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童心唤童趣拓展活动——挑绷绷案例分析

05-30

幼儿园游戏在我国的幼儿教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适当的游戏是提高幼儿注意力的最佳手段。教师应多观察了解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各种表现。生活中你有收集经典的幼儿园游戏吗?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以童心唤童趣拓展活动——挑绷绷案例分析》,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案例背景:幼儿天真活泼,无忧无虑,正处在个性发展的关键时期,老师的活泼开朗会给孩子们生机勃勃的印象,能创建一个轻松活泼的气氛,会使幼儿的心境始终保持愉快,逐渐形成健康开朗的性格。教师应变一个滔滔不绝的讲师为幼儿听众,这是老师的智慧和能力的表现,这就需要老师要有一颗童心,去和孩子们交知心朋友。我处处以孩子为出发点,走进孩子世界,做到尊重孩子,信任孩子,把他们的每件事情都当作大事情来看,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兴趣和需要,使孩子真正生活在自由宽松的环境里,把老师当成知心朋友一样。

案例生成:午休时间,孩子们坐在走廊上,三两结对自由活动。忽然一个小女孩吸引了我的眼球,是甜甜(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在前几天《我很特别》的活动中,她大胆地说:“我很特别,我有两条弯弯的像香蕉样的辫子;我很特别,我脸上有一个小酒窝;我很特别,记性好,会背《弟子规》”话说完,我还特意请她来秀了一段《弟子规》——‘弟子规、圣人训、守孝第、次谨信、、、、、、’有板有眼的背诵获得了我的夸奖,同时也博得了同伴们一阵热烈的掌声,孩子们投来了羡慕的眼光。)这时只见她手拿一条线(两端连在一起还打了个小结),很灵活地左手一套右手一拉,线儿在她小手之间“扑扑扑”飞舞着,一收一放,形象逼真的“降落伞”从天而降;线儿“噔噔噔”跳跃着,三两下棱角分明的“五角星”闪亮登场:线儿“呼呼呼”穿梭着,栩栩如生的立体“铁塔”矗立在眼前。围坐在她近旁的几个孩子也陶醉、沉浸在惊奇、有趣、快乐中,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我没有去打扰干涉他们。

反思:这种本该属于孩子的自然的,同时也是宝贵的、专心致志地沉浸于游戏之中的状态,我们不应该去干扰他们。不去破坏、干扰幼儿沉浸于游戏之中的状态,有利于幼儿创造性态度的形成。专注于游戏本身,他们就能以最大程度的自发性,表现出创造能力。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小编推荐

语言游戏《云的歌》活动案例分析


无论是集体教学活动还是游戏活动,每一个活动的生动与有效都需要有适合孩子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在进行了两个关于风的科学、健康活动之后,第三个活动是一个语言游戏《云的歌》,该游戏从大班下册《大自然的语言》主题的日常活动中选取,主要鼓励幼儿在学说散文的基础上创编散文,表达语言的优美和丰富,在游戏中体验语言学习的有趣和快乐。

一、“问”——对话中学说。

首先我用提问的方式引出云:“风儿有一个好朋友,你知道是谁吗?”“是云”“云有什么本领呀?”“云会变的”“它会变出大狮子的”“会变出大老虎的”“会变成娃娃的”……这是孩子建立在了学习散文《云彩和风儿》的基础上吧。

孩子的回答已经到了下一步的游戏中,我出示事先准备好的云的图片,对着云问它:“是呀,云娃娃,你什么时候学得本领这样大?一会儿变花,一会儿变马,一会儿变成胖娃娃。”(用问云娃娃的方式示范朗诵散文)“云娃娃的本领大不大呀?它的本领为什么这么大,让我们问问云娃娃好吗?”孩子们齐声问起了云娃娃,教师作适当引导,这样幼儿很快会说了散文的范句。

接着老师把游戏引入下一个环节,“我想问问云娃娃能不能变出我想要的东西,我们看看云娃娃有没有答应好吗?”“如果下次你再变,别忘了给我变条小手帕,幼儿园的小弟弟,天热用它把汗擦。”“云娃娃有没有变出小手帕呀?”“没有”“请小朋友们来问问云娃娃吧?”等小朋友们一问完,我随即把云朵换成了一张白色方形纸:“小手帕变出来了。”

二、撕——边变边说。

“云娃娃变出了小手帕,你们还想让云娃娃变出什么来呀?”请幼儿出主意。

我根据幼儿的要求随意选一样来变,“那就让云娃娃变把手枪吧,但是我们要问问云娃娃的?”引导幼儿用散文的语句问云娃娃:“……,如果下次你再变,别忘了变把小手枪,我们幼儿园的小朋友游戏的时候要用它。”

在幼儿的问话中,我即刻把一张白纸撕成了一把手枪的形状,并且送到了那位想要手枪的男孩手中。这下孩子们开始兴奋起来,都想得到云娃娃变出了的东西。

我继续请幼儿说说想请云娃娃变什么?

“变花”

“变蝴蝶”

“变星星”

“变小兔”

我在幼儿的朗诵声中变出了花、蝴蝶、小兔,得到了云娃娃的礼物的幼儿多开心呀,其他小朋友就争着也想要了,要星星的幼儿有好几个?怎么办得?最好一次变出几个,这样就同时满足了几个孩子的要求。

我把白纸折叠了四、五次,一次就撕出四、五颗星星了。这次我给幼儿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你们要用优美的声音对云娃娃说,不然云娃娃是不会把礼物送过来的。”

孩子的声音更动听了,云娃娃变出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了。

有时候,孩子们真的给我出了难题,要求云娃娃变的东西我撕起来有点难度,但是孩子还是喜欢云娃娃变的东西,什么东西到了孩子的眼里就抽象成他想象中的物品了,于是在云娃娃变的过程中孩子们创编着,学说着。

短短的20几分钟就过去了,还没能满足孩子的所有意愿,有的孩子想要云娃娃变的更多礼物。那好吧,让我们吃过中饭继续再变吧。

日常游戏活动是主题活动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使主题活动得到巩固和深化、延伸和拓展,更好地实现主题目标。

玩沙的收获——案例分析


一、背景:在孩子们眼里,沙子魅力无穷。每当下课时,总有几个孩子跑过来问:“老师!今天是不是要玩沙子?”“老师!今天玩沙子吗?我们很想玩沙子呀?”然后我跟他们说:“我们每次但周的星期三会玩沙。”这时孩子们有点失落:“今天玩不成了,真没劲!”但是每当星期三,好多孩子又会过来问:“老师,今天是星期三,可以玩沙子了吗?”然后我在想,孩子们对玩沙那么感兴趣,何不多让孩子们玩沙呢?况且,玩沙对孩子各方面的发展都有好处。

二、案例描述:

今天阳光明媚,是户外活动的好时间。孩子们格外高兴,因为又要去玩沙了。每个幼儿拿好玩沙的工具:筛子、小铲、小桶、小瓶、模子等,穿上胶鞋去沙池。个个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孩子们对于玩沙有着特别的情感。到了沙池,我问孩子们:“小朋友,今天你们想怎么玩呢?”“我想挖个地道、挖条小河、我想做一个大蛋糕、我想盖个大高楼,我们用沙子做个大蛋糕吧!……”,孩子们想得很多。于是让他们自主的去玩了,三人一组,五人一组,或者许多人一组。看见孩子们用铲子铲,用各种模具,还有用洒水桶,还有的小朋友把旁边捡来的的树枝中在里面,与同伴说:“我们一起来种树吧!给树浇水,让它长得好高好高。”还有的小朋友在挖路、挖河、挖坑、挖山洞等等,忙得不亦乐乎。欣欣就挖了一条长长的、弯弯曲曲的小河,手里拿了一条模具鱼,她在跟旁边的小伙伴说:“小河挖好了以后,会有好多小鱼游来了 ,”这是我正过去 ,她抬头看了看我说:“老师,快看我挖的小河。” “你挖的和是什么河,它叫什么名字?”我问。“她叫小人河。”“她是小人国的河吗?”欣欣高兴的说“对,对就是小人国的河。“那小人国的人呢?”“老师你没看见呀,这些小沙粒就是小人国的人。”“啊!小人国的人也太多了吧!”我又看见几个小朋友在沙池里挖了个大洞。我走过去问他们,挖得什么?他们告诉我是山洞。玩沙好了,孩子们发现自己身上都是沙子,但是都自觉地拍拍自己身上的沙子。有的小朋友还会帮助别的小朋友拍。

三、案例分析:

孩子们的身上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潜力。他们创造力、想象力等不是一朝一夕能发展好的,而是要通过锻炼。游戏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法。只有给幼儿广阔的空间,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其中找到起点,这样做既激发了幼儿学习、探索的积极性,又促进了他们自信心的提高,同时还真正满足了所有幼儿的发展需要。

玩沙就是其一,沙的可塑性很强,它是可以千变万化的,幼儿通过玩沙,了解沙的特点。孩子们在想如何玩,这样能发挥想象力、创造能力。通过堆沙,铲沙,拍沙,运沙等活动提高了幼儿动作的灵活性。在玩沙活动中幼儿自由结伴,可以培养幼儿合作游戏的能力。还培养了爱清洁的习惯。

幼儿在沙场上无拘无束地活动,叽叽喳喳,雀跃不已,平时调皮的幼儿此时更显兴奋,即使内向胆小的孩子此时也较平时活跃,大胆得去交流。我觉得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在玩沙中还可以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孩子们边玩会边商量,边交流。如:孩子们在玩沙期间相互讨论分配工作,或者在玩时与同伴讲与老师讲做的是怎么?

四、反思:

孩子们学习知识,不单单就在几十分钟的课堂上,也不是只靠教师的的灌输。孩子在自由的游戏中,也能发展很多的能力。如:探索能力、专注力、语言能力、交往能力、领导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等等。更重要的是发展自主性和创造性。当然,孩子们之间,总会有个别差异,有的孩子不需要别人去打扰,喜欢自己去发现,自己去探索。但有的孩子就很依赖别人,人家怎么做他就怎么做,没什么创意。但这些孩子不是创造思维缺乏,而是缺乏成人的引导,家长或老师。

作为老师,只有给孩子创设宽松自由的活动环境,才能更好的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口语表达能力。幼儿在玩时,教师要时时关注幼儿,多引导、多鼓励。让幼儿感到玩沙的快乐,尽情地发挥想象力去创造,自主地尝试体验,在不知不觉中感知沙的特性。在孩子们交流的时候,教师要以参与活动的形式积极地去引导。引导孩子说长句,说完整句。教师要用精练的语言去感染孩子。

区域活动中的三个案例及其分析


许多教师很注意区域活动结束后的讲评。的确,活动结束后的评价有利于解决活动中存在的共性问题,但难以针对个别幼儿的具体问题进行指导。其实,幼儿更需要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在碰到问题时得到教师的个别化指导。这种面对面的个别化指导针对性强且及时有效。

案例一

佳佳选择的是玩拼图。只见她熟练地把每块拼图平放在桌上,然后分别找出有直边的拼图块围在拼图框的四边,不一会儿就围满了整个边框。几个同伴在旁围观,偶尔会有小手伸出帮她拼。佳佳并不反对同伴的帮助,一边拼还一边小声地和同伴交流着什么。我肯定地朝她点点头说:“你这种先围四边的拼图方法又快又准确。你怎么会想到的呢?”她扬起头很自豪地说:“妈妈教的。”旁边的小朋友说:“我家也有这种拼图的。”还有小朋友说:“我妈妈还教我找一样颜色的拼图拼在一起。”……在大家的合作下,佳佳不一会儿就完成了拼图任务。

描述是指教师客观地叙述幼儿的行为或行为结果以及幼儿的情绪情感反应。教师用言语描述幼儿的行为可以使幼儿对自己的行为以及行为的意义有更明确的意识。在案例中,佳佳用了先围四边的方法来拼图,教师用了肯定的语言来评价,这句话带有描述的成分,不是一句空洞的表扬的话,不仅传达了教师对幼儿活动的关注与理解,也能让幼儿明白什么地方做得好。同时,教师的描述性语言也为幼儿描述自己的行为提供了范例,围观的幼儿能直观地发现又快又准确的拼图方法之一是什么,还通过旁人的介绍间接知道了许多不同的方法,对幼儿后续玩拼图具有借鉴作用。当然,使用“描述”策略的前提是教师对幼儿行为的细致观察和对幼儿行为意图的准确判断,否则会给幼儿带来消极影响。

案例二

恬恬选择的是玩胶粒。在这类区域中,教师往往会先提供一些图案,提示幼儿照着范例图将相应胶粒插入胶粒板的小空格内,以此完成一幅与范例相同的作品。只见恬恬从胶粒盒内拿出房子的范例图看了几眼,随后挑出相同颜色的胶粒,随意地将胶粒插入了小空格内,结果导致胶粒房和范例图的空间位置及大小不匹配。她觉得很奇怪:“咦,怎么会不一样呢?”我已观察她许久,便问她:“你觉得什么地方不一样?”她说:“位置不一样,房子的边也不一样长。”我继续问:“它们的位置分别在图的哪里?”恬恬说:“范例图的房子在中间,我插的房子在边上。”“有什么办法让它们的位置一样呢?图上的什么可以帮助你?”经过引导,恬恬终于发现可以通过数空格的方法来确定空间的位置及从哪里开始用胶粒,用多少胶粒。只有先搞清楚范例图上的位置,才可以在胶粒板上进行操作,制作出一模一样的房子来。找到问题后,她马上投入了操作。

提问可鼓励和引导幼儿探索、思考与表达。教师可以通过提问了解幼儿的想法,避免曲解幼儿的意图并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幼儿。教师只有了解幼儿的真实想法,才能激发他们进一步探索的愿望。案例中,恬恬在教师的引导下发现可以通过数空格的方法来确定空间位置,从而梳理了自己的思路,明确了操作方法。

案例三

西西喜欢玩车,所以他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拼装挖土机的活动内容。只见西西将一堆材料散放在矮柜上,左顾右盼,看似无从下手。挖土机是由几个大零件拼装而成的.操作难点主要是零件拼装的先后顺序,如果顺序弄错了便不能成功。他看着我,希望得到帮助。我用手指了指安装步骤图,从第一步骤慢慢指到最后一步。他收回了求助的目光,转向观察步骤图,一边观察一边摆弄,过了许久也没有安装成功。原来,他搞错了最后两个零件的顺序。他又向我求助,我没吱声,指着操作图的最后两步做了个动脑筋的手势。他抓抓脑袋,开始继续研究,可仍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一次,他的小脸涨红了,有点无奈地看着我。我用手对他做了个“交换”的动作,他马上明白了。随后他将两个零件进行了交换,成功地完成了拼装任务,高兴地玩起了开车游戏。

动作提示是指教师运用手势或身体其他部位的各种动作来暗示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在区域活动中当幼儿面临困难和问题时,教师不要急于介入,代替幼儿探索、思考与创造,而要学会等待,并在等待中抓住时机。案例中,如果看到西西每一次求助,教师都手把手地去教,那么,西西可能就体验不到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快乐。成人的一个手势、一个点头对于幼儿来说有着特殊的作用,特别是在他们遇到困难需要帮助的时候,会给他们带来巨大的精神支持,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

在区域活动中,每位幼儿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会有所不同,因此教师要具有较强的敏感性和随机应变的能力,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合适的个别化指导策略。

幼儿园大班主题活动案例分析:纸的妙用


最近,我班区角"超市购物区"热闹极了,孩子特别喜欢上超市购物,小朋友购物付款时,小明不小细心撕破了阳阳一张壹佰元的纸币,阳阳汪汪地大声地哭喊起来:"恩,恩,我的钱,我的钱被撕破了。"顿时,小朋友纷纷都拥挤而来,要瞧个究竟,教室里小朋友议论纷纷起来,你一句,我一问。小明说:"这张壹佰元是纸做的哦!"阳阳说:"纸也可以做钱呀?""太好了,我也回家要做很多很多的钱,可以买好多玩具啦!"章强笑着说道。孩子们也被撕破的纸币产生了浓厚兴趣,我就回到孩子们旁边对他们说:"你们想知道纸是怎么变成钱的吗?"有的孩子甚至到别的区角去找和纸一样材料的东西,表现出对纸的强烈好奇心。王小朋说:"纸可以做成钱(纸币),纸的用处可真大。"棒棒说:"那纸还能做什么呢?"等等问题。

看到幼儿对纸如此的兴趣,因此,我及时地捕捉到幼儿对纸的这个兴趣点,我准备围绕着幼儿提出的各种各样有关纸的问题,与幼儿一起,并且发动家长搜集有关纸的各种资料,于是,一个纸的探索型的主题活动就在小朋友的疑惑中产生了。看到孩子们对"纸"这一事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一番的争论,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教育契机,在幼儿对纸产生兴趣的基础上,若让孩子去发现、去探索、去研究,加深幼儿认识对纸的理性分析是极其有价值、有意义的。我认为开展这一主题活动,可以让幼儿实际参与"纸"的探索活动,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体验发现的乐趣,体验成功的喜悦并能促进幼儿的长远发展,也是符合新《纲要》有关科学领域的要求。于是一个《纸的妙用》主题活动就在小朋友们质疑中产生了。

【纸是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物品,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纸,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更不能缺少纸,而幼儿只知道平时常见一些纸的名称和用途,但对纸的特性、由来等知识了解甚少,通过开展一系列关于纸的活动,不仅满足了幼儿的兴趣,而且也培养幼儿对周围事物观察的兴趣,幼儿在探索"纸"的过程中,也不断培养了幼儿的观察力、探索力、口语表达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创造力、合作意识等也能得到发展。】

一、纸的由来

主题确立以后,幼儿开始了探索关于纸所有纸的活动。由于此次活动是由幼儿自主发动的,因此,幼儿的兴趣高、也表现的很积极。幼儿在教室环境布置中,自主找有关纸做的图片、幼儿看到了各种各样纸的同时,明明说:"这些漂亮的纸到底怎么来的呀?"怎样做成的?等出现了这些问题。一下子孩子都愣住了,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小朋友几乎陷入了一个困境,每位幼儿的心理都被隐藏着这个谜团。

【此时,如果让幼儿直接找资料或询问家长得到答案,将大大缩短了幼儿自主探索的过程。于是,我先让幼儿通过寻找去获得知识,这对于幼儿来说,将能更好地培养幼儿的探索能力。】

正在这时,明明站起来说:"听我爸爸在《十万为什么?》这本书有说到纸好象是有个人发明的,这个人叫蔡伦。"于是,冷静的教室一会儿就活热起来,亮亮说:"对,对,我妈妈也对我说了,纸是我们中国人发明的。"小红说:"老师以前的纸和现在的纸一样吗?"接着我说:"那纸到底是不是古人蔡伦造出来的,是怎么造的呢?还有现在我们用到的彩色纸又是怎么来的?"下午,我请小朋友回家和爸爸、妈妈一起,上网查资料或到图书馆找资料、问长辈等活动。老师和你们一起找翻阅图书,上网找资料,看谁先找到答案。此时此刻,又一个谜团产生了。

【《纲要》中指出"选择与幼儿认知特点相适应的生活基本物品,通过比较、分析物品的演变,感受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此时,如果老师马上给孩子答案,孩子便失去了一次探索的机会,所以,我先让孩子去发现问题,并自己去找答案的习惯,降低了幼儿学习的主动性、探索力,以免孩子产生一种依赖性。】

第二天早上,我发现小朋友对纸的兴趣就更加浓厚兴趣,此时,有的家长从网上下载了蔡伦的图片,与以前在树皮上写的字,及龟壳上写的字,还有以前纸的制作过程图;就在这时,我请孩子们观看VCD光盘《造纸的过程》,小朋友带着疑惑的心,所以,听得就更加认真了!同时,我说:"你长大了想干什么?想不想和蔡伦一样发明更多对大家有益的东西呀?"大家议论纷纷,各抒己见。

【通过这次活动,我便和幼儿一起学习,认识了蔡伦,了解了没有纸人们是怎样记录的和以前纸的制作过程,并告诉幼儿现在制作纸是多么的省力、便捷,幼儿也了解到纸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从中,幼儿不但自己学习了解决问题,而且对周围事物产生了兴趣,小朋友也喜欢观察事物,通过提问、学习,也了解知道了纸用树皮、植物的根、茎、叶等加工而成的。与此同时,在这个活动中我讲述蔡伦的发明又借机教育小朋友要多看,多学、多问,善于观察、学习,认真学好本领,成为国家有用之才。】

二、纸的种类

另一天早上,小朋友一来幼儿园就坐在一起讨论:有的说"你见过哪些纸?有的说:"我家里有香香的纸巾?"有的说:"昨晚,我从电视里知道复写纸,用它可以印出一模一样的东西呢!"我说:"除了这些纸以外,你还知道哪些纸?"有的说:"报纸。"有的说:"广告纸。"还有的说:"卫生纸。"……等等。幼儿说的最多的便是图画纸、报纸、卫生纸、信纸、复写纸、挂历纸等幼儿平时生活中常见的纸,幼儿所认识的也是他们所常见的纸。

下午我在家园联系栏中,就发动家长、幼儿一起,通过多种渠道搜集各种各样的纸,并要求家长把他们认识的纸搜集起来给幼儿,讲给幼儿听,幼儿再来讲给全班幼儿听。

【随着幼儿对纸的深入认识和发解,孩子们对纸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一系列纸的话题、问题不断在幼儿中间涌现。】

第二天,小朋友从家里带来了许多各式各样、五颜六色的纸。我请小朋友各自介绍自己带来的纸,亮亮带来了照片,他说:"爸爸说,这相纸,也是纸的一种。"吴瑞博也带来了各式各样的糖纸有的还会发光,漂亮极了。

兰兰带来了告示贴,他说:"妈妈说,这叫告示贴,她上班时记帐贴在本子的外面,这样看得清楚。"

亮亮带来了复写纸,他说:"妈妈说,垫上这种纸写字,能一次写出很多张来,可省力了!"许礼带来了牛皮纸,她说:"这种纸可结实了!"

黄丽丽带来了湿纸巾,说:"这是我妈妈出汗时擦汗用的。"孩子们带来了平时他们不常见的纸,扩充了他们的知识面,我又把平时我们工作中常用的电光纸、皱纹纸、吹塑纸、卡纸、瓦楞纸、蜡光纸、海绵纸等介绍给了幼儿。

【通过此次活动,幼儿收集纸,相互介绍纸的同时,极大满足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了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也积累了关于纸的感性认识,知道了纸的种类繁多,也学习善于发现、观察事物,了,总之,幼儿兴趣高,气氛活跃,学习效果显著。】

三、探索纸的属性(了解纸易碎、易折、易糅、易湿等特点)

1、幼儿自由玩纸,集中讨论。

幼儿知道纸的种类之后,上课时,我提供幼儿各式各样的纸,你可以用这些纸做什么呢?让幼儿去摸一摸,看一看,动一动,并问你发现什么?分组讨论,运用多种方式,进行探索,轻声交流实验结果。

【纲要中指出:"要让幼儿多看多学,多多尝试探索纸的特性,在讨论中互相学习,增长知识、开拓视野并掌握一定的知识、技能。】

在讨论中,幼儿表现的兴趣就很浓厚,交流的很热烈,纸易撕碎、易折这两个特性,大家已经达成了共识,幼儿也知道薄的纸容易碎,厚的纸要用很大的力气才能撕碎,拿到纸就是折飞机、折轮船等。但是对纸遇到水和火以后会变成什么样,幼儿的答案不统一。为了让幼儿了解更多有关纸的特性,我让孩子自己去尝试获得知识。

2、了解纸易吸水的特点,并了解一些防水的纸制品。中

于是,大家带着各种疑惑,把幼儿分成两组开始实验,老师准备了各种各样的纸进行折轮船(白纸、卡纸、报纸、宣纸、卫生纸、彩色广告纸等),并带领孩子们水池里《玩轮船比赛》,各组成员选择好了纸张,纷纷开始了新的探索任务。

过了一会儿,小朋友用各种材料的纸制作出了一只只小船,大家纷纷在水池里玩起来,亮亮把小船放入水中,就大声叫起来:"老师,纸(纸币)船遇到水就湿了,没法用了,好象有点烂了,拿不起来了。"明明说:"我的纸(报纸)会吸水,有点变黑了哦!"老师接着说:"那么纸船遇到水会怎样呢?"(会烂,会吸水)那怎么样才能使不会湿呢?小朋友很快就想到了各种办法,有的纸船外面用上了透明胶带,还涂上厚厚的一层蜡笔色,想让他防水,圆圆却与众不同的选择了宣纸来折小船,他整齐的折叠了一艘小船,我问他,你这艘船能顺利过关吗?他说能行,我说那你试一试,结果他刚放进水中宣纸就湿透了,他没有放弃,又用透明胶带修补,但是还是没有成功,这时他看到别的孩子拿了一张塑料薄膜的纸一点也不漏水,也选择了这样的纸进行折小船,结果成功了,他非常的高兴。

【我知道了,对于科学活动来说,孩子感兴趣、孩子愿意做的,能让孩子真正体验到探索的活动就是成功的科学活动,也许最终孩子探索没有成功,但是至少他去尝试了,他学会了如何去探索,如何去用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这才是科学活动的最终目标--即萌发幼儿的科学意识,培养幼儿的良好的探究能力。】

在这次活动中,最让我感动的是孩子的那种探索精神和科学的态度,看到孩子那专注的神情,那种成功后的欣喜,我的心里也特别地开心。幼儿在实验中发现,纸遇到水都会变湿,但是有的纸湿的慢,有的湿的快,我告诉幼儿这是因为有的纸吸水,有的纸不吸水;

老师(出示纸杯)说:"你们看,这是什么?你在哪里看见过?用来干什么的?"教师小结:纸杯是用经过特殊加工的纸做成的,它既硬又不容易吸水,用它喝水,喝茶都很方便。中国【孩子们通过这个玩纸船比赛活动,亲身体验了哪些纸会吸水,哪些不容易吸水,并学会了遇到问题,能面对现实且能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在其中老师只是引导孩子,并不提供任何意见,让幼儿大胆尝试实验的结果】

3、教师与幼儿一起做火的实验。纸遇到火会怎样呢?纸遇到火会燃烧,所以,我们小朋友看书,玩纸的时候,都不能靠近火,要注意安全。

【孩子感兴趣,孩子的投入,给了我信心,我相信只要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一定会最终成功的。】

四、纸的用途

(一)寻找生活中的纸制品,并要家长配合,利用纸制品执行任务一幅作品。

由于教师给幼儿出示了教师平时工作中和幼儿区角活动中常用的纸(只是幼儿平时不知道这些也是纸),幼儿便开始观察教室的环境,于是我便发动幼儿去找一找,我们的活动室里都有什么纸?有哪些东西是用纸做成的?幼儿找的积极性非常大,我看幼儿找的意由未尽,并在家园联系中写到:"请动员每位家长上网查有关纸资料和利用纸可以做什么等活动,后来,还结合"三八妇女节"开展了一次利用"纸的废旧物",我和妈妈共同制作活动",我又请幼儿回家去找,家里有什么是用纸做好的作品,能带来的带来给老师和同伴们看一看进行评比。

第二天,教室里热闹极了,孩子各自带来与爸爸、妈妈一起制作的作品都带来了,有的,用一次性可口可乐的纸杯制作一条"飞龙";有的,用旧报纸制作了一件时尚的"衣服"服装;有的孩子牙膏壳制作一张形象化的家具(沙发、桌子、椅子、电视机等);还有的孩子用旧挂历纸制作了一幅幅美丽的壁画和相筐,有的用各式各样、长短不一的环保笔(报纸做的)制作了一幅万里长城呢!

【随着幼儿对纸的认识更加深入,结合家园同步一起来探讨纸,并让幼儿了解纸的特性和二次利用以及要爱惜纸张和书本,与家长共同创造新的的作品,对于幼儿来说又是一个新的探索主题。】

(二)全体幼儿制作纸浆活动

1、撕、泡报纸、搓报纸并做成纸浆

活动中,幼儿是分组进行的,一组幼儿撕报纸,一组幼儿把撕好的报纸泡在水里,再一组幼儿就把浸透水的报纸撕碎,幼儿的积极性达到了极高点,大家分工明确,干得不亦乐乎!在操作中,幼儿的进度快慢不一样,孩子们自己也发现了。

亮亮说:"看,我们撕的多快,你们搓得真慢。""纸容易撕碎,但是纸不容易搓碎。"吴丽丽说。"老师说,要搓得很碎才行,这样做出的纸浆玩具才好看,你们不用撕的很碎,因为我们还要搓呢!"晶莹说。

这时,我引导幼儿看一看、试一试,是否报纸让水泡得越透越容易搓碎,孩子们经过比较,发现了规律。干得更起劲了。

【纸的可塑性很强,鼓励幼儿运用报纸废旧物进行小制作,不仅增强了孩子们的环保意识,而且有利于幼儿教育的动手操作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2、幼儿尝试制作纸浆。幼儿在制作纸浆时,充分发挥了他们的创造力,有的做成了各种水果(桔子、樱桃、梨子、),有的纸浆作一幅美丽的儿童画,还有一次性盘子上装饰成各式各样的图案等等。直等到每个幼儿用纸浆,在自己设计的纸上贴好后,拿到室外操场上晾干,又在纸浆上涂上好看的颜色,呈现在我眼前的是一幅幅美丽的作品。

【在这次活动中,幼儿的兴趣很浓厚,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学会了制作纸浆的过程,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们获得了成功感,得到了发展,通过活动,我体会到只有让幼儿真正去动手实践、操作,他们对获得的经验才能感兴趣,而教师此时是他们的支持者、帮助者,抓住时机,注重观察,捕捉到幼儿瞬间的问题,并帮助幼儿解决问题,使其得到满意的答案。】

小朋友探索纸的活动虽然先告一段落,但孩子们的兴趣仍然是保持在兴致勃勃的状态,为了不消除孩子们的探索欲望,我们将从另个一个角度去开展"纸与环保"的主题。小朋友仍要继往开来地去寻找人世间未能发现的探索奥妙。

活动总反思:通过这次"纸的系列活动"后,我知道了,对于科学活动来说,孩子感兴趣、孩子愿意做的,能让孩子真正体验到探索的活动就是成功的科学活动,也许最终孩子探索没有成功,但是至少他去尝试了,他学会了如何去探索,如何去用更好的办法解决问题,这才是科学活动的最终目标--即萌发幼儿的科学意识,培养幼儿的良好的探究能力。

纸的活动是一个系列的活动,在谈话中、在与孩子一起游戏探索中,教师一定要具备良好的洞察力,这样才能发现更有价值的教育素材,然后冷静的结合目标去分析下一步活动的走向,小纸船的实验,细细看来,都有一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关系,是探索的层层深入,这样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敏锐的洞察力,还要有很强的分析能力,这样才能更好的把握住活动的走向,才能引导孩子一步一步的发展。

大班音乐游戏《谁是灰太狼》案例分析


游戏是孩子们所钟爱的,同时也是孩子们的一个年龄特点,会玩才更会学习,两者是相互联系的。音乐游戏又是幼儿园游戏中的一个新“产物”自然很受孩子们的喜欢,但是对我而言这还是比较欠缺的,需要专业的引领,这次我观摩

了名师执教的音乐游戏《谁是灰太狼》感受颇多。

※ 对选材的思考

热点:一部《喜羊羊灰太狼》让孩子们着迷得不得了,几只小羊的可爱机智和的灰太狼不服输的形象给孩子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次谈起孩子们都能侃侃而谈每个细节,足见孩子们的关注度。

兴趣:执教老师善于捕捉孩子的兴趣点,以“灰太狼”形象展开,非常受到孩子们的关注,充分调动了孩子们想参与的积极性。

思考:孩子们有了关注就有了经验,有了兴趣就有了参与性,老师抓住了一个很好的契机,选材非常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这是一个活动成功的关键。

※ 对过程的设计

●环环相扣

一环:双圈舞 听听小羊是在参加化妆舞会还是在寻找灰太狼。教师采用了圆圈舞的形式,在圆圈上寻找舞伴集体跳。

二环:追组跑 找找灰太狼,灰太狼在舞会上留下了脚印,找找谁是?听音乐?教师演示?教师提问……强调游戏的规则,找到灰太狼。

三环:木头人 统一方向,绑带子,往绑带子手的方向跑,脚下是黑色圆点的为跑步者。灰太狼开始抓小羊了,根据音乐的强弱,转身后小羊们马上定住不动。

四环:完整游戏 虽然是几个不相干的游戏执教老师能够利用音乐本身将几个游戏巧妙地结合起来,体现了环环相扣的教学风格。

●层层递进

我们都知道孩子的学习规律都是从易到难,执教老师的每个环节都是遵循了从简单到复杂,层层递进的原则。《谁是灰太狼》的音乐游戏可以说是由三个小游戏组成的一个大游戏,大游戏的整合势必离不开小游戏的推波助澜。

一层:情景导入 参加舞会,以双圈舞的形式配上简单的拍手扭腰动作等熟悉音乐的旋律。

二层:据音游戏 在了解音乐性质的基础上开始深层,采用木头人的形式进行音乐游戏。

三层:谁是灰太狼 将最复杂的最难的放在了最后来完成,因为已经有了先前的经验了,所以最后一部分对于认真游戏的孩子来说并不算什么。

●乐在其中

乐思 执教老师对于每一个步骤都考虑得很周到,善于发现孩子们在游戏中存在的问题,随机接过孩子们抛过来的球再用相同的方式抛还给幼儿。教师能用自身的情绪去感染幼儿,尤其是脸部德尔表情那份时而紧张时而夸张的神情感染着每个幼儿,加上肢体的动作让孩子们融入在“灰太狼”的情景中。

乐学 执教老师创设了宽松愉悦的氛围,每个孩子都是活动的主体,孩子们在游戏时的那份自在那份“心情”都张扬着快乐的气氛。每个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或者说指导下都能主动投入到游戏中,善于学习,善于思考,真正做到了快乐学习,快乐游戏。

其乐无穷 游戏分为三个小游戏和一个整合游戏,前前后后有10次左右,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的很多游戏也很有趣又好玩,但是真正让孩子做到尽情尽兴的还真是不多,而这位执教老师的设计环节的=巧妙,同样的时间内让孩子们有了充分的参与机会,这是非常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同时让我们的孩子在游戏中感受那份音乐游戏的其乐无穷。

※ 对我的感受

每个活动都会有其不足的地方,本活动对我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执教老师对整个游戏活动的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善于抓住孩子的兴趣,从孩子的经验出发。其次是老师的机智,整个游戏活动在开展的时候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小朋友们游戏进行时也不是一帆风顺的,我很欣赏执教老师的那份从容那份尊重,将幼儿抛过来的难球进行点拨后又抛还给幼儿,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提高幼儿的思辨能力。

《谁是灰太狼》的音乐游戏很精彩,就如我的案例题目环环相扣、层层递进、乐在其中!让我们受益匪浅!

吹泡泡游戏富有童真童趣的活动


上个星期,孩子们来得比较少,我的教学很轻松,然后各种想尝试的念头就在心里萌发。做完操,因为四个小班挤在一起走楼梯不安全,也因为我们是小四班,轮到最后一个走,在等待的时候,我问孩子,想不想做个吹泡泡的游戏,孩子们说想。我告诉孩子吹泡泡的游戏需要先把四路中队变成一个圆圈,孩子们认真听着。我先带着第一队开始绕行走,在阿姨的帮助下,第二队的排头紧紧跟上,第三队、第四对,很快,我和第四对最后一个孩子接上,孩子们兴奋又惊喜地发现:队伍变成了一个圆圈。

我请孩子们放下拉前面小朋友衣服的手,并面向圆心站好,孩子们很快完成了老师的口令,然后我请孩子们伸出手,和自己旁边的两个小朋友拉手,孩子们也完成得很好。接着,我们就开始做吹泡泡的游戏,我说泡泡变小了,孩子们就兴奋地朝圆心走,缩小圆圈,我说泡泡变大了,孩子们就往后退着走,扩大圆圈,我说泡泡破掉了,孩子们就再原地蹲下,我说吹泡泡了,孩子们就随着我的“吹泡泡”,慢慢站起来,孩子们快乐极了,一遍游戏之后,发现前面一个班级正好差不多走完楼梯,我于是告诉孩子,以后我会经常带孩子做这个游戏,孩子们期待着。

但是这个圆圈走回去是不行的,我们于是又完成了一个难度挺高的合作动作,将圆圈变成了长长队伍,并且放下互相拉着的手,赶紧找好前面一个小朋友拉好衣服。孩子们完成得非常好。我们高兴着和太阳说再见,和云朵说再见,这会的孩子就特别快乐和愉悦。

有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孩子们每每做完操要等待时,总会提醒我,张老师,我们要做个吹泡泡的游戏。看孩子们对游戏那样喜欢,我何尝不是一种教学的快乐体验呢,我又和孩子们做起来。并且由吹泡泡变成了大皮球,孩子很会想说可以变成气球等,我觉得孩子已经真正喜欢上了这个游戏。

·激活·拓展·创新·区域活动中材料的开发策略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当前幼儿学习的一种主要途径,也是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教育活动新形式。区域游戏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也是对幼儿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最佳手段。然而,在现实中,由于受到材料或者其他因素的影响,幼儿会对一个区域失去兴趣,进而影响游戏质量。为了让幼儿对某一区域有持续的兴趣,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就是丰富操作材料,只有不断投入幼儿感到新奇的、有挑战的材料,才能吸引他们主动进入区域。因此,很多教师会在百忙之中花大量的时间、精力开发与制作操作材料,以激发幼儿的兴趣。

激活:游戏材料的生活化、生命化

幼儿的活动内容需要情景化、生活化的游戏环境与材料,以相对还原的现实场景引发幼儿的游戏行为。所以在游戏环境中,幼儿教师要结合幼儿们的生活经验,对生活化游戏材料应有足够的重视,并要有意识地进行分类收集。

首先可以就地取材。我们幼儿园依山伴水,物产丰富,每个季节都瓜果不断。可以说,小班的每个数学活动,都可以依靠这些现成的水果果实等来完成。比如,在蚕豆成熟的季节,种植园的蚕豆采摘后,被投放到了数学区,让幼儿在"剥剥""数数""排排"中,既感受了数量,又比较了大小,同时也练习了按大小、胖瘦等特征来排序。幼儿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不知不觉学到了很多本领。同样,每年秋季,东山的桔子大量上市,每天幼儿们都会带来大大小小的桔子和大家分享。在吃桔子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抓住契机进行以下数学渗透:比一比,谁是桔子大王?谁是小不点?谁的桔子最重,谁的最轻?谁最厉害,剥的桔子皮最大?数一数,你的桔子有几馕?用什么好方法,才不会重复数呢?等等。仔细梳理一下,所有这些现成的材料,帮助幼儿感悟了多少数的概念?所以幼儿园教师一定要做个有心人,善于发掘身边材料的教学功能。

其次要化繁为简。区域游戏操作材料,能简便的,就不要繁琐,这也是很多教师要注意的。记得在一个大班数学区角中,教师给每个幼儿准备了中国地图(比例还不标准),准备了纸条、回形针、牙签等操作材料,幼儿在操作过程中,由于地图太小,操作要求叉太高,测量过程发生了很多问题,教师累得满头大汗,并没有获得很好的效果。我想如果是我,我就会请幼儿用自己的小脚走一走,数数我稠的操场长需要走多少步,宽需要多少步;用小手量一量我们的黑板,我桐的课桌……这样的话不是可以用很简单的手段获得很好的效果吗?

拓展:游戏材料的操作自主性、重复性

陶行知先生认为: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

因此我们应该建立起这样的意识:凡是在区角中需要使用的操作材料和辅助材料,教师都应该与幼儿一起来完成其收集、摆放和整理的过程。如:在每次材料投放之前,教师可事先告之幼儿近阶段我们要学哪些本领,需要哪些操作材料,这样既能使幼儿对所面临的本领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同时,对将要使用的操作材料也能做到心中有数。

各个年龄段的幼儿都能完成一些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教师要对幼儿的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很多操作材料,我们完全可以指导幼儿自己来收集完成,整个过程往往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记得在一个秋天,中班,近的目标是能根据某些物体的外形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于是针对幼儿这几天对飘落飞舞的树叶特别感兴趣。于是,我请每个幼儿拿着小篮子,带他们来到学校小树林,玩起了捡树叶的游戏。我根据树林里现有树叶的品种,根据它们的数量、大小、颜色,对幼儿们提出了捡树叶的要求:请找两片桂花树叶、请找三片枫叶、请你去找一片最小的树叶……请把找到的树叶都放进小篮子,你一共找到了几片呢?最大的树叶是什么呢?整个过程,幼儿们轻松快乐,却很有序。接下来我们就用幼儿自己找的树叶在数学区进行了树叶分类排序,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可贵的是,幼儿们在找树叶,分树叶的过程中,体验和收获远远超过了这次活动的本身所需要幼儿达到的要求。

每个学期结束,经常会听很多教师说,明明做了很多东西,可为什么没留下来呢?下次要用的时候只有重新做了。所以,我们在使用操作材料的时候,要突出它的反复利用性。最近幼儿们迷上了故事《十只小猪》,我根据故事情节,配合故事需要,做了形态各异的十只小猪,并细心地将其塑封好。幼儿们对这十只小猪很是喜爱,于是在近阶段的数学区中,这些小猪适时出现了。比如在7的加减中,7只小猪快乐地跑了出来,幼儿们可以根据小猪的大小、动作、颜色、配饰等特征来学习7的加减。如果幼儿们还没看厌的话,这些小猪还可以出现在8的加减,9的加减中……这个阶段,小猪俨然成了幼儿们最好的朋友。

创新:游戏材料的多功能性

很多教师在设置区域时,常常会抱怨游戏材料不够多、不够新,自制的游戏材料有时又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或者是辛辛苦苦做了很久的操作材料,玩了一两次就没有兴趣了,无法提高幼儿参与操作的积极性。其实,有很多现成材料,如果教师稍加改装,就能成为"一物多玩"的游戏材料。一物多玩是一种求新求异、设法打破框框条条的束缚而不断尝试\创新新、玩法、体验成功与快乐的游戏。幼儿在游戏中所获得的成就感不但有助于幼儿对环境、社会适应能力的建立,而且这种适应能力又有助于他们的创造力在将来的实际工作中得到进一步的发挥。

比如:小班,为了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发展手部小肌肉群的力量,教师们用布做了很多毛毛虫,每个毛毛虫的身体都用都用纽扣链接,在解和扣的过程中,发展幼儿手部部的灵活性,但仅仅如此。幼儿们玩了几次以后就失去了兴趣,于是辛辛苦苦做的玩具只能束之高阁。我也做了类似的操作材料,我的创意在于:我在毛毛虫的头部贴了点卡,还有数字,小朋友可以根据点卡和数学组合相应数量的毛毛虫身体。同时,在设计毛毛虫身体的过程中,我也在大小、颜色、形状上动足了脑筋,幼儿们可以根据每节身体的大小来进行排序,可以根据颜色和形状的不同来进行各种有序排列……真正做到了一物多用。教师可以根据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针对同一种玩具,提出不同的玩法和要求,提高了幼儿们玩的兴趣。同时把有限的材料合理、创新地加以运用,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变换出了各种各样好玩的游戏,同时也解放了教师的双手。

融合绘本元素拓展区域游戏


如何创设丰富的阅读区环境,将阅读与区域活动相结合,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我们绘本课题组探索出挖掘绘本元素拓展区域游戏的方法,即充分挖掘绘本中经典的角色、对话、故事情境、发展情节等元素,作为拓展绘本区域游戏的依据,经过教师们创造性地设计、制作与调整,逐渐形成丰富有趣的绘本区域游戏内容。

一、表演类绘本区域游戏

1.绘本皮影戏。教师根据绘本故事情节,和幼儿一起将绘本中的角色设计制作成皮影小人或皮影小动物,小朋友拿着皮影小人或小动物在幕布后边操作边表演讲述绘本故事,部分小朋友在台前做小观众,表演完再相互交换角色。

2.百灵鸟剧场。教师根据绘本故事内容,提供绘本中角色的头饰、服装和表演所需要的道具、音乐等,小朋友自选喜欢的绘本角色头饰,表演绘本故事内容。或者教师在区域中提供木偶表演台及绘本故事中角色的布袋玩偶,让小朋友自选布袋玩偶角色表演绘本故事内容。

二、语言讲述类绘本区域游戏

1.精彩再现。将幼儿学习过的绘本按页码缩小打印,小朋友将绘本图片按故事情节,先在KT版上排序,然后进行绘本故事讲述。

2.绘本故事创编。教师在区域里提供学习过的绘本故事背景图及塑封过的小动物卡片、橡皮泥。小朋友选择自己需要的卡片,将其插到橡皮泥上,然后固定于背景图上,进行故事创编讲述。

三、科学类绘本区域游戏

1.开心配对。将绘本中有关科学类知识的小图片,彩打后塑封,供小朋友进行配对练习。如讲述过绘本《是谁嗯嗯在我的头上》后,可在区域里提供常见的小动物和动物“嗯嗯”的图片,让小朋友进行小动物及其“便便”的配对游戏。学习过绘本《好饿的毛毛虫》后,可让小朋友在区域里进行5以内数量对应关系及数列关系练习.提供1~5的数字卡片及绘本中的水果卡片一套,一个贴有从小到大排序标记的垫板.让幼儿在垫板上排序:数卡1,对应毛毛虫吃了一个苹果;数卡2,对应毛毛虫吃了2个梨子等。

2.开心剧场。教师提供剧场的座位图KT板,横排上标有数字1~5,竖排依次标上第一排到第五排,用记号笔画出横排和竖排的格子,并用刀片轻轻切割出插卡片的小槽。再提供下端贴有座位号的动物卡片,如3排4号,让小朋友帮助小动物将座位卡插在相应的座位上。

3.小小实验室。根据绘本中有关内容进行尝试性小实验。如讲述过绘本《小黄和小兰》后,让幼儿试一试,将黄色和蓝色混合在一起是不是变成绿色了。也可提供红、黄、蓝三原色,让幼儿任意混色,观察变化。

四、建构类绘本区域游戏

1.建构绘本故事场景。教师提供多种类型的建构积木,并将学习过的有关绘本的图片张贴在建构区域里。让幼儿根据绘本故事的内容,建构故事场景。如学习过绘本《母鸡萝丝去散步》后,可让幼儿根据故事情节建构萝丝散步经过的场景:院子、池塘、干草堆、磨面房。

2.建构角色续编故事。有的绘本还可以与建构游戏结合起来,可让幼儿边建构边续编绘本故事。如绘本《佩泽提诺》中的几个角色形象小P、飞得远、游得快等都是由色块组成的,我们让幼儿畅想小P在寻找自我的旅途中还会遇到什么样的朋友,并在区域里提供由色块组成的魔棍,让幼儿自由建构形象并起名,如为什么(问号形象)、看得远(望远镜形象)、航海家(龙舟形象)等,然后进一步续编绘本故事。

五、美术类绘本区域游戏(自制绘本)

1.自制绘本的材料。绘画用白纸,也可用废旧挂历、台历、明信片等废旧物品来自制绘本。每一本挂历或台历都有一个明确的主题,教师可选择一些幼儿感兴趣、具有教育价值的挂历台历,剪剪贴贴因地制宜改制成图书。也可用自然物来自制绘本,如用布贴画形式制成布书,用木片制成木片书,还有瓦片书等。

2.自制绘本的形式。

(1)规则型:常规制作,方方正正。

(2)不规则型:书的形状可以设计成圆形、菱形、多边形等,或根据书中的画面内容而定。例如,介绍各种树叶的书,书的外形可以设计成树叶的形状:介绍有关花卉的书,书的外形就可设计成花朵形:介绍汽车的书,外形就可设计成汽车状。

(3)迷你型:通过用纸折叠或裁剪成小页的方法装订成小书,幼儿可随身携带在口袋中,小巧玲珑方便阅读。这些书,有的可悬挂,有的可折叠,有的可边看边游戏,灵活多样,满足了幼儿喜欢新奇、爱玩的天性。

3.自制绘本的内容。

(1)自编故事书:幼儿将自己的想法、意愿自编故事,用绘画的方式或者绘画加照片的形式自编自画。制成简单的图书,用来和同伴、家长、老师分享。例如,轩轩小朋友参观世博会后,用照片和绘画相结合,自制了《轩轩游世博》的图书。

(2)自编画报书:幼儿围绕一个主题,收集有关资料后,运用剪、贴、画等多种美术手段,编制成图文并茂的画报类“书”。例如《我的动物朋友》《恐龙世界》等。

(3)主题汇编书:在课程主题实施过程中或主题结束后,师幼一起把相关材料整理编辑成书,放在图书区供幼儿阅读。这种书既延伸满足了幼儿的活动兴趣,也为下一年主题的实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大班游戏课教案《挑冰棍儿》


【设计意图】

时常听到家长抱怨:"我的孩子一回到家就把电脑抱在怀里玩游戏,吃饭叫不动,睡觉不撒手。"电子产品和网络代替曾经的各种游戏项目,成为了现在孩子们休闲娱乐的主角,许多家长担心如果长此以往,不仅伤害了幼儿的身体也让孩子们失去了户外游戏的机会。挑冰棍是传统的民间游戏,材料既环保又简洁,场地不限,更重要的是让孩子体验远离网络,体会传统游戏的快乐。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耐心与观察能力。

2、培养幼儿的手眼协调能力和手指灵活性。

3、在体验游戏带来的乐趣的同时,让幼儿明白莽撞、马虎是无法赢得比赛的。

重点:发展幼儿"手眼协调"的能力以及自控能力。

难点:幼儿能够遵守游戏规则。

【活动准备】

1、幼儿将自己吃完的冰棍收集起来(25根左右)

2、表面为光滑整洁的桌子(4张)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幼儿将课前自己收集好的冰棍放到自己的桌上。

2、教师:"小朋友们,你们猜猜看,老师让你们回家收集这么多的冰棍打算做什么的呢?""今天老师将要教小朋友们用吃剩的冰棍来玩一个好玩的游戏。"

3、说明游戏规则:

两至三人为一游戏组,通过猜拳或其他方法排出先后。游戏开始,第一个幼儿把冰棍棒竖在手里,然后散在桌上,手拿另一根棒,去挑桌上的棒,先将散落一边的单棍捡起,再用手中棍插进交错叠压在一起的棍中,轻挑至一旁,挑下的冰棍就归自己所有。过程中不能碰别的棒,如果碰到就算输。大家轮流游戏,直至桌上的棒挑完后,数一数谁挑得最多,以数量多少决定胜负。

二、教师示范游戏

1、教师:我先找一个小朋友和我一起来为小朋友们做个示范,让小朋友们能够更清楚游戏规则。

(小朋友们,你们会玩了吗?)

2、幼儿先进行两两或两三比赛,挑冰棍数量多者为胜。

3、在比赛的过程中教师不断提醒幼儿注意事项,如挑冰棍是要轻轻的,不能太马虎等。

4、教师在幼儿比赛的过程中观察,有的幼儿能够非常耐心地挑,而有的幼儿可能会一急之下碰到冰棍,这时教师就要不断提醒幼儿要仔细观察,不要急躁。

三、将幼儿进行组合,团队比赛。

1、教师:瞧,小朋友们很快就熟悉了玩法,有的小朋友挑冰棍的技术比老师的还棒呢,接下来考验小朋友们的时候到了。

2、说明游戏规则:两人或三人为一组,进行团队比赛,每组挑冰棍数量最多为胜利者。

四、幼儿进行自由组合比赛总结:小朋友们,你们今天玩的开心吗?今天小朋友们都表现得非常勇敢,而且都能够通过团队的力量赢得胜利,回去后你可以和你的好朋友们一起玩这个游戏。

五、课后延伸

提醒幼儿回去后不要再玩电脑,叫上好朋友们一起玩挑冰棍的游戏。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以童心唤童趣拓展活动——挑绷绷案例分析》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游戏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案例分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