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时常告诉我们,做事要提前做好准备。在日常的学习工作中,幼儿园教师都会提前准备一些能用到的资料。资料包含着人类在社会实践,科学实验和研究过程中所汇集的经验。参考相关资料会让我们的学习工作效率更高。所以,你是否知晓幼师资料到底是怎样的形式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让孩子充满自信”,大家不妨来参考。希望您能喜欢!

导读:尊重和爱是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由衷地欣赏、赞美孩子,需要家长学会从多个角度发现孩子的闪光点,用发自内心的喜悦感染、打动孩子,使其保持健康积极的心理状态。

角度一:正面强化,赞扬孩子众所周知的优点

今年6岁的过过很有环保意识,常把小区里的果皮、纸屑捡起来放进垃圾箱,年前还被小区管理处评为“环保小卫士”。可是,最近过过保护环境没有以往积极了,因为爸爸妈妈觉得孩子环保方面的表现已经受到了肯定,便不再表扬他这种行为,过过拿回“环保小卫士”的奖状时,他们只是随意看了一眼,就再也没有提起。孩子的积极性受到了打击,慢慢失去了保护环境的兴趣。

孩子在表现优秀的时候,最期望听到爸爸、妈妈的鼓励与肯定。积极的正面肯定,才能使孩子感受到父母发自内心的爱和喜悦,给孩子带来愉快的心理感受,强化他正面的表现,促使他努力做得更加完美。

角度二:全面肯定,赏识孩子小小的优点

调皮的东东常会给父母招惹一些小麻烦,但有时也会主动做些好事,把摔倒的小朋友从地上扶起来,帮粗心的阿姨找到丢在角落里的钥匙……看到东东帮助人的时候,爸爸、妈妈总会充满喜悦地赞扬孩子:“东东真懂事,这么小就知道帮助别人,将来长大了一定会了不起!”在父母的赞扬声中,东东一天天懂事了,不再沉湎于捉弄别人带来的小小乐趣,而把精力转移到帮助别人上。

爸爸妈妈发自内心的赞扬是引导孩子一步步走向真、善、美的动力。家长如果老把眼光盯在孩子的过错上不放,就会心生焦虑,对孩子的教育缺乏耐心与信心,会导致孩子往消极的方向发展。在纠正孩子捣乱等错误行为的同时,用心发现他身上的优点,细心捕捉他的每一点进步,及时加以肯定和鼓励。孩子会逐步改掉不良习惯,强化优秀的品质。

角度三:沙中淘金,赏识孩子错误中的闪光点

刚上小学的小井成绩不太好,很少受到父母和老师的表扬。3月是学雷锋月,很多做了好事的孩子都在学校里得到了表扬,让小井十分羡慕。一天,他交给老师一百元,说是在上学路上拾到的,当天就受到了学校广播站的表扬,这让小井兴奋得满脸通红。那一天,他读书的声音特别响亮,作业写得特别工整,红领巾比任何时候都系得整齐。可是第二天,小井却垂头丧气地来到了学校,原来他为了得到表扬,竟然偷拿了家里一百元,被爸爸发现后暴打一顿。幸亏老师了解到真相后及时和家长联系,做父母的也检讨了自己的冲动行为,肯定了孩子出发点是好的,才慢慢让小井又找回了笑容。

在工作和生活中,成人因为期望得到别人的尊重与肯定,偶尔也会犯些连自己都难以置信的错误,小小年纪的孩子又怎么能够避免呢?发生这样的事情时,家长一定要头脑保持冷静,客观分析孩子这样做的深层原因。如果孩子是为了获得尊重和肯定而犯的错误,至少有令人欣慰的地方:孩子想听表扬,想要上进。家长要肯定这一点,多找机会表扬孩子,满足他的心理需要,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来获得肯定。

角度四:独辟蹊径,赏识孩子的与众不同点

豆豆性格有些内向,常被小朋友冷落。因此她不太喜欢出门,闲下来时就给家里的小狗洗澡、梳理皮毛,把学习和生活中发生的事编成故事说给它听。豆豆的父母担心孩子将来不能与人和谐相处,但转念一想,光着急也没有用,还不如引导孩子把说给小狗听的故事记录下来。豆豆妈妈把孩子记下的故事投到儿童杂志,竟然有几篇发表了,让豆豆感到了成功与快乐。不少小朋友也开始要求豆豆讲故事给他们听,时间长了,豆豆性格逐渐变得开朗起来。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不会有两个相同的孩子,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特点,有着轻微自我封闭倾向的孩子,有时更会令大人觉得难以理解。这些特点是孩子人格的一部分,简单的斥责和生硬的要求只能激起孩子的逆反心理,把他推向不健全人格的深渊。发现孩子具有负面的性格特点时,家长先要反省自己的教育方式,寻找孩子特殊性格中的积极因素,因势利导,帮助孩子一步步走出狭隘的天地,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找到更多的乐趣,逐渐成为一个优秀的孩子。

Yjs21.Com更多幼师资料扩展阅读

案例:让孩子和环境互动,让孩子更加自信


案例背景:

在《我们都是好朋友》主题中,孩子们学到了很多具有教育意义的故事,如《朋友船》、《快乐公寓》、《孔融让梨》等,他们都很喜欢,午饭过后,区角里总能看到他们拿着书认真地在讲这些故事,于是,我发出倡议,回家把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请他们记录下来,布置在走廊上,作为一个故事展区。

案例描述:

在我倡议后的第二天,我收到了很多很多孩子带来的故事,我一张一张翻过去,发现有一个写的是《朋友船》四行字不到,一看名字是骆玉玺,骆玉玺是我们班语言发展较弱的孩子,平时课堂上很少发言,也不是很专心,打心眼里没想到他也能把故事的大概内容讲出来,于是,我把他请到前面,大大表扬了他,之后他说:“老师,我的故事也可以布置在走廊上吗?”我摸摸他的头说:“当然,可以!你有进步了,你很棒!”晚上放学时,我看到他拉着妈妈的手,高兴的说:“妈妈,我的在这里。”

案例分析:

我通过观察,发现孩子们的兴趣,结合了孩子的兴趣,通过孩子、家长、老师的三方合作,把故事以文字的形式来展现,从这个孩子的言行来看,可能他不是很优秀,但他也希望被得到肯定,而我把故事以文字的形式来展现,其实,就是对孩子的进步和能力的肯定。在这过程中,不仅能让家长感受到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同时孩子也从自己的作品再现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用孩子们的作品来创设环境,不仅让孩子和环境互动,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

反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的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的空间……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积极的相互作用。”这足以说明幼儿环境创设的重要性。作为教师善于观察、果断决策,针对幼儿的表现,尊重幼儿的活动兴趣,结合主题活动运用家长资源和环境资源,让幼儿在积极的参与活动,调动了幼儿活动的积极性,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让教师心中充满阳光


教育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的过程,只有心中充满阳光的教师才会以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心态工作,才会用心去爱每一位学生。作为校长应该想方设法让学校教师心中充满阳光。

教师心中的阳光源于关怀与赞赏

学校领导是师生的服务员,应时刻关心教师的生活,尽量满足教师的需求。因此,校长要思教师之所想,察教师之所虑,亲教师之所爱,为教师之所需,做教师的贴心朋友。当教师取得成绩时,校长应不吝啬表扬和赞赏,要“扬善于公堂,归过于私室”。

有时候,校长的一句不经意的表扬,一个赞赏的目光,甚至一个笑脸都会使教师心里阳光一片。记得在一次班级研讨会上,初一158班的李老师提出在班级中实行学生自主管理的做法,我当即表扬了她,认为她有创意、有想法,并鼓励她坚持下去。后来,在李老师和全班师生的努力下,该班连续两年被评为“长沙市优秀班集体”。

教师心中的阳光源于丰富的阅读

一个心中充满阳光的教师必定是一个喜欢读书的教师,他读书不完全是为了“赶考”、“评职称”,更多的是出于自己内在的需要。引导教师读书就成为校长的责任。校长不仅要引导教师从“教参”、“教辅”中走出来,更应让他们涉猎古今中外图书,既重视名家名著,也关心时尚、科技方面的著作。只有通过广泛阅读,不断吸取人类思想和知识精华,才能涌现出专业素养和人格素养高,具有独立思想、丰富情感、人文关怀的教师。

教师心中的阳光源于感恩和宽容

教师的工作琐碎繁杂、责任重大、社会关注度高,教师普遍感到心理压力大。作为校长应帮助教师学会感恩,让他们认识到,当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是多么幸运,而要由幸运儿变成幸福者,就需抱着积极向上的心态工作,把快乐带给学生。作为校长还要让教师懂得感激每一位学生,因为没有学生就没有教师的工作岗位,是学生成就了教师的事业。作为校长更应该教会教师感谢家长与社会,让他们知道没有家长的关心和支持、没有社会的压力,也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同时,校长要宽容教师的工作失误。苏霍姆林斯基说:“宽容产生的道德上的震动比责罚产生的要强烈得多”。一次随堂听课,我发现一位教师没有备课,我没有按常规处罚他,而是走过去在他的肩上拍了拍,什么都没说就走开了。面对教师,宽容有时候比严厉的力量更大,也是一种有效的管理手段。

教师心中的阳光源于美好的回忆

教师节去拜访初中时的班主任,她虽年愈古稀,却容光焕发,幸福写在脸上,谈话内容都是围绕学生的故事:讲张三的玩劣、李四的不羁,满脸的笑容,全无我现在看学生的烦恼。这使我悟出:校长应教会教师对美好事物的回忆。因为回忆如同电影又像是长篇小说,一个学期结束或一批学生毕业,老师既可以回想一下自己的教育故事和经历,也可以与学生一起重放当时的“情节”或把片段联结成整体。如果把孩子们头脑里闪着哲学或智慧亮点的有趣话语、故事写入日记或教育随笔,则可以供人生的任何时期欣赏。

教师心中充满阳光,就会把阳光播撒在学生心坎上,校园就会时刻阳光灿烂。因此,让每一位教师心中充满阳光是职业的需要,更是教育事业的需要,也是校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案例:让孩子从小具有自信心


每年“六一”节,幼儿园总会在个班中让老师或小朋友推荐两名幼儿作为幼儿园的好儿童。大班幼儿已有了强烈的民主权萌芽,并且在培养幼儿具有强烈的自信心方面初见端倪。

一天午餐前看图书活动幼儿的表现不是很好,结合六一节的好儿童评比。我就问孩子们:“六一节马上到了,你们都想成为好儿童,那谁能自己站出来,让我们大家看看,自己认为自己能成为好儿童?”孩子们你看我我看你,都哑口无言,我又鼓励他们:“不要怕难为情,只要自己认为自己能够胜任好儿童自己就大胆的站出来。”我又补充了一句:“平时上课、吃饭、午睡、游戏都很好的……”这时一位幼儿站了起来是董诗悦小朋友,她十分的自信。其他孩子又左看右看起来。一会儿曾宇蓝、钱小龙、潘薏雯三个也站起来,但是自信心明显没有董诗悦来得强烈,因为从他们站相,又想站又想坐的犹豫模样,我就察觉了这一点。还有许多没有站起来的孩子还是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后来我问了几个没有站起来的孩子,有的说:害怕别的小朋友说。有的说:自己平时很多地方不足,所以就不站起来。还有的说:其他小朋友都不站自己也就不站起来。

分析:

曾经有一位哲人说的好:“谁拥有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自信是孩子生长过程中的精神核心,是促进孩子充满自信地努力实现自己的愿望和理想的动力。在我们班,有相当一部分孩子缺乏自信,认为自己在某方面甚至在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孩子,自己批评“很蠢、不能干、很差“等等这些孩子在集体场合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表现自己。在交往中,有些孩子总是跟在能力强的孩子后面,听从他人的安排,而不愿当领导者。而面对困难、挫折,一些孩子常害怕退缩,惧怕尝试新事物,包括未玩过的游戏活动、区域活动等等。

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孩子在幼儿园及家中缺少这方面的教育,在幼儿园我们的老师没有将幼儿的自信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进行教育,有些孩子老师要进行个别的教育,而不是在集体面前进行批评,而有些孩子因为顽皮自己又克制不住自己所以经常的犯错,以至于连同伴都不喜欢与他玩,脱离了集体,还有些孩子则因为家庭教育的失误:过度溺爱,包办代替、父母过于严厉,过多的否定、或者是相反的过高的期望,过高的要求、父母在平时经常将孩子与别人的孩子进行横向的比较,消极的评价、孩子没有合适的环境,缺乏锻炼。因此我们老师和家长在这方面一定要警觉,因为孩子的自信是他今后成功的必要条件。

怎样让宝宝更自信起来


一个人的自信并非遗传而来,须经过后天的培养。在培养孩子的自信时,要关注易被常人所忽略的一些生活细节。

*在宝宝2—3个月刚刚学会微笑时,你就应该对他发出的每一次微笑都报以同样真诚的微笑。感受到重视和关注的宝宝的自信会随之大增。

*当宝宝半岁多在床上学爬时,你就应该对其做出由衷的赞扬:“宝宝爬得真带劲,宝宝真是好样的!”尽管他还听不懂你的赞美,但他定会体会到大人在肯定自己,由此他的自信会更加充足。

*宝宝刚刚学说话时,可能会把“牛奶”说成“牛莱”。此时不必急于纠正他的发音,更不要讥笑他。不妨耐心地等一段时间再教他,相信他肯定会做到字正腔圆的。要知道,在宝宝的学话阶段,来自大人的任何急功近利或冷嘲热讽都会让他丧失学习语言的信心。

*宝宝学用餐具时撒泼了饭菜,此时你千万不要为了避免麻烦而索性“代劳”。因为“行为倒退”会使得他对自己的动手能力产生怀疑。

*让宝宝多做点小事,如要求“把笔递给妈妈好吗”或“请帮爸爸关上门”等等。孩子每次完成尝试后,你都应该不忘作出道谢。无疑,成功和道谢都会使他信心备添。

*学会倾听宝宝的倾诉。只有通过耐心的倾听,大人才能发现孩子问题的症结所在,进而快速有效地予以解决。而每次宝宝心结的迎刃而解都可能最大程度地恢复其自信心。

*不要小看宝宝获奖的小红花、小金星——不妨将它们安置在宝宝房间的醒目位置。事实上,荣誉比赞扬更能提升孩子的自信。

*准备一个玻璃柜,展出宝宝的手工、书法和图画作品。成就感也会平添孩子的自信。

*让你的家庭生活充满温馨——这会让宝宝心态宁静平和,而这种心态反过来又有助于宝宝“自我感觉”良好。

*注重培养宝宝拥有一颗“平常心”。要知道,如果一个孩子有了太多的“好胜心”,那么他就可能难以抗击波折或痛苦,甚至每每遇上失败或挫折便一蹶不振。

*为宝宝多多提供成功的机会。要保证孩子经常获得“成功”,便应该多多向他们提供种种他们“力所能及”而不是“高不可攀”的“任务”。

*表扬要及时、真诚、中肯、具体。有的孩子十分敏感,特别是对来自大人的表扬容易起疑,怀疑大人仅仅是“说着玩”。明智的做法是:在日常生活中抓住孩子展现出他们“聪明能干”的每个实例及时作出具体的肯定。如说孩子“你画的花儿真美”,就比空洞地赞美“你是个出色的小画家”更容易被孩子接受。

*给宝宝更多的关爱。儿童心理矫正专家早就发现,被包围在关爱氛围中的孩子,往往比那些缺乏关爱的孩子更具自信心。这是因为亲人的爱是孩子信心的依附和支持。

*自己为宝宝树立样板。想让孩子充满自信,父母自己首先也须有自信。

*引导孩子认可自己的长相。如可告诉他,他的个子虽矮,但动作灵活、形体健美同样值得称道。其实,孩子的许多不自信可能来自对自己长相的疑虑。

*耐心地听宝宝讲故事,宝宝唱歌时予以应和,宝宝说笑话时跟着会心地大笑——大人的参与往往使得孩子感到受到尊重,而这又是生成更多自信的催化剂。

*让宝宝结交尽可能多的朋友。赢得友谊本身便可激励宝宝克服失落或沮丧。

*帮助宝宝克服困难实现梦想。对五岁孩子来说,要自行制作一架模型飞机确实很难。但父母还是积极为孩子准备材料和图片,帮助他实现梦想。孩子从此对自己的才干更是信心十足。

*不妨面对孩子如实承认自己的过失,如骑车撞上了树等,让孩子知晓:人人都可能犯错误。这样在他自己有过失时便不会陷入自暴自弃的泥坑难以自拔了。

*严禁体罚。因为打骂可以对孩子的自尊、自信起极大的负面影响。

*带领孩子参与种种社区活动和旅游活动。见过世面的孩子往往更具自信。

*不要刻意改变孩子的个性,因为这只会让他感到不安和悲观。不妨顺其自然再善加诱导。

*有意淡忘负面的经验或经历。幼儿的自信丧失可能是以前某些负面的“经历”使然。故父母不妨有意帮助孩子淡忘,如最简单有效的办法闭口不谈。

*让孩子参与家中某些事情的决策。如购物时可征求他的意见:“你看买哪一种灯好看?”主人翁的感觉会使他觉得自己的重要,进而会进一步肯定自己。

*多说几遍“我相信你能行”。这句话对宝宝有一种潜在的激励力量,特别在孩子退缩畏难时可起到鼓励之效。

*当然,自信也应有“度”。大人对宝宝的夸奖和鼓励也要有一定的分寸。对于个别自满的孩子,不妨在他旁边敲敲边鼓,让他知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的道理。自以为是的“超人”宝宝和缺乏自信的宝宝同样是不受欢迎的。

权威型父母让宝贝更自信


导读:权威型父母对宝贝表现出更多关心,这种关心可以更好地促使宝贝遵守父母做出的规定。权威型父母通常会以一种合理的方式来控制宝贝,在考虑宝贝需求的同时向他谨慎地解释自己的观点,接纳宝贝,而不是一味地专断独裁。

能止哭闹的音乐

专家发现,特定的音乐在婴幼儿看护方面也具有明显的作用。在临产孕妇的配合下,研究人员通过听诊器从孕妇腹部采集原始声音,然后将其扩大,再利用电脑对声波进行频谱分析与过滤,最后将胎儿在母体中听到和感受到的母亲心跳声、血流声与通过听诊器听到的其他特殊声响加以合成配制成音乐给宝贝听,结果发现,这类音乐明显的具有使正在哭闹的婴幼儿停止哭泣的作用。

小婴儿究竟看到了什么?

婴儿的视觉系统在2-12个月左右迅速成熟。他们的视力随着一天天长大而变得越来越好。通过用摄像机记录婴儿的眼动发现,新生儿很少能够将一个形状看完整。与两个月大的婴儿比较,1个月的婴儿视力范围要小很多,他们更多地将注意力集中在外部轮廓或者分界线上,而很少看内部特征。到三四个月,婴儿才能确切地感知到一些能吸引他们的事物的形状。

“举高高”带给宝贝的好处

不少父母在宝贝哭闹的时候,总是用双手扶住宝贝腋下,将他高高的举起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举高高”。宝贝非常喜欢父母以这样的方式跟他玩耍,并停止哭闹,享受父母和他所做的这个有趣的游戏。其实,“举高高”不仅可以有效地防止宝贝哭闹,它还有一个更加意义非凡的作用,那就是帮助宝贝发展视觉搜索能力,让他看到更多他平时看不到的事物,从而学到更多与他周围环境相关的知识。

婴儿也有自我保护的能力

一旦宝贝学会爬行,很多父母就开始为他会不会从某个地方摔下去受伤而忧心忡忡。研究发现,从2个月开始,婴儿的深度知觉就开始发展,到6-7个月,婴儿的深度知觉便变得非常敏感,因此,如果将他们放在“视崖”旁边,因为玻璃的折射,婴儿就会产生看到悬崖的幻觉,并且对这个“悬崖”表现出恐惧。不管妈咪怎么引诱,他都会对这个悬崖望而却步。这说明,婴儿也有自我保护的能力,因此,当他们在床上爬行,每次爬到床边,都会缩回去,不会因为继续往前爬行而摔下床沿。

权威型父母让宝贝更自信

权威型父母对宝贝表现出更多关心,这种关心可以更好地促使宝贝遵守父母做出的规定。权威型父母通常会以一种合理的方式来控制宝贝,在考虑宝贝需求的同时向他谨慎地解释自己的观点,接纳宝贝,而不是一味地专断独裁。并且,权威性父母会根据宝贝控制自身行为的能力来调整自己的要求,确定一个宝贝合理的目标,并给予宝贝一些自由和自主来决定如何更好地实现他们的期望。

这种教养方式相当于给予宝贝这样一条信息:你是一个有能力的人,我相信你能完成我们制定的目标。这样,宝贝就会变得更加“乖巧”,更乐于接受父母的建议,同时又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如何判断宝贝感觉统合失调?

人类的感觉包括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和重力感觉。宝贝一降生就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从外界获取信息,然后将这些信息传给大脑,经过大脑对这些信息进行解释、分析组合等加工处理,从而指挥人做出适当的反应完成各项活动。这一过程就是感觉统合。

如果宝贝多动浮躁,走路易摔倒,旋转不会晕眩,左右不分,没有方向感,情绪不稳定,特别浮躁,对别人的话总是听而不闻,常常丢三落四,紧张、孤僻、不合群、爱惹人、偏食或暴饮暴食、脾气暴躁、害怕陌生环境、过分依赖父母,吃手、咬指甲、甚至咬人,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与同龄宝贝相比显得过于笨手笨脚,那么宝贝可能就是感觉统合失调,需要尽早进行感觉统合训练。

用体态语言与宝贝交流利弊参半

不会说话的宝贝常常用体态语言来跟父母交流,或者习惯父母通过体态语言与他交流。1岁之前,这确实是父母和宝贝沟通的有效方式之一。并且,如果父母对宝贝的各种体态语言及时给予回应,就会给予他一个有应答的环境,带给他更多的安全感和可信赖感,对宝贝的心理发育产生积极的影响。

1岁是宝贝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如果到宝贝1岁之后,父母依然过多采用体态语言来跟宝贝交流,就会降低宝贝学习语言的积极性,导致他对体态语言过于依赖,进而影响他语言能力的发展。所以,专家建议,父母在使用体态语言跟宝贝交流的同时,还应该更多地依赖语言来跟宝贝交流,促使宝贝对语言产生兴趣,进而促进他语言能力的发展。

喜欢《让孩子充满自信》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师资料,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