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教案13 古诗两首(A、B案)

10-15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为了让学生们更好的找到学习语文的乐趣,大部分老师为了让学生学的更好都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教案有利于老师提前熟悉所教学的内容,提供效率。新的教学工作才会如鱼得水!小学语文教案你知道怎么写更好呢?考虑到您的需要,小编特地编辑了“2023教案13 古诗两首(A、B案)”,希望能为您提供更多的参考。

13 古诗两首(a、b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激发学生朗读古诗的兴趣。

教学重点

学会本课生字,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课时安排:

2课时

课前准备:

本课挂图或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教学案例(一)

新邱区新发小学 张爽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导入新课

1.引导看图,说说看到了什么。

2.介绍作者,引入新课。

二、初读感知,学习生字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2.检查学习情况。(出示生字卡片,用开火车的形式或找朋友的游戏快速反馈识字情况。抓住重点字,如“所”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发现错误或不会读的字及时让学生多读几遍。)

三、指导朗读,达到背诵

1.指名试读。

2.教师范读,导读(引导学生感语诗句的韵律、停顿。如:句尾的抑扬,声音的长短)

3.学生练读。

4.指名读,接龙读……

5.背诵。

四、指导书写生字。(前3个字)

1.出示生字,学生认读。

2.指导范写。(重点指导学生认为难的字)

3.学生练写,师巡视指导。

4.展示作业。

五、布置作业

把诗背给家人听。

第二课时

一、复习

齐背古诗《所见》

二、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挂图,引出新课。

2.介绍作者。

三、回顾《所见》学习方法,运用此方法自学课文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

2.教师参与小组合作,了解学习情况。

四、汇报学习情况

1.小组陈述本组学习情况。

2.全班共评。

五、指导朗读达到背诵

1.指名试读。

2.师范读(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尾)。

3.学生练读(可用多种形式练读)。

4.背诵古诗(可采用比赛读等多种形式,从而激发学生兴趣)。

5.拼诗游戏(可检查学生背诵及识字情况)。

六、指导书写(后3个字)

重点指导“黄”字的中间一横要长些,教师要大胆放手相机示范。

评价作业。

七、课后作业

自己创作两句描写夏天的诗句。

教学案例(二)

第一课时

一、看图激趣

1.出示课文插图:图中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指名说)清代有一位诗人为这写了一首诗,你想读读吗?

板书课题,指导读准平舌音“所”。

二、初读感知,了解古诗大意

1.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同桌对读,检查字音。

3.再自由读,说说古诗写了画中的哪些景物。

4.指名说。

三、图文结合,再读感悟

1.出示挂图,师指“牛与牧童”图,问:这是什么?(牧童骑黄牛)

牧童高兴地唱起了歌,他的歌声怎么样?(歌声振林越)

2.多美的一首诗!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齐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

四、读诗想画面

1.师配乐读古诗,学生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

2.教师引导根据画面练习背诵。(引背、同桌对背、齐背)

五、读一读,想一想

从“林直”、“鸣蝉”可以知道这首古诗是写哪个季节的?

六、指导书写

1.出示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认读。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的占格位置。

3.教师范写,同时讲解。

4.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5.评价。

第二课时

(一)看图导入

1.出示挂图:这是什么?

2.小池美吗?美在哪里?(指导看图,用自己的话说。)

(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古诗,注意读准字音,读顺诗句。

2.同桌互相检查生字的读音,互相纠正读错的字音。

(三)图文对照,再读感悟

1.看图:池塘是怎样的?诗中是怎样写的?

(引出: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引导学生理解“泉眼”和“晴柔”。

2.图上还有什么?诗人是怎样写的?(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全班齐读。

(四)指导朗读

1.个别读。

2.评读。

(五)读诗想画面,指导背诵

1.分小组练习(一人读诗,其他人想画面):你看到了什么?

2.全班交流。

3.指导背诵。

(六)巩固生字

1.出示带音节的生字认读。

2.去掉音节认读。

3.小组合作,认记字形。

(七)拓展练习

学生背诵其他自己学会的诗,比如杨万里的诗,或描写夏天的诗等。

(八)作业设计

1.练习书写生字。

2.背诵一两首描写夏天的古诗。

板书设计

所见

骑振捕闭

小池

泉眼树阴

小荷蜻蜓

yJS21.com更多精选小学语文教案阅读

2023教案古诗两首1


古诗两首

    教学目标:

    1.会认“古、诗”等13个字,会写“古、声”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教学重点:

    会认13个字,会写6个字。

    教学难点: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初步情感。

    课前准备: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学生预习:读读课文,同学间相互帮助,看能读懂多少。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春晓》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播放音乐,观看vcd《春晓》

    二、学习“古、诗、首”三个字。

    1.指名背诵儿歌。

    2.指名背诵古诗(随意)。

    3.小朋友们已经会背这么多古诗了,真了不起。那么,老师写两个字看看大家认识吗?

    (板书:古诗)

    4.学生自学、互学、扩词游戏。

    5.你会背诵5首,他会背诵8首,哪位小朋友认识这个几首的首字呢?

    (可以板书出来让学生认读,也可以根据班级情况让学生板书“首”字)

    三、学习古诗《春晓》

    (一)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2.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眠:读min 不读mn 。 闻:前鼻音wn。

    4.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二)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2.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晓:可以先告诉学生“春晓”是春天的一个早晨,再让学生联系晓的日字旁理解。

    (2)眠:可让学生互相解答,或者直接告诉学生是睡觉的意思。

    (3)闻:先让学生看门字里面是什么字(耳),再问耳朵是用来干什么的(听)。顺便进行扩词练习。(新闻、闻名、耳闻、见闻)

    (4)啼鸟:可以倒过来让学生理解(鸟啼)。

    3.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处处闻啼鸟”和“处处闻鸟啼”两个句子,在这首中用哪个好?为什么?

    4.粗略讲讲诗意。先让学生自己说,老师再予以点拨指导。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感悟韵律。

    (1)齐读古诗。

    (2)引导学生发现“晓、鸟、少”三个字的韵母都是ao,适当渗透一点押韵的知识。

    (3)自由练习朗读,边读边体会“晓、鸟、少”三个字在诗歌中很顺口(押韵)。

    2.感悟节奏。

    (1)老师范读,学生体会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拖声较长。

    (2)适当断句,引导朗读。

    春眠 / 不觉晓,处处 / 闻啼鸟。夜来 / 风雨声,花落 / 知多少。

    (3) 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3.想象意境。

    (1)课件或挂图:雨后春天的早晨美丽的景象。

    (2)教师描述引读。

    在春天里睡觉真好,不知不觉就天亮了——春眠不觉晓;刚一醒来,就听到四处传来鸟儿的啼叫,那声音真动听——处处闻啼鸟;昨天夜里刮风又下雨,不知道那些美丽的花儿被风雨打落下了多少——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背诵古诗。

    四、指导写字。

    (一)范写、讲解。

    古:横一定要长,写在横中线上方;竖写在竖中线上,可稍向左斜。

    多:此字是上下结构,不能写成左右结构。关键是注意第四笔——撇的起笔处,应该在田字格中心交叉点稍微偏右一点。

    处:1.引导认识“折文”。2.捺要写出小“脚丫”。(写捺画,起笔轻,要出脚,先停停。)

    (二)学生练习。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学习《村居》。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教学准备:写有古诗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一首古诗,哪位同学能背给其他同学听一听呢?

    2.指名背诵古诗。

    3.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首古诗,大家愿意跟我一起学吗?(愿意)这首古诗的题目是《村居》。

    板书课题。认识“村、居”两个字,师正音。

    二、学习古诗《村居》

    (一)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出示古诗(课件或小黑板)。

    2.询问班级内有没有会背诵的。如有,就请会背诵的小朋友领着大家读。

    3.指导学生读准字音。

    4.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二)再读古诗,了解大意。

    1.请小朋友们再读读这首古诗,看看你哪儿读懂了,还有哪儿不懂。

    2.质疑。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1)二月天:指春天。日字旁理解。

    (2)纸鸢:风筝。

    (3)东风:指春风。

    3.句子比较,初步感受古典诗歌的韵律美。

    (三)反复吟诵,感悟意境。

    1、老师范读,学生体会老师哪儿的停顿长一些或者拖声较长。

    2、适当断句,引导朗读。

    3、学生自读,体会感悟。

    4.背诵古诗。

    三、指导写字。

    (一)范写、讲解。

    忙:左边竖心旁的“竖”要写得垂直且稍长。

    (二)学生练习。

    教学后记:

    《春晓》这首诗大部分学生比较熟悉,所以我不用花很大功夫来指导学生学习这首诗。但《村居》这首诗比较难懂。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自主阅读感知诗境,尝试边读古诗边想像意境的阅读方法。重点激发学生喜爱古诗的情感,积极收集古诗,扩展学生的知识面。

最新教案21  古诗两首


21  古诗两首

文本细读:

本课所选的两首古诗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写景寓理,语言执白,却引人深思。

《登鹳雀楼》是一首自古而今广为传诵的名篇,描写了登高望远所见,歌颂了祖国河山的壮丽,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之情,还蕴涵一定的积极人生哲理。第一句写一轮落日正金光夺目,在连绵起伏苍苍莽莽的群山西面缓缓落下,在世界的尽头渐渐隐没,这是天空景,也是西望景。第二句写俯瞰黄河远去天边的意中景象。诗人面对流经楼前的滚滚黄河的滔滔大浪,视线由上到下,由近及远、由西向东,跟随黄河水向远方伸展。虽不能目击黄河入海的情景,却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好像看见黄河一路汹涌,气势磅礴,流入大海,令人心旷神怡,这是陆地景,也是东望景。三四句写诗人欲登高望远。从前两句的眼前所见引出了深沉思索和再上一层楼的行动。若想看到无穷无尽的美丽景色,就应该不断的向上攀登,迈上更高的一层楼。以“楼”收尾,很好的照应了题目。诗句看似平铺直叙,却既富含诗人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高瞻远瞩的博大胸襟,又暗示了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看得全的哲理。含义深远,耐人寻味。

《题西林壁》是游观庐山后的总结,它描写庐山变化多姿的面貌,并借景说理,指出观察问题应客观全面,如果主观片面,就得不出正确的结论。开头两句“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是写游山所见。庐山是座丘壑纵横、峰峦起伏的大山,游人所处的位置不同,看到的景物也各不相同。这两句概括而形象地写出了移步换形、千姿万态的庐山风景。后两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即景说理,谈游山的体会。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游山所见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有着丰富的内涵,它启迪我们认识为人处事的一个哲理——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这是一首哲理诗,但诗人不是抽象地发议论,而是紧紧扣住游山谈出自己独特的感受,借助庐山的形象,用通俗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哲理,故而亲切自然,耐人寻味。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会正确书写“壁、横、岭、侧、峰、庐、缘”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并默写古诗。

3、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重点领悟“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4、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意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2、通过朗读诗歌,指导学生边读边想象,增强对诗歌的理解。

3、掌握古诗的学习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4、想象诗的意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培养文学修养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彼此尊重,平等相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历史,热爱中国悠久文化,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让学生从中体会要想取得进步,就要不断的攀登。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想象画面,理解诗句。想象读、合作读。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有关两位诗人的的资料,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挂图。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    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很多的古诗,你能给大家背诵几首吗?(学生背诵古诗)教师对于背诵好的要给与表扬。

2、师:今天我们就再来一起欣赏两首古诗。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诗,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问老师、问同学、查字典等。

2、出示文中的生词,指明读,开火车读。

3、教师指名读古诗。 听者可以习惯性的进行评价。

三、师生对话、品悟诗情。

1、教师引导学生再读古诗,边读边想,你弄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提出来。

2、引导学生交流读后的收获,并随机提出问题。

3、引导学生重点理解两首古诗后两句的意思,并体会其中所蕴含的含义。引导学生先理解诗句的表面意思。

《登鹳雀楼》的后两句写要看到更广阔更远的自然风景,就要再往高处攀登。重点引导学生理解“欲、穷” 的意思。“欲”,“想要”的意思。“穷”,“穷尽”的意思。《题西林壁》的后两句写为什么不能辨认庐山的真实面目呢?因为身在庐山之中,视野为庐山的峰峦所局限,看到的只是庐山的一峰一岭一丘一壑,局部而已,这必然带有片面性。重点理解“缘、此山”的意思。“缘”,“因为”的意思。“此山”,指庐山。

4、朗读古诗,说一说你有什么体会。

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抓住重点诗句谈体会,谈看法。教师不要一味地强调自己的观点,要多听听学生的见解,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感受、去领悟,教师只须相机引导。(教师引导学生《题西林壁》与《望庐山瀑布》对比)

5、读一读,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引用古诗中的后两句。(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四、诵读古诗,品悟诗情。

1、 想象读——边读边想象诗中景色;

2、 合作读——和伙伴合作对读、轮读;

3、 “摇头晃脑读”“拍手击节读”。

4、指名读,齐读。

五、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小组讨论如何记忆字型,如何把字写好看。

2、指导重点字的书写。

“缘”字:要认真观察结构、笔画,注意把字写紧凑。“岭”和“峰”这两个 字在比较中学习。 

3、学生独立书写。

六、拓展延伸,积累实践

回家搜集诵读古诗,并体会诗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

有关一年级语文古诗两首3的教案


古诗两首

    一、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认识“忄、木、矢、攵、尸”五个新偏旁。

    2、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自主积累词语。

    3、感受春天的美丽景象和勃勃生机。

    二、教学重点、难点:

    1、认识本课生字和新偏旁。

    2、能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指导书写生字。

    4、理解古诗的意思,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激发自己热爱春天的情感。

    三、教学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古曲《春江花月夜》的磁带、录音机

    四、教学方法

    情境法、谈话法、讲授法、朗读指导法。

    五、课型:看图学古诗

    六、教学时间: 二 课 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一、画面导入,揭题简介

    1、出示图画:多漂亮的画面呀!谁知道这图上的是什么季节?从哪儿看出来的?

    2、老师:春天的早晨多么美丽呀!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唐代诗人孟浩然写的一首描写春天雨后早晨美景的古诗《春晓》。(板书:春晓)

    3、师解题:“晓”就是早晨的意思,“春晓”就是春天的早晨。

    4、过渡:理解题目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理解诗意,体会诗情。

    师:上学期我们都已经把这首诗背下来了,现在让我们一起来学习。

    1、自读《春晓》。

    2、说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3、学生就自己不理解的问题进行讨论,教师对重点问题进行简单讲解或点拨。

    三、感悟欣赏

    (想象画面,听配乐朗诵,感悟诗人对春天的喜爱之情。)

    1、读了这首古诗,你有什么感受?

    2、谁能有感情地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指名读,读后评议)

    3、师指导朗读。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现在,让我们一边听着音乐,一边想象着画面,有感情地背诵这首古诗吧!

    四、学习生字“春、知、少、处”。

    1、师范写,学生观察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五、扩展活动

    师:课下,请大家再搜集两首描写春天的古诗,我们在下一节课上交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春晓》。

    2、全班背诵。

    3、教师导言:春天真是一个令人喜爱的季节,不仅我们喜欢春天,古代的诗人也喜欢,他们写下了许多关于春天的优美古诗。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美好景象的古诗。

    4、板书课题:村居(学生齐读课题)

    5、理解题意:村(农村)居(居住)。

    二、认识生字,读准古诗

    1、学生自由读古诗,从诗句中圈出生字。

    2、学生汇报,教师检查。

    (1)出示生字卡片,指名读。

    (2)去掉拼音,指名认读生字。

    (3)练习读文中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村居   杨柳   春烟   儿童   散学   放纸鸢

    (4)引导学生结合挂图,理解以上词语的意思。

    (5)分句指名读诗句。

    (6)全班齐读古诗。

    三、图文结合,读懂古诗

    1、学生一边读古诗,一边认真看图想象图中所描写的景物。

    2、说说你读懂了哪几行诗句?

    3、学生反馈,练习朗读相对应的诗句。

    4、指名将各诗句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四、总结想象,读好古诗

    1、学生再读古诗,说说这首诗中哪几行诗句是写景的,哪几行是写人的?

    2、指名学生反馈,指导朗读。

    五、识记生字,练习书写

    1、抽读生字:放、忙、居、村

    2、练习口头组词。

    3、指导书写。

    4、学生逐字仿写。

    六、结束课堂,布置作业

    把本课的两首古诗背给家长听。

    板书设计

    1           古诗两首

    春晓                    村居

    春眠/不觉晓,      草长/莺飞/二月天,

    处处/闻啼鸟。      拂堤/杨柳/醉春烟。

    夜来/风雨声,      儿童/散学/归来早,

    花落/知多少。      忙趁/东风/放纸鸢。

有关古诗两首(所见、小池)教学设计的教案


课前透视

本课由《所见》《小池》两首古诗组成。两首诗均为绝句,诗句内容简洁,语言通俗浅易,用词精准凝炼。内容中情景交融,动静相宜,好比一个个镜头移动交织成两幅行动逼真,清新秀美的夏天美景图。从不同侧面表现夏天的情趣。教学中应抓住古诗教学的一般规律,挖掘作者的情感和教材的编写意图,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进面体会诗歌的韵味和美好意境,受到美的感染熏陶。

一年级的孩子在学前就有一定的古诗积累,诗歌特有的韵文形式利于学生朗读,教材为诗歌选配的画面生动、形象,降低了理解和感悟内容的难度。诗句中的文字注音,对于有一定自读能力的孩子来讲难度不大。但教者应通过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重点词语,以利于学生对诗句内容的理解感悟。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点:

在多形式的诵读中,感受古诗的韵律美,意境美。

信息资料:

1、每个学生自做一份本课生字小卡片。

2、课文插图、《春江花月夜》古筝、绘画材料。

3、搜集整理以前读、背过的古诗。

教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挖掘积累:小朋友们谁会背诵古诗?由朗朗背书声,营造学诗氛围,自然过渡,板书课题。

2、观察描绘:出示放大的课文插图,引导学生观察画面。图中都画了些什么?是什么季节?你能把观察的内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吗?在此基础上引入学诗。看看古代诗人是如何描绘的?

对话平台:

学习古诗《所见》

初读(借助拼音,自读诗句,达到正确流利,培养识读能力。)

1、出示诗句,让会读背的学生领读,教师相机指导。

2、抓住生字和难点音,强调读准。如“所”读平舌音、“捕”的声母是“b而不是p”等。

3、自由练读,力求会背。

(真实、扎实应是语文教学的不懈追求,启发学生领读,充分尊重了学生的已有经验,注重了资源开发;抓住字词,扎实训练,夯实基础。)

细读(抓住重点字词,了解诗句大意。)

1、引导学生自读质疑,读懂了什么还有哪儿没读懂?

2、根据学生的质疑师生互动,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答案。学生可能有出的问题,如:“樾、意欲”的含义等。教师应在充分引导学生观察,讨论的基础上,得出问题的答案。

3、引导学生结合插图和自己的理解,粗略讲讲诗意,教师适当点拨指导。

(引发自主学习,师生互动学习交流,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和生成。符合学生心理需要,有利于学生的发展。)

诵读(反复吟诵,感悟诗句的意境,培养读书能力,激发阅读兴趣。)

1、采用范读、领读、对读、齐读等形式,引导学生感悟诗句的韵律,停顿等。

2、自由练读,体会感悟。

3、借助插图,以及古筝曲,创设意境。教师运用语言进行描绘,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加深理解。

4、背诵诗句。

(抓住“读”的根本,结合古诗情境美的特点,积极创设情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理解感悟。)

写字(自主写字,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书写水平。)

1、重点指导学生认为难写的字,可让学生参与指导范写,为大家讲解。如“木”字旁的写法等。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本节课可重点指导写“诗、林、童”。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学习古诗《小池》

回顾(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和学习方法,为学新知做准备。)

1、指名背诵《所见》,并试着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内容。

2、回想一下,上节课我们是怎样学习的?

(激发学生,回顾体验,简要概括也学习方法,为学习《小池》做准备。

自学(尝试自学,合作交流,培养能力。)

1、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帮助学生分配角色,分解任务,明确方法。

2、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学习情况,以吸收反馈,调整教学。

(依据课标的要求,正确处理师生的角色关系,处处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交流,在自读自悟中,不断积累,不断迁移。教师则根据学生各方面的特点,注意指导、引导、诱导、辅导。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参与学习,主动地,生动地学习,从而有效地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

汇报(各组汇报交流,发现共性问题,强调重点问题。)

1、由各组派代表陈述本组学习情况及学习收获,可引导学生当小老师,到黑板前讲解。如:字音“柔”应为rou不是you,多音字“露”的两个读音,以及词语的意思。“细流”“树阴”等。

2、教师引导学生互相评价,同时抓住共性问题。如“毕竟”“惜”“无穷”等,采用“读、看、想、议”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

3、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大意,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诵读(坚持以读为本,促进学生感悟。)

1、采用自读、对读、齐读、表演读等方式,引导学生诵读,背诵。

2、出示画面,引导观察,播放音乐,引导学生读背。特别要注意指导学生读出诗的韵味。注意韵尾“流、柔、头”的读法。

实践(创意表现,促进理解,发展个性。)

1、引导学生结合着自己的阅读理解,观察感受,谈一谈对夏天的印象。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现夏天。如语言描述、绘画、背诵诗歌等均可。

3、交流评议。

写字(自主选择难点字,提高书写能力。)

重点指导“黄、立、闭”,教师大胆放手,相机示范,引导学生评价。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