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教育——幼儿园家长必读:3~6岁到底应该“教”什么?

06-04

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以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帮助孩子放飞梦想!那么,教师可以在哪些方面与家长配合教育孩子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亲子教育——幼儿园家长必读:3~6岁到底应该“教”什么?》,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不少家长对于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会有各种焦虑,担心孩子会哭、会不睡觉、不吃饭。很多家长迷惑,孩子到底在孩子园里“学”什么,什么才是合理的期望。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有个教育部编制的、很权威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在按照孩子学习和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指导着孩子在幼儿园的教学与生活。

研读《指南》,我们既可以知道幼儿园在“教”什么,也完全可以从中学习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应该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达到什么发展水平,从而遵循科学规律,不揠苗助长。

01

何为健康的体态?

3~4岁,应在提醒下,能自然坐直、站直;

4~5岁,在提醒下,能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

5~6岁,经常保持正确的站、坐和行走姿势。

特别提醒:

保证每天睡眠11~12小时;午睡应达到2小时左右,时间可以随孩子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减少。椅子的高度以写画时双脚能自然着地、大腿基本保持水平状为宜;桌子的高度以写画时身体能坐直,不驼背、不耸肩为宜;床不宜过软。

02

何为情绪的安定愉快?

3~4岁:情绪比较稳定,很少因一点小事哭闹不止;不高兴时能听从成人的哄劝,较快地平静下来。

4~5岁: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不高兴时能较快缓解;需要不能满足时能够接受解释,不乱发脾气;愿意把自己的情绪告诉亲近的人,一起分享快乐或求得安慰。

5~6岁:经常保持愉快的情绪,知道引起自己某种消极情绪的原因,能努力化解;表达情绪的方式比较适度,不乱发脾气;能随着活动的需要较快地转换情绪和注意。

特别提醒:

和孩子一起谈论自己高兴或生气的事,鼓励孩子与人分享自己的情绪。允许孩子表达自己情绪,并给予适当的引导。如孩子发脾气时不硬性压制,等冷静后告诉他什么行为是可接受的。

03

要达到什么样的适应能力?

3~4岁,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活动,在帮助下能较快适应集体生活;

4~5岁,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半小时左右,能较快适应人际环境中发生的变化,如换了新老师能较快适应;

5~6岁,能在较热或较冷的户外环境中连续活动不少于半小时,能较快融入新的人际关系环境。如换了新的孩子园或班能较快适应。

特别提醒:

每天为孩子安排不少于两小时的户外活动,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

经常玩拉手转圈、秋千、转椅等游戏活动,促进其平衡器官机能的发展。经常带孩子参加亲戚朋友聚会等,支持他与不同群体的小朋友游戏等,使孩子较快适应新的人际关系。

04m.yJs21.COm

要达到什么样的生活自理能力?

3~4岁,在提醒下,饭前便后能洗手;在帮助下能穿脱衣服或鞋袜;能将玩具和图书放回原处。

4~5岁,饭前便后能主动洗手,方法正确;能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扣钮扣;能整理自己的物品。

5~6岁,能根据冷热增减衣服;会自己系鞋带;能按类别整理好自己的物品。

特别提醒:

不论孩子做得好坏都给予适当的肯定,不因做不好或做得慢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他发展自理能力的机会。

教给孩子生活自理的基本方法,如穿脱衣服和鞋袜、洗手洗脸、擦鼻涕、擦屁股的正确方法。

05

应具备什么样的安全和自我保护意识?

3~4岁,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给的东西;在提醒下能注意安全,不做危险的事;在公共场所走失时,能向警察或有关人员说出自己的名字、家庭地址、家长的名字或电话号码。

4~5岁,在公共场合不远离成人的视线单独活动;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能遵守安全规则;运动时能主动躲避危险;知道简单的求助方式。

5~6岁,未经大人允许不给陌生人开门;能自觉遵守基本的安全规则和交通规则;运动时能避免给他人造成危险;知道一些基本的防灾知识。

特别提醒:

帮助孩子了解周围环境中不安全的事物,如不动热水壶,不玩火柴或打火机,不摸电源插座,不攀爬窗户或阳台等。帮助孩子认识常见的安全标志,如:小心触电、小心有毒、禁止下河游泳、紧急出口等。遇到火灾或其他紧急情况时,知道要拨打110、120、119等求救电话。

06

应该掌握哪些文明的语言习惯?

3~4岁,与别人讲话时知道眼睛要看着对方;说话自然,声音大小适中;能在成人的提醒下使用恰当的礼貌用语。

4~5岁,别人对自己讲话时能回应;能根据场合调节自己说话声音的大小;能主动使用礼貌用语,不说脏话、粗话。

5~6岁,别人讲话时能积极主动地回应;能根据谈话对象和需要,调整说话的语气;懂得按次序轮流讲话,不随意打断别人;能依据所处情境使用恰当的语言,如在别人悲伤时会用恰当的语言表示安慰。

特别提醒:

孩子表达意见时,成人可蹲下来,眼睛平视孩子,耐心听他们把话说完。

结合情景提醒孩子一些必要的交流礼节。如对长辈说话要有礼貌,客人来访时要打招呼,得到帮助时要说谢谢等。

07

要达到什么样的人际交往能力?

3~4岁,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喜欢与熟悉的长辈一起活动。

4~5岁,喜欢和小朋友一起游戏,有经常一起玩的小伙伴;喜欢和长辈交谈,有事愿意告诉长辈。

5~6岁,有自己的好朋友,也喜欢结交新朋友;有问题愿意向别人请教;有高兴的或有趣的事愿意与大家分享。

特别提醒:

利用走亲戚、到朋友家做客或有客人来访的时机,鼓励孩子与他人接触、交谈。

鼓励孩子参加其他小朋友的游戏,也欢迎他带同伴到家里玩,感受有朋友一起玩的快乐。

08

应具备哪些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

3~4岁,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或其他活动;为自己的好行为或活动成果感到高兴;自己能做的事情,愿意自己做;喜欢承担一些小任务。

4~5岁,能按自己的想法进行游戏或其他活动;知道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对自己感到满意;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不喜欢依赖别人;敢于尝试有一定难度的活动和任务。

5~6岁,能主动发起活动或在活动中出主意、想办法;做了好事或取得了成功后还想做得更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愿意学;主动承担任务,遇到困难能够坚持而不轻易求助;与别人的看法不同时,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并说出理由。

特别提醒:

多给予肯定和表扬,表扬一定要有针对性,要具体。不要拿孩子的不足与其他孩子的优点作简单比较。

与孩子有关的事情要征求他们的意见,即使他们的意见与成人不同,也要认真听,接受他们的合理要求。

在保证安全的情况下,支持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做事,让他们在做事中树立自尊和自信。鼓励孩子尝试有一定难度的任务,并注意调整难度,让他们感受经过努力取得的成就感。

09

怎样学会关心尊重他人?

3~4岁,长辈讲话时能认真听,并能听从长辈的要求;身边的人生病或不开心时表示同情;在提醒下能做到不打扰别人。

4~5岁,会用礼貌的方式向长辈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想法;能注意到别人的情绪,并有关心、体贴的表现;知道父母的职业,能体会到父母为养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劳。

5~6岁,能关注别人的情绪和需要,并能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尊重为大家提供服务的人,珍惜他们的劳动成果;接纳、尊重与自己的生活方式或习惯不同的人。

特别提醒:

给孩子讲讲父母抚育他成长的经历,让孩子理解和体会父母养育他的辛苦。

利用购物、看病等机会,帮助孩子了解与自己关系密切的社会服务机构及其工作,体会这些机构给大家提供的便利和服务,懂得尊重他们的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利用民间游戏、传统节日等,帮助孩子感知文化的多样性和差异性,理解人们之间是平等的,应该互相尊重,友好相处。

10

应怎样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3~4岁,在提醒下,能遵守游戏和公共场所的规则;知道不经允许不能拿别人的东西,借别人的东西要归还;爱护玩具和其他物品。

4~5岁,感受规则的意义,并能基本遵守规则;不私自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知道说谎是不对的;知道接受了的任务一定要完成;在提醒下能节约粮食、水电等。

5~6岁,理解规则的意义,能与同伴协商制定游戏和活动规则;爱护公物,用别人的东西时也知道爱护;做了错事敢于承认,不说谎;能认真负责地完成自己所接受的任务;爱护身边的环境,注意节约资源。

特别提醒:

经常和孩子玩带有规则的游戏,遵守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

利用实际生活情景和图书故事,向孩子介绍一些必要的社会行为规则,以及为什么要遵守这些规则。

发现孩子说谎时,要反思是否是因自己对孩子的要求过高过严造成的。

经常给孩子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要求他们完成并及时给予表扬,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负责的态度。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亲子教育——假期在家,幼师教您几个3-6岁孩子认识数字的小游戏


我们先了解一下3~6岁孩子认识数的规律:孩子总是先从口头数数开始,然后再点着实物数,接着才能根据数的结果说出总数,再按着实物数拿出同样多的实物。这一全过程的特点,是由掌握无意义的数字声音到掌握数的实际意义,由学会认数到会运用数,由形成数的观念到形成数的概念。当孩子成功地从1数到20 时,父母会觉得教孩子数数也很简单。其实并非如此,如果把20个小石头放在一堆,再让他数,往往就数不清了。这说明从会“说数”到真正会数数还有很大差异。那么,怎样教会孩子数数呢?

由此规律出发,当孩子开始学习时,首先让孩子像背歌谣一样地从1数到10、20等。当孩子掌握了这一点,才能开始让孩子手脑并用,点一个实物,数一个数字,这一点需要慢慢掌握。如:家里的水果、积木等不同种类的东西都可以让他学着数。每次练习的时间,以不超过5分钟为宜,否则孩子就烦了。在教孩子数数时,先少数几个,然后再慢慢增加。要注意结合实际生活,例如:家里吃点心,每人拿1块,拿到最后没有了,这有助于孩子认识1和许多的概念。对于 3~4岁的孩子,可以学会5以内的数字概念。从2岁半起,孩子就可以开始认识数字的概念,3岁左右可以懂得2,到3岁半应该能懂得5。

下面是一些时候三至五岁小孩认识数字的小游戏。

1、分配树叶认识数字

带宝宝去公园玩,让他收集一些喜欢的树叶,然后妈妈在地上写下1—10这10个数字,并让宝宝把拣来的树叶按照数字1放1片,数字2放2片的规律一直放到数字10。这样宝宝就在树叶的帮助下,直观地学会了1—10这10个数字,并了解了数名、数字、数量之间的对应关系。

2、打电话

电话是宝宝非常喜欢的玩具,用它来玩游戏可以帮助宝宝学习语言。告诉宝宝每只动物的电话号码,叫他打电话过去,妈妈可以假扮各种动物,跟宝宝在电话上聊天。刚开始先给他一位数或两位数的电话号码。

3、举一反三

对孩子而言,要告诉他们“同样的数目”这个概念是非常困难的,三岁的孩子虽然已有数的概念,但是还是别勉强他们学习。当孩子对数的理解能力增强时,妈妈可以示范地说:“这是3,那也是3,两个是相同的。”不久之后,孩子就能够自己去数了。

4、超级市场购物员

用具:给宝宝的小钱包、零钱

玩法:去超级市场购物前,先拟定购物的东西,记下来。买好东西以后让宝宝去付钱。

宝宝学会——简单的计算

小贴士:每次金额不要太大,不要超出宝宝的能力范围。

5、欢天喜地跳飞机

用具:一套大数字板(1—10)各10张

玩法:妈妈协助孩子把大数字板铺在地/草坪上,然后妈妈发出指令让宝宝跳到相应的数字上,比如妈妈说“1”,宝宝就跳到写有数字“1”的数字板上。

宝宝学会——跳跃和认识数字

小贴士:不要让宝宝跳相隔太远的数字以免摔伤。

当然了,除了以上游戏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游戏是可以帮助3到6岁的小孩认识数字的,各位家长不妨自己用心去发现。毕竟别人的经验永远只是个参考而已,只有通常自己的实践,才能找出属于自己小孩的独一无二的最适合的方法。

孩子要上幼儿园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孩子要上幼儿园家长应该注意什么?

1.创造条件帮助幼儿尽快适应新环境。孩子入园前,家长可以带孩子去幼儿园玩,使他逐渐熟悉这个陌生的环境。家长也可以有意识地在家中和孩子玩"幼儿园"游戏。如果家长本人不熟悉幼儿园的生活,可以请邻居中已上幼儿园的小朋友来家里玩,使孩子在游戏中熟悉幼儿园的生活,了解幼儿园的一些常规。另外,家长事先可以去幼儿园了解幼儿园的作息制度来安排孩子的生活,使孩子的生物钟能和幼儿园的作息时间吻合,以便孩子更容易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2.利用故事和儿歌,使孩子向往幼儿园的生活。家长可以有意识地给孩子讲讲有关幼儿园的故事,让孩子知道幼儿园是孩子们的乐园,是他们学习本领的地方,使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

3.鼓励孩子出去交往。家长可以采用放出去、请进来的方法,鼓励孩子与陌生人交往,尤其是和同龄的小伙伴玩,以培养他们的交往能力和乐群性。

4.培养孩子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如自己吃饭、自己上厕所等,以便更好地适应集体生活。

5.主动和老师接触,使孩子在入园前能认识老师,并帮助孩子对老师产生好感和信任感。

进入幼儿园是孩子生活的一个重大转折,只要引导有方,相信孩子是会很快适应幼儿园的新生活的。

另外:

1、在入园第一天,可以在宝贝的小书包里放一两个宝宝平日较喜欢的小玩具,告诉老师如果需要,可用来安抚;

2、入园初期,在园时间的阶梯过渡法:第一天午饭后接,第二天午睡后接,第三、四天下午加餐后接,第五天再稍推迟至下午4点接,第二周即为4点、4点半再到5点。通过采取这种早接、逐渐延长在园时间的办法,来缓冲情绪,平稳渡过焦虑期;

3、入园时,按照幼儿园的要求,给宝贝准备几件衣裤放在幼儿园里,以防初入园时因不适应而尿湿裤子,容易造成孩子受凉而生病;

4、在孩子入园前不是将重点放在调整孩子的作息时间上,而应该让幼儿较快地适应幼儿园,更重要的是要提前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能自己做的要学会,暂时没学会的知道要用语言明确告诉大人;

5、入园前绝对不能有消极暗示的话语,幼儿都是极其敏感的,不能在孩子面前谈及入园后可能会发生诸多不利的情况等等,大人要首先端正态度,应该相信,上幼儿园是孩子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尽量要相信和信任老师;

6、无需不停地叮嘱孩子,特别是在入园的路上,“要听老师的话”、“在幼儿园不要哭”、“说话要大声”等等,想法都是好的,但却是在给孩子施加压力,是一种消极暗示,这类话说了也不会有什么作用,老师都会教的更好。

7、在家中,不要同孩子过多谈入园的事,少做思想工作,偶尔谈起,也要以平静而略带羡慕的态度与他简要谈幼儿园的事:长大了要上幼儿园,就象爸爸妈妈去上班;早上爸爸妈妈送宝贝去幼儿园,要在幼儿园里玩、吃饭、睡觉,下午爷爷奶奶,或者爸爸妈妈下班后会准时来接宝宝回家等。

8、入园前,全家人就要统一口径,必须定下了规则,大人不要过多地问这问那,如:今天在幼儿园哭没哭?早上吃的什么、中午吃的什么?老师教的什么歌、跳的什么舞?打架没有?……有些人喜欢每天将孩子在园中的吃喝拉撒睡、穿脱玩病哭问个遍,这其中有一些是消极暗示,是对幼儿园的不信任,对老师的不信任,对孩子的不信任,这种做法对入园初期的适应是极不利的。家长要以平静而略带羡慕的态度与他简要谈幼儿园的事,诱导其对第二天入园的向往。

9、幼儿接回家后,不要觉得他肯定饿了,零食一大堆随便吃,饮料一大瓶随便喝,这种“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的假定,是家长对幼儿园、对老师不信任的表现,乱吃一通,到晚餐时自然没有食欲了,许多家长可能又要追着喂、逼着喂、看电视喂、讲条件喂了等等,把孩子在幼儿园好不容易培养起来的一点独立性又给喂没了,得不偿失。好的做法是:从幼儿园回家后,喝点水,直到晚餐。

能够一一实践,条条去履行,的确需要全家人的通力配合。

亲子沟通应该注意什么呢 ?


1 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1、让孩子懂得替他人着想 通过沟通教育,可以让孩子明白和谐的意义,说话做事时懂得替别人着想,懂得如何战胜自己的人性弱点,慢慢地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

2、懂得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家庭中的沟通教育可以使孩子比较早的认识到人际关系的重要性,孩子通过交往享受到人与人之间最美好的东西,享受和满足家庭成员、同学、师生之间等情感需要,理解爱的真正意义。

3、逐渐成为受欢迎的孩子 因为良好沟通的过程就是树立自我形象的过程,懂得做事、做人的道理,懂得了沟通的理念和技巧,说话做事懂得尊重他人,时时处处替他人着想,因为这些,孩子就能深受爸妈、老师和同学的喜爱。

4、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不管是什么类型的亲自教育,都需要通过言语来表达,所以语言沟通是人际交往中最为重要的一种方式。而沟通教育实质上也是人生教育,孩子若能从小就接触人生目标和人生规划,就能比较早地确立自己的人生目标。有相关研究证明,人生目标明确,年龄结构越小,成功的几率就越大。因为越是早定下目标,努力的方向就会越明确,考过试的同学都知道,每当期末考试的时候,若是老师有意识地得大家划重点,大家在复习过程中就能比较集中精力去看某一些内容,若是没有老师的提点,估计大家就是大海捞针似地到处撒网了。因此及早在沟通教育中进行人生目标的学习对于孩子未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

5、尊重孩子,为沟通建立桥梁 对孩子的学习,有时考差了,虽然我没有骂过她“你这个笨孩子,不争气的东西!”,也没暴力批评她“学习不好,不许玩,不许吃饭”或“别人考那么好,你为什么不能?”,但曾苦口婆心地对孩子说过“只要你学习好,我们家长最苦最累都值得、都愿意!”有专家指出,所有这些家长的表现,被统称为“破坏性批评”,对孩子会增加学习的压力,失去自信心,对学习产生恐惧和愧疚,影响父母与子女间的信任与感情。哦,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孩子认为我们不理解她只会唠唠叨叨。认识到了这点,我尽量不再唠叨。从爱子女的角度出发,让孩子谈谈自己的想法。女儿说,其实她也很想考得好,她会认真订正,总结错误,希望得到家长的鼓励而不是批评。我尊重孩子的意见。这样一来,孩子带着愉悦的心情,很快又投入下一阶段的学习中去。

6、学会赞扬孩子,多用身体语言沟通 老师说,赞扬也是有学问的,最有价值的赞扬是恰当地、及时地称赞孩子做得对的事情。我的孩子有时会主动帮我做一些家务,或洗洗一些小的衣服、学校带回的餐具、桌套之类的东西,我当场给予支持与表扬,而不会因洗不干净而不让她做,让孩子觉得她也可以为家庭出一份力。而有的家长可能会拒绝孩子参与,让孩子管住自己的学习要紧,也可能因此责备孩子借此不想学习找理由,这样只会给孩子带来不快乐。在与女儿的交流中,我还学会了身体语言沟通。当孩子做完了功课后,我给她泡泡小脚,摸摸脚趾。有一天我在为她盖好被子后,亲了一下她的额头,呵呵,女儿很惊喜(一般都是孩子亲我),她带着甜美的微笑很快进入梦乡。这种融洽的关系,很让孩子畅开心菲,从而让我了解到孩子的内心活动。

2 亲子沟通的原则有哪些

1、明白亲子沟通的重要性 作为父母,在面对亲子沟通问题时,第一个要解决的不是如何立刻去“教训”不听话的孩子,而是要先搞明白什么是亲子沟通,亲子沟通有什么意义。有很多人会犯错是因为不知其然,而有些人则是因为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因此,想要改善和孩子间的沟通问题,着急是没有用的,一定要先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2、学会接纳孩子 有专家表示,心理学上把接纳视为沟通的先锋。意思在于唯有你已经从心里上多少接受了这个人,你才愿意尝试着与之沟通交流。父母在和孩子交流的时候,应该注意接受、收纳、解读孩子传达的信息,并根据所得的信息为孩子做出最妥当的回答,而不是随随便便地听,然后随随便便地回答,或是干脆不听不回答,这都是不好的行为。当孩子向你倾诉一些不开心的事情时,你可以尝试这样回答:“宝贝,我很理解你现在的心情。”另外父母也可以通过一些身体语言表示鼓励孩子,以此来表明你已经接纳了他们的信息。父母要知道,大人遇到不开心的事情,喜欢向人倾诉,喜欢别人的安慰鼓励,其实孩子也是一样的。

3、讲究沟通技巧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不是你一味地遵从某种原则就能达到你想要的目的。父母在处理亲子沟通问题时,一样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毕竟不是你知道这件事很重要,然后事情就会自然而然地往好的方面走了,事在人为,你不主动努力去做,等待的结果往往就不一定是你想要的了。若是明知道当年父母的沟通方式是不对的,但你已经习惯,所以现在又照搬到自己的孩子身上,那你得到的结果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4、不要骂孩子“笨” 孩子的自我形象是在幼年时与别人互动后建立的。常常被人说“笨”“丑”“不乖”的孩子,自然就会展现出“笨”“丑”“不乖”的特质,更糟糕的是孩子就这样认定自己了。

5、不要在别人面前批评孩子 常被大人在大庭广众批评的孩子有的会产生退却行为,从而使孩子的人际应对进退技巧不容易朝正向发展,一旦形成“不好相处”的特质,会对孩子日后人际关系的发展产生很大的妨碍。

6、不要常以物质诱惑、威胁刺激要求孩子表演或表现或取悦大人 喜爱表演、表现是部分孩子的天性,有时大人想要孩子表演、表现自己来取悦自己或客人,在向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自然、不要勉强,尤其是以物质刺激、威胁刺激的方式来要求,会让孩子建立错误的价值观念。所以,千百不要常用以某种方法来诱导孩子,以免孩子以为只要有诱惑就可以做任何事。

7、不要对孩子说伤感情的话 夫妻吵架或育儿压力大时,容易对孩子口出恶言,而恶言一出,烙在孩子心灵深处的痕,会深深影响着孩子未来与异性或亲子相处的模式。所以请收起“不要你了”等伤感情的话。

8、不要不让孩子自然动手 当父母是万能时,孩子就是“无能”的。并非孩子“不能”或“不愿”去学,从以下两个角度来观察,的确是父母不给孩子学习的机会。

9、讲究沟通技巧 其实,做任何事情都需要讲究方法和技巧,不是你一味地遵从某种原则就能达到你想要的目的。父母在处理亲子沟通问题时,一样要讲究方法和技巧。毕竟不是你知道这件事很重要,然后事情就会自然而然地往好的方面走了,事在人为,你不主动努力去做,等待的结果往往就不一定是你想要的了。若是明知道当年父母的沟通方式是不对的,但你已经习惯,所以现在又照搬到自己的孩子身上,那你得到的结果又会有什么不同呢?

3 亲子沟通父母应该注意什么

1、要从平等的地位出发,不摆家长的架子。在心情好的时候要这样,在心情不佳或被顶撞的时候更要注意态度。

2、要以孩子为中心。要以孩子关心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谈,当然,有家长和孩子都感兴趣的话题更好。以这类话题交谈最容易产生沟通,也便于掌握孩子的思想动向。

3、家长要有足够耐心。有些问题孩子不一定能很快理解,家长要有耐心帮助孩子慢慢认识。对饶舌的孩子没完没了的讲述,家长也不要随意打断,应适当引导,使孩子逐渐提高表达能力。总之,只要家长掌握与孩子交谈的艺术,一定能取得好的效果。

3岁前,孩子应该上幼儿园吗


3岁前,孩子应该上幼儿园吗

今天有个妈妈因为想早点恢复工作所以想把2岁一个月的女儿提前送到幼儿园,但又担心孩子不能适应,我跟她简单沟通了下,发现这个话题也许很多妈妈会感兴趣,所以把我的一些经验和想法来跟各位妈妈分享。

一般的孩子都是3岁开始上幼儿园,但有的孩子会在2岁多甚至不到2岁就入园。应该送不到3岁的孩子入园吗?妈妈们做选择的时候,也许可以参考如下指标。

一是孩子的心理发展状况。

如果孩子跟妈妈能够形成安全依赖,没有分离焦虑,再加上孩子不是特别怕生和敏感,心理弹性比较大的,可以考虑提前送幼儿园。

妈妈平常也可以带孩子到幼儿园随意玩玩,或者带孩子看别的孩子上幼儿园,如果孩子对幼儿园很感兴趣,尤其是对跟别的孩子一起玩游戏感兴趣的话,也不妨考虑下。

二是孩子的生理和行为习惯发展的指标。

一般来说,孩子送进幼儿园之前,应该会讲比较简单的完整的句子,能够自己吃饭,或者能够很好地配合老师喂饭,大小便能够自理,或者大多数时候要大小便了会提前跟老师表示,也可以考虑。现在收费合理的幼儿园普遍超员,老师没那么多精力顾及孩子,让孩子学会很好地照顾自己是非常关键的。

三是考虑妈妈的需要。

有一个非常具体的问题是,即使妈妈万事以孩子为优先,也做不到十全十美,同时妈妈也不能为了孩子而完全不顾及自己的感受和需要。如果妈妈因为孩子耽误事业让你觉得很难受的话,这种难受的心情会传递给孩子,孩子感觉到也会不舒服,而且妈妈对着孩子也可能感觉被孩子拖累,在亲子沟通中难以心平气和。或者妈妈感觉跟家里其他人在孩子教养方面的分歧比较大,很难调和,而又能够找到一个教育理念很合意的幼儿园的话,这个时候送幼儿园也不失为一个更好的选择。

这三个方面,我建议妈妈们全面考虑,尤其是第一项和第三项,因为第二项一定程度上可以通过幼儿园老师来弥补。

3-6岁孩子适合看什么书


您或许会很好奇,那些大字不认几个的3、4岁孩子,他们都是怎么看书的?其实,如果父母亲从孩子呀呀学语时,就经常和他们一起共读图画书,您就会发觉三、四岁的幼儿对文字系统事实上已经具备了相当多的知识。例如:他们可以指认出熟悉的文字,他们可以指认某些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文字符号……

一、3~6岁孩子的阅读发展 

1、从读图转为读字:孩子上幼稚园了,他从读图的阶段慢慢进入了读字的阶段。除了能了解文字的象征功能之外,他也开始能认得一些简单的常见字,像是小、大、中、一、上、牛等字。在亲子共读的过程中,父母会发现孩子开始尝试阅读文字,注意力的焦点会集中在他认得的那几个字上。例如,他们能找出文章中相同的字,也会注意到某些字具有类似的部首或构造,例如“鱼”和“熊”都有四个点。也因为这样的特质,他们常会出现“有边念边,没边念中间”的错误,例如把“每”念成“母”、把“袋”念“衣”。

2、主动探索字:这个阶段的孩子会主动探索文字,例如会去注意周围环境中的印刷品,像是菜单、商店的招牌等。也会抓起笔来模仿书上的字,虽然写出来的东西像是在“画”字,没有人看得懂,但是如果请孩子说说他想表达的意思,爸妈会发现,虽然只是几笔涂鸦,但是孩子的作品可能包含了一整个故事呢。

父母对策:

1、鼓励孩子探索字:父母可透过一些有趣的活动来鼓励孩子对文字的探索,例如用孩子认得的字写小纸条给他、鼓励孩子指认街上常见的标示、表现出对他的文字作品的兴趣等。不过,需要特别提醒父母的是,学前阶段,培养的重点不在认字的量或书写的正确性上,更重要的应是建立孩子对阅读的兴趣及信心,让他们视自己为成功的读者。能熟悉文字的功用、喜欢表达、不排拒书本,这些才是更为重要的呢。

2、进行亲子共读:提供丰富的阅读环境和安排亲子共读时间,是促进幼稚园的孩子熟悉文字系统、了解文字的用途的两个最重要的策略。父母可以为孩子在家中布置书香空间,提供多样化的书籍,让孩子可以随时挑选自己喜爱的书来阅读。

二、3-6岁孩子适合看什么书

许多父母都有这样的疑问:书店和图书馆的儿童书区里有那么多的书,到底什么样的读物才适合启蒙阶段的小读者呢念以下有5个贴心建议要提供给父母们。

1、人际关系主题的图画书 

孩子上幼稚园了,在团体生活中,他开始了解什么叫朋友,喜欢和年纪相仿的友伴一起玩,会互相照顾,也需要同侪的情感支持。不过,有时候父母也会听到孩子说起在园里和某某小朋友冲突的情形,这是由于孩子仍处于自我中心的时期,团体生活中必要的“分享”、“轮流”等观念尚未建立。因此,与孩子共读和生活息息相关的主题故事书,像是友谊、学校生活等内容,除了可引发孩子的阅读兴趣之外,更可以透过阅读和孩子讨论这些议题呢。 

2、善恶分明的童话故事

除了人际互动之外,团体生活的另一重点是常规的养成。幼稚园的孩子,还在心理学家Kohlberg道德判断发展的第一层次,也就是服从权威和规则,以避免受到惩罚。因此,孩子喜欢阅读善恶因果明确的故事?坏人得到惩罚,好人得到奖赏的快乐结局。父母可挑选一些经典童话改编的图画书,讲给孩子听,并和孩子讨论对每个角色的看法。

3、故事的情节有明显的时序 

5岁的孩子开始有较正确的时间观念,知道现在、过去、未来的相对关系,也知道日、夜及四季的概念,并且开始在语言中会使用如今天早上、明天下午等复合的时间词。这样的特质,也让他们在阅读时能理解较为复杂的故事进展,因此,父母在为孩子选书时,可以特别挑选故事中对时间先后顺序有较具体的描写的书。4、旧书别丢,命名书变认字书 

小时候读给孩子听的旧书,可别因为孩子长大了就丢掉哟!一页一物的命名书,还有句型重复的图画书,现在可是很好的认字书呢!例如《棕色的熊、棕色的熊你在看什么?》这本书不断出现模式相似的句型,有助于孩子将语音和字形互相连结,进而指认出句中的字来;同时,这类读物通常也强调字的押韵和句子的韵律性,可加强孩子对字音的敏锐度,为将来的注音学习奠定基础呢。 

5、多元阅读丰富孩子的世界 

这个阶段的孩子开始对事物是怎么来的、有什么用途、如何运作充满兴趣。因此,提供给此阶段孩子的书,应该具有多样化的主题,可以扩大孩子对世界的认识。当孩子有疑问时,带着孩子一起查阅各种知识类读物,让孩子知道,原来透过阅读我们可以获得想要的资讯。当阅读变得有意义,孩子也会愿意主动去亲近书本。 

结语:父母经常念童谣、儿歌等具韵律的图书给幼儿听,和幼儿共读图画书……这些看似普通的阅读能力,其实累积起来,对于孩子的阅读兴趣与未来独立阅读能力的养成,可是有大大的影响力呢,所以,父母亲可千万不要轻忽学前阶段阅读历程的重要性喔!

幼儿教育,到底该学点什么?


教育部发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学龄前孩子在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个领域设定了一个“阶梯”状的成长标准。这是我国首次为幼儿成长设置标准,旨在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防止和克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健康方面

需成人呵护,但别包办代替

3到6岁儿童身心发育尚未成熟,需要成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但不宜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以免剥夺幼儿自主学习的机会。

要确保孩子具有健康的体态,能保持情绪安定愉快,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要让孩子具有一定的平衡能力,具有一定的力量和耐力。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学会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记住自己家的住址、电话号码、父母的姓名和单位。

◎语言方面

鼓励孩子与成人和同伴交流

幼儿期是口语发展的重要时期,应为幼儿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鼓励和支持幼儿与成人、同伴交流,让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并能得到积极回应。为幼儿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丰富其语言表达能力,培养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拓展学习经验。

◎接触社会

做好榜样,要避免生硬地说教

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与发展过程是其社会性不断完善并奠定健全人格基础的过程,主要是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应注重自己言行的榜样作用,避免简单生硬地说教。

◎科学学习

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

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并运用于新的学习活动,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艺术领域

理解并尊重幼儿的艺术表现

幼儿艺术领域学习的关键在于充分创造条件和机会,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丰富其想象力和创造力,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发现美。

相信《亲子教育——幼儿园家长必读:3~6岁到底应该“教”什么?》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亲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