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如何运用“学习故事”点燃和唤醒家长

06-10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教师与家长都需要不断改正自己的错误思想,有时候成绩并不意味着一切,让孩子正确认识自己是家长与教师的目标之一!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老师如何运用“学习故事”点燃和唤醒家长”,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首先,先跟大家分享一个小故事:有人问罗丹是怎样从粗陋的岩石中雕刻出世界著名的雕塑“巴尔扎克”时,罗丹说:“他一直在岩石中,我不是从岩石中雕刻,而是把他从岩石中唤醒了。”

这个故事让我想起新西兰“学习故事”理念:“相信每个孩子是有自信有能力的学习者”,这份自信和能力不是目标,而是儿童应有的成长状态。孩子们的世界是复杂的、多元的、精彩的,充满无限可能性。他们原本就是岩石中那个自信的学习者,他们不需要灌输,需要的是点燃和唤醒。

家长可以说是孩子最重要的他人,他们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方法参差不齐,大多家长是以雕刻家的姿态在塑造自己的孩子。为让家长在第一时间了解到“学习故事”的理念,我们让家长与教师同步进入到“学习故事”中来,通过培训、家长开放日、撰写“学习故事”,引领家长去观察、了解、读懂自己的孩子,从而改变那些落后的教育观念和方法,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推动孩子的、发展。

一、唤醒家长,换个视角看孩子

1、理念培训

隔行如隔山,尽管家长很关注对孩子的教育,但毕竟不是从事教育行业,对教育理论的了解会比较困难。如何设计适宜家长倾听的培训,既能让他们听懂,还能知道怎么做?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分别制定培训的内容,抓出“学习故事”的核心理念和关键词介绍给家长:比如“换个视角看孩子”“相信你的孩子是有自信有能力的学习者和沟通者”等。另外结合教师们写的学习故事范例,制作PPT,向家长详细介绍观察和记录方法,做到如何去发现和了解自己的孩子。

2、不一样的家长开放日

培训后我们接着进行不一样的家长开放日。写过“学习故事”的教师都知道,孩子在学习中的“哇时刻”或者精彩表现,都是出现在孩子对某个事物感兴趣的时刻,积极主动参与、认真专注的时刻。而这些时刻,在高控的学习方式里是很难发生的。为了让家长能看到孩子们学习时的,“哇时刻”,我们一改以往开放日的内容和方式,将集体教育活动改为自主、开放、低控的户外自选游戏观摩。

活动前给家长提出要求:睁大你的眼,闭上你的嘴,尽量不打搅孩子。家长们在开放日中,遵循教师的指导,静下心来,认真地在旁边倾听孩子们的谈话,观察他们做什么、想什么,和谁交往,怎么交往。活动结束后,家长和孩子交流、回顾游戏中的表现,并及时赞赏鼓励。

3、撰写宝贝的“学习故事”并展示和评比

开放日后,家长们整理观察到的内容,用图文并茂的方式,撰写出宝贝的“学习故事”。老师们将这些“学习故事”悬挂在操场周围,进行评比展示,各班按照质量评出一、二、三等奖并颁发奖品。每天离园时,家长会带着孩子,伫立在故事面前,读给孩子们听,或是自己的,或是别人的。一页页普通的纸片,展示的不是故事,而是一个个鲜活的儿童世界和一双双充满泪光的眼睛。

4、写儿童生活中的“学习故事”

写了幼儿园学习中的故事,要求家长写孩子们在家里发生的故事。这些孩子们生活中的故事,成为午睡前、起床后或者升旗仪式上,朗读给孩子们听的素材,孩子们都特别喜欢听。由于家长知道是读给孩子们听的故事,他们在写的时候特别注意用词和写的角度。同时,因为家长的纷纷参与,激励那些不爱关注孩子生活的家长抽出时间陪伴孩子,发现故事。另外,班上老师也把这些故事展示在家园栏里,供幼儿园其他老师和家长观摩。

二、唤醒了家长“因忙碌而无暇顾及孩子的心”

看到孩子不一样的精彩

家长们常常因为忙碌无暇顾及孩子的想法和感受,无形中给了孩子们一些误解甚至委屈,不经意地打击着孩子们的自信,摧毁他们的坚强。我们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有意地让家长参与到孩子的行为解读和观察中,唤醒了他们“因忙碌而无暇顾及孩子的心”,放下手里的工作,安静地去欣赏、发现自己的孩子。于是家长们便看到那些不一样的精彩:看到孩子如何机智友善地与别人交往,如何在游戏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看到了很多的勇敢和坚持、专注和投入等,他们像走进一个童话般的世界,这个世界是那么的有能量,有自信,远远超越他们的理解和想象。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学习?


一、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孩子有了兴趣,他自己就会主动、积极地去学习。刚开始,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读书,讲讲书中有趣的故事,让孩子在书中找到乐趣,引导孩子主动去学习。如有孩子不懂的地方,可引导孩子寻找答案,不可直接告诉孩子怎样解决或给与正确的答案。

二、要注意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让孩子明白完成家庭作业是自己的事,自己的事情就应该自己努力去完成,努力去做好,使孩子有一种责任感。养成自觉学习,自觉收拾自己的学具、书和书包,准备明天的课上要使用的东西等等,刚上学的孩子不知道怎样做,家长应给与帮助和指导。

三、要注意挖掘孩子的潜力,寻找孩子学习的动力,让孩子尝试成功的喜悦。可根据孩子的好奇、好胜心里,给孩子获取成功的机会,孩子都喜欢被肯定和表扬,多采用赏识法,但在用赏识时要注意原则。多满足孩子心理需求,促使孩子自发的、主动的、积极的、去学习和从中获得成功感。

四、家长应注意在家庭学习教育中要因材施教,因人而易,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兴趣、爱好、性格,能力等特点,潜移默化地进行引导和教育。对孩子不得期望过高或只是注意孩子的成绩,忽略了孩子其他方面的培养。

总之,家长在家庭中指导孩子学习时,一定要注意自己孩子各方面的能力、兴趣、爱好、特点等进行“引导式”的教育,家长要有耐心,学会等待,给孩子一个成长和学习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养成习惯,重视培养和挖掘其潜力,使孩子得以更大的发展。

如何运用有益的暗示?


积极的暗示,特别是这种暗示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几乎肯定会对孩子在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

我认为孩子从幼儿到少年这个期间,暗示就是像点燃他们生命和智慧的火把。它可以把平淡的生活照亮,把无目的的漫游变成有理想的追求。孩子们从这些暗示中,隐约可以看见未来的曙光。一旦这样,各种阻碍他们心智发展的不快乐的阴影就会消除。

一.母亲的暗示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关键

长期以来,人们总习惯于把“暗示”的方法和理论归入到催眠术或者心理治疗之类的范畴。但作为一个教育的研究者和观察的实践者,我认为“暗示”这种方法,是一种与爱和本能密切联系起来的早期教育的一部分。

1.爱的暗示给孩子以力量

我母亲从不对我的学习提任何建议,虽然她一个字也不认识,但她对我有着巨大的影响。我现在把它称为“母亲的暗示”。

几乎从一生下来,她就不断发现许多我身上一些特别的东西,并总是以自豪的、不加掩饰的赞赏的口气说出来。比如“这孩子太不一般了,他看一样东西总是目不转睛”;“看看,我们的孩子,他的精力多好,总是手脚不停”;“哎呀,这孩子哭起来像打雷一样,这太神奇了”“看看这孩子真不简单,吃这么苦的药,一声不吭。”“你看,他的力气真大,这么重的东西他都能拿得起”如此种种。几乎所有孩子都有的表现,我的母亲也会本能的把它描述成自己孩子不凡的禀赋。

等到我大一些的时候,她有时甚至把这种表现和神秘的世界观连起来。“你看我们家孩子就是脑瓜好用,天生就这样,以后肯定能搞好,我给他算卦都是上上签(最好的),以后肯定能考上大学。”……她的这种暗示完全出于本能和爱,所以这种称赞本身就毫无夸张和虚饰,让孩子真的以为自己一定很出色。结果,这种暗示被孩子所接受,他真的表现很出色。

2.消极的暗示让孩子失去信心

现实生活中还有另一种暗示,就是来自母亲或父亲的对孩子消极的暗示。一天和朋友聊天谈到儿子,“阿姨,我的头太大眼睛太小,不好看!”儿子忽然说,我大吃一惊,原来自己与朋友聊起孩子时常说的一句话,当时觉得他还小,不会在意大人所说的话的内容。没想到我不经意的一句话竟对孩子那么大的影响,不到三岁,就关心起自己的容貌:认为自己不好看!其实,我们只要稍加注意,就会经常听到周围的人在聊起自己的孩子时常常会语气低沉地说:“我的孩子不行,智力不行,学不会”;“我的孩子怎能和你的孩子比呢?脑子不好用”;“唉,笨就笨吧,这就是他的命,他的命不好,有什么办法?”;“我家那孩子不是学习的料,学不会。”;“他要是像你家孩子四分之一就好了!”等等。仔细想想,世界上没有比这更伤孩子的心了,特别是这种话是从他的亲人口中说出。结果可想而知,这些孩子过早的失去了在学习方面的信心,甚至有的会产生一种强烈的叛逆和对环境的仇视情绪。

二.积极的暗示对孩子产生良好的影响

积极的暗示,特别是这种暗示来自亲人、朋友或老师,肯定会对孩子在心理和心智方面产生良好的作用。这一观点得到爱丁堡大学教育心理学马丁教授的证实。他把一群孩子随机的分成两组,然后告诉老师,A组是优等级组,在智力、意志品质和特长上明显较好;B组则相反。老师受到这种信号后各自开始相同课程的教学。一个学期后,A组的成绩和各项测评真的优于B组。后来又经过几组实验,这一原理同样被证明。

1.暗示的作用对孩子越早越好。

暗示的作用对孩子来说,越是早期越有较深远的作用。暗示者与孩子的关系越亲密,作用越明显。如果母亲对孩子的暗示是消极的,那结果一定也是悲剧性的。

2.不同暗示其作用亦不同。

一般的暗示,和包含了丰富真挚爱的情感的暗示,其作用是不一样的。比如,一个经常受到夸奖的孩子,他也可能因为这种夸奖太频繁而产生反感。特别是这些夸奖有些不实之处时,有的孩子就会产生过大的压力,使他不希望得到这种夸奖。相反,包含着爱的积极的暗示,总是显得真实可信,也没有明显的功利目的。这种暗示作用,就像血液一样,深入而持久。

另一项来自马丁教授的调查表明:几乎90%在品质、意识和智力方面有杰出表现的人,在自己的童年或少年时期都受到过来自亲人的积极的暗示,最多来自母亲,有的来自父亲、老师、祖父母等等。

那么对家长来说,如何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进行积极的暗示呢?

(1) 这种暗示要充满真挚的爱的情感

只有爱、无私的爱才能真正发现对孩子有益、有用的暗示,这是和所有科学所不同的。它有时能发现孩子在某方面的潜能,“这孩子聪明,很懂事!”;有时是对他性格中优秀成分的敏锐捕捉,“这孩子这么小,就愿意与小朋友分享自己的玩具”“他还经常帮他的小伙伴呢!”;有时是对他智力的真诚赞美,“我们家宝宝现在就会数数了,能从一数到一百呢!”

(2) 这种暗示不能是夸张和人为的对缺点的掩饰

来自亲人的暗示,常常会有夸大和期望的成分。但是对孩子明显的缺点也大加赞赏会养成孩子在品质上的一些坏习惯。比如,有个孩子拿了妈妈的钱自己买零食吃,家长知道后不但不批评而且还夸奖自己的孩子:“你看,我们家宝宝会花钱了,知道钱重要了”。不顾事实,一味好胜,缺乏对真理的必要的谦卑,这样的暗示,与消极的暗示所带来的坏处一样。

(3) 这种暗示要能引起孩子身心的愉悦。

不要轻易的给孩子下定义。当孩子确实在某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我们应避免用以下语句:“你怎么这么笨呢!”“你看人家小强比你小,做得都比你好!”“你怎么这么不争气呀”等等。因为这样很容易给孩子一种造成一种差和无能的暗示,特别是由于它来自孩子所尊敬的父母、老师时,这种暗示会导致孩子出现挫折感。我们不妨用以下语句:“我相信你下次会做得更好。”“你一直就是我最可爱的孩子”“你一直就是最棒的,不是吗?”这样同样一件事,不同的暗示会对孩子不同的影响,而后者能引起孩子的身心愉悦。

三.让孩子学会快乐的自我暗示

爱默生说“一个人就是他整天想到的东西”;马克.奥略留说“一个人的生活就是他想成为的样子”;威廉·詹姆斯也说“我们最大的发现就是,通过改变头脑的观念,我们可以改变生活”。

1.不要让孩子有错误的自我暗示

如果一个孩子一再怀疑自己的记忆力,她就真的记不住。同样,如果一个人成天担心自己在变老,她也一定会变老。事情真的就是如此神奇!让孩子每天重复说“我恨自己,我真的恨自己”,“为什么我老出错”,结果他无法做对任何一件事。这就是自我暗示作用。

2.大声说的暗示让儿子变得健康

有一次,儿子突然说“是不是我们家的人都有神经衰弱的毛病”,我大吃一惊。原来,我给他讲了一个故事,这本书里谈到这样一个观点,一个孩子如果过早懂得很多,他一定会患上神经衰弱的毛病。于是“神经衰弱”这个词就一直停留在他的记忆里,怎么也无法忘记,他总把各种身体方面的异常感觉归结到“神经衰弱”上面。

“神经衰弱”这种自我暗示成了儿子的一道心理障碍。我必须通过交谈和其他一些方法来排除他的心理障碍。

我使用的方法很简单,就是我让他每天早晨起床就说:“我的身体和头脑真是太好了!”“昨天睡的很好!”开始他只是小声地说,后来我告诉他,不要犹豫,用你尽可能大的声音去说。这两句话在一个多月后,再也听不到了,因为儿子的“神经衰弱”障碍已经完全消失了。

3.幸运语的暗示让孩子充满快乐

我也通过一些自我暗示的方法,收到很好的效果。前两年我在一所私立寄宿幼儿园实习,我去的时候正好是他们开学之初,孩子们的情绪还不稳定,老师希望我尝试一些新方法。接受他们的那天,我让他们从一个只能伸进去一只手的纸盒中选取一张卡片,卡片上有好看的卡通人物,并且附有两句话,就是他们的幸运语。我给每个小朋友解释了卡片上的内容以及自己幸运语。然后我要求他们每天重复这几句话:“今天,我很高兴得和每个小朋友打招呼”,“我很有信心,我有力量”,“今天我学了本领”,“今天我很快乐”……

由于是孩子自己选的卡片,他们都很重视它。开始他们不习惯这样说话,我就有意问每个孩子的幸运语是什么,自己能不能大声说出来,这样过了一个月,自我暗示的作用在渐渐显现,每个孩子的脸上开始出现从未有过的兴奋与活力……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的学习


培养孩子主动学习十法

1.孩子每天上学前,告诉他放学回家后要将一天所学的内容讲出来;这样可以让孩子加深记忆,把所学的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为记牢打好基础。

2.每天让孩子在书桌前坐10分钟;这样可以让孩子慢慢培养主动学习的好习惯。

3.将孩子学习每科的时间控制在20分钟左右;孩子的注意力是有限的,所以更高效率和更少时间能让孩子没有作业的负担和压力。

4.在孩子喜欢看的电视节目开始前的半小时或1小时定为孩子的学习时间;这样可以让孩子专心学习,和孩子约定学习好后就可以看电视,前提是按照要求完成学习内容和任务。

5.给孩子制定的学习目标放在“量”而不是“时间”上;量重点讲的是质量,质量第一,效率保障。

6.让孩子彻底放松地玩,然后认真的学习;玩就好好的玩,学就好好的学,这个原则可以让孩子更专注不分心。

7.当孩子的注意力不在学习上时,最好不要强迫孩子学习;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调整孩子的状态,等孩子状态或者注意力在学习上了,再让孩子进行学习。

8.开始学习前,让孩子整理一下书桌;好的环境可以让孩子心情更好,整理书桌这个小动作如果长期坚持就会让孩子养成更好的整理习惯和动手习惯。

9.饭前和饭后半小时不要让孩子学习;这会对孩子的身体健康有帮助。

10.孩子学习过程中休息时,时间不要超过10分钟,而且最好让孩子离开书桌。时间太长孩子的注意力和学习持续度都会降低了,所以让孩子休息要讲究时间和方法。

家长如何让孩子喜欢学习?


“孩子不愿意上学怎么办?”“孩子不用功读书怎么办?”不少家长整天为这些问题而忧心忡忡。其实,孩子大多是愿意通过学习去了解新的东西的。可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些孩子的确会变得讨厌念书、讨厌学习。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而由于家庭因素影响所致的却占了大多数。

当孩子讨厌上学念书时,家长应先检讨一下自身有无以下行为:

◎ 容易生气,动不动就打骂孩子;

◎ 从不称赞孩子;

◎ 总是要求孩子考试得第一名或100分;

◎ 不给孩子娱乐的时间,只要孩子一打开电视,他们便会问:“功课做好了没有?为什么看电视?”

◎ 给孩子许多补充练习。除了学校的作业外,孩子还要做爸爸妈妈布置的家庭作业。

除此以外,像父母不和、家庭生活不协调、双亲外出工作等,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情绪,使他无心念书。

(一)让孩子保持愉快的学习情绪家长必须了解,孩子心情愉快时会比较喜欢学习,学得更好更起劲,因此家长指导孩子学习时应注意:

1.不要操之过急家长应了解孩子自身的学习能力,和孩子共同设计一个可行的学习目标,切忌因操之过急而给孩子造成压力。

2.要保持自己愉快的心情家长的心情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学习情绪,因此,在帮助孩子学习时,家长一定要保持心情愉快,这种情绪会让孩子感觉到学习本身就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3.帮助孩子一起解决问题家长如果发现孩子能力不及的时候,就要想办法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否则会使孩子对学习产生畏惧感。

(二)用游戏性的语言对孩子提出要求许多家长对孩子提出要求时不注意方式,以为只要孩子明白大人的意思就行了。其实,家长对孩子用游戏性或音乐的语言说话是很有鼓励作用的。

有一次,我到一个朋友家做客,见他的孩子玩意正浓。这时,孩子的母亲用微笑的态度,在孩子旁边用儿歌的旋律唱出:“乖孩子,要学琴,叔叔婶婶再会吧!”然后轻轻拉了拉孩子的手。孩子果然愉快地放下手中的玩具,向客人打了招呼,跟着妈妈去房间了。这位母亲用游戏性语言成功地唤起了孩子学习的兴趣。

相反地,如果这位母亲用责骂的语气对孩子说:“学琴的时间到啦,赶快到房间去”,孩子就算是放下手中的玩具,跟妈妈去学琴,也一定学不好!

(三)给孩子恰当的关怀和鼓励家长应为孩子提供一个属于他自己的环境,并适时地关爱、鼓励孩子,让孩子养成自动自觉的学习态度。

我有一个学生伟强。他家居住面积不大,爸爸就在他的床边放置了一张小桌子,在桌子的左上角安装了一盏灯。每天晚上,全家人吃过晚饭,就会各自干自己的事情:爸爸静静地坐在沙发上读报;妈妈轻轻地做家务;伟强也就会自动走到他自己的书桌前,坐在椅子上做功课。

适当的时机,爸爸妈妈会走到伟强面前,对他说:“我知道你一定会把功课做好的。你真乖,不用爸妈担心。”在父母默默的鼓励和支持下,伟强养成了自动学习的态度。

(四)帮孩子建立起自信心家长要指出孩子的优点,让他知道自己的潜能,对自己充满自信心。

我认识一位很成功的人士,他小时候因入学早,各方面表现都不如意,因此很自卑。有一次他和小朋友在家里玩拍皮球,比其他的小朋友拍得又多又好。他爸爸对他说:“孩子,你真行!你是一个很有潜力的孩子。你是班里年纪最小的,如果你晚入学一年就好了。不过,我们一起努力,解决问题,你会赶上别人的。”经过那一次,他对自己恢复了信心,知道自己有潜能,开始努力读书了,很快便成为佼佼者。

(五)用努力而不是用分数去评价孩子家长不应过分重视孩子的功课、成绩,而要看孩子的整体性表现而加以称赞。如果孩子尽了力,也得不到好成绩,家长应表示理解,不要让他有过分的压力 。

父母如何运用好心理暗示?


所谓心理暗示,就是用含蓄、间接的方式,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本质上,它是一种条件反射的心理机制,会使人不自觉地按照一定的方式行动,或者下意识地接受一定的意见或信念。

小宝喜欢跟姥姥去小超市,因为可以随心所欲地要东西,通常姥姥都会无条件地满足。这天,姥姥给小宝买了喜之郎的大杯果冻。拿回家后,小宝小心翼翼的看着妈妈的脸色。妈妈当然是严厉地制止小宝吃果冻。小宝并没打算听妈妈的,而是要爸爸给打开,准备开吃了。事已至此,妈妈决定采用心理暗示的手段来达到教育的目的。在得到了宝爸和宝姥姥的积极配合后,妈妈计上心来。

妈妈:“哎,这个果冻真是不好吃,难吃死了。我可不想吃。聪明的小宝一定也不愿意吃。”

爸爸问宝:“小宝觉得好吃吗?”(小伙子已经吃了两勺)。

宝:“好吃。”

爸爸:“其实果冻最没营养了。”

妈妈附和着:“就是,这么没营养的东西,味道又不好,才没人愿吃呢。”

姥姥问小宝:“小宝愿意吃嘛?”小家伙已经不像开始的时候那么坚决了,只是点点头,嘴里倒是没停。

妈妈继续道:“我们小宝只吃有营养的东西,像果冻这么没营养的,小宝一定不会再要买了,不会再吃了!对吧,小宝。”爸爸也加强附和道:“小宝才不会再买了呢,才不会再吃了。”(几个回合下来,效果初显!)

姥姥问:“小宝,还买吗?”

小宝立即一本正经地说:“一点也不好吃,我不吃了。也不买了。”还开开心心双手奉上了剩下的半杯果冻给妈妈。

其实,孩子对没有尝试过的东西,都有好奇心,他们想吃、想摸、想看、想玩……有些是应该积极支持的,但有些也是应该制止的。如果家长一昧地采用强制手段,当时可能会有效,但孩子的好奇心并没有掐断,早晚他要背着你再要试试。所以,先满足他的好奇心,再采用这种心理暗示的作用让他自己去抵制,效果会更好。

世上没有对暗示完全免疫的人,只是对暗示的敏感度有所差异。在相同的环境中,女性比男性更易被暗示,儿童比成人更易被暗示。小宝就是对心理暗示很敏感的孩子,所以还算好教育。相信心理暗示应该会是一种不错的教育技巧吧。

家长如何与老师进行沟通


老师最怕两种家长:一种是从不来学校,对于孩子的事不闻不问;另一种是三天两头来学校,一点鸡毛蒜皮的事都来找老师理论。这是在与一些老师们相处的场合,谈到老师如何与学生家长沟通问题时,所得到的结论。也许这不是所有老师的感受,但至少是一部分真实的心声。当然,大多数的家长是关心孩子的教育,也经常参与学校为父母举办的活动,而且是明理好沟通的。但是话说回来,怎样才是“从不来”和“三天两头来”之间的折衷平衡点,似乎变成家长难以取舍的困境。

人际沟通本来就是一门大学问,更何况为了孩子教育着想,父母和老师的沟通更显得重要。常听到老师说,家长很难沟通;也常听到父母说,老师很难沟通。如果只是彼此抱怨对方,而未思考如何谋求沟通之道,双方很难搭起沟通的桥梁。在此从家长的角度出发,来探讨如何与老师沟通的态度与技巧。先给父母做一个小小的测验:

一、在每一个新的学年,你是否主动去拜访孩子的老师

二、你是否以请教专家的态度去拜访老师

三、你是否提供老师一些孩子在家中的生活资料

四、你是否接纳老师的一些想法和感受

五、你是否同理老师的一些困难,包括牢骚在内

六、你是否对老师一些作法表示支持

七、你是否很少打断老师的话

八、你是否专注的听老师的叙述

九、你是否相信老师的专业能力

十、你是否在谈话结束前感谢老师的辛劳

以上十题中,如果你回答「是」的在七个以上,相信你和老师的沟通已经有一个很好的开始。如果你回答“是”的在四到六个之间,你和老师的沟通似乎有点问题,回头看一看回答“否”的题目,想一想其中的道理:尊重是赢取合作之钥。如果你回答“是”的在三个以下,我想你得花更多的时间,诚实的面对自己:是放不下身段吗?是自认为懂得多吗?是防卫性过强吗?还是从没有和老师沟通的经验?除了拜访老师,与老师沟通之外,打电话与老师联系,也是很好的方法之一(但是别常打,以免干扰到老师的私生活),而且别忘了多给老师一些支持肯定,即使有一些意见,也得把“批评夹在厚厚的赞美之间”。例如开始真诚的表示:“某某老师,不好意思打扰您,我是某某人的家长,我常听到孩子谈到您的一些教法,我非常敬佩,真是非常谢谢您这么认真的教孩子,今天孩子回到家里,说他在学校里发生……(把事件长话短说),我想这问题得请教您,看我们做家长的应该如何配合……”之后,耐心的倾听老师的说明,记住前述小测验中一些正向沟通的要领。

有时孩子回家后,会说一些可能引起亲师误会或冲突的话,孩子也许无意说谎,可能是表达不够清楚(认知和语言正在发展之故),或者只说利于自己的一面之辞(不需责怪孩子,这是人之常情)。请先不要急躁愤怒,冲突只会误事,最好先打电话或拜访老师,把事情加以澄清。其实,大多数的事件在证实之后,通常都是些小事,不必过分在意.如果想更有效的增进亲师沟通,得抽空多参与学校举办的活动,如亲职教育讲座、亲师会、父母成长团体、读书会、教学成果展览、运动会、园游会等。如有更多的心力,可主动协助推展教育工作,如许多学校的爱心妈妈,导护爸爸。这样不仅能和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对孩子的教育和学习上的示范,都有深远的意义和效果。

周建新老师答家长问:怎样提高孩子的学习和思考能力?


家长提问1:生活随处都是教育,日常生活中通过哪些活动可以系统的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

周老师答:思考能力可以说就是思维能力。思维能力主要表现在:观察力、想象力、表达能力、推理能力、创造力。孩子3、4岁主要培养想象力,让孩子说一说什么东西有什么用?什么符号像什么?大点了可以问孩子这件事情怎么办?说得越多越好,让孩子从不同角度的说一说,说多了,思维也就打开了,想象力是思维的窗口嘛!从不同的角度想问题,本身也是创造力的培养,这对孩子未来的发展非常重要。上面这个过程中,既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还培养了孩子的表达能力。不过,在中国还要加入一个很重要的能力:计算能力。小学计算耗费了数学时间的百分之六七十的时间,解决了计算问题,就等于提高了孩子的学习数学的效率,计算要以整体看数为基础,不要去学珠心算。

家长提问2:孩子太小有必要教他那么多知识么,学多了会不会适得其反?

周老师答:不要把将来要学的东西生硬的教给孩子,死硬地提前学肯定不好。学习的方式不一样,大人炒菜,孩子也会学呀,方式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其次,学的知识只是死的,关键要让孩子掌握发展必备的知识,教多了没有必要,不教孩子无法发展,错过关键期,将来费力也难学好。还有,教知识不如教能力,自己有一桶水关键给孩子指出一条河。学多好与不好,关键看你怎么教。教知识还是教能力,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与认知规律。再想想:学校里,不愿意学的孩子是知识多的呢,还是知识少的,是听得懂的愿意学呢,还是听不懂的愿意学。

家长提问3:思维训练能在孩子身上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周老师答:1、增加孩子的信心。见多识广,孩子学得多,知道就的多,得到表扬和被关注的机会就多,就会增强信心、孩子就觉得自己聪明。孩子不是因为聪明才聪明,而是孩子感觉到自己聪明才聪明。

2、积累大量的各种经验(包括许多数学语言)。孩子的理解力的基础是大量经验的积累。

3、增强孩子动手能力。

4、增加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掌握数学发展的必备工具:超强的心算能力,这是提高解题效率的必备工具(绝非珠心算)。

6、掌握一定的应试能力,幼升小考试家长就不用操心了。

7、为孩子未来的发展积聚充足的能量。

家长提问4:孩子5岁多了,今天要上小学。学习可能因为过早就开始了学习,导致他现在对很多东西都没有兴趣,目前最喜欢的就是做游戏类的数学题啊、玩变形金刚的组装玩具,时常有些畏难情绪,怎么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的兴趣点?

周老师答:孩子天生就爱学习,孩子不爱学习,也是大人把孩子的激情给熄灭的。孩子越学应该越爱学,让孩子感受到成功的喜悦,让他令人欲罢不能才行呀。你自己看蚂蚁,孩子会跟着看,不要给孩子压力,再拿出放大镜来,你看孩子除了看蚂蚁,是不是还会看许多?

家长提问5:孩子6岁3个月了,今天要上小学。学习可能因为过早就开始了学习,导致他现在对很多东西都没有兴趣,每天回家做作业比较磨蹭,一般情况做作业要发一二个小时还完成不了,时常有些畏难情绪,怎么提高学习的自信心,培养学习的兴趣点?

周老师答:作业磨蹭,很多时候是孩子注意力不集中问题,先看看孩子平衡性好不好,一条腿站不站得住,学跳绳是不是很困难,折纸是不是很费力,还有偏食、小时候爬的少,运动不足等到致孩子注意力不集中而造成作业磨蹭。另外,孩子做作业吃力,是因为写字非常吃力,书写能力困难。或是因为作业多或者是做起来比较吃力,学习能力不足引起。只有找到了症结才能解决问题。

家长提问6:孩子目前在上学班,他上课经常跑神、溜号。怎样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培养学习兴趣,提高专注力?

周老师答:先说培养自信心,让孩子不断地尝到成功的乐趣,孩子就会有自信心。让孩子做一些能做的事情,再做一些适当思考就能做的事情,再做一些经过努力就能做一些的事情,给孩子适当的指导与鼓励,孩子一定会有信心。有信心就会有兴趣了。

再说专注力的培养:1、要多运动,协调运动要跳绳,精细动作要折纸,写字等,还要多练平衡性,一条腿站稳等;2、不偏食,注意力不集中有的是吃不出来的,营养不足呀;3、不要照顾太周,孩子自理能力强可以增强注意力;4、下下棋吧;5、多给孩子思考问题的机会。

周建新老师个人简介

好家长如何和儿女有效沟通?


家长会不会以一种最正确高效的方式和孩子沟通,会直接影响到孩子的健康成长。尤其对于三岁前的孩子,家长若能以温和有礼的方式去和孩子沟通,孩子得到的爱的滋养会比你想象中多。

1.蹲下来,和孩子保持平视,并且语气应保持温柔

这时的宝宝就像天真懵懂的小动物,如果家长说话时高高在上,就会带来强烈的压迫感。跟孩子保持同一高度,耐心地听他说话,可以鼓励他们在无压力的前提下,准确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2.和孩子交流时应及时回馈

很多时候家长因为在忙着做自己的事情,会很容易忽略孩子们咿咿呀呀的语言交流。其实,这对于孩子而言是非常重要的。平时跟孩子聊天时,不妨摸摸他的头、搂搂他的肩、拍拍他的背、握着他的小手,这些小动作都会起到正面效果。

3.相比警告,直接鼓励更好

看着宝宝端着水从远处走过来的时候,很多家长可能会说:不要打翻水了哦。又或者是小心水趟了之类的。其实,从正面去鼓励孩子,比如说:慢慢来,对了,就这样。这样的鼓励式语言,会使得孩子的信心更充足。

4.让孩子去选比下指令要好

有时候孩子对一件事过于抗拒的时候,讲道理往往没用,这时候可以给孩子几个选项去做选择,转移孩子的注意力。例如孩子不肯起床,妈妈可以通过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衣服,例如是碎花还是条纹这样子孩子比较感兴趣的方面,去把孩子的注意力引过来。

5.善用“正话反说”的技巧

两岁左右的孩子会有叛逆思维。这时候对于家长的一些话可能会产生抵触心理。例如家长本来想让孩子吃饭,但是孩子偏偏想要吃巧克力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说:我们先吃巧克力,再吃饭。这样孩子的想法可能就会被扭转过来了。

以上是针对三岁孩子的话术,而三岁以上的孩子,在思维方式,注意力等方面都有了很大的进步。这时候家长应该更加重视和孩子的沟通技巧。

1.别把抱怨放在嘴边

很多家长喜欢把“你怎么会这么笨”“你怎么连这个都会做错?”诸如此类的话放在嘴边。这样不仅会损害孩子的自尊心,还很不利于亲子关系。建议家长可以多从正面去给建议,比如说:建议你可以...比较好“这样的话术。

2.先认同,再引导

孩子会主动找家长倾诉,是表达了对家长的信任。如果家长总是没有给出积极的反应,那孩子逐渐的就会失去这种倾诉的欲望。所以家长应该先用心去体会孩子的感受,然后再进行有效沟通。

3.了解孩子情况,从细节谈起

3岁之后的孩子一般都有了隐私意识,这个时候家长想要了解孩子的情况就没以前那么容易了。所以家长尽量不要问一些笼统的话题,而要多问细节,例如:今天的音乐课好玩么?你的同桌考试考得怎么样?以便于话题可以顺利进行。

4.不要对孩子的负面想法反应过激

有时候孩子可能会说:明天如果不用上学就好了。这时候很多家长可能会反应过激严厉地教育孩子。但是其实设身处地地想,我们自己偶尔也会有一些负面的想法。

例如我们可以和孩子说:对啊,妈妈也想明天不上班。然后细心去咨询孩子不想上课的理由,而不会贸贸然把亲子关系搞僵。

家长如何教育孩子好好学习


不管孩子以后做什么,或者说会选择什么职业,那都要看孩子自己的选择与本领了,但孩子还小的时候,所有的父母都希望孩子用心读书,然后通过努力学习让自己强大起来。可孩子的天性就是玩,所以太多太多的父母们就在想方设法的教育自己的孩子爱上学习,并努力学习。可有的家长教育孩子的方法非常有效,可有很多家长教育孩子之后,更加的让孩子厌倦了学习。那么,到底该如何教育,孩子才能呢好好学习呢:

方法/步骤

1. 了解孩子才能“对症下药”

有时候开家长会,或者散步的时候,会遇到一些学生家长,会询问教育孩子听话或者教育孩子好好学习的问题。有太多家长会絮絮叨叨说些自己家孩子不好的事情,可那些孩子据我在一边观察,其实并不完全是他们父母所描述的那样。我就会问那些家长,你真的了解你自己家孩子吗?可能有些家长觉得我的话不可思议,自己的孩子自己能不了解吗?你错了,就算孩子是个婴儿,你要是不用心观察,你也只能了解孩子的表面而已,何况孩子已经长大,有了自己的思维能力,你就更要用心观察并多方面了解,这样你才能真正了解你的孩子,才能拿出相对应的教育方式。

2. 和孩子参观一些高科技的展览

我们都学过孟母三迁的故事吧?我们的孩子也都学习过这个故事,可实际上有多少家长真正的能把这种精神结合实际,并很好的运用在教育孩子这件事情里?太多家长总埋怨孩子不好好学习,自己每天不是抽烟喝酒打麻将,就是每天无所事事的上网聊天瞎胡闹。给孩子的教育,也就是每天不变的那句责骂:你就笨死了考那么点分数!我想说的是,你有哪些瞎胡闹的时间,不如带孩子参观一些高科技之类的展览,让孩子在知识的海洋找到乐趣与神秘感,并激发孩子好好学习的心,这比你每天不变的责骂孩子强多了吧?孟母为了孩子的学习可以三迁,我们现代的家长生活条件比那个时期好吧?

3. 给孩子一份学习好的“动力”

我从来不赞成家长们给孩子所谓的学习好的奖励,比如金钱奖励。我身边太多家长,就是用金钱来奖励孩子,你这次考试成绩考多少名,我给你多少钱,这是很多家长采用的办法。我不否认,用金钱来刺激孩子,但这样做的弊端你知道吗?孩子可能为了那点钱不择手段的让分数高一些,反正你也不管他们是怎样学习的,你在乎的不过是考试分数而已,那么,作弊得来的分数也照样能有金钱奖励,那么,他干嘛不作弊?给孩子一份学习好的动力是对的,但不能如此的“奖励”,这样你只会害了孩子。比如承诺孩子好好学习一段时间后去哪儿陪孩子游玩,或者满足孩子一个小小心愿等等。

4. 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

每一个孩子在初学阶段,都是一样的起点,最起码在学校接受的教育都是一样的,可为什么后来出现了学习好与学习不好、好好学习与不好好学习的差别呢?孩子自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家长的教育更是一个无法忽视的因素。在孩子初学阶段,作为家长不要觉得孩子的教育就是老师和学校的事情了,当孩子回到家,你要做的不是唠叨孩子好好学习,然后你放任不管了。你拿出一点时间,最起码在孩子写作业学习的那段时间你什么都不要做,告诉孩子你有很多知识都忘记了,要孩子教教你。然后和孩子一样一起做题,一起念书,遇到孩子的难题时你假装不懂然后询问孩子,孩子一定会很骄傲的告诉你如何解答,就算孩子不会做,也会想办法学会然后交给你,我保证,用不了多久,孩子一定会爱上学习的。

5. 在外表扬在内教育

没一个孩子都是有自己的尊严的,就算孩子再小,他们也希望自己的爸妈夸奖自己而不是训斥自己。当孩子学习不好,或者孩子不知道好好学习的时候,作为家长一定要掌握好度孩子奖罚的方式方法,因为你对孩子的奖罚方式,可能会直接影响到孩子对学习的态度。打个比喻,我家宝贝考试之后我带孩子外出游玩散心,路上遇到一对母子,在整个坐车的四十分钟里,那位妈妈高升责骂自己的孩子,说是没考好,孩子懒,孩子还有时候撒谎,孩子学习态度不好,等等,整个过程那个孩子都是低着头的,但两只手紧紧握在一起。一段时间后再遇到那位妈妈,才知道孩子由原来的成绩直接下降到最后名次。我其实想说,孩子没好好学习,是妈妈造成的。教育孩子好好学习的时候,在外,一定要恰当的表扬自己的孩子,然后回到家里慢慢教育孩子,只有这样,孩子的自尊心保住了,孩子也会明白家长的苦心。

6. 孩子学习习惯重过考试分数

我这儿就有那么一个孩子,从小学到初中,只要考试,那就是一个抄袭作弊,只要老师没把我请出考场,我就是抄袭。他妈妈每天做的最多的就是打麻将喝酒跳舞,对于孩子只是知道考试成绩如何,并给予孩子金钱奖励,而从来不问孩子平日是否认真学习。今年孩子中考,成绩自然很低很低,那位妈妈不但不找真正的原因,还到处找人给自己的孩子重新批卷,说是一定是有人动了自己孩子考卷的手脚,不然孩子的分数不会是这样。你看吧,这就是家长只在乎孩子分数的下场。如何教育孩子好好学习,首先你要了解孩子的学习习惯如何,也是最最该让孩子拥有的一种习惯态度,当孩子的学习态度端正了,有了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你还怕孩子不好好学习吗?

7. 带孩子体验辛苦劳动者的生活

我相信这是太多人小时候都有过的体验吧?我记得我自己小时候过于淘气,爹娘就把我带到田地里参加农活,我自小体质弱身体不太好,太阳一晒就能晕倒,然后爹娘就和我说了:你看啊,不好好学习长大就要做这些活的。确实,每一次体验一回,我就会不那么淘气,无奈偏科严重,后来仍是“没什么出息”。你不用刻意让孩子体验劳动,也不用在孩子学习不好的时候强制孩子参加辛苦劳动,或者强制孩子看一看那些辛苦,平日里,带着孩子用锻炼身体的名头让孩子体验一次,并问一问孩子:这是你喜欢的生活方式吗?如果是,那就多体验几回,并认真的体验。我相信现在的孩子没有几个能吃那份苦的,多多少少,对孩子也是一种教育吧。

8. 别人经验可以借鉴不能照搬

我从来不赞成家长们学习别的家长的教育方法,就算是学校召开家长会,让所谓的教育专家或者优秀家长传授如何教育孩子,我不过是听一听罢了。我发现很多家长一听到关于如何让孩子学习好的所谓的讲座啊之类,那就是一个劲的往前冲,恨不能把别人的教育方法全部拿来为己用。一个孩子一种性格,就算是看起来性格相同的孩子,也会有自己独立的性格与习惯,作为家长,你可以借鉴别人的经验,但绝对不能拿来就用。一个性格开朗的孩子,和一个性格沉闷的孩子,教育的方法绝对不是一样的,这两种孩子要是使用一种教育方式,我可以保证,一定会有最少一个孩子会出现很大的教育问题。

家园共育《老师如何运用“学习故事”点燃和唤醒家长》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学习故事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