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把宝宝任性当个性

05-07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家园教育工作中存在哪些问题呢?请您阅读小编辑为您编辑整理的《别把宝宝任性当个性》,仅供您在工作和学习中参考。

别把宝宝任性当个性

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性格有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和粘液质等先天类型。受遗传的影响,有的宝宝天生气质就属于较兴奋的类型,情绪表现较强烈,属于那种所谓“有个性”的,如果后天再不注意改良,最容易出现任性的行为。

个性乎?任性乎

所谓“有个性”,是指有自己的主见,在碰到问题时,能坚持自己的正确观点与合理行为,不违心屈从,不随风摇摆。个性表现的方面很多:有善良、勇敢、诚实、守信等。

任性虽然也表现为坚持自己的想法与行为,却是无理取闹,所坚持的不是合理的观点和行为。M.yJS21.com

显然,天天爸爸还没有真正理解“任性”与“个性”的本质特征与本质区别。天天也并不是“有个性”,而是非常“任性”。爸爸已经承认错误,可是在爸爸的再三恳求下,天天就是不听,这显然是一种任性的表现。

挖一挖任性的根

1、遗传因素从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的性格有多血质、胆汁质、抑郁质和粘液质等先天类型。受遗传的影响,有的宝宝天生气质就属于较兴奋的类型,情绪表现较强烈,属于那种所谓“有个性”的,如果后天再不注意改良,最容易出现任性的行为。

2、处于心理反抗期正常情况下,宝宝两三岁开始出现心理反抗现象,出现强烈的独立需求意识,如要自己吃饭,上下楼梯不愿别人牵领,自己家的东西不让别人动。处处以自我为核心,遇到不满意不顺心的事情就大哭大闹,劝阻和强制都不起作用,直至他人妥协,自己满意为止。

3、后天养成

父母对宝宝溺爱、娇惯、放任、迁就。

父母的教育方法简单粗暴,造成宝宝的逆反心理,不管你说的对不对,他都不愿接受,从而埋下了任性的种子。。

父母蔑视宝宝的人格,总爱讽刺、挖苦、责骂他,或者当着众人的面数落他。你的话虽然是对的,但刺伤了他的自尊心,宝宝虽然心里明白错了,可为了保全面子也不能接受批评,于是就“拧”着来对抗。

父母平时一意孤行,不听劝告,在潜移默化中,宝宝也慢慢形成了任性的性格。

4、错把任性当个性把宝宝的缺点看成优点,宝宝越是强硬,越感到他有“个性”,助长了任性行为。

任性的解决策略

1、满足宝宝的合理要求如果不尊重宝宝,不管他提的要求合不合理,有没有实现的可能,都予以否认,这样宝宝的要求长期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不满心理,产生对抗情绪,容易形成不服管教的性格,或是不敢提出正当的要求,一味地顺从大人,行为畏缩,胆小怕事,从而失去个性。

2、不能无原则地迁就宝宝如果宝宝的不合理要求得到满足,你无原则地迁就他,渐渐地,宝宝必然为所欲为,自私自利,不讲道理,任性蛮横。因此,只有宝宝得到尊重的同时你又不迁就他,宝宝的心理才会健康发展,才能使宝宝既有鲜明的个性又不至于任意妄为。

3、让宝宝明白:满足是有条件的如果觉得宝宝的要求合理,再有条件地满足他。让宝宝明白:满足是有条件的,不能随心所欲。父母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宝宝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如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玩什么玩具,多征求宝宝的意见,同时给宝宝一些限制条件,例如,让他只能在几套方案中选择,超过了条件限制便不能满足要求。只有这样,宝宝才会明白,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放弃不合理的要求。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任性是宝宝的心理需求


英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通过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即宝贝的任性是他心理需求的一种表现,与父母的娇惯没有必然的联系。

随着宝贝的成长发育,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更多的事物,这些事物带给宝贝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惑,为了解开自己心头的疑问,宝贝总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比如,宝贝看到邻居小弟弟有一辆电动小汽车,而他的电动小汽车与自己的不太一样,他急于探究这种区别存在的原因,于是宝贝可能会任性地坚持要妈咪给自己买一辆一模一样的小车来延续自己的探索活动。这时候,因为宝贝无法准确地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他会凭着自己一时的情绪与兴趣来行事,宝贝的任性便显露出来。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对一切事情都想亲力亲为,弄个透彻,这原本是好事,但是,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行为,往往会不合情理不合时宜地表现出来,这就导致了我们所说的任性。父母对宝贝的这种任性行为既不可惟命是从,也不要断然拒绝,而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区别对待,毕竟它也是宝贝的一种心理需求,应该得到尊重。

聪明爸妈如何与任性宝宝过招?


生活中,经常见到一些宝宝特别任性,为达到某种目的而哭闹不止,最后把家长搞得精疲力竭仍不肯罢休。家长们往往将宝宝这种行为定性为任性,其实这种结论未免过于简单、武断,家长们有没有去了解宝宝为什么任性呢?

任性”是宝宝的心理需求

专家认为:有时宝宝“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宝宝3岁后,宝宝 的独立性和自我意识有了一定的发展。此时,宝宝已经能够自由行动,开始更多地尝试自己去取得经验,尝试自己动作的力量和效果。独立行动的倾向性有明显发 展,什么事都想自己干,讨厌成人的帮助或干预。这是孩子独立性的表现,常常表示为“我自己要怎样……”的意愿,甚至还会因此“顶撞家长”。这种“亲力亲 为”的心理,往往会在不合情理中表现出来,行为上表现出幼稚性和不成熟性。因此,当宝宝任性时,家长切不可态度过急,严加斥责,要搞清“任性”的原因,见 招拆招,让宝宝学会控制自己的情感,调节自己的行为。

应对宝宝“任性”的妙招

提不合理要求的“任性”

对宝宝的不合理要求,一定要说“不”,而且要坚持到底,并尽可能地向宝宝说明“为什么不”,让宝宝理解大人。如果宝宝已经养成了任性的习气,就要从当下开始进行教育,而不要推到“下次”。

渴望独立,表现倔强的“任性”

宝宝渴望独立,不听话、反抗、倔强,也会表现出任性来。对这样的宝宝,家长不要与宝宝的反抗相抗衡,肆意责骂宝宝,压制、拒绝宝宝的意愿,导致宝宝在稚嫩 的自尊心下产生更加强烈的反抗。相反,如果家长应以和蔼的态度,诚恳的语调和宝宝交谈,宝宝则可能会慢慢平息激动的心情,愿意聆听家长的教导。

无理取闹、发脾气的“任性”

此时,家长可用其他有趣的事物吸引他,转移其注意力。若成人此时 也发脾气,斥责他、顶着干,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会伤及父(母)子间感情,还可能对宝宝的“任性”、“脾气急躁”起催化作用。当他被别的事物吸引住了, 情绪稳定下来后,家长再向他讲明道理,指出错误,这样做会比较有效。

探寻事物,好胜心重的“任性”

对于这样的宝宝,家长要善于利用他们的积极因素,加以诱导,扬 长避短。比如,有宝宝喜欢拆卸玩具,家长采取很严厉的手段也制止不了。那么家长应该先了解宝宝为什么拆玩具,是因为好奇心,还是因为其他原因。因此,家长 可以和宝宝一起拆装,并适时加以引导,这样的做法比较可取。

专家告诫父母,家长一定要尊重宝宝的人格,要关心、爱护孩子。对宝宝进行教育时,千万不要带辱骂宝宝的言语,不要当着别人的面去批评、讽刺宝宝。要让宝宝感到,家长是尊重他的,这样,宝宝是会自觉地改掉任性的毛病而健康地成长的。

宝宝任性全因父母犯的错误?


两岁的小恒正是混沌初开、鹦鹉学舌的年龄,再加上长得聪明伶俐,嘴巴又特别甜,因此人见人爱。然而,爸爸妈妈最害怕带他出去玩,因为他太任性了。比如,在逛商场的时候,见到什么都要买,面包、牛奶、玩具、水果……只要是悦人眼目的东西,他就会在购物车上又叫又晃,非要得到不可,否则就会哭闹不休。而且爸妈还没买单,他就会急不可耐地要拆包装,弄得爸妈既尴尬又头痛。

三岁的朗朗是由奶奶带的,老人家宠孙子,对朗朗有求必应。只要朗朗一哭,没有什么不能得逞的。一次朗朗到姑妈家,以为也跟在自家一样,早上吵着非要吃通心粉不可,没吃到,朗朗生气地把桌子上的蛋糕扔到了地上,姑妈一气之下打了他的小屁股以示管教。结果,当然是朗朗在电话里向他爸爸妈妈告了姑妈一状。

类似小恒和朗朗这样的情况,相信许多年轻的爸爸妈妈都曾遇到过,有的可能至今还倍受困扰。家长如果任其发展而不及时加以管教的话,小朋友长大之后就会变得霸道而难以与人和睦相处,在社会交往中难免遭人排斥,产生挫败感,最终成为“孤家寡人”。

宝贝任性谁之过?

所谓任性,就是任着自己主观的性情和喜好去做事,或对个人的需求和愿望毫不克制,全然不理会他人的感受。美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指出,幼儿随着生理上的不断发育,开始逐渐接触更多的事物。不管这些事物对自己是否有益或适宜,他们都会凭借自身的兴趣和情绪参与其中,这就是所谓的“任性”。因此,幼儿任性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

任何习性都有其形成的原因。幼儿任性,归结起来,不外乎以下几个原因:

·父母过分娇宠、纵容的结果。

现代家庭都是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呵护倍至,对孩子的要求诚惶诚恐。无节制、无原则地对孩子有求必应,生怕照顾不周让孩子受一点点委屈,孩子自然会得寸进尺。

·隔代喂养。

这很常见,也极具中国特色。祖辈不仅溺爱孙子,也不敢严加管教。现在尽管许多年轻的爸妈都已经意识到其中的弊端,但由于双方都得上班,又信不过小保姆,因此只能把隔代喂养进行到底。上述的朗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小恒很调皮,经常有些磕磕碰碰的事情发生。每当这时,奶奶就会紧张地抱怨爷爷没把小孙子看紧点,摔着了不好向儿子儿媳交代。

·父母缺乏耐心。

孩子一不听话,爸妈开始还坚持原则,可当孩子继续为所欲为时,爸妈觉得烦,认为“反正教了他也不会听”、“孩子还小,不懂事,等他大了自然就会好的”,而不再坚持。这些父母其实不知道,幼儿的自制力还没有觉醒,他们大多都希望照着自己的意思去做。

因此父母必须坚持原则。一个“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基本道理很简单:假如在孩子尚小的时候不尽教导的责任而是一味妥协,就不要期待孩子将来自动会“变”好。

·幼儿自制能力差,易冲动,思维带有片面性及刻板性,因此容易任意所为。

父母不了解孩子的心理,不问原由地用训斥、打骂等方式回应孩子的一切“不合理要求”,从而导致幼儿产生逆反心理,以执拗来对抗父母的粗暴,因而助长幼儿的任性行为。

与任性宝宝过招

要想知道如何跟任性幼儿相处,首先要对幼儿心理的发育有所了解。

幼教专家指出,孩子性格的形成是分阶段的,2-4岁的幼儿正好处在性格的萌芽期,也是孩子的“第一反抗期”。这时期的孩子不像以往那么听话了,会经常和大人“闹独立”,力图摆脱大人的约束,爱说撟约豪磾而不要大人帮忙。他们对一切事物都想亲历亲为、弄个明白。

但是,由于幼儿还不具备自我约束的能力,因此这种亲历亲为的心理通常会在不合适的情况下表露出来,家长如果断然拒绝,反而会刺激孩子的任性行为。

处在性格萌芽期的孩子对事物的领受能力特别快,因此这期间对其进行正确的教导往往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小儿科医生史比尔甚至主张,孩子一生下来,父母就应该对其进行有目的的引导和教育。他说:“如果你从孩子出生后第二天才开始管教的话,你就晚了一天。”

下面的几点建议,或许能给爸妈们一些帮助:

·明确告诉宝宝该做什么。

一个幼儿园教师讲了这么一件事:她家隔壁有个两岁的小朋友,每天只要醒着,定要大人带他到楼下的花园里滑滑梯或荡秋千。他家住九楼,没有电梯,有时妈妈抱着他刚买好菜回到家里,他马上就嚷着要去滑滑梯了。妈妈说太累了,不去了行不行,他就摇着头叫嚷得更加厉害。每当这时,妈妈总是会拖着疲惫的脚步带着他再次下楼。有一次,这个老师对这位年轻妈妈说,下次他再闹的时候,不要问他“行不行”,明确告诉他,妈妈很累,睡醒午觉后再去。这样有利于提高孩子的是非辨别能力,减少任性行为的发生。这一招果然灵。从此,这个妈妈对宝宝说话尽量使用“很晚了,该睡觉了”、“天凉了,要多穿一件衣服”这样表示明确意思的话,而不使用“宝宝乖,睡觉好不好”等让孩子选择的话。

·转移注意力。

幼儿的注意力一般比较分散,对同一事物的兴趣持续的时间不长,很快会被其他的新鲜事物所吸引。因此,爸爸妈妈如果能抓住宝宝的这一心理特点,转移宝宝的注意力,就能够救自己脱离困境。反之,你越是不答应,他就会闹得越凶。例如,杰仔的妈妈有一次在打手机的时候被杰仔看见了,杰仔非要拿来玩不可。妈妈说小孩子不许动大人的东西,杰仔就急得直跺脚。这时,爸爸对杰仔说:“宝贝,我们一起打电话给奶奶吧,奶奶想杰仔了。”杰仔马上停止了哭闹,跑去和爸爸玩了。这就是冷处理。当孩子因自己的要求得不到满足而使性子时,爸爸妈妈可以采取不予理睬的态度,让孩子自讨没趣。当孩子做出让步之后,爸爸妈妈就可以向孩子解释为什么不能这么做的原因,让孩子明白他的不合理要求是不会被爸爸妈妈接受的。

爱心提示

美国儿童发展心理学家杜布森博士指出,父母在管教任性宝宝的时候,一定要尊重他们,态度要温柔,用他们听得懂的语言告诉他们为什么不可以这样。爸爸妈妈一定要明白,两岁的小宝宝绝不是故意要让爸爸妈妈生气的。处于性格萌芽期的孩子常有的独立倾向,容易被大人认为不听话。

其实父母们没有意识到,这正是孩子独立性个性发展的重要标志,是一种正常的心理发展现象。父母如果横加指责和打骂,孩子虽然可能暂时听话,但其自尊心和自信心会大大受挫。不要以为孩子小就可以不尊重他。孩子往往可能从大人的神态和语态中检测大人是否喜欢他,对他是责骂亦或是鼓励。

成功的父母能够从孩子的角度来看问题,设身处地地体会孩子的想法和感受。为人父母之道,关键在于解读孩子行为背后的含义,用正确的办法化解孩子的任性行为。

体罚的原则

你的宝宝是否任性难以管教?你是否对如何教好他感到江郎才尽了?你是否想打他板子?幼教专家的劝诫是:三思而后罚。

·只有在爸爸妈妈再三警告之后,孩子依然故我时,才可以体罚。

·仅限于父母来执行。

·父母不可在情绪失控的情况下对孩子体罚。体罚应是父母基于教育孩子而实施的“计划行为”,不是父母情绪失控或被孩子激怒而做的“反应行为”。

·绝对不可对一岁半以下的婴儿体罚。

·体罚仅限于打小手心或小屁股一两下,拳打脚踢属虐待。如一岁半以上的宝宝因好奇而去触摸电线插头,爸妈再三制止无效,就可以打小手心以示警告。

·体罚之后要拥抱孩子并解释他错在哪里。

国外家长如何对待宝宝任性


任性的孩子总是非常让父母感到头痛,因为他们好像总是浑身精力充沛,总是跟父母反着来。这可要怎么办才好呢?下面就来看看国外的家长是如何对待任性宝宝的吧!

有的孩子从幼儿园回来,一刻不停地在屋里又蹦又跳,一会儿窜到沙发上,一会儿又爬到床上,屋里被弄得凌乱不堪,他自己也浑身大汗,满脸通红;有的孩子看电视时,总爱把音量放得大大的,家里人简直无法谈话、学习和休息,谁要说他几句,他就大吵大闹,不管地上是水是泥,躺在地上又哭又叫;有的孩子常发“人来疯”,客人来了,喜欢拿着东西乱扔,一会儿投个布娃娃,一会儿又抛个小枕头,甚至能把一只拖鞋踢进一盆香喷喷的鸡汤里。

任性的孩子总是非常让父母感到头痛,因为他们好像总是浑身精力充沛,总是跟父母反着来。父母越是不允许的事情,孩子们越是玩得欢实。父母说了又不肯听,这可要怎么办才好呢?下面就来看看国外的家长是如何对待任性宝宝的吧?根据国外的一些行为科学家的研究,我们提出如下一些方法供家长选用。

一、强制休息片刻

对于又蹦又跳的孩子,作为惩罚,可采取把孩子带进另一间小屋,让他脱离使之兴奋的环境,两眼冷静地审视他,强制他休息片刻。

二、转移注意力

如果孩子爱在客人面前扔东西,不妨在屋里门上设一只尼龙靶盘,当客人来时,征得客人的同意,大家一起投掷,看谁扔得准。这样既满足了小孩的表现欲,又使孩子从游戏规则中学会约束自己,使无序的乱动迁移成有序的竞赛。

三、一个轻柔的暗示

如果孩子正在拨弄电视机音量,你千万不要大声叫骂,不妨在他眼前做一个轻轻走动的动作,再问他:“你知道,妈妈最喜欢怎样看电视?”然后引导他把音量放小,问他:“为什么妈妈喜欢这样做?”

四、培养自我管理的意识

任性的最根本原因之一是孩子缺乏自我控制、自我管理的能力。平时注意培养孩子自我管理的的意识,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让孩子把玩完的玩具放进柜里,睡觉起床后把小枕巾盖在枕头上,久而久之,他会学会约束控制自己,形成良好的自我管理的习惯。

只有孩子自我控制能力增强了,孩子的任性自然就会减弱了,通过培养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往往能让孩子远离任性。

2岁-3岁宝宝个性发展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能妥善处理一些强烈的感情(如生气),他会说:“我并没有打朋友,你可以打枕头而不用来打我。”为了不让孩子产生失望情绪,适当的时候,继续给他选择食物、服饰和游戏的自主权,还有因为你的孩子已经开始关注他人的情感,你要鼓励他尽量与人为善。

父母也经常会为3岁的孩子犯愁,例如孩子将自己喝水杯里的开水倒入鱼缸,并说:“鱼儿也要喝水。”此时,你别责怪孩子,更不能打他,因为这个年龄的孩子都会这样做。这是3岁孩子“自我中心”心理特点的表现。

所谓“自我中心”,并不是说孩子自私自利,而是孩子认为他自己所想、所感、所要,便是别人所想、所感、所要。例如,妈妈指着盆里的黄瓜告诉孩子:“看,这叫黄瓜。”孩子回答:“不,妈妈,这是绿瓜”。妈妈是让孩子认识黄瓜,但孩子认为这瓜的颜色是绿的,应该叫绿瓜。3岁的孩子都有点“自我中心”,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会慢慢摆脱自我中心观念。因此,父母可帮助3岁的孩子在不同情境中学习,从事物的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帮助孩子正确认识世界。观察孩子,了解孩子的发展特点,才能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

测测宝宝个性中的火爆程度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你知道宝宝属于哪种个性吗?做做下面的测试,看看他是一点即然还是一枚哑炮。

此测试针对1岁以上的宝宝,请根据宝宝通常最容易出现的表现来选择。

1.清晨,当宝宝醒来,他会:

A.很少哭闹,在婴儿床里自己玩等妈妈过去。

B.四处观望,并发出轻微的喃语,直到他厌倦了。

C.需要立刻有人关注,否则就大哭起来。

D.发出尖叫让妈妈过去。

E.发出伤心呜咽声音,提醒妈妈知道。

2.第一次给宝宝洗澡的时候,他表现为:

A.像小鸭子一样玩水。

B.开始有点惊奇和惧怕,后来就立刻喜欢上了。

C.很敏感,浑身有点抖看上去很害怕。

D.他很兴奋,拼命打水花。

E.他很不情愿,还哭。

3.如果他的某行动突然被大人终止,他会:

A.很合作不哭。

B.有时哭,但是可以被哄到其他的活动里。

C.哭好几分钟,直到平静下来。

D.乱踢乱叫坐到地上去。

E.哭得好像心也碎了。

4.你的宝宝发飙,表现为:

A.委屈地哭,容易被安慰也容易心烦意乱。

B.有明显的表现,比如拳头紧握,蹙眉大哭,需要安抚才能恢复平静。

C.完全垮掉,好像世界末日来临。

D.有失控动作,扔东西。

E.有点暴力倾向,推、拉动作。

5.和小朋友一起玩的时候,通常他会:

A.很开心也很活跃地加入。

B.能加入进去,但是常常会觉得不开心。

C.比较容易哭,特别是有小朋友抢了他的玩具。

D.跑来跑去,对任何事情都感兴趣。

E.不喜欢集体活动,喜欢地呆在角落里,或是抢来玩具自己玩。

6.当带宝宝去一个陌生的环境,通常他会:

A.很快就适应了,还能微笑。

B.需要一点时间适应,能给予微笑但是转瞬即逝。

C.容易不安,藏在我身后,或者紧紧拽着我。

D.蹦蹦跳跳直接进去,但显然不是很清楚自己去干什么。

E.想离开并且非常不高兴。

7.如果作为妈妈的你离开了房间,宝宝会:

A.最初很介意,过了会儿又开始玩。

B.会关注到,除非他累了或者不舒服,否则不大介意。

C.立刻就开始哭,感觉被遗弃了一般。

D.紧追着妈妈的步子出来。

E.向妈妈举起手大声地哭。

8.你对宝宝的评价是:

A.很安静,你都几乎感觉不到家里有这么个小不点。

B.行为容易被掌握,反应容易被预测到。

C.一个聪敏的孩子。

D.对什么都感兴趣的孩子,我的眼睛一刻都不能离开她。

E.严肃的孩子,似乎有自己的小心事。

9.你认为宝宝最明显的特质是:

A.行为和适应性都非常不错。

B.和书上写的这个阶段宝宝特质都很吻合。

C.对什么事物都很敏感。

D.容易不满。

E.十分好强。

10.宝宝最喜欢的玩具是:

A.任何能有成果的玩具,比如搭积木。

B.只适合他年纪段的玩具。

C.单一玩法的玩具,不要太大声太刺激。

D.什么都喜欢玩,只要没人干涉。

E.任何能敲打能发出大声的东西。

11.如果宝宝在玩一个对他来说很特殊别的玩具,有其他小朋友想加入,她会:

A.注意到了别人的举动,但就管自己玩。

B.有别的小朋友进入视线,自己也玩得不安起来。

C.被打断后很不高兴。

D.立刻就去玩别的小朋友玩的东西。

E.宁愿自己一个人玩,如果有别的孩子介入就大哭。

测试结果:

数一下,哪个选项选择次数最多,宝宝的性格就属于哪类。

A类天使宝宝这一类的宝宝有如黄金般的可贵。她通常很温和,提要求的时候也能平静地叙述清楚。当大人不准备满足她的要求时,可以很容易在其情绪不满前转移她的注意力,是一类乖巧的宝宝。

B类典型宝宝就像参考书中罗列的一样,他们的行为举止很典型,不会有无理取闹的情况发生。虽然偶尔也会哭闹,但总的来说还算乖巧,如果真的开始发飙,也比较容易安抚。

C类有脾气的宝宝这一类的宝宝通常非常敏感,会因为父母的某点疏忽而发脾气,此外,他们在公众场合的表现并不好,特别是感觉受到压迫的时候;同时,因为他们很注重空间感,所以当他们在以自己的节奏做事的时候如果被打扰,就容易出现情绪波动。父母多注意生活细节,就会减少战争的发生。

D类战斗型的宝宝这类宝宝非常有信心,会表现出极强的征服感,一旦被冒犯,他会毫不犹豫地反击。所以,当他一哭,就会表现得极有耐心,如果你既不能满足他的要求,也想不出好的办法引导他,就只能忍受噪音,直到他累了为止。

E类易怒的宝宝这一类的宝宝倔强、易怒,需要他人服从他的意志,你越是“压迫”他,他就越表现得歇斯底里,即使最终是你屈服,他也仍然不依不饶。家长需要反观自身,是不是自己就有这样的性格,或是过于溺爱了。

当个小孩也不容易


在我们的家长课堂中,经常会听到妈妈们抱怨自己的孩子,嫌孩子不听自己的话,说孩子总是在公共场合让自己难堪,让孩子去做点什么的时候,孩子还会说自己累,一个孩子有什么好累的嘛!家长们在嫌弃孩子不理解家长的苦的时候,孩子们却会说,妈妈总是让我做不喜欢的事情,妈妈总是批评我……这样的冲突如果不经调节,久而久之,亲子关系或多或少就会出现问题。

其实,这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家长们总是很难明白一件事:当个小孩不容易!

总是要我听各种我听不懂的话——累

大人们总是理所当然地觉得我们小孩子应该听话,但你们却忘了一点,很多话,我们听不懂!我们捕捉到的信息只能是那些简单、明确的话,我们不喜欢听繁琐、冗长的唠叨,这样的话会让我们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我们不喜欢听各种命令的话,我是小孩不是奴隶!我们也不喜欢听“不”,大人们总是说各种不能做,那我们能做些什么?!

总是不准我做想做的事情——烦

在楼梯和扶梯之间,我想要爬楼梯的时候,为什么不让我去?当我想要去草地里打滚的时候,为什么总是不让我去?你们大人总是想要控制我的身体,用安全来要挟我,不准我做一点点危险的事情,那我到底能做什么呢?连上厕所,奶奶都会在我耳边唠叨,烦死了!

总是要我学各种特长——疲

大人们看到小区孩子们上兴趣班,就会拖着我去,一会儿学钢琴,一会儿学英语,中间还要穿插什么奥数,那么多的课,小小的我吃不消啊,很累的!大人们说社会是很残酷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但我感兴趣的事情都不让我做,我怎么会学好这些没兴趣的事情呢?

孩子的世界,大人们真的不懂

大人们总是说,小屁孩什么都不懂,但是,孩子们的世界,大人们以为自己明白,其实你们一点都不理解我们。很多时候不是我们不听话,而是我们认知能力发展有限,捕捉关键词会时有偏差。很多时候,我们特别想爬爬楼梯,发散下体内的能量,而不是偷懒站在扶梯上,等待自动运输。很多时候,我们只是想做好奇的事情,看明白了自然会知道什么是危险,别限制我好吗?

看到这里,你还会说孩子不累吗?虽然大人是经历过小的时候,但这种经历是不可逆的,过了之后,人们就会很难体会到当时当景的感触,大人们还是多体谅一下孩子的累吧!

任性是宝宝的一种心理需求


英国儿童心理学家威廉·科克通过研究得出一个结论,即宝贝的任性是他心理需求的一种表现,与父母的娇惯没有必然的联系。

随着宝贝的成长发育,他们越来越多地接触更多的事物,这些事物带给宝贝很多意想不到的困惑,为了解开自己心头的疑问,宝贝总希望通过自己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比如,宝贝看到邻居小弟弟有一辆电动小汽车,而他的电动小汽车与自己的不太一样,他急于探究这种区别存在的原因,于是宝贝可能会任性地坚持要妈咪给自己买一辆一模一样的小车来延续自己的探索活动。这时候,因为宝贝无法准确地判断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他会凭着自己一时的情绪与兴趣来行事,宝贝的任性便显露出来。

处于独立性萌芽期的幼儿,对一切事情都想亲力亲为,弄个透彻,这原本是好事,但是,这种“亲力亲为”的心理行为,往往会不合情理不合时宜地表现出来,这就导致了我们所说的任性。父母对宝贝的这种任性行为既不可惟命是从,也不要断然拒绝,而要根据当时的实际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区别对待,毕竟它也是宝贝的一种心理需求,应该得到尊重。

相信《别把宝宝任性当个性》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宝宝入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