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滋润幼小心灵

08-13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我们的陪伴,有时候陪伴才是最有意义的教育!那么,家园共育要注意一些什么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父爱,滋润幼小心灵”,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父爱,滋润幼小心灵。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父母不是容易做的,一般人以为结了婚、生了孩子就有做父母的资格了,其实不然。栽花的人,先要懂得栽花的方法,花才栽得好;养蜂的人,先要懂得养蜂的方法;教育孩子是一样的,为人父母者首先要负起为人父母的责任。这个学期我们小六班来了个新朋友,名叫杨正西。经过一段时间的接触,我们发现西西任性执拗、喜欢自言自语,虽说上过一年半的幼儿园,但是没有一点纪律感。正西妈妈告诉我们:她是一个全职母亲,丈夫做生意很忙,很少与孩子在一起,从小西西都是跟妈妈的时间多,两岁后就上全托班了。现在,西西妈妈也觉得西西好像是年纪越大脾气越怪,说什么道理他都不爱听,只要他认为可以做的事就一定要做,不管是对是错,也不管别人的感受。西西妈妈都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很想带西西去看看医生。听了西西妈妈的话,我觉得和我看到过的一篇文章非常相像:一个男孩子在太长的时间里失去太多的父爱,他不知道如何表达和排解幼小心灵中的这种不愉快的情感,于是他就选择与身边的成人对抗以及攻击小朋友等方式来引起他人的注意。我想:不光男孩,女孩同样也需要父爱。幼儿长期生活在没有父亲参与的家庭环境中,很容易造成孩子性格上的缺陷:男孩子仅仅在母亲的抚养下,性格会女性化而变得缺乏阳刚之气,或是变得暴躁易怒;即使是母亲抚养女儿,孩子的性格也很有可能走向极端。有些妈妈把希望寄托在幼儿园这,但实际上,父爱是无法替代的,幼儿园同样不能替代父亲这个角色。幼儿园里多数是女性,她们能给予孩子的是母亲那种温柔的爱和老师那种理智的爱,而父亲那种阳刚而厚重的爱,孩子是无法得到的。为了给孩子塑造一个健全的人格,为人父者谨记要尽到自己的责任。父爱,滋润幼小的心灵。中国传统的家庭教育总是严父慈母,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父亲不单单是严厉的象征,也逐渐融进了亲情的教育。在孩子的心目中,父亲既是他们的朋友又是值得尊敬的老师,有些甚至可以称得上是孩子的榜样、楷模。有很多成功人事在选择人生道路时都是经过父亲的教育、指点,从而奠定了自己所走的路。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当孩子做事遇到困难时,父亲能给予他勇气和信心;当孩子犯下错误时,父亲也会以理智和宽容的态度去解决问题,谅解孩子在成长过程中的无知与过失,鼓励身处困境的孩子,安慰他们受伤的心灵;当妈妈对孩子过分溺爱和迁就孩子的时候,父亲就应该充当教育的主角,采取严格乃至严厉的教育方式,最终使孩子接受到正确的、健全的教育;当孩子内向、胆小的时候,父亲会以男人的阳刚之气去感染孩子,带着孩子亲历山水,到大自然中去磨练孩子的性格,使孩子逐渐形成勇敢坚毅的品质;当孩子在郊游中走累了,父亲就会背起孩子,这时父亲宽厚的脊背是孩子最好的避风港;在人多拥挤的场所孩子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这个新奇的世界却无法看到时,父亲就会把孩子放在肩膀上扛着他,这时孩子会感到父亲是那样的高大。就像有人说过:父爱,是一本永远也读不完的书……父亲是把健康与活力和阳刚之气带给家庭的人,男孩子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始终和父亲一起,学习如何做一个真正的男人;女孩子的健康发展同样需要父亲,尤其是在帮助孩子建立自信方面,父亲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父亲参与家庭教育的时间是最重要的,不同类型的父亲可以采取不同的方式,例如:事业型的父亲可以让孩子注意你如何全神贯注的看文件、读书,可以把你读的书讲给他听,他们将来总有一天也会去看;上班族的父亲,每天在下班回到家后抽出固定的时间给孩子讲故事、陪他们做游戏等等;出差型的父亲可以把每次出差在外的所见所闻、当地的风土人情讲给孩子听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让孩子从小心灵充满爱


现在的孩子大都是独生子女,但社会不会因此就减轻他们的责任,因此我们要未雨绸缪,从小培养他们对社会、家庭的责任心,爱心和感恩之心。

从小培养责任感

孩子的爸爸经常在外地工作,家里就只剩下我和孩子俩。孩子很小的时候我就和孩子谈“爸爸不在身边我俩要相互体贴照顾,各自完成好自己的事,让爸爸在外面放心工作。”她点着小脑袋同意。我让她操心负责自己的事情:如自己听铃声起床,自己穿衣服,晚上自己的内衣、袜子自己洗。另外,分少部分家务让他做,如吃饭时她负责摆桌子,拿碗筷,吃完饭负责收拾、刷洗碗筷等,我适时地表扬鼓励。很快,她自己都能认真做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我适量增加家务劳动的内容:择菜、收拾房间,帮妈妈一起招待客人等。慢慢地,她就觉得做好这些事情是自己的责任,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培养孩子的爱心

孩子上小学的时候,他们班里有一名同学家庭条件不好,在孩子的言谈中,我听到班里很多孩子欺负他,歧视他。怎样帮助这个孩子?也是帮助自己的孩子在一个和谐友爱的环境中成长。我和班主任联系,老师说物质上的给予也会伤到孩子的自尊心,这个孩子现在最需要的就是有人和他玩,那么就从您的孩子开始吧。我和孩子一谈,她很愿意配合老师、家长,就主动和那个家庭条件不好的孩子一起玩,一起做作业并相互交换手工礼物。慢慢的,更多的同学加入和那个男生一起玩,老师适时鼓励,再没有同学欺负那个男生。孩子们在和谐、有爱心的班集体中生活学习。

让孩子学会感恩

教育孩子对社会、对环境、对周围的人有怀有一颗感恩的心。在路上看到清洁工,我和孩子说:每天你还在美美的睡觉,他们4点钟已上班,才使我们能在清洁的有秩序的环境中生活,对他们要感恩;花草树木不要攀折,它愉悦着我们的心情,要感恩。感恩老师的谆谆教导,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我对孩子说,每天都有很多人为我们服务,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并用行动回馈社会。

点评:家长从日常生活的小事入手,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爱心。让孩子懂得:认真做好自己每一件事情是他的责任,关心帮助别人是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情。只有懂得感恩的人,才会用爱心回报他人和社会。

你知道孩子幼小的心灵最害怕什么吗?


孩子是简单而又单纯的,而我们大多数父母在焦头烂额的生活中,忽视孩子的内心世界,关注理解孩子精神世界,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1、父母吵架 ★★★★★★★★

曾有一家儿童心理研究机构对3000余名学龄儿童进行了一次心理状况调查,其中有一条是“你最怕爸爸妈妈的是什么”,回答得最多的是:“我最怕爸爸妈妈生气,怕他们吵架”。有一个答卷写得很生动:“我最怕爸爸生气,他生气的样子可凶啦!把妈妈都气哭了,我吓得像一只小老鼠,心里直扑腾,饭也吃不下去……”

父母以为孩子还小,夫妻间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对小孩子是无所谓的。其实,孩子们那一双双亮晶晶的大眼睛,早已把父母在他们面前的一切言行都记录下来了。有些家庭,夫妻间争吵不休,满嘴粗话,甚至动手动脚,家庭气氛经常处于紧张状态,这在孩子的心理上形成巨大的压力;有些父母,长期感情不合,在家里寡言少语,在这种气氛中生活的孩子很压抑,时间久了势必损害他们的心理健康。

会使孩子变得冷漠、孤独、执拗、粗野,成为心理方面的畸形儿。

「因此」为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气氛,是每一位有爱心的年轻父母应该谨记的。

2、父母发脾气 ★★★★★★★

孩子简直像极了蜡笔小新,又在恶作剧了,当你都催了十遍他还是不动窝的时候,劳累了一天的父母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孩子吼了起来。对孩子发脾气,确实会让孩子害怕。在恐惧中,孩子那些让父母心烦的行为暂时看不见了。但他会怎么样呢?有这样几种可能:

乖乖地听你指挥,你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他被吓呆了,愣在那儿不动;

大哭起来,不会再干你不希望他干的事,也不去干你想让他干的事

学着你的样子,也发起火来,把你心爱的花瓶扔到了地上。

孩子对人的情绪是十分敏感的。因此,父母发脾气,也一定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和情绪。但是,孩子还弄不清,父母为什么发脾气。也就是说,在很多父母发脾气的时候,孩子虽然停止了父母所不期望的行为,但他们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做错了什么。

在生活中,最好不要向孩子发脾气,但如果真的一不小心向孩子发了火,发完脾气后,最好向孩子解释清楚,孩子的问题到底是什么,该怎么做,同时还要通过行动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心和爱护。可能的话,发脾气前最好提出预警,如:“我都快忍不住要发火了,你能赶快……”,“今天我心情不好,你最好别……”。但是决不能因为发脾气后的内疚,就放松对孩子的要求,该坚持的必须坚持。

3、偏心--不能给予同样的爱 ★★★★★★

《唐山大地震》的剧情大家应该都还记忆犹新,在唐山大地震中,一对儿女被压在了同一块水泥板下,面对只能救一个的艰难抉择母亲忍痛选择了儿子方达,很幸运女儿方灯后来也在这次灾难中活了下来,被一对解放军夫妇收为养女。但女儿却因为怨恨母亲偏心,怨恨说出的那句“救弟弟”,在外面经历了很多事,吃了很多苦头都不愿回家认亲,和家人足足分离了三十二年。

父母偏心,让某些孩子从小就成长在父母的余光里,同是一对父母的孩子,零用钱、衣服、出游……待遇却不一样,这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阴影。大量研究发现,父母偏心会对孩子们的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引发儿童、青少年乃至成年期出现行为问题,即使他们长大后离家生活多年,建立了自己的家庭,影响依然存在。而且,无论是受到偏爱的孩子,还是被冷落的孩子,还是旁观的孩子,只要觉察到妈妈的偏心,都会受到损害。

「被冷落」的孩子会对妈妈或者受宠的孩子怨恨,「受宠的」孩子则招致兄弟姐妹的憎恶。

4、父母失信、撒谎 ★★★★★

家长说话不算数,多是因为学习而起,一些父母围绕学习口头承诺某些条件,但当孩子完成了父母的要求,父母却在兑现时推三阻四。比如有的父母说:赶紧写作业,写完作业看电视,可是孩子写完作业,家长又会留一些学习任务,让孩子继续学习;有的家长答应孩子只要考试成绩达到前几名,就有什么奖励,孩子真的考好了,却得不到应有的奖励。

孩子最讨厌父母轻易承诺又不能兑现,言而无信,“捉弄”自己。

失信同时失威信,家长说话不算数,不仅失去了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威信,同样不利于孩子的成长,甚至还影响孩子的自身形象。它会让未形成守信观念的孩子觉得,一个人说话可以不负责任,答应别人的事情也可以不办,这样,孩子就很容易养成“轻率”“无信用”的坏习惯,成人后,这种"失信"的习惯会让自己损失很多朋友和机会。

做个说话算数的家长就要不轻易许诺,不随便许愿;不要为了达到自己眼前的目的,而随便地答应孩子的要求;当孩子提出要求时,要认真想一想,这种要求是否合理、能否兑现,如果是合理的、可兑现的,就要认真地承诺、必须兑现。

5、不耐心解答孩子提的问题 ★★★★★

好奇是人类的天性,特别是在童年时期,好奇心特别重。但是不少爸妈对孩子的问题不加重视,没当好孩子人生中的第一个老师。

有的父母嫌孩子烦,三言两语打发孩子,孩子也许还很小,但他也能感觉到爸妈的态度,父母的冷淡会让孩子以为自己不应该问问题,或者不应该问这一类问题,让他对自己能力失去了信心。

爸妈的敷衍还会让孩子渐渐失去提问的热情,也会渐渐失去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一知半解,信口作答,孩子对爸妈的话总是深信不已,你给他错误的答案,孩子会当成是真理而记住,错误的观念一进入脑海,再要改回来就难了。以没时间作借口不回答孩子问题,这只是一个借口,不应该成为理由。如果爸妈在当时没有时间回答孩子,也应该首先肯定孩子的提问,然后向宝宝说明自己现在确实没有空,并向宝宝承诺在某个专门的时间来回答宝宝的提问。

「好问」是孩子好奇心的表现,一般说,好问的孩子勤于思考,爱动手,求知欲强,父母应该对孩子的提问给予及时的肯定,让孩子感到提问题是一件快乐的事情,经常为提出问题而自豪。这对孩子的思维发展有很好的作用。

6、不欢迎孩子的朋友 ★★★★★

孩子长大了,也希望拥有几个真心的朋友,和自己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信妈妈们应该也都希望自己孩子的人际关系好。但是有些父母可能会因为孩子的小伙伴不太懂礼貌,或太精于算计,或会欺负人,爱撒谎等缺点而不喜欢。

然而对孩子来说,随着身心的逐渐发展,希望家长以“大人”身份对待他们,尊重孩子在选择朋友时所拥有的独自意见。如果父母们老是管教与间断或不间断表达对孩子的好朋友不喜欢,势必会引起孩子们的反感,从而使双方的隔阂逐渐增大。

父母应当尊重孩子对好朋友的选择。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孩子的好朋友,善于进行角色换位思考,尊重维护孩子的选择。父母要承认与孩子之间选择朋友时的差异,并尊重这种差异。有时候给孩子足够的面子,孩子也将会给父母足够的面子。

孩子能与他人建立好朋友是人际关系中一种最基本的关系,要尊重孩子根据双方意愿和喜好进行自由选择。

7、忽视孩子的优点 ★★★★★

作为父母,我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孩子是最好的。但是,在我们的眼里,自己的孩子总是不如别人的孩子好。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这源自于父母们望子成龙的心态。

但是,每个人都有优点,也有缺点,孩子也是一样。父母由于天天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眼中看到的似乎总是孩子的缺点,而忽视了他们的优点。

在现实生活中,父母经常会把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人孩子的长处相比,甚至把别人的孩子过度地美化和夸张,本想给自己的孩子树立榜样,其实却给孩子带来巨大的伤害,甚至会因此影响孩子的一生。

每一个孩子都有他的长处和优点,虽然孩子的天资有别,学习事物有快有慢,学习成绩也有高有低,但判断一个孩子的好坏,不能只取决于一个方面。

作为家长,不能只凭长相、成绩等某个方面就认定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没有出息,而是应该善于发现他们的优点,发现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要始终相信自己的孩子是优秀的,要把赞美留给自己的孩子,让他们在你的赞美声中继续发扬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8、在客人面前指责孩子 ★★★★★

人来客往,亲朋好友相聚,谈论各自的孩子,常常成为重要话题之一。

很多父母喜欢在众人面前揭自己孩子的短,似乎是在向别人诉苦,说自己教育这样一个孩子多不容易。但孰不知,自己只顾着吹毛求疵地指责他的短处,博取别人的赞叹有的家长,简直把孩子说成“豆腐渣”。这无形中,让孩子觉得自己什么都不行,没人赏识他,例如学习不行,长相不行,交际不行,干家务不行,让家人为他受累,也觉得父母对自己不满意,和父母逐步疏远。

怎样父爱,父爱三个要素


我认为应抓住三个要素,即观念、方法和实践。

育儿观念在育儿要素中居首要位置。这是因为观念决定思想,思想决定行动,行动决定习惯,习惯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这是规律。同理,我们有什么样的育儿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育儿思想、行动,最终决定或者至少影响宝宝的性格和命运!我体会,要想使宝宝健康、自信、聪明、快乐地成长,至少要树立“五种观念”:育儿先育己的观念、夫妻步调一致的观念、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观念、言教与身教并重的观念、用宝宝的眼光看世界的观念

方法决定成败。就像一个人涉水过河的过程,首先,必须明确是否要到河对岸去,过去的目的是什么。在这个基础上,要踏踏实实地解决好船和桥的问题,也就是搭桥而过还是乘舟前行。这里的船和桥就是过河的方法。我比较欣赏的育儿方法有七种:随机教育法、赏识教育法、规则教育法、挫折教育法、快乐教育法、暗示教育法、灵性教育法。

实践出真知,实践见成效。在育儿过程中,父母应做一个主动的教育实践者,不仅要了解孩子独特的心理动态,而且应该针对不同孩子的个性特征,不断地在生活和学习实践中摸索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不断地修正自己的育儿实践。做一个主动的实践者,关键要把握好“四个问题”:一要编织一个家庭、幼儿园(学校)和社会紧密相连的育儿网络。二是要根据宝宝的年龄段提前学习掌握相应的宝宝的生理、心理特征以及正确的育儿理念和方法。三是要尽可能多的抽出时间与宝宝同娱乐、同学习。四是要不断总结育儿教训和经验,提高育儿能力。

味道养育心灵


某日在火车上,正为质量低劣的盒饭而苦恼,突然听到包厢外列车员叫卖酸奶,当即喜出望外,将其招入。

让我看看你卖的酸奶好么?我问。

她高高兴兴地递过来——原来是一包酸*乳纸盒饮料。

我大失所望,对她说:可这不是酸奶啊。

她奇怪地问我:怎么,这不是酸酸甜甜的么?酸奶不就是这样的么?我一直就是把它当成酸奶喝的啊。

我请她细细地看看产品包装,上面果然用小字写着“饮料”二字。她还是一头雾水地问:饮料和酸奶,究竟有什么不同呢?

我又请她好好看看包装侧面的配料表。第一个原料是水,第二个是牛奶,第三个是糖,第四个是柠檬酸,然后还有增稠剂、香精、色素……

她看着我,不明白这些文字的意思。我说:按照国家规定,标在第一位的就是含量最多的原料,所以这个产品的第一大成分是水,而不是牛奶——水比奶还要多,所以它不能叫做牛奶。其中不含有乳酸菌发酵剂,没有有益健康的乳酸菌(如果有,它一定会写上去!),其酸味来自于柠檬酸,而不是酸奶发酵过程中产生的乳酸,所以它也不能叫做酸奶。

啊,原来如此!她惊呼道。可是,它有什么不如牛奶好的地方么?

我再让她向下看,有一行小字写着:蛋白质含量≥1%。而按国家标准,牛奶的标准是蛋白质≥2.9%,调味酸奶的标准是蛋白质≥2.3%。也就是说,它比牛奶和酸奶的蛋白质营养价值低很多。当然,其他营养成分也一样会低很多,而且还有很多添加成分。当然,它比碳酸饮料还是要好一些。

女列车员叹了口气:听说酸奶营养好,我一直都把它当成酸奶给我两岁的儿子喝……我想给他喝牛奶,可是他不肯喝。他就喜欢酸酸甜甜口味的东西,而且还特别喜欢草莓口味。

可是,草莓的红色是色素染出来的,它的香味是香精调出来的,而香精和色素对你两岁的儿子没有什么好处啊!

她愣了一刻,对我说:如果不是你今天说这些,我不会知道原来这并不是酸奶。可是,就算我给孩子买来真的酸奶,恐怕他也不会喜欢喝。他喜欢甜味饮料和冰淇淋,喜欢膨化食品和薯片,还喜欢曼陀思糖和QQ糖……

这次,轮到我叹了一口气。

我们孩子们的味蕾,从小就被各种香精、色素和精制糖腌渍着,渐渐丧失了对天然食品清淡香气的感受能力;孩子们的舌头,从小就被磷酸盐、明矾和氢化植物油拥抱着,渐渐丧失了对天然食品口感的亲和能力。

多年之前,曾经看过一本日本的健康教育书籍,其中说到:味道养育心灵。一个味觉迟钝、对天然食物毫无感情的孩子,很难想象他能够有丰富而豁达的心灵。如今,家长们都在努力给孩子最好的教育,努力给孩子最好的生活条件,可是,他们真的得到了最好的食品吗?

家长们,请在看过这本书之后,认真检查一下家里的冰箱和食品柜,好好反思一下,你的孩子都在吃什么?他们所吃的,是新鲜、天然、多样的食物吗?

让每个孩子都能在爱的滋润中健康成长


当代教育研究表明:如果家庭中父母的关系是融洽,孩子在家里就可以愉快、有安全感,信心十足,并且能够很好地渡过幼儿园的一天生活;反之如果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口角或者是单亲、无亲的孩子在幼儿园则表现得不稳定、紧张、焦虑,缺少安全感,对人不信任。天天担心这儿,害怕那儿,这样的孩子往往在幼儿园里会发生行为问题。实际工作中,我发现很多单亲、无亲幼儿有许多不良的心理、行为表现,比如:或自私懦弱,或过分骄横,或物品依赖,或行为极端,或保护过分等。我觉得我们幼儿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职业特点,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对那些单亲、无亲家庭的孩子进行有针对性地引导教育,使幼儿健康活泼地成长,并在集体中塑造幼儿良好的性格特征。

一、爱是孩子成长的助推剂

从幼儿心理来看,被别人爱和爱别人是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如果这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孩子就会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导致心理紧张和行为偏异。比如:老师平时自然有力的握手,其爱的力量胜过千百句呵斥孩子的话语。

二、用心创造各种条件,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

用心创造各种条件让孩子和同伴一起活动、一起游戏,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可以使孩子在友好而又有趣的活动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在群体作用中促使其心理健康发展。随着现代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年轻父母平时工作特别忙,常常把孩子放在父辈家中,岂不知这样无形中多多少少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不利。在幼儿园,我们老师不仅对幼儿进行日常生活教育,还要了解每个孩子的家庭状况,有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利用幼儿园优势,对不同幼儿的问题行为进行针对性地教育,这样,往往家庭教育失败的时候,幼儿园这个大家庭中的教育却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班孩子丫丫因父母离异,导致孩子情绪低落。在集体活动时,不与任何幼儿交流,平时的话语几乎不存在,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不做任何回答,我非常痛心,为此咨询过很多医生,得知孩子症状—自闭症。家长的矛盾,给孩子心理造成严重而不可收拾的后果。针对现状,作为丫丫的老师,我找到其父母,向家长阐述了孩子的现状,由于父母的配合、老师与孩子的交流,孩子从自闭状态中慢慢走出来------。孩子是敏感的,会感受家庭的变化。所以,不要企图隐瞒发生了什么,那样会增加他的不安,失去对大人的信任。作为家庭的一员,他有权利知道家庭破裂的事实。这有助于他的勇敢面对。三、用爱心进行教学,增加情感教育课程

大多数单亲、无亲家庭孩子出现各种情感行为问题,分析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缺少情感抚慰引起的。因此,日常教学工作中,我适时地添加了“情感教育课程”。针对班内单亲、无亲幼儿的情况,设计了一些幼儿喜闻乐见的课程,收到了理想的效果。比如针对他们缺少关爱的情况,我设计了“下雪的时候”“小黄鹂和小青蛙对话”、“一起过生日”等活动;针对胆怯的心理,举行“小花保安大嗓门”、“小黄鹂们来唱歌”等活动;而对那些有破坏倾向的幼儿,则进行“我是好孩子”、“桌椅多疼呀”等活动……丰富多彩的情感教育活动,在带有浓浓情意的轻松活泼的环境中,使单亲无亲幼儿感到从未有过的快乐和满足。

要教育和培养好孩子,只靠家庭教育是不够的,还必须家庭与学校、父母与老师之间的双边教育互相配合才行之有效。从上幼儿园起,就得重视和老师之间的密切配合。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进行教育和培养,使之改正一些不良习惯。要想造就孩子和谐全面的素质和能力的发展,就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细节,对于孩子的一些进步和闪光点予以肯定。采取“任其自然

育儿路上父爱无可替代


育儿路上父爱无可替代我生了两个女儿,幸好老公婆婆没有封建思想,对两个宝贝都很好,而这也稍稍弥补了我心灵上的缺失。以前怀孕的时候我也担心两个孩子会照看不过来,老公开玩笑着说:“不会的,母爱对孩子来说都很泛滥,只会多,不会少”。的确,两个宝贝就像是影子一样跟着我,晚上睡觉时一边搂一个。可是时间长了才发现即使母爱再多,父爱也是无可替代的。

且不说孩子是爸爸上辈子的情人,只说孩子是夫妻双方爱的结晶,这当爸担负一半的责任也是无可厚非的。以前我体谅老公忙,孩子在家里尽量都是我陪着,时间长了发现孩子渐渐的疏远了,“妈妈,咱们出去玩,不带爸爸”、“妈妈,我快点吃饭,不让爸爸吃”、“我不喜欢爸爸”等等。感觉孩子很抗拒爸爸,晚上也不让爸爸睡在她身旁。

这冬天来了,天气也冷了,我一个人搂两个宝贝睡觉,不是这个孩子踢被子就是那个宝贝露出了小腿,弄的好多晚上都睡不了觉。只能找来老公帮忙,刚开始是和**宝贝做好约定,和爸爸一起睡的话有奖励,时间长了也形成了习惯。慢慢的孩子和也爸爸亲近了不少呢,有时晚上睡觉还非要让爸爸搂着她念故事书呢。

而老公对自己在孩子心中形象的转变也很惊喜,是啊,和孩子相处建立良好的亲情关系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了,需要长期用爱心在生活的一点一滴,细微的动作和言语中筑造的。有研究显示,父爱有助于儿童的大脑发育。而在建立儿童的自信心方面,父亲更加无可替代。当然天天忙天养家糊口的奶爸也可以趁着和宝贝玩亲子游戏的机会,好好放松一下自己紧张的情绪,减轻工作造成的压力,真是一举两得呢。

小心处理孩子的错误回答


一天,爸爸带小晶去动物园,在看狐狸的地方,爸爸指着笼子问:“小晶,里面一共有几只狐狸呀?”笼子里面一共有五只狐狸,而小晶却说:“三只”爸爸不高兴了,训斥道:“胡说!”小晶看见爸爸在众人面前训斥自己,“哇”的一声哭了起来。

许多孩子争强好胜,爱表现自己,喜欢积极回答问题。但是出于各种原因,有时孩子的回答往往是片面的、答非所问甚至是错误的。面对孩子不正确的回答,家长和老师不应直接予以否定和指责,免得对儿童的心理品质的形成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孩子虽小,但是也有自尊心,总希望自己的回答能够得到成人的赞同和表扬。听到“不对”、“错了”、“胡说”等否定性评价,就会使他不好意思,难为情,自尊心受到伤害。

孩子的自尊心很稚嫩,回答问题时如果遇到几次否定,就会觉得自己不够聪明而泄气,以后就会缺乏提问题的勇气,严重影响自信心的形成。而且,由于孩子不敢积极回答问题,对智力的开发也有不利影响。

孩子对家长和老师的信任感,是孩子形成健康的心理品质和个性的重要条件。如果成人不分清情况,不去积极弄清楚孩子为什么会这样说,对孩子的回答就轻易指责或否定,往往会使孩子心中不服气,产生对成人的不信任感,影响对孩子以后的教育效果。

如果孩子自尊心、自信心和对成人的信任感受到损伤,就容易形成孤僻、胆怯和逆反心理等不良心理品质,导致对家长和老师的提问,孩子不愿回答或者不敢回答。在幼儿园里,面对老师的提问,还可能呆坐在那里,不去思考、自行其事、沉默不语。这样会严重地抑制儿童思维能力、注意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

因此,对待儿童的错误回答,家长和老师在态度和方法上一定要慎重,不要直接否定,要注意保护孩子儿童的心灵。那么,正确的态度和方法应该是怎样的呢?

1.避开答案本身的正确与否,肯定幼儿大胆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和积极思考问题的精神。

2.启发诱导,尽量让孩子自己得出正确的答案。例如,老师问:“一共有四块糖,爸爸分一块,妈妈分一块、姐姐分一块,弟弟能分几块?”孩子回答:“老师,我没有弟弟。”这时如果老师改变一下说法,“老师不知道你没有弟弟,那你也参加分糖,你能分几块?”孩子就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3.在幼儿园里,可以先对回答错误的儿童不作评价,继续提问别的儿童,然后由老师面向全体儿童做出正确的回答和解释。这样一方面还使回答错误的儿童不致于在众人面前难堪,另一方面还会使儿童产生自己重新回答并回答正确的感觉,既增加了儿童的知识,又保护了儿童的自尊心。

4.对有些儿童没有见过或经验较少的问题,如果孩子回答错了,可以不先对之评价,遇适当的机会,让儿童面对事物自己获得正确的答案。例如,家长问孩子:“蜻蜓有几只翅膀?”“两只!”面对这样的回答,家长可以先把这个问题记住,待有机会捉到蜻蜓时,让孩子自己数一数。这样得到的正确答案,印像最深,一生都不会忘记。

5.如果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孩子答错了,家长和老师可以换一个类似的问题让宝宝回答,要是答对了,先予以肯定,然后再告诉他这个问题与刚才那个问题其实是一样的,再重新问宝宝刚才答错的问题,在大多数情况下,孩子会发现自己的错误,做出正确的回答。

幼小衔接,家长做什么?


幼小衔接,家长做什么?

专家给大家布置功课

本来以为幼儿园大班的伢儿升小学只是水到而渠成,再自然不过的事了,没想到这其中还有这么大的学问在。

之所以有这样的感慨,是因为21日晚上听了一个很有特色的讲座:杭州学军小学原校长杨一青为省级机关武林门幼儿园大班学生的家长作的一个讲座;讲座题目是《幼小衔接和谐发展》。

看到讲座上那么多家长,一个个洗耳恭听,看来,孩子要读小学,父母比孩子还忙呢。这不,他们一个个笔记本上记得满满的,像个小学生,功课做得可真认真呀。

这里,我也把昨天听到的一些可供采用的举措跟大家分享分享,希望对更多大班孩子的家长有帮助。

让伢儿先到小学看看

家长首先要从整体上对幼儿教育和小学教育的异同有个了解。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小学教育则是义务教育,以课堂教学为主要渠道。

既然是衔接,那大班伢儿入学前就要做好相应的准备咯。这需要学生和家长双方面努力。

第一,让孩子喜欢上小学。家长要从实际出发,对孩子的期望值不要太高。同时,要对孩子加强组织纪律教育和集体主义教育,让他们了解小学、亲近小学,可以提前到学校看看。

现在开始生活自理

第二,家长要督促孩子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从小做起,好的习惯会让孩子受用终生。

比如在生活起居上,孩子要学会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睡觉前要整理好自己的书包;饮食上要督促孩子不挑食、进餐不拖拉;卫生习惯上孩子要注意餐前便后洗手,上学时自带水杯;至于劳动习惯上,这很重要,因为勤劳和勤奋是紧密相连的。孩子要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习惯。

还有一点家长容易忽略,那就是督促孩子进行体育锻炼。现在的孩子营养摄食丰富,又整天看电视、玩电脑,不喜欢运动,因此更需要锻炼身体,才有进行文化学习的根本。

理书包写作业都要学

第三,家长要督促孩子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习惯其实跟生活习惯紧密相连:好的生活习惯能促进学习习惯的养成;反之亦然。

在课前准备方面,孩子要先整理好书包并进行必要的预习。在课堂上,要专心听老师讲话,也别忘了要专心听同学发言。课堂后,老师布置的作业要及时完成。做作业时要认真看清题目、认真书写,并养成认真检查的习惯。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地方要问老师、问同学;错误的地方要及时更正。同时,家长要注意培养孩子自己学习的能力。

父母别忘做表率

第四,家长要为孩子构建和谐的环境,做孩子的表率。这是一个需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完成的工程。

父母和孩子之间要和谐,家庭成员之间更要和谐。家庭教育的环境要注重一点:言传和身教同样重要。家长不要说一套做一套,要记着自己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

幼儿园大班和小学之间的衔接不能忽视,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平稳过渡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信《父爱,滋润幼小心灵》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笔记幼小衔接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