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做什么事都要有计划和准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些能用到的资料。资料是时代的记录,它是产生于人类实践活动。有了资料才能更好地安排接下来的学习工作!只不过,你是否知道有哪些幼师资料种类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4个月带他开始早期阅读”,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为人父母的您知道吗?孩子4个月大时,就可以带他进行早期阅读了。早期阅读的范围很宽泛,婴幼儿凭借色彩、图像、成人的言语以及文字等等来理解以图为主的儿童读物的所有活动都属于早期阅读。

清华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保健科主治医师郑东旖建议家长,在宝宝4个月大头部可以稳定地竖立时,就可以抱着孩子一起看一些色彩鲜明、线条清晰、每页只有一两幅图案的画册。最好边看边用清晰、正规的语言说出图案的名称,同时让宝宝的手指去触摸图案,不要在意孩子是否听得懂,只要多次重复即可。图案的内容最好是宝宝经常看到的,如香蕉、苹果、皮球等,这样容易获得更深刻的印象。而且,每天都应该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抱着孩子一起阅读,让孩子养成阅读的习惯。时间可以从最初的二三分钟逐渐延长到10分钟、20分钟。

8个月后,宝宝对书的兴趣使他(她)想去翻动书页,也喜欢把书放在嘴里咬,用手去抓、拍、推、撕书,因此这时应该买一些撕不破的书,并且图案不同质地也不同的书,以便孩子在看书时可以去触摸、感受质地的变化。这个时期家长带宝宝看书时还可以“自问自答”,如问:“小猫在哪儿?”然后指着小猫的图像说:“小猫在这儿!”也可以带孩子一边看图,一边读一些相配的儿歌。M.YJS21.cOM

宝宝10个月大后,可以伸出食指指认东西了,这时带宝宝读书要“你问他指”,如问:“小狗在哪儿?”鼓励宝宝用手指出。这种阅读训练往往要持续到一岁多。

一岁后,很多孩子已会发单音节词,这时读书就要逐渐进入“你问他答”的阶段,如指着图中的鱼问:“这是什么?”鼓励孩子答:“鱼。”

需要注意的是,早期阅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孩子的个体差异比较大,有的孩子进入某个阶段早些,有的则晚些,因此家长最好因材施教。而且在阅读过程中父母要以搂抱等身体接触以及微笑、谈话来向宝宝传递爱的信息。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师资料阅读

早期阅读应从0岁开始


导读:幼儿读物并非是一种只具文学性的纯文学,而是带有明显的综合性,其中,文学的因素、科学(语言和知识)的因素、艺术(音乐和绘画)的因素常常交织相融。

新的教育理念认为,早期阅读已提前至0岁开始,并且0~3岁这一年龄段的阅读,对孩子潜力的开发,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3岁以前的孩子,语言、表象、想象和思维活动,刚刚开始形成,认知的发展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因而,幼儿读物具有启蒙性的特点。幼儿读物并非是一种只具文学性的纯文学,而是带有明显的综合性,其中,文学的因素、科学(语言和知识)的因素、艺术(音乐和绘画)的因素常常交织相融。幼儿读物是文字、图画、色彩、声音、动作和游戏六个方面相互结合、相得益彰的产品,是培养孩子心理素质的精神食粮。

这里向年轻的妈妈推荐一篇逾越时代和疆域,受到各国一代又一代孩子们欢迎的名著——由世界著名大作家阿·托尔斯泰撰写的童话《大萝卜》。或许在你们的童年就与它交上了朋友,那么现在回味起来也会倍感亲切。这则童话的基本情节十分单纯、简洁,就是萝卜长得太大,拔不起来。可是,大作家阿·托尔斯泰却把它处理得有声有色。

你看,萝卜被夸张得硕大不可思议,不仅播种它的老爷爷拔不动,连老奶奶、小孙女、小狗儿、小猫儿合力去拔,也拔不动,最后,小耗子帮了一把,才把它拔起来了。他们相互呼喊——“老奶奶,老奶奶,快来帮忙拔萝卜”“哎!来了,来了”……一个拉着一个,“嗨哟,嗨哟”拔呀拔的情态,与年龄幼小的孩子真是声息相通。

在童话中,作家只是把“拔呀拔,还是拔不动”这一行为动作不断地加以循环反复,它们构成一幅活泼生动、欢快热烈、情趣融融的景象,圆满地体现出稚拙美和纯真美。

指导孩子欣赏《大萝卜》,应该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性的艺术形象来感受,这中间不仅有“人多力量大”的道理,而且有劳动的乐趣、丰收的喜悦;不仅有人物、动植物的名称知识,还有类似于绕口令的反复式的语言韵味。这一切统统以充满感情和想象的艺术形象滋润幼儿的心灵。可是孩子们不一定能够意识到,或者虽然有所意识却说不出来,这不要紧,不必苛求孩子。

《大萝卜》传播到我国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出版了不同类型的版本。它使孩子们获得真的启迪,善的熏陶,美的享受,具有无穷的魅力。

4-6个月宝宝的语言能力训练方法


4-6个月宝宝的语言能力训练方法

满3个月后,孩子便进入了新的语言发展阶段――咿呀学语期。这一阶段里,孩子将开始“说出”一些非常像语言的声音,如“bababa”、“mamama”等。从而真正进入了学说话的阶段。

揭开语言发展的奥秘。

听力方面

4 个月左右的孩子就能分辨出愤怒与友好这两种不同的语音:如果对他怒言相加,他就会嚎啕大哭;如果对他温言温语,他就会冲人微笑。 而且,他还能分辨出熟悉和不熟悉的声音。对熟悉的声音他会面带微笑、表现出安全;而对不熟悉的声音,他则会瞪大眼睛仔细聆听、表现出好奇心。

由于你不断地跟他说话,此时的孩子已经能“听懂”日常生活中的很多话语,如“吃奶”、“再见”等等。事实上,他并不是真正地懂得这些词是什么含义,而只是根据成人说这些词时的不同语调和手势而判断出来的。如果说“再见”时用跟说“吃奶”时一样的语调和姿势,那么他可能会把“再见”也理解成“吃奶”的。

语音方面

本阶段,孩子开始使用一种新的发声方法,即我们常说的“咿呀学语”。他为自己取乐而开始像做游戏似地发出一些连续成串的有节奏的语音,如 “baba”,“dadada”等。在这种自发的发声游戏中,他模仿着从成人的谈话中听到的语调,以此练习并掌握语音和语调。在他的这些咿呀学语声中还会伴随着一些尖细叫声、笑声或者哇哇声。他还会在发怒时使用一种尖而高的音调,在游戏时使用一种低沉的音调。

这一阶段,孩子可以和成人进行一种“喁喁谈话”。他对你喁喁说话,你回答时也学着他的喁喁声说话。于是,他听着,兴奋地扭动身体,再做出一定的回应。

在咿呀学语中,孩子学会发越来越多的语音,而这些都是他从周围的环境中听到的。他已经能发出k、g、h、d、w、m、g、p、n和b等音,其中使用最频繁的就是k、h、g、b等音。有时,你还会听到孩子自己在悄悄地练习这些语音。这是他正试着把某种嘴部运动和某种语音联系起来。此时,可以让孩子独自练习,但是成人必须运用各种机会,用自己的语言去刺激孩子的语言发展。

教育有方

用语言刺激孩子

给孩子穿衣、喂食和洗澡时,一定要坚持跟他谈话。成人在说话时要运用不同的语调,声音要像唱歌一样委婉动听,最好伴随有不同的手势。运用不同手势时说出的词和声调要始终如一,这样他才能辨认并学会这些词。如,离开的时候,挥挥手并冲着孩子说:“宝宝,再――见――!再――见――!”这种拉长的声调、词语和手势就深深地印在孩子的脑海里,久而久之他就明白了,这就是在跟他道别。

有很多家长不大愿意跟孩子这样唠唠叨叨。他们认为,孩子现在既然什么都不懂,那何必多费口舌呢?等他们长大一些再说吧。其实这种想法是不正确的。为什么有的孩子说话晚而有的说话却很早?其中除了遗传的原因外,更主要的还是取决于家长是不是很早就给孩子以足够的语言刺激。

对孩子发出的每一个音报以微笑

在孩子获得语言的过程中,父母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孩子总是把父母的语言和对他的关心、亲热、喂乳联结在一起。他喜欢模仿那些他亲爱的人的语言。

研究证明,如果父母对孩子每次发出的语音都报以微笑和爱抚的话,那么他的咿呀学语里发出的语音就会显著增多,学习语言的速度也就会明显加快。

语言智能教育活动

手指、脚趾游戏

这一阶段,孩子开始发现自己身体的各部分都是“属于自己的”。他开始对自己的手指和脚趾大感兴趣,每天都摸一摸、闻一闻甚至把它们放进嘴里尝一尝,“研究研究”。

为了鼓励孩子对自己身体的这种“研究”,可以给他穿上红色的袜子或者在脚腕处系上小铃铛,这样他就会在举手投足之间更加注意上自己的脚了。

在休闲的时候,父母可以握住他的脚趾,揉揉,放在嘴边亲亲,闻一闻,或者拉着它们做一些轻柔的运动。这样边做边说,做什么动作就说什么。然后,跟他做脚趾游戏,帮他数脚趾头,“一个一个小猪,两个两个小猪,三个三个小猪,四个四个小猪,五个五个小猪,哇,五个小猪一起来,大家上街玩!”(亲一亲、逗他笑)如此反复,花样可以不断翻新。

对他的手指也可以进行这种游戏。

轮流说话

选择孩子高兴或者是休闲的时候,把他抱在怀里,轻轻地叫他的名字,并向他微笑。当他也向你微笑时,你就跟他做“轮流说话”的游戏。你先像唱歌一样说出 “dadadadada”,然后当他也跟你说出“dadadada”时,你就立刻重复一遍。如此反复,你和孩子就这样你来我往地“轮流说话”。反复几遍以后,改变自己的反应,比如帮他挠痒痒或者是吻他的鼻子或者是轻轻地吹拂他的脸。这会使他感到非常愉快的!

当然,有的父母会发现自己说了多少遍,孩子也不重复自己。这没关系,他也许在用别的方式来“回答”你,如口中喃喃有声、挥手、微笑等。你只要坚持下去,慢慢地,他就会跟你“轮流说话”的。

这种“轮流说话”的游戏对婴儿的语言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经过这种训练的孩子,将来是一个很会与人交谈的人。

让孩子先说

当你跟孩子玩了一段时间的“轮流说话”的游戏以后,你可以给孩子一些机会让他先说。

你可以让他躺在地毯上,你坐在他身边。然后看他是不是想用一些方法来吸引你的注意力,如用尖叫、发出语音或者是挥手等方法。如果一旦他采用这些方法来吸引你的注意力,你就马上重复他的动作或者用声音来“回答”他,然后你等着他再次重复这些动作或声音。每当他发出动作或声音,你就立刻重复一遍。通过这种游戏,你的孩子将很快学会用动作或声音来对你“发号施令”。

这个游戏需要你稍作等待并假装不看他。让他来主动吸引你。这里需要提醒你的是,由于婴儿天生气质的不同,在这一游戏过程中不同的孩子会有不同的反应。至于你的孩子是什么反应,就需要你来观察了。

镜子游戏

从这一阶段开始,可以在孩子的身边放上一面特制的儿童用镜子(如果没有,也可以用普通镜子代替,但家长一定要注意安全,采取切实措施保证镜子不会被孩子摔破)。这样在日常活动中,他就会慢慢发现镜子里的自己,并开始注意观察镜中人的一举一动、一颦一笑。最初的一阶段时间里,你不要管他,让他自己去观察、去研究。

等他熟悉“镜子里的人”以后,就和他玩“镜子游戏”。你把他抱起来坐着,在他面前竖一面镜子,你的脸挨着他的脸。然后你指着镜子问他“宝宝,你看镜子里的是谁呀?”“你看,这是谁的鼻子呀?”“嗯,这是谁的嘴?噘得这么高。”……等等。边指边问,逗着他玩。你还可以亲一亲镜子里他的影像,说“亲亲这个小宝宝!”或者握着他的小手,指点镜中他的影像,说:“摸摸他的鼻子,摸摸他的嘴,摸摸他的眼睛……”等等。

长此下去,你会发现,有时他会独自跟镜中的自己说“悄悄话”,玩得很开心。

“语言按摩”

为了促进孩子的健康发展,最好经常给孩子按摩身体。用温暖的双手,轻轻地从他的肚子开始做顺时针方向按摩,就像打太极一样,轻轻地、柔柔地。然后是他的胳膊、腿,轻轻地上下抚摸。你会发现,孩子会很快适应你这种“服务”并愉快地享受它。

如果在按摩的同时,再轻柔地跟他说话,则可获得很好的教育效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语言按摩”,也即带“语言伴奏”的按摩。轻柔的抚摸可以使孩子全身心地放松并且愉快地配合你。你按摩他的脚板,手掌,手、脚趾,轻轻抚摸他的脸和前额。同时你的口中喃喃有声:“宝宝舒服,宝宝乖,妈妈揉、揉肚肚,一圈一圈又一圈,宝宝你好乖。妈妈揉、揉胳膊,上上下下真舒服……”

穿衣三部曲

当给躺着的宝宝穿衣服时,可以把他的衣服拿起来贴着你的脸(这样他的注意力就可以集中到你以及你脸旁的衣服),然后跟他说:“宝宝,看,看衣服。”

边说边把衣服慢慢地从左移到右,争取让他的眼睛跟着衣服走。

如果他的眼睛跟着你手中的衣服来回移动的话,你就告诉他:“宝宝,衣服。这是衣服。该穿衣服了。该穿衣服了。”然后当你给他穿衣服时,边穿边兴高采烈地跟他说:“穿衣服喽!穿衣服喽!”

洗澡歌

给宝宝洗澡时,最好同时能唱一首洗澡歌。

早教,适合6个月的婴儿


6个月婴儿早期教育大纲,各位家长多点帮助婴儿哦,让你的宝宝比别人的快一步成长。以下内容适合6个月的婴儿

1.运动独坐

独自坐是婴儿运动发育的一个转折,它表明婴儿的运动发育有了一定的成熟性,婴儿活动范围及自主性都有了一定的增加,这有助于他(她)接触和学会更多的东西。在婴儿靠坐较稳,或仅有一点支撑就可坐稳的基础上,可逐渐地撤去外力的支撑让婴儿练习独坐。开始可能只是独坐片刻,或独坐时身体前倾或后倾。此时可让婴儿短暂的坐着玩,以后逐渐锻炼他(她延长坐着玩的时间,直到可稳定的独立坐着玩儿。

学爬自婴儿能够自如地翻身开始就有了学爬的机会,开始他(她)可能会有时趴着玩儿,但不能向前爬行,或者最初学爬时只是原地打转及后退,此时家长可有意识地教婴儿练习爬。前面可放一些玩具逗引小儿去抓,后边可将手放在婴儿的脚底,给他(她)一定的力,帮助他学会向前爬行。

2.认识

玩具倒手婴儿在能够准确抓握,能模仿敲、摇玩具的基础上,开始发展双手共同的活动。首先是倒手,在和婴儿玩的时候,有意识地连续向一只手递玩具或食物,训练婴儿将手中的东西从一只手换到另一只手上。这种最初的双手配合活动是很重要的,它可早期观察出双手的活动是否正常、一致,两只手是否有对在一起的趋势。

抓取小物体婴儿在练习抓握时,一般接触的都是比较大的物体,他(她)可一下子就注视到,并能准确地抓取到。在这个基础上要给婴儿一些小的物品,如小糖豆、小米花等。首先训练婴儿的注意,是否一下就看到,以后婴儿会练习抓取。此时婴儿手指的运动尚未分化好,还不能精确地捏取,但仍要给婴儿这些小物品玩,让他(她)练习捏取。这个年龄段的婴儿对小物品只能耙取,即大把的抓进手心,或用多指一起将它夹起,经过多次锻炼,婴儿会逐渐地学会将小物品捏起。

3.语言

模仿发音节随着婴儿与外界接触的增加,与亲人的交往增加,婴儿的发音反应越来越强烈,好像总要说些什么,此时已不是单独的元音和辅音,而是发出一些音节。家长要有意识地教他一些音节的发音,如ba-ba,ma-ma,da-da等。婴儿可很清晰地模仿发出这些音,但没有任何意义。此时家长在他(她)发音时要给予应答和鼓励,使他(她)建立此音与实际意义的联系,为他(她)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打好基础。

语言信号反应在家长多次的重复某一语词(多是名称)并与实际东西联系起来时,婴儿会逐渐理解了这一语词的意义,并建立了这一信号的反应。比如,经常叫婴儿的名字,他(她)会对自己的名字很熟悉,当你喊他时,他(她)会马上抬起头或转过来看。再比如,经常给他看灯,告诉他(她)“灯”,并指给他看,以后他(她)会一听到“灯”这个词的信号马上去找,这就开始建立了语言信号的反应。

4.生活与交往

认人婴儿经过了对人的泛化认识后,逐渐有了分化的认识,开始出现怯生的表现,这是婴儿的进步。此时要多给婴儿接触人的机会,观察他(她)对熟人、生人的不同反应,教会他(她)对熟人用微笑或发音来打招呼,对生人逐渐适应,多与人友好交往,逐渐地增加熟悉的人数,减轻他(她)怯生反应的强度。

28~30个月宝宝惧怕心理


害怕是儿童发育中的一种正常体验,是儿童的一种健康的反应。害怕的内容随儿童年龄的增长而变化。例如幼儿害怕动物、黑暗和孤独;学龄前的儿童害怕鬼怪等;少年常害怕死亡,怕某人等。随着儿童认知能力提高,信心增强,惧怕会逐渐减少。如果惧怕严重而持久,出现焦虑、好哭、敏感,就是适应不良的异常反应,应请医生治疗。

惧怕是儿童对其所处环境的一种行为反应,父母的行为与教育方式在儿童惧怕心理的产生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父母对孩子的过度保护或大人为了让孩子听话而吓唬孩子等。儿童的惧怕是在日常生活中通过条件反射的作用不断学得的,家长的大声斥责、外界的刺激使孩子对某种东西产生惧怕。

既然孩子的惧怕心理是通过条件反射不断学习得来的,那么,通过条件反射原理设计的一些方法也可以矫正儿童的惧怕行为。例如,鼓励孩子勇敢地克服惧怕心理,试着去做他怕过的事。如果孩子怕某种动物,可逐步让他接触这种动物,由远到近,家长和孩子一起抚摸这种动物,直到孩子单独接触动物,逐渐消除惧怕反应。如果孩子怕水,可以让他在澡盆里玩水,往他身上洒水,提水桶,和家长一起钓鱼,逐步消除孩子对水的惧怕。

总之,严重的惧怕是一种心理异常表现,有损儿童的身心健康,可造成难以治愈的精神障碍。因此,家长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时矫正儿童的惧怕心理。

6个月宝宝的饮食训练


训练宝宝的饮食习惯要趁早,从一开始的自己握着奶瓶喝水,再改以鸭嘴杯、吸管杯吸食,最后用水杯喝水。循序渐进并及早让孩子学习自己来,不仅有助于宝宝的肌肉发展及独立性,而且提早让宝宝脱离使用奶瓶的习惯,也可预防奶瓶性龋齿的发生。

案例

仔仔已经一岁半了,有一次妈妈参加同学会的时候,发现几个同年龄的小孩早就会用手捧“娃娃杯”自己喝水,可是仔仔还只晓得捧奶瓶“咕噜”、“咕噜”!于是妈妈对着仔仔说:“你看,蕙蕙的杯子真漂亮,仔仔是不是也想要呢?”仔仔开始对这“捧杯喝水”的画面充满羡慕。同学会结束后,妈妈带着仔仔去商店,让他挑选自己喜欢的娃娃杯。这个杯子让仔仔爱不释手,妈妈也开始鼓励仔仔,自己捧着杯子喝水、喝果汁,渐渐脱离了使用奶瓶。但是仔仔晚上临睡前那顿奶,还是离不开吸吮奶瓶的习惯,妈妈只能顺其自然、慢慢训练了……。

饮食训练对宝宝的意义

在宝宝成长过程中,随着年龄的成长饮食习惯也有所不同。譬如由母奶变成婴儿奶粉;液体食物变成半固体食物。而食器逐渐从奶瓶变成杯子;从吸吮变成咀嚼。食物除了满足宝宝口欲、饱足感及摄取营养的目的外,另外一项重要的意义就是要如何训练宝宝自己进食,学习独立。

长庚医院婴儿室主任黄基家表示,宝宝6个月大时手部肌肉逐渐发展及抓握协调性佳,此时,除了妈妈喂宝宝喝奶外,也可以尝试握着宝宝的手,让他尝试自己扶着奶瓶喝奶或是喝水;也可以尝试逐渐脱离奶瓶,在父母的协助下用鸭嘴杯、小杯子等学习杯喝东西;到快l岁的时候,宝宝的眼睛和手、手腕、手肘之间有了很好的协调,就可以用吸管杯或自己抓住杯子两边或杯子的握把喝水,到了快两岁的时候,宝宝已可熟练地自己用手抓住小杯子喝水。

家长如果能够及早让孩子使用杯子喝水,对于l岁左右幼儿的身体发育,以及提升认知能力都有帮助;经常含着奶瓶喝奶不仅妨碍宝宝正常活动,也会减少他语言学习的机会,且将来容易出现龋齿问题。

当然,要宝宝割舍奶瓶,或是训练新的饮食习惯,在这学习的过程中,一定会出现许多问题,如拒绝用杯子喝水或将水倒的满地都是,这时,父母最好能多花些时间耐心地开导,才能帮助宝宝学习。

奶瓶>>学习杯>>杯子--进阶训练

从宝宝吸奶开始到学会自己进食,一天天的进展,是多么令人开心的一件事啊!然而宝宝的饮食训练是有顺序的。黄基家医师说,根据孩子的年龄发展,提供他不同的饮食训练,从奶瓶、吸口杯、鸭嘴杯、吸管杯到用杯子,循序渐进,越早训练对于孩子的咀嚼能力及吞咽能力是有帮助的;而越接近大人的饮食习惯,也越能减少宝宝对父母的依赖,学习独立。

至于如何依据宝宝的年龄进阶训练?以下详细说明。

奶瓶

从宝宝出生开始,无论是喂母乳还是喝配方奶粉,都会用到奶瓶,所以“奶瓶”可说是宝宝的第一个饮食工具。其材质有分玻璃或合成树脂材质,而奶瓶奶嘴选择弹性及造型模拟母亲乳头的,可促进宝宝唾液分泌,帮助上下颚、脸部肌肉的发育,都是较优的喂食工具。在宝宝还小时,大多由妈妈手持着奶瓶喂宝宝喝,当宝宝6个月大时,手部肌肉逐渐发展健全,就可以训练宝宝自己拿奶瓶了。但该如何训练呢?

1.训练抓握力:首先可以在喂奶的时候,帮助小宝宝把手放到奶瓶上,训练他的抓握能力,但是要注意奶瓶的温度适中,以免烫伤宝宝。

2.套上把手:家长也可以买有把手的奶瓶,帮助宝宝将手扣在把手上训练抓握,让他慢慢学习着自己喝奶,也作为学习使用杯子的开始。

3.由少到多:可以先用小奶瓶或奶瓶只装少量的水,让宝宝试着用手扶着喝;当然,刚开始的几次,妈妈一定要在旁边看着宝宝,因为万一宝宝的手无力让奶瓶掉落时,妈妈也可以及时扶住。

此外,在宝宝学会自己拿着奶瓶喝奶后,家长也要注意宝宝喝奶的姿势,因为有可能会造成一些危险,

包括:

1.呛奶:妈妈不能因为宝宝自己能拿奶瓶,就不在一旁照顾了;因为宝宝还不能坐稳,身体容易往下滑,躺着喝奶的时候,就容易造成呛奶的危险,家长应随时留意。

2.中耳炎:宝宝的耳咽管和口腔相通,耳道也比较短,所以当奶水呛到喉咙时,很容易引发中耳炎。

3.奶瓶性龋齿:很多宝宝5、6个月大时就开始长牙了,躺着喝奶宝宝很容易睡着,再加上妈妈若没有定期带宝宝清洁牙齿,很容易就造成奶瓶性龋齿。

学习杯

当宝宝6个月大时,就可以开始试着学习使用学习杯了。学习杯的使用目的,主要在于口腔动作的能力训练,也是孩子从奶瓶转换到使用杯子的练习期。刚开始时,妈妈最好还是帮宝宝扶着学习杯,等到孩子大约1岁的时候,手腕、手肘及肩膀之间有了良好的协调性后,就可以开始自己抓住杯子两旁的握把,自己进食了。

按照宝宝的成长阶段需求,家长可挑选不同功能的学习杯,常见有奶嘴型、鸭嘴型、吸管型,此外,也可以让孩子试着用小杯子喝水。

1.奶嘴型:杯子上有吸嘴状的盖子,杯子旁边有把手,可以让宝宝顺利稳当的握着把手,训练宝宝喝牛奶以外的饮料。

2.鸭嘴型:适合6个月以上宝宝使用,从奶瓶逐渐过渡到使用一般杯子吸管的训练。除了吸口较宽,能够帮肋口腔上下颚的稳定性外,在喝水时,只要稍微倾斜一下学习杯,就可轻松喝到杯内的液体;且吸口内网状的设计,液体较不容易从口腔四周流出,宝宝较容易接受使用。

3.吸管型:吸口较窄,孩子的嘴唇需要更多自我控制的能力,才能避免液体流出,由于需要费较多的力气去吸和握住杯子,所以较建议宝宝一岁以后再使用。

除此之外,学习杯的吸口也分为两种不同的材质,一种是软的矽胶材质,就像奶嘴一样,如果宝宝刚从奶瓶转换到使用杯子不适应时,建议使用此材质;另一种是硬的塑胶材质,如果宝宝的口腔力气较差,则可以选择此种材质的吸口,因为它可以给孩子舌头向下的压力,避免孩子舌头因为力气较差而往前吐出,造成吞咽困难,所以,较适合约一岁以上宝宝使用。

宝宝在刚开始使用学习杯时,常常会弄得一团糟,是很正常的,父母不用太担心,如何让训练过程更顺利些呢?

1.只要宝宝抓握的协调较成熟时(约6个月以上),就可以尽早学习,越早效果越好。

2.在父母的帮助下坐着喝,不要躺着喝。

3.尽量在一开始就让宝宝学习用奶瓶以外的方式(如小杯子或鸭嘴杯)喝水或果汁。

4.选择轻一点的鸭嘴杯,宝宝较容易抓握。

5.选择有明亮色彩的图案或装饰,也可以让宝宝玩学习杯,可以吸引或维持宝宝对学习杯的注意,增加他使用学习杯的兴趣。

6.选择学习杯时,可以倾向流出的量较少的,且学习杯的吸口或边缘的大小,越多贴合宝宝的嘴唇越好,才不会让宝宝边喝边漏,排斥学习。

7.可以用少量的水,或是喜欢暍的果汁开始练习,吸引宝宝自己动手拿起学习杯喝。

8.刚开始学习时,妈妈可以先慢慢示范如何使用鸭嘴杯,如何握住鸭嘴杯,教宝宝嘴巴把鸭嘴含住后,再把鸭嘴杯杯底举高,教宝宝如何吸鸭嘴杯内的饮料;再扶着宝宝的手去捧鸭嘴杯慢慢练习,等宝宝习惯之后,再放手让他自己试试看。

9.教宝宝用嘴巴吸鸭嘴杯内的饮料,有时候“吸”这个动作需要一些时间来学习;如果有困难时可以先尝试用小杯子倒入少量饮料(如水、果汁、母奶或配方奶粉),让宝宝学习用小杯子喝饮料,等宝宝吞咽协调后再回来学习用鸭嘴杯。

10.不要让宝宝带着学习杯、装满饮料,四处走动。

11.不要将宝宝学习杯装满饮料,因为宝宝的营养需求仍然来自于母奶或婴儿奶粉,不要受到学习杯使用时间的干扰。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4个月带他开始早期阅读》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师资料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大班早期阅读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