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对于一名优秀的教师来说,我们需要经常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而教育笔记可以某种程度上提高老师的教育水平。你是不是不太清楚教育笔记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自由活动时的安全”,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自由活动时的安全

自由活动时间到了,孩子们三两结伴聚集在一起,有的交换着自己带来的玩具,有的边看书边交流着书中的内容,还有几个幼儿没带玩具则在教室里嘻嘻哈哈追逐、打闹……

这一段时间孩子在班上的主要表现为好动。这个特点在男孩子身上体现的比较突出。爱打闹,不分场合的说嘴、斗嘴,有时候斗急了还爱告状。其实这些现象都是孩子们开始学习如何与人交往的自我体验,从他们的自然发展需要来讲这些表现都是正常的,就看我们做老师的该如何引导了。

孩子们长大了,具有了中班幼儿好动、好结伴、好打闹、情绪浮躁,同时自我保护经验和互相交往的经验又十分缺乏的特点,有时难免还会出现打架现象,我们及时做好幼儿的自我保护和安全交往的教育,避免幼儿在集体活动中不必要的安全事故发生。同时与家长及时沟通,取得家长的配合共同做好教育工作。

愿每一个宝宝都能够在集体的活动中健康、快乐成长!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自由活动幼儿观察记录


观察目的:⒈在自由活动中,能否自主选择喜欢的游戏,并积极参与其中。⒉能否与同伴友好交流、友好游戏。

观察实录

自由活动中,宸宸来到了阅读区,书架上各种各样的绘本图书很是吸引宸宸,他先是拿了一本数学绘本《首先有一个苹果》,“1,12,123,1234,12345,123456,1234567,12345678》....数到最后几幅比较“凌乱的”的图画时,他有点不耐烦了“这个书不好看,我要再换一本。”他选了一本《蜡笔小黑》,自言自语道:“这本书老师讲过的,我最喜欢了!”于是就愉快地看起来。可是不到一分钟他就不在阅读了,而是把书卷起来,大声叫起来“望远镜、望远镜......”

思考与分析

宸宸小朋友算的上是班上最调皮的孩子了,想让他安静下来读一读书那简直比登天还难,每次师幼共读时间,他基本是在活动室里跑来跑去,有时候难得坐下来,也是心不在焉。书籍是儿童认识世界的窗口,适时的养成幼儿对书籍和阅读的兴趣与习惯,是早期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首先为他提供页数少的阅读材料,引导他先说清第一页上的内容,再说出第二页上的内容,然后请幼儿思考,说出他们之间的联系,使幼儿明白书中图画、文字所包含的信息内容,利用讨论理解其内容,从而加强了幼儿对画面理解能力。其次利用幼儿喜欢看的书进行正确看书指导。

给孩子自由活动的空间


一天孩子们吃完了点心,我正帮女孩子梳头呢?紫颐就坐不住了,跑到游戏框子里拿出来面具戴上。傍边的昕看见了也学他拿起面具戴在脸上。之间紫颐队昕说:“我是小白兔,你也是小白兔。”说完便哈哈大笑起来。昕听见了也说:“我是小白兔你怎么也是小白兔。”两个人的笑声引来了其他孩子的围观。于是借着这个机会孩子们纷纷带起了面具,用面具身份和别的孩子进行对话。有的说“老鹰来了。”有的说:“大狮子来了”。害的其他孩子都赶快躲到我身旁藏起来。

看来这群小家伙这自发的表演起来了,于是我干脆放下手中的梳子对他们说老鹰来了你们应该做到位置上,说明你们回家了。于是在老鹰和狮子的威胁下,小动物们都坐好了。可是当老鹰和狮子刚离开一会,小动物们就又垫着脚出来了。这次课件活动孩子们笑得很开心,连平时不怎么积极参加活动的孩子都积极的投入进来了。

因为是小班,所以在课间活动的时候我多半是邀请他们去找一本书看看,或者是找个毛绒玩具玩一玩。孩子们相队交流很少,他们最对只会和傍边的孩子们说我能和你一起分享这本书吗?不会出现今天的角色扮演了。于是我想现在小班孩子已经到幼儿园快两个月了,对幼儿园的一日活动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适应。那我们是否可以适当的放手让孩子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在课间玩一玩。多给孩子们一些自由活动的空间,少一些老师的“规定”。

自由对战


在老师的口令下,孩子们迅速整齐的站好了一排,教练宣布进行最后对战,一开始,老师就鼓励孩子们自由出战,这时候,首先就是最勇敢的山阳举手示意,山阳站出来后,长得矮矮的哭的男孩也举手出列,要求对战,这时候,小姚老师对小男孩给予鼓励“加油,只要你扳倒对方,今天你就第一个下课。”“好”小男孩信心十足的应着,这时候,对方的山阳也仰起小脸“老师,如果我扳倒他,我能不能下课啊?”“当然能了。”得到教练的答应,两个小男孩做好迎战的姿势,开始了互相扳倒的比赛,经过激烈的对决,最终可爱的小男孩扳倒了山阳,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小姚老师,再见!”——呵呵,可爱的孩子。

看到自己的伙伴因为扳倒了对方,而胜利离开,小侄女贝贝也不甘落后,“教练,我要跟山阳比赛”,就这样,比赛开始了,这场比赛可谓是我今天看到的最激烈的一场,两个不分上下的孩子,接连进行了三场比赛,当我看到贝贝累的气喘吁吁的样子,真有些不忍,我只能在旁为她助阵“贝贝,加油!贝贝最厉害了!”终于,贝贝赢了山阳一场,当教练举起贝贝的手宣布胜利的时候,我的眼泪也流了下来。——我为孩子的执着而骄傲!

幼儿美术活动中的“自由”与“控制”


随着幼教改革的深入,“尊重幼儿”“给幼儿自由的发展空间”等观念深入人心。在幼儿美术活动中,很多教师也改变了传统的“示范一指导”的教学方式,注重给幼儿主动发展的空间。鼓励幼儿自由创作。但是,很多教师感到在“发挥幼儿主体性”与“教师指导”之间难以权衡。教师的这一困惑实际上反映了教育中如何把握“自由”与“控制”的度的问题。

一、“自由”的含义及意义

人在本质上是自由的存在物,但对自由的理解存在两种不同的观点:一种与权威相对立,认为自由就是不受限制、随心所欲,它强调个人的爱好、兴趣及选择,反对权威的约束与控制,权威的指导越多.个体享有的自由就越少;另一种并不反对权威,认为没有权威就没有个人的自由,强调个体对规则和规律的把握和遵从。艺术活动中的“自由”是一种理性的自由,它强调的是个体在一定的规则和规律指导下获得的自由。

儿童画是艺术,更是儿童心理活动的表现。幼小儿童把绘画作为表现自己的手段,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发现自己,创造美好而丰富的人生.而这功能是通过自由实现的。“艺术的理想就是一种快乐的自我表现。它要求具有想象力,因为艺术就是要通过使我们的行为个性化和富有独创性来创造高层次的自由。”[1]

因此,在幼儿美术活动中,一方面教师要为幼儿提供最大限度的自由,创设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注重幼儿本人的心理活动和意愿.尊重幼儿自己对内容和画法的选择,着眼于幼儿的自我表现和创新:另一方而教师要通过给幼儿更多的自由,把幼儿的潜力挖掘出来。这也是艺术教育的真谛所在。而传统的“示范--指导”绘画教学模式正是由于教师的过多指导与干预,使幼儿习惯于依赖教师的指导与帮助,从而压抑了幼儿的个性,束缚了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违背了艺术教育的宗旨。教师只有真正理解“自由”的含义,才能理解艺术教育的本质。

二、美术活动需要教师的“控制”

“自由”并不代表不受限制、随心所欲.人只有在理性、规律和权威的指导下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正如社会规范不是为限制人的发展而存在的,教育规范的作用在于保障主体活动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而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的统一就是自由发展,所以教育规范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个体更好地享有自由,获得全面发展。在绘画活动中,为了让幼儿自由地表现自己,教师要发挥主体作用,适当“控制”,精心策划、铺垫和循循善诱。

三、教师应当如何“控制”

教育既是一门艺术,也是一门技术。教师不恰当的“控制”会压抑幼儿个性。束缚幼儿的发展:适时、适度的“控制”,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因此,教师在“控制”幼儿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以尊重幼儿的个体独立行为前提

任何幼儿都应享有与其心智成熟程度相适应的自由权利,我们不能以幼儿尚未成熟为借口,剥夺他们应有的自由。这就要求教师把幼儿看作发展中的独立个体,尊重幼儿的情感、思想,与幼儿平等地交流。而不是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幼儿。教师对幼儿的“控制”仅仅是因为幼儿需要帮助,而不是因为幼儿无知无能。“控制”也并不意味着幼儿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建议与命令。我国学者金生铉指出:“当一个社会在制度和社会治理上把社会成员当作理性的思想者和行动者的时候。当一个人作为一个理解的、自治的存在而不是隶属于任何精神监护权威的时候,启蒙就真正地存在了,理性精神才能张扬,德性得以养成.个性得以确立。”[2]毕加索认为.每个儿童都是艺术家。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教师要相信每个幼儿与生俱来的艺术潜能,而一个民主、自由的环境有利于幼儿发挥潜能,创作出一幅幅好的作品。

2.以鼓励幼儿自我表现为着眼点

幼儿是发展中的个体.其生理、心理的发展都处于一种不成熟的状态。他们观察和表现外界事物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无法理解成人讲授的技巧与规则。因而在美术活动中,幼儿需要表现的主要不应该是绘画技巧,而是幼儿自身的感受和情感。美术活动的最终目的应着眼于幼儿的自我表现,以及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黑格尔指出:“最杰出的艺术本身就是想象。”幼儿有想表现自己的需求以及自信心,绘画的技巧与规则只是幼儿表现自我的一种手段,而不应该是目标,过于追求技巧与规则会使幼儿被技巧与规则所奴役。

3.以激发幼儿兴趣为立足点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知识或某种活动的倾向,是产生思维的基础和求知的内在动力。幼儿美术活动应以激发幼儿的兴趣为立足点,而不是一味地灌输,否则会破坏幼儿对美术活动的兴趣。

值得指出的是,虽然在绘画活动中不应该强调幼儿画得如何像,色彩用得如何好,但是一定的审美经验和绘画技巧还是需要的。没有任何经验基础的创作可能会让幼儿对绘画活动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兴趣。因此,教师还应有计划地通过各种活动逐步培养幼儿相应的绘画技巧,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为他们自如的创作提供知识和能力的“给养”。教师在组织活动时也应注重创设自由的、宽松的环境,让幼儿主动发现这些“给养”。如,教师在每次绘画活动中尽量为幼儿提供几种不同的作品,这些作品应该明显包含想让幼儿发现的某种特定审美特征或技术特征。组织活动时,可以让幼儿自己来观察、讨论,发现其中特别需要关注的审美要素或技术要素,这样会激发幼儿创作的兴趣与欲望,幼儿自然就会投入创作,并且会在创作中自觉使用这些他们“自己发现”的审美要素和技术要素。

4.以每个幼儿的最近发展区为依据

在绘画过程中,幼儿经常会在不同的环节遇到各种困难和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给予适时、适当的帮助与指导。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教师在决定是否干预以及如何干预时应该关注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充分考虑幼儿的现有发展水平以及能够达到的水平,因人而异地给予不同的帮助与指导。教师“控制”的程度和方向应该是让每个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对于那些胆小、不敢自由地用绘画表现自己的幼儿,可通过鼓励等多种方式创设一个宽松的心理环境,让幼儿有足够的自由和信心主动去创作。对于那些受技能技巧的限制而不知道如何表现自己的幼儿,一方面应鼓励其自由作画,另一方面应逐步有意识地引导他们获得必要的技巧。对于那些已经达到一定水平而反复画同样的画的幼儿,要通过多种途径引导他们不断创新。

宝宝离园时,家长应警惕孩子的安全


正是幼儿离园的时间,只见两个家长,慌慌张张的用一团卫生纸捂在一个孩子的额头上,鲜血直流,准备上医院包扎。急忙上前询问,原来两个孩子的妈妈是老熟人,接孩子时恰好碰在一起,于是就开始聊了起来。两个孩子也就开始了开心的追逐嬉戏。一个孩子玩了一会说,想上厕所,另一个紧跟着就跑去了。刚到厕所,就发生了这个大家都不想看到的结果。而这时,幼儿园的广播正温馨的播放着“为了防止交通堵塞,也为了孩子的安全,离园时,请家长拉着孩子的手,迅速离开幼儿园,不要在幼儿园长时间停留。谢谢您的合作!”再回头看看大型玩具上,不少的孩子正在玩,玩具周围站着一个个笑咪咪的家长。其实家长一天没见到自己的小宝贝了,想陪孩子玩一会儿很正常,关键的是有的家长太过于放松

,不提醒孩子注意安全,三三俩俩熟人聊天,忽视了孩子的安全。

离园的时候还经常发生,家长把孩子从老师的手中接过来,还没出大门,却发现孩子不见了,急得不得了,而孩子又哭又紧张的跑回教室找老师“我奶奶不见了,我爸爸不见了……”。还有的孩子在下午离园时好好的,第二天晨检时,发现脸上的皮擦破一大片,一问就是,我昨天下午离园后,不小心擦破的。

孩子从早上入园,家长把孩子交到老师手中的那一刻起,老师们安全的那根弦就绷得紧紧的,无微不至的照顾着每一个宝贝,生怕有一点点闪失,使孩子受到伤害,怕家长对老师工作不满。然而,离园时,一部分家长的安全意识过于淡薄,才造成孩子碰伤、擦伤或走丢。因此,我想对家长朋友提个醒:宝宝离园时,一定要警惕孩子的安全。就按照幼儿园的温馨提示去做吧,以防孩子受伤害。

留孩子说话的自由


近段时间,我班的老师都觉得教室里的孩子特别兴奋.特别是午睡时,孩子们边脱衣服,边津津乐道地谈论着自己的话题.他们一会儿嘻嘻哈哈,打打闹闹,说说笑笑,一会儿告状声又此起彼伏,午睡室里一片混乱.不论老师怎么教育引导,都不管用.于是,我开始认真地反思,寻扰着原因.结果我发现,幼儿本来可以在午睡前出去散会儿步,畅所欲言.可由于近来连连阴雨天气,孩子们不能出去散步了.老师们在这段时间里有的给孩子们看电视;有的让孩子们完成未完成的绘画作品或其他任务.紧接着催着小朋友们小便,洗手,睡觉.一连串的环节,午睡是孩子们统一的活动。在孩子们看来,一旦睡着了就失去了说话的自由,那还不趁着脱衣服的时候痛快地说一会儿话.

为了让孩子们在睡觉前有说话的机会,我想,何不让孩子在小便洗手的时候交谈一会儿,再去睡觉呢?今天午睡时,我就提前五分钟让孩子们去小便,洗手.允许孩子们在洗手间里说说话.听到老师的铃鼓声再去午睡室睡觉.所有的小朋友都把嘴巴闭严,谁也不许说话,然后安安静静的睡觉。”这下,洗手间里可热闹了.只听有的孩子在一起谈论起昨晚看的电视;有的孩子在回顾刚刚看完的动画片中的精彩场面.还嚷着:我喜欢舒克,我最喜欢贝塔,我长大了也要开飞机,开坦克.女孩子们则躲在洗手间,不知在说着什么悄悄话.

看着他们满脸的笑容,我不禁反思,自己是否真正了解了孩子,满足了孩子呢。设身处地地为孩子想一下,多释放一些时间给孩子,我想孩子一定会配合老师的工作的。

看着孩子熟睡的小脸蛋,有的还带着甜甜的笑,我也不由地笑了.

自由谈话后的收获


星期二的早上,自由谈话时间,孩子们自由地交谈着,只听王之浩说:“昨天晚上,我做梦了。我梦见我变成了奥特曼,去跟怪兽决斗。怪兽朝我喷火,可我变的奥特曼很厉害,把怪兽打败了。”王越则说:“我前天还做梦,我飞上了月亮呢。”孙天昊说:“昨天晚上,我和王妍吃完饭在楼下玩的时候,我们还数星星了呢。昨天晚上的月亮弯弯的,像妈妈切开的西瓜被我咬了一口。”

“这有什么呀,那次我看到的月亮像一张圆圆的大饼,好像被人咬了一大口。”原来是王玉玺在发表自己的意见。王之浩也加入了谈话的行列:“那次我看到了圆圆的像玉盘一样的月亮。”丁怡中说:“这有什么呀,我妈妈还教我认了许多星座呢。”孩子们热烈的谈论着自己在晚上看到的神秘的夜空里的事物以及晚上做的梦,那份认真执着的劲头犹如大学生辩论会上的唇枪舌战,真让人感动。

有时静静地聆听孩子的声音也是一种难以言喻的幸福。听他们诉说自己的心事,讨论感兴趣的动画片,看看自己的梦想……仿佛让人又回到了童年时代。静静地聆听、默默的关注便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这是自由天空下的产物,绝非限制活动所能感受到的美丽。

我们需要自由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很骄傲、也很自豪。我们有像白衣天使般神圣,有如山东“大家”般的自豪,我们就是一群“守巢人”放飞了希望。我们教育孩子,帮助孩子,让他成为“栋梁之才”。

幼儿教育是复杂而用简单的,是繁琐而又纯洁的工作,我们都是有爱心的,“平良心做事”,我们没有小学老师的风采,与光环,我们有的只是爱心与耐心,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父母的教导,但是也离不开老师的引导,我们需要的是帮助孩子,从而更好的发展我们的孩子。

中国式教育,古老的一代,拿我们山东教育来说吧,受儒家文化的影响,我们山东是全国高考分数最高的省市,就是我们山东人对教育(书本教育)太为重要,我们的思想“太过前卫”,从小就没有解放过孩子,孩子总是在沉甸甸的书本与繁重的作业中度过。我们的孩子从小就要多读书,多学习,多认字。其实,我们受到了上一代人的影响,我们又从上一代那里传给了下一代,我们一直在周而复始。我们的思想、观念影响了一代人又一代人,我们应该打破原有的教学观与思想观,我们应该让孩子有更多实践,更多的动手能力,做他们自己想做的事情,不要阻止我们的孩子,孩子玩的过程是最重要的,大于他们学习书本的知识。玩是孩子的天性!

中国的父母对待孩子的打架事件,总是在抱怨别人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或是抱怨自己的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暴力,孩子是勇敢的,他的打架行为,是在捍卫自己,不需要说他,只需要问他一下打架的原因,不要总是抱怨你的孩子为什么胆小怕事,是因为他在捍卫自己权利的时候,被我们抹杀掉了。孩子是脆弱的,一句话会改变孩子很多。

孩子是一本书,是一本我们永远都不会读懂的书,他们做的事情总是有他们自己的原因,不要一味的责备你的孩子,为什么不问一问原因呢?

一切都是为了孩子,不要把责备当作爱,不要说我爱他,责备不是爱,只会让孩子讨厌你,不喜欢。当一个孩子不被认同的时候,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或许就是因为一件小小的事情,让我们的孩子心理会留下阴影,从而影响他的一生。

我们的孩子犯了错误可以让他们做反思角,让他们自己反省,反省一会儿孩子就会知道哪里错了,不知道你就告诉她犯了什么错误,犯错误不可怕,可怕的犯了错误而不知道悔改,不要用责备与武力解决一切。不是一切的错误都是错误,孩子其实并没有什么错误,错误是我们成人用我们成人的道德观及我们平时的经验而判定出来的。

为了我们的孩子更好的发展,我们需要让孩子承担一些事情的后果,让孩子感受到这件事情。例如,孩子打破了碗,我们应该让孩子来赔偿,可以让他帮我们干活,一些简单的事情,擦桌子,椅子,我们要让我们的孩子有担当性,给他们一些担当,让他们知道破坏东西,是需要赔偿的。

孩子是一个个体,父母知识赋予了孩子生命,而没有主宰他人生的权利,或许你的孩子你会觉的孩子不够优秀,其实,每个孩子都很棒,他们在做一件事的时候,会很认真。或许你觉得孩子不听话,他只是想玩,为什么不让他玩呢?而让他安安静静的坐着,探索发现是孩子必不可少的,探索就是在孩子的玩的过程中发现的。我们不能阻止他们,他们应该做他们自己,而不是你,我或是他(她)。

放开孩子的束缚,让孩子自由自在的成长,我们需要的自由,孩子也需要,孩子需要的是玩耍,解放孩子手和脚,让他们感受到大自然给我们的清新愉悦。

喜欢《自由活动时的安全》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