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知,作为一名杰出的教学工作者,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学方式进行交流与讨论,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完善教育方法和措施。我们可以从哪些方面写教育笔记呢?急您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博涵变勤快了”,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我们班新来了一个小朋友叫李博涵,既聪明又漂亮,嘴巴也很甜,可就是个“大懒虫”。穿衣服、系鞋带、叠被子、收拾玩具都要依赖别人的帮助。开始我以为她对新环境不熟悉,跟老师和小朋友也很陌生,所以我总是特别照顾她,很多事情都帮助她,可后来我发现她只要是动手的事情都会依赖别人,就连画画涂颜色都要小朋友帮助她完成,这触发了我想治治她的“懒病”的念头。

午睡起床了,别的小朋友都忙着自己穿衣服、叠被子,博涵又想向我“求救”,没等她开口,我就说:“博涵,你的小手特别灵巧,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自己穿好衣服叠好被子的!”在我的鼓励下,她很无奈的自己动手了,虽然穿的很艰难,可是她最终还是自己穿好了衣服叠好了被子。我马上对她的“成功”进行了表扬,并且发给了她一朵小红花,并鼓励他以后自己的事情尽量自己做,并且要学会帮助别人,她很不好意思的点点头,笑了!

这以后,每当遇到动手的活动,我都特别关注博涵的表现并及时指导鼓励她,绝不心软,使她的“懒病”有了可喜的转变,她对自己应该做的事情知道主动去做了,“懒妞”变勤快了。

孩子的“懒”并不是天生的,往往是我们大人太“勤快”了,包办代替造成的。不管是老师还是家长,一定要大胆放手,尽量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养成“勤快”的好习惯。

Yjs21.Com更多教育笔记扩展阅读

涵涵终于开口说话了


我是一名刚刚参加工作的新教师。到中一班的第一天,涵涵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整整一天,他基本上都是不说话的,蔫蔫的,极腼腆。无论问他什么,他都用大大的眼睛看着你,交流的方法是点头、摇头或是笑一笑,真是个与众不同的孩子啊。一连几天,我对他进行了仔细的观察。室内外活动不怎么说话,但是有交流:教育活动、户外游戏和活动区活动时,他虽然不说话,但是思维始终和大家在一起。玩“萝卜蹲”的游戏他踊跃地举手,叫上来又一言不发,下面的小朋友笑作一团;在外面投掷沙包时我问他:“你能扔进那个洞吗?”他就把沙包捡起来扔进去,然后腼腆地看着我笑……咨询了原班老师,我知道这是一个刚入园不久的外地孩子,父母也是不太爱说话的人。虽然孩子的智力没有问题,可是对于现在这个多元化的社会来说,不善交往会限制孩子将来的发展,也有碍于孩子形成良好的性格和人格特征。通过查找资料我知道,涵涵的这种现象原来是“宝宝的选择性缄默”。主要指孩子已获得基本的语言表达和理解能力,但因为心理和精神原因在某些特定场合却沉默不语的现象,是孩子出现了社会适应困难,而不是语言本身出现了障碍。据涵涵目前的情况,我分析形成此现象的原因大概有三个:一是源于家庭中的父母不善表达,二是有外地口音,不好意思或不敢说,三是来园时间不长,不敢与人交往。怎么能让涵涵开口讲话呢?除了跟家长交流并提出要求外,我在幼儿园采取了以鼓励为主的方法,聊他最感兴趣的话题。美工区里,涵涵在玩橡皮泥,我问:“你捏的是什么呀?”他摇摇头,“告诉老师你捏的是什么?我觉得你说话的声音特别好听”,他开心地笑笑,用极小、极简短的声音告诉我:“这是西瓜,这是……”回家看什么动画片啊?“喜洋洋”,最喜欢里面的谁呀?“灰太狼”,那你喜欢白老师吗?“喜欢”……

涵涵的区域故事


区域活动时间,涵涵在娃娃家游戏,他从柜子上拿下医药箱,放在电脑桌上,一边将东西摆放在电脑桌上一边说:“我是医生,我等到会儿要给宝宝看病了。”这时小悦走了过来把体温计拿走了,涵涵立刻站起来,要从小悦手里拿回体温计,一边抢一边喊:“莘莘他要抢走我的东西,莘莘他要抢走我的东西!”最终在莘莘的帮助下他拿回了体温计,小悦也走开了。涵涵又来到了厨房拿着一些食物放在锅里用铲子翻了两下,盛在两个小碗里放在小桌子上。他说:“我饿死了,我要吃东西了。”边说边在桌子旁边的小凳子上坐下来。这时小悦也过来了,随手拿起一个碗也跟着说:“我也饿了。”涵涵说:“这是我做的东西。”手伸过去想把碗拿回来。小悦不放手并说:“我们一起吃吧,我也饿了。”涵涵说:“可是这是我做的。”小悦说:“我们还是一起吃吧!”涵涵看看小悦也说:“好吧,我们一起吃吧!”他们俩坐在桌子旁一边吃一边聊天。过了一会儿,莘莘说小宝宝哭了,他们俩就站起来离开厨房,桌子上的东西没有整理直接走掉了。

游戏中涵涵并没有角色意识,是想到做什么就做什么,玩好了材料也随手乱丢,没有整理玩具的习惯。但是他的交往能力还是挺强的,发生也争执他会寻求同伴的帮助,也会用语言来与对方交流,最后都能顺利的解决纷争。

下次在游戏前可适当引导幼儿进行角色分配,明确自己的任务。并要提配幼儿游戏结束时一定要将材料放回到指定的地方,不要随便乱丢,让幼儿有初步的规则意识。

幼儿案例分析:涵涵与同伴表演故事


案例描述:

一次区域活动,涵涵跟几个小同伴商量表演“白雪公主”的故事。涵涵扮成漂亮善良的白雪公主,口中不断地说这故事中的对白。这时老师还鼓励孩子们大胆地编出角色的动作、表情和对话,开始时她们还觉得有些困难,但在老师的再次启发下,孩子们表现得越来越自如了。在什么样的环境中说什么样的话,对什么样的交往者做出什么样的语言反应,这是幼儿创造性地运用语言的一个方面。又一次区域活动,涵涵主动选择了图书角活动。她与另外一名孩子共同阅读一本图书,一边看一边你一句我一句地讲起故事,说得很愉快。

案例分析:

运用不同的形式来表现故事情节,孩子的兴趣很浓,在孩子遇到困难时,教师用各种形式帮助孩子把他们头脑中想象的故事世界以可视的形式表现出来。这些活动的组织既满足了孩子天马行空的想象特点和心理需要,同时又可以进一步激发幼儿的想象活动、促进其想象力的发展,并进一步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

建构区观察记录:涵涵建构区搭桥


环境描述:

这次是我们第五次开展建构活动,任务是请幼儿利用建构区里的材料搭建一座桥。在几天前,我们开展了《小班建构活动:小动物过桥》,活动中,请幼儿利用纸杯和长条形纸板为小动物搭建合适的桥,操作一:两纸杯、一纸板搭桥;操作二:桥梁加宽即再加入一纸板;操作三:桥加高即在原有基础上搭第二层。活动只涉及到操作,没有图纸设计环节,而今天的活动要求是先想好材料,再设计图纸,接着根据图纸搭建桥。

事件描述:

在我交待完要求后,涵涵就拿起笔和纸在建构区里转了约两三分钟,就回到座位上开始画图纸,画的过程中没有停顿思考,动作很流畅。画完了跑过来说:“刘老师,我画好了”我说:“好的,把笔收好,拿着你的图纸去搭吧。”涵涵把笔放回笔筒,来到建构区找材料,但是没找到,接着涵涵在区域外找到了放纸杯和纸板的篓子。涵涵把图纸放在桌上,从篓子里拿出好几个纸杯,从中拿出两个倒扣在桌上,又拿来一纸板横在上面,第一层完成。接着又拿了两个纸杯倒扣在纸板上,再在上面横放一条纸板,这时,第二层倒了。涵涵再次尝试搭第二层,成功了。涵涵开始搭第三层,第三层也失败了一次,也是第二次搭成功的。搭完三层后,涵涵开始看图纸,用手指着在看,看完后又准备去拿材料,但是材料还没拿到手,涵涵又回去看了下图纸。这次看完后,涵涵拿材料准备搭第四层,可是涵涵的手把桥碰倒了,涵涵从头开始搭,搭第三层的时候又倒了。这时我介入:“涵涵,要不你试试把杯子正着放”(涵涵失败了几次,我担心涵涵会就此放弃,所以犹豫了会儿还是介入了)涵涵接受了我的建议,开始把杯子正着搭,但是在搭第三层的时候,桥又倒了,因为杯底的圆比较小,纸板也比较窄,如果放的偏一点就会受力不均而倒下。涵涵转过头叫了我一声:“刘老师”,我第二次建议:“再加一条桥梁试试。”涵涵再次接受了我的建议,又去尝试了,她的动作不快但也不算慢,很小心的样子,终于成功了。涵涵转过来很淡定地说:“刘老师,我搭好了,”我说:“哇,涵涵真是个超级无敌的工程师,”涵涵似笑非笑(她平时得意的时候也是这个样子),我又说:“涵涵,我们拍张照片吧”涵涵很配合地让我拍照片。

反思:

涵涵在建构的过程中,我有两次介入,分别是在她失败了几次后,我主动给予建议:把杯子翻过来试试;第二次是涵涵主动寻求帮助。

一开始,涵涵失败了好几次,我犹豫了一会儿,但是我又担心失败次数太多了会让涵涵有挫败感,从而放弃继续探索,所以我主动提出建议。涵涵在接受了我的建议之后成功了。但是在接下来她遇到问题之后,她没有再次去尝试,而是直接找我寻求帮助,而我居然没有鼓励她再次尝试,直接有给出了建议。最后的结果是涵涵成功了,而且出色地完成了任务,涵涵有强烈的成就感,而我却有挫败感,我没有引导涵涵去发现问题,进而去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我觉得,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可以介入,但是介入的时间、契机是需要考虑的,而且教师的介入并不是直接给出建议,确切的应该引导幼儿发现问题,然后鼓励幼儿去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这样才能保护好幼儿的探索欲,才能增强幼儿的探索意识,提高探索能力。

迎世博“学习世博英语”活动


上海世博会是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博览的全球盛会,是中国形象集中展示、人民群众共享创新成果的重要舞台。北京奥运会结束之后,国内外的目光开始聚焦上海。届时将有很多的外国友人光临上海,我们也会接触到更多的外国朋友。为了与世界接轨,为了更好体现我们东道主的综合素质,我们班开展了一系列的活动,其中有一项就是学英语活动。除了原本的英语课程之外,我们两位老师还带领孩子们进行“学习世博英语”活动,考虑到如今的爸爸妈妈普遍文化水平较高,可以掌握一些初浅的英语对话,我们开展了“小手牵大手,一起学英语”,主动与外国朋友打招呼等等,让孩子大胆与外国朋友交往,并且寻找更多的锻炼机会。

活动得到家长的一致认可,徐颢小朋友的妈妈说:周日带孩子到浦东世纪公园玩时,徐颢看到两位外国小朋友,他主动和人家打招呼问好,还告诉小朋友自己叫什么名字,今年几岁等等,虽然对话简单,虽然有些羞涩,但得到那两位小朋友父母欣赏的眼光及“大拇指”的赞许,这是孩子在人际交往上跨出的一大步,同时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家长感慨万千……这样不但提高英语对话能力,更增强了孩子的社会交往能力,同时也为“迎世博”出了一份力,一举三得!

高锦涵的转变


高锦涵是性格非常内向的小女孩,加上刚分到大班和彼此都不熟悉,她的性格更加孤僻,从不开口说话。

如果你想和她说话,她就会感到害怕,如果有事请问她她就会害怕的哭出来。

以前听说高锦涵是非常内向的,但没想到会这么严重每天来幼儿园时,高锦涵都会很紧张,生怕我们和她说话问她问题。

知道了高锦涵的情况,在平日中我尽量少和她说话,不问她问题,多用行动和眼神和她交流,但尽管如此高锦涵也从不理会仍旧不理我们。

在我没有信心能改变她时,我决定先放手一段时间,让她自己适应看看。

慢慢的,高锦涵看起来轻松多了,她会在你不看她时偷偷的看你;在读儿歌时也会和大家一起,尽管不出声音;在玩游戏时也不再拘谨;高锦涵慢慢的发生着变化,但当我独自和她说话时还是不理会我,把眼睛转向别的地方,可能高锦涵还没适应吧,再给她一段时间。

两个多月过去了,慢慢的,高锦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能和老师小朋友交流了,也能独自的回答问题,不再躲闪你的眼神。

高锦涵凭着自己的能力慢慢地适应了新集体的生活,慢慢地转变着自己。

幼儿和我们大人一样也需要自己独立的空间,也需要靠自己的力量来证明自己。

如果我们过多的帮助她,则是打击着他们的自信心,欲速则不达。

有的时候,他们需要的仅仅是时间,而不是我们“拔苗助长”的帮助

不愿亲近老师的涵韵


涵韵刚入园时哭闹得很厉害,早晨一进班就开始哭个不停。不管你是好言相劝还是用糖果、饼干、小星星“利诱”都无济于事。更让我大惑不解的是:我要拉拉她的手,她的小手马上放到后面;我想抱抱她,她马上跑开说:“不要。”刚开始,以为她对我不熟悉,所以对我的亲密举止还不能适应。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事情并不是我所想像的那样。有时我有意接近她或坐在她身边,她不是马上走开就是搬椅子坐到别处。事实上,在班里不仅我得到她的“冷落”,其他三个老师与她亲近,她也是如此。我想:也许该换换方式和策略了。于是,在她哭闹厉害的时候,我不再接近她、不抱她,而是给她一个微笑或是一块手帕马上离开,要不然冲她竖竖大拇指或拿本图书、拿些积木放在桌上,没想到这些默默的动作使她慢慢静了下来。涵韵的特殊引起了我的深思:按照惯例,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老师亲切的话语、爱抚的动作或是小小的奖励往往是有效的止哭妙方。涵韵的需求却不是这些。看来,每个孩子对情感的表达方式、接受方式是不同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努力理解并接纳.随时调整自己的方式去适应他们。

博浩的转变


博浩是个不善言谈的孩子,上幼儿园一个学期了,虽然他没有大哭大闹,但是每天总呆呆的一个人坐在那里,不与别人交谈,不参与班里的一切活动,就连别人抢他的东西,他唯一的反应就是——看着别人拿,既不反抗也不告诉老师。无论做什么事情他都是慢吞吞的,没有一点精神。为了使他改变这种状况,我时时刻刻都在寻找表扬他的机会,努力寻找他身上的闪光点。

终于有一次在课间活动中,我发现他一直都在专心致志的玩着球的各种玩法。这不是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么?我把博浩认真玩球的情况当着全班小朋友进行了表扬。虽然他几乎无动于衷,但我相信,我终于可以开启这个孩子了。隔了一天,又在一次课间活动时,请全班的小朋友都去跟博浩学习拍球。这一次,他有了一点点反应:他笑眯眯的在那么多小朋友面前拍球,同时也不时地得到我的表扬。

从博浩身上,我们看到每个孩子都需要老师特别的关注,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找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以点滴鼓励的方法不断激励他们,相信每个孩子都会有所变化。对孩子的教育,我们永远不能放弃,特别是像博浩这样的孩子,他更需要我们的关心和鼓励。

喜欢《博涵变勤快了》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笔记,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说课稿线条变变变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