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俗 | 二十九,蒸馒头

03-23

幼儿园举办大大小小的活动,可以根据幼儿不同的身心发展的规律,促进其健康成长,教师和孩子一起玩游戏,更是可以拉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为了让活动的氛围更加活跃,我们需要提前准备好优秀道德活动方案!那么,举办幼儿活动还有哪些正面的影响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年俗 | 二十九,蒸馒头”,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腊月二十九,上坟请祖上大供小除夕

腊月二十九一般是除夕前一日,也叫“小除夕”,家置酒宴,人们往来拜访叫“别岁”。焚香于户外,叫“天香”,通常要三天。

除夕的意思是“月穷岁尽、除旧部新、除旧岁、换新岁”,故此期间的活动都围绕着除旧部新,消灾祈福为中心。周、秦时期每年将尽的时候,皇宫里要举行“大傩”仪式,击鼓驱逐疫疠之鬼,称为“逐除”,后又称除夕的前一天为小除夕,即小年夜;除夕为大除夕,即大年夜。

上坟请祖上大供

在整个年节中,二十九这天可以说是最忙碌的一天,除了筹备年节中的各种衣食祭品,还有一项极其重要的活动“上坟请祖”。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中,事死如生不仅是孝道的重要标志,也是尊老敬老的美德。春节是大节,上坟请祖仪式也就格外庄重和重要。上坟请祖的时间,大多数地区在二十九日清晨请祖,少数地区在除夕日下午到黄昏时请祖。

亲子共读,相关诗歌、民谣

《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大年初一扭一扭》

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

腊八粥喝几天

哩哩啦啦二十三

二十三糖瓜粘

二十四扫房子

二十五做豆腐

二十六煮煮肉

二十七杀年鸡

二十八把面发

二十九蒸馒头

三十晚上玩一宿

大年初一扭一扭

Yjs21.Com更多幼儿活动方案扩展阅读

年俗 | 二十八,把面发


根据民间风俗传统,腊月二十六、二十七准备了过年要吃的肉类,到了二十八、二十九,无论是发面还是做馍,总之,各家各户都在准备过年的主食了。

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打糕蒸馍

腊月二十八这天,太原人要蒸好“糕儿馍馍两笸箩”;河北人则是“蒸枣花”预备除夕祭礼祖宗作供品;河南人也是“二十八,蒸馍炸圪塔”,寓意蒸蒸日上节节高。只有北京人慢半拍,在这天才“把面发”,等到二十九才“蒸馒头”。

在过去社会发展低下,还没有现代比较方便的发酵粉,普通面不容易搁,只有发面不爱坏,于是二十八这天就发面,准备正月初一到初五的主食。同时,这也是因为旧俗认为初一到初五期间忌做蒸、炒、炸、烙等炊事,因蒸与争谐音、炸与炸(四声)谐音、烙与落谐音,均属不吉利。如今,市场上馒头花样繁多且价格不贵,所以自己发面蒸馍的人越来越少。但每到年关,很多人还是沿袭传统风俗,在年根发面蒸馒头。

贴花花

除了要发面以外,腊月二十八还要“贴花花”也就是贴年画、贴春联和贴窗花,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

春联的典故

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认为桃木是辟邪之木。五代时,后蜀君主孟昶雅好文学,他每年都命人题写桃符挂在住室的门框上。题写于桃符上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成为有记载的中国历史上第一副“春联”,自此桃符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

到了宋代,在桃木板上写对联,已经相当普遍了。后来,随着造纸术的问世,才出现了以红纸代替桃木张贴春联的习俗。明太祖朱元璋当上皇帝之后,喜欢排场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采取了行政命令的方法,推广了“春联”的名字和形式。

门神的由来

上古的时候,有神萘郁垒俩兄弟,他们住在度朔山上。山上有一棵桃树,树荫如盖。每天早上,他们便在这树下检阅百鬼。如果有恶鬼为害人间,便将其绑了喂老虎。后来,人们便用两块桃木板画上神茶、郁垒的画像,挂在门的两边用来驱鬼避邪。

唐代时,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汉族民间广为流传。

亲子手工,蒸花馍

以往,每逢过年家家户户蒸花馍,寓意着蒸蒸日上,如今在山西等地区仍然盛行。

花馍,又名枣糕,是逢年过节时的一种传统礼品。原料有白面、花生、核桃等,先制成方形或圆形的糕体,上面再制作花鸟虫鱼等各式形象,蒸熟晾干后涂上颜色,诩诩如生,绚丽多彩,以显示吉祥如意,长命富贵。然后切成小块分送乡邻亲友,增添欢乐喜庆的气氛。

原料:小麦粉 、牛奶 、发面、碱 、白糖、红枣核桃水果等适量

厨具和工具:蒸锅、面板、擀面杖、筷子、剪刀等

步骤

1.发面时加入牛奶,发好后加入适量白糖和碱,揉匀。

2.揪出鸡蛋大小的剂子,把剂子揉到光滑均匀。

3.引导孩子发挥想象力,手工塑性,添加大枣、核桃、水果等进行装饰。

图片示例

建议:花馍蒸好后晾凉,可以用食用色素上色,然后摆在家里或请孩子送给亲戚邻里朋友等。若不想用色素,可以在揉面时就加入天然上色材料,如:胡萝卜汁、紫甘蓝汁、菠菜汁、南瓜汁、西红柿汁、葡萄汁等。

年俗 | 二十三,糖瓜粘(小年)


小年的由来

腊月二十三又称小年,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中祭灶、扫尘、吃灶糖的日子。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风俗差异,小年在各地也有不同的概念和日期。北方地区是腊月廿三,南方部分地区是腊月廿四,江浙沪地区把“腊月廿四”和“除夕前一夜”都称为小年,南京地区则称元宵节为小年,云南部分地区是正月十六,西南和北方部分少数民族地区是除夕。

民谣中“二十三,糖瓜粘”指的即是每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神,有所谓“官三民四船家五”的说法(即官府在二十三日,一般民家在二十四日,水上人家为二十五日)。从清雍正年间开始,每年腊月廿三在坤宁宫祀神,为了节省开支,皇帝顺便把灶王爷也拜了。后逐渐演化为“二十三,过小年”。

自二十三开始,过年的气氛开始浓重起来。

小年传统习俗——祭灶神

汉族民间有腊月廿三、廿四的祭灶“小年”,用来祈求来年的平安和财运。

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司命菩萨”或“灶君司命”。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廿三、廿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

灶王龛

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神像,有的会还会加上“灶王奶奶”。神像上方大都还印着当年日历,上书“一家之主”“主司命”等文字,两侧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对联。

送灶

祭灶的仪式称为“送灶”或“辞灶”,相传灶王爷自上一年的除夕以来就一直留在家中,以保护和监察一家;到了腊月二十三日,灶王爷便要升天,面见玉皇大帝并汇报这家人的善恶,玉皇大帝根据灶王爷的汇报,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的命运交于灶王爷之手。

送灶,多在黄昏入夜之时举行。一家人先在灶前摆上桌子,恭敬的奉上糖瓜和水果,认真的烧上一炷香。有的地方,还将糖涂在灶王爷嘴的四周,这是用糖塞住灶王爷的嘴,让他别说坏话。之后便将神像揭下,点火焚烧,寓意灶王爷升天。有的地方会有纸马和草料,并祷告:又到二十三,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壮马,有草料,一路顺风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请对玉皇进好言。

接灶

一周后的大年三十晚上,灶王爷便带着一家人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与诸神一同到来。其他诸神在过完年后再度升天,灶王爷则长久地留在人家的厨房内。迎接诸神的仪式称为“接神”,对灶王爷来说叫做“接灶”。接灶一般在除夕,仪式要简单得多,只要换上新灶灯,在灶王龛前燃香就算完事了。

小年传统美食

灶糖

灶糖是一种麦芽糖,粘性很大,有糖瓜、饴糖、麻糖等,本为给灶王爷嘴上抹的,逐渐演变成了小孩小年必吃的零食。抽为长条型的糖棍称为“关东糖”,口味稍酸,纯正的关东糖中间没有蜂窝。是用麦芽、小米熬制而成的糖制品,坚硬无比,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质料很重很细。拉制成扁圆型就叫做“糖瓜”,脆甜香酥,分有芝麻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

饺子和炒玉米

北方小年晚上习惯吃饺子,意为给灶王爷送行,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晋东南地区(山西省东南部),有吃炒玉米的习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黏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亲子共读,小年优美诗句

祭灶诗

又逢腊月二十三,敬送灶王回皇天,

备妥豆秸供马用,融化灶糖把唇粘,

嘱告上天言好事,祈求下界保平安,

三十夜里众神会,莫忘准时返灶前。

童谣

二十三,祭罢灶,小孩拍手哈哈笑。

再过五,六天,大年就来到。

辟邪盒,耍核桃,滴滴点点两声炮。

五子登科乒乓响,起火升得比天高。

亲子手工,制作简易灶糖

做法一

原料:黄米谷子、蜂蜜

步骤

1.把两三斤黄米谷子泡透了,注意保温保湿遮光,四五天后,谷子长出约半寸长的白芽,把发芽的谷子连水磨碎了,制成“酶”。

2.把十多斤小黄米煮成饭,晾一会儿,不太烫手后,放入“酶”,拌和均匀,一段时间“发酵”后,黄米饭里的淀粉便转化为饴糖,即灶糖了。

3.把稀稀的糖取出,在热锅里煎熬成半干浆糊状,取出不烫手后,把它搓成条状。

4.把半干的灶糖放到屋外冻一夜,因为天气严寒,灶糖就凝固了,咬起来嘎巴脆。

做法二

原料:炒熟芝麻1.2斤、白砂糖1斤、麦芽糖3两、猪油2两

步骤

1.锅中倒入白砂糖和麦芽糖,加少量水熬制(平白砂糖高为宜)。

2.待锅内糖浆烧得较稠时,可用一根筷子挑起一点糖浆放入盛有冷水的碗中,即可成形。

做法三

原料:麦芽糖 500g,甜奶粉 适量

步骤

1.厚底锅加热,倒入麦芽糖,中火熬成粘稠的糖团。

2.案板上撒一层甜奶粉,取出糖团,略晾凉,在案板上反复用力搓揉,拉伸至白色。

3.将搓揉好的糖团拉成长条状,刀在火上烤热,快速切成段状,再撒上一层甜奶粉防粘手。

4.将切好的糖瓜块密封放进冰箱冷藏即可。

年俗 | 二十六,炖年肉


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的习俗

民间谚语称:“腊月二十六 ,杀猪割年肉”,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所谓杀猪,当然是杀自己家养的猪;所谓割肉,是指没养猪的人家到集市上去买过年吃肉。将“割年肉”放入年谣,是因为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只有在一年一度的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

民俗知识

炖大肉

年肉讲究要吃红烧肉,这样新的一年才会红红火火,富裕十足。也正因为如此腊月二十六置办点大肉也成为了许多人都没有忘记的老传统。

大清洗

在腊月二十六这一天,各地就有了“腊月二十六,里外洗一洗”的习俗,是民间大清洗的日子,同时也有“洗净禽畜屋”之说。

办年货

从腊月二十六这天起要开始置办年货了!烟、酒、鱼、肉、鞭炮和走亲戚用的礼品一样也不能少,年味开始渐渐浓了起来!

吃肉对孩子有哪些好处?

(1)营养丰富

肉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这些元素是平衡宝宝辅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肉类中的氨基酸,对宝宝的身体发育起着重要的作用。肉类的添加,是宝宝辅食必不可少的,所以在宝宝初添辅食时,就可以引入肉类。

(2)预防缺铁性贫血

7~12月龄的宝宝,从辅食中获取的能量约为1/3~1/2;13~24月龄的宝宝,从辅食中获取的能量约为1/2~2/3。而宝宝需要从辅食中获取的铁高达99%,对于富铁的高能量食物,除了强化铁的婴儿米粉,肉类是制作宝宝高铁辅食的关键食物。

★ 常见高铁辅食:

肉类辅食:各种红肉泥(牛瘦肉、羊瘦肉、猪瘦肉等)。

肝类辅食:各种肝泥(猪肝、鸡肝等)每周吃1-2次,每天少量。

动物血类:猪血、鸭血、鸡血等(注意购买渠道)。

(3)饱和脂肪

对成人而言,不宜食用过多的饱和脂肪,但是两岁以前宝宝的饮食中,不可缺少饱和脂肪,在宝宝辅食中,需要添加丰富的饱和脂肪。

富含饱和脂肪的食物主要有肉、禽类、全脂乳制品、蛋等。

孩子吃哪种肉好?

一般来说肉可分为三类:猪肉、牛肉和羊肉等;鸡肉、鸭肉和鹅肉等禽肉;鱼虾蟹贝类。根据肉的颜色也分为红肉和白肉两种,猪牛羊肉属于红肉,禽肉和鱼、虾、蟹、贝类属于白肉。

从蛋白质含量来说,牛肉蛋白质含量最高,其次是鸡肉和羊肉;从脂肪含量来看,海虾和扇贝脂肪含量最低(最好1岁以上添加);胆固醇方面,小黄花鱼胆固醇含量最低;鸭肉维生素A含量最高;扇贝铁和锌含量最高;海虾硒含量最高。

孩子应该吃多少肉?

这又是一个千古难题。大部分家庭不会上称称吧,大多是估算。但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个权威数据。

对于1岁~3岁幼儿,应每月选用猪肝75g(一两半),或鸡肝50g(一两),或羊肝25g(半两),做成肝泥,分次食用,以增加维生素A的摄入量。

对于1岁~2岁幼儿,建议每日膳食可选蛋类、鱼虾类、瘦畜禽肉等100g,米和面粉等谷类食物100g~125g,用20g植物油烹制上述食物。

对于2岁~3岁幼儿,建议每日膳食选蛋类、鱼虾类、瘦畜禽肉类等100g,米和面粉等谷类食物125g~150g,用20g~25g植物油烹制上述食物。

年俗 |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农历腊月二十四,是家家户户的“扫尘日”,北方叫扫房,南方叫掸尘。在春节前扫尘,是中国人民素有的传统习惯。大江南北,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气氛。

扫尘的风俗

扫尘即年终大扫除,虽说“二十四,扫尘日”,实际上从祭灶前后到年终,均为扫尘时间。室内屋外、房前屋后彻底进行打扫,衣被用具洗刷一新,墙角床下及屋柱屋梁等处一年的积尘,均以扫帚清除干净,箱柜上的金属把手等,也要擦拭一新。借着扫尘的机会,人们也将身子从头到脚清理一遍。民间有“剃年头”的说法,即赶在年前剃头,以新的面貌迎接新年的到来。另一项清洁的活动就是洗澡沐浴,搓掉污垢迎接新年。

按照民间说法,“尘”与“陈”谐音,所以也叫“扫陈”,蕴含了人们“推陈出新”、“辞旧迎新”、“破旧立新”的愿望和期盼,用意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去,反映了我国人民爱清洁、讲卫生的传统。

扫尘的由来

《吕氏春秋》记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前扫尘的习俗。传说诸神从这一日起不理人间事物,回天述职。到第二年初四晚方回人间,只剩下一些值日神、地主等小神看顾秩序。在这一天搬移物件或砂尘乱飞便不怕冲犯家中神明,于是定下这一天是可以大扫除的日子。

有关扫尘的由来,有一个颇为诡异的故事:

古人认为人身上都附有一个三尸神,他喜欢阿谀奉承、搬弄是非,经常在玉帝面前造谣生事,把人间描述得丑陋不堪。一次,三尸神密报,人间在诅咒天帝,想谋反天庭。玉帝大怒,降旨王灵官查明此事,凡亵渎神灵的人家,将其罪行书于屋檐下,再让蜘蛛张网遮掩以作记号,然后满门斩杀。

于是,三尸神悄悄在每户人家都做上记号,不料被灶君发现。灶君找来各家灶王爷,想出一个好办法:于腊月二十三日送灶之日起,到除夕接灶前,每户人家必须把房屋打扫干净,否则灶王爷就不进宅。大家遵照灶王爷升天前的嘱咐,打扫宅院。

待王灵官除夕奉旨下界查看时,发现家家户户窗明几净,团聚欢乐,玉帝听后大为震动,拘押了三尸神。人间得以太平,为了感激灶王爷,所以民间扫尘总在送灶后开始,直忙到大年夜。

扫尘的诗歌

传统民俗-扫尘

漫忆小年洗晾中,妈妈长箒遍胡同。

只因人世添新岁,未许厅窗带旧容。

窨井畅流欢乐曲,瓢盆倒映对联红。

当时抚养不多费,满地儿童未觉穷。

亲子大扫除

为了迎接充满希望的新一年,来一场亲子大扫除吧。爸妈们可不要以为,让孩子参一脚只会碍事哦,你的宝贝也能做很多事呢!只要做好准备,掌握方法,亲子扫除会变得轻松愉悦。

掌握基本原则

?先收纳再扫除:准备几个箱子,注明“卧室、儿童房、书房”等各区名称,然后和孩子一起将待处理的杂物放到箱子中,有空时再归位。

?由上往下由内而外:从高处的天花板、灯具到桌面、地面;从厨房、后阳台到客厅、前阳台。

?抓出重点项目规划打扫顺序:如厨房,另外若家有过敏儿,窗帘、抱枕、绒毛娃娃等布制品则是清洁重点。

不同区域,选对工具

除了一般清洁剂、扫把、拖把及抹布外,建议大家多改用小苏打粉等天然清洁材料,准备一些适合孩子使用的清洁工具,如伸缩式除尘撢、牙刷,以及不用清洁剂也可去污的神奇海绵、魔布。

1.老一辈常用的硷块,是天然又好用的厨房清洁祕密武器,但要注意硷块不适于铝制品的清洁,会有变色的情形;柠檬酸是除水垢、清洁地板的安全选择,要彻底清洁水管内壁,废旧的奶瓶刷是不错的工具。

2.要去除电器表面的污垢、浴缸和脸盆上的皂垢、墙上的涂鸦,用神奇海绵效果很好;清洗除湿机、冷气机等的过滤网时,先用吸尘器或刷子把灰尘去除,再用水冲洗。

3.牙膏会让将水龙头变得光亮无比,小牙刷是清理清磁砖缝、霉菌的好帮手;将水和白醋等比例混合后,喷洒在在玻璃上,用报纸擦拭均匀,再用刮刀刮干净。

4.毛绒娃娃一定要水洗暴晒,才能去处尘螨;取一片酒精棉片,沿着皮沙发上的笔痕轻轻擦拭,痕迹立刻消失。

天然清洁的必备三宝

小苏打粉、白醋和柠檬酸都是天然又温和的清洁选择,非常适合有孩童的家庭使用,而且其清洁后的污水,对河川也较不易造成污染。

孩子的基本装备

为孩子准备好装备,一是为了安全和方便,二是给幼儿营造一种“专业感”。主要有:工作服或围裙、室内鞋或防滑袜、口罩。

注意:幼儿的工作区域,要在大人的视线范围内;多让小朋友使用天然清洁材料;大人在清扫高处时,记得净空四周,勿让小孩在清扫区域走动。

和孩子一起做年终扫除,最终的目的是要借这个机会,让小朋友一同参与,培养帮忙做家事的习惯,热爱劳动。所以技巧及成效是其次,愿意投入才是重点。希望藉由此年终扫除,让空间和心灵都能焕然一新。

年俗 | 除夕:大年三十熬一宿


腊月三十是腊月的最后一天,它与春节(正月初一)首尾相连。这一天,人们从早到晚,要准备许多美味食品,举行各种有意义的活动。腊月三十夜称“除夕”,是春节的高潮。

年夜守岁

年夜饭

吃年夜饭,是春节家家户户最热闹愉快的时候。大年夜,丰盛的年菜摆满一桌,阖家团聚,共吃团圆饭。桌上有大菜、冷盆、热炒、点心,一般少不了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热气腾腾的火锅象征着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象征着“年年有余”;还有萝卜俗称菜头,祝愿有好彩头;龙虾、爆鱼等煎炸食物,预祝家运兴旺如“烈火烹油”;最后还有一道甜食,寓意往后的日子甜甜蜜蜜。

北方,吃饺子交好运

过年吃饺子,取新旧交替“更岁交子”的意思,又因白面饺子形状像银元宝,一盆盆端上来象征着“新年大发财,元宝滚进来”之意。在众多的饺子中只包上几只带有硬币的(现在人们讲究卫生,就用花生或其他果仁来代替),谁吃到就预示着在新的一年会交好运,有吉祥之意。

南方,馄饨和长面

新年吃馄饨,是取其开初之意。传说世界生成以前是混沌状态,盘古开天辟地,才有了宇宙四方,长面,也叫长寿面。新年吃面,是预祝寿长百年。

东北,吃冻梨,点长寿灯

在东北等地区,还有年夜饭后吃冻梨、冻柿子的习俗。北方有一种秋梨,刚摘下来的时候又酸又涩,于是人们把它冰冻在树下,到春节时酸甜可口,果汁充足。吃冻梨前要先解冻,年夜饭后吃这种梨能解酒、解油腻。

东北人在大年三十都要点长寿灯,彻夜通明,直到元宵节,每家每户到了晚上都要点亮红灯笼,一宿不能关,意味着益寿延年,香火不断。

隔年饭

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寓意“有金有银,金银满盆”。大年初一的饺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来。

守岁

除夕还有守岁的习惯,即“熬年”。从掌灯时分入席吃年夜饭开始,要慢慢地吃,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守岁的习俗,既有对旧岁的留恋之情,又有对新年的寄望之意。

压岁钱

等大家吃完年夜饭,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并勉励儿孙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时长辈会故作小气,引得儿孙争抢压岁钱,增添热闹气氛,认为这是新年事事顺利的好兆头。此活动体现出长辈对晚辈的关爱,和晚辈对长辈的尊敬,是一项整合家庭伦理关系的民俗活动。

放爆竹

当午夜12点的新年钟声敲响,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屋内灯火通明,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爆竹声响是辞旧迎新的标志、喜庆心情的流露。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院子里搭“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

接神祭祖

接神

民俗认为腊月二十三祭灶后,诸神都回天宫,到除夕子时后(23:00-1:00),即新一年来临时,又降临人间理事。接神的仪式在天地桌前举行,由家中最长者主持。天地桌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为除夕专设,位置可放在屋中大堂,也可放在院中。诸神所居的天界方位不同,下界时来的方向也不同,所以要按方位接神,如:财神正东、福神正南、喜神西南等。接神时鞭炮齐鸣,气氛浓烈。

祭祖

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有的到野外瞻拜祖墓,有的到宗祠拜祖,而大多在家中将祖先牌位依次摆在正厅,陈列供品,然后祭拜者按长幼的顺序上香跪拜。

送财神

旧时,从春节子夜开财门起,就有送财神的,手拿着一张纸印的财神或装扮成财神的模样,在门外嚷着:“送财神爷的来啦!”这时主人出来迎接,拿赏钱给来人。来人当然免不了说一堆吉利话,如“金银财宝滚进来啦!”“边有对金狮子,右边有对金凤凰啦!”。

夕的传说

古代有一只四角四足的恶兽——夕,身体庞大、脾气暴躁、凶猛异常,因冬季大雪食物短缺,常到附近的村庄找吃的,给村民带来了很大的灾难。所以,每到腊月底,人们就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并在竹林里伐竹盖房、烧火取暖。

一年,在躲避途中,一位好心的老婆婆救了一位路边饿晕的七八岁小孩。小孩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帮助大家除掉夕,他让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回家,并在门外挂一块红布。村民们半信半疑,等到入夜时,由于害怕夕会来没人敢睡觉,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守着一些从竹林里带回来的碎竹节,点了火堆取暖……子夜,便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惧的缩做一团,小孩说:“我去把他引来,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碎竹节。”

夕循着小孩的声音追来过来,可是看到家家门上的红布条就没敢进,只好来到村中央。小孩大声说:“乡亲们,往火里扔碎竹节啊!”。大家都被吓坏了,愣在原地一动不动。这时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人们才反应过来,赶紧往火里仍碎竹节。由于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天亮了,夕被竹节爆裂的声音吓跑了,但小孩子却被夕挑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小孩的名字就叫做“年”。从那以后,人们就把腊月三十叫“除夕”。

亲子共读,相关诗歌、童谣

《童谣》

三星在南,家家拜年;

小辈儿的磕头,老辈儿的给钱。

要钱没有,扭脸儿就走。

《年夜饭童谣》

噼噼啪啪什么响,

噼噼啪啪鞭炮响,

叮叮当当什么响,

叮叮当当锅瓢儿响,

嘻嘻哈哈什么响,

嘻嘻哈哈笑声响,

我们一家团团坐,

又吃菜,又喝汤,

年夜饭,喷喷香。

《童谣》

小孩小孩你别馋,

三十就吃年夜饭。

半斤肉、一斤鱼,

有酒有菜才成席。

包饺子、吃火锅,

家家欢乐笑呵呵!

《除夕》(史青)

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寒随一夜去,春逐五更来。

气色空中改,容颜暗里回。

风光人不觉,已著后园梅。

《除夕》(文徵明)

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

莫笑书生太迂腐,一年功事是文词。

《除夕》(赵翼)

烛影摇红焰尚明,寒深知己积琼英。

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

《守岁》(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过了除夕夜,又是一个美好的开始——新年岁首,宝典君恭祝大家吉祥如意,阖家圆满,新年新气象,日子越过越精彩。

喜欢《年俗 | 二十九,蒸馒头》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活动方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相关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