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孩子”的压力

08-14

众所周知,身为一名合格的人们教师,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交流与讨论,而教育笔记有助于提高老师的教育水平。作为一名教师,写教育笔记需要注意哪些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好孩子”的压力”,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早上,薪羽一脸不情愿地来到班里。“怎么了,薪羽?”我问。“这孩子也不知道怎么了,这几天早上来幼儿园总是别别扭扭的,问她是不是不喜欢来幼儿园了,她说喜欢来幼儿园,还天天跟我说,她坐得最好,老师总是表扬她,可是到了幼儿园就这个样子,真让人上火。”薪羽妈妈边说边把孩子推给了我。我细细品味着薪羽妈妈的话,尤其是最后一句引起了我的注意“天天回家说她坐得最好,老师总表扬她。”再想想薪羽最近几天的表现,我猛然明白了,会不会是“好孩子”这顶帽子,压得孩子太累了。后来与薪羽的谈话也证实了我的想法。薪羽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孩子,各方面都发展都非常好,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也很好,一直是班上其他孩子们的学习榜样,因此,每次我们就会以薪羽这个榜样来要求别的孩子,而薪羽得到老师的表扬后,脸上便会露出掩饰不住的得意。最近几天,我又发现:自由活动时,薪羽也很少下位去玩,当我看到她时,她便会挺直身子坐端正,当时我并没有想很多,现在想来,是我的引导和孩子的理解出了偏差。老师常用“看谁坐得最好,看谁表现棒”来鼓励引导孩子,而孩子则以为坐得好,说得好就是好孩子为标准来约束自己。孩子天性活泼好动,过多的约束,超出了孩子的承受,会让孩子感到很累。我们要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自由与快乐还给孩子。找到了症结所在,于是我告诉薪羽上课时依然要坐好,但自由活动时要主动去找其他小朋友玩,因为自由活动时间怎么玩都可以。长此以往,开心的笑容天天挂在了她的脸上,薪羽也不再闹情绪了,快活了起来。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做讲卫生的好孩子


每天吃午饭前,都让孩子们去卫生间洗洗小手,今天我看到王可得小朋友磨磨蹭蹭的不想去洗,就问他怎么了,可得说:"老师,我早上洗手了。”“早上洗了吃午饭也应该洗手啊,我们上午不但玩玩具了,还去院子里拍皮球,玩滑梯了。小手多脏啊。”我笑着劝他说。听了我的话,可得才不情愿的去把小手洗了。看孩子们都把手洗干净安静的坐在小凳上了,我想起了在日常工作中,经常看到有很多孩子在玩玩具时喜欢含在嘴里,且屡禁不止,还有的小朋友洗手时应付应付,从不认真洗,孩子年龄小,身体抵抗力差,我们应该关注孩子的安全卫生,及时提醒孩子注意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于是,我决定利用吃饭前给孩子们讲个故事。我说:“老师今天给你们讲个故事吧,故事中的小胖猪最后一边哭一边在地上打滚,你们想知道怎么回事吗?”小朋友们齐声回答“想”。并睁着好奇的眼睛看着我。听完故事,小朋友们才明白原来小猪不爱洗手,而且又贪吃,有了好吃的水果也不洗一洗,家里的小布娃娃也爱用牙咬着玩,结果把细菌吃尽了嘴里,独自疼得厉害,最后打了好几天吊瓶才好。从此以后,小猪再也不敢乱吃东西了,而且吃东西以前一定洗手。”

听完故事,王可得说:“老师老师,我以后吃东西一定洗手,也不乱吃东西,我不学小猪,我要讲卫生。”

晓雪说:“老师,我从来不吃玩具,吃了会肚子疼得。”

最后我作了总结:我们要做讲卫生的孩子,饭前便后要洗手,水果要洗了吃,玩具和床单等不能吃的东西不要含在嘴里。并鼓励小朋友们互相监督,看谁最讲卫生,小朋友们高兴的答应了。

故事讲完了。孩子们,开饭了,看今天谁吃得又快又香吧!

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案例背景:

我园开展为期一周听评课活动,在活动过程中面对热情极高的孩子们时,多位老师不能做到收放自如,往往在焦头烂额中草草收尾。活动后多名老师反应在班级常规管理上还缺乏有效经验,希望开展相关教研活动,找出有效办法使孩子“听话”些。于是我们就“如何建立班级良好常规”开展了一次针对性的教研讨论活动。

教研活动后有老师反应说:“把活动中交流学到的经验用到班级常规管理上,孩子们真的“听话”了些,特别是中班孩子,以前本来就乖,现在更听话了。”老师的话是对教研活动成效的肯定,有了成效自然是好的,但在暗自窃喜取得活动成效的同时,心中不免有些隐隐的担忧,于是开始有意识的关注起这一“成效”。

案例描述:

这天因天气原因,幼儿园户外活动场地受限,中班孩子开展起区域活动。我以“路人”的身份,细细观察着美发区和图书角的孩子们,活动中的孩子分工明确,井然有序,为了不打扰孩子们建立起来的美好氛围,我尽量放轻脚步和动作幅度。图书角里方琦正在取书,我走过去,想看看孩子拿的什么书,却不小心脚踢到书架,知道自己做错了事,我看向方琦,孩子的动作停顿了下来,刚拿起的书又放下,有些许紧张的看着我,似是担忧自己做错什么,也像是在得到允许。我连忙用动作提示他可以看,孩子犹豫了会儿,脸上露出笑容,终于还是拿起那本书轻轻的走到好伙伴身边坐下,安静的阅读起来,我为自己打扰到孩子暗自自责,于是离开图书角。

离开途中路过美发区,跟图书角一样,孩子们有序的开展着活动,不吵不闹,不争不抢,看上去倒是一番和谐的景象,可心里总觉得有哪个地方不对劲,觉得怪怪的。于是细细观察起来,蒋子淇正在帮陈语梦理发,一会儿拿梳子梳梳头发,一会儿拿玩具吹风吹吹头发,忙的不亦乐乎,一阵忙活后又搬来“烫发机”进行美发环节,一个个塑料小夹子被夹到陈语梦头发上,由于夹的位置高低没掌握好,陈语梦的脸上出现头发拉疼后的痛苦表情,可她没有制止,一直极力忍着,直到美发过程结束,看着夹子上被拉掉的几根头发,我和孩子交流起来:

问:“游戏好玩吗?”

答:“好玩”

问:“夹子夹在头发上会疼吗?”

答:“扯了会疼”

问:“那该怎么办?”

答:“我忍着,老师说不可以太吵,我要做个听话的好孩子”

听完孩子的回答,我顿时明白过来之前一直觉得不对劲的感觉是什么,那就是孩子们太“听话”了,区域活动本该是孩子们自主游戏,自由发挥的舞台,可“听话”这把无形的枷锁不经意间束缚了他们的手脚、言语、表情和自由表达的心。

案例分析:

本案例中讲述了一次区域活动中的两个小片段,两个片段角色不同、地点不同,看似毫无关联,却都以实例的形式,反激着当今家长、社会甚至是教育工作者时常挂在嘴边的“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的言论。其实类似的情节我们并不陌生,由于各方面的因素,幼儿园班额上或多或少都存在超员现象,教师的工作量无形加大,在幼儿园孩子的安全是最重要的工作,因此“听话”“乖”“安静”成了老师口中的常用词汇。很多家长来园接孩子,问的第一句话是“今天在幼儿园听话了吗?”赞扬别人家孩子说“你家孩子真听话”,自己孩子做事批评时总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在很多家长眼里“听话”意味着省心、不惹麻烦,“听话”也无可避免的成了家长口中的常用语。

本案例依托的背景是一次教研活动的开展,虽说案例中出现的问题是社会大趋势下的误导,与教研活动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但本次教研活动无疑成了催化剂,由于没有客观分析各班实际情况,没有注重幼儿个体差异,致使这种误导不断的盲目前行。

案例反思:

生活中,经常有老实听话的孩子杀人或做危害社会的极端事件的新闻被人们谈论,每每听到这样的新闻都会让人痛心不已,也让人反思,我们的教育培养出这样的孩子能算是成功的教育吗?听话、顺从、不惹事真的就是好孩子的标准吗?

蒙特梭利从人格培养的角度分析了此类教育的危害。她说:一个儿童,如果没有学会独自一个人行动,自主的控制他的作为,自动的管理他的意志,到了成人以后,他不但容易受到别人指挥,并且遇事非依赖别人不可。一个学校里的儿童,如果不断的受教师干涉、禁止,结果会变成一种性格上很复杂的可怜虫。之所以“可怜”,是因为他有一种内疑外惧的心理,这种心理使他在年轻时表现为羞缩,成年后又表现为颓丧、萎靡不振和逆来顺受,而一遇危机,连最低限度的一些骨气,都拿不出来。因此她认为,强迫被动的教育对一个人来说,第一步是养成一种永久的自卑与自馁的心理,而第二步,也是最后一步,是教他们一种五体投地的精神。

综上所述,听话自然不能算作是好孩子的绝对标准,因为,过于听话顺从的孩子心理有可能是不健康的,长期的压抑会导致人格缺陷。孩子没有好坏之分,只有个性的不同。

《纲要》中指出要注重孩子的主体性和个体差异。作为一名幼教工作者,我们不能只关注安全,把一切工作都围绕安全开展。我们应该尝试在理解尊重中走进孩子的世界:尊重孩子的主体性、尊重孩子的“与众不同”;尊重孩子的奇思妙想;尊重孩子的表达形式……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健康而又快乐的成长。

幼儿园方面应做到的是:在组织教研活动、帮助教师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时要避免盲目性,应该在实践中准确把握方向,不断的引领教师学习《指南》、《纲要》等指导性文件,深思、挖掘其内涵,正确的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同时还应加强宣传工作,向家长、向社会宣传我们科学的育儿知识,以点带面,让长久以来认为“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的思想枷锁真正得以打开,也让我们的孩子真正获得原该属于他们的自主、自由。

好孩子太累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好孩子太累”,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早上,晨晨一脸不情愿地来到班里。

“怎么了,晨晨?”我问。

“这孩子也不知道怎么了,这几天早上来幼儿园总是别别扭扭的,问他是不是不喜欢来幼儿园了,他说喜欢来幼儿园,还天天跟我说,他坐得最好,老师总是表扬他,可是到了幼儿园就这个样子,真让人上火。

”晨晨妈妈边说边把孩子推给了我。

我细细品味着晨晨妈妈的话,尤其是最后一句引起了我的注意“天天回家说他坐得最好,老师总表扬他。

”再想想晨晨最近几天的表现,我猛然明白了,会不会是“好孩子”这顶帽子,

压得孩子太累了。

后来与晨晨的谈话也证实了我的想法。

晨晨是今年刚转来的新生,刚开始上课时有些坐不住,其他小朋友在听讲,他会常溜达来溜达去,为了让他尽快适应常规,每次看到晨晨坐好,我总是说:“看人家晨晨坐得多好!”几次表扬过后,晨晨真变了,每次洗完手上完厕所后总是第一个回到座位上端端正正地坐好,而且眼睛还时不时

看着我,似乎等着我的表扬,得到表扬后,脸上便会露出掩饰不住的得意。

最近几天,我又发现:自由活动时,晨晨也很少下位去玩,当我看到他时,他便会挺直身子坐端正,当时我并没有想很多,现在想来,是我的引导让孩子的理解出了偏差。

老师常用“看谁坐得最好,看谁表现棒”来鼓励引导孩子,而孩子则以为坐得好,说得好就是好孩子的标准

就此来约束自己。

孩子天性活泼好动,过多的约束,超出了孩子的受,会让孩子感到很累。

我们要把本该属于孩子的自由与快乐还给孩子。

找到了症结所在,于是我告诉晨晨上课时依然要坐好,但自由活动时要主动去找其他小朋友玩,因为自由活动时间怎么玩都可以。

长此以往开心的笑容天天挂在了他的脸上,晨晨也不再闹情绪了,快活了起来。

不知道本文“好孩子太累”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半个好孩子”的启示


大班进入下班学期,孩子们越来越大,心眼也越来越多,有时淘气的不得了,老师大声喊都不起作用。

涛涛是最淘气的一个,“软硬不吃”专门和老师对着干,他不但自己不睡觉还故意吵醒其他的小朋友和他一起“并肩作战”。

几个调皮的孩子嘻嘻哈哈的没完。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发现涛涛确实存在很多“毛病”而且还会跟我顶嘴。

但是我也发现他有一般孩子少有的优点:善于动脑,语言表达能力强;回答问题时有他独到的见解。

可他总是得不到老师的认可,原因是他“太不守纪律,是个坏孩子。

针对他的情况,我采取了避免正面冲突的方法。

又到午睡时间了,大多数的幼儿都已经安静的睡着了,却只有涛涛还没睡。

他身子正翻来覆去,腿还在一抬一抬的。

我悄悄地走到他旁边对他说:“涛涛,你要是不想睡觉,咱俩说会话好吗?”他一听立刻来了精神。

“老师,我爸爸出差了,明天就回来。

“噢,你想爸爸了?”

“想啊,爸爸说给我买好吃的······”

下午起床时,我宣读了“好孩子”的名,在读到他的名字时,小朋友都惊呆了,他们大声说:“涛涛是个坏孩子。

”我向小朋友们挥挥手示意请安静,然后说:“今天中午,涛涛没有吵醒大家,可以算是“半个好孩子”结果他和大家一样的睡觉,就是“完全的好孩子”了。

台下想起了热烈的掌声,他也开心地笑了。

通过这件事情引发了我的思考:对待幼儿不能采取单一、简单的教育方法,而是要因材施教。

还要让幼儿信任老师,不要有距离感。

对那些淘气固执的孩子,尤为的重要。

没有孝心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曾看到一篇报道说:一个孩子面对18只大虾,旁若无人一气吃了17只,当她母亲举起筷子要夹最后一只时,孩子竟张口就骂:“你明知道这是我最爱的,为什么还要吃?”而这个因不能独霸最后一只大虾,就对妈妈破口大骂的女孩是老师们从来夸奖的大队长,我们不难想象她的母亲当时是如何的痛彻肺腑,也很难想像一个不知道孝敬父母的人,会热爱她的祖国和人民。中国有句古语:“百善孝为先”。我们深感孝敬教育的重要性,认识到德育教育和智育一样重要,也下意识的让孩子从小知道,孝敬长辈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没有孝心的孩子不是好孩子。

沈天阳从小就很懂事,在幼儿园时就能帮大人干些力所能及的事,也因此获得了“孝星宝宝”的称号,这个称号是他非常得意和珍惜的,也让他在平时生活中更加注意孝敬两字,除了自己动手完成自己的事,还经常找机会表现他的孝心和爱心。吃饭时会主动给我们盛饭,还会时不时的给老人和我们夹菜,当然从来不会忘记夸他爷爷奶奶菜烧的好,看到沈天阳翘着大拇指夸奖的认真劲,老人别提有多高兴了。每个周未的大扫除沈天阳也是最认真的一个,拿着扫帚、抹布跑东跑西的,就数他忙。沈天阳的奶奶颈椎不太好,有时候累了就不舒服,沈天阳每次一看见,都能主动帮奶奶揉肩膀,还会问:“轻点还是重点。”有时候我们大人有不同意见时,讲话声音一响,他就会跳出来说:“不许大声,没礼貌!”我们也能看出来,他其实只是想给我们一个缓和的机会,被他一搅和,争持也结束了,真成了我们家的“最佳调解员”。最近不知从哪听来些车名,老是说长大了给妈妈买什么车、给爸爸买什么车,虽然只是纸上谈兵,但能够想到给父母买礼物,我们也觉得很开心。

当然,德育教育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孩子们的德育培养离不开家庭的良好氛围,家长们的以身作则,更离不开学校老师们的辛苦付出,让我们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品德和健康的人格,让他(她)们在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发展。

听话就是好孩子吗


乖,听妈妈(爸爸、叔叔、阿姨、老师等等)的话!”

恐怕大多数中国人都听过甚至讲过这样的话吧?而且不仅是讲,更有身体力行的,以此作为奖惩标准的。

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听话”就好吗?就够了吗?该听谁的话?怎么去“听话”?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这些都是问题。

一般而言,教育孩子听大人招呼、遵守公共道德和纪律都是必须的,问题在于我们常把“听话”扩大化、绝对化了。孩子们从小到大,听父母的话、听幼儿园阿姨的话、听学校老师的话、听单位领导的话,然后,听老公或者听老婆的话,然后再教育自己的下一代再“听话”……显然,除了“听话”之外,这里忽视了作为个体的孩子们的独立个性、独立判断和思考。因为“听话”的潜在前提是:我说的是正确的,你听我的就行了。这可能吗?世上没有哪一个人敢说自己绝对正确、永远正确,恐怕只有在自己孩子面前的父母才有此胆量吧?

还有一个“怎么听话”的问题。几乎所有父母都担心自己的孩子到“社会”上去会吃亏,所以中国才会流传下来许许多多“应世技巧”,比如有一句俗语叫做“锣鼓听音,听话听声”,若按简单的“听话”原则培养起来的小孩子,猴年马月才能达此境界?岂不是要在社会上碰得头破血流才能悟出点道道来吗?试想年轻的父母们于心何忍?

我们都是好孩子!


昨天,我带着孩子们来到了新华爱心中学春游!这个春游由于天气关系已经难产了一次了,所以孩子们都特别地期待和兴奋。尽管昨天春游时没有太阳,但是孩子们欢乐的笑容却为我们的春游活动增添了一抹阳光!

他们快乐地分享着各自带来的零食,自由自在地在宽阔的塑胶跑道上尽情奔跑,银铃般的笑声在空旷的操场上合成了一首动听的旋律。

让我觉得欣慰的是,昨天孩子们表现得非常懂事。虽然孩子们都很开心,但他们并没有因为兴奋而大声嚷嚷。特别是在经过大哥哥大姐姐教室外的林荫路时,孩子们忍住住了自己的兴奋,非常安静又非常迅速地走过去,有几个孩子甚至还捂住了嘴巴,掂起了脚尖,生怕自己发出的声音会打扰到正在学习的哥哥姐姐。看到他们如此的可爱纯真,真的是让我好感动。

我们在花坛前合影时,正好是他们的下课时间,陆陆续续有中学生经过我们的身边,有几个学生还开心地跟我们的小朋友打招呼。这时,我们班的璐璐兴冲冲地跑过来对我说:“老师,他们真的说我们是可爱的好孩子了!”看着她自豪的表情,我忍不住笑出声来,原来她还记着我昨天说的话。因为怕孩子们太开心管不住自己,所以昨天我在讲春游事宜的时候,跟他们说:“如果大哥哥大姐姐看到我们安安静静很有礼貌的样子,一定会说真是一群可爱的好孩子!”没想到他们真的记住并且也用自己的行动体现了。

其实,孩子们,你们昨天的表现真的让老师很感动也很欣慰,你们每个人都可以大声而自豪地对别人说:我们都是好孩子!

教育笔记:《爱思考的好孩子》


教育笔记:《爱思考的好孩子》

前两天的活动课结束时,我们班的小骏小朋友突然走到我旁边跟我说:“老师,我能考你一个问题吗?”我笑着说:“当然可以了。”他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过了几秒钟,很腼腆地说:“猩猩最怕什么线?”我在脑中思考了几秒,没有反应过来,我不知道答案是什么,就对他说:“你稍等下,老师等会儿再告诉你答案,可以吗?”他点点头走开了。

那天上午我一个人在组织活动。对于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去思考,我只能把小朋友们稳定下来才能去回答他的问题。这段时间内总有小朋友不停地打小报告,一刻也停不下来。等我真正能有思考的时间时,那已经是所有小朋友都躺下来安静的休息的午休时间了。这时我再去想小骏小朋友提出的问题,我不知道他所说的“猩猩”到底是动物猩猩还是天上的星星。为了准确理解他的问题,我走到他的床旁轻声问了句:“你问是动物猩猩还是天上的星星啊?”他回答道:“是动物猩猩。”听了这个回答,很快我就知道这个脑筋急转弯的答案是什么了,因为猩猩喜欢吃香蕉,所以它肯定不喜欢平行线啦。当我走过去跟他说了这个答案时,他有点失落,同时也露出了失落的表情。

“好问”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我们作为老师应该保护好孩子们的好奇发问的能力,如果做不到,也请善待每一个爱问问题的孩子。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好孩子”的压力》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