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让叛逆宝宝快乐转型

01-18

幼儿的教育途径无非就是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家长配合学校才能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都需要互相包容,帮助孩子们走出一条精彩的人生之路!那么,家园共育工作中是否有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呢?下面是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如何能让叛逆宝宝快乐转型”,欢迎您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1岁以前,儿子果果一直温顺、乖巧。可一到3岁,他好像变了个人似的,特别叛逆、易怒,动辄大哭大闹,令人头疼不已。对于儿子的坏脾气,我最开始采取的办法跟大多数妈妈差不多:喝斥、体罚,甚至“关禁闭”。可是果果的坏脾气竟越来越大。

我翻阅了很多育儿方面的书籍,了解到果果正处于人生的第一个“叛逆期”。在此期间,他的自我意识开始慢慢形成,一方面急于表达自己的情绪和意愿,一方面尚没有足够的自制力来约束自己的行为。专家建议,在此期间别一味压制宝宝,要试着从宝宝的角度来看问题,耐心帮助他平稳渡过这一时期。这样每个“叛逆宝宝”都会变成“快乐宝宝”,而“烦恼爸妈”自然也就成了“开心爸妈”!

理解宝宝的感受

我不再把自己放在宝宝的对立面,而是学着站在宝宝的立场用心去体会他的感受。

一天我们带果果去游乐场玩,按计划玩两个小时,可到了要走的时候果果无论如何也不肯离开。他爸一拉他的手他就往地上蹲,还一边大哭一边挣扎。当着那么多人,我觉得特别尴尬。要在过去我早就“动武”了,可那天我竭力让自己冷静,弯腰抱住果果,柔声说:“游乐场这么好玩,我们果果难得来一次.当然不舍得离开,是不是?”大概是没想到我会帮着他说话,果果一愣,哭声小了下来。我抚摸着果果的小脑袋,又说:“可是你看天快黑了,爸爸妈妈也很累了,下次我们再来,好不好?”果果想了想,居然真的从地上站起来,抽抽嗒嗒地跟着我们走了。

找出抗拒的心理原因

理解不等于不立规矩,不过在给宝宝立规矩的时候,对于那些他始终很抗拒的规定,我不再不由分说地“强制执行”,而是找出宝宝产生抗拒心理的原因,再想办法解决。

果果从前习惯开灯睡觉,人们都说儿童在灯光下入睡容易导致近视,我就要求果果关灯睡觉,谁知他很不适应,时不时地为此哭闹。经过观察我发现,果果一般都是在白天受了惊吓或看了电视里的恐怖镜头后,晚上才要求开灯睡觉。想想宝宝在受了刺激的情况下一个人睡在黑暗的房间里确实害怕,我就在果果的卧室里装了一盏小夜灯,允许他偶尔开着小夜灯睡觉。问题就这样解决了,宝宝的情绪也比较平稳。

给情绪找个宣泄口

教育专家认为,很多时候,宝宝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许的事情,是为了宣泄不良情绪或不安感。鉴于此,果果再发脾气的时候我不再责骂或体罚他。

我在书房的一角铺上彩色线毯,放上五颜六色的靠枕,又摆了几种儿子最喜欢的玩具和图书。只要他闹情绪了,我就让他到那个角落一个人静静地待一会儿。实践证明,这个方法行之有效,果果每次从书房出来,情绪都会恢复平静。

寻找宝宝的良好表现

表扬能间接地让宝宝明白是非,所以我更留心果果的一些良好表现,及时地提出表扬。

有次去奶奶家,果果从来不睡午觉,奶奶一逼,他的牛脾气上来了,“哗啦”一声就把桌上的一桶积木扫到了地上。

恰在这时,果果的小表妹妞妞来了,果果对妞妞关爱有加,又是拿吃的又是倒饮料,我便趁机表扬果果“懂事”。如此一来,果果反而不好意思了,不但把地上的积木收拾干净了,还主动跑去向奶奶认了错。

给宝宝一定的自主权

既然宝宝处于逆反期,有些事我就不再做硬性规定,而是有条件地让果果享受民主权利。

针对果果挑食的毛病,我特意拟定了好几套荤素搭配的食谱,先请果果“拍板”,再做给他吃;带果果出去游玩时,他想穿那双不透气的新鞋,我就给他讲道理,再拿出几双舒适透气的鞋让他挑选。这样,我的目的达到了,果果也觉得自己的意愿得到了尊重,皆大欢喜。

不处处约束

宝宝就是宝宝,不能用你的标准来处处约束他,对他的行为最好“有所管有所不管”。

果果每次有了得意的画作,都会开心地贴在墙上,弄得墙上花花绿绿的。他爸说难看,不准他贴。我认为这是宝宝的骄傲与心血,就劝老公让儿子尽情地贴。再比如,过去带儿子去饭店吃饭时,我总是要求他坐在那儿规规矩矩的,现在只要不影响别人,我会允许他在餐桌周围尽情活动,以满足他好动的天性。我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少了,他的“牛脾气”自然也就师出无名了。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如何才能让宝宝双面归一


在家里像一个小皇帝,什么事情都得听他的;到了外面,却缩手缩脚,有人欺负也不敢吭一声。这就是所谓的双面宝宝——“在家是条龙,在外是只虫”。宝宝的双面性常常让爸爸妈妈感到疑惑:怎么家里家外有这么大的反差呢?怎么才能让宝宝双面归一?

镜头1:

“妈妈,快把电视调到少儿频道,我要看动画片,快点!”康康在家里整个一“山大王”,所有人的行为都要围着他转,如果稍有不顺心,康康就会乱发脾气,甚至还会打人。

镜头2:

康康在外面的表现却和家里判若两人。见到陌生人,话也不敢说一句,只是一个劲地往妈妈身后躲。小朋友抢走了他的玩具,他不反抗;小朋友欺负他,也不还手,十足的“老好人”。

行为解析——

很多家长认为宝宝“在家是条龙,在外是条虫”是没出息的表现,其实爸爸妈妈错怪了宝宝。这并不是他们没出息,而是不良的家庭教育在潜移默化中误导了宝宝。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家长的娇惯、溺爱、放纵,使宝宝在家中随心所欲,不懂得谦让,以自我为中心;但一到陌生环境,就会产生不安全感,变得无所适从,原先惯用的撒娇伎俩完全没了用武之地。这样的宝宝在家以外的环境中,完全丧失自信,自然成了一个缩手缩脚的小可怜。

预防针——宝宝还不是双面宝宝时

在宝宝不良的个性还没形成时,爸爸妈妈就应该提早打“预防针”——

第1针:不要溺爱

每个爸爸妈妈都爱自己的宝宝,但爱不等于溺爱。有时长辈们无原则的溺爱是导致宝宝不良性格的罪魁祸首,并且造成宝宝霸道、任性的个性。当宝宝已经有是非观念时,爸爸妈妈就不能一味满足宝宝所有的要求。

第2针:扩大社交圈

爸爸妈妈一定要尽量开扩宝宝的眼界和社交圈子,因为如果将宝宝仅仅局限在家庭生活中,他就无法学到更多社会交往的能力,也不知道应该如何与别人相处。爸爸妈妈可以带宝宝到小区的活动场地、公园、亲子园等人员众多的场所,鼓励宝宝与同龄宝宝或长辈接触,慢慢地培养宝宝的社交能力,帮助宝宝建立起社会交往的自信。

开药方——宝宝已经发展为双面宝宝后

宝宝一旦形成了双面宝宝的个性,爸爸妈妈应该及时“刹车”,纠正自己错误的教育方式,给宝宝的个性开出良方,让宝宝从双面转变成表里如一。

药方1——学会说不

爸爸妈妈在认识到宝宝的“双面”问题后,应该马上扭转之前对宝宝过于放纵的态度,要学会硬起心肠对宝宝说“不!”态度鲜明地拒绝宝宝的无理要求。

药方2——巧用选择题

当宝宝被拒绝后,一开始他会很难接受,可能还会大哭大闹地耍赖,这个时候,爸爸妈妈可以用选择题应对。爸爸妈妈出的两个选项都是自己所希望的,比如“宝宝可以在客厅玩,但声音要轻,不能打扰我”或者“你还可以去自己房间玩。”还有一个窍门是,两个选项中有一项是宝宝不会选的。比如当宝宝在地上耍赖时,妈妈就可以让他自己选择“要么你乖乖的,和我一起去超市买东西;要么你一个人在家里继续哭。”毫无疑问,宝宝一定会选择前者。

药方3——精神鼓励法

对于宝宝的行为,爸爸妈妈一定要实事求是地批评或表扬。还可以更多地运用“看得见”的精神鼓励,比如独立完成一件事,妈妈就可以在墙上为他贴小红花,这是非常有效的正面鼓励。

如何搞定叛逆孩子


前不久听到一位妈妈说:现在跟孩子聊天真累。昨天孩子要出去找别的小朋友玩,我让她多穿一件衣服,孩子死活不穿。我跟他说不穿衣服就让不出门,结果这孩子就跟我杠上了,一直哭闹。我一生气就没理她,后来就一直没有出门。

我们总是会遇到这种孩子闹脾气的情况。其实,孩子的这种行为完全是能够避免的。

接着上面这个妈妈的问题看,我们设想两种对比情形:

第一种情形,妈妈可以拿着衣服对孩子说:“为了不生病,多穿一件衣服吧!”处于叛逆期的孩子总是会拒绝。

第二种情形,妈妈说:“宝贝,穿上衣服,我们赶紧出门吧!”孩子一般都会很爽快地答应。

为什么两种情形会有这么大的区别呢?主要是沟通方式不同。

孩子的思维是不可逆的

刚刚开始的时候,孩子的思维非常单纯,然后会慢慢变复杂,但是他的思维,还是不可逆的。所谓不可逆,就像是你回他“你的姐姐是谁”,他知道。如果你问“你姐姐的弟弟是谁”,孩子一下子就想不明白。

第一种情景中,妈妈是在用自己的思维在表达:穿了衣服才能不生病。但是,孩子的思维不会倒推:哦,要多穿衣服,是为了不生病。相反,第二种情景中,妈妈说,穿衣服,我们就出门。孩子一想,似乎是正确的。

因此,爸爸妈妈经常使用“一……就”的句式,就可以让孩子懂得事件的逻辑顺序,沟通起来也会更加省心。

少用复杂的因果推理句式,避免用“如果,就”,这些话会让孩子难理解。

特别是要避免使用“你如果不,我就不”。就好比是:“你如果不听话,我就不给你买玩具”、“你如果不把饭吃饭,糖果我就没收了”。这种句式,让孩子无从选择,很容易导致沟通出现问题,而且总是带有负面性的说辞,会让孩子感觉自己被威胁,反而更加不会听话。

我们的孩子活在非黑即白的世界

孩子小的时候,判断一切的标准非黑即白,到青春期之前一直都是这样。

我一位朋友家的儿子正在读小学二年级,他跟我说:他带儿子看电影,儿子指着男主角问:他坏不坏?

电影里的人物一下子也难以分辨好坏,于是我这朋友就告诉儿子,暂时还看不出来,他儿子显然对这个回答很不满意。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又问:那现在,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听到孩子又发问,他只能告诉孩子:他是好人。孩子听到这个回答才表示满意。对孩子来说,他们现在还没有办法理解,这个世界可以有东西既好又坏,既不好又不坏的。孩子的逻辑是这个世界上的东西非黑即白。

在孩子的语言能力有了发展以后,孩子会频繁使用“总是”、“决不”、“永远”之类非常极端和决绝的词,这主要是因为孩子简单地思维逻辑。所以,跟孩子说话要说明白一些。如果你跟孩子说“不好说”、“都挺好”这样模棱两可的话会让孩子无法听懂。

叛逆期的孩子尤其不爱听废话

1-3岁,是孩子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坎。这些时候,孩子还在叛逆期。不是说孩子在胡闹,只是他拥有自己的坚持。孩子得不到爸爸妈妈的注视后就会变得比较固执。

1岁以前的孩子没有语言能力,爸爸妈妈可以经常跟孩子说一些道理,孩子会明白爸爸妈妈在跟自己说什么。而面对1-3岁的孩子,爸爸妈妈讲话的时候就要明确一些。

第一,尽量少说:“我们现在出门好不好?”“这些询问性的话,这种句子只会得到孩子挑衅的、否定的回答。

爸爸妈妈应该这样说:少说不,多说可以选择的东西,说话要简洁明了。比如,不要反复啰嗦说:“你不能把鞋子放在这里那里”,而要这样说:“你可以把鞋子放在床边,鞋架上也可以。”

第二,要少进行道德说教。大人的一些道德标准不适用于孩子,孩子做错事情以后不要上升到道德层面。如果拿过高的标准来要求孩子,孩子肯定不能接受。

凡事先关注孩子的情绪,因为孩子的所有情绪都是合理的

孩子是靠着皮肤和心灵的微妙的感觉在认识这个世界,想法跟我们不一样。因此,孩子所有的情感和情绪,不论是怎样的,都值得被尊重。爸爸妈妈要懂得尊重孩子,而不是嘲笑、冷漠或者粗暴阻拦。

孩子虽然现在还小,但是也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如果孩子做出了破坏性行为,爸爸妈妈一定要教育孩子,让孩子用一个合理的渠道来发泄自己的坏情绪。

研究数据表明,除了一少部分孩子(大概10%)因为自己的气质类型,脾气会不太好,40%的孩子其实都属于易养型。有时候其实是爸爸妈妈用错了方法,然后觉得孩子和自己的期待有差距,自己觉得失望。

听不听话,先是孩子自己的事儿;立规矩前,先让孩子知道

孩子3岁之后开始共情,孩子会明白别人的想法跟自己不一样,慢慢地就会想要去和人沟通。同时,3岁以后,孩子希望表达自己的想法,所以爸爸妈妈要了解孩子的想法,呵护孩子社会化的最初尝试。

爸爸妈妈带孩子去购物,孩子就开始要买这个买那个,接着爸爸妈妈就会拒绝孩子,引起一场拉锯战,最后对孩子冠之“无理取闹”。

这种情况是可以避免的。其实,之前爸爸妈妈可以跟孩子商量好:今天你可以买一件东西。如果爸爸妈妈不提前说,孩子会以为自己想买什么就可以买。最后,父母觉得孩子胡闹、不乖、不听话。其实这里面是沟通出现了问题。

另外,孩子不听话的时候,爸爸妈妈一定要和孩子沟通。别看孩子小,一岁以内的孩子会有各种情绪:一岁多的孩子就已经懂得“记仇”;两三岁的孩子会说谎,自尊心也会变得很强。因此,要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和孩子进行沟通。

如何能改掉孩子拖拉的毛病


“一个孩子做事拖拉,属于缺乏条理性的表现。一个缺乏条理性的孩子,即使再有天赋、很聪明,却往往因为管理不好自己的时间,管理不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从而导致真正重要的事情要么没时间做,要么做得差强人意,最终堕落成一个低效能的孩子,远离本该属于自己的成就。那么,如何改掉孩子缺乏条理性和规划性的习惯呢?今天小编就列出五个小方法让家长们参考!”

第一招:一分钟专项训练

(1) 训练孩子专心做题。准备几十个简单的加减法口算题(根据年级不同,难度可以不同)。规定一分钟,看孩子最多能做多少道题。让孩子感觉到一分钟都能做十多个小题,而自己写作业的时候,有时候几分钟也写不出一个小题。(计算不仅练速度,还锻炼专注力)

(2) 一分钟写汉字训练,找一些笔画和书写难度相当的生字,看孩子在一分钟内最多能写书多少个字。记下每次的情况,并进行对比。

(3) 一分钟写数字训练。我班上一个孩子的数字书写特别差,而且非常慢。这学期,我让他每天练习一分钟“0123456789”的快速书写。写一分钟算一次,看一次能写几组,他给我看了最近几天的练习成绩,原来一分钟最多能写5组,现在最多可以写9组,而且还写得工整好看一些。

以上训练让孩子体会到时间的宝贵,原来一分钟可以做很多事情,珍惜时间。同时也提高孩子的写字速度和做题的速度。训练时以1分钟为一组,每天练习三至五组。在训练的时候注意记录孩子的成绩,并进行对比,练习时间以一星期为宜。

可以通过奖励积分机制引导孩子参与,因为孩子可能第一次有兴趣,第二次好玩,第三次就不新鲜了。设定挑战小目标不断激励尝试。

第二招:停止催促,坚持表扬

孩子做事情磨蹭的时候,很多家长喜欢喊,不断的催促,结果感觉是越催促,孩子的动作越来,家长就更生气,孩子做某件事情的速度快,就表扬。如刚开始可以给孩子出几道简单的题,给1分或2分钟,孩子会很快做好,家长要作大吃一惊状呼道:“还不到一分钟呢!”总之,很夸张的样子。随时观察孩子在生活中的表现,对做得快的事情立即表扬。“现在穿衣服快多了!”“现在收拾书包快多了。”……这样的话。但千万不要说成“现在穿衣服快多了!如果写作业也这样快就好了”。只表扬,不提孩子做得不足的地方。通过表扬,会激发孩子内在快的动力。

我还是认为表扬与批评相结合,孩子毕竟小,一畏的表扬会迷失方向,也不利于心理承受力的成长。哪件事做得好就表扬,做的拖沓的也要及时指出来。但避免孩子受到表扬高兴的时候泼冷水提以往的拖沓行为。要是批评那就在错误正当时,孩子体会到拖沓不好的时候趁热打铁。

第三招:节约的时间由孩子自由支配

很多家长喜欢给孩子布置一些家庭内部的作业,比如孩子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家长会布置什么读英语,孩子刚读完英语,家长又安排做奥数题。等等。总之家长给孩子安排得相当充分。孩子也看出问题的所在,那就是,只要有孩子空闲时间,家长就会安排任务。所以,孩子的对策是,化整为零,在写作业的时候边写边玩。这样拖很长的时间,由于老师的布置的作业没有完成,家长也不会另外安排任务。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就玩了。

对策:把每天老师布置的作业做一个大概的时候估计,将孩子需要完成的任务(包括家长布置的任务)进行一个时间预计。一定要给孩子留下休息的时间(自由支配的时间)。如一共要一个半小时,那么孩子一个半小时(甚至提前保质保量地)完成了,余下的时间就必须由孩子自己支配,如果玩他喜欢的玩具,或者打一会儿游戏,进行一会儿体育锻炼等。就是做孩子喜欢做的事情。养成这样的习惯以后,孩子会抓紧时间完成作业,因为早写完就有很多时间玩了。

随着孩子长大,会越来越希望独立和自主,逐渐给孩子自主的空间,去决定自己要做的事情,这也更利于孩子成长为一个有主见的人。

第四招:从生活习惯训练

只能从生活习惯抓起啊,先给他规定时间,要求他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儿。一位家长说,她女儿早上起床穿一双袜子要十分钟,孩子在床上把袜子理呀理,理得家长冒火。什么吃饭,穿衣,洗漱能拖时间,尽量地拖时间。

对策:通过训练缩短孩子生活自理行为的时间。比如和爸爸妈妈比赛穿袜子,看谁更快。在比赛之间先教孩子怎么穿得快的方法,手把手地训练。家长在比赛时,可以故意放慢一点,让孩子觉得有有取胜的可能。甚至有时候不经意输给孩子,让孩子觉得自己能做得快。让孩子在生活中做事快,在学习中才会快起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孩子最大的榜样就是离自己最亲近的父母)

也可以用记时完成某一件事情,规定时间完成就表扬或记一个“★”;得够二十个“★”可以满足孩子的一个愿望。

第五招:规定时间没有完成立即停止

有些孩子写作业拖延时间到晚上十点,减少了睡眠时间,导致第二天上课没有精神,降低了学习效率。周而复始,造成恶性循环。这时,我觉得可以给孩子确定一个作业完成的最后时间。要保证孩子十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很多家长规定孩子九点钟上床睡觉。所以到了晚上九点,孩子的作业还没有完成,就不再写了,要求孩子必须睡觉。作业没有完成,会受到老师的批评。以后,孩子就会抓紧时间完成了。这个是狠招,家长要具体分析孩子作业的量,有时候老师布置的作业超标了,就不能用这个办法。不到万不得已,不要使用这一招。

总之,小鹿老师觉得,对孩子磨蹭,家长一定要用耐心和爱心帮助孩子逐步改正,不要操之过急。(任何习惯的养成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更何况纠正一个坏习惯重新建立好习惯?家长们别着急,给自己也给孩子一点时间。)要注意总结方式方法,不断提高孩子的速度。

如何缓解孩子的叛逆心理?


一位年轻妈妈的诉说:

最近接到一位家长的咨询,说自己的孩子叛逆性很强,以前在小学时,还听自己的话,可上初一就经常不把自己放在眼里,有时与我对着干,感到无可奈何,以前小的时候,还可以打他,要求他听我的,可现在孩子年龄大,个子大,脾气也大,我都是不敢训导他,我讲得话,他有时不听,怎样来缓解他的叛逆情绪?

知心老师回复:

叛逆性是随着年龄性格环境等因素的影响而变化的,所以家长要认真观察孩子所产生的变化,毕竟家长与孩子生活在一起,谁能了解自己的孩子,那当然只有孩子的父母,特别是妈妈。

(一)年龄因素。在小学时,孩子的个性不强,但进入小学五六年级后,逐渐进入青春期,那孩子的独立性就更加了,当父母的观念与他的想法不一致时,他会产生排斥心理,拒绝接收外来的强加的做法,如对老师的强加要求产生抵抗。

(二)性格问题。性格是人的重要标志,性格有外向性和内向性,外向的性格容易把自己的心理反映及时表现出去,所以不会轻易形成“心理聚集”,也就是叛逆性强度比内向性的孩子要低。可内向的孩子不轻易把心理活动表现出去,所以很容易集中在一起,爆发起来就是不得了,对家人的表现就是一顿打骂。内向的人很难接受新观点,相对比较保守,也不会对外来的事物有浓厚兴趣。

(三)环境因素。环境是产生和激发叛逆心理的重要因素。如果家庭环境和谐,就不会激发孩子的叛逆性,孩子与父母沟通没障碍,就没问题。如果家庭关系紧张和压抑,那孩子的叛逆心理逐渐在加大。

如何缓解孩子的叛逆心理呢?

(一)相互理解。“理解万岁”,这句话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十分重要,但如果做到相互理解,那是需要用心的事情。

(二)家庭关系和谐。家庭关系很重要,如果孩子与父母关系紧张,那孩子肯定会叛逆,并且与父母对着干,具体把关系弄和谐点,主要是看父母如何对待孩子,首先要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毕竟初中生不一样,人大了,就有自己的看法和做法,这个需要父母理解,千万不能把孩子当成小学生一样,包办孩子的一切,这样反而让孩子无所事事,毫无上进心。

(三)换位思考。父母和孩子都要换位思考,要常常假设自己是个孩子,如果自己背着书包,每天上7节课,晚上要做作业2小时,这样的工作时间,这样的用脑强度对自己是否感到劳累,这样你就知道孩子的心理想法,而孩子要换位思考,假设自己是家长,每天为了家计而不辞劳苦,对孩子照顾仔细,对于孩子来说,最好写出文字要好些,写出来之后,就知道孩子的心理。

家长如何教育叛逆的孩子


叛逆的孩子怎样教育?如何教育叛逆的孩子?为人父母之后你就会知道,要教育好一个孩子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情。特别是对于有些特别叛逆的孩子,教育起来更有难度,所以作为父母的我们,应该更加多多学习家庭教育的方法。家长可以试试以下的方法:

叛逆期出现问题后怎么办?

比如易怒、情绪低落都是孩子不可避免出现的一种状态,但孩子如果长时间处于这种状态就属于不正常的现象了。因此,当发现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的确发生问题时,最好的方法是及时寻求医生和专业人士的帮助,千万不能听之任之。

1、理解宝宝的感受。我不再把自己放在宝宝的对立面,而是学着站在宝宝的立场用心去体会他的感受。

2、找出抗拒的心理原因。理解不等于不立规矩,不过在给宝宝立规矩的时候,对于那些他始终很抗拒的规定,我不再不由分说地“强制执行”,而是找出宝宝产生抗拒心理的原因,再想办法解决。

3、给情绪找个宣泄口。教育专家认为,很多时候,宝宝有意做出一些大人不允许的事情,是为了宣泄不良情绪或不安感。

4、寻找宝宝的良好表现。表扬能间接地让宝宝明白是非,所以需要更留心孩子的一些良好表现,及时地提出表扬。

5、给宝宝一定的自主权。既然宝宝处于逆反期,有些事我就不再做硬性规定,而是有条件地让果果享受民主权利。

6、不处处约束。宝宝就是宝宝,不能用你的标准来处处约束他,对他的行为最好“有所管有所不管”。

如何帮助“叛逆”宝宝渡过反抗期:

父母一定要记住:反抗行为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必经阶段。只有通过父母的帮助,孩子才能顺利度过反抗期:

1、情绪紧张的孩子更易反抗。在孩子疲惫和饥饿的时候,就该让他们休息或者吃一些平常喜欢的零食,有助于缓解紧张的情绪,而不是教他学习新东西或做事情。

周围环境的变换也会让孩子紧张,反抗心理加重。比如,当孩子生病时,通常他们的情绪很低落,容易和父母对着干,这时父母应理解孩子,在他生病的时候不妨多宽容他们一些。

2、保护孩子的安全。孩子的危险意识不强,因此,他们会做出一些可能会产生危险后果的行为,发现后,父母应立即制止,然后你要好好地和孩子沟通,让他了解自己行为的后果。比如说,孩子在大街上跑得非常高兴,但可能被车子撞倒。你要告诉他:“妈妈不能让你在大街上跑,因为这里车子很多,如果被车子撞到,会受伤,非常疼。”

3、让孩子学会与人合作。举例告诉孩子,询问与命令产生的效果截然不同,比如“把书拿给我,好吗?”和“把书拿给我!”。还有,告诉孩子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例如你想要孩子小心一点,你可以说“轻轻地拿起那个杯子”,不要说“不要把杯子打坏!”

4、父母的要求应合理。对小孩子来说,让他跟小朋友交换玩具比让他无偿地把自己的玩具给小朋友更容易。让孩子用语言表达要求,但不能纵容他的不良习惯。如果你遇到孩子在超市里大吵大闹地要蛋糕,不要因为周围人的目光让他得逞。你可以把他带出来,用平静的语言告诉他:“因为你的表现很差,所以妈妈不能给你买蛋糕。如果你想吃蛋糕应该对妈妈说。”慢慢地孩子就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5、做好孩子的榜样。父母的行为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思想和行为,因此,父母要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要让抵触情绪控制自己,特别是在孩子面前。

除此之外,如果孩子确实毫无原因地产生抵抗行为,不要因为觉得烦而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这样做对孩子、对你自己都是很好的选择。

家园共育《如何能让叛逆宝宝快乐转型》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宝宝入园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