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交流与讨论,而教育笔记可以某种程度上提高老师的教育水平。平常你收集了优秀的教育笔记吗?下面的内容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做孩子的好伙伴,希望对您的工作和生活有所帮助。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做孩子的好伙伴”!

情感交流是一种心灵的交汇,如果教师在幼儿的心中只是严厉的代名词,那么,幼儿就不会向老师表达心声,我们也无法探知幼儿的内心世界。

在日常生活中,为了更了解幼儿,我会以朋友的身份主动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参与到孩子们的游戏中,与孩子们拉近距离,在适当的时候给与鼓励。

就像在户外活动玩沙包时,我有时会故意自顾自的在一旁玩,孩子们看到后就会模仿,甚至会根据我的方法自己进行创造,创造出更好的玩法;有时我会直接参与到孩子们的“战斗”中,每当这时候,孩子们就高兴的不得了,他们在一旁不断给我加油,出主意,他们会大声喊“老师,你往这边跑”,“老师,你要把沙包踢到这个圈里”,“老师,你可以踢得更高一点”,看到孩子们那兴高采烈的样子,感觉自己好像回到了童年时期,顿时充满了活力。

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你会发现,你把孩子当朋友,孩子也会把你当成大朋友,和孩子们在一起,会感到自己和快乐,同时,也更真正了解孩子的内心,感知他们的想法,孩子们对我们也会更加信赖。

因此,我们不妨蹲下来,敞开心扉接纳孩子,做孩子的好伙伴。

关于“做孩子的好伙伴”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老师更应是孩子的伙伴


为了能使孩子全面发展,增强体质,健康成长,这一学期,园里重视了对户外活动的管理与要求,保证了孩子户外活动的时间与质量。一天中对孩子来说,最高兴的莫过于户外活动了,可对老师来说,总担心他们不小心磕着碰着,或闹出个什么事来,不敢有丝毫的懈怠。但有一天,这一情形发生了变化。孩子们在玩滑梯时,一个小朋友走到我身边,纯真地问道:“老师,你为什么老站在这儿不跟我们一起玩呀?”“老师要看着你们呀!”我随口而出。“为什么要看着?”看着一脸疑惑的孩子,我赶紧改口:“滑梯那么小,老师这么高,装不下啊。”“滑梯可大了,能装下,老师跟我们一起玩吧,我领着你。”说着小朋友来拉我的手。其实,在看着孩子们嬉笑玩闹时,我不止一次地想加入他们的行列,可一想到自己是老师,便无奈地望而却步了。“老师,快走呀!”小朋友急切地催促。为什么不能去呢?自己不是一直想和孩子们成为好朋友吗?孩子们信任老师,老师为什么不能信任一下孩子们呢?我的脚步不由自主地加快了。来到滑梯旁,我长舒了一口气,然后攥着小朋友的手,便跟着爬上了攀登架,低头弯腰钻过“山洞”,然后从滑梯上滑下来。我地加入,立即引起了孩子们地“骚动”,我马上便被孩子们拽得团团转,但我的心中却满是幸福。是呀,我们老师,往往是站着和孩子们说话,等你坐下来,和他们平等地交流时,你会发现,孩子们更希望老师能成为他们真正的朋友,平等的伙伴。

关心伙伴


平时在幼儿园里我经常教育孩子要互相帮助,团结友爱,我们是中班的哥哥姐姐要主动关心小班的弟弟妹妹,尊敬大班的哥哥姐姐,遇到困难时要去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小朋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但孩子们真正这样做的却很少。通过一件小事,却让我改变了对孩子们的看法。

早晨,我正在打扫院子,忽然就听到“呜呜”的哭声,我顺着哭声望去,让我看到了这样一幕:小班的王子轩小朋友一边走着一边在哭,我班的莙如和历娜跑过去扶着她,一会旁边又跑过来好几个小朋友,莙如说:“别哭呀!”历娜说:“我们和你玩!我们大家都陪你!”听了孩子们的对话,我很高兴,马上跑过去,询问了子轩哭的原因,原来她的妈妈去生宝宝了,她好久都没见到,是想妈妈了。孩子们围过来的更多了,纷纷说:“老师,我给她玩我的呼啦圈。我给她玩我的沙包。”看着孩子们懂事的样子,我心里真开心。

从这件事使我想到,平时耐心给孩子讲关心同伴的道理,虽然当时不一定有什么成效,但孩子真正懂得了就会付之于行动,照着去做,这也是我们做为老师要得到的教育效果。

记着孩子的好


“记着你的好,记着你的笑……”当一位孩子依偎着对我轻唱这首歌时,我感到孩子很有趣——学着大人的腔调还有摸有样的,但笑过之后那熟悉的歌词引起了我的思考。对着小小的孩子我们总是告诉他们,我们大人对他们有多好,要他们时时记着我们对他们的好,在生活中孩子也确实做到了这一点。当我微笑着迎接他们,亲切地抱抱他们时,孩子总是高兴地笑着向我问好;当我带着孩子开心地活动完坐着时,孩子总会亲切地问:“老师你累吗?我帮你捶捶吧。”当我关心地问候他们,帮他们穿衣裤时,孩子总会亲昵地亲亲你。孩子的想法很简单,但孩子的爱很纯真,他们没有世俗的偏见,只有真诚的表现,他们最直接地表现着你的好、你的坏。可我们这些自以为是的大人

,在要求孩子的时候却自己忘了。有时孩子想亲亲你,你却生硬地推开他告诉他:“你很脏”;有时孩子想向你诉说,你却会因为繁忙的事务很敷衍他;孩子在热情地对待我们时,我们总是忘却了要以同样的热情对待他们。

“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您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小孩还要小!”一首《小孩不小歌》提醒了我们,不要小看了孩子,平等地对待孩子,让孩子记着我们的好时,我们也要记着孩子的好。

孩子是好模仿的


在孩子的世界里,可以说每时每刻、每分每秒都在模仿——模仿父母、模仿邻里、模仿同伴、模仿社会、模仿动物世界、模仿大自然。

孩子总是在模仿中成长发展、在模仿中活跃思维的。

孩子的一对小耳朵,好比一台录音机,孩子的一双小眼睛,好比一台录像机,日久天长地模仿着。

所以在进行艺术教育时,要让孩子不模仿这是办不到的。

在一次绘画活动《小鸟的飞机》中,我引导幼儿将原有的小鸟放大几十倍,把它们当作飞机,里面坐人,我画了两幅范画,强调幼儿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我画的不一样,可是活动刚刚开始,孩子们都凑到前面来照着我的画,我很担心这样不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就把范画拿走了,但是过后,我看到的是孩子根本不会画,尤其是坐在飞机里的人,最后我还是把范画给他们看。

在活动后我想了想,我们不必过分害怕孩子的简单模仿,以为孩子过于死板,因为在不断的模仿中,孩子也会去除、简略、夸大、重建,虽然孩子都是画的同一种内容,但是每个人交上来的作品是各有千秋,其中已经包含了他们多多少少的创造性。

要培养孩子的独创性思维能力,我们应该让孩子获得丰富的感性知识。

对孩子用直观的方法,如观察自然和社会现象,游览各种景观,多看书画、电视,多听故事、音乐等来丰富孩子的感性知识。

并在进行活动时向孩子提出各种问题,启发孩子进行大胆的创造性思维。

避免在日常生活当中出现的:大多数的家长、教师不是害怕孩子的模仿,而是害怕孩子过于“越轨”。

在教孩子绘画,要与范例一模一样,孩子按自己的思维多画了东西,就会受到责备,孩子长期被干涉、命令、保护,到头来只会事与愿违,变得循规蹈矩、毫无生气,哪还会有独创性?

教育随笔:新的伙伴


教育随笔:新的伙伴

“哥哥,我去给你搬凳子。我来帮你接水吧。老师,你在干什么呢?老师,我来分勺子吧。不哭了,不哭了,妈妈一会就来了。”伴随着暖心的声音,开启了美好的一周。新的一周,新的开始。渐渐地我把脚步放慢下来,没有了开始的心急,没有了开始的烦躁,而有了更多的耐心、更多的理解、更多的不舍。

周一,我的身边多了一个“跟屁虫”,他不是别人,就是我们班的小帅哥——尧尧(一个白白净净的小男孩)。刚开学来的时候很有大哥哥的样子,会主动问老师:“这是谁的盘子?”会主动帮小朋友收盘子,是老师和小朋友的第一小帮手。

可是由于感冒生病回家休息了一段时间,再来幼儿园的时候每天都是泪汪汪的。我会刻意的去关注他,看他喜欢什么玩具,喜欢吃什么来跟他交流,去问他;“你的玩具叫什么呀?”或者是通过一些事情去表扬他。可是,这样仍然转移不了他的注意力,一开始表现得特别坚强,不一会还是会哭。这是,刚来时间不长的歌歌小朋友放下手里的玩具跑来跟尧尧说:“不哭不哭,妈妈一会就来啦,我的妈妈也会来的!”说完就带玺尧一起去玩。不知不觉间孩子们的友谊就这样建立起来。

最近,尧尧的变化很大,不再说是哭得眼睛通红,而是每天老师布置的任务、要做的事情,他都会像小战士一样来向我报告。不一会就会听到“老师,我洗完手了。老师,我尿完尿了。老师,我吃完水果了。”每次说到这些,我都觉着多了个儿子,心里暖暖的。

慢慢的,我发现与孩子们的关系不像是师生关系,有时候会更像朋友、亲人。因为他们会对杨老师说小秘密啦!今天,李钰歌小朋友偷偷告诉了我一个秘密。她说:“我家的电视坏了,我爸爸给修起来了。我说:“你爸爸真厉害!”

新的环境,新的伙伴。孩子们在一天天的进步,我也不能落后,突破自己。我爱我的孩子们,因为他们给了我家的感觉,因为我们是一家人。

做孩子的听众


人的心情就如那变化多端的天气,看着天空中的朵朵白云,丝丝阳光慢慢地从云朵中露出了笑脸,我的心情也随之有了一些变化。每天看到孩子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这也算是我在一天中感到最幸福的事。下午起床后,孩子们一如既往的坐到走廊的小椅子上,等待着老师给他们梳辫子。他们有说有笑,开心的聊着;看着他们聊得如此开心,我便轻轻地捧了张小椅子悄悄地坐到了他们身边,静静地聆听着。原来他们在讨论着我们小二班的主题墙。没想到小小年纪的他们,竟会有如此的心思。有的在说墙板上幼儿涂色的小脚印,比比谁的漂亮;有的在讨论调查表,这是我爸爸写的字,这是我妈妈写的……从孩子们的讨论中,我发现小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还是比较快的。我们老师以及家长朋友们在平日的一日生活中,应该多关注幼儿,不要轻易抑制幼儿平时的交谈;更应该为孩子创造更多讨论、聊天的机会。这样不仅有助于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也能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更让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得到了锻炼。让我们不要再武断的对孩子们说“不”,让我们一起学会轻轻地走到孩子们的身边去聆听,做他们的听众。相信您一定会有更多的收获!

做孩子的玩伴


每当孩子们户外游戏时,我都会全神贯注地注意着他们的“行踪”,尽量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惟恐他们磕着、碰着或因为年龄小不懂事而打架争吵,只有这样,才会让家长放心,才会让孩子们在幼儿园里生活得更加快乐、安全健康!

有一次户外活动,我请孩子们找自己最好的小伙伴一起做游戏,孩子们兴高采烈的在场地上寻找,有的蹦蹦跳跳地学乌龟走路,有的一个接一个地跳圈,也有的三五成群“呼呼”地轻松自在的玩转呼啦圈……看着,笑着,我也好似回到了童年,也不由自主的想加入到他们的行列中去。“快看,老师还没找到伙伴呢!”忽然,不知哪个小朋友看我“孤零零”地站在一边,喊了我一声,也打断了我的思绪。原来,此时在孩子的心里,我已由教师的角色转变为了他们所信赖的朋友。看着孩子们信任、期盼的眼神,我快步、跳进了他们用呼啦圈“搭建”好的“山路”,并且,我还紧紧跟着前面小朋友的步伐,以免“碰壁”违规,这时,有了老师的参与,孩子们玩得更开心了。也许,这就是老师和孩子们间平等的交流吧,这就是老师、幼儿间的相互尊重和信任吧!

我明白了,要想成为一名孩子喜欢的老师,那就做他们忠实的小玩伴吧!这,其实很快乐,也很简单!

培养孩子好行为的妙法


孩子的成长如同一道永远也解不完的题,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冒出来。不过,在同儿子的不断过招中,在同其他妈妈的交流中,在从报刊阅读中以及在网上的查询中,我逐渐甩掉了育儿盲的帽子,变成了一位自认为还算称职的妈妈。现我将自己在实践中总结的一点经验分享给大家。

奖励

及时且经常地奖励孩子的良好行为,可以增进孩子的良好行为,使其继续巩固与提高。这种奖励,必须是在孩子表现出良好行为后立即做出的才有效。奖励有许多种,我主要实施的是精神奖励和物质奖励两种,其中精神奖励对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尤为重要。

精神奖励:

包括微笑、拥抱、亲吻、鼓掌、拍肩、口头表扬等等。

上月底,我为儿子买了一套无图识字卡。买回的当天晚上,我像同儿子玩其他玩具一样与他玩认字游戏。我先教他认六张卡片,当读了几遍后,我开始将卡片扔在床上,随便说一个字,让他在卡片堆里找。当儿子找对一个卡片后,我马上给儿子一个亲吻,并夸张地说声:“真棒,棒极了。”儿子见妈妈如此高兴,立刻来了精神,一个劲地让妈妈说,他找。就这样,一个晚上,儿子都拿着小卡片玩个不停。直到现在,每晚临睡前的认字游戏都是我与儿子的保留节目。在玩中,我鼓励的花样也不断翻新,儿子在我的鼓励下,自信心越来越强,一百张的卡片,不到半个月就已认识了大半。

物质奖励:

用奖励小玩具或孩子最喜欢吃的小食品等办法,促进孩子改善某种行为。

儿子喜欢看书,喜欢玩玩具,但是在看过玩过后,常常将书及玩具乱扔一气。有时候,当你给他讲书中的某个故事时,他便突然想要看那本书,可是望着床上、地上、桌上、椅上的书,一时还真找不到他要的那本书。为了使他养成做事有规矩的习惯,我采用了自身找原因加物质奖励的办法。自身找原因,主要是反省自己是不是自身表率做得不够,再者是否能动动脑筋。我首先为儿子买了两个布制的小书架。买回来后,我将他看的书和玩具分别放入了两个书架内。儿子看完书后,刚要扔在地上,我忙走过去对他说:“让我们把它送回家好不好。”说完,用手指了指书架,儿子马上心领神会,将书乖乖地放入了书架。看着进步的儿子,我高兴地对他说:“来,妈妈奖励一个QQ糖。”通过几次小恩小惠加甜言蜜语,还别说,儿子慢慢地养成了不乱扔东西的习惯。比如吃完香蕉,他会将香蕉皮扔到垃圾桶里。

惩罚

这里所说的惩罚是指温和惩罚,不是体罚或变相体罚。我常实施的有以下几种:

故意忽视:

故意忽视是指大人的注意力从孩子的不良行为移开,故意不予理睬。这种方法对减少孩子无意识养成的不良行为习惯尤为有效。

一次,我与老公带着儿子去姥姥家。走着走着,儿子突然注意到马路对面的一个小女孩在吐舌头。儿子觉得很新奇,也伸出了舌头,并笑着看我们。爸爸看不下去,马上对儿子说:“快别吐舌头了。”儿子听了,不但不缩舌头,反而吐得更起劲了。到了姥姥家,儿子继续向姥姥吐舌头。姥姥刚要制止,我示意姥姥别提这件事,而是拿出了许多好玩的玩具,以转移儿子的注意力。过了一会儿,儿子不再吐舌头了。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我都采取了忽视的方式,可以说屡试不爽。

责备和不赞成:

当孩子刚发生不良行为时,大人要走近他身边,注视他的眼睛,表情严厉,指出那种不良行为,并下命令让他停止。一般来说,对许多幼儿,大人使用这种责备和不赞成的方法,就足以制止他的不良行为。但对经常争吵的幼儿,这种就不一定有效,可考虑用其它惩罚形式。

一天中午,我刚一进门,就见儿子拿着篮球在厨房里往头顶上扔。球刚一扔出去,就掉在了他的脑袋上,并弹了出去。儿子不但不怕疼,依旧扔个不停。我家的厨房是用玻璃钢窗隔成的,如果球扔得过猛,很可能砸坏玻璃。砸坏玻璃事小,万一扎着儿子可事大了。我忙走到他身边,绷着脸,用眼睛盯着他,并大声说:“儿子,不能在厨房里往上扔球,如果再扔,我可要把球没收了。”儿子看着我严厉的表情,停止了扔球。我蹲下身,指着玻璃对他说:“万一把玻璃砸坏了扎着你咋办。”儿子似乎明白了。乖乖地抱着球到客厅去了。

这里要指出的是,大人下命令,必须严肃、清楚、明确、有力,让孩子感到有纪律约束,必须执行。

自然结果:

自然结果是指孩子不良行为发生后产生的必然结果。这种方式是让他咎由自取,以达到惩罚的目的,

相信《做孩子的好伙伴》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笔记,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