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教师应当定期开家长会,进行沟通协商,及时注意孩子情况,帮助孩子积极健康地成长!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育儿小经验”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育儿小经验

家庭各不相同、孩子的个性、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也各有差异,下面就谈谈我对育儿的几点认识。

认识一、好的家庭教育要求家长树立好榜样。

当前信息时代要教好子女,家长也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养和见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潮流,改正自身不良习惯,树立好榜样。只有这样,也才能改善我们做父母的自身教育观念和具体的教育方法与技巧,并以实际行动作表率,培养孩子良好的品格和学习、生活习惯,为孩子的成长树立身边的好榜样。比如:尽量要避免家庭中成员的吵闹,尤其当着孩子的面。又如:“谢谢”、“对不起”等礼貌用语的使用、卫生习惯的养成,我在平时的生活中都是很注意,从而“爸爸帮我xx好不好”、“谢谢”、“没关系”等用语也常出现在孩子生活里,饭前便后会洗手,垃圾要扔在垃圾桶内等已成习惯,有时回到乡下老家为了扔垃圾而到处找垃圾桶。

认识二、家庭教育必须要与学校教育一致

我觉得在孩子的教育上,家校教育要统一,家长意见要一致。为此,学校的各项活动我都会鼓励孩子积极参加,老师倡导的事情我会让他努力做好,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我们首先会达成家庭的共识,夫妻做到意见一致不分岐。比如:家庭中有人教育孩子时,其他人就不要宠孩子,尤其是在批评孩子时,不然,我们的教育就没什么效果了。另外,当孩子在学校中受委屈时,我们可帮他们做一些分析与引导,也可提出一些建议,然后,让他自己去处理,或者请求老师的帮助,相信学校和老师会处理好的,千万别一味去责怪学校或同学、孩子,尤其是同学间闹矛盾时,更别为孩子去翻本。

认识三:决对不要溺爱孩子。

没有父母不爱自己孩子的,但爱绝不等于对孩子什么都有求必应,百依百顺,把他当成一个“活宝”。我认为,适当的“挫折教育”也是必要的,我们作父母的不能太溺爱自己的孩子,要让其经受一些挫折与教训。应让她知道,做错事情是应该受到惩罚的。我也认为,随孩子的长大,他们已越来越懂事,我们就不应该再打孩子了,因为他们的自尊心已越来越强,他们渴望得到我们的尊重与平等,这时就需要我们家长与他们耐心的交流与沟通。如有空时陪孩子多出去玩玩,多陪孩子看书、画画、做手工,陪孩子看看他们喜欢的电视,除了动画片,《家有儿女》我女儿也很喜欢,等等。在看的过程中,也可适时教育他们哪些可以做,哪些不应该做。当然,教育孩子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其间需要我们的恒心、耐心、细心与信心,更需要我们去科学、和谐地有效管理、教育好子女。

让我们更理性地对待孩子,多一些平和,少一些苛刻,以平常心对待孩子的成长。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经验分享


育儿经验分享

作为父母是要伴着孩子同行,而不是带着孩子追随我们的脚印前行,陪着孩子欣赏一路美丽的风景,让他自己探索这个奇妙的世界,让他自己发现可以吸引自己眼球和激起兴趣的东西,旅途上很轻松、惬意,但不可能是一路的艳阳天,会刮风,会下雨,会遇到很多的不可想,而我们这时可以为他挡风、遮雨,但是要切记,挡风的布要有缝,遮雨的伞要有洞,也要让他感觉到寒冷和被雨打湿身体的那份不自在,让他们知道路上有风、有雨,要面对也要承受。

不要将所有的危险关在门外。每当龚章和小朋友发生争执的时候,我会悄悄地转过身,用余光观察他的处理方法,孩子就是孩子,肯定会有处理不得当的时候,我会让他道歉,如果孩子背道而驰也不要当着其他孩子的面狠狠地训斥他,我会替龚章和那个孩子或是家长道歉,这时你会发现,他觉察到了因为他犯了错,妈妈在替他承担,事过之后我们可以慢慢的总结分析,这样他的印象会更深,如果当时你对他使劲吼,孩子都有逆反心理,他会接受吗?他是个男子汉,他也要面子,要学会尊重孩子。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然从我们自身做起,经常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可以的事情就不要麻烦其他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谁也不是为谁服务的可我们往往忽视了自己的所作所为。家长的一举一动是那么深刻的影响着孩子。

正确调整自己的观念,把孩子当成朋友。要经常沟通,不要认为他什么也不懂,要和孩子交心。每一位家长都希望知道孩子的所思所想,首先我们要做到将我们的所思所想传递给他,让他知道我们不是一味的想探取他的秘密,而是一种交流,是心与心的交流,当然,我们的秘密是一些美丽的谎言。

孩子未来的路还很长,谁也不可预知未来,谁也不能预测人生,随着孩子年龄增长,随着内心他思想的成熟,社会的进步,生活环境的不断改变,孩子的内心也会发生改变,因此我们不可以停步不前,要不断的调整教育思路,每一个年龄段的孩子都应有不同的教育理念,在这里我将现成功德一面展现出来,我还有很多失败,让我们共勉吧!

大班家长育儿经验


大班家长育儿经验

我们对孩子的期望:健康的身心、良好的习惯、广泛的兴趣;身心健康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础;良好的习惯是一生幸福的保障;广泛兴趣是一生幸福的源泉。我们家孩子既属于放养型,自然生长;又属于群居型,熏陶成长。为什么说是放养型呢,因为我们在她学习跟生活上基本属于放权型,让她自己来选择。在学习上我们对她的要求都是在她这个年龄段能做到的,我们不强求她学多少知识,如果她想学我们一定提供条件,如果她不想学我们也不会去逼她。我想在学龄前最重要的是培养良好的习惯。我们平时在家基本不开电视,她跟我们在一起时要么画画要么看书要么玩玩具,如果画画我们就陪在她身边上上网,如果看书我们就陪着她也看看书,如果她玩玩具我们就陪着她一起玩一会儿。她跟着她婆婆时那是肯定会看电视的,我想没有哪个孩子不看电视的,她一个人或者跟她弟弟妹妹在一起时看动画片,跟着她婆婆在一起时就会跟婆婆看婆婆喜欢的,但她看电视的时间一般都不长,而且看电视她学会了好多字,比如社会写真、喜羊羊、灰太狼等,都是看电视学会的字;看电视也让她学会了要尊重别人的喜好。她现在知道婆婆爱看社会写真、爸爸舅舅姨夫喜欢看球赛、舅妈喜欢看湖南卫视。她跟他们在一起看电视时一般都选择他们的喜好,但是一到广告时间肯定是看她的动画片了。所以适当给孩子看电视也不是没有好处的。在生活上我们从来不包办她的事,她自己的事一般都是她作主。比如今天想穿什么衣服,明天想去哪玩,是学画画还是学乐器,我们都让她作主。我个人感觉一个孩子如果你把家长的意愿强加给她,她也许会接受但那是因为家长的权威作用,我更多地时间是让她去思考。比如今天想穿什么衣服她隔天晚上就会把衣服准备好,因为她有过早上再找衣服换来换去结果差点迟到的例子,所以她懂得做事要早准备;还有像我们经常带她出去嘛,一般出发之前我会做个计划再列个物品清单,她经常看到我这样做,后来要去那儿玩时她会很注意去看那儿的天气预报,也会把自己的物品整理好,如果她自己整理的物品少带了她就自己承担后果,或者没得玩具玩或者没得零食吃。所以我们在这样的事上不替她作主,让她学会思考,学会选择,学会承担责任。为什么说是群居型呢,因为我们家庭的关系,家里平时生活在一起的人比较多,跟她同龄的孩子有三四个,她们经常在一起吃饭、在一起玩游戏。如果其中一个孩子的表现不错时我们都会去表扬他,这样就让其它的孩子有了榜样,觉得哪样做是对的哪样做是错的。我们平时工作也比较忙,但是只要是节假日我们肯定会带她出去旅游,从她四个月开始我们就带她游山玩水了。我们的旅行一般都是三四户家庭,这样她就三四个伙伴了,因为其他孩子都比她大,跟着伙伴们一起旅行经常会让她学到了新的知识、新的游戏、新的歌曲什么的,让她在旅行中也能快乐成长、快乐学习。所以我们家女儿是在熏陶中成长的。

育儿观念:国外育儿经验


育儿观念:国外育儿经验

美国--父亲育儿成为时尚

在美国,很少见三世同堂的大家庭,祖父母没有抚养孙辈的义务。同时因为人工费用高昂,只有极为富裕的家庭才请得起保姆,因此育儿的担子只能落到父母身上。养儿育女在美国,曾完全被当成母亲的职责。后来,女权主义者从男女平等,提高妇女地位的角度出发,呼吁父亲多分担育儿义务。在这种观念的引领下,一种新的时尚潮流应运而生--父亲育儿。购物中心、各种游乐场所,随处可见抱着、用小篮提着、背着、或是推着可爱宝宝的大男人。父亲分担育儿职责成为一种时尚,在美国的中等收入家庭中尤为盛行。

据报道,美国有两百万父亲选择留在家里带孩子,而让妻子去工作养家。这么做的家庭有的是因为妻子收入比丈夫高,有的是因为丈夫更有耐心,更喜欢陪在孩子身边。这些"全职爸爸"乐此不疲,还利用互联网结成各种组织联盟,互相交流育儿心得,上演活生生的"奶爸团"!

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近二十年来,心理学家与儿童发展专家逐渐发现,父亲分担育儿职责,对儿童的健康成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某些作用甚至是母亲无法替代的。研究发现,由于大多数男性与女性行为方式的不同,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也有所不同。比如,母亲抱起孩子时,动作往往非常温柔,可很多父亲却和孩子玩得更"疯",从生理和心理上给孩子带来更高程度的兴奋。有研究表明,婴儿早在两个月大时,就能分清过来抱他的是男性还是女性。如果是父亲来了,他会全身紧张,心跳和呼吸加快,准备好和父亲"疯一场"。这种外在刺激对婴儿的大脑发育很有好处。

日本--不分场合,让礼仪成为习惯

在日本,任何场合下"礼节"都是第一位的,这里的"场合"甚至不分在家还是在外。宝宝会自己从手吃饭以后,妈妈则会教育他,饭前必须说一声"我要开动喽"(日本的传统,寓意为感谢祖先赐给我美食),饭后会说"谢谢款待"。孩子每一次出门都要向父母说一声"我出门了",父母会回一句"走好",寓意一路平安;回家后要说一声"我回来了",家人也要应一声"欢迎回家"。这些在我们看来没太有必要的"礼仪",日本却沿袭了数千年。

日本的公交车也设有"老弱病残孕"专席,但与我们不同的是,即使车上没有"老弱病残"大家也绝不会去坐,没有其他空位就站着。他们的想法很简单,专席就是老人孩子们的特权,一切以他们为先,即使空着也不坐,或许正是人们时刻把"礼节"放心中的体现。如果有人违背这个规则,会被车上所有人视为异类,肯定会有人站出来指责你。家长也会从小教育孩子乘车的规则。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日本全社会从小还到成人都那么遵守秩序的原因吧。

连垃圾都是干净的

日本全民环保意识都很强,日本的小孩子更是从小被灌输环保思想。家中的垃圾会按材质分类盛装,并且装袋前一定先清洗一番,所以日本人连垃圾都很干净。妈妈做这些时会让孩子在一边看着,等他大一点便和他一起做。在幼儿园或学校时,孩子们会把拉圾装进自己的袋子里,带回家处理。日本孩子从小知道要少开空调,不是因为日本人吝啬,而是他们几乎人人知道开空调会造成"热岛现象",会破坏大气臭氧层,给日本给地球带来危机。

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我们大人在教育子女时总强调在人前要怎样怎样懂礼貌,却又纵容他们在家里可以"没大没小"。或许,"礼节"这堂课真应该效仿日本人那种"不分地点,让礼仪成为习惯"的思想。环保亦是如此,无论我们的口号喊得多么激昂,都比不上牵着宝宝的手将废旧电池装进回收箱这一个动作来得实在。教育正是在这种不分地点、不分大小的一点一滴的积累中建立起来的。

法国--你我是"平等"的

法国人没有经常抱着宝宝的习惯,宝宝几个月大就会被安置在一块围起来的安全的婴儿区,让他们在里面摸爬滚打,再大一些就把宝宝放在地毯上让他来回爬。他们认为这样长大的孩子肌肉更灵活,个性也更独立。法国父母对待孩子最大的特点是"平等"。即便宝宝吵闹,父母也只会用平等的口气说"你要安静一点"。我们经常会看见法国父母蹲下来,用平和的语气跟孩子聊天,认真地回答孩子充满童真的问题。例如,在面包房里,一个售货员会对一个挑选蛋糕的孩子说:"小姐,您挑选好了吗?"孩子从小就受到他人的尊重,同时也学会了尊重别人。只要不是特别正式严肃的场合,法国父母一般都会带着孩子一起参加。孩子和小同伴之间也会相互邀约,一起开派对,这时父母只充当"司机"的角色,仅仅负责接送孩子,充分尊重孩子的社交,并和他的社交圈保持距离。

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法国父母主张的"平等"或许戳中了许多中国父母的要害。我们经常从一些视频中看到国外的宝宝像"小大人"那样把自己的想法说得头头是道,这便是我们的孩子所欠缺的独立思考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把孩子当成和自己一样具有独立行为能力的个体,把他们的话当真并站在他们的角度认真思考,有多少父母能够做到这点呢?

以色列--下午的"静养时光"

以色列是一个以孩子为中心的社会。下午1点左右,孩子们就放学了,2点到4点是以色列特有的持续约2个小时的"安静时段"。很多银行和商店会在这个时段内暂停营业,公园里面也是空无一人,因为这个时间孩子们有的在午睡,有的在安静地玩耍,有的写作业。这个"安静时段"可以保证孩子们从4点到7点的有充沛的精力进行校外活动。

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以色列这种以孩子为中心的做法令人感动。爸爸妈妈们不妨自己在家也小试一下,实施你自己的"安静时段"计划。每天固定一个时间段关掉电视和电脑,然后陪孩子一起看看书,或者从事一些安静的活动,这样无论大人小孩都可以利用这段时间休整一下,让整日不停接收信息的大脑暂时停止,恢复充沛的精力。

韩国--"粗放式"育儿

自小锻炼待人接物

韩国的每个家庭都有教育子女品德、修养的家训挂于家中的居室。这使得韩国的青少年大多讲究礼貌、尊重长辈。如果你有机会到韩国人家中做客的话,就会发现无论多小的孩子,都懂得为客人和长辈倒水时双手捧着,恭敬地奉上。

"粗放式"育儿

韩国人周末爱举家到大自然里游山玩水。几个月大的孩子背在身上,两三岁完全能走的孩子则手拉着手一起爬山。有时小孩子爬累了,走不动了,家长们也很少抱起他们,而是在一边等他们休息一会儿再接着走。韩国的父母认为这是再自然不过的事,他们觉得只要有机会就应该多带孩子出去,虽然路途中辛苦一点,但对孩子也是锻炼。他们认为从小就要锻炼孩子自我管理的能力,太娇生惯养长大必定没有出息。

我们可以学到什么

在中国常常有这样的现象,家长们很少带小孩子们出外远行,即使出门也要捂得很严实,做足各方面的准备。韩国父母的"粗放式"育儿或许对你有所启发。比起"金屋藏娇"式的养育,让城市出生的孩子也像大山里的孩子那样赤着脚丫满世界奔跑,小磕小碰权当历练,这样是不是才是对孩子真正的保护呢?

育儿专家经验分享:11条最实用的育儿经验


由11位国际儿童专家专门为年轻的父母们做了最实用、最科学的11条育儿经验总结。坚持照着这些经验去做,你的孩子不仅可以快乐地成长,而且还会拥有最为健康的心灵天空。

让小鹰慢慢张开翅膀

要让孩子羽翼丰满起来,应该给他们以倒金字塔形的关爱,在他很小的时候,要限制他的自由和他自做主张的权力。当他们逐渐成熟,显现出有足够的能力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时,再一步步让他走向独立。

这一点是为了提醒年轻的父母们不要对孩子撒手太早,否则他们会感到被纵容,习惯犯一些不必要的错误。进入学校以后,在因缺乏必要的判断力而不得不需要父母帮助时,他们也会感到不习惯,以致沮丧,甚至会产生强烈的逆反心理,而这无疑会增加父母与孩子沟通的难度。

不要在饭桌上争吵

家长所选择的食物,挑食的孩子不一定都能接受。教你采用诱导法:选好可爱的食物,然后坐下来跟你的孩子愉快地边吃边谈。千万记住:进餐是与孩子共处的大好时机,要好好享受它,不要在饭桌上挑起战争。

下班后尽量多和孩子在一起

工作忙碌的父母习惯用买上一大堆的礼物的方式来表达对孩子的歉意,可其实这并不是孩子最需要的。为什么不放下电话,关上电视,一起来放松一下呢?

有了足够的时间交流,即使你的工作会偶尔打断你们的交流,孩子也会体谅你的。

不要把孩子逼入死角

给孩子贴标签,取绰号或拿他和别人比较是很危险的,这只会使他朝着受批评的方向更进一步。你应该把每个孩子都看成是正在不断进步的个体。其实他们的成长就像竹子一样;在花园里栽种下之后,4年间你辛辛苦苦地坚持给他浇水,他只长了几厘米;到第5年,不经意之间他却一下子窜高了将近1米!每个孩子的成熟速度也是不一样的。但是一定要有耐心,要给他们时间。

逐渐向他灌输对学习的热爱,这会影响他的一生

如果能把“这世界是怎么存在的”弄清楚,孩子肯定会感到分外激动。告诉孩子学习就是探险,他自然会充满热爱。

父母在家里主要是从艺术创造力上来引导孩子,以及做智力测验题、科学小试验和脑盘急转弯等。组建一个亲子图书角吧,和孩子一起来体验学习的乐趣。

纪律并不多余,要明确你对他的要求

只有知道了做每件事的限度,孩子才会保证安全。把你对孩子的要求明白地告诉他们,这样他就会懂得在什么时候应该适可而止,而不至于浑然不觉地走过安全与危险之间的界限。虽然有时候孩子可能不愿听从,但只要你态度坚决,对他所做的要求又是合乎情理的,那么他最终肯定会乖乖地听从你的约束。

要勇敢地坚持自己的意见

这是最重要的一条;告诉孩子,有时候大多数人的意见反而是错误的。要敢于坚持自己独特的见解,不要因为害怕与众不同而发表违心的意见。

制定目标,而不是惩罚方法

或许你有制定工作计划和财政预算的习惯,这种客观的态度也同样适用于教育儿童。

用惩罚的方式来教育孩子是最不可取的。不要忘了一个道理:教育就像治水,在于疏导,而不是堵截。

打骂是在教孩子使用暴力

如果被打骂过的孩子果然变老实了那是因为他们小小的心里充满了恐惧,而不是真正地理解了自己的错误所在。

这丝毫不能帮助儿童确立正确的正误观念,只会教会他暴力是一种很好的控制别人的办法。要想让孩子变成什么样子,就需要你自己先做出表率。不要低估了孩子的模仿能力,要处处向他显示有礼貌,有教养的举止是多么值得骄傲。

担当起家长的责任

有了孩子,我们就要为这个小小的生命来重新安排自己的生活了:工作尽量不要占用生活的时间,正确使用育子的假期,提高家庭的生活质量等等。作为一个妈妈,你所要出席的社交场合也不再只限于为了工作。孩子的毕业典礼和家长会上,你都应该有积极的表现。

给孩子以闲聊的乐趣

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让孩子能放松地讲出他心里所有的喜悦和困惑、恐惧,失望、学校、压力……鼓励他说出自己所有的想法,甚至包括对你的不满。尤其是当孩子进入青春期的时候,如果他们感到说出实话时总是不能得到理解,他们就会很容易地走到危险的道路上去。

育儿经验三则


育儿经验三则孩子提要求但我们不想满足,怎么办?玩在一起的孩子打架了,怎么办?家长打骂了孩子很懊恼,怎么办?我想分享我最近的几个经验和观察。我也还在练习使用这些方法,觉得效果满好的。(一)来,我们看看怎么办傍晚,**吃着冰棒,我啃着鸡爪子,一起回家来。在家门口,碰到楼上阿琦的奶奶。她问**要不要去找阿琦玩。**说要去。

但我觉得挺累的。不想去。

开始,我说:我累了,不太想去。得先休息下。于是进屋休息。

接着,我说:妈妈想要你陪呢,怎么办?你要是和阿琦玩了,我就没有人陪了。**表示他就是要去玩,不想陪我。

又过了几分钟,他又催,我说:**,我听到了你说你想去阿琦家玩。那我们来看看怎么办吧。你看,现在已经是八点钟。他看了下时钟,点头:“哦,是八点了。”

我接着说:对啊,八点了,但我们还得洗澡玩水,讲故事,听音乐,睡前总结……哇,还有好多事要做,而且我今天可是打算给你讲两个故事的,那你说时间够用吗?

他说:不够。

“那我们改天去怎么样?”他同意了。

对于**提要求,我列了个“三步式”来应对。

第一步:重视。表示:孩子,你说的愿望,想法,要求,我听到了。知道了你有个什么想法。

第二步:那好吧,我们来看看这个想法有没有实现的机会。如果有,要怎么才能实现呢?

第三步:去实现。更重要的是不能实现时,那么孩子可能因为失望而哭闹。那就还有重要的一招——陪伴:“你说想去买个玩具,但是妈妈因为很累走不动路不能带你去,你很失望,你想哭一会,妈妈陪着你。”抱着孩子,或者搂着他。如果我有余力,我还会说:“妈妈太累了没力气陪你去买玩具,不过,妈妈的力气还够给你讲个故事,你看好不好?”这是一个安慰。(二)你们打吧,我才不管小乖是个能干活泼的小姑娘。比**大四个来月。是**最好的朋友。我和小乖妈约定结成带孩子互助小组,有时候我把孩子送小乖家让他们一起玩,有时候她把小乖送我家。这个主意很不错。但是,这两个孩子常在一起玩,就常打架。

起初,他们一有打架的苗头,我就立即干预,把事态“遏阻”在摇篮里。结果,他们真的越打越凶,或者**根本没打,小乖就开始尖叫躲避,而小乖一叫,**就真的追过来打了,如果**被小乖打,也会立即跑来哭诉求助;

有时候,他们打了半天我们才发现,于是连忙拉架,强令停止,还分出责任,当法官,显得特别公平;

再后来,我和小乖妈都意识到,不管谁先打了谁,谁被打得更严重,都不适合去训斥批评那个“先错”的孩子,于是他们再打架,我们就都不批评,各安抚各的,给予支持。

昨天晚上我又带这两个小家伙玩,他们玩得很好。但有一下子,两个人开始抢扫把。一个要先用,一个不让先用,**开始猛追小乖,小乖立即逃。我面无表情地继续干自己的事。就像没看到他们。让我惊奇的事发生了:小乖被**追得无路可逃,蹦到了沙发上,顺手把扫把扔了,**捡起扫把,直接扫地去,扫了一会后,不知道怎么装垃圾,小乖见了转身去取了个垃圾小篓,说:“**,用这个!”一分钟之内,矛盾终止。

孩子的世界,不需要大人干预。打架,也是他们的需要,而且,他们可以自己搞定。(三)妈妈错了,你没错有一天早晨,我肚子疼。**起床后就提要求。先要求我送他上幼儿园,我拒绝了;接着要求我中午去幼儿园接他回家。我想到他第二天就放假了,也拒绝了。**就大哭。我肚子疼得心烦意乱,说了一会没耐心下去,啪地打了他一下。他哭得更厉害了。

老猫来了,提出送**去幼儿园,**拒绝。我忽然意识到,他现在的伤心在于:妈妈打了他,是不是不要他,很生气。

于是我放下“我是妈妈,打了你就打了你,哪能立即道歉”的脸面,和“一会打人一会又抱,会不会让孩子混乱”的纠结,伸手将他抱起,说:妈妈刚才打你了,你很难过,是妈妈做错了,你想让妈妈送你上幼儿园,去幼儿园接你回来,这些想法都是可以的,你没错,妈妈很欣赏你为了自己想中午在家玩的想法而努力争取;妈妈不能做到也是可以的,但是妈妈打你是不对的。妈妈很后悔,你能原谅妈妈吗?”**哭着点点头,将头埋进我怀里。之后,没提任何要求,愉快地上幼儿园去。

孩子是多么容易原谅父母啊。我很感激他。

我还注意到,相比被父母打骂,孩子更大的痛苦在于,他们好害怕,害怕自己向父母提要求或者抗争什么是错误的,糟糕的,更害怕自己会因为这些“错误”而被父母讨厌、抛弃。

家园共育《育儿小经验》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管理经验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