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与学校都是教育孩子的载体,家长与教师互相配合可以扬长避短,更好激发孩子潜能!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新的起点,新的方向,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不断成长!那么,家园教育工作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呢?小编收集并整理了“生活中的数学玩出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我们一直在说,数学从生活来,运用于生活又高于生活,从生活中习来的东西孩子理解更加通透。

好多爸爸妈妈有疑问:生活中的数学怎么来?计算班上的家长曾向我们诉苦:"我们在散步时也常会引导生活中的问题,比如问她这有几块砖,那有几块?一共有几块?孩子总说,'你别考我啦,我不想算数!'孩子没兴趣我们也没辙!"

兴趣,对于孩子尤为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最从生活中启发孩子对数学的兴趣呢?

首先得明白,什么是数学?传统数学除了算还是算,最多再加几个图形求面积周长。作为传统教育下成长的小青年,对如此数学我们几乎是叫苦不迭。数学,除了数,还有几何,逻辑。单纯地从数说,有数概念和数运算,几何里还包含空间,逻辑里有逻辑关系和逻辑推理。

然后,数学是要"玩"出来的。干巴巴地问孩子计算,孩子当然不喜欢了。不妨采用亲子比赛的方式生活进行,这样既有趣味,还能很好激发孩子的竞争心。上周末去长城,偶然看到爸爸妈妈一起跟孩子玩猜城墙的游戏。"咱们从这个烽火台到那个烽火台猜猜有多少个城墙?差的最多的就淘汰啦!"可别小看这个游戏,对于孩子来说,估算可是个大学问,实际的数数可以帮孩子打通数理关系,而"差的最多"无疑就是差数关系的最直接表现啦!

最后,建议家长根据生活情境自然去拓展知识,不要为了学习而学习。这样的情境可太多了。比如我们在墙纸的花纹里可以给孩子拓展单双数,逻辑里的周期推理;可以在折纸里认识图形、渗透对折对称、旋转对称、平移对称;可以在过斑马线的时候习得平行和垂直;可以在超市购物的时候知晓金钱的兑换……

总之,要想打开孩子在生活中的智慧之门,爸爸妈妈首先得明白数学不仅仅是算算算,以亲子游戏比赛的方式孩子更容易有参与感,另外建议根据生活情境自然拓展,用空杯的心态和好奇的眼光和孩子一起去探索这个世界。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孩子创造力如何培养?“过家家”里玩出来


假装游戏学前3~6岁的孩子非常喜欢玩“过家家”,比如:我假装是医生,你假装是病人,我来给你看病等。这些“过家家”在心理学上叫做“假装游戏”。孩子的心智有了良好发展,才能够玩假装游戏。

“过家家”玩出创造力

4岁的杨杨是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这会儿,他右手拿着一把勺子,左手拿着妈妈的真丝围巾,爬在客厅的地上,口中念念有词:“向左、向左。”接着,右手中的勺子把转向了左边:“前面是什么?地图、地图!”他把左手中的围巾铺在面前,小小的手指认真地在“地图”上指来划去,仿佛是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在研究作战计划。突然,杨杨拿起围巾盖在头上:“下雨了,撑伞!”……妈妈看到了,说:“我的宝贝啊,爬在地上会把衣服弄脏,还会着凉的。

哎呀,我的围巾,你不要给我扯坏啊!哪有开坦克爬着开的,哪有坦克的方向盘是和勺子一样的……”杨杨解释说:“我正在开坦克,我右手拿着的是坦克的方向盘,我需要地图看明白前面是什么山。可是突然下雨了……”心理学家如是说:在“过家家”中,孩子可以不按照常理来“出牌”,想到什么就是什么。杨杨把勺子看作坦克的方向盘,这种突破传统、标新立异恰恰是创造力的核心所在!如果说未来坦克的方向盘会变成和一把勺子一样,也未尝不可能啊!心理学家邓斯克认为,小孩子在游戏中的“假装”会大大促进他们的发散思维。

杨杨假装自己在开坦克,可坦克是根本不存在的,只是在杨杨的头脑中有一个象征的坦克存在;他面前的山以及下雨都是同样的道理,都是杨杨想象出来的,这种发散性的思维是创造力发展的重要因素。要知道,创造力不只与智力发展水平有关。智力发展水平相同的人,创造力不一定相同。创造力,可以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一种乐于探索的精神。孩子这种看来有点“自说自画”的游戏,为他提供了自由探索,大胆想象的机会。

●智慧妈妈宝典——宝宝玩游戏,培养创造力

·对孩子任何不合常理的假装游戏,都不要泼冷水,你认为不合理的,你的宝宝却认为那是完全合理的,因为他是在创造!

·试着去和你的宝宝沟通,了解他怎么会把一个普通的东西想成他心目中的那个东西,用心去听听你的“伟大的创造家”的想法!

·鼓励宝宝,顺着宝宝的思维,询问他除了他目前想到的还会想到什么?越多越好!记住,你的宝贝的回答永远不会错!

·和你的宝宝一起玩他的游戏吧,在游戏中,你只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宝宝才是导演和主演,你要按照宝宝的要求来游戏,说不定你的创造力也会被激发啊!不信你试试!

●送您一个游戏:

道具:小凳子一个,坐垫一个,毛巾一条。人物:宝宝和妈妈。场地:空间较大、适宜活动的房间,如客厅。

步骤:

1、妈妈先给宝宝讲一个故事:

有一天,森林里开大会。森林大王威威是一只和蔼的老虎;老鼠唧唧是老虎大王的士兵,唧唧是一个懒惰并且贪吃的家伙。大会是在一座高高的山峰上召开的,准备了很多好吃的,有巧克力、香蕉、桃子、肉饼等。光看着这些美味的食物,唧唧的口水就流了下来。这个会议先由老虎大王威威发言,它说……

2、然后,妈妈和宝宝使用预先准备好的道具,一起来表演:假装妈妈是老鼠,宝宝是老虎。

3、接下来的“剧情”发展掌握在宝宝的手中。妈妈要“遵守”前面“智慧妈妈宝典”中的原则,适时提醒宝宝使用道具!

4、游戏结束后,问宝宝:“你为什么要那样使用小凳子、坐垫和毛巾?”妈妈帮宝宝完整说出他的想法,给予鼓励和表扬,不要用你的价值观来评价好坏!

●设计游戏秘笈:

1、选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东西作道具,让宝宝在游戏中使用,创造是往往在平常中找到的不平常!

2、妈妈通过讲故事引导宝宝进入游戏氛围,但故事不要讲完,爸爸妈妈和宝宝一起用假装游戏演完后面的故事!

3、可以让宝宝先讲故事,然后妈妈引导他使用道具演完故事!

特别提醒:宝宝的创造性,正是在表演未讲完的故事和不寻常地使用日常物品中发展起来、体现出来的!

●心理小词典:假装游戏学前3~6岁的孩子非常喜欢玩“过家家”,比如:我假装是医生,你假装是病人,我来给你看病等。这些“过家家”在心理学上叫做“假装游戏”。孩子的心智有了良好发展,才能够玩假装游戏。3岁左右,宝宝的思维从感知运动阶段过渡到象征思维阶段。也就是说,以前宝宝面前的香蕉就只是香蕉;现在,宝宝可以把手里拿着的一样东西,看成是他心里想着的那样东西,比如,他把香蕉想成是条船。这时的宝宝喜欢把各种小动物和物品当作人来看待,并和它们交谈;宝宝还特别喜欢模仿大人的各种活动。

于是,大量的“假装游戏”出现了。到五六岁时,孩子的“假装游戏”发展到顶峰。在宝宝玩游戏时,爸爸妈妈会惊喜地发现,原来宝宝具有如此丰富的想象力!通过观察宝宝的“假装游戏”,我们可以探究宝宝许多心理能力的发展水平,比如,创造力、想象力、语言能力、同伴关系、道德感发展、情感发展等。而科学地引导宝宝玩游戏,又有助于培养宝宝的这些心理能力。

美国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把兴趣和能力玩出来


国内近几年大家都在讲“素质教育”,但是这到底是个什么概念呢?按照官方媒体的说法:“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和实践能力为重点。”

但如果去维基百科上查看,你会找到的是:“素质教育相对于偏重考试的应试教育而言,较为注重体育艺术能力和多元智能的培养,而真正的素质教育,目的在于让学生能发挥个人潜能,各展所长,并培养良好的品格,并不局限于学术上的才能。

美 国好像没有“素质教育”这个名词,也并没有“素质教育”这个科目。和这个概念相近的,一个是美国学校会教导学生“成为一个好公民”。这并不是一门科目,只 是一个付诸实行的概念。在美国的幼稚园里,“社会(Social Study)”这门科目里,通常会教导孩子,如何做一个好公民,让他们了解个人和群体的关系,以及如何在群体中扮演好公民的角色。

另 外,美国大多数学校,都会在自己的教学理念和宗旨上强调,他们教学的主旨是帮助学生成为“世界的好公民”。每个学校倚赖他们自己的校规来塑造学生成为他们 希望的“好公民”。请注意“世界”这两个字,在“现在地球是平的”的概念下,国内的好公民已经不够用了,孩子未来的竞争者可能是地球任何角落的人,所以要 训练孩子有国际观要从小做起。

1林林总总的课外活动

另外美国有个相对的名词叫做“Extra Curricular”, 也就是“课外活动”。课外活动顾名思义就是“学科以外的活动”。 包括运动类的,艺术类的,音乐类的,科技类的,林林总总,五花八门。

通 常在美国,每个学校在学校正课结束后,会开一些课外活动的科目,学生可以自由地选修,有的是不要钱的,有的是额外要交钱的。比如说,有些学校的跳舞、网 球、足球是免费的,跆拳道是要另外交钱的。 学生也可以自己在课余之暇,自己在家里学习某一个自己有兴趣的科目,如钢琴、小提琴等,或参加校外的活动或课程。以上两者都称为课外活动。

到 了高中,美国的学校都有各种社团(club),学生可以依照自己的个性和兴趣,选择加入一个或多个社团。如果学校没有自己要的社团,可以自己创建一个。学 校通常的做法是如果学生想要创建某个社团,必需要两、三个赞助者。这个赞助者通常是教职员。通常老师们对于学生创建俱乐部都是鼓励的,所以找到赞助者不 难。除非这个学生的兴趣太冷门,没有多少人有兴趣。

美 国高中的社团和大学差不多,名目繁多,有专门研究机器人的(Robotics),有专门研究法律、科学的,有照相社、新闻社,也有围棋、西洋棋等等棋类活 动,还有有爵士乐、弦乐团等等,现在有些学校开始有一个热门的社团,它研究“如何创建公司”。大多数社团除了在自己学校里活动,很多也参加校外或者国内比 赛。所以学生除了学校的功课,有很大一部分是花在课外活动里。

2从课外活动中“玩”出兴趣和能力

课外活动其实对于孩子个性和兴趣的发展是相当重要的。孩子创造能力、兴趣的发展、实践能力的培育很多都是在课外活动中“玩”出来的。但是最好是让孩子自己选择自己有兴趣的课外活动,而不是父母逼迫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思做课外活动。

大 家现在都知道,许多私立大学在申请大学的时候,挺重视学生做过那些课外活动,参加过那些社团,得过那些奖项。所以有些父母会促使孩子学习音乐或运动,更会 积极参与孩子科学、电脑或者数学方面的社团,希望学生拿到奖项。所以造成目前学钢琴的孩子太多,于是学钢琴基本上很难在申请大学上加分,除非这个学生的程 度特别好,能在美国国内或国际大型演奏会里拿到奖项。

在美国,美国家庭的父母最不逼孩子,所以如果孩子参加什么课外活动,一定是他们自己有兴趣。亚洲父母不用说,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最喜欢让孩子学习,很多孩子被逼迫学了几年乐器,进入大学之后,乐器就束之高阁,再也没有碰过。

就 是因为美国的学生在高中时就可以自由的参加社团,涉猎了很多自己有兴趣的方面,所以虽然很多大学并不要求学生在大一就决定选修科目,但是多数的学生已经对 于自己未来要做什么很有概念了。所以美国生长大的孩子通常会顺着自己的兴趣选修科系。我有好几个朋友的孩子都进入了艺术学校就读。

在美国学音乐、学艺术未来的工作市场如何呢?美国的音乐、艺术学校,基本上分两种。一种是在大学里的音乐、艺术系,一种是专门的音乐、艺术学校。大学里的音乐、艺术系,有偏重理论的,也有实物性较强的。而专门的音乐、艺术学校则是非常专业。

国 内的家长千万不要用“专科”的眼光来看待这种艺术、音乐学校,这种专门的学校非常难进,也非常难出来,如著名的朱莉雅音乐学院(Juilliard School of Music )和南加州的艺术中心(Art Center)。这些学校的学生往往还没毕业,就被公司或者机构订走了,完全不担心毕业找不到事情。

尤其自从苹果公司的前总裁史蒂夫.乔布斯引领“科技”和“艺术”结合,科技不再是纯粹科技,和音乐、艺术都有极大的关联。而最近苹果公司又雇了引领时尚潮流的Burberry公司总裁,相信以后衣服、饰物时尚也会和科技结合,我们可以拭目以待。

3热门行业变得快,让孩子顺着本性发展

总之,过去家长认为什么科系应该让孩子去念,什么科系不应该让孩子发展,或许这些观念已经过时了,过去几年风行读生物的现在也不是那么好找事。当家长发现这些素质教育的培育不止帮助大学申请,还会是热门的行业,又会一窝风的要孩子跟进。

所谓“素质教育”,其最终目的,应该是让孩子的发展更全面性,生活的更好。如果我们家长借着这个名目干涉孩子的兴趣,往功利的方向发展就失去本来的初衷了。

我总觉得我们做家长的其实很骄傲,总觉得自己什么都知道。但是我们有什么能力,能够预先看到当孩子长成的时候,什么是最热门的行业?因此还不如顺着孩子的本性和他们真正的兴趣,让他们自然地发展。

通常孩子对于他们真正有兴趣的事,一定会全力以赴,而我们做家长的不如乐观其成,乐得轻松。我们可以客观的让他们看清处他们面前的选项和他们自己的个性,然后记得要训练孩子“自己做决定,自己负责任。”

数学亲子游戏:生活中的数字


生活中的数字

数学是一种能力,良好的数字认知和对数字的喜爱能帮助孩子更好进入这门神奇的学科。对于孩子来说,找数字就是一项很好玩的游戏。一起带着他们来寻找生活中的数字吧!

在游戏中,爸爸妈妈可以带着孩子借助数字认知来熟悉生活中的数字,了解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同样,除了明显可见的数字,还有一些隐藏的数字,也可以一起来寻找。

隐藏的数字。让孩子一起寻找生活中一些形状相似和数字相似的物体,如铅笔就像数字“1”,饼干就是数字“0”等等,发挥孩子的想象及多角度思考能力。

1.数字像什么?

爸爸妈妈可以不限制地和孩子一起思考,比如,数字3像什么,然后一起找可能的相似的东西,比如耳朵,切掉一半的葫芦等等,只要孩子觉得像、能说出理由就可以了。爸爸妈妈可以尽可能引导与对比,只要宝宝能想出一个就给与积极的鼓励。

2.这里有什么数字?

划定一个区域,让宝宝一起找数字。比如,厨房里有什么数字?平底锅像数字“8”,两个放在一起的西红柿像数字“8”等等,让孩子学会多角度观察,并且从整体和局部去观察事物,充分发挥想象。

备注:

这是一个可以训练宝宝发散思维和多角度思考力的游戏,在游戏中要积极引导思考并积极鼓励宝宝。不过,切忌把数字与某一个事物对应,比如“0就是鸡蛋”,限制宝宝的思考和想象。

温馨提示:

我们的世界就是由数学组成的,这样的理论听起来充满奥秘。对孩子来说,数学也是他们认知世界的途径。生活中的数字就是他们打开神秘之门的钥匙。

玩中“乾坤”:玩出神勇自信来


有一段时间,我对自己4岁的儿子很困惑,他胆小、做事没有毅力,有很多我不能容忍的缺点:一次,幼儿园邀请家长去参加开园活动,小朋友都在那里大大方方表演,就他一个人缩在角落里不吭声,老师拉他也不上去;别的小朋友都在一起玩,只有他总是牵着我的衣角;搭积木搭到一半时倒了就不耐烦,怎么哄他都不肯再玩下去……凡此种种,令我沮丧不已,可我知道,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一定要相信自己可以改变他。

在研究了儿子的性格特质,广泛征询了各方高人的意见之后,我为儿子设计了一个既另类又简单的计划—教他“玩”。

当然这玩不是瞎玩,选的全是有针对性的项目,第一个就是颇需点勇气的小滑板车。

一开始,儿子总是紧紧地抓住我的手不放,我稍一松手他就哇哇大叫。我坚持着鼓励他:兵兵,你滑得不错,妈妈相信你一定能学会的。一次又一次地,儿子在我的期待中,手慢慢松开了,开始在我的保护下歪歪斜斜地慢慢滑。一小步、两小步,一大步、两大步,儿子终于找到了一点感觉,他开始兴奋起来,对我叫着:“妈妈(妈妈食品),我不要你扶了,你看我自己会了。”当然,也有摔倒的时候,但在成功的巨大诱惑下,那根本就不算什么了。一周以后,儿子已经能自如地操纵小滑板车,在同龄的孩子中还算超前了一步。

这时,我开始了计划中的第二个项目:教儿子跳绳。

我先自己变着花样跳给儿子看。儿子觉得有趣,迫不及待地抢过绳子来玩。可真把绳子拿在手里自己跳时,感觉就不那么对劲了—不是手不动,就是脚不动,很难手脚并举。于是我让他不动绳子,先做动作,找找感觉。孩子是没多少耐心的,当他发觉一项活动不是那么简单后就很容易放弃。为了让他坚持下去,我找来几个大一点的小朋友,一人牵一头绳子,换一种方法让儿子跳。儿子在绳子中间钻来钻去,乐得哈哈大笑,脚会动了,手就容易了,两周后,儿子跳绳的技术已有小成。

接连攻克了两个“堡垒”之后,我明显感觉到儿子的自信心增强了,对运动的兴趣加大了,户外活动的时间延长了。而且,因为儿子技艺傍身,总能吸引到一些小朋友跟他玩,慢慢地他懂得了怎么跟别人交往,性格也越来越活跃。

成果还需要巩固,我又开始了计划中的第三个项目:教孩子骑两轮自行车。

这个项目训练的难度比小滑板车要大些,一开始儿子的小手根本把不住龙头,扭来扭去,连人带车摔了好几次。不过有了前两次的训练经验,他的情绪不那么急躁了。我一边扶着他骑,一边给他指导几个关键点:掌握龙头、身体平衡、放松。找到感觉后,儿子扭扭歪歪地上路了,竟然骑出了5米远。这一来,他的信心大增,10天左右的时间,就已经能骑着小两轮车骄傲地跟在我身后去买菜了。

不过短短几个月的时间,我的另类计划大获成功。现在儿子还学会了游泳,并开始学溜冰了。虽然还在起步,可是我相信他一定能学会,因为他已经把挑战当作了一种乐趣,这样的孩子我还担心他胆小没有毅力吗?他已经切身体验到做一件事只要有勇气只要坚持就一定能做好。我想,这对他是一种很好的心理训练,也是一种学习态度和习惯的训练,比教他认几个字背几句诗强多了。不信吗,你自己试试看吧。

玩中的乾坤:

1.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各个击破,让孩子逐渐增强信心。

2.不要操之过急,孩子玩会一样东西有个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要学会耐心等待。

3.家长要摆正自己的心态,要放得开,不能保护过度,如果孩子后面老是跟着一个大惊小怪、咋咋呼呼的尾巴,孩子怎么会勇往直前呢?

生活中的教具:凳子


回到家,依然是玩,和孩子玩是有目的的,用几分钟就能观察出孩子需要动的活动还是静的活动,在吃饭前尤其注意观察,快乐的进门和孩子玩耍会使孩子受益。

“妈妈下班了,劳动了一天多么-----”故意拉长声音等他接“辛苦”

“笨妈妈,这也不知道,是多么辛苦啊”他唱了出来的。

“什么叫辛苦?”

“就是上班”

“哦,你在家玩的怎么样?开心不?”

“不开心,姥姥不和我玩火车”

“咱们现在玩?同意就上火车”(家里的凳子就是我们的火车)

“轰隆隆隆,轰隆隆隆”他开着火车过来了,嘴巴喊的响,凳子腿垫了皮垫,怕影响楼下,连续开来四个凳子,家里就那么几把。

“请问,你是火车司机还是列车长?”

“别客气,我是火车司机”

“知道了,司机同志!”

“今天这列火车上有几个病号需要照顾,你我配合一下,说话请悄悄,做事不吵闹,同意的举手”他爽快的举起来“列车长,你想叫我在火车上看画书?”他还真聪明,猜到了我的意图。

“我想也没用,你想想,是看画书还是画画或者在心里讲故事都成,只要在火车上呆20分钟,病号就被接走了”,20分钟我忙着准备吃饭的菜。

“那我画画”他悄悄取出笔纸,把火车开到茶几跟前“病号在哪?”他问我,我跑进卧室抱出枕头放沙发上悄悄说“他在这里睡着了,咱们不出声,20分钟后见,我去后车厢去看看”后车厢是家里的厨房。

在20分钟内,我送来一杯水,他还没忘记说谢谢,哈哈,20分钟后,他讲述他的故事给家人听,当然没忘记火车到站,下车吃饭,(2岁多的孩子喜欢玩火车,大人别以为没意思,只要你和他有共同的爱好“游戏”,他会变得很懂事)。

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的数学思维能力


数学能力有两个方面,一个是运算能力,一个是思维能力。

运算能力是一种低级能力。强调记忆、熟练度(复杂运算需要一些技巧)。

思维能力是一种高级能力,强调借助抽象的数字符号、概念进行思考与推理。

数学思维的基本功是数数。每个数的音、形、义要弄清楚,不是从1数到9就可以了,还要知道每个数字对应的具体数量。

数数这关过后,就可以进入加法的学习。

对成人来说,我们看到“3+5=8”这个等式,结合我们的生活经验,很容易把这个抽象的等式具体化为:三个XX加上五个XX是八个XX,而进一步具体化则会得到:

?三个香蕉加上五个香蕉是八个香蕉

?三匹马加上五匹马是八匹马

?三只猴子加上五只猴子是八只猴子

如果把数字进行替换,如:5+6=11。便可以生成无数的具体表达。

数学符号的意义就是把无限的具体事物进行高度概括。虽然看起来抽象,来源却是具体的。而数学思维,就是把各种具体事物及其关系,用抽象的数字符号表达出来。

锻炼孩子的思维其实并不难。孩子们平时做的数学应用题本质就是一种数学思维训练。

家长可根据上述原理,有意识的自编应用题,来训练孩子的数学思维,比如:

三只猴子加上两只猴子,是多少只猴子?

笼里有三只猴,又来两只,共几只?(虽没提到“加”这个词,但暗含了这个思维)

我有两支笔,张阿姨又给了我三只,我现在有几只?

蜘蛛有八条腿,蜈蚣有100条腿,一共有多少条腿?

我早上走了十分钟,晚上走了二十分钟,一共走了多长时间?

如果孩子答不出来,可以让孩子借助一些实物来数。在这个过程中,最重要的是让孩子列出3+2这样的数学表达式来,孩子如果能够列出3+2这样的表达式,而不是3-2,说明他会用数学思维进行思考了。至于3+2等于5还是等于8,这就是运算要解决的了。列算式的过程,类似于工程师画图纸,是高级思维活动,而算出3+2的答案,是一种低级思维,近似于一种体力劳动。这就是数学思维与运算的区别。

如果顺利完成这一步,可以反过来让孩子自己编题目。比如给孩子一个等式:2+3=5,让孩子自己编类似上面的题目。这个过程就是由具体到抽象,再由抽象到具体。人的思维无论怎样多变,都离不开这个基本过程。

孩子编题目的时候,不仅锻炼了数学思维,还锻炼了语言能力,锻炼了语言的逻辑性,发散性。孩子能够编的题目越多,说明孩子脑子里的“存货”越多。如果孩子编不出几个题目,你也不用着急,可能是你给孩子的“输入”不够,你还是要不断的,大量的给孩子编各种题目,同时想办法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说完加法再来说说减法。

减法比加法训练的思维更加丰富,以“5-3=2”这个等式为例,我们可以设计如下思维训练题目:

?我有五个苹果,吃了三个,还剩几个?

?他有三只笔,我有五只笔,他比我少几只笔?

?我有三只笔,他有五只笔,他比我多几只笔?

?车上有五个座位,已经坐了三个人,还能坐几个人?

?我家离车站五里路,我走了三里路,还要走几里路?

你出过题后,接着让孩子自己出题,就很容易看出孩子是不是能够理解这个数学表达式的真正含义。注意红色的这些词语。这些词语背后体现的就是一种数学思维。

如果你觉得自己出题能力不佳。那么,你可以找到孩子的课本、习题集和简单奥数题,搜罗里面现成的题目。归纳到一起。然后举一反三,并结合孩子的实际生活随机应变。比如到了超市里编相应的题目,到了动物园里编相应的题目,在家里编相应的题目。如果能够灵活机动,见缝插针的给孩子出题,实际上这就成了一种好玩的智力游戏。如果学习变成了游戏,孩子还会叫苦不迭吗?

如果孩子的思维能力不足,觉得不够好玩,没关系,可以拿来一些实物,比如玩具,棋子,扑克,还有各种教具等等,用过家家的方式给孩子讲。看看上面这些图。这些教具可不仅仅是玩,要结合数学思维的培养进行。

结语:许多孩子在低年级的时候数学呱呱叫,到了中高年级就不行了。原因很可能是重运算,轻思维,重结果,轻过程。由于低年级轻视思维训练,到了高年级应用题一多,思维不足的弱点就暴露了。所以从小进行思维训练很有必要。

另外,语文能力与数学思维能力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越强,那么,他对题目的理解也会更强。类似地,如果你能坚持给孩子进行数学思维训练,孩子的语文理解能力也会提升。每个学科其实都有相通之处,没有绝对的壁垒。

好孩子不是“管”出来而是“惯”出来的


美国作家杰克·霍吉说:“行为变成了习惯,习惯养成了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命运的基石就是养成习惯的行为。“习惯”犹如飞驰的列车,惯性使人无法停步地冲向前方。前方有可能是天堂,也有可能是深谷,习惯就是人生的方向盘。

同事们都羡慕我有个好女儿:省心,自觉,不用管。我告诉他们: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是“惯”出来的。这里的“惯”不是娇惯,而是帮助她养成好习惯。

习惯是由多次重复的行为形成的,因此,要培养好习惯得从平时的行为抓起。孩子平时大部分时间在学校,作为父母,主要是双休日和寒、暑假对孩子的管理和引导。

女儿读小学时,每年的暑假我们家都有一段时间的“真空”:她爸爸白天在外面做生意,我要参加学校组织的旅游,一连六七天没人管孩子,怎么办呢?我想出了一个“遥控”的办法:和孩子一起制订一份作息时间表和计划书,然后让她按部就班地去完成。详细的作息时间已经忘记了,我只大致记得每天要有这样几项内容:进行一个小时的体育活动,画三幅小国画,写三张(16开大小的)毛笔字,吹一个小时的长笛,做一个小时的作业,然后看电视,睡午觉,看书。看电视要有选择性,买一份《中国电视报》,圈出适合她看并且她也喜欢看的节目,定时看,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超过两小时。

计划订好之后,画一张表,每天登记,完成一项打一个勾,完不成的第二天补上。总体完成得好的奖励,否则处罚。

日复一日之后,孩子的习惯慢慢养成了,无论父母在家不在家,该做什么的时候,她会自觉去做,后来再大一些,她就可以自己为自己订计划了。

女儿刚参加完高考,考前她们高中提前17天让学生在家里复习。我照常到校上班,她爸爸照常忙他的餐馆,就她一个人在家里复习。头两天放假,她收拾屋子,整理书籍资料,归类,订考前复习计划,稍作调整、放松。从第三天起,便进入了有条不紊的自学。有时候,我和她爸在餐馆里忙到晚上近十点钟才回家,女儿一个人仍在她的房间里安静地学习,电视、电脑都没随便开。倒是我们回去之后,她才过来和我们一起看看《艺术人生》、《人物》、《央视论坛》、《新闻调查》等电视节目,23∶00前睡觉。

又逢暑假,孩子们兴奋,父母们忧心忡忡,巴不得学校天天上课。其实假期是培养孩子自主意识和独立生活、学习能力的绝好机会,关键是父母如何遥控,孩子如何自控。建议父母学一点“放风筝”的技巧: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制订一份覆盖学习、生活、娱乐等方面的计划,然后抓住这根“线”,让孩子在假期“飞得高,飞得远”,又不偏离“轨道”。

好习惯养成之后,的确有“一劳永逸”之效。依照这个推论:多次重复的行为变成习惯,习惯决定性格,而性格最终决定人的命运。这样看来,对孩子习惯的培养就真不是一件小事了。

生活细节中的母子心灵交流


生活细节中的母子心灵交流

年轻妈妈初为人母的心情是喜忧并存,喜的是宝宝的降临带来了家庭的欢乐与幸福,忧的是自己没有育儿经验,不知怎样养育这幼小的生命。不用担忧,宝宝并不了解你是一个育婴新手,他也不是无能的被动的小生命。他从出生之日起就具有主动探索的潜在能力,他会用哭声表达他的需要,吃饱喝足了他会满意地微笑,所以说他已具备了与你交往的能力。只要你有爱心和信心,终将成为育儿老手,新宝宝终将成为健康、聪明、活泼的好孩子。

宝宝期待新妈妈为他做什么?

初生婴儿无法独立生活,他必须依赖父母的生活照顾,尤其是母亲无微不至的关怀,才能正常地生长发育,养成良好的性格。那么,宝宝期待妈妈为他做些什么?

1、供给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母乳及营养食物;

2、保证充足的睡眠——身体及大脑的休息;

3、帮助处理大小便,保持清洁——身体的卫生保健;

4、开发智能吸取感官经验——脑需要的“精神食物”;

5、防止伤害避免危险——安全的环境。

怎样在生活照顾中和你的宝宝进行心灵交流?

母乳喂养是你和宝宝心灵交往的开端。新生儿来到人间,在母亲的搂抱与爱抚中立即感受到母爱与安全,增进母婴之间的情感。新生儿的皮肤感觉出现最早而且非常灵敏,当他投入母亲的怀抱,接触到母亲肌肤的温柔时,宝宝获得的不仅是舒适的柔软和气息,他会把母亲当成他的整个世界。从此,他每时每刻都盼望母乳的喂哺,来满足他生理的需要,同时渴望着母亲的搂抱来满足他的“皮肤饥饿”和“情感饥饿”。

和你的宝宝面对面地交流,这是宝宝最初的人际交流

1、母亲的柔情细语、逗乐声能引起宝宝的听觉反应。母亲微笑的脸能吸引宝宝视觉集中。母亲面对面和他讲话,张嘴闭嘴多次重复的动作会诱引婴儿模仿张口动嘴的兴趣。心理学家称这种动作为“共鸣动作”。据研究证实:新生儿出生后仅20小时就能诱发他跟着母亲做伸吐舌头的动作。这种杰出的能力显示出母子间的精神联系。因此,母亲不要认为喂奶或喂食仅是使婴儿消除饥饿,重要的是婴儿在与母亲的交往中获得观看、倾听、触摸的机会,产生良好的情绪,启迪模仿能力,发展感知觉,学习与他人交往。

2、处理婴儿大小便及清洁卫生是母子心灵交往的好机会。婴儿不能自理大小便,需要一天数十次地为他换尿布。清洗臀部、洗澡、换衣等生活照顾,也要接触宝宝的身体。湿尿布使他感到“难过”,干净尿布使他感到“舒适”。多次更换尿布感受到的经验使宝宝学会了尿湿了就以哭来表示要求,换好后对着母亲微笑,手舞足蹈表示满足。母亲可在换尿布的过程中对婴儿说,“宝宝张开两腿,换尿布”,每次换尿布都重复,以建立条件反射。婴儿受到语言和动作的刺激,到了4-5个月时会自动配合换尿布,能自己翘起两腿,抬高臀部,等待母亲为他换尿布,这是母亲与婴儿交往获得的回报。同样,洗手洗脸、洗澡等其他生活照顾中进行母子心灵交往也会产生很好效果,使婴儿身体得到了锻炼,增强了活动能力,促使感知觉灵敏,情绪愉快。

3、“玩”是母子心灵交往最好的形式。婴儿生长发育十分迅速,母亲应随着婴儿智力发育的需求,适时地供给大脑丰富的“精神食物”,各种促进脑细胞生长的刺激,使大脑能“吃饱”“吃好”,并能消化吸收。从最初认识自己的手脚、奶瓶到其他用品、玩具等,从认识母亲父亲及家人,到感知身边环境中的人和事,开始他人生最初的人际交往。

婴儿年幼无知,随时随地都需要母亲的保护以防受到伤害。在日常生活中对婴儿的照顾不可粗心大意。

育儿是富有“生命意义的动作”需要母亲调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学习、去研究,用母爱去灌溉婴儿的心田。对婴儿来说,母亲是他最亲爱的保护者、教养者和带路人,婴儿每时每刻都期待着与母亲心灵交往。

家园共育《生活中的数学玩出来》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中班数学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