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幼儿语言的正确表达

09-22

毫无疑问,作为一名新时代的优秀教师,我们需要对自己的教育学情况和效果进行分析和思考,而教育笔记可以记录老师在课堂上存在的问题。有关于优秀的教育笔记你知道哪些呢?小编为此仔细地整理了以下内容《如何指导幼儿语言的正确表达》,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内容提要:日常与幼儿交谈时,发现有的幼儿语言表达不够完整,有时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愿望,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成为当前教学工作之重,我们为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综合运用各种教育手段和组织各种活动,抓住一切教育契机,耐心观察,积极引导,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关键词:兴趣表达能力

语言是人类思维和交流的工具,幼儿期是学习语言的关键期,这一时期语言能力的发展对孩子今后各种能力的发展,以及知识的获得,人格的健全乃至整个心理结构的发展,都具有决定意义。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

在幼儿园的教育工作中,我们教师应有目的地丰富幼儿生活内容、增长幼儿知识、开拓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启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思索,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同时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流环境,为以后各方面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让孩子与社会的接触、与大自然的接触、与经验丰富的成人接触,从而刺激他们把看到的内容说出来,让孩子把自己的所见所闻讲出来,鼓励幼儿大胆、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尝试说、描述简单的事物及过程,从而促进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

一、引导和帮助幼儿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意思,激发幼儿说的兴趣。

随着孩子的生活经历日渐丰富,交往面日渐扩大,他们想说的也越来越多,但他掌握的词汇和语句还很有限,因而往往语言不完整,不丰富,甚至不准确,老师在听的时候就需要帮助他们扩充词汇,引导其完整的、准确地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孩子说:“画画”老师应引导“我要画画”并让孩子按老师说的重复一遍。这样,即维持了孩子原来的意思,又引导了孩子,日子久了,孩子便能学会将完整的话。

又如:当孩子见了美好的事物,他会兴冲冲的告诉老师,这时,我们要认真地欣赏,并用眼神告诉孩子你在认真听,哪怕讲家里的事情我们也要认真听完,哪怕他已经讲了好几遍,我们也要鼓励孩子更出色的讲述,让孩子感到自己语言的魅力,这样,既锻炼了幼儿的表达能力,又培养了孩子的成功感,使孩子想说、愿意说,带给孩子全身心的愉悦。

二、为幼儿创设积极交往的环境,在交往中成长、并学会善于表达。

我们应有意识的关心、亲近幼儿和幼儿取得感情上的沟通,以便了解幼儿的心理和思想情况,要有意识的引导幼儿与同伴交流,在班级内为每一位幼儿安排相应的事情,给他们主动展示与为大家服务的机会,请大胆的幼儿带领大家朗诵诗歌、讲故事等等。同时到超市或商场购物,鼓励幼儿去向售货员说明想买的东西,选好后,在家长的指导下付款,购回所买的东西,然后对售货员说“谢谢再见”在家鼓励孩子把自己的图书、玩具拿出来与朋友分享,跟朋友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动画片。家长为孩子创设一个和谐的家庭邻里小环境,如:允许自己的孩子与周围的小伙伴玩耍,到好朋友家吃饭,热情欢迎孩子的小伙伴来自己家里玩耍做客。我们还要丰富幼儿的生活,带幼儿到外面去多看、多听、多玩、多见识人和事物,使其开阔视野,陶冶性情。通过展示和锻炼,不但能提高其各方面的能力,还能使其获得愉快的体验,进而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进一步发展。

游戏是幼儿最基本、最喜爱的活动,游戏可以促进幼儿彼此之间的谈话机会增多、谈话的内容扩大,还可以直接将其内容扩展到幼儿日常生活直接使用的语言范围之外。在区域游戏“娃娃家”、“表演区”游戏中,促进幼儿之间的语言的交流与相互进行语言模仿的机会。

三、通过组织各种活动,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对幼儿进行语言创造能力的培养。

给幼儿创设语言环境,在活动中练习说话的能力,使幼儿无拘无束,有话讲出来,发展幼儿的语言创造能力,如:利用幼儿园组织的“故事大王”比赛,幼儿逐一上台表演故事,幼儿按得分高低依次挑选自己喜欢的小红花,孩子们争先恐后,兴致浓浓,接着最先得到小花的幼儿通过画面创编、续编故事,然后在黑板上画一座山,创编、续编优秀的幼儿往上爬一格,看谁先爬到山顶夺到小红旗,组织“小小记者团”活动,通过对“小记者”的采访让每一个孩子得到锻炼,然孩子们会想会问,经过几轮淘汰,选出优胜者。活动中,教师的延伸,满意的微笑,夸奖的话语,小小的奖品及伙伴们热烈的掌声,都是激发孩子表现欲望和兴趣的催化剂,能促使他们更自信、更积极地参与活动。丰富多彩的活动,新颖有趣的形式把孩子们引进了语言的乐园。家长们普遍反映,孩子喜欢与人交谈,能绘声绘色的讲述自己在幼儿园的生活和见闻,能大胆为客人表演儿歌、故事比以前更活泼开朗了。

教师一定要做到相信孩子并及时给予幼儿指导,多给幼儿思考和讲述的时间。让幼儿有一个独特的思路。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在用词、语句的连贯方面给予指导,起到一个调色的作用。

四、“观察”使幼儿大开眼界,促进幼儿语言的积累。

孩子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我们在教学中,给孩子创造条件,善于引导幼儿观察,给幼儿创造条件,为孩子指明方向,使孩子能更完整、更深入的认识事物。

在教学中结合幼儿园环境布置的变化启发幼儿看看说说,通过孩子的共同参与,使他们很愿意在一起说说,“七彩世界”主题,有一个主题意愿,画《彩色花瓶》孩子们作完画就七嘴八舌的讲:“这是我画的,上面花纹是七色彩虹……”“有七色小花,他可漂亮了”;《快乐口袋》“里面装着我对爸爸妈妈的祝愿”,“里面装着我希望自己早点长大……”这是孩子们真实的语言。在自然角是引导幼儿观察植物的生长,说说他们长得是什么样子,长大后会变成什么样子等等;在饲养角中,引导幼儿观察小动物的生活方式,说说最爱吃什么,喜欢什么活动;春暖花开的时候把孩子带到附近的农田,看看柳树、小草、庄稼、小河、田野的变化,让他们边看边说,这些都为幼儿语言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

总之,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社会交往能力等其他方面密切相关。因此,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通过相互渗透的各领域的教育,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去扩展幼儿的经验,提供促进语言发展的条件。

幼儿语言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作为教师应有足够的耐心去观察、引导孩子,抓住一切教育契机,灵活运用各种教育手段,让每一个孩子都能快乐的得到发展。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引导孩子正确用语言表达


我们班一个叫岩岩的孩子,这个孩子的母亲是小学教师,按理说,孩子应该发展得很好,可是,现状是:孩子个头长得比其他孩子小,但是惹事的本事却不小。上课不认真听讲,排队不好好排,反正不守规则的时候总是有他。其他的孩子不守规则的时候老师提出处理的结果,他们会平静地接受,可是这个宝贝一旦老师说出他不守规则时的处理时,轻则会言语吵闹,再就是大哭大叫,甚至尖叫,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也影响到其他的小朋友。警告、耐心说服都无济于事,而且最近有变本加厉的趋向。中班的孩子,应该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控制能力,而且对自己行为造成的结果应该学会接受,可现在是中班的下学期了,这孩子再这样的话会越演越烈。通过观察发现,这个男孩是第二个孩子,前面有一个不幸夭折了,父母对这个宝贝格外珍视,对一些出格的行为不能及时引导,孩子遇到需要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就会大吵大闹,通常都会得到满足。所以这孩子把这种方法当成一个法宝,在家用,到幼儿园也拿来用,不分场合,不分地点(我揣测他的心里应该是这样想的)。但是在幼儿园里老师、小朋友不会牵就他的这种行为,就造成了这样的现状。于是,和其他两位老师碰头商量,这孩子应该怎么办。我们发现对他的教育需要家园合力,觉得有必要和家长沟通一下教育方法的问题。同时引导孩子有事情要用语言表达,而不是哭闹的方式。目前这孩子有了小小的改变,缺乏的只是坚持。相信我们只要坚持下去,这孩子会变成一个好孩子的。-

幼儿行为该如何正确评价


幼儿是逐步从依赖成人对自己的评价到学会自我评价的,他们从成人的评价中获得对我的肯定或否定。因此,恰当评价对幼儿行为习惯和品德的形成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主观笼统,有失公正的评价,常常会使幼儿丧失前进的勇气和向上的信心。那么,教师如何使自己的评价趋向正确,并使幼儿能从中不断地产生进取的欲望和向上的动力呢?

首先,教师的评价要符合客观性的原则。

在幼儿园,我们不难看到这样评“好孩子”的情景:老师说:“xx这星期吃饭很乖,上课会回答问题,和小朋友也很友好,应该给他评‘好孩子’。”再“民主”一些的做法,便是让似懂非懂的小朋友表决一下。这种面面俱到的评价,看似公正,其实是最容易伤害幼儿的。因为教师费心挖掘那么几个“好孩子”,却忽略了大部分幼儿在同一时间里的努力。一个孩子也许在这一点上没有做好,可在另一个方面却进步了。而老师却在求全责备,对孩子的努力视而不见。孩子如果经常处在这样的评价之中,就会失去信心,甚至会不在乎地说:“我反正评不上好孩子的。”

客观的评价,应该看到每个人的进步,对每个小朋友不同程度的进步都能给与恰当而及时的评价。这倒不是说给每个人都评上“好孩子”,那样的话,又是另一种表现得“不公正”了。正确的做法应该将目光顾及到每个孩子的发展与进步。比如说在小班阶段评小红花,只要孩子在某一方面进步,就应给与鼓励。一位小朋友主动扶起摔了一跤的同伴,就可发给他小红花。一位小朋友尝试着自己扣好了扣子,也可发给小红花;一位小朋友上课发言很积极,同样可以发给他小红花。小红花不应成为十全十美的标志,而是教师对幼儿的行为表明的一种肯定态度,它能使幼儿不断感受到教师对他的关注。

这里要注意的是,这种评价是针对幼儿个体的行为的,不能轻易地把幼儿放入群体中与他人作比较。如果我们总是把幼儿的进步与比他强的人相比,那么他永远看不到自己的进步。所以对幼儿的评价应着眼于与他自身相比,时时处处让他在老师的帮助下看到自己的进步。而且这样的评价是随时随地可以进行的,每个孩子在各种场合都有可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在这种情形下,幼儿往往会表现得劲头十足,他得到一次表扬,就期望得到第二次。这种积极的情绪就会一直支持他向成人所期望的方向努力。

其次,评价的手段要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

幼儿的认识是很直观,具体的,如果仅仅依靠语言的力量,评价很难在幼儿身上收到满意的效果。因此,教师必须采用一些形象有效的手段配合语言来进行评价。同时要注意,采用了一种较为有效的评价手段以后,也不是一劳永逸了,因为从小班到大班,幼儿的心理是在不断发展变化,不断走向成熟的,使用单一的评价手段势必会减弱对幼儿的吸引力,从而使评价失去应有的作用。

一般来说,小班幼儿比较乐意接受小红花。小红花是一个实物,幼儿看得见,摸得着,在受到老师肯定的同时,他可以拥有它。这使得肯定的评价更为直接,更为有力,幼儿以后就乐意重复受到肯定的评价行为,从而使正确的行为得到强化。中班幼儿对小红花的态度就不那么热情了。如果此时继续沿用小班的评价方式,幼儿就会逐渐失去兴趣,并在潜意识里产生一种抵触的情绪。因此,在中班阶段,改换一种评价方式,这本身就是对幼儿成长的一种肯定,他们是乐意接受这种改变的。到了大班,幼儿的眼界显然比小、中班幼儿宽多了,思维也更活跃,他们爱想问题,爱探求未知的世界。如果能利用他们感兴趣、向往的事物来作为评价的手段,就一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比如在我们班,小朋友对地球仪特别感兴趣,热衷于认识全国各大城市,就采用“小飞机飞向北京”的形式,让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飞”过一座座城市,最后“飞向北京”。这种形式果然大受欢迎,“小飞机”像一块磁石,牢牢地吸引着幼儿。

孩子们对飞行的过程充满了乐趣,而且这个过程本身也是他不断努力,受到教师肯定的过程。面对这样的过程,孩子们会做出自觉地调整自己的行为的努力。

再次,评价要注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分解。

一直以来,很多老师习惯于对幼儿的行为进行整体的评价。这实在是“高标准、严要求”的评价方式。而我认为,对幼儿的行为要做分解,分解出哪些行为是不对的,哪些行为是对的;哪些毛病是常犯的,哪些是偶犯的,甚至是无意中犯的;还有哪些行为看得出有孩子的主观努力,这样,教师就不会去肯定一切,否定一切。只有教师清楚明了了,才会使孩子知道哪些事情做错了,要改正;哪些事情做对了,要坚持;哪件事情是无意中发生的,下次要注意了。这样的评价即客观、公正,又使孩子容易接受,并从中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怀,从而获得继续努力的动力。对幼儿的表现作笼统的评价,很容易掐灭他们努力的火花。有时候,孩子一天的努力,会由于自己偶尔一次的淘气而告失败,本来期盼着表扬,会以受到老师的批评而告终。这样的评价就很容易挫伤孩子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学会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是一项重要的教育技能,而且它具有相当的艺术性,对教育的效果有着相当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努力掌握这种技能。

教育随笔:如何指导中班幼儿的户外游戏


游戏是幼儿的生命,幼儿爱游戏,尤其爱户外游戏,户外是一个开阔的天地,在户外,他们会自然的玩,自然地成长,熙然地获得各方面的发展。那么,应该如何指导中班幼儿的户外游戏呢?

一、教师在幼儿游戏中应以适宜的行为影响幼儿的表现

在组织中班幼儿户外游戏时,我感到不论在什么时候,教师都应作为幼儿游戏中的大伙伴,以和幼儿平等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游戏中去。在实际中我发现,中班幼儿玩竞赛性游戏往往效果不好。比如在游戏中老师经常要不断地重复规则和维持队形,还要提醒幼儿协调好动作等等,忙的不亦说乎,费劲不小却赛不起来。这主要是幼儿刚从小班升入中班,他们活动目的性较弱,往往对活动形式,活动过程感兴趣,并不重视活动的结果会怎样。例如:在游戏“小白兔拔萝卜”比赛中,幼儿以当小白兔拔萝卜为满足,每个“小白兔”手里抱着“萝卜”高兴地一跳一跳的,他们并不在意快慢输赢。因此,在游戏中,老师可以扮兔妈妈和小兔们一起拔萝卜,一起享受劳动后的果实,与幼儿一起共享欢乐。

二、注意游戏的质量及指导。

教师通过指导游戏,能促进幼儿游戏质量的提高,并促进幼儿的身心水平不断发展。3岁幼儿正处于机体急剧发育的高峰期,因此促进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培养其坚强的意志品质将使幼儿一生受益。比如,我和幼儿一起玩“小兔过狼窝”的游戏时,我扮兔妈妈,带着“小兔子”们一个一个地钻过山洞。“小兔子们注意了,我们要过狼窝了!”并要求幼儿脚步要轻,不能出声音,悄悄地走过狼窝。大多数幼儿都能按照老师指令去做,只有几名幼儿觉得好奇,高兴地叫了起来。第一次狼窝失败了。“小兔子”们回到家,“兔妈妈”又重新讲清游戏规则并告诉小兔子们:“如果在过狼窝时发出声音,就会把窝里的老狼吵醒,老狼就会跑出来,把我们抓住,一个一个地吃掉。”第二次过狼窝时,“小兔子们”都能按要求去做。这次顺利地过了狼窝。“小兔子们”欢快地跳了起来。

实践证明,只有选择内容符合幼儿需要的、能引起他们兴趣和强烈愿望的户外游戏,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如何指导孩子看图书


幼儿园的孩子不识字,不会读书,但能读图。暑假是让孩子学会看图书的时机。让我们一起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指导他们学会“读图”,学会看图书。一、辅导孩子看图书,可以从观察图形、了解故事、展开想象、积累词汇等方面逐步入手,这是了解掌握内容比较完整、系统的方法。观察图形。可以问孩子“画面上有什么?有谁?是什么形状的?有什么特点?小动物穿什么衣服?表情怎样?”等等,让孩子学会仔细观察,并运用简短语言对话。了解故事。可以问孩子:“小动物在干什么?谁和谁在一起玩?发生了什么事”等等,孩子通过观察、比较、思考,了解故事、图画的具体内容,这是孩子初步具备想像思维能力的基础。想像、创造性活动。可以问孩子:“它是怎么想的?会怎么说?为什么?后来又来了谁?又会发生什么?假如它这样处理会怎样?”等等。可让孩子自由发挥想像,进行创造性讲述、并及时对幼儿进行鼓励、肯定。这一步是较高级的抽象思维的发展,可让孩子在创造思维中进一步体验社会性情感,学会思考实际问题。丰富幼儿的词汇。词汇量是语言发展的基础,是思维运用的“材料”,家长在引导孩子读书过程中应注意在作品中发现具有一定美感或特定意义的词汇,也可从孩子的发言中找,激发孩子的“成功感”,或自己计划设定一些优美的词语,让孩子熟悉、了解、掌握甚至运用。二、通过穿插故事、预见结尾、续编等手段在观察、想象、讲述中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幼儿具有丰富的想像力,家长可让孩子进行以下活动:①穿插故事。家长讲述故事开头与结尾部分,让孩子想像穿插故事中间部分,对孩子突发奇想的构思予以大胆肯定;②续编故事。对故事的结尾部分进行延伸,让孩子进行创造性思维训练。家长可进行“编故事比赛”的游戏,爸爸妈妈一人当裁判,另一人与孩子比赛。家长的参与实质上也是弥补孩子因社会经验不足而存在的“记忆表象不足的缺陷”。“裁判”可适当偏向孩子,以激励为主。当然说明“优胜”的理由很重要,有助于孩子对事物认识能力、分辨是非能力的提高。三、从多种角度看图书,培养孩子多方面能力。幼儿图书并非单一的文学作品的园地,有许多幼儿画册是带有智力开发内容的,家长不但应充分利用现成的智力题,同时还应注意发掘图书内容隐藏的各种教育资源,比如画面结构、色彩、线条、形象,物的数量等等。可以提问:“小房子屋顶是什么形状的?小鸡的头是什么形的?图中有几个小动物?这些花都是什么颜色的?”等等。功夫不负有心人,仔细寻找,不难发现其中蕴含着许多教育孩子的素材,这样可以培养孩子数、形、空间思维等方面能力。(张永娟)

家庭中如何培养大班幼儿的语言表达


语言作为一种交际工具显得尤为重要。

我班幼儿语言表达能力不足之处有以下几点:1、语言表达能力两级分化明显,23%的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水平相当于小中班幼儿;2、幼儿语言表达思维单一、不开阔;3、幼儿词汇量少,表达语句不完整。

心理学家认为: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和最佳期,在此时期如果能给孩子以正确的教育,就会给他们以后语言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为幼儿创设良好的语言表达的环境和机会,让幼儿从多方面学习发展语言。

1、培养幼儿说的兴趣。

我们知道人人都喜欢听好话,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更何况一个孩子。

在各种活动中,我们依据我班幼儿好表扬,喜欢各种奖品的心理特点,准备了许多漂亮粘纸,用鼓励的办法让幼儿产生说的欲望。

例如:在欣赏故事时,谁答对了小动物说的话,我就奖励他一个漂亮的奖品,这样就大大激发了孩子的表现欲望,大部分孩子都急于想回答问题,在此基础上,我便提高了要求,回答完整、说话具体的幼儿优先得到奖品。

幼儿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单纯的集体语言教学活动是远远不能满足幼儿语言发展的,因此,在平时生活中,我也经常用这种方法鼓励幼儿说话,对于胆小的孩子来说,面对集体的关注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直接面对集体,会使孩子产生极大的压力,有可能从最初的胆怯转为惧怕,能在生人或众人面前大胆讲话,是他们成长过程中的一个飞跃。

例如,我们班的施佳妮、高浩南、陈希蕾等小朋友胆子很小,所以,在游戏活动中,我们教师要多关注这些孩子的一举一动,多找他玩几次,用信任的目光看着他,用温暖的手握住他,他就会多一份胆量,当然,我们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他多说话,而是为了让孩子变得勇敢、自信,敢于说话,敢于展示自我,从而发展孩子的语言,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2、要了解幼儿的语言特点。

掌握幼儿的语言规律。

平时要经常留心听幼儿说话,观察幼儿的心理表现,学习幼儿语言,使自己的教学语言尽量适合他们的心理特点和口语表述,这样教学起来,儿童倍感亲切,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距离就缩短了。

幼儿语言大多具有不完整性、缺乏条理,还喜欢重复、罗嗦,了解了这些特点和规律,就能有的放矢了,因此,在语言活动教学或生活中,要经常提醒幼儿将话说完整,并注意纠正幼儿语言中的毛病和缺陷。

幼儿不善于把要说的意思组成完整的话,凭自己的小脑袋把天真的想法说出来,这时我总是有意识地引导他们把话说完整。

例如:幼儿说话,总是想到什么,看到什么,就说什么,缺乏条理性。

有时还出现反复,如"我那天我没有来"等,每当出现这些语病时,我就把这样的话重复说给他们听,让他们自己发现毛病所在,自觉更正。

只要有意识地留心孩子们的说话,就可以随时发现需要指正的地方。

但这样做还不够,教师应该以身作则,自己尽量做到说的完整正确、通俗易懂、形象有趣,尽量做到适合孩子的口味,这样持之以恒,儿童的语言慢慢的就会干净利落起来,思维能力也能够相应地得到发展。

如何正确引导幼儿看电视


现在的儿童电视节目越来越丰富多彩,看电视已经成为绝大多数孩子的重要生活内容。电视的确给孩子带来了丰富的知识、经验和乐趣,对孩子的成长起着一定的影响和作用。但同时,看电视也存在着一定的不利因素,如:在看电视的过程中,孩子动脑动手少,孩子看电视的时间太久、内容不恰当,反而会导致孩子养成被动思维的习性,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发展。但是,不让孩子看电视显然是不现实的,正确引导孩子收看电视,使电视真正成为孩子们的朋友,才可能真正地解决问题的根本。

一.首先,合理控制孩子的电视收看时间。看电视的时间每天要控制在2个小时以内,及时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收视习惯,如吃饭时不能看电视。

二.定期抽出一些时间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关注孩子的内心感受。一项最新调查研究表明,和孩子经常在一起看电视可以大大减少电视暴力镜头对孩子的不良影响;(如奥特曼之类的电视就属于有暴力镜头的电视)

三.要留意孩子看电视的表情,看看孩子有没有害怕、崇拜、兴奋或生气的迹象。一旦感到孩子对电视内容的反应有值得注意的地方,就需要立即与孩子讨论,把电视对孩子的不良心理影响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看电视和交流讨论活动相结合,利用敏感性的电视节目主题,引导孩子讨论提高理解能力,帮助孩子理解电视节目的内容。教师最好陪着并作适当讲解,看完之后让孩子重复一遍看到的内容,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节目结束后,和孩子展开一场观后讨论,更是培养孩子思维能力、辨别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增进同伴和师生交流及情感的有效途径。

五.当孩子沉迷于电视不肯放时,绝对不是用口头禁止、威胁甚至粗暴地关上电视不让孩子看就能把这个习性给扭转过来,通常要运用“转移注意力”的方法来终止孩子对电视的坚持性,并以“提高兴趣”的策略让孩子多接触其他活动,当孩子感受到还有比看电视更有趣的事务时,才有可能将专注于电视的眼光移开。如培养孩子广泛的兴趣,引导孩子参加各种有益活动,如读书、游戏、美术、唱歌等。这是使孩子不粘在电视机前的好方法。

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教授节罗姆·辛格认为:汽车也有它们危险的一面。但是一个负责任的家长会针对这一点教会孩子怎样过马路和怎样系好安全带,同样细致的责任心也应该用到电视问题上去。所以,愿广大的教师、家长都能意识到正确引导孩子看电视的重要性,学会和掌握如何正确地引导孩子看电视的方法,从而来扬看电视之长、避看电视之短,使电视真正成为孩子们的良师益友,让我们的孩子们更健康、快乐地成长!

如何引导孩子正确上网


关于孩子上网,家长最担心的除了孩子在网上接触暴力、色情等不良信息外,更害怕孩子受人诱骗。家长还担心孩子受人怂恿参与违法行为。那么,家长如何为孩子的网络旅程保驾护航呢?

首先,有条件的家庭最好给孩子提供一个在家上网的空间,避免孩子经常光顾网吧等场所,在那里孩子的行为将处于一种完全失控的状态。电脑最好放在家长随时可以看到的位置上,这样可以方便父母了解孩子上网的情况。

家长尽可能和孩子,尤其是幼小的或自制力较差的孩子一起上网,引导孩子去接触有趣的、适宜他们年龄的内容,避免孩子沉迷于游戏之中。

家长需要告诫孩子,网上的那些“朋友”实际上是陌生人,不要轻易相信他们,不要将自己和家庭的真实信息和密码散布在网上,不要打开陌生的邮件。提醒孩子一旦觉得网上的内容有问题或感到迷惑,就及时向成年人求助。家长可以适当告诉孩子一些网络犯罪的事实,提醒他们树立网络安全意识,警惕坏人坏事。

家长可以查看孩子接收和发出的电子邮件,了解他们经常接触的网友。经常查阅历史记录,这样可以知道孩子在没有大人监护下曾经浏览过的网站名称和访问的频率。

家长还可以运用网络安全技术和产品,对孩子浏览的网站加以限制。比如通过IE浏览器可以设置网络安全级别。打开IE安全审查功能设置许可站点,这样做可以保证孩子不会无意中闯入不健康网站。一些网络安全软件包含封锁功能,可以精确界定孩子可以访问什么样的网站,防止孩子在网页上输入他们的名字、住址和其他个人信息等。

结合以上几个环节,家长还需要与孩子经常交流在互联网上得到的信息,交换感想与见解,这样才能做到对孩子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心中有数。孩子也可以在父母营造的规则严明而又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安全而愉快地享受网络世界的精妙了。

教育随笔:如何指导幼儿做好植物的观察记录


在幼儿园的自然角里,孩子们很喜欢种植和饲养小动物活动,但是面对如何让幼儿将自己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尤其是对于中班的幼儿来说有很大困难。中班上学期我们进行了大蒜的种植与记录活动,家长和孩子用酸奶杯种植好大蒜带到幼儿园,教师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个记录册进行记录。第一次记录时,教师带着孩子们观察杯中的大蒜是否发芽,引导孩子们画出大蒜的形态特征等。全班幼儿记录后发现,仍有个别幼儿没有动笔,原因是不知道如何画。分析原因是这几个孩子平时绘画不太擅长或感兴趣,所以记录的热情也不高,遇到挫折便不想进行活动了。这是中班幼儿进行植物观察记录的第一个问题,即幼儿记录的经验技能准备不足。随着大蒜生长的变化,当教师请孩子们自己根据自己大蒜的变化而记录时,有的孩子出现连续性的观察记录,几乎每天都想画一画记录册,而绘画的内容往往与现实不太符,甚至每天内容都差不多。这样循环往复就在幼儿记录四五页后,出现兴趣减少或者不再想记录的现象。这是观察记录中的第二大问题,即观察记录的发生重点偏移,幼儿重记录而轻观察,导致记录内容不够真实和细致,从而很难发现植物生长的规律和特点。

回想上学期幼儿在植物观察记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本学期我尝试了不同的观察记录方式。首先,以集体观察和个别记录形式开展,以个别幼儿的观察记录辅导辐射影响全体幼儿。本学期,然然小朋友家长给我们班自然角带来一盆草莓秧苗,盆里既有长得很健壮的两颗草莓苗,土壤里还埋藏着一些待发芽的草莓种子。孩子们和教师都对这一盆草莓秧苗产生兴趣,且在入园后的几天里,土壤里边便长出新的小秧苗。于是,便在晨间入园时、午餐后和起床后的自主时间里,看到很多孩子们围着草莓盆议论纷纷。我抓住孩子们的关注点,组织孩子们集体观察、讨论交流的方式,分享孩子们观察到的草莓秧苗的变化。孩子们期初只能说出:“我看到新长出来的小苗了”。这样简单的描述,当我继续引导追问下去后,孩子们通过观察发现有的新苗有一片叶子,有的长出两片叶子,有的新苗还是黄绿色的等等,孩子们的观察越来越细致,为后面的记录做好经验的铺垫。在第一次的记录过程中,我先请了植物的照料者然然来记录,他非常的兴奋,同时班级里出现很多幼儿都想来记录。于是,我和然然商量请几个小伙伴一起帮忙记录。最后,然然在三个小伙伴的帮助下共同完成了记录。第一次的记录是在集体中进行的,虽然记录只有四位幼儿,但教师组织孩子们一起关注了他们记录的过程,并让幼儿群体评价了四位幼儿记录的结果是否合适,这个过程即满足幼儿个体的成长体验,又让个别幼儿的活动辐射影响了全体幼儿。

通过这样的辐射活动,教师发现每次观察时,孩子们热情很高涨。记录时以然然和个别幼儿轮流体验方式进行,即确保幼儿记录经验的积累,又让不同的幼儿个体参与记录活动中,激发幼儿群体更多的记录热情。在此影响下,孩子们对更多的植物产生观察兴趣,如班级里川川带来的小青菜苗和琦琦的多肉扦插小盆栽。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如何指导幼儿语言的正确表达》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