家长认为给孩子找一所好学校、一个好班级或一个好老师,就万事大吉了。尤其是一些事业型的父母,两人工作都很忙,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认为由老师全权代劳就行了,平时也不与老师沟通。一旦孩子出了问题就急了,再打骂孩子,如此教育往往适得其反。

误区二:父母对学校的期望值过高。许多家长给孩子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但这样做其实是拔苗助长,孩子会感到压力很大,学习起来反而有负担,所以家长对孩子的要求一定要适度。

误区三:忽视孩子习惯的养成。说到底,孩子的差异是由于家长对孩子习惯的培养造成的。如有的家长在孩子不听话时会说:“上了学,让老师管你。”这样孩子会对学校产生惧怕感,上学后表现为事事胆小。

新生三个变化

六七岁的儿童上学了,他们的生活将发生三个方面的变化。

一是主导活动的变化。入学前,儿童的主导活动是玩,他们常常做游戏,没有任何学习上的压力;入学后主导活动是学,他们的心理发展起了重大变化,游戏不能完全满足他们的需要,学习成了最适合儿童心理发展特点的活动。

二是社会角色的变化。学龄前儿童是贪玩的,是寸步不离成人照看的孩子;一入学就不同了,他们是集体的正式成员,必须严格遵守学校和班级的一切纪律,如按时上学、认真完成作业等,学生不仅要对自己负责,还要为学校和班级争取荣誉。所以,一年级小学生看到自己角色的转变又高兴又自豪,家长要十分关注孩子这一心理发展,对“入学”给予高度重视。

三是人际关系的变化。儿童入学前与家庭成员的依附关系密切,一举一动都是成人指点;入学以后,儿童每天都要离开家长在学校独立生活,这将进一步促进儿童从依附向开始独立生活转化。他们的交往圈子,不再是家庭内有限的几个成员。

新生三种表现

新生入学要经历三个时期,每个时期的表现各不相同。

第一个时期是兴奋期。儿童入学前心情激动,兴奋得睡不着觉,充满自豪感,都有当个好学生的愿望。

第二个时期是厌倦期。开学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新鲜感逐渐消失,加上在学校生活感到纪律上受到了约束,生活上又紧张,学习知识不如想象的那样容易,有一部分学生感到负担重而不想上学。

第三个时期是适应期。开学两个月后,如果学校与家庭教育跟得上,就能使孩子较快地适应并喜爱学校生活。

入学准备之“我爱认字”


儿子认字不算早,还有一个月就要三周岁了才在某一天的晚上睡觉前拿着他的汽车图片,不依不饶的问我每个字念什么,之前他既不想认识,我也没想着教他,为这爷爷奶奶没少和我们急,还好离的远,要不然婆媳关系定然因为这个而紧张。言归正传,关于认字,我认为还是把权力教给孩子,不要自作主张,我相信,每个成长的孩子都会在探索中发现自己的需要,当他需要认识字来解决问题时候必然会寻求帮助,这时候我们的耐心的教导会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

一、为什么要指读?

早期的时候儿子就是认识他的汽车卡片,慢慢地过渡到所有关于汽车的书籍,每天晚上睡觉前我都会陪他一起读卡片,读书,而且我不仅仅让他用手指指读,也要求自己再给他读书时候指读,这样做的效果就是,孩子会知道你在读的是哪个字,有的家长可能发现孩子有的字有时候认识有时候不认识,那就说明孩子认识的不是字,而是认识的字所在的位置时候,换了位置就不知道了。所以说指读很重要。不必要求孩子每天认识多少字,这个没关系,你在阅读时候他会随着你的手指慢慢在学习,有一天就会发现,孩子自己也会慢慢地把故事读下来了,虽然有的字还是不认识。

二、一个字读半边怎么办?

孩子识字量慢慢地积累后,家长会发现,孩子遇到自己不太认识的字时候会自己发明读音,但是大多数是这个字的偏旁,或者是形旁或者是声旁,这时候不要说他不对,而是要表扬他:“这个字你认为这样读啊,我发现你很有创造性啊,不过呢你看看这个字和你认识的那个字长的一样么?”我相信孩子这时候一定会发现不一样,而且非常希望你能马上告诉他区别,多好的教孩子的机会啊,一定要把握住哦。

三、为什么要读短小的故事?

初初对识字感兴趣的孩子不要给他很长的故事去阅读,太过繁琐的故事会影响孩子情绪,短短一两页还有不少插图的故事书是最好的,情节简单有趣,孩子也愿意去读。也不要着急去让孩子读很多的小故事,或许他一遍一遍的就读一个故事,也要一遍一遍的鼓励他读的真好。

四、为什么要认字?

身在北京的家长一定都会面对幼升小这个大问题,幼升小还有一关就是面试,而面试题呢又是花样繁多,有的要求孩子自己读题目来做,假如不会呢,大概就会遇到一些麻烦了。所以呢,认字在这里就凸显了它的重要性了。这也是大环境所致,没法子,大家就克服一下吧。

咱们的汉字很有意思,一个字就是一个字,不像外国字,n个字母组成一个单词,我觉得比起认识英语单词要容易得多,而很多专家的早教言论都会引用国外的案例,所以呢,个人觉得还是应该根据孩子情况自己按需教育吧。

美国学前儿童的入学准备


学龄前儿童如何做好入学准备,是学前教育中貌似简单实则重要的一环。近年来,美国的儿童教育工作者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在未来学校生活中的成功取决于生理、心理和智力等方面的综合因素。其中包括:健康的体质,语言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对周围世界的基本知识,对外界环境较成熟的适应能力等。教育工作者们指出,帮助学前儿童做入学准备的成年人应当意识到,影响儿童入学准备的因素有多种。首先,学前儿童的能力发展无论从哪方面来讲都不是平衡的,大多数孩子总有某个方面强于其他孩子。同时,入学准备也受到学校办学思想的影响,有的学校就是要求学生听话,好好从字母学起;有的学校更看重孩子能否与别人友好相处。所以,家长应该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并到学校了解校长、教师的要求,与之讨论存在分歧的地方。近年来,教育工作者在广泛研究的基础上,归纳出了入学准备的几大要素。

健康的体质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正处在新生活的起点上,格外需要科学的饮食、充足的睡眠、安全的环境以及定期的身体检查,这将有助于减少以后疾病等影响学习的因素。事实上,儿童的健康始自他们的胚胎期,孕妇应该定期进行检查,并保证饮食的营养与充分的休息,杜绝烟酒和有害药物。孩子出生以后的健康同样依靠合理的饮食等来维护,如果学龄儿童保持数量和营养合理的进食,他们上课的注意力就更能集中。专家建议的营养饮食包括面包、谷类食品、水果、蔬菜、肉、禽、鱼等以及相关的替代品(鸡蛋、豆制品),牛奶、奶酪、酸奶等,应避免过多的脂肪和糖。除了必须的营养,学前儿童需要经常锻炼以促进身体的协调能力,可通过投掷、跑跳、攀登、随音乐跳舞等运动锻炼大肌肉;可通过蜡笔绘图,做拼图游戏,学用平头剪刀和拉链等,增强手的灵活性。这些技能通常在幼儿园是可以得到训练的。如果家长发现孩子有某些功能异常或残疾表现,应立即带孩子就医,要知道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治疗往往能避免许多悲剧的发生。

良好的个性品质

学龄前儿童对于即将开始的学校生活通常感到既兴奋又紧张。的确,一旦走进校园,他们面对的是不同于家庭或幼儿园的陌生环境。

学校的常规往往不同于幼儿园,大多数5岁的孩子入学时还没有良好的与人交往的能力或较稳定的情绪,形成这一切需要时间和训练。如果他们在幼儿园阶段就有机会培养相关的个性品质的话,对学校生活的适应能力就会大大增强。教育工作者总结了学前儿童需要培养的个性品质。

自信──孩子自我感觉良好,相信自己能够成功。自信的孩子通常更愿意尝试新事物,并且在第一次尝试失败后再做努力。

独立──孩子应该学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动力──要培养学习动力,增强孩子的求知欲。

好奇心──必须保持孩子天性中具有的好奇心,使他们能够从所有的学习机会中获得乐趣。

毅力──使孩子学会做事善始善终。

合作──孩子一定要能够与他人相处,学会与人分享快乐和遵守公共秩序。

自我约束──一定要让孩子明白某些行为如打人是不对的,他们应该学会区分正确和错误的表达愤怒的方式。

关心他人──孩子应该学会关心别人,理解他人的感受。

教育工作者指出,在培养学前儿童的这些个性品质时,家长的作用不容忽视,甚至超过了幼儿园,因而教育工作者进一步为家长们提出了建议。

1.让孩子相信自己正在受到关注。研究表明,当孩子得到别人的注意和鼓励时,他们会激动、兴奋;感受到被爱的孩子可能更自信。

2.为孩子树立好榜样。孩子喜欢对所见和所闻进行模仿,家长尊重他人、与人分享的行为都能影响孩子;要使孩子学会考虑他人的感受。

3.以乐观的态度对待学习和学校。孩子是怀着发现和探索世界的强烈愿望来到这个世界的,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保持这方面的好奇心,对他们所做的事情报以热情,如当孩子画了一张画的时候,可以鼓励说:“你画得很棒!”家长的每一份鼓励都有助于孩子对自己的劳动产生自豪感,对学习和学校产生强烈的向往。家长可在去幼儿园或学校的路上,给孩子讲述即将开始的各种有趣的活动,如手工课、野游,还可以热情地讲述孩子将在课堂上学习的知识,如读书、测量、称重等。

4.创造让孩子重复的机会。孩子在学习滚爬、发音等过程中需要反复练习。事实表明,孩子们并不会厌倦重复,相反,当他们通过反复练习达到熟练,能够用以帮助更年幼的孩子时,他们自然会更自信,对学习新东西跃跃欲试。

5.使用适度的纪律加以约束。那些受到家长纪律约束的孩子通常更易与人相处,在学校中比那些家长一味严厉或溺爱的孩子表现好。

要做到这点,家长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学会指导孩子的活动,不加以不必要的限制或试图进行控制。

·要求孩子做什么的时候最好说出理由,例如,对孩子说“请把玩具车从楼梯上搬走,这样别人才不会被绊倒”,而不要说“照我说的做”。

·倾听孩子的话,了解他们的感受,看看他们是否需要特别的帮助。

·家长生气的时候,别忘了表现出对孩子的爱和尊重,批评应针对孩子的行为而非孩子本人。例如,对孩子说“我爱你,可你在墙上画面是不对的,你这么做让我生气”。

·帮助孩子作出选择,解决问题,可以问4岁的孩子:“我们怎样做才能不让凯文推倒你堆的积木?比如这样……”

·对孩子抱积极鼓励的态度,对他们做得好的事情予以赞扬。微笑和鼓励永远比粗暴的惩罚更能使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

6.让孩子自己动手。毫无疑问,小孩子需要家长的格外照看,但他们更需要学会自己做事情,如穿衣服、收拾玩具等,这样才能形成独立的生活能力,培养自信。让孩子自己动手的另一重要方面是不要事事替他们作决定,而要引导他们自己进行选择。

7.鼓励孩子与他人相处。学前儿童需要接触社会,开始了解他人的观点。事实证明,小孩子上学前如能常和家庭外的成人和儿童接触,上学后更容易和老师、同学相处。

良好的语言和认知能力

学前儿童在幼儿园阶段就要参加多种活动,这些活动要求他们使用语言并解决问题。语言能力较差往往对他们入学后产生不良影响。

家长可采取多种方法帮助孩子学会交流,了解世界,以促进日后学校学习的良性循环。家长应做到以下几点。

为孩子提供游戏的机会。孩子们发现世界,发展创造力和积累生活知识等方面的能力大都通过游戏。如,当孩子堆积木时,就形成了几何图形、物体造型、平衡等概念;和他人一起游戏,则有助于孩子懂得怎样协商合作。

多和孩子交流。孩子们有着自己的思想感情、喜怒哀乐。随着他们语言能力的发展,家长要鼓励他们说话。家长应耐心地听孩子说话,以了解其心理活动,发现孩子的所知和不知,明白孩子是怎么想的和怎么学的,并且让孩子感到家长对其感受和思想的重视。家长还要主动与孩子说话,详细地讲解一些日常活动如吃饭、洗澡的过程。

学会与孩子交流之中的问与答。家长面对孩子不应该只是说“是”或“不是”。提问题可以帮助孩子比较和识别事物。家长回答孩子的问题则要尽量周全,可能的话,应鼓励孩子试着回答自己的问题。如果家长不知道答案,就要对孩子坦言,然后和孩子一起尝试找出答案。

每天为孩子大声朗读。为孩子朗读可以从孩子出生时起,并在整个学前阶段持续不断。虽然孩子在开始时可能听不懂这些故事或诗歌,但是孩子可在听的过程中知悉家长的声音,和家长产生亲近感。此外,孩子的身边经常有些阅读材料,可使其对语言和阅读的兴趣较快增长。

控制孩子看电视。电视是孩子身边仅次于家长的最具影响力的老师。好的电视节目可以拓宽孩子的视野,促进学习,坏的节目或过长时间观看则适得其反,甚至有害健康。

客观评价孩子的能力和兴趣。一方面,家长要为孩子确定高标准,鼓励他们尝试新事物;另一方面,孩子的压力过大,总被要求做一些不感兴趣或力所不及的事,就会感到难过和沮丧。家长不要盲目指责孩子“笨”、“傻”,那样会极大地挫伤他的自尊心、自信心,影响他在学校中的表现。孩子做得好的事情,家长则要予以表扬。

多为孩子提供接触外界的机会。孩子的多样化经历将有助于他们了解这个世界。无论家居何处,周围环境都蕴含着新的体验。可带孩子到周围散步,坐公共汽车,参观博物馆、图书馆、动物园等公共场所。还可依孩子的兴趣,让他欣赏和学习音乐、舞蹈、绘画。

亲子阅读是什么?


当今社会,亲子阅读已经被很大一部分的准家长们所认可和推崇。相信很多家长都有一个相同的问题,如何科学有效的和孩子一起阅读呢?父母应如何正确选择孩子阅读的书籍呢?亲子阅读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事项?准父母们快来一探究竟吧!

什么是亲子阅读

亲子阅读,就是父母与孩子一起阅读。孩子和父母通过书和阅读建立联系,增进沟通,丰富孩子的课外阅读。宝宝与父母一起阅读,可以共同汲取知识,共同进步,孩子与父母的沟通增加了,感情也会递增,可以共同收获读书带来的欢笑与共鸣。通过亲子阅读,可以让孩子更勇敢、有自信、对知识的渴望,最后收获快乐的果实。

亲子阅读的好处

关键期:

3-6岁是父母培养儿童阅读的最佳时期。这一时期儿童的语言能力开始慢慢形成,孩子开始接受新的知识,认识他们眼中的社会,所以父母要有效利用这一时期,充分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当然从孩子出生开始,就可以适当阅读,但是要慢慢培养,不可过分要求,太心急。

好处:

1.亲子阅读可以有效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锻炼他们的口才和表述能力,拓宽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的情操,让读书成为孩子的爱好和习惯。

2.亲子阅读可以培养孩子独自思考的能力,锻炼他们的思维,是一种自主性的学习,在小时候就奠定了基础,对以后的学习和成长有很大的帮助。

3.亲子阅读可以让小朋友更喜欢与父母交流,体会到他们对自己的亲情和爱,感受到母爱和父爱的伟大,对自己的关心和爱护,这对宝宝的心理健康很重要。

4.亲子阅读可以通过很多方面开发孩子的脑力。阅读不但可以增加阅读方面的能力,还可以全方位的激发孩子的各方面能力,更重要的是,它起着启蒙的作用。

5.亲子阅读可以促进思想乃至心灵上的交流,产生共鸣,从小培养,到长大后,孩子会更愿意与父母分享自己的思想,更愿意交流。

亲子阅读的现状

1.对亲子阅读的理解有偏差

有研究结果表明,不到一成的父母认为亲子阅读只对学龄前的儿童有效果,孩子上学念书以后,会自己学习,所以父母不应该陪伴,不然会造成过度依赖父母。因此大多数父母在孩子上小学前会一直和孩子一起阅读,等孩子一毕业,父母的读的参与和热情就会大打折扣而逐渐消失。

2.读书的氛围和环境不够

现如今,大多数人讲究装修的好看和高贵,华而不实。而书房则过多的起着装饰的作用,缺乏实用性,导致孩子不能安静的学习,所以家长为孩子创造一个安静舒服、光线充足的阅读环境非常重要。可以选择一个采光很好的位置,摆放一张书桌和一个孩子够得着的小书架,供孩子自己选择和阅读,尽量营造一个轻松安静的氛围,孩子会更有兴趣阅读。

3.阅读材料的选择不科学

父母为孩子挑选阅读的书籍,应该根据孩子的喜好和需求,还应挑选这个年龄段孩子可以看得懂的书籍,不要以为可以无限地开发孩子的智力,而盲目选购过于专业的书籍。可以带儿童一起去选购,多听听孩子的想法,在这基础上,再自己判断可否购买。选择的书籍的范围不应局限于某个方面。

4.共读的时间不够

如今,随着世界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们的收入水平的提高,父母也不断增加对孩子的教育与能力培养的投入。报名各种课外班,学习奥数,舞蹈,乐器之类,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但是越来越少的父母能花费足够的时间与孩子一起阅读,有时候常常会被一些电子设备所取代。所以,父母每天应保证不少于10分钟的共读时间,与孩子一起进步。

5.父母共读的方法不科学

父母时常根据自己的心情来决定是否共读,导致了共读的不稳定性。有时候兴趣高涨,心情好时,会愿意花费时间和孩子一起读书,然而比较劳累或者没有兴致时,常常会出现拒绝与孩子一起阅读的情况。父母应多考虑到孩子的感受和情绪,尽量满足孩子的需求,应认识到共读是一个长期的不间断读书方式。只有坚持,才能收获共读带来的好处。

如何选择亲子阅读书籍

选择阅读书籍应根据宝宝的年龄划分:

1周岁前

1岁以前的婴儿还是懵懂时期,拿到什么就喜欢塞在嘴里,喜欢乱扔,所以应选择清洗方便和灭菌的无毒合成树脂或布制成的书籍。这些书籍也比较结实,不容易被撕破。这时期的婴儿对颜色的灵敏度很高,喜欢彩色的书籍,所以父母可以挑选那些文字不多。但是有很多鲜明的图案和插画的书籍,他们不但能培养孩子的语言水平,还可以引起婴儿的注意,增加他们的兴趣。

2周岁前

父母可以买一些耐翻阅的卡片式书籍给孩子,文字较少的儿歌类图书,或内容简单的童话书都是合适的选择。

3周岁前

3岁的宝宝已经有着不错的理解能力,对事物也有自己的认知,这时期应该尝试给孩子选择情节较丰富但容易理解的故事书,最好还有注释。开发孩子脑力和动手能力的图书或者启发性的书也是可以选择的。

3-6岁

这时期的孩子已经逐渐开始懂事,也有自己的思维了,对事物有着自己的想法。可以尝试着挑选较为复杂的书籍,百科全书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亲子沟通是什么?


什么是亲子沟通?

亲子沟通是

用心倾听孩子的心声,

学会同理孩子的感受,

及时纾解孩子的情绪。

为什么要亲子沟通?

没有亲子沟通,

家长和孩子之间就有了隔阂,

此心和彼心之间就有了距离。

您和孩子之间,

没有亲子沟通哪来爱的升华?

没有爱的升华哪来圆融亲情?

家长和孩子的沟通,

70%是情绪,30%是话语。

情绪不对,

爱的话语也会被扭曲。

没有积极的情绪,

孩子的心里话不愿倾诉,

您的金玉良言孩子也置若罔闻。

说话凶神恶煞,

让孩子误以为是训斥。

情绪一旦失控,

亲子沟通瞬间转变为暴力相向。

亲子沟通,贵在心平气和。

平和的情绪,关切的语气。

控制得了情绪,

你就是情绪的主人;

被情绪所控制,

你就注定是情绪的奴隶。

不要让情商成为硬伤,

要学会控制自己的脾气,

用大果情商工具调整好情绪。

千万不要让孩子

因为你的低情商而受伤!

千万不要让孩子

因为你的暴脾气而遭殃!

良好的亲子沟通

不仅能够提升孩子的情商

对于家长

无异于凤凰涅槃式的成长

小学新生入学设准备期 培养兴趣


家长王女士这几天每天都得花半小时教孩子认字,以积累更多的识字量。像这样忙着备战入学的新生家长在沪上并不在少数,不过这种状况今后或许将被改变。将在全市小学一年级起始阶段设置2-4周的“学习准备期”,帮助孩子更好地进行幼小衔接。

变革目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此次调整一二年级课程的背后原因:“一直有家长来信反映低年级教材偏深偏难,加上学龄前给孩子拼命加码的情况十分严重,使得新生入学时的水平参差不齐,负担很重。”

记者了解到,今秋开学后,在小学新生入学初期将安排2—4周的“学习准备期”。在这段时间,语、数、外等各科的学习时间、内容均发生变化,进度放慢、内容减少。同时设置“综合活动”取代拓展型、研究型课程,让学生在活动、游戏中顺利实现幼儿园到小学的平稳过渡,注重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培养。

据悉,学科调整部分今秋开学后在全市各小学全面推开。而“综合活动”的实施将先在本市50所“课程改革试验研究基地”小学一年级试验,2008年秋在全市推开。

家长反应:入学准备仍不可少

对于设置“学习准备期”,家长们均表示,这是项人性化的举措,可以让孩子有足够的时间去适应,防止对学习产生厌恶情绪。

不过几位家长都表示入学前该做的准备还是不能少,因为对于孩子即将上学这件事心里免不了焦虑,怕孩子适应不了新环境。

新生家长刘女士这段时间正在为孩子做生理和心理上的基本准备。生理准备主要反映在作息时间上,根据小学的作息时间,为孩子制订了一周作息考评表。心理上的准备则反映在让孩子了解上学目的上,告诉孩子学习是为了学本领,可能会比较辛苦,但也是为了更好地玩。

而自发地教孩子认字、看书也是每位家长都提到的准备之一。家长们坦言,在应试教育下,虽然学校有些适应措施,但提前进行个别辅导仍然必不可少。“因为我们不想自己的孩子输给其他孩子。”家长徐女士说。

■其它减负措施

[作息]集体教学时间推迟半小时

新学期,全市中小学的作息时间将有新的调整。据悉,小学与初中(寄宿制学校除外)将分别实行上午8时15分以后和8时以后安排集体教育活动的作息制度。

“现在有不少老师认为学习时间越长,学生成绩就越好,这错就错在没有把学生的健康放在首位,是缺乏教育智慧的体现。”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指出,在实行新作息后,任何学校都不得提前安排集体教育教学活动。“这是一个刚性的决定。”

记者了解到,本市中小学校过去一直执行早上7时45分以后安排集体教育活动的规定,而学校“晚托班”取消后,小学一般下午3时30分就可以放学,这也意味着实行新作息制度后每位小学生的在校时间至少减少了半小时。

[教材]一二年级教材再度“瘦身”

与此同时,本市教育主管部门二度对“二期课改”新教材的识字量、课文篇幅进行删减、调整。语文篇目减少35篇、识字量减少400字、写字量减少100字,原本2年学2000字的学习时间现在调整为3年。

数学方面,从2008学年起,小学二年级每周增加1课时,另外删减和后移教学内容(删减6个内容、增设3个内容;合并简化5个内容、后移10个内容、降低13个内容的要求),学习重心逐渐后移,以放缓新生的学习进度。

英语减少课时,小学一二年级英语周课时从每周3课时减少为2课时,各单元的学习栏目从5-6个删减为3个。减少文字内容,增加图片内容,控制课文容量。

[教学]严防学校随意拔高教学要求

“现在有相当部分的学校随意增减课时,拔高教学要求,个别校长甚至还脱离教学第一线。”昨天,市教委副主任尹后庆特别对部分学校教师的这些做法提出批评。他指出,学生负担重很大程度上并非源自课程方案的设置,而是教学环节出了问题。“比如,老师让学生重复抄写,布置的作业与教学内容根本没有逻辑联系。而这样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学情绪。”

记者获悉,新学期,市教委将抓校长、教师、教研员三支队伍建设,并抽查部分区的小学,解决老师上课是否得法、布置的课堂作业是否科学合理、学生的作业老师是否认真批改等诸多问题。

[考试]向学校提供小学“标准试卷”

现在学校出的试卷比区里的难,区里出的试卷比市里的难,中心小学、示范小学的考试试卷更是难上加难。有鉴于此,本市正准备为小学所有学科、所有主题都设计一个评价框架,并提供评价工具,指导教师应该如何去评价学生。

“小学起始年级的语数外的评价体系将伴随学习准备期进行同步编制,同时我们还会向学校提供评价试卷,告诉老师学生达到什么程度就是合格的了。而这一切都会向社会公布。”市教委希望借此对学校漫无边际地出题进行指导。

最好的教育,是什么?


给女儿最好的保护是底线教育

第一个底线教育:身体底线。

作为父母,就是一定要告诫女儿:

不要为任何事情出卖和伤害自己的身体。

第二个底线教育:生活底线。

在知乎上看过一个故事:

女儿考上大学后,父亲给她寄钱。

“1200元够不够?”

女儿回答:“够了。”

父亲又说:“想买什么就买,别亏自己。”

女儿听了,半天不作声。

父亲觉得奇怪:“怎么了?”

女儿说:“室友和我一样,每月家里也是给1200元,但她生活质量比我高,每天都有零食吃,每周都去麦当劳……”

父亲说:“她是不是在打工?你不要去,耽误学习。”

“她没有打工,是在谈恋爱。

有一次她约会回来对我说,其实她不喜欢那个男生,只是喜欢他替自己买单而已。她还说我傻,可惜了这张脸,如果她有像我这样漂亮的脸,根本不用向家里要钱。”

父亲放下电话,立即给女儿打了1500元,回家又给女儿发了一封邮件:

“从这月起,我每月给你1500元。多出的300元,你可以买零食。还有,如果你恋爱了就要告诉我。我每月再给你500元,作为恋爱经费。请你一定要记住,每次约会,都不要忘了带上自己的钱包。”

这位父亲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他在给女儿灌输一个生活底线——要有经济独立能力。“经济独立的女人,是最有尊严的女人。经济不独立,人格便不独立。人格不独立,爱情便不独立。”

第三个底线教育:感情底线。

第四个底线教育:生命底线。

给男孩子最好的保护是阳光教育

有一个14岁的男孩,放学后看到书亭里有一本喜欢了很久的书,可是自己没有那么多钱,于是就大着胆子把书藏进了怀里,谁知被刚转身的老板发现了,老板把他扭送进了派出所,几名警察轮流审问他,还打电话通知了孩子的父亲。

很快,孩子的父亲就赶到了。男孩低着头,默默等待父亲的责骂。

“我想,这一定是个误会。”父亲淡淡地开口了,“因为我非常了解我的儿子,他是一个非常懂事的孩子。他一定十分喜欢这本书,只是因为没有带足钱,才这样的。你们看这样行不行,我出三倍的钱买下这本书,这事就算结束了。” 然后,父亲就掏出了钱包。男孩惊呆了,他看着父亲,父亲也看着他,眼里没有责备,有的只是爱怜。

出了派出所,父亲停下了脚步,他捧起孩子那张满含羞愧与感动的脸说:

儿子,人这一辈子或多或少都会犯错误。听着,忘记它!不要让它在你心里留下阴影,好好学习和生活,只要以后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你依然是一个让父母骄傲的孩子!

说完,他郑重地将这本书放到孩子手中。男孩控制不住地放声大哭,父亲慈爱地将他搂进了怀里。

男孩子的成长难免会犯错,犯错后如果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教育,受到社会过多负面因素的影响很容易误入歧途,陷入阴影的泥潭而不能自拔。

这个时候就需要父母的阳光教育,教会孩子学会承担,让孩子从错误中学习,为自己的行为负责。

第一个阳光教育:冒险教育。

教育家理查德说得好:

缺乏冒险精神的孩子,往往习惯于墨守成规,既性格孱弱,又不善创新。

第二个阳光教育:规则教育。

作家林曦讲过一个教育故事:

孩子与同学打架,回家后大哭。

我问他:“你很委屈,很生气吗?”

孩子说:“嗯,我要报仇。”

我问他:“那你打算怎么做呢?”

“找根棍子,不行,我要像电视里一样,用剑刺他。”

“好,这样很解气,爸爸帮你准备一下。”

过了一会,我抱着衣服和被子下楼。

孩子一脸惊讶:“你怎么拿这么多衣服?”

我回答:“如果用棍子呢,你会被带到少管所,至少要住上1个月,所以要给你带换洗衣服;如果用剑的话,就要呆很长时间,肯定得准备被子啊!”

孩子红着脸说:“真的会这样吗?”

我回答:“嗯,法律规定是这样。”

“那我们算了吧。”

“可是,你不是很生气吗?”

“其实我也有错,我不生气了,我去跟他道歉。”

“好,爸爸支持你。”

在“冒险教育”的基础上,必须得增加一个“规则教育”,

用规则来平衡冒险。

我特别喜欢这位父亲对儿子说的一句话:

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往最坏的结果想一想,这个最坏的结果如果能接受,就可以试一试。如果承受不了,就不要去做。

第三个阳光教育:挫折教育。

第四个阳光教育:独立教育。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说过一句话:教育孩子独立,胜过当第一。

如果不放手,不狠心,一直将孩子保护在羽翼之下,那么有朝一日当他们独自面对这个世界时,将无所适从。

有远见的父母,都会选择让孩子从小独立,那是一种最明智的爱,苦尽甘来。

对于孩子的教育,要根据孩子的个性来。男孩和女孩在生活中会面临不同的危险和挑战,父母能够做的,不是为他们预知每一次风雨,而是教会他们在面对事情的时候,能以合适的方式去解决。

社会上常说穷养儿富养女,其实不然,穷养出来的男孩成长后也许很容易被物质诱惑,而富养出来的女儿或许也会太天真。

最好的办法,是根据孩子的特性引导孩子,对于女孩,告诉她们做事的极限,对于儿子,让他们减少被影响同化的可能性,这才是我们对于孩子最需要教会的。

思维能力是什么?


先来看一个小故事:

从前,有一个海岛,岛上有很多沉积了多年的大珍珠,非常昂贵。可谁也无法接近这个海岛,除了栖息在海岸附近的海鸟。很多人慕名而来,带有枪支弹药,捕杀飞回岸边的海鸟。

因为这种海鸟每到白天都会飞到岛上去吃光如明月的珍珠。时间长了,海鸟渐渐地灭绝,即使剩下的几只时间长了,海鸟渐渐地灭绝,即使剩下的几只也过得胆战心惊,只要一闻到人的气息,看到人的踪影,就会早早地逃走。

后来,来了一个很有智慧的商人,他在海岸附近买下大片的树林,并在树林周围围上栅栏,不让闲杂人走进他的树林。同时,他严厉告诫他的仆人,不许在树林里捕捉或驱赶海鸟,更不许放枪。

于是,当海岸其它地方的枪声一响,就会有海鸟在惊慌逃窜中不经意闯进他的树林。时间一长,海鸟渐渐地都留在他的树林里栖息。它们也因此不必再为安全而战战兢兢。

等海鸟在他的树林里逐渐安定下来的时候,他开始用各种粮食果实等,做成味道鲜美的百味食物,撒给这些海鸟吃。海鸟贪吃百味食物,吃得十分饱满,就把肚中的珍珠全部吐了出来。

日复一日,这个商人就成了百万富翁。

从这个故事里我们得出:在对待一些问题上,人与人的思维只存在一种看不见的细微的区别,但是由不同的思维得出的结果却有着惊人的差别。

思维能力是什么?

这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能力,但却又实实在在的影响并伴随着每个人的一生。

思维能力包括理解力、分析力、综合力、比较力、概括力、抽象力、推理力、论证力、判断力等能力。它是整个智慧的核心,参与、支配着一切智力活动。一个人聪明不聪明,有没有智慧,主要就看他的思维能力强不强。要使自己聪明起来,智慧起来,最根本的办法就是培养思维能力。

我们都是从婴儿阶段开启生命,除去遗传因素微弱的影响,婴儿的大脑几乎是相同的,都是亟待发育的脑部胚胎,相似度极高。从这个角度看,所有人的起跑线是一样的,我们谁都没有输在起跑线上。

而最终所有人的发展高度、能力水平却参差不齐。那些优秀的人可能比普通人聪明出好几个大脑。

差距在哪里产生?就在思维能力上。

人跟人最大的区别,其实是思维的区别。那些区别的表象:性格、能力、肢体协调、语言表达、各种技能水平最终都是由大脑控制。

现实生活中,很多成人都缺乏思维能力的锻炼,比如有的人只会“一步走”。你说水开了就把煤气关掉,他就只会关煤气,而不会想到要将烧好的水倒入保温壶。

很多父母在教导孩子的时候,也是太着急在孩子身上“填空”,而疏于“留白”。

也就是说,我们总是在热切的导入所知道的知识给孩子,却没有想过给孩子一个主动思考的空间。简单说来就是要引导孩子在完成一件事情的基础上,思考下一步。

比如跟孩子看绘本,让孩子数一数画面上有几只小鸭子,在数之前多提一些问题,“数完以后怎么办?这么多小鸭子要去哪里?做什么?”“书看完了怎么办?”一直启发孩子去思考前后的因果关系,思考下一步的做法。在其他生活小事也是如此。渐渐的,孩子的思维能力、行动力都会越来越强。

思维不过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就像“一千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区别就在于思维方式不同,每个人得到的结果就不同。

我们之所以要详细的了解思维能力,是为了能清楚该能从哪些方面着手对孩子进行培养。所以必须要了解思维的6个品质: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这样才能有的放矢,充分去激发孩子的思维能力。这将为孩子日后的一切打下夯实的基础。

思维能力,乍一听起来每个人都懂。

可是真要让你说出个道道儿来,却又感到很难表达。

用官方语言来描述:

思维,就是把所接受的事物与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进行分析与比较,综合与概括、判断、推理与决策的过程。

翻译成大白话就是,想办法,拿主意,做决定。

这9个字虽然听起来简单,但是真正要做好,其实是需要从小培养的。尤其是学前期,是孩子思维能力打好地基的重要时期。

相信《幼儿入学准备核心是什么》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什么是幼儿园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