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身为一名合格的人们教师,我们更需要观察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和行为,而教育笔记可以很好的提高自己书面表达能力。一篇教育笔记应该从哪些方面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小报告”的背后”,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平时幼儿总是有事没事的打“小报告”,“老师,寻寻拿我的纸”,“老师,他又动我的小椅子!”……类似这样的告状声每天络绎不绝,让人很心烦。面对这样的告状声我总是教育他们能自己处理的事情就自己处理,不用总来找老师帮忙。

今中午午休时,我正在拍着一个新来的小朋友睡觉。忽然又一个告状的声音在寂静的寝室响起来:“老师,你看荣荣……”“又怎么了?”怕吵醒已经睡着的小朋友,我有点不高兴了。“荣荣的鼻子流血了!”怯怯的声音在上面床上说。一听我着急了,马上站起来查看,果然荣荣的鼻血流出来了,快流到嘴边了。我马上找纸巾给他擦干净并询问了原因,原来是他觉得鼻子痒,自己用手指挖鼻孔了。给荣荣处理完我又认真的巡视了一遍寝室才放下心来。

事后,我想幸亏在上铺的琳琳及时发现荣荣流鼻血并告诉我了,如果不是琳琳发现了情况,我只顾安抚新来的小朋友午休而忽视了其他的孩子,荣荣鼻子流血又不告诉我,那后果不堪设想。虽不至于造成大的伤害,但床单、枕巾上免不了会染上血。其实有时候幼儿看似烦人的小报告背后隐藏着不少的惊醒信息。有很多时候孩子的眼睛比我们观察的仔细,我们应该正确对待他们的“告状声”,从中发现隐藏在背后的原因,找出问题的所在,排除其中的不安全因素做出正确的处理。

现在孩子们的告状声每天还是络绎不绝,可我再也不会觉得不耐烦,而是细心倾听或安抚他们的委屈情绪或从中发现不安全的因素以及时做出处理。其实,有时候我们还真应该感谢孩子们无心的“小报告”。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怎样对待“小报告”


每到课间,就成了幼儿们打小报告的时间。这个一会说:“老师,晨晨绊倒我了。”一会那个说:“老师,任建龙上桌子了”。对于幼儿的各种“小报告”开始只是应付,或是点头表示知道了,或是说:“待会我批评他,你去玩吧,”便草草了事。然而最近发生的一件事却使我对幼儿的“小报告”有了新的认识。

那是一天下午,做完游戏后我便让幼儿自由活动。一会儿功夫,刘艺跑来说:“老师,,刘昱莹逃学了”。我随口说了你去叫她来。刘艺一会又来说我追不上她。放下教具后,我便组织集体游戏点名,发现刘昱莹不见了。我这才急起来,跟魏老师交代了几句,便骑上车向她家驶去,看到她在家门口蹲着,我问他为什么跑回来,她说晨晨打我了,我说:“你怎么不跟老师说呢”?她说:“我和你说了好几遍,你说知道了,去玩吧。”但是,晨晨还是打我。我知道自己失职了,为了自己的敷衍态度感到自责后悔。假如昱莹在路上遇到意外,自己的责任不就更大了吗。我向昱莹承认自己做的不对,便驱车带着昱莹回了幼儿园。

从那日起,我对幼儿的“小报告”不在持应付态度了,从而使一些危险因素化为乌有。我真正体会到静下心来听听幼儿的“小报告”是有益于教师的。

爱打小报告的孩子


我非常不喜欢爱打小报告,认为他们是“多嘴多舌的小八哥”,鸡毛蒜皮的小事也要告诉老师,可是,最近发生的一件小事是我对打“小报告”有了不同的看法。那天中午,小朋友准备午睡,一个急切的声音在我耳边响起:“你看刘子禾----”我没好气的问,又怎么了。可当我顺着李冠硕的小床看去,吓得我浑身汗毛都竖了起来,原来刘子和半截身子掉到了床下面,情况相当危险,我赶紧跑过去把他抱了起来。如果我晚一步,刘子禾坚持不住就会摔下来,后果不堪设想。

看着刘子禾被吓红了的小脸,我长长地出了一口气,我对他说:“下次别让老师担心了好吗?”他点点头,事后我才知道,原来刘子禾帮别人解扣子,一不小心脚踩滑了,所以才会出现刚才的那一幕。

一场事故避免了,耳边又响起了孩子们一声声的“小报告”声,老师,夏振轩又打人了,李金浩把纸扔到了地上。

我突然觉得,这一个个的“小报告”,不正为我提供了教育素材吗?借这次李冠硕的小报告,更是让我避免了一起严重的安全事故,怎么能说他们是“多嘴多舌的小八哥呢”这分明是小朋友关心集体、关心他人的体现呢? 作者:杨晓丹

让孩子带着快乐回家

幼儿离园前的一段时间虽然不是很长,却是孩子们情绪很不稳定、也是最难管理的时候。又到了孩子们离园的时候了,我先让孩子们想一想,今天谁表现最棒,谁进步了,然后说一说自己想夸谁?夸她什么?过了一会,刘映含说:“我想夸一夸张兴艳”,因为他今天画的画很棒,孩子们一边拍着手一边说,“张兴艳你真棒”!李泽阳说:我要夸夸李津豪,因为他今天吃饭进步了。被夸的孩子有的咧开小嘴笑着,有的羞涩的低下头,看得出他们都非常高兴。

看到离园时孩子们那一张张笑脸,我由衷地感到高兴,孩子们带着快乐回家,这些赞美和欢乐仅会使他们感受到幼儿园生活的愉快,还能使他们慢慢调整自我的评价,特别是那些能力相对弱的孩子们和那些特别调皮的孩子,不被同伴认可的幼儿。赞美能使孩子们用一种积极态度去学习、去交往、去生活,提高自我约束能力,主动积极的向着目标去努力,这样,他们会变得更不乐观、更自信。 作者:杨晓丹

幼儿园教育随笔:留心“小报告”


留心“小报告”

“老师,明明碰着我的手了。”“老师,强强打我了。”“老师,莉莉抢我的玩具。”······每次听到这样的小报告,我总觉得不耐烦。因此,我不太喜欢爱打“小报告”的孩子,认为他们是好事的。

可是,今天发生的一件事,却让我对“小报告”有了截然不同的看法。

活动课结束后,我让孩子们休息一会。不一会,亮亮跑来报告:“老师,明明的腿卡在凳子里了,拿不出来了。”我跑去一看,可不得了,只见明明的腿卡在凳子里,身子趴在地上,脚还向一边歪着。时间长了容易把脚歪断,真危险!我把明明抱起,慢慢的把他的脚拿出来,然后让明明在地上走了走,看孩子的脚没事,那颗悬着的心才算落了地。

一场意外事故避免了,我转过头对着那个打小报告的孩子说:“谢谢你,好孩子。”此刻,我的耳边又响起了一个个“小报告”。我忽然觉得,不能忽视小报告,因为它为我提供了真实鲜活的教育素材,又为我敲响了警钟,同时,这也是孩子们关心他人的表现。所以,我们老师平时要留心“小报告”。

教育随笔:宝宝爱打小报告怎么办?


教育随笔:宝宝爱打小报告怎么办?

班里有个叫琦琦的小女孩,聪明伶俐、活泼开朗,而且爱唱爱跳,就像一只小黄莺,十分活跃,深受小朋友的喜爱。琦琦很有能力,常常组织其他小朋友一起玩游戏,下课后还会主动帮老师收拾玩具。但就是这么一个老师和小朋友都很喜欢的女孩,却有一个连老师都有点儿“犯怵”的习惯——爱打小报告。

琦琦对其他小朋友的行为似乎很敏感,小朋友一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她就会马上跑去告诉老师: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打人,一会儿又说那个小朋友抢别人的玩具;一会儿说这个小朋友把图画贴反了,一会儿又说那个小朋友把桌子弄脏了……

琦琦妈听说自己的宝贝在幼儿园经常告小朋友的状,很担心这样时间长了,琦琦会被其他小朋友孤立,也担心琦琦太过傲慢,反而不利于她今后的成长。

在幼儿园,几乎每个班都有一两个像琦琦一样爱打小报告的小朋友,那么,我们该怎样看待他们的状告行为呢?

【他的小心思】

渴望被关注

很多时候,宝宝打小报告的目的并不是让老师惩罚其他小朋友,只不过是想借机在老师面前表现自己,满足自己的表现欲罢了。宝宝很喜欢被别人关注,尤其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庭,宝宝在家时,父母长辈都是以他为中心,在幼儿园时,他同样想借助老师的力量来维持自己的中心地位。

关心班集体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爱打小报告的宝宝,身体都有很多闪光点:他们具有分辨是非的能力,很关心班集体、富于正义感,而且他们做事普遍都很认真严谨。从这个角度看,宝宝打小报告其实都是出于善意。

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宝宝还很小,在遇到问题的时候,常常不知道该怎样解决。虽然宝宝打小报告的方式欠佳,但却是他们想出来的一个能解决问题的办法,毕竟老师是一个班集体中最权威的人物,遇到问题找老师解决也很正常。

【你的好办法】

别太以他(她)为中心

现在的家庭,宝宝从出生起就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围着转,俨然成了家里的“小太阳”,这样很容易使宝宝形成依赖思想。对于过于依赖别人关注的宝宝,在家庭生活中,不去特别关注他(她),或许是个好办法。可以不用每次都陪他(她)玩游戏,而是让他(她)学会自己待一段时间。要教育宝宝,宝宝有自己想做的事情,爸爸妈妈也有啊,如果宝宝只顾自己,那爸爸妈妈的事情就没法做了。

引导他(她)自己解决问题

当宝宝打小报告时,应该引导他(她)先自己解决问题。爸爸妈妈可以在家里和宝宝一起玩模拟告状的游戏:比如爸爸把图画贴反了,可以引导宝宝帮爸爸正过来;爸爸把桌子弄脏了,告诉宝宝,可以提醒爸爸注意,并跟爸爸一起把桌子擦干净,而不是向妈妈告状。这样,宝宝可以学到很多解决问题的办法。同时,还要让宝宝体会到,这样解决问题的效果要好于打小报告。

给他(她)一点小挫折

有些宝宝能力很强,在同龄小朋友中很强势,他们像“小大人”一样,总觉得自己比其他小朋友优秀,做什么事都喜欢指挥别的小朋友,这样的宝宝很容易形成骄傲心理。我们知道,在宝宝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不可能永远是第一、永远强势,这样的宝宝一旦被别人比下去,往往会遭受很大的心理打击,不利于其成长。

对于这样的宝宝,家长可以在家庭生活中有意给他们安排一些比较艰巨的任务,让小困难不时挫一挫他们的傲气,让他们感受到自己其实跟别的小朋友一样,也有做不来的事情。

让他(她)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

能够指正别人的错误当然不错,但如果能多多地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就更好了。对于爱打小报告的宝宝,爸爸妈妈可以有意识地当着他(她)的面夸奖别的小朋友:小唯真乖,妈妈来接她晚了,她都不哭;豆豆真懂事,知道把自己的玩具让给别的小朋友玩……宝宝也能做到吗?

家长要教育宝宝,每个人身上都有缺点和优点,宝宝要多学习其他小朋友的优点,对于小朋友的缺点,也要尽量包容,要学会处理与小朋友之间的矛盾,不能只知告状。

告状孩子的背后


今天我让我们班的孩子自由活动,孩子们很高兴,都玩得不亦乐乎。

这时怡慧小朋友跑了过来,“老师!老师!何宇翔又弄坏我的水彩笔了。

”我走近一看,水彩笔被拆得都散架了,我还没来得及问明原因,就听见围观的小朋友不停抱怨,诺一说:“是啊,何宇翔最坏了,他以前还把我的图画本给撕了!”逸晨说:“他以前还打过我!”孩子们唧唧喳喳地向我诉说他以前的“恶行”,这让我颇为吃惊,因为他们对同伴缺乏应有的宽容。

我也留意到,当请幼儿谈谈自己对同伴的认识时,很多幼儿首先想到的往往是同伴的不足,如不守纪律、打人、不好好吃饭、被老师批评等等,对同伴的优点却很少提及。

我们不禁自问:当幼儿满脑子都是同伴的缺点时,如何能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同伴关系在幼儿期尤显重要,因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与成人相处的时间逐渐减少,而与同伴相处的时间则逐渐增加。

相对而言,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往往更平等化,利于幼儿探索各种社会交往技能,但如果幼儿缺乏对同伴的宽容心,则会影响良好同伴关系的建立。

无法宽容他人的幼儿往往会一直以挑剔的眼光看待同伴,可能会认为自己比别人高明,而不被他人宽容的幼儿则可能会感到受到排挤,对一直指责自己的幼儿怀有怨恨之意。

长此以往,会导致班级内同伴关系的紧张,不利于幼儿社会性发展。

因此作为我们老师也应该反思,怎样向幼儿展示正确的处理方式。

也许我们应尽量不使用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的语言,如“你又这样啦~你怎么老是这样呢”等等,避免给幼儿消极的暗示。

在幼儿对同伴产生无意伤害行为时,教师应尽量不表现出对过失方的严厉指责和批评,而是冷静地引导幼儿复述事件的过程,找出引起伤害行为的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和日后应注意的事项。

“谎言”的背后


区域活动时间,王静轩、梦露,子涵几个孩子在操作区中动手包糖果,刘震泽、王佳怡,王慧敏几个孩子在图书区中围在一起看书,成成、彤彤等几个孩子在结构区中插着玩具,还有几个孩子在美工区中画着他们喜欢的物品,有苹果、太阳……看着他们各自忙忙碌碌的,个个像个小大人。

“老师,我要小便”哦,是刘震泽的声音,“好的,去吧,不要跑,上厕所要小心点”叮嘱完以后,我又在欣赏孩子们的作品。“老师,我要小便,是王海奇的声音。”“好的”接着又是一番的叮嘱。“老师,刘震泽和王海奇他们不是去小便,他们是去爬滑梯,他们在说谎,骗你的”王海川说。

我抬头看院子里,果然他们两个小家伙正在玩得热火朝天,我真想过去狠狠地批评他们一顿,竟然跟老师说谎。可是转念一想,不行,为什么不换种方式试试呢,想着,我走到院子中,“你们两个小家伙解完小便了,走,我们到活动室讲故事去,”他们一听要讲故事,就高兴得来到活动室,“孩子们,围到老师的身边来,老师要讲故事给你们听”一听要讲故事,孩子们各自放下手中的“活”,来到我的身边,我给孩子们讲了故事《狼来了》。

孩子们听完故事后,我开始提问故事中的问题,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问题,只见刘震泽和王海奇的脸红红的,“老师,刚才我们说谎了,不应该骗你,我们不是去小便,我们是到外面爬滑梯,我们错了,再也不说谎了,你还喜欢我们吗?”“你们两个勇敢的承认错误,真是个好孩子,老师永远喜欢你们,爱你们。”我的目的达到了,孩子们又开始了他们手中的“活”。

通过这件事,我觉得作为老师要随机应变,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孩子随时出现的问题,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在孩子们幼小的心田里播下了诚信的种子。

孩子插嘴的背后


每个孩子的个性不同,上课时的状态也不径相同,有的认真听讲,坐的很神气,有的则是有时会有点走神,还有的孩子更是喜欢在课堂上插嘴。我们班上的涵涵,就是其中的一位,她经常会在老师上课的时候情不自禁地“插嘴”。记得之前我上一节语言课《树真好》,因为这个活动的目标是在倾听、学说散文中的话后让幼儿看着图自己创编的,当我出示图片后,孩子们都纷纷举手想要回答,可没等我点名请孩子回答,涵涵已经脱口而出把这幅画的意思说出来了,之后回答的孩子思路就被她局限住了,纷纷照着她的话讲,几次都是这样,次数多了,我也有点生气了,就批评了她,并告诉她老师不请不举手的小朋友。可是没过多久,她又开始插嘴了。

班里像涵涵这样的喜欢“插嘴”的小朋友很多,其实这也是中班年龄段孩子的特点,这个年龄段孩子知识面相比而言比较宽,自制力又不够,好胜心又强,总想得到老师的赞扬和认同,知道一点就会喊出来,而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牛头不对马嘴;有时,孩子插嘴还可能是因为对谈论的内容有兴趣,当他们对你说的内容产生好奇时,往往克制不住的会提出问题希望你解答。因此我们可以发现,其实孩子插嘴很多情况下都说明孩子们在认真的倾听、积极的参与思考,但不断的“插嘴”又会影响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那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教师要在平时也学会倾听,当孩子在表达想法时,我们就要用心的去听孩子们讲述,给孩子们一个好的榜样,知道在别人讲话时应该认真的听;其次,在课前老师就要强调课堂的纪律,给孩子一个提醒;最后,当孩子插嘴时,教师不能去严厉的批评,因为那样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我们要去肯定孩子的答案,但是要适当给她“冷处理”,如:“你的答案是对的,但是老师不请你回答,因为你没有遵守我们课堂的纪律,没有举手回答问题。”

当然,习惯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养成的,坏习惯也不是一下子能改掉的,但是老师也要锲而不舍,坚持引导幼儿养成正确的倾听习惯,日复一日,帮助孩子改掉“插嘴”的毛病。

不想玩的背后


巡回检查幼儿玩区域的情况时。在发现区听到两个小小声音的对话:“我不愿意在这儿玩,你愿意吗?”“我也不愿意。”仔细一看原来是云浩和万春。为什么不愿意在这玩呢?心存疑问重新观察了发现区。这一看自己也觉得不舒服。区域内只有几个塑料瓶子和半桶水,其他没什么可让孩子动手玩的。而且怕孩子弄湿衣服,桶里的水基本不让动。不行我要想办法让孩子玩个痛快。可是准备哪些材料孩子有兴趣又觉得好玩呢?

经过一段时间的精心准备,看现在在多彩的发现区内,孩子们正在用小勺,吸水,运水,擦水。木质、铁质、玻璃、塑料等不同材质的圆球上陈下浮。用伸缩式吸管(喝牛奶的)搅拌,吹试,哈哈,泡泡出来了,泡泡出来了。啊,好大的泡泡啊!……

这些材料伸手可得,让区域活动倍加好玩。尤其是引导孩子玩:水在哪里,神奇的泡泡,浮和沉等实验活动,孩子们开心又快乐。

生活中处处是美,但是需要爱心投入,就是用耳朵欣赏,用眼睛发现,用巧手装扮哦!

喜欢《“小报告”的背后》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的个人总结报告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