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七招,让幼儿园老师爱上你家宝贝

04-28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不管是幼师还是家长,都应该将心比心、换位思考,及时发现孩子的不良情况,帮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亲子教育——七招,让幼儿园老师爱上你家宝贝》,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从教十年,接触最多的就是孩子和家长。不同的是,每个娃都天真可爱,但,却不一定有同样可爱的爸妈。“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孩子固然是老师应该遵守的职业道德,但老师也是人,而人与人的差异又很多,我们不能排除一些老师因为家长的苛刻而减少对孩子的爱。

我将工作中发现的,家长成功与老师相处的经验整理了一下,做到以下七条,马上让你的宝贝成为老师的“宠儿”。

一、调教出热情、礼貌的小伙伴。

孩子个个天真可爱,如果你的宝贝又很有礼貌,那一定更容易得到老师的青睐,每天早上和宝贝一起跟老师打个招呼,或是跟老师来个热情的拥抱。孩子们甜甜的笑脸和暖暖的拥抱,常常让我的心情美好一整天。

二、尽量减少老师的负担,别做“事儿妈”。

虽然说幼儿园的教育和保育同样重要,但幼儿园老师毕竟不是咱家保姆,二十几个孩子的集体生活,不要要求老师对孩子的照顾面面俱到。在此提醒以下几点:

1、入园前改掉午睡前喝配方奶的习惯,如果宝宝较小(不足2岁)或入园初期对新环境缺乏安全感,需要借此进行安抚,则应在适应幼儿园生活后,配合老师调整习惯。

2、宝贝的衣物整理好,不要等宝贝尿湿了、汗湿了衣服,老师打开书包里面一团糟。

3、尽量使用幼儿园统一提供的物品,比如杯子、餐具、毛巾等。

三、对老师宽容一点,出现问题少责备一点。

幼儿阶段,孩子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有限,孩子在幼儿园出现一些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如果不是特别严重尽量不要去质问或责备老师,孩子受伤家长当然心疼,老师心里同样难受,此时你的宽容,会让老师更加感谢你的理解。

四、看到并感谢老师为宝贝所付出的。

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本身就是辛苦琐碎的,除此之外她们还要利用不多的休息时间在网络、家园联系本向我们反映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对孩子进行家访、筹备节日活动……从今天起,当老师们辛苦地忙完一次活动时,请对老师说一句:“老师辛苦了!”

五、和老师沟通要适度。

要经常和老师沟通一下宝宝的情况,但是请不要每天拉着老师聊上半个小时,她可能还有很多其他工作要做。

六、准时接宝宝离园。

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时间:早上七点三十分上班(保育老师上班要更早),晚上五点半或六点下班,中午要看着孩子午睡,孩子睡着了要完成一些环境布置和案头上的工作,所以如果你能够按时把宝宝接走,老师或许就可利用这段时间完成一些工作。

七、红包大礼送还是不送?

能够做到以上几点,不需要红包,老师就会很爱你的宝宝了,但如果平时对老师过于苛刻,即使红包+大礼,老师也无法忘记你平日的苛责。只要有心,一张小卡片,一朵小花,都能带给老师不一样的感动。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延伸读

让幼儿园老师爱上你的宝宝有绝招


每一位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得到老师的赞赏和栽培,但我们的宝宝并非时刻都那么配合。如何才能让你家宝宝成为幼儿园老师喜欢的好孩子呢?下面就教给您几招!

一、调教出热情、有礼貌的宝宝

现在的孩子们也都很聪明,如果你的宝贝又很有礼貌,那一定会很容易得到老师的青睐。

每天早上送宝贝到幼儿园的时候要记得提醒宝贝和老师打个招呼,当然放学也别忘了和老师再见,如果妈妈不吃醋的话可以让小家伙亲亲老师哦。

二、尽量减少老师的负担,别做“事多”的妈妈

幼儿园的生活是集体生活,孩子又多,不要要求老师对孩子的照顾面面具到,尽量让孩子和其他孩子一样,不要太特殊。在此提醒一下几点:

1、很多宝宝在家里有午睡前喝配方奶的习惯,准备入园前要尽量要做好调整,如果宝宝较小(不足2岁)或入园初期对新环境缺乏安全感,需要籍此进行安抚,则应在适应幼儿园生活后,配合老师调整习惯。

2、宝贝的衣物整理好,不要等宝贝尿湿了、汗湿了衣服,老师打开书包里面一团糟,最好准备一个塑料袋,方便老师将弄脏的衣服和干净衣物分开装。

3、尽量使用幼儿园统一提供的物品,比如杯子、餐具、毛巾等,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建议不要自己给孩子准备太多东西去幼儿园,现在的所有比较正规的幼儿园的卫生状况还是不错的,如果孩子生病不能上学损失的肯定是幼儿园。同时正规的幼儿园在幼儿入园前必须到指定医院进行入学体检,已经把一些危险的传染源杜绝了。如果你的孩子是自备餐具,那么,老师要每餐后要单独为你的孩子清洗餐具,如果可以请尽量不要在这方面增加老师的负担。

三、对老师宽容一点,出现问题少责备一点

幼儿园年龄段的孩子自我保护和安全意识尚不足以保护好自己,而且老师不可能把每一个孩子都拉在身边不给他们自由,那么在幼儿园出现一些磕磕碰碰总是难免的,也是正常的,如果不是特别严重请不要去质问或责备老师,孩子受伤家长当然心疼,但老师心里也很难受,如果这个时候你更够宽容的说一句:“没事,老师也不要太放在心上。”老师会很感谢你的理解,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给你的孩子一些特别的照顾。如果孩子受伤次数过于频繁,则应该有技巧的和老师沟通,比如:“老师,我们家小宝总是太淘气,最近总是受伤,还得麻烦您多提醒他一下。”老师自然明白你的意思啦。

四、要看到并感谢老师为宝贝所付出的

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本身就是很繁杂也很辛苦的。所以,当老师们辛苦的忙完一次活动时,请你对老师说一句:“活动太棒了,老师辛苦了!”这表示老师们的辛苦得到了认可,老师们即使辛苦也会觉得欣慰的。

五、不要和幼儿园领导过于亲近

如果对老师的工作有什么建议最好直接和委婉的和老师进行沟通,如果你是通过园长和老师沟通的,那么很可能老师就要丢掉她这个月的奖金了。而且即使你和幼儿园领导关系再好,要知道,每天陪在你宝贝身边的是班级里的老师们。

六、准时接宝宝离园

工作了一天,老师也想按时下班。当然有很多家长下班很晚,不能按时接孩子,那么请记得跟老师说声:“谢谢!”

七、要不要给幼儿园老师送礼

一般正规的幼儿园是不允许老师收红包的,如果能够做到以上几点,不需要红包,老师就会很爱你的宝宝了。如果你真的很想感谢老师,或者某次外出带点适合老师的小东西,老师也会很高兴。但如果平时对老师过于苛刻,即使送礼给老师,她也不见得就会忘记你平时的苛刻,而对宝宝更加关爱了。

让宝贝爱上阅读的方法


让宝宝爱上阅读很容易,只要开始得足够早!

在开始说阅读之前,我先说说宝宝的认知特点,方便我们理解后面的内容。

还在孕期的时候,宝宝就已经开始了他们的学习。宝宝的大脑开始运转,并且慢慢感知着周围的环境,然后学会适应它。

这个适应的过程,就是宝宝学习的过程。宝宝试着搞清楚身边有什么,它们都是做什么用的,又是怎么工作的,并且通过自己独特的分析推导出这些事物的间的关系和它们整体运行的规律。

这是一个很神奇的过程。在这个阶段宝宝的学习能力比成人高很多倍。并且这一切都在宝宝的潜意识里不知不觉的发生着,连他们自己也不知道。

即使他们身边的环境再复杂,宝宝超强的学习能力也能让他们适应这个环境。并且环境越是复杂,他们能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这就是我们觉得现在的小朋友比自己小时候更聪明的原因。

过去30年间科技的进步速度太快,当下的生活环境比我们小时候要复杂得多。即便这样宝宝们还是学会了按电梯,学会了用门禁对讲,学会了用手机、用pad、甚至平衡车。。。

孩子们的大脑和我们小时候的差不多。但他们却凭借和我们一样的认知系统(身体和大脑),适应了比我们小时候复杂得多得多的生活环境。

这一切是怎么做到的?

孩子们这种超级的学习能力是由他们特殊的大脑运行模式决定的。过去的20年间成长心理学家们越来越清楚一个事实。孩子们的认知模式和成人完全不同。下面这张图可以很简单的解释幼儿和成人认知模式的区别。

这是加州伯克利大学心理学系Alison Gopnik教授,20年来研究成果的简化图。图中左侧的部分是幼儿和低龄儿童的认知模式,就像一盏向四周放射光芒的灯笼。右侧的部分是成人的认知模式,就像是一盏聚焦的探照灯。图中的这些感叹号,就是让我们感兴趣,并希望感知的事物。而箭头就是我们调动感知的方向。

当成人得知一个事物对我们有益时,我们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方向去尝试感知它。这种感知的方向性和目的性非常强。也就让成人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但宝宝的感知是发散式的。他们随时都在把自己的全部感知开放给周围的整个环境。并且宝宝大脑中的潜意识部分会高速的运转,把感知到的信息转化成数据,之后整理和统计。这些数据统计之后的结果会被存储起来,成为他们成年之后的行为标准和参照。

讲了这么多,我只想告诉大家一件事:宝宝和我们成人的认知模式不同。所以爸妈们千万不要用我们成人的行为习惯和规则要求孩子。尤其是在这两个方面:

1. 宝宝的注意力不集中是件好事!千万不要强硬的要求低龄儿童集中注意力

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必须足够分散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才能变得更聪明。换句话说,当我们强迫宝宝集中主力时只可能有一个结果:他们会变得很焦躁,因为他们的大脑不能正常的工作;并且这样做是在浪费宝宝的宝贵学习时间,会让他们变“笨”的!

2. 宝宝会做一些简单的重复动作,请不要表现得不耐烦。因为这是宝宝们在做“科学实验”。

有几个场景,妈妈们都很熟悉:

宝宝在饭桌上把餐具扔到地上,并且开心的笑。我们越是阻止,Ta越这样做,并且做得越开心。小家伙这么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想知道为什么物体会因为地心引力而坠落,并且他们的大脑会分析餐具每次落地的时间和声音数据。这是孩子们理解地心引力作用方法的一个小实验。另外,他们也在观察着家人对这种特殊情况的情绪反应。他们会根据我们的情绪反应建立自己的社交和情绪管理数据。

另一个场景:孩子拿到两个杯子,其中一个杯子里有水。他们会尝试把水从一个杯子倒入另一个杯子,然后再倒回来。他们可以这么周而复始的玩上很长时间。这也是孩子们在学习。他们在用这种方法认识水受地心引力影响后的状态,并且练习这自己的手脑协调,为的是让自己长大以后有使用水的能力。

最后一个场景和我一直想向朋友解答的一个问题有关。孩子们为什么撕书。上面两个例子说了宝宝们用科学家在试验时里才用到的科学实验方法去认知餐具和水在受到地心引力影响后的运动模式。那么你们猜猜当宝宝第一次见到纸这种新东西的时候,他们会怎么去认知它?

对,把纸撕碎,揉烂,咬破,尝尝味道。。。这些都会是他们认知纸的方法。

知道了这些,相信妈妈们会更加容易接受宝宝们为什么做这些“傻事”了吧?当成长心理学家们理解了孩子们的这种学习方式之后,他们感到非常的吃惊。因为这种学习方式太像科学家们的科研试验了。他们惊叹,宝宝们真是天才,而我们成人才是笨蛋。

我讲了这么多只有一个目的:希望爸妈们可以给我们的宝宝更多耐心。请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要求他们。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理解和支持,让这些原本的天才,继续成为天才,而不是被我们的无理要求抹杀了他们的天赋。

可能有妈妈看到这里很着急的问,“你说了这么多还是没有解决宝宝撕书的问题啊?” 好,我现在来回答:

既然大家知道了宝宝为什么撕书。那么我们就能推测,宝宝的“科学实验”一定有结束的时候。当宝宝的大脑收集和分析过足够多的数据,并且把这些数据存储起来。宝宝就对这个试验目标没有兴趣啦。也就是说当你让Ta摔过足够多次的餐具,当你让Ta倒过足够多次的水,当你让Ta撕过足够多的纸,Ta就会心满意足的再也不去撕纸,再也不去倒水,再也不去摔餐具了。

如果我们现在就不想让宝宝把它的童书撕掉怎么办?这是欧美国家的做法,仅供参考:

这是加州伯克利大学心理学系Alison Gopnik教授,20年来研究成果的简化图。图中左侧的部分是幼儿和低龄儿童的认知模式,就像一盏向四周放射光芒的灯笼。右侧的部分是成人的认知模式,就像是一盏聚焦的探照灯。图中的这些感叹号,就是让我们感兴趣,并希望感知的事物。而箭头就是我们调动感知的方向。

当成人得知一个事物对我们有益时,我们会把所有的注意力集中在一个方向去尝试感知它。这种感知的方向性和目的性非常强。也就让成人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但宝宝的感知是发散式的。他们随时都在把自己的全部感知开放给周围的整个环境。并且宝宝大脑中的潜意识部分会高速的运转,把感知到的信息转化成数据,之后整理和统计。这些数据统计之后的结果会被存储起来,成为他们成年之后的行为标准和参照。

讲了这么多,我只想告诉大家一件事:宝宝和我们成人的认知模式不同。所以爸妈们千万不要用我们成人的行为习惯和规则要求孩子。尤其是在这两个方面:

1. 宝宝的注意力不集中是件好事!千万不要强硬的要求低龄儿童集中注意力

因为他们的注意力必须足够分散才能更好地适应环境,才能变得更聪明。换句话说,当我们强迫宝宝集中主力时只可能有一个结果:他们会变得很焦躁,因为他们的大脑不能正常的工作;并且这样做是在浪费宝宝的宝贵学习时间,会让他们变“笨”的!

2. 宝宝会做一些简单的重复动作,请不要表现得不耐烦。因为这是宝宝们在做“科学实验”。

有几个场景,妈妈们都很熟悉:

宝宝在饭桌上把餐具扔到地上,并且开心的笑。我们越是阻止,Ta越这样做,并且做得越开心。小家伙这么做有两个目的。一个是想知道为什么物体会因为地心引力而坠落,并且他们的大脑会分析餐具每次落地的时间和声音数据。这是孩子们理解地心引力作用方法的一个小实验。另外,他们也在观察着家人对这种特殊情况的情绪反应。他们会根据我们的情绪反应建立自己的社交和情绪管理数据。

另一个场景:孩子拿到两个杯子,其中一个杯子里有水。他们会尝试把水从一个杯子倒入另一个杯子,然后再倒回来。他们可以这么周而复始的玩上很长时间。这也是孩子们在学习。他们在用这种方法认识水受地心引力影响后的状态,并且练习这自己的手脑协调,为的是让自己长大以后有使用水的能力。

最后一个场景和我一直想向朋友解答的一个问题有关。孩子们为什么撕书。上面两个例子说了宝宝们用科学家在试验时里才用到的科学实验方法去认知餐具和水在受到地心引力影响后的运动模式。那么你们猜猜当宝宝第一次见到纸这种新东西的时候,他们会怎么去认知它?

对,把纸撕碎,揉烂,咬破,尝尝味道。。。这些都会是他们认知纸的方法。

知道了这些,相信妈妈们会更加容易接受宝宝们为什么做这些“傻事”了吧?当成长心理学家们理解了孩子们的这种学习方式之后,他们感到非常的吃惊。因为这种学习方式太像科学家们的科研试验了。他们惊叹,宝宝们真是天才,而我们成人才是笨蛋。

我讲了这么多只有一个目的:希望爸妈们可以给我们的宝宝更多耐心。请不要用成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要求他们。我们应该给他们更多理解和支持,让这些原本的天才,继续成为天才,而不是被我们的无理要求抹杀了他们的天赋。

可能有妈妈看到这里很着急的问,“你说了这么多还是没有解决宝宝撕书的问题啊?” 好,我现在来回答:

既然大家知道了宝宝为什么撕书。那么我们就能推测,宝宝的“科学实验”一定有结束的时候。当宝宝的大脑收集和分析过足够多的数据,并且把这些数据存储起来。宝宝就对这个试验目标没有兴趣啦。也就是说当你让Ta摔过足够多次的餐具,当你让Ta倒过足够多次的水,当你让Ta撕过足够多的纸,Ta就会心满意足的再也不去撕纸,再也不去倒水,再也不去摔餐具了。

如果我们现在就不想让宝宝把它的童书撕掉怎么办?这是欧美国家的做法,仅供参考:

六招让宝贝入园不“学坏”


宝宝入园后4大状况:

1.想法以偏概全幼儿园的生活,对宝贝来说是个蛮大的冲击。首先,他原本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成为众人的焦点,现在却要在十几、二十人当中,争取老师的注意和喜爱。以前在家随便堆个积木,众亲友热烈的掌声立刻随之而来,但现在认真堆得比天高,老师却只忙著处理那两个打架的小朋友…。

“是不是只要我打别的小朋友,老师就会注意到我?”孩子无法任意转换观察焦点、顾及事实的全貌,以偏概全地以为吸引焦点就是被喜爱,于是他们开始夸大重复能吸引大人注意的行为,譬如粗鲁的动作、大声说话等。回家后,爸妈反而不习惯:我那个秀气斯文的宝贝哪里去了?

2.兴致勃勃学说话

3、4岁小孩爱说话,兴致勃勃学著各种语词和声调,爸妈开车时遇到冒失鬼,随口一句“会不会开车啊?”坐在安全座椅上的宝贝可能就开心地学上一百遍。上幼儿园之后,接触的人变多,学习的对象也增加,小朋友之间互相学习大人的口头禅,或者交流在电视听到的话语,难免会讲出几句让大人头痛的话来;即使爸妈严词厉色说“不可以”,但不久后宝贝却又冒出其他不雅的字词…。

这是因为宝贝不懂这些话语真正的意思,他们只是想表达“生气”的感觉,或者像谐星可以逗人发笑。除了爸妈及时制止之外,之后其他新事物出现后,这类行为也会逐渐消失。

3.我想与众不同

3岁以上的宝贝,有别于以往只是知道自己的名字、性别等外表,慢慢地发展出“心理我”,他们自我介绍时会以“我能做什么”为主轴,譬如“我上中班”“我会自己穿衣服”“我喜欢骑三轮车”等。为了树立自我形象、为了彰显自己与他人不同、为了展现自己很棒,宝贝插嘴或唱反调的情况便增加许多。这不是因为宝贝上幼儿园“学坏”了,而是他想“做自己”的表现。

4.适应新环境过度期

幼儿园与家里有很多的不同,除了友伴增加,他们也要学习纪律。有些孩子天生气质趋避性高、适应性低,本来就需要较长时间适应新环境,所以刚上学个性变安静或变焦躁,是可以理解的;加上宝贝还在摸索学习:老师讲话时要安静坐著,爸妈讲话时是不是也要?所以会有一些不同以往的表现。

以不变应万变六大妙招

1.立即制止

3~6岁孩子还在“道德他律期”,他们不能自行判断事情的是非对错,需要大人的教导,所以当孩子出现不合宜行为或言语,爸妈得立刻制止。如果孩子自尊心比较强,也可以用眼神暗示,或者轻轻将他带开,再小声告诉他:“这样说别人会觉得不舒服喔!”

2.教导正确表达方法

当孩子只是想引人注意、逗人开心,或想表达自我,爸妈可以直接教导宝贝合宜的表达方式。譬如,想讲话,要等人家讲完或先举手,生气时可以说“我生气了”,而不是讲脏话或打人等。当然,爸妈自己也要示范良好身教,适度收敛不雅的口头禅和举止。

3.引领孩子观察全面情境

有时可藉助其他小朋友当范例,譬如当身旁有人做和宝贝一样的事情,可以带领他去观察:“那个小朋友讲话很大声,虽然他妈妈停止和对面的阿姨聊天,但是你看,他妈妈的表情是不是很生气?”

4.适时忽略

当孩子明知自己言行不恰当,却还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复,想要吸引注意时,一开始爸妈可以先提醒他:“这样不可爱喔!”然后就忽略他。久之当孩子发现自己的表演不受欢迎,就懒得再白费力气了。

5.停止喜欢的奖励或活动

倘若宝贝屡劝不听,执意做出惹恼爸妈的行为,爸妈可以进一步暂停他正在进行的喜欢的活动,比方骑三轮车,或享用好吃的点心。让孩子“痛”一下,他就会选择是不是要付出这么大的代价,继续做出讨人厌的行为。

6.适性教导

对于适应新环境需要较长时间的孩子,爸妈一开始就需要耐心陪伴。除了入学前多让宝贝熟悉幼儿园环境,或许可以带他和老师相互认识,并告诉宝贝:“老师会照顾你。”同时也让老师初步了解宝贝的个性,一起分享协助孩子进入情况的法宝。

简单五招让宝宝爱上阅读


简单五招让宝宝爱上阅读**回老家快两周了哦,时间过得真快.我和域爸却还没有完全适应宝贝不在家的日子.所以每天的电话连络是必不可少的.

骤然从暖和的xx回到寒冷的江西,并且回去的当天刚好江西下大雪,我担心呀.可他只是出了两天鼻涕,完全没有感冒的迹象.他健康,快乐,我就安心.

**在xx时,白天就比较粘爷爷,因为爷爷总会带他出去玩,或者陪他一起看书.昨天和公公通电话,他说小家伙还是跟在xx时一样,每天必看一两个小时的书,雷打不动的.

喜欢看书呀,这可真是好事,我这当妈的听了,怎么能不高兴呢?说起这看书的习惯养成,还得从**几个月大讲起.

那时是我爸妈也就是**的外公外婆在带着,主力是我妈妈,爸爸只能算是打打杂.白天除了抱着小宝外面晒晒太阳,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家,所以我们给**买了一大堆的口袋书,从最开始的识颜色,物品动物蔬菜到后来的认数字拼音和汉字,真是应有尽有啊.让妈妈每天抱着**看书,那些精美的彩色图片很是吸引了小家伙的眼睛,边盯着书边咿咿呀呀地叫着,手舞足蹈.妈妈的普通话不好,可小家伙也听得很认真.

慢慢小家伙长大就自己挑书啦,在一大堆小书里找到自己今天要读的.带他去书店买书,也是自己挑自己喜欢的.从认字书到故事书再到益智书,每次买给他,他都爱不释手.

后来**的爷爷奶奶来带他,爷爷退休前是老师,每天必看报纸,**也学爷爷的,两人经常坐在一起各看各的书或者爷爷指导**看书.

而我和域爸白天上班,只有晚上和周末在家陪他.深厚感情的建立也与亲子阅读有很大关系.有一段时间,只要我吃完饭,**就会说"妈妈,洗澡澡,洗好了我们去看书讲故事".日复一日,**这看书的习惯就养成了.

我觉得养成阅读的习惯并不难,关键是做父母的怎么做.下面是我的一点点小意见:

1、从小开始,给宝宝规定一个阅读的时间

就象睡前故事一样,形成了规律,宝宝自然就习惯了.我家**是吃过早饭,先带去楼下玩一会儿,十点左右回家,开始看书,一般是半小时到一小时不等.下午也是午睡后,会去楼下再玩一次,回来就看书.晚上的时间不定,有时他想玩玩具,有时他又想看书.

2、一定要选适合宝宝的书

宝宝都比较喜欢有色彩鲜艳,逼真,明亮,清晰的图片书.年龄小的宝宝还只懂得用眼睛看,不怎么会思考,所以只需要给他简单明了的.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慢慢活跃起来,对益智型与故事型的书越来越有要求.现在市场上可供选择的书本越来越多,例如各种绘本,开发左右脑的书籍等,爸爸妈妈一定要根据自家宝宝的成长情况来买不同的书籍.

3、阅读的方式:边读边讲边表演

在亲子阅读时,轻声轻语地怕吓到他,并不合适.你仔细观察下,为什么大多数的宝贝无论在做什么事,听到电视里的广告时,会马上转过头去看电视,但如果是在放电视剧,他或许什么感觉都没有?那是因为大多数广告色彩变化快,声音与音乐都比较有激情.读书的时候也一样,如果永远是一种语调和宝宝讲,他会厌倦的.宝宝也喜欢表演,他看到你很夸张地扮演着大灰狼和害怕的小兔子,他的小脑袋也会想象着这些场景,渐渐融入到故事当中去,加深了他对小故事的理解与记忆.

4、重复阅读

给小宝宝们看的书都是小小的,一本一本非常容易看完.看完就扔角落了吗?当然不是,我们必须重复,重复,再重复.宝宝们其实不讨厌这种重复,我记我跟**一起看小马过河的故事书时,连续有好几个晚上他都要我讲同一个故事,讲到后来,我会加一些问题去问他,他很快就能回答出来,并因为回答正确得到我的夸奖而开心十足,并且信心满满.

所以,这里也提到了一个,加强互动.故事重复多了,就不要再单调的讲故事,或者换个角色让宝宝讲,爸妈听;或者穿插一些小问题,让宝宝回答.这样宝宝会对阅读更加有兴趣.

即时应景地把现实遇到的事情和故事结合起来

比如家里来了客人,让宝宝送水果给客人吃,可以马上联想到孔融让梨的故事出来;看到小猫,就讲小猫钓鱼的故事;超市看到小白兔的玩具,就讲乌兔赛跑的故事......如果在家里,讲到相关的故事时,**会马上去把自己相应的故事书找出来,说"妈妈,妈妈,是讲的这个故事"

其实,宝宝们的阅读,我觉得更确切的说法是亲子讲读!只要培养了宝宝的兴趣,宝宝就自然会爱上阅读,就会从阅读中感受到快乐,又吸收了知识.

让不爱表达的宝贝爱上说话


让不爱表达的宝贝爱上说话

昭宇2岁多了,可到现在也不喜欢说话,想要什么东西,就用手指,爸爸妈咪如果不给他,他就哭。

偶尔,他嘴里也“哼哼呀呀”发出一些奇怪的声音,可爸爸妈妈都听不懂。带宝贝去医院看,宝贝又能喊出“爸爸”、“妈妈”、“要”等简单的词语。医生认为宝贝并没有生理上的问题,主要是没有养成表达的习惯,需要生活中多促进。

昭宇的爸爸妈咪回到家,翻开早教书,仔细阅读,希望弄明白自己究竟错过了什么,为什么宝贝不喜欢表达呢?

专家如是说

其实,从宝贝出生后不久,就能观察到那些爱表达的宝贝通常喜欢发出“咿咿呀呀”的声音,而有的宝贝则显得很安静,不喜欢发声。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一方面是宝贝天生的性格,一方面则是后天的环境。

宝贝表达的第一步

刚出生的几个月时,宝贝只能看和听。他们来到这个世界,学着安静下来,调整自己来适应这个世界。跟宝贝说话的时候,父母可以鼓励他看着自己的嘴巴,宝贝会看到父母的舌头是怎么动的。

你可知道,宝贝会模仿大人舌头的动作!如果你对着一个新生儿伸出舌头,大多数的宝贝也会朝你伸出舌头,这种简单的早期模仿早在宝贝开始复杂的社会模仿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当宝贝看着爸爸妈妈,他们可爱的小嘴巴不停地动来动去,发出各种有趣的声音时,就已经迈出了学习沟通技巧的第一步。

不久之后,宝贝会开始对着父母发出各种声音。大概在4-5个月大的时候,甚至在3个月的时候,宝贝就开始和父母一起发展音乐节奏感了。父母说“嗯……”并不断地跟宝贝咿咿呀呀地哼唱,宝贝也会朝大人一起咿呀哼唱。在这首个人乐曲中,一家人几乎是同时发声的。

当宝贝对父母咿呀哼唱的时候,还会做更多的事情。宝贝不停地练习那张能发出声音的嘴巴,他们看着父母,把他们的动作和所发出的声音、身体的动作结合起来,宝贝模仿父母,父母也模仿宝贝,他们一直都在学着辨别不同的声音、发出不同的声音。

其实,这种能力在宝贝会说话之后也会派上用场。

婴幼儿心理学家发现:

他们曾经花了大量的时间来观察小宝贝,并对他们所表现的各种技能惊叹不已。“起初,小宝贝为什么会发出声音?”学者们问道,“难道这跟哭一样是出自本能吗?好像不是。即使小狗狗被抱出来不跟别的狗一块儿养,只要它长到一定时候,它就能开口汪汪大叫。但是大家都知道,那些与人隔绝长大的孩子几乎完全不会说话……很显然,宝贝是在听了周围的人说话之后,才有了要“说话”的概念。

宝贝是个沟通者

所有的父母们都知道,新生儿是一个沟通者。他们通过手势、表情、肢体动作、不同的情绪表达以及发出的各种声音,来传递信息。父母很快就能学会辨别宝贝不同的哭声,比如,痛苦的哭声和想睡觉的哭声是不同的,宝贝被饿哭了跟他受惊吓而大哭也是不一样的。

宝贝的沟通方式不是口头的,但却是真实存在并且非常有效的。父母听到不同的哭声会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换湿尿布、抱抱孩子、喂宝贝吃东西等等。然后,小宝贝笑了,张着小手去摸父母的脸庞,这时,父母也会用拥抱、微笑来回应,会用鼻尖轻轻爱抚宝贝。宝贝开始信息交换,而父母给予回应,这就是沟通。

用肢体语言表达的羽姬

年轻的父母带着朋友,走进婴儿房去看望她3个月大的小宝贝羽姬。羽姬几分钟前刚睡醒午觉,对人有点儿挑剔,但看到父母来了,她还是非常高兴,羽姬踢蹬着胖嘟嘟的小腿,大声地发出“咯咯”的叫声,把小手伸向了父母。

“她是在跟我们打招呼呢,她是在说‘父母,很高兴看见你’。”羽姬的父母解释说,接着她又对女儿说:“我也很高兴看见你,羽姬。”

朋友感到很奇怪,她对宝贝了解不多,在她看来,羽姬发出的声音简直跟噪音没什么两样。

“我知道,你肯定以为我疯了,”羽姬的父母说,“但她的确会用不同的声音表达不同的情绪,我知道,她会这样做,我能说出她什么时候难过,什么时候高兴。”

“这太神奇了。”那位深感疑惑的朋友说,她俯下身子,用鼻尖轻轻触碰宝贝的脖子。

“哦!”羽姬一边叫着,一边昂起头来,虽然有点儿受惊,但她仍然在笑。

“这是她表达惊奇的方式。”羽姬的父母说。

羽姬父母可不是什么育儿天才。任何注意宝贝发音的父母都会告诉你,他们完全能够理解和解释孩子的声音、手势、动作所表达的意思。

促进宝贝学会语言表达6个游戏

1模仿发音

抱起宝贝,在他面前做出张嘴、吐舌或其他各种表情,并用亲切温柔的声音和宝贝“谈话”,让他们注意到你的口型和面部表情,逗他发音。逐渐地,宝贝就会发出应答似的声音来和父母“交谈”。这也是增进亲子感情的有效方法。

2放童谣CD

选择节奏欢快的童谣CD,随时放给宝贝听,每次放几分钟就行。父母也可以自己学会童谣以后唱给宝贝听。喜欢听歌曲是宝贝的天性,童谣特有的节奏和韵律最适合小宝贝听。

3唱摇篮曲

宝贝哭闹,或者每次睡觉前,父母都可以给他唱摇篮曲。这可以让宝贝很快安静下来,或为他们营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睡眠环境。

4学小动物的叫声

父母可以用滑稽的表情,模仿小动物的叫声给宝贝听。拟声词很容易引起宝贝的兴趣。你也可以在模仿小动物叫声的同时,模仿不同小动物的动作,这样更能引起宝贝的注意。

5听父母讲现在的事情

父母用亲切的声音、变化的语调,跟宝贝讲他们当前面对的事物和事情。比如,对他们说“宝贝在摇小铃铛”,“父母正给你换尿布呢”等等。这可以教宝贝在情景中理解语言,父母也会养成和宝贝说话的好习惯。

6拍拍手点点头

和宝贝面对面坐好,握住两只小手,教宝贝对拍。边拍边说:“拍拍手。”然后不握宝贝的手,看其能不能自己拍。同样的方法,可以教宝贝做点头的动作。这可以锻炼宝贝理解语言的能力和模仿力。

懂得孩子心理 六招让瘦孩子爱上吃饭


孩子不爱吃饭让家长忧心忡忡,有哪些方法可以让孩子爱上吃饭呢?

西安交大附属二院小儿内科主治医师刘海燕表示,以下方法可能对瘦孩子爱上吃饭有一些帮助,家长们可以选择性地参考。

一是饥饿疗法。孩子不饿不喂,不追着喂,表示饱了后立即停止喂。

二是食物多样化,这是引起孩子吃饭兴趣的最好办法。可买儿童食谱参考,要遵循“从少到多,从稀到稠,从一种到多种”的原则。

三是多用耐心。有人做过调查,当你耐心劝说孩子10次的时候,90%的孩子就不拒绝了。

四是懂得孩子的心理。

儿童都有从众心理,孩子吃饭时,不要让他在小饭桌上单独吃,让他和大人一起吃,或找几个小伙伴一起吃,让餐桌热闹起来,是重建宝宝对餐桌渴望的一种心理方法。

五是充足的睡眠。相当多的孩子瘦弱是睡眠不足引起的。

六是适量活动。不会走路的小孩子不要老抱,一定要训练孩子多爬,大孩子多到户外活动。

刘海燕表示,当孩子偏瘦时,不要过分担心,不要试图向医生索要一些药物来解决孩子不吃饭的坏习惯。要注意,瘦不等于多病,胖不等于健康。孩子虽然瘦点但只要结实,没有不良习惯,不得病,就不用过分担心他的胖瘦。

让孩子爱上幼儿园!


大家最常见的6种焦虑:

①孩子的分离焦虑怎么破?

②无法适应幼儿园的作息,不爱睡午觉怎么办?

③担心在家无法无天惯了,到了幼儿园没规矩怎么办?

④有需要不敢跟老师说怎么办?

⑤不合群,交不到新朋友怎么办?

⑥想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都发生了什么?开心吗?表达不出来怎么办?

是不是越说越心塞……

1

分离焦虑怎么破?

孩子突然要离开家长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当中去,很容易会产生分离焦虑。分离焦虑并不一定发生在入园初期,也有的孩子好奇心重,刚开始送到幼儿园并不会表现出焦虑,对新环境熟悉一段时间后才感到焦虑。

Tips

接纳的语言分担情绪:宝宝会回来说自己不要上幼儿园,这时候家长一定要认真倾听,不批评,不反驳,不讲太多大道理。只对孩子说例如:妈妈知道宝宝现在还不熟悉(还没开始喜欢)幼儿园。妈妈(爸爸)爱宝宝。抽时间多抱抱孩子,多陪伴孩子。跟孩子分享自己小时候到新环境不适应哭鼻子的事件。

用你的正面情绪为孩子解压,切忌自己先焦虑。不在孩子面前表现焦虑与担心。告诉孩子你很开心他成为了幼儿园小朋友,跟爸爸妈妈一样每天有自己单独活动的时间。白天一起出门,晚上一起回家。即使孩子哭着,你也应该平静的告诉他,你永远是妈妈的小宝贝,只是白天去上幼儿园,妈妈每天晚上一定会跟宝宝一起。重复你坚定的爱的的语言,让孩子感受到以下信息:必须去,一定会回,和以前一样爱你。

最让孩子担心的,莫过于“妈妈会不会不要我了”,所以会一遍一遍地向家长确认“你会来接我回家吗”。

为了消除孩子的担心,妈妈要在入园前就让孩子明白,去幼儿园上学,并不意味着“妈妈不要我了”,这样他才能够安心地在幼儿园等妈妈。为了减少宝宝刚入园时的恐惧心理,在刚入园的第一个星期,家长一定要按时出现在幼儿园门口,接孩子回家,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没有忘记他。

米拉要上幼儿园了,她很担心妈妈不来接自己,不断地向妈妈提问“要是工作堆得像小山一样、要是一出门遇到刮大风、要是路上的车堵了一条街,妈妈还会来接我吗?”针对米拉提到的每个情况,妈妈都给出正面答案,并且保证“我一定会准时来接你回家”。米拉终于安心上幼儿园,放学时,妈妈也确实做到了准时接米拉回家。

wpsD081.tmp.png《妈妈一定来接你》内页

(常爸特别喜欢这页的文字,感觉特别有爱:“那……要是工作堆得像小山一样高,你也会来接我吗?”“当然啦,我会像最厉害的八爪鱼,唰唰唰,尽快做完所有的工作,准时来接你回家。”)

2

不能适应幼儿园生活怎么办?

不睡午觉怎么办?

幼儿园有严格的作息时间,不能像在家里一样,想出去玩就出去玩、想吃东西就吃东西。尤其是午睡时间,如果该睡觉的时候不睡觉,不仅会打扰其他小朋友,自己在下午的活动中也容易无精打采。

常爸上周发了一篇文章《孩子不爱睡觉,可能是因为天赋太高?!》,必须承认有些孩子确实天生觉少。我们也建议家长/老师尊重个体差异,不要强迫每个孩子都睡午觉。(常爸当年中午躺着装睡的难受劲,现在想起来仍心有余悸。)

但是考虑到现实情况,在很多幼儿园,一个老师可能要照顾十几个孩子,恐怕很难在统一的午休时间对孩子有特殊照顾。

这时,与其说任由孩子“反抗”午睡,不如告诉孩子安安静静的在小床上躺一会儿,哪怕睡不着,也不要打扰到其他小朋友。

Tips

为孩子调整作息时间,每个幼儿园的入院指南几乎都会提到这一点。家长至少应该提前一个月拿到了幼儿园的时间表,之后就让家人按这个时间来安排他的生活。比如7点起床后,8点吃早饭,11点户外活动,12点午饭,13点到14点半午睡……提前让孩子适应幼儿园的日常节奏,能有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

3

在家待惯了,太淘气了,

没规矩怎么办?

现在的小朋友都是在蜜罐里长大的,很容易就养成了唯我独尊的性格,在家习惯和规矩立得不好的话,到了幼儿园,孩子会很痛苦,经常被老师找,家长也会头大。

在幼儿园里是以班级为集体活动,孩子们还是要提前懂一些规则的,比如:吃饭喝讲故事的时候要安静,下楼时要排队、上课时要坐在椅子上、把玩具收好。

趁入园前这一年,我们在生活中也要为孩子制定出规则,家庭成员共同遵守,并且以此为荣。比如“洗手时不要故意玩水”,“吃点心的时候不要敲盘子和碗”等。

4

有事不敢跟老师提怎么办?

平时在家,大人很熟悉自己的孩子,一个眼神就知道孩子想要什么。但是到了幼儿园,孩子如果不能说出来,老师就难以会意。但是,刚入园的小朋友,处在陌生环境中,面对陌生的老师,多半都不敢提出自己的要求。所以很多孩子都会“憋屎”、“憋尿”,直到受不了了,哗啦一下,得,尿裤子了。

朵朵喝了很多水,她有些想去厕所,可是又有些不好意思说。如果这个时候有其他小朋友想去厕所就好了,可是并没有。终于,朵朵告诉老师自己想要去厕所,这时候,乐迪却哭了,因为他尿裤子了……

平时在家里自理能力强的孩子适应幼儿园更快,因为他们对自己的掌控感更强。入园前,家长最好能帮助孩子练习在幼儿园对需求的表达和掌握,比如多学习一下“我想……”“我要……”这样的句型,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Tips

除了要敢于提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吃饭、睡觉是孩子情绪脆弱的重要时刻,因为自己不会、或者吃得慢,别人去玩了自己还要继续吃。或者想要别人喂没有成功,或者不敢说也会造成情绪低落。所以,应该提前半年到一年开始训练孩子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自己穿简单的衣服,按时自己睡午觉(至少做到不哄不抱就自己入睡)。

有独立自理能力的孩子,一般也比较敢向老师提要求。自理能力差的孩子,什么都需要老师帮助,一旦老师表现出不耐烦,孩子就更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了。

5

交不到朋友怎么办?

现代城市中,大家都住在楼房,邻里关系并不亲密,去幼儿园过集体生活也是孩子从小提升“社交能力”最重要的方式。

在刚入园的一段时间里,“我不要去幼儿园,都没有人跟我玩。”是很多孩子不愿上学的常见的理由。如果能在幼儿园尽快地交到朋友,就能帮助孩子更好地渡过适应期。

Tips

现在孩子大多跟大人交往多,跟同龄人交往太少。让孩子提前有与同伴相处的机会。在你的关注下,及时发现孩子不合群的地方,引导孩子学会表达,成为合群的人。给孩子建立一些与同伴一起玩的乐趣。学会相处规则,体验同伴乐趣的孩子更容易找到幼儿园生活的快乐。

如果孩子天性害羞内向,家长可以多鼓励他,引导他与周围不同年龄的人接触、交往,比如在楼道里和邻居打招呼,看到广场上小朋友做游戏,鼓励孩子也加入他们。家长要多鼓励,增强孩子自信心,帮助他实现人际交往的目标。

(常爸提醒:内向绝对不是贬意词,内向者有内向者的优势,家长可以鼓励内向的孩子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也可以尽可能多创造这种环境,主要是希望TA能在幼儿园交到朋友,但千万别强迫,给孩子造成太大压力。)

6

不知道孩子在幼儿园过得好不好?

如果前面的五个问题都能够得到有效解决,相信孩子适应新环境,爱上幼儿园就不是什么难事了。不过爸爸妈妈也一定很想知道孩子在幼儿园里发生了什么吧!

在大人眼中,上幼儿园可以和小朋友们一起玩,日常生活也不过是游戏、吃饭、睡觉而已。其实在幼儿园,孩子和小朋友度过快乐的一天,会发生很多有趣的事情。

孩子回家后,我们可以和孩子聊天,比如:“宝贝,还记得昨天幼儿园里发生了哪些好玩的事情吗?”“今天老师带你们玩了哪些新游戏呢?”这些对话可以帮助孩子回忆起在幼儿园里的快乐,并期待新的一天。

最后,提醒大家一点,我们先要学会接纳孩子任何的情绪表达方式。采用先解决情绪再处理事情的态度。家长一定要从内心接受:孩子上学必须经过这个过程,这是一个正常的过程,普遍的现象,无论你孩子的情绪多大,你不应该觉得难以接受。这个信号告诉我们:是我们自己过去的抚养方式与幼儿园的生活方式没有足够好的衔接,现在出现一个好的契机让我去重视,去帮助他建立一种新的认知和新的能力来适应。对孩子有信心,只是需要补点功课而已。

让宝宝爱上幼儿园


大多数孩子刚上幼儿园都会哭一段时间,有时是一星期,有时会更长。这段时间,对家长来说是最揪心、最难熬的。但是,只要熬过了开始的几天,等乐乐对幼儿园环境熟悉一些,就会发现老师对自己挺亲切的、和小朋友们在一起挺好玩的,这时,你也就不用太担心了。

此后,虽然,你在送乐乐去幼儿园的时候,她可能还是会哭得很伤心,但那是因为对你太依恋,不愿和你分离,而并不是害怕幼儿园,不愿意待在幼儿园里。建议你从家里出发时,就和乐乐说:“今天乐乐去幼儿园,妈妈去上班。下午妈妈一下班,就去接乐乐,然后咱们一起回家来。”这样,让乐乐心理有一个准备,知道过一会儿妈妈就要去上班,而且下午会回来接我,分离焦虑就不会在幼儿园离别那一刻爆发的过于猛烈。而且,你离开幼儿园时,一定要坚决而镇定,如果你也表现得依依不舍,乐乐就会哭得更厉害了。

推荐游戏:《妈妈还回来》

游戏目的:让宝宝适应和亲人的短暂分离,减轻宝宝的焦虑情绪。

参考玩法:您可以和宝宝玩“藏猫猫”的游戏,比如,妈妈藏在门后,让宝宝寻找,宝宝找到您后,您要抱起宝宝亲亲他。逐渐延长您躲起来的时间,甚至可以走得远一点,用这样的用这样的方法帮助宝宝适应同您的短暂分离,为进入幼儿园做准备。

扩展建议:妈妈还可以告诉宝宝您的计划,告诉他您准备什么时候走,到哪里去以及什么时候回来,即使他还没有时间概念,但是会让宝宝心中有数,感到放心。

爱心提示:2~3岁的宝宝大都要面临进入幼儿园的问题,家长要适当采用一些小策略来减轻宝宝的分离焦虑。家长要明确告诉孩子:“你已经长大了,该上幼儿园了,就像妈妈上班一样,这是任务。”而不能说“不听话就把你送到幼儿园”等恐吓、威胁性的语言,这样会让宝宝感到幼儿园是一个可怕的地方,就更不愿意去幼儿园了。孩子刚进幼儿园,心理上可能一时受不了,接孩子时尽可能早一点。接完孩子后抱一抱,亲一亲,肌肤之亲会给孩子一种安慰,让孩子感到不是妈妈不要我了,妈妈还是很喜欢我的。

巧用七招解决家长教育烦恼


巧用七招解决家长教育烦恼

不要采取过激的方式

有的家长认为,“玉不琢不成器”,“孩子不打骂不容易成才”。所以每当孩子犯错的时候,不是心平气和地讲道理,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先骂一通、打一顿再说。这样粗暴的对待孩子,不仅没有办法让孩子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很有可能会在心里留下阴影,性格容易变得偏激。

要以身作则

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他们的模仿能力很强,空洞说教远不及实际行动的影响力大。不是有这么一则公益广告吗,母亲给外婆洗脚,小儿子看在眼里,便有模有样学着要给母亲洗脚。同样的,“上梁不正下梁歪”,做家长的如果品行不端,那么教育出来的孩子很难说不是一个失败的复制品。可见大人的言传身教真的很重要。

重视情绪的作用

不同性质的情绪对人的心理有不同的作用。积极的情绪使人生活愉快,充满信心,心情舒畅;消极的情绪使人生活压抑,缺乏信心,心情沮丧。同样,不同性质的情绪对家长的心理和行为也有不同的影响。积极的情绪能激发家长以充满爱的方式,主动了解孩子,关切孩子的成长,并以民主、科学的方式教育和培养孩子,从而使亲子关系密切协调,家庭气氛和睦温馨。家长要重视自身的情绪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努力培养和保持积极的情绪,克服和消除消极的情绪。

大人的意见要统一

有的时候家长之间相互要通气,对于同一件事的看法要争取一致,态度也要统一,切忌你说东我说西,你扮白脸我扮红脸,更不能当着孩子面就相互数落。否则的话孩子往往会莫衷一是,不知道究竟该听谁的。时间一长,大人在孩子心中的地位和威信也会荡然无存,再想要管教孩子就比较困难了。

不要扼杀孩子的兴趣

学业固然重要,但是兴趣是激发孩子创造力的源泉。现在的社会需要的不是读书机器,而是全面发展的多面手。所以,如果孩子表现出某方面的爱好,千万不要干涉,而是应该鼓励他,说不定还能成为孩子的一项技能。

唠叨不如让孩子来回答

对一件事情,有时家长会对孩子嘱咐好几遍,特别是做妈妈的,唯恐孩子不明白,不按自己的意思去做,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唠叨。对大部分孩子来说,他们所不愿听的、反感的,正是父母的唠叨。他们越不愿听,做父母的就越不放心,反而加倍地唠叨起来,这就成了恶性循环。当父母的常常感到伤心与忧虑:“唠叨还不是为了孩子们好?”“不给他们讲,怎么能懂事啊!”好像只有无休止地向孩子们陈述一个又一个道理,才是最好的家庭教育方法。

唠叨的时候,不妨试用一个新办法:把唠叨变成提问题。当你发现一个什么问题,把自己要说的内容,变成提一个问题,让孩子说说,也许孩子要比家长说得又好又生动。提问题时,不要摆家长架子,态度要诚恳、热情,要认真地倾听孩子回答。孩子如果说得不完全对时,你也不要急于唠叨,可以再问,即使说错了,也不必由你公布权威答案,而是巧妙地用提问题暗示他的错误所在,让孩子再思考。

武力惩罚不如鼓励

当内心的怒气终于冲破了忍耐的底线,从语言的批评升级到肢体的批评,武力惩罚出现了!武力惩罚不能解决任何问题,只能使双方的矛盾激化,使原本有可能继续下去的学习中途搁浅;在父母的拳头下,孩子的自尊心也被打得一败涂地,容易形成破罐破摔的心理,甚至继而对所有的批评刀枪不入,那可真是两败俱伤。

所以,妈妈想要武力惩罚时不如换成鼓励,让孩子愉快地接受批评。孩子需要在比较和实实在在的夸奖中发现自己的差距,如果父母肯定了孩子的一点成绩,他会有信心纠正自己的错误;相反,父母对孩子的一个错误采取粗暴的方式,他很可能变本加厉更加叛逆。幼儿脆弱的内心其实特别希望得到父母的肯定,给孩子自信,也能使他们愉快地接受批评。批评的艺术在于正强化,而非负强化。与其强化孩子的弱点或全盘否定,不如将孩子的点滴成绩和好的苗头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挂在嘴边,强化其好的一面,给予必要的指点,让孩子看到自己的潜力,提升自信。

家园共育《亲子教育——七招,让幼儿园老师爱上你家宝贝》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爱上幼儿园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