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没楼梯呢? 小班

01-11

毋庸置疑,作为新入职的教师,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进行分析和思考,而教育笔记可以促进老师的个人成长和发展。如果你是一名教师,你会如何去写教育笔记呢?为此,小编从网络上为大家精心整理了《怎么没楼梯呢? 小班》,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今天的离园活动是美术训练:学画梯形。活动考试前我想了又想该怎么和小朋友解释梯形的的形状。最后我决定告诉小朋友因为梯形就像滑滑梯。

活动开始,我告诉小朋友今天我们要画梯形,果然说完就有小朋友问:“老师,什么是梯形?”“梯形长什么样啊?我不会画梯形。”这时我整理了语言对小朋友说:“因为梯形就像小朋友玩的滑滑梯一样,所以它就叫梯形了。”解释完后我示范了如何去画梯形,画好我又讲解了一遍:“小朋友,你们看这边是楼梯,上去后走到滑滑梯边,坐下来,嗖~~~滑下来。”说完小朋友就咯咯笑了起来:“真好玩呀!”这时突然有个声音传入我的耳朵:“老师,可是它怎么是直直的,没有楼梯呢?”雨轩一脸疑惑地看着我,我当时没有马上反应过来,她的问题在我闹钟回想,为什么没楼梯呢?我条件反射地看了小胡老师一眼,只见她立刻接话:“因为它不是真的滑滑梯呀。”在同伴的提醒下,我立刻反应过来,原来是我没有说清楚。我立刻对小朋友说:“因为老师画的不是真正的滑滑梯,而是梯形,梯形是个图形宝宝,所以它是直直的线,明白了吗?”小朋友马上大声回答我明白了。之后在画的过程中,小朋友掌握的都不错,并且认识了这个图形,知道了它叫梯形。

虽然活动的效果不错,但我活动后也不禁思考了活动中出现的小插曲,也让我反思起来。我们幼师面对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小生命,他们有思想,会思考问题,面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看法,所以我们在和他们相处的过程中,一定要有应对突发情况的能力,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也应该准备的更充分,面对孩子的疑问更应该勇敢地回答。因为孩子也很认真的在听你说,很认真的在和你交流,他们渴望得到你的回答,你的认可。所以,只要我们找到正确的切入点,孩子一定能愉快地接受你的建议和说法。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延伸读

没哭怎么会有眼泪啊?


我带的是幼儿园中班,小家伙们仿佛有无穷的精力。星期一的午睡时间,凯瑞特别兴奋,就是不愿意睡觉。我忍住困意,陪他玩游戏,忍不住打了个大大的哈欠,随即,泪水充满了眼眶。凯瑞看见了:“老师,你怎么哭了?”

“我没哭。”

“没哭怎么眼里都是眼泪啊?”

我笑了:“那你猜猜,我的眼里怎么会有泪呢?”

凯瑞挠挠头:“是因为我不愿意午睡吗……对了,你刚才打了个哈欠,所以你流泪了。”

“对,乖凯瑞,观察的可真仔细。”我拍拍他的脑袋。为了防止他要为我为什么打哈欠会流泪,我赶紧先问他问题:“打哈欠是会流泪,你知道还有什么情况下会流泪吗?”凯瑞兴奋起来:吃辣椒是会流泪;丢掉西奈的东西会难过得流泪;生病很痛苦是会流泪;哈哈大笑事业会流泪;做错事挨批是会流泪;还有妈妈看电视有时也会流泪……在我的启发下,凯瑞说了许多不同情况下流的泪。

我又接着问他,喜欢什么时候的泪,不喜欢什么时候的泪?为什么?这下凯瑞更有精神了。在思考回答的过程中,他自己明白了该如何减少那些令人不愉快的泪,如,生病时要坚强,小伙伴之间要友好相处,没做错一件事,要从中吸取教训不再重犯……

说到这里,小家伙想起累了:“老师,你是打哈欠流泪的,打哈欠说明你困了,咱们睡觉吧!”

“嗯!”在心底为凯瑞懂事儿高兴的同时,我决定午睡后赶紧找资料查阅一下泪水的成因,以准备回答凯瑞可能要提到的问题。

老师,我的画呢?


吃完了饭,我带着孩子们到校园里散步。走到教学楼门口,那里种植的菊花吸引了小朋友的的目光:阳光下,五彩缤纷的菊花竞相开放,黄的灿烂,红的艳丽,白的沉静,孩子们看的目不转睛,纷纷低下头去,闻闻花的香味,轻轻的触碰小小的花瓣,有的孩子还发现了飞舞其中的小蜜蜂,大家都感受到秋天美好的意境,沉浸在这片花的芬芳之中了……午睡起床后,孩子们自发的想画画菊花:朱忆画出了大朵的大丽菊,王宣泽画了黄色的蟹爪,欣浩不光画了花朵,还在边上画了很多飞舞的蜜蜂。对于小朋友的画,我都给予了肯定,还挑选了一些张贴在绘画区,供小朋友观赏。第二天早上,我刚走近班级,叶嘉就把我拦住了,他拉着我到了绘画区,问我:“老师,我的画呢?”被他一问,我才记起他昨天那幅没有被“挑中”的画了。看着他一脸不乐意的样子,我发现这对他似乎很不公平。昨天。叶嘉也认真的画了画,还很得意的把画拿给我们看,我没有挑中那幅画,对他也算是个打击吧!我找出他的画,重新张贴在绘画区,他的脸上露出了高兴的笑容。从这件事上,我看到了自己观念上的一些问题,规根到底:我的看法太功利了。为了迎合家长的欣赏角度,或者光是为了把环境布置的好看点,我放弃了孩子们的劳动果实,放弃了他们审美体验后的自我表现,只看重了结果——画本身,而忽视了对作画过程的肯定。画画如果已沦落为功利的工具,你们画的作者——幼儿又扮演了什么角色呢?是教育的主体吗?充其量无非是在教师这个“导演”挑选下的“演员”吧?想想以前看过的国外一些儿童画,稚气十足,为了说明意图,竟歪歪扭扭的写上几个句子,因为拼写与语法上的错误,令人捧腹。但是这样的画是多么可贵啊,它是孩子表达思想的过程,是孩子宣泄情绪的过程,是孩子通过自身体验创造的成果。如果他们的老师也仅仅因为它的颜色不够漂亮,或者构图不够合理而将它们弃置一边的话,那么就不知道有多少达芬奇被扼杀在摇篮里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陶行知老先生也曾说过:“做一件事,画幅图画,写一张字,如能自慰慰人,就叫做美。”孩子们作画时,引导他们充分感受、理解客观世界的美,用自己的方式表现客观世界,体会到快乐,做到了这几点,任何一张画都会有它的可取之处,都应该是老师眼中的精品。后来,我把每个孩子的画都找出来,仔细的贴在绘画栏里。下了课,我总会有意无意的看看它们,每一张孩子的画,好像都在与我对话,只是有的热烈奔放,有的窃窃私语……

怡怡能大胆走楼梯了


怡怡小朋友高高的个子,看起来应该是个能干的孩子,但却不敢走楼梯。每次上下楼梯总要别人在一旁扶着,即使这样,她还是走得很慢,特别是下楼,看她两只手拼命地抓住扶手,整个身子往下蹲,再一级一级往下挪,还不停地发抖,那样儿看上去真使人心疼,不明就里的人乍一看会以为是个有残缺的人。为此,我了解到怡怡小朋友从小就胆子很小,恐高。家人从不敢让她独自走路,多数时间抱着她走,更不用说是下楼梯了。久而久之,她不敢一个人下楼梯了。对于她长期形成的依赖性及对上下楼梯的恐惧感,我知道不是一句话或一两天就能消除的,而是需要耐心的引导和鼓励。于是,每次上下楼梯时,我总是拉着她的手,慢慢地和她一起边走边聊,还不时地用语言鼓励她,让她知道上下楼梯并不是象她那样可怕,放松并逐渐消除她的恐惧心理,等到稍微进步一点,我就请班上比较能干的小朋友带她一起走,鼓励别的小朋友多关心她、爱护她、帮助她。同时还和她的家人达成协议,在家尽量让孩子多走多练走楼梯,并且要让她一个人走,对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予以表扬,并给她贴一朵漂亮的小花,孩子高兴及了。慢慢地,怡怡在下楼梯是变得轻松多了,现在基本上能大胆地走了,虽然,有时还会有那么一点点紧张,但我相信:怡怡一定会克服的。

教育随笔:上下楼梯不能跑


新学期开学一个多月的时间,中班的小朋友在日常活动中陆续学会并开展了早操活动。幼儿园每天都要做早操,整理队形就成了必不可少,必须强调的事情了,我们班在二楼靠楼梯间的位置,因此每天上下楼梯的安全也成了一个大问题。

我们班总有几个淘气的小男孩不听指挥让我很是头疼,每次上下楼梯都跟百米冲刺一般跑得特别快,为了让他们改掉这个不好的习惯,避免上下楼梯出现安全事故,需要想一个办法帮助他们改变。这一次下楼之前,我用了很长的时间整理队形,然后询问孩子们让他们自己来说上下楼梯应该注意一些什么?孩子们说起来滔滔不绝,头头是道的样子,就好像我不用说他们也都懂,但是当玩闹起来时,那些话仿佛就成了浮云直接就飘走了,所以作为老师,必须要多次提醒,并且,我特意强调,待会上下楼梯谁乱跑,不排好队的,做早操后的区角游戏就不让他参与。

随后,下楼梯的时候,在我不断提醒的情况下,孩子们表现的还不错,可是在做完早操上楼梯的时候就有三个男孩子冲在了前面,我赶紧提醒“不排队,乱跑的小朋友,可以参与游戏!”听见我的声音,小朋友迟疑了一会,还是回到了队伍,只有一个小朋友不管不顾仍然跑到最前面,可想而知,他要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相应的代价。

在我不让他参与游戏的时候他流下了眼泪,他一直强调的是“老师不让我玩游戏!”因为他并不知道自己到底错在哪里,我跟他解释了一遍原因,并且告诉他你现在必须停止哭泣,安静的坐在这里五分钟,如果表现好,我会给你一次机会再次让你参与游戏,可事情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顺利,五分钟到了,他还在生闷气,觉得是老师不喜欢他才不让他玩,于是我又耐心的跟他解释,并且告诉他我很喜欢他,只是因为他不遵守规则,才不能参加游戏,

最后他认识到错误,并且接受这个小小的“惩罚”,我给了他一个拥抱,希望他之后可以做得更好。

霜去哪儿了呢?


最近天气很冷,所以我们带领孩子们一起去小学操场进行晨跑运动,去小学操场要经过一段小路。小路的旁边有很多绿化,特别多的是一年四季都是绿色的像草一样的植物。我们在向小学操场进发的时候,传来阳阳的声音:“快看,草地上都是雪,白色的雪。”我低下头一看,地上真的是白白的一层,但是很明显这不是雪,是霜。这时我说:“小朋友,阳阳说这是雪,你们觉得是雪吗?”大多数小朋友都说是。于是我让他们用手指摸一摸,说说摸上去是什么感觉。阳阳摸完“雪”之后,说:“这好像不是雪,雪是软绵绵的,这有点硬硬的,它还拿不起来。”“对了,这不是雪,有谁知道这到底是什么?”我这一问,小朋友们都不说话了,有几个在窃窃私语,说:“这不是雪,那是什么呢?”阳阳说:“我知道了,这是霜。”“对了,这是霜,那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有霜吗?”阳阳摇摇头,这时我开始跟孩子们解释霜的形成,是会因为冬天的早晨,地面的气温特别低,近地面的水蒸气遇冷凝华成的小冰晶附着在地面或植物上,就形成了霜。孩子们似懂非懂的点点头,等到跑步结束,我们回幼儿园再次经过小路的时候,我再让孩子们看看地上还有没有霜时,孩子们已经发现霜没有了,这时我问孩子们:“霜去哪儿了呢?”只有阳阳回答我:“霜又变成水蒸气跑掉了。”我不得不表扬阳阳,他把我之前讲的霜的形成记住了。

霜的形成是一个自然现象,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是有一定难度的,当我解释完霜的形成,我并没有要求孩子们会记住这些知识,而是让他们能了解一下就可以了。但是今天的阳阳把我所说的霜的形成都记住了,他还能讲出霜变水蒸气跑掉了,说明阳阳基本对霜的形成已经掌握了。

后来和阳阳爸爸说起这件事,他爸爸说以前跟他讲过水滴和水蒸气的关系,估计当我说起霜的形成时想起来了,就把这些知识运用进去了。

老师,你还没问我呢?


吃完午饭,我正忙着收拾,我班的子涵小朋友跑过来对我说:“老师,显臣踩我脚了!”由于我手里正忙着干活,便随口问了句:“他向你道歉了吗?”子涵说:“说了。”我说:“奥!那不就行了,回座位吧。”于是我接着干活。等我忙完,发现子涵仍坐在小椅子上,无精打采,一脸的不高兴。于是我走到她跟前,轻声问道:“你怎么了?”她没理我,连头也没抬。我想,她大概还在为刚才那件事而生气。于是我问她:“子涵,你是不是还在为小朋友踩你脚而生气呢?他不是已经向你道歉了吗?”子涵抬起头,两眼泪汪汪地说:“老师,你还没问我的脚疼不疼呢,显臣道歉后还说我是个娇气包呢!”我连忙说道:“奥,对不起,你的脚现在还疼吗?”子涵说:“刚才还有点疼,现在不疼了。”我又把显臣叫过来对他说:“显臣,你踩了别人的脚,道歉是应该的,怎么能说人家娇气呢?以后不能这样做。”显臣点点头,回位坐下。这件事才终于平息。

这件事让我得到了许多启示:小朋友之间出现了问题,应慎重对待,不可因为是件小事而草率处理,这样也许会失去一次孩子向你敞开心扉的机会。教师应关心、理解孩子们的心理感受。

教育随笔:选择谁呢


教育随笔:选择谁呢

一次,在上海的一所幼儿园里,我观摩了英国插画大师科奇•保罗执教的“小贝挖宝”活动。活动开始前,大师需要从上课的孩子中选出一位来当“模特”,只见孩子们都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看到这种“壮观”的场面,大师面露难色。停顿片刻之后,他眼睛一亮,问孩子们:“今天有没有人过生日?”只见一个男孩高高地举起了手,说:“今天是我的生日!”可还没有等他的话音落下,旁边的另一个孩子站起来大声说道:“不对,你刚刚过完生日!”两人的对话惹得现场听课的教师哈哈大笑。到底该选谁来当“模特”呢?茫然的大师把选择的难题交给了班主任教师。年轻的班主任教师立刻回应,一抬手便指定了一个小姑娘来当“模特”。于是,在其他孩子的叹息声中,大师开始上课了。

虽然我只是坐在下面听课,但是有一个问题始终在我的脑海里挥之不去:这位班主任教师是依据什么选择的呢?我不禁联想到另一个场景:早晨升国旗时,教师发现升旗手因病缺席了。“让我来吧!”好几个孩子跳跃着,争先恐后。教师的目光扫了一圈,用手一指,说:“你去升旗吧!”只见那个被选中的孩子兴奋地奔向升旗台,其他的孩子则悻悻然沉默不语。之后,落选的孩子们照常唱国歌、做早操,丝毫没有异常。看来大家都已经习惯于这样的选择与被选择了。

确实,作为教师,我们经常会遇到“选择谁”这样的问题。同一个提问,选择谁来回答?每日升旗,选谁来担任升旗手?值日生工作该由谁先来做?游戏中出现争执时,该听谁的?谁来定规则?这类选择折射出不同班级的不同文化氛围,而和谐的班级风气与良好的班级文化氛围息息相关。

当然,我们可以采取“轮流制”进行选择,如“轮流回答”“轮流表演”“轮流游戏”等,让孩子们轮流当值日生、升旗手,这样一个也不漏,一个也不少,让每个孩子都得到关注。在一定程度上,这种皆大欢喜的方法确实能够做到满足每个孩子的需求,促进每个孩子的发展。

但是,事实上并不是每一件事都适合采用“轮流制”的办法,如同本文开头大师遭遇的选择谁当“模特”之场景,显然就无法“轮流”。但毕竟面对了,那么,该如何解决才好呢?

当下,诸如“以儿童发展为本”“让每一个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等教育理念都已被教师熟稔于心,在国家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也反复强调要理解与尊重儿童,出现了许多如“保护”“接纳”“允许”等词语。既然如此,我们何不听听孩子们的心声呢?

幼儿园的屋顶农场丰收了,教师带领中班的孩子们去挖土豆。孩子们一边收获着自己的劳动成果,一边大声嚷嚷:“发财喽!发财喽!”土豆被挖出来了,教师让孩子们数一数究竟有多少个土豆,接着又说:“你们有38个人,一人一个土豆还有多的,怎么办呢?”孩子们回答说:“今天没来的小朋友,我们给他们留着吧。”教师又说:“但还是多了2个呀!”一个孩子想了想说:“婷婷和朗朗营养不良,让他们多吃点。”孩子们纷纷表示同意。

原来,一旦让孩子充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教师立刻会收获许多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从孩子的角度出发,体现孩子想法和愿望的方法,才是真正能让孩子“口服心服”的办法。

在大师的课堂上,面对选择的难题,或许年轻的教师更在意的是在那一刻快速作出决定,让现场活动得以顺利进行,故此情此景尚属情有可原。但我还是建议事后教师要记得“关注”,不仅应该有目的地去观察孩子们的反应,更应该深入思考,找寻今后应对此类“选择谁”的棘手问题的适宜方法,以此增强自身的专业能力。

无论是皆大欢喜的“轮流制”,还是出自孩子的“口服心服”法,对于一位幼儿教师而言,我相信只要心中装着孩子,时时倾听孩子的心声,就能找到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

我为什么没胡子


“老师,我为什么没胡子呀?”我闻声回头一瞧,原来是鹏鹏手里拿着半个苹果正用疑惑的眼光望着我。

鹏鹏是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平时吃水果或是吃饭时经常弄得满嘴都是,我也跟他说过好多次了,但他总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老记不住。这次他突然问我这个问题,我想教育他的机会来了。

“鹏鹏,老师给你讲个故事好吗?”

“好啊!”鹏鹏高兴地回答。

“有一个猫妈妈在给猫宝宝讲故事。猫妈妈说在很久很久以前人跟猫是一样的,生下来就有胡子,可是有个很小很小的人,早晨起来不肯洗脸,吃了东西也不肯擦嘴,他晚上睡觉时,老鼠觉得他的胡子很好吃,于是就一根一根的给吃光了。从此以后,人很小的时候就都没有胡子了,没有胡子多难看呀!”

这时小猫说:“妈妈,我懂了,我懂了,你说的那个人就是我。我以后早晨起来一定洗脸,吃东西时不再弄得满嘴都是而且我一定会擦嘴,要是没有胡子,像那个小人一样,多难看呀!”

鹏鹏听完,舔舔他的嘴说:“这只猫真笨,我们这么小没胡子其实一点也不难看,要是人一生下来就有一把胡子,那不就成了老爷爷了吗,那才难看呢!”

说着,鹏鹏使劲儿地擦擦他的嘴,从此以后坏毛病也没有了。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怎么没楼梯呢? 小班》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笔记怎么写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