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幼儿园教师,说课稿我们每个老师需要学会准备的东西,为了让学生有兴趣参与学习,并与其他孩子交流,我们将会准备一份生动有趣的说课稿,有了说课稿的支持可以让同学听的快乐,老师自己也讲的轻松。优秀有创意的幼儿园说课稿要怎样写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会变颜色的房子评课稿”,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今天听了李老师的语言表演课《会变颜色的房子》,感受颇多。首先,李老师作为一个刚从电子琴专业转到语言表演专业的老师,能面向全宫开一堂教研活动课,这是要很大的勇气的,我为李老师的这种钻研的精神感到很敬佩。

下面就从课的设置等方面来讲讲我的想法。首先,从整堂课的教学准备、教师的准备和教学情境的创设上都看得出来李老师是花了心思的。教师的态度很认真,课堂流程也一目了然。但有几个方面如果李老师能稍微改进一下,我觉得教学效果会更好。一、在新授故事的时候,老师可能有点紧张,导致后面在叙述故事的时候有些混乱,所以在以后上教研课的时候就提醒了我们,只有非常熟悉教学内容,才不至于紧张。二、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是不同于成人的,所以在跟他们说话时一定要抑扬顿挫,而且尽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但是李老师的语言还不够抑扬顿挫,而且有些生僻的词语孩子不太能领悟到,所以教学效果就没有那么好了。三、课后拓展要根据课堂上的内容来制定。李老师的课后拓展在语言上有点牵强,如果能组织好语言的话会更好一点。

总的来说,整堂课上学生的状态还是比较兴奋的,如果李老师以后能更好地驾驭他们,相信以后的课一定越上越好!

yjs21.cOm更多幼儿园说课稿编辑推荐

会动的房子评课稿


中班阅读活动《会动的房子》课后评析

中班的幼儿对语言的表达能力不及于大班的幼儿。所以我们对中班幼儿阅读的教学更提倡形象的,让幼儿看得懂、听得清、容易表达的,这样才适合中班幼儿的教学。今天,陈老师上的中班阅读活动《会动的房子》这一课,目标:1、通过看看、听听、说说、感受理解生动和谐、富有情趣的故事情节。2、体验小松鼠从害怕到喜欢会动的房子的心理过程。3、在感受理解故事情节的过程中丰富幼儿的词汇。比如按课件的顺序出示画面的话,幼儿可能会更容易的看懂、听懂、并且会按自己的想法表达故事。由于教师的课件前后顺序出错,导致幼儿对故事情节的误解,“山上”和“大海”混成一起。所以这样就影响了幼儿的积极性,而在中途老师又出示头饰,让幼儿表演故事,可很多幼儿都不知从何表演。给人感觉层次不清晰,其实教学的有效性,更倾向于教学过程是否达成目标。

通过此次的学习,沈老师在评“有效”时,也就有了一种衡量的尺度。

相信在大家的不断学习、探索中,我们的教育观、教学水平都会有质的提升!

中班科学活动《颜色对对碰》评课稿


一、选材生活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强调: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幼儿生活的世界是五彩斑斓的,就象红黄蓝绿这些颜色一样。鲜艳、美丽的颜色让孩子喜欢,颜色的变化更让他们惊叹不已。老师在平时的美术活动中及时捕捉到幼儿对变色的探索兴趣,选择《颜色对对碰》这一活动,正好满足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和操作愿望。《颜色对对碰》这一科学探索活动让幼儿在玩色这一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颜色的奇妙,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浓厚兴趣将成为他们继续探索的动力。

二、活动中的亮点

整个活动以变魔术贯穿始终,通过幼儿自己的实际操作,以及各种感官运用、动手动脑去探索发现,在尝试与探索的过程中,获得了初步的科学态度和价值观。

三、活动环节构思巧妙,设计严谨

第一环节通过“变魔术”活动快速地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而第二步让幼儿自己亲手来变出一瓶有颜色的水,正好满足了孩子“试一试”的心理,让幼儿体验到自己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有利于幼儿探究兴趣的激发。中班幼儿的注意的指向性还很不明确,且还没有记录的基础,所以需要循序渐进地提出要求,接下来通过“找个朋友来变魔术”,初步探索两种颜色混合后的变化,两两合作也有助于发展孩子的合作能力,增加更多的相互交流与协作的机会。在集中讨论的环节中,让幼儿通过语言和思维的相互作用,逐步明晰自己的操作过程。而第二次的探索操作过程中,幼儿带这明确的目的边操作边做标记,这样集中讨论的时候,就有根据而言。在操作时幼儿可与身边的朋友说说发现,在集中讨论时向大家说说自己的新发现,通过这些多次用语言表达和理解的过程中幼儿间观点的相互碰撞,他们逐渐地明晰和建构科学知识与经验,形成准确的表达方式。

整个活动中,教师为孩子们营造了一种宽松、明主的课堂氛围,孩子们始终都保持着浓厚的参与兴趣,充分体现了幼儿学习的自主性。

宽转弯评课稿


本学期听了我班老师的一节语言课《宽转弯》,现有如下的想法:

优点:1.教师教态和蔼亲切,深受幼儿的喜欢,也使得幼儿充分融入课程;2.课程内容独到,能从一个点想出一节课,想法很新颖;3.教师对孩子的各种声音做及时的回应,并且关注到每个孩子;4.在教学中运用讲、看与运动交替的策略,使活动轻松愉快,引人入胜;5.教学中充分发挥了孩子的主动性,让孩子在动作的模仿和游戏活动中感受师幼互动的愉悦,体验到故事带给大家的乐趣。

不足:1.ppt不够形象,如果在每句句子和PPt图片结合起来呈现给幼儿,会给幼儿更大的冲击力;2.走迷宫这个游戏设置的时候弯道可以多一点,而且弯道太小了,有点违背“宽转弯”的意味;3.授课过程中不提倡反面教材,可以在起初请教师反面表演,再最后请幼儿结合本课时学到的正面表演;4.教案中有些问题有些简单,不应出现;5.缺少一些乐趣,游戏的设置太过简单,教案呈现给听课教师的有些地方不规范。

听了这堂课,使我深刻体验到课前的准备远比课时上要付出的多,就如这一张张图片都是老师花心思制作完成的,画的很逼真,可见课前的功夫有多深。还有就是教案的构思、框架都想的很周到,道具也准备的很充分,有始有终,很完整的一堂课。就如自己在设计教案时,要把握教学时的重难点、思路清晰,注意教案的取舍等。有时就感觉像造房子打地基一样,只有把教学过程设计得很周到,才有可能成功,或许这正是人生的第一步。将来的路还很遥远,相只有在不断努力与探索中,才能得到人生想要的真谛。

《南瓜汤》评课稿


如沐三月春风里

——听《南瓜汤》有感

如沐三月春风里!

——这是我黄老师执教的生命阅读课的最鲜明而又最直接的感受。

生命课堂竟是如此美好!这样直面生命教育的课堂正如三月的春风,带给我们焕然一新之感,也给人带来思想上的洗礼与浸润。这样的课堂,我们看到的是学生思维生成时闪现的串串火花,听到的是学生生命拔节的欢快奏章!

一、 在尊重与真爱中唤醒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曾说:“你必须成为美好的,因为,你就是未来。” 细观整堂课,你会发现欣雯妈妈漂亮得体的穿着、优雅知性的气质、温软动听的话语,举手投足间无不传递出为师的美好;眼里有孩子,心里有爱意,每个教学细节、每次俯首倾听,无不透露出欣雯妈妈对生命个体的关爱和尊重。

课堂上一个学生将自己的观点写在笔记本上再作发言。欣雯妈妈敏锐地捕捉到这个信息,她欣喜地加以肯定:“很好,我发现你很有准备,把发言记在本子上。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对于他的有心,我们要给予爱的鼓励!”于是,班上爱的掌声响起。我想:这样的肯定和激励,带给这个孩子不仅仅是自信,更是一种人生的启迪: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相信在场的所有孩子都有所思考,有所收获。

印象深刻的是,她一次次微笑着告诉孩子:“没有错的答案,对的答案不止一个。”这温吞而清晰的声音如春风拂面,传递给孩子的是温暖、信赖、鼓励、肯定,带给孩子的是心灵的释放,思想的激荡。我心恍然明白:那是站在以人为本的高度,尊重孩子多元的理解,引导孩子平等共学,让每个孩子都有表达和分享的机会。那一次次的温馨提示,是爱的提醒,爱的鼓励,更是爱的启迪……这种课堂,是一种合作、反省、共同找寻想法和信念的过程。学生思维活跃,答案层出不穷,不仅明白分工合作的重要性,更多的是进行了一场思维的驰骋。这样的课堂,孩子们才会敞开心扉说真话;这样的课堂,孩子们才能畅所欲言做真我;这样的课堂,才可能聆听到 “云舒与云卷”的声音……感动于太多的课堂细节,正如欣雯所言:当前教育中,我们一味地追求太多标准答案,以致于孩子把自己的语言隐藏。人生是没有标准答案,我们要尊重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把想法真实重现,我们才能去引领他们。如果只说标准答案,我们将错失引导孩子的机会。因此,“没有错的答案,对的答案不止一个”注重的是诚实。诚实不只是对别人也对自己,只有对自己诚实,才能坦诚地面对别人。

二、 在点拨与实践中超越

课堂点拨是门艺术,适时精当的点拨,能够不断激活学生的思维,进而在对绘本故事的品味与感悟过程中,让学生的学习充满了趣味与快乐。教师提供机会适时点拨,让学生把隐藏的认知过程充分显示出来,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起来,从而打开学生的思路,让他们挣脱思想的束缚,迸发出创新思维的火花,引发更深层次的生命的思考和启迪。

【案例一】

师:猫咪、松鼠和鸭子它们每天做什么事?

生:煮南瓜汤、睡觉、奏音乐、制作最温暖的被子……

师:它们有没做别的事儿,故事书里却没说的?

(生的思绪豁然打开)

生:它们可能在院子里种南瓜。

生:可能在草坪上嬉戏玩闹。

它们喝完汤后一起散步

去海边晒盐

打扫屋子

学做南瓜汤,剩余的做南瓜派、南瓜饼

还有把南瓜汤和其他小动物一起分享……

就在孩子的思维受阻时,欣雯妈妈于“卡壳”处稍稍一点拨,如一石激浪,教室里就会荡起思维的涟漪,孩子的思路豁然开朗,想象的翅膀一下子,课堂上自然滔滔不绝,精彩闪现。

【案例二】

(讨论鸭子做松鼠舀汤的活儿是否正确这一环节)

师:觉得鸭子做松鼠的活不好的同学先来分享

生:这样会吵架,友谊会破坏。

师:但鸭子真的很想,怎么办?

生:可以换,或者轮流做。

生:鸭子应征求松鼠和猫咪的意见,才能去做松鼠的事。

……

生:鸭子的想法是好的,但在现实里头是不可行的。

师:为什么?

生:鸭子身材小,拿不到汤勺,后面故事也也讲到它把汤溅得到处都是。

师:这想法是好的,还有补充吗?

生:不过最后做出的南瓜汤还是世界上最美味的汤。

生:所以,过程比结果重要。

师(惊喜):这是你个人的看法,有什么经验让你有这样的想法?

生:我做过冰棒,虽然做出的都是冰块,但很好吃。

师:很好,很享受过程。

(班级响起爱的掌声)

生(补充):重要的不仅是过程,更要有心。

师;你认为鸭子有心吗?

生(思考):鸭子好心办坏事。

师:你为什么有这个想法?

生:有时帮朋友做事,反而帮了倒忙。

师:所以你发现好心不一定能做好事,以后要——

生(接话):要深思熟虑。

……

“过程比结果重要”“重要的不仅是过程,更要有心”……像这样,对于学生如此“出彩”的回答,笔者认为,应归功于欣雯妈妈巧妙的不着痕迹的点拨,她能善于捕捉师生活动中引发的创造之火,紧扣绘本故事,引导孩子联系自己的生活实践或体验,从而超越预设的话题,使学生在真切地感受中产生“真情”共鸣,在一次次的观点碰撞中,学生们丰富的内心世界得到充分展现,生命课堂得到真实再现。

【案例三】

(课末小结)

生:每个团队要有像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僧这样的人,因为唐僧能指挥孙悟空,孙悟空本事大,沙僧勤劳能干。

师:也就是每个团队都要有不同才能的人。

生:团队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

师:你想当领导吗?

生:想,但也想为别人付出。

师:你觉得这两者冲突吗?

(沉默思考一会儿)

生:不冲突,领导就是要为别人付出的。

师:所有优秀的领导都是为了别人而付出。

在层层深入的点拨中,认知的矛盾与冲突引发孩子学会深层次地思考、比较和反思,就在这课堂看似沉默的平静中,孩子的内心正波澜起伏,他们的生命价值观正在重组构建。于是,在静候这样的沉默之后,每个孩子都收获了思想的硕果,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这样思考、比较和反思中,学生学会了超越。正如布卢姆所说:“人们无法预料教学所产生的成果的全部范围。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一种艺术。”

如果说绘本故事是让学生对分工合作的意义有个清晰的认知,那么课堂上的小游戏则是通过孩子的亲身实践,实现对生成的认知的理解和超越。我们发现,欣雯妈妈设计的游戏看似极其简单,实则需要小组成员完美的分工合作才能成功,而且课堂上设计的四次游戏,是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游戏之余,孩子们明确了要三思而后行的重要性,明确了倾听的重要性,明确了分工合作的意义……

其中,有个细节特别让人感动。最后这个游戏要求学生得要解下鞋带才能完成任务。欣雯妈妈发现第六组交上来的篮子里没有鞋带,下组检查发现这组孩子有四五个人穿的是有鞋带的鞋子。她请上了其他组主动解鞋带的同学上台,采访:为什么愿意解鞋带?在孩子真实而朴素的回答中,在欣雯妈妈的引领下,每个学生都深刻地体验到要想团队能成功,必须要有人做出牺牲。正如她所说:这是人性很诚实的环节,不愿意分享是真实的,会分享是教出来的。课末,“故事妈妈”黄欣雯做了一个演示。她用六个纸杯叠出一个漂亮的三角,抽掉其中一个,这个三角就会倒塌。故事和游戏告诉同学们:每个人在集体中都是重要的。只有团结协作,这个集体才会更完美。

生命教育除了让我们了解生命内里的需求之外,还要懂得如何供应,故事不只是故事而已,是可以让我们和孩子一起分享、一起讨论、一起体验和学习的机会,孩子的生命需要有美好的陪伴和认真的榜样,在“教育”的过程中不忘记常常提醒自己,要时时省察自己、爱惜自己也尊重自己。

其实,参加今天的听课,对我来讲,犹如站在门外看门内风景的过客,惊喜于风景的绚丽多姿、芬芳怡人,却还无法跨进那道门。我所感触的,只是九牛一毛,亦无法述清其具体影响力。

只是感慨:当前教育教学,更多是为了考试,那真叫了无生趣了!但愿今天这样别具生面的课堂能如三月春风,给教育带来洗心换面的改革……

妈妈的肚子评课稿


中班语言活动《妈妈的肚子》点评

这是一个富有内涵的故事,想象着一幅幅温馨而又童趣的画面,隐隐约约中在向我们诠释着一个美好的主题——爱,以一个独特的视角,贴近孩子心理的故事为线索,让每个孩子能够感悟爱和被爱。从教材内容上来说《妈妈的肚子》这是一篇既有母爱的温馨画面,又有幼儿情感丰富的变化过程。整个故事的对话非常地简单,但只要仔细地去品尝就会有另一番味道,通过简单的对话烘托出孩子整个的内心世界。本次展示活动中,对于故事内容,我们并未做修改,因为它的语言是贴近孩子的,属于孩子的,而我们在研读、分析故事的基础上把主要的切入点定位在故事中的“我”的情绪情感的变化上,通过故事的深入,让孩子们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去体会这种变化,就如同在孩子的心里种下一粒种子,然后在漫长的过程中等待爱的果实,而这个过程正是让孩子去感受这份期待中的美好!

我们主要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本次活动的点评:

一、 烘托情感,解析目标

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以及鼓励幼儿大胆、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 在研读故事内容,确定故事情感基调的基础上,我们把本次活动目标定位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能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抓住设计时的核心价值,即体会故事中“我”的情感变化,激发内心对母爱的认知与体验。

二、通过紧密的师幼互动达到设定目标

在讲述故事时,教师根据故事的特点采用通过边提问边讲述故事内容的方式,即能够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又能让幼儿很快地熟悉故事情节,同时通过教师的提问以及幼儿之间的相互讨论,让孩子们清晰、准确地理解妈妈的肚子在一天天变化,故事中“我”的心情也在发生在变化,大家都在等待在妈妈肚子里宝宝的降临,一个幸福的期待。

1.直接抛出问题让孩子回忆以往的生活经验

在活动的导入部分教师并没有提问过多的问题来引导幼儿走进这个故事,而是直接向幼儿提出问题:你摸过妈妈的肚子吗?你喜欢摸妈妈的肚子吗?幼儿也会出于教师提出这样的问题而感到好奇,从而很好地提高幼儿对本次活动的积极性。

2.分段讲述故事

在分段讲述故事的过程中,教师的每一次提问不仅是紧紧地围绕故事内容,而且也让幼儿有了充分表达自己想法和情感体验的空间。如每一次分段讲述时都会提问:“这时候你觉得故事里的“我”心情是怎么样的?”

在故事中的每一次情感变化,教师都会让幼儿先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他听到的内容。从而幼儿能更清晰地体验到故事中的“我”从一开始的“喜欢——对母爱的依恋——不能摸妈妈肚子时的疑惑——知道妈妈因为有小宝宝而不能陪自己玩时的沮丧——希望小宝宝快点长大陪自己玩时的期待,这一整个变化过程。然后配上背景音乐再一次通过教师的完整讲述故事,让幼儿对故事的情感体验达到升华。

同时,为了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教师结合幼儿的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用图片和电化教学手段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创造条件让孩子观察妈妈的肚子在一天天中不断变化,这是活动的亮点。同时教师的设计思路也是非常清晰,活动过程环环相扣,在音乐和画面的结合中平稳过渡,孩子们感受到妈妈在孕育宝宝的过程中对宝宝锁倾注的爱和这个过程的辛苦,这让孩子们自己的情感得到一次次的升华。

3.通过活动的延伸进一步了解生命的来源

最后一个延伸活动是通过一个多媒体课件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宝宝在妈妈肚子里是如何一天天成长的,又是如何从妈妈的肚子里生出来的。再通过孩子的游戏体验引发幼儿对妈妈的爱有了更深的体会,同时让幼儿理解母爱的伟大。

以上是我的几点感想,不到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

有趣的盒子评课稿


点评:《有趣的盒子》

一、选材巧妙,设计有创意,使小班的集体教学活动有情有趣。

老师把盒子,这一生活中司空见惯的物品,集中在一次活动中呈现给孩子。饼干盒、餐巾纸盒、药盒……演绎出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碰撞出激荡心智的思维火花。其中,设计上的一个亮点,就是教师富有创造性地把一串大小不一、形状各异的盒子连环套起来,像变魔术似的逐一呈现。孩子们的眼神、表情伴随着老师的“魔术”,由惊讶到惊喜,从好奇到欢欣。在有情、有趣的游戏中,孩子们愉快地发现着、学习着。

二、挑战和发展了幼儿关于盒子的认知经验、观察分析能力以及整理物品的生活智慧,使活动富有推动幼儿发展的价值。

该教学活动,不仅仅停留在把玩盒子中,而是通过说盒子、看盒子、玩盒子的过程,丰富了幼儿有关盒子的外形特征(形状、大小、颜色);盒子的各种功能、用途等经验,有效地刺激和发展了幼儿观察、比较、概括、综合等能力。另外,教师别出心裁地设计了“整理盒子宝宝”的环节,让幼儿尝试把一大堆大小不同、形状各异的盒子叠放起来。在“比一比,看谁叠放的盒子最多”的要求下,孩子们兴趣盎然地摆放着,探索着。有效地挑战了小班幼儿整理物品的生活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智慧水平。

三、富有激情的小结,饶有兴趣的追问,使师幼互动更有效。

教师与孩子们在教育现场的互动颇有特色。她时而充满感情地倾听,接纳幼儿的想法;时而饶有兴趣地追问,刺激幼儿的思维;时而又富有激情地总结,归纳幼儿的经验。比如,抛出两难问题,“这个盒子是装什么的?(牙膏盒)牙膏不是也要放到嘴里的吗,为什么不是吃的东西?”挑战了孩子“类”的经验。又比如,小结语,“这么多盒子,它们一个接着一个,圆圆的蛋糕盒子里藏着方方的牛奶盒,牛奶盒里住着宝宝的鞋盒子……”,用“放着”、“住着”、“躺着”、“躲着”、“藏着”等不同的动词,不断地丰富着幼儿有关盒子的语言和认知经验。在师幼积极地互动中,孩子们在表达中思考,在学习中成长。

讨论与思考:

如何进一步处理好高结构集体教学活动与低结构个别探索活动的关系,给幼儿更充分的探索与学习的空间?这是值得思考的。比如,“整理盒子”的环节,可以作为后期低结构活动的一个引子,不一定在一次集体活动中作结论性的评价,是否可以更好地创设让幼儿尽兴地探索、充分地学习的课程空间,以激发幼儿更大的学习、实践与探索的积极性。

冬天的衣物评课稿


中班美术活动《冬天的衣物》评课反思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执教者李老师对《冬天的衣物》这个美术活动制定的目标要求并不是很高,并且已经有了小班一年的绘画功底,自主创作画对他们来说难度并不是很大。而然在以往的美术活动中太注重幼儿的情感体验,往往忽略了对幼儿基本技能的培养,使得幼儿对最简单的曲线、弧线、海浪线、螺旋线、锯齿线、图形等基本线条并不能很好的掌握,就更别说利用这些线条进行交叉组合,变成美观、有趣的图案了。因此,李老师便尝试在美术教研组跟进式的研讨活动中,把重点尝试用简单的线、点或几何图形等装饰画面,有序的安排画面。

在开始部分,李老师用幼儿耳熟能详的圣诞老人导入活动。孩子一听到圣诞老人要送礼物给大家,果然很好的调动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当问道圣诞老人为什么不喜欢老师准备的礼物时,大多数幼儿的回答是:“没有颜色!”“没有花纹!”在教师出示范例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发现都有哪些花纹?这些花纹像什么?幼儿对这些简单的线条花纹掌握的很好,大多都能很好的表述出来。随后李老师把幼儿讲出的各种线条运用孩子浅显易懂的儿歌形式进行分析讲解,适当地进行示范,使得幼儿听得很仔细认真,对那些基本线条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幼儿也较好地掌握绘画技能,最终为后面的设计、创作提供了保证。在教师示范环节,我认为应言简意赅,教师在示范语上有着重复现象,造成这个环节时间过长,只须从最基础讲起,重点体现线条的特征和如何组合线条上,直到幼儿认识到各种形式的线条,教师在展示的范例时同时出示,引导幼儿去自主发现线条的组合。

在看过老师的示范后,幼儿并没有一味地“仿制”老师的作品,他们通过自己的独特的想象,设计出了一件件花纹各异的衣物,并没有出现一模一样的作品,这说明李老师的示范讲解是有成效的。

在最后作品展示部分,教师先引导能力强完成较快的幼儿欣赏作品,在看看、说说中感受美的设计。只是在评价方面有些单一,就是引导幼儿发现优秀的作品进行评价,并给以积极的肯定,我觉得还可以请幼儿讨论个别较差的作品,提出各种改进意见,这样巩固了幼儿对活动内容的运用与掌握。其实,我觉得在作品展示部分不妨安排与开头的导入部分前后呼应,让幼儿把自己设计的作品贴在圣诞老人的大口袋上进行集体展示,这样就更能充分表现幼儿的自豪感,同时,也更好更方便地增加了幼儿间的互相参观学习、交流的机会,一举数得。

喵呜评课稿


大班《喵呜》评课稿

《喵呜》讲述了发生在一只猫和三只老鼠之间的温馨故事,作者通过精彩的画面、爆笑、令人捧腹的对话,生动细腻地刻画了大猫复杂的心理。这个故事颇具童真趣味,从三只小老鼠逃学遇见大猫,一同去摘桃子,到大猫开始发威要吃掉老鼠时,小老鼠们出乎意料的应对,化险为夷。大猫的三次喵呜蕴藏着不同的含义,也正是小老鼠们的无畏无知的天真善良感动了大猫,所以生活中也不能小看孩子的智慧。

从教学目标方面来看,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所选内容以及整个设计过程清晰,符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水平。但活动中缺少故事背景的铺垫,孩子不理解故事的内容,无法理解三个“喵呜”的意思,从而在角色表演感受猫和老鼠和谐相处的乐趣的目标尚未达成。

从教学策略方面来看,教师采用了视、听、讲、演结合法。“视”就是引导幼儿去观看PPT,去细致的观察图片,教师多次引导幼儿观察图片猜测情节,例:观察第四张PPT时,教师提问:“猫为什么脸红。”发散孩子的思维,有的孩子回答脸红、难为情。“听”就是教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例:教师引导语方面缺少修饰词的形容,孩子没有理解人物的特点,对三个“喵呜“的不理解,导致表演多数为走场形式带过;“讲”就是幼儿的讲述,包括个别讲、自由讲。整个活动中,教师充分给予幼儿表达想法的机会,但对幼儿回答缺乏深入跟进,例:大猫的想法。教师缺少引导,可以将大猫的想法描述的更为具体,小猫的想法是将小老鼠可以做美餐乐滋滋。如果此环节教师引导深入,孩子在表演时不会那么干涩;“演”就是激发幼儿表达表现能力,通过自己的理解,表演故事中的情节片段,也是表演课的重要素。整个活动是以语言描述相结合动作表演,幼儿描述教师提出要求用动作表演,此时孩子的表情丰富会做出相应动作,表演三只老鼠和大猫时,发现幼儿表演中语言语音的变化,教师进一步引导幼儿加动作表现害羞的大猫:小手指指,双手托住腮帮。局部表演时,幼儿的表现能力较强,会以生活经验再现为主;而“三只老鼠和大猫摘桃”片段时,因前期没有背景的铺垫,孩子不理解情节内容,孩子上台表演的过程中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肢体表现缺乏,对情节没有更好的演绎。

朱老师在教学活动中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启发我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需要注意有效的提问。充分利用每一次提问与回应,让幼儿在教师的互动中,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幼儿的经验才能得到更好的提升。教师也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演绎作品,感情要投入,真正做到孩子的引导者、合作者和支持者。

喜欢《会变颜色的房子评课稿》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说课稿,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会变的圆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