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自然作文

08-23

写作没有方向,是一种无拘无束思想解放的方式。写作文能锻炼人的思维能力。善于观察生活,作文就会话写。那么,要如何写好一篇高质量的作文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阅读自然作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阅读自然作文【篇1】

①习惯成自然,这句老话很有意思。

②我们走路为什么总是左脚往前,右脚往前,两只胳膊跟着动荡,保持身体的均衡,不会跌倒在地上?我们说话.为什么总是依照心里的意思,先一句,后一句,一直连贯下来,把要说的都说明了?因为我们从小习惯了走路,习惯了说话,而且成自然了。什么叫做成自然?就是不必故意费什么心,仿佛本来就像那样子的意思。

③走路和说话是我们最需要的两种基本能力。推广开来,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是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不达到习惯成自然的地步,勉勉强强地做一做,那就算不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如果连勉勉强强做一做都不干,当然更说不上我们有了那种能力了。

④听人家说对于样样事物要仔细观察,才能懂得明白,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观察的能力。听人家说劳动是人人应做的事,一切的生活资料,一切的文明文化,都从劳动产生出来,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劳动的能力。听人家说读书是充实自己的一个重要法门,书本里包含着古人今人的经验,读书就是向许多古人今人学习,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读书的能力。听人家说必须做个好公民,现在是民主时代,个个公民尽责守分,才能有个好秩序,成个好局面,自己幸福,大家幸福,心里相信这个话很有道理。这时,并不是我们就有了做好公民的能力。

⑤这样说下去是说不完的,就此打住,不再列举吧。

⑥要有观察的能力,必须真的用心去观察。要有劳动的能力,必须真的动手去劳动。要有读书的能力,必须真的去把书本打开。要有做好公民的能力,必须真的去做公民应做的一切事情。在相信人家的话很有道理的时候,只是个知罢了,知比不知似乎好些,但仅仅是知,实际上与不知并无两样。到了真的去观察去劳动去读书的时候,知才会渐渐化为我们的习惯,习惯成自然,才是我们的能力。

⑦通常说某人能力不强,就是某人没有养成多少习惯的意思。譬如说张三记忆力不强,就是张三没有把看见的听见的一些事物好好记住的习惯。譬如说李四发表力不强,就是李四没有把自己的思想和感情说出来写出来的习惯。

⑧习惯养成的愈多,那个人的能力愈强。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习惯。

⑨养成习惯,换个说法,就是教育。教育不限于学校,也不限于读书。学校教育只是教育的一部分,读书这门事也只是教育的一部分。我们在学校里受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我们离开了学校,仍然要从种种方面受教育,并且要自己教育,目的还是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习惯越自然越好,能力越增强越好,孔子一生学而不倦,就是看透了这个道理。

9.文章第②段以走路、说话为例,引出了下文什么观点?(用文中的句子回答)(3分)

答:

10.第④段列举了哪些事例?意在阐明什么?(4分)

答:

11.第⑥段加点的似乎一词能否去掉?请说说理由。(4分)

答:

12.文中在阐述了习惯与能力的关系后,得出了什么结论?(3分)

答:

13.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第⑨段学校教育目的在养成习惯,增强能力的认识。(4分)

答:

阅读自然作文【篇2】

冬日的午后,温暖的阳光懒洋洋的倾洒在偌大的阳台上,空气中还弥漫着浓浓玫瑰的芬芳。那么恬静,舒适,惬意!我,一把藤椅,一卷泛着墨味的书,就这样把时间交给了这个下午,我走进了的另一片美好的天地……

时间在飞逝,知识在增长,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的生活中缺少不了书籍,它们成了我形影不离的伙伴。书籍为我打开了丰富多彩的世界,它让我感受到了在日常生活中无法感受到了情感;它让我从一个懵懂的少年慢慢成长为一个有独立思想和丰富情感的人;它带我畅游世界,领略大自然风光,了解大自然奥秘。

书籍如甘洌的清泉,涓涓流淌,化作一缕爱的春风。每每得到一本好书,我的心总是咚咚跳个不停。翻开书,我迫不及待的看起来,那一排排铅色的小字,总是吸引着我读下去,再读下去。每篇文章都别出心裁,每个故事都让我深深铭记,宛如行云流水般灵动美丽,如丝丝细雨细腻温和。悄悄的潜入我的心扉,化入我的心中。又恰似一曲亘古绝唱,唱过辽远大地,唱过浩瀚苍穹,拨动我心中那根久久的弦。质朴真挚,涤荡人心。亲情,友情,似乎是永远也唱不完的赞歌。母亲眼角的岁月留痕,父亲手掌的沧桑粗糙,他们用青春年华,用无私的爱谱唱这首歌;同甘共苦的朋友或许是寒冷时一杯袅袅的暖茶,或许是大雨倾盆时两人共挤的一把伞。他们用无私和真诚弹奏这首歌。

书籍如轻灵的羽翼,轻轻扇动,助我飞向梦的殿堂。人生就像是一座迷宫,当走投无路时,千万不要灰心,因为出口可能就在下一个拐角处。人生就像是一道多元的方程,不知如何解答时,千万不要松开手中的笔,应为答案也许就在放弃的那一刻出现。这一秒不放弃,下一秒就会有希望。当然,生命中,悲喜交加。当享受成功的喜乐时它往往稍纵即逝,留下的仅是淡淡的回忆,而失败痛苦,总把它揣在怀里,放不下手。其实,它们也是生命中的一种必然体验。正是有了它们,才会走得更远,更稳。

大自然,一番盎然绿意。蝉儿在树叶中嘶鸣,轻盈的飞鸟在快乐飞翔,划过一道优美的弧线。仰头的花朵散发着沁人的芳香,还加杂着阳光的低语。草尖竟有一髻儿露珠,滚动着,闪动着,耀眼着。大树无语,予人一抹绿色,予人一片阴凉。松鼠的欢呼跳跃,小兔子的互相追逐,小羊羔的幸福依偎。包含着甜蜜,醉到心底。

抚手长卷,我会明白于理论的轮回,君子的教诲。

垂目聆听,我会变的睿智,英勇,谦逊,善良。

掩卷深思,我的思想变得活跃,心儿沉入水底。

书籍带我走进了另一片美好的天地。捧一卷书在手,便氤氲起缕缕馨香。阅读着,欣喜着,感动着。灵魂飞升到一个绚丽多姿的世界,超越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去感知,探求另一片天地:爱的吟唱,人生的体验,自然的物语,个性的张扬,时间的有声,信念的美好。

阅读自然作文【篇3】

南京一中孙芳铭

自然科学类文章,涵盖面很广。天地生化,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各种应用学科,无所不包。但是,从高考选文来说,它同社会科学类的文章一样,前面用“一般”作限制。从文体上说,主要是选用说明性的文字。

一、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要领

高考选用自然科学类文章,主要是考查筛选、提取、整合信息的能力。换言之,主要是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和综合能力。为此,阅读应注重下列四点:

1.理解文中的基本概念

自然科学类的文章,总是要运用科学概念的。而文中基本概念的含意,就是文中的重要信息。因此高考自然科学类文章阅读测试的第1题往往就是考查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近两年如20xx年第1题“下列对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20xx年第1题“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都是如此。

换个角度说,文章的基本概念都是用词语来表达的,因此,理解基本概念,又可以说成理解文中的重要词语,即理解作为科学概念的重要词语。

在具体的文章中,基本概念的含意有时是用下定义的形式来集中表述的,如“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也有分散表述的,如前面曾引用过的《转基因作物》对“转基因作物”的阐释。如果是前者,理解基本概念就是对句子的理解;如果属后者,就需要有一个筛选、提取、整合的过程。

2.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

这里所谓“重要句子”主要是从表达的内容上说的,是指突出体现文章的主要内容,含义比较丰富,语言比较精练的句子,与文学作品理解重要句子不同的是,这里只考查对句子所表达内容的理解、分析,一般不涉及表达技巧。不过,过去侧重于对句子本身的理解,如:

根据文意,对肠脑中几乎能够找到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所有物质”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绝大部分物质存在于肠脑之中。

B.颅脑依赖肠脑中的绝大部分物质进行运转和控制活动。

C.肠脑中具有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所需相同的绝大部分物质。

D.肠脑中所有的物质与颅脑赖以运转和控制的物质几乎相同。

像这样的题目就可以通过结构分析(即找句子主干)便可认定C项是正确的。换言之,这句话是说明肠脑的物质构成的。

近年来理解句子的试题有所变化,即在理解句子的基本上考查对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如20xx年的一道试题:

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造成的灾难”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界各国迟迟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不改变能源结构和大力植树造林,以致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

B.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开采和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结果,大大加大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

C.由于人类无限制的破坏,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剧消失,沙漠进一步扩大,使得地表气温也随之不断升高。

D.因雷击和虫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导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减少,而人类对此却束手无策。

这道题的四个选项都不是来自题干中文句的本身,而是来自文中的其他段落,不过依据“人类自身活动造成的灾难”这一标准,也可看出答案是D。因为D项说的是人类对于自然灾害“束手无策”,而不是说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害。

3.筛选、整合文中的重要信息

高考常有这样的分析、综合性的试题,如1999年:“文中认为Hp在冬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下列不能作为这一观点的根据的一项是”;20xx年“下列对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等。这类试题,不论要求说明“根据”,还是要求分析“原因”,在文中涉及的面都比较宽,都需要根据试题的要求,作筛选和整合,否则难以作出正确回答。其实,阅读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筛选出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并通过整合,才能形成较为完整的看法,所获得的信息才会有实际的价值。

4.能根据内容作合理推断

根据文章内容作推断,以得出新的结论,这是阅读能力强的重要标志。这里强调推断的“合理”,主要是指推断的前提正确,推断的过程合乎逻辑,推断的结论在文意允许的范围之内,符合事理。只有这三者具备,推断才是正确的,否则就是错误的。譬如20xx年第10题D项:“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人类也许将面临另一场全球变冷的挑战。”文中说:“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据此可以推出“假如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浓度持续降低,全球气温就有可能持续降低……”,加“有可能”意味着不排斥其他因素的作用,表达准确。可见该项正确。而B项说:“一旦人类能够控制大气层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那么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能继续,台风将远离日本。”这样的推断则犯了绝对化的错误。“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加剧”,欧洲滑雪运动能继续也只是具备了一个条件,还有其他条件呢?推断却忽视了这一点。再则,文中指出全球变暖“使台风将频频涉击日本”,防止温室效应加剧,只能减少袭击的次数,而不能使之“远离日本”,可见该项是错的。

因此,在判断推断正误时,一定要注意推断的“合理”性。

上列四点,归纳起来说,阅读自然科学类的文章,就是要把握文中所阐释的科学道理,又因为自然科学类文章的语言是相当严密的,所以阅读时要十分重视准确理解文章的语言。

二、典型试题分析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10题

沙尘暴

人类总是依据自身的利益评价外部事物,将之分成优劣好坏,而大自然则另有一套行为规范与准则。现在人们闻之色变的沙尘暴,即由于强烈的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其实古已有之。它本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的一项工程,并且在全球生态平衡中占有一席之地。

在地质史上,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

进行筛选分类:凡搬不动的粗大砾石,留在原地形成砾石戈壁滩;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和细砂被吹动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则被强上升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层就是沙尘经数百万年堆积而成的,华夏文明就是在这块沙尘累积的黄土地上诞生和发展起来的。澳大利亚的沙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使新西兰火山岛上的土壤更为肥沃,因而被称作“澳大利亚出口的珍贵产品”。从非洲内陆吹向地中海的强风帮助古罗马人使用帆船从埃及运回小麦,但也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沙尘暴固然使空气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增加,然而由于沙尘含有碱性,又可中和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减缓酸雨的发生。

风是地球上空的传送带,它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沙尘和水汽相遇,便能结合的云,最终化作降水。可见,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扮演着重要角色,而且在全球的水循环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以说,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

然而,近百年来,沙尘暴却已成为影响人类生产生活的一大灾害。构成我国沙尘暴的物质材料,多来自干旱、半干旱的草原区。在人为活动的干预下,特别是由于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结果造成生态巨变:原来有沙漠的地方沙漠扩大了;没有沙漠的地方沙漠产生了;内陆河流程缩短,水量减少,沼泽地消失;河流两岸的绿色走廊枯萎死亡。这样,来自大西北的沙尘暴,一路上还源源获得裸地上新的沙尘源的补充,而且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草原上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总之,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一连串的灾害也由此产生。

哥德说过:“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错误永远是人犯下的。”这或许能给我们某种启示。

7.下列对沙尘暴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沙尘暴是由于风将大量沙尘卷起,使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的风沙天气现象。

B.沙尘暴是雕塑大地外貌的自然力之一,是大自然保持全球生态平衡的一项工程。

C.从地质史上看,沙尘暴是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的结果。

D.沙尘暴是那些颗粒适中的粗砂和细砂被大风吹移到附近就地聚集成沙漠形成的。

8.下列对“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句话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态平衡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B.沙尘逐渐积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

C.沙尘含有碱性,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从而减缓酸雨的发生。

D.沙尘不仅在土壤的分布和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扮演着重要角色。

9.下列对沙尘暴灾害加剧的原因,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强上升气流把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

B.森林大量砍伐,土地过度开垦,工厂盲目建设,排放不加控制,造成生态巨变。

C.沙尘暴中混入了工矿企业排放的有害成分和来自牲畜粪便中的病菌病毒。

D.在受到人为因素的干扰后,自然界的风蚀速度已远远大于土壤的生成速度。

10.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沙尘暴曾给新西兰、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带来好处,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

B.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汽吹向大陆,这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

C.既然是人为因素加剧了沙尘暴的危害,人类也就完全有能力减少这种灾害的发生。

D.大自然是不会犯错误的,因此人类应当顺应大自然,而不要企图去改变大自然。

这篇文章题为“沙尘暴”,而且是围绕“沙尘暴”来展开论说的,那么究竟何谓沙尘暴,这是首先要正确理解的。第7题列出的四种解释都来自原文,最准确的是A项。B项是一种描述性的说法,不能算作真正意义上的解释,可排除。C项与原文的意思不符,因为风对草原带风化物进行筛选分类,只是有一部分“颗粒微小的粉沙细土和微尘”被强上升气流扬上天空,作中长距离的输送形成了沙尘暴,并没有解释沙尘暴的含义,也可排除。D项也是说沙尘暴形成的原因,也不算作解释。A项说沙尘暴是“天气现象”,它形成的原因是“风将大量沙尘卷起”,造成了“空气混浊,能见度小于千米”。这些都是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所必不可少的因素,所以应选A。

第8题考查对文中重要句子的理解能力,答案是B。“沙尘也是决定全球生态平衡的因子,”这个句子在文中内涵比较丰富,需要仔细体会。本题提供的四个选项都与全球生态平衡有关,都有一定的干扰度。A项说沙尘这种天气现象古已有之,它在地球生态平衡中起一定的作用,基本上用的是原文句子,符合原意,是正确的。C项除“能使大气中的酸性物质得到平衡”对原文略有改动外,其余都是用原文的句子,符合原文意思。D项说沙尘不仅在土壤分布与补充上,而且在全球水循环上也扮演重要角色,只是对原文作了简化,并无实质性改变。而B项说“沙尘逐渐集聚形成沙尘暴,在全球范围内起了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不符合文意。因为沙尘暴不是由沙尘逐渐积聚形成的,更没有起到保持生态平衡的作用,所以理解错误。换个角度说,原句说的是“沙尘”的作用,B项暗转为“沙尘暴”了。

第9题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不正确的是A。解答本题,首先要弄清楚原文中哪些因素导致了沙尘暴灾害的加剧。文中提供的大量信息足以提示考生“加剧沙尘暴灾害的原因”肯定与人有关,与人的活动有关。表述不正确的,显然应该是纯自然状态下造成的内容。B、C、D三项都与人的活动有关,应该说都是正确的。只有A项说的是地质史上的一种现象,是风力对草原带的风化物质进行筛选分类后的一种结果,因而不是加剧沙尘暴灾害的原因。

第10题考查推断能力,答案是C。A项推断的依据是原文中“澳大利亚的尘尘乘着南半球的西风掠过塔斯曼海……也将撒哈拉大沙漠的沙尘带到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但这段原文上是说“沙尘暴虽给……带来好处”,不能推断“因而必将被人类所利用”这一结论。B项依据原文“风将大陆的沙尘吹向海洋,又将海洋的水气吹向大陆”作推断,但从中并不能推出“这将会使海平面逐渐升高”的结论。D项推断的依据是哥德说的“大自然是不会犯错的”,但不能推出“因此人类应当顺应大自然,不要企图去改变大自然”的结论。C项是基于全文立论的,符合作者的本意,因此是正确的。

三、练习及答案

阅读下文,完成1—4题。

前景诱人的空气发电技术

在深夜,居民用电和企业用电均处于低峰,如果是核电站或热力电站,便可以将水压缩进位于高处的储水站,当需要用电时将水排出,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那么,风力发电能否也像别的发电方式那样,将空气存储起来,到需要时再使用呢?目前,德国工程技术人员找到了一种存储空气的新方法,即在地下建一座大型储气站,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缩,进行存储。需要时打开阀门,由高压空气推动涡轮机发电,空气排放前,如果再用燃气加热,效率将更高。

早在1978年,德国下萨克森州就建成了世界上第一座空气发电站,两个位于地下658米和800米的储气站是两个废弃的盐矿矿井。这两个储气站的储气量为31万立方米,最大承受压力为70巴,足够供功率290兆瓦的发电机组工作3小时。除此以外,在美国阿拉巴马州也有一个类似的电站,据说美国将要对其进行改造,并将建造一系列新型空气发电站。(如,将于20xx年并网的Norton电站就是利用废弃的碱矿矿井,它深入地下800米,储气量达900万立方米,可发电2700兆瓦,相当于二个大核电站的峰值发电量,可满足68万户居民的两天用电。)

目前,能源专家对空气发电前景看好,该技术除了能作为应急电站外,也是一种洁净能源的获取办法,如果将其与风力发电机组合使用,它将开辟了一条全新的提供能源的新途径。一个风力发电机群加上压缩空气电站,无论从技术、还是从经济角度看,均可以与油、燃气、煤或核能一比高下。如我国的内蒙地区,风力资源丰富

,建造风力发电机群,加上空气电站,将有取之不尽的能源。

为保证能提供充足的电能,一般在设计风力发电站时需考虑各种因素,如,建造一个50兆瓦的电站,并不是说由50台1兆瓦的风力发电机简单并联,这只是指在最佳风源的情况下能够实现,但如果风速降低,其功率可能只能达到25兆瓦,因此,建造时需要安装100台风力发电机,这样,即使在风速较低时仍能提供足够的电能。风速高时,同时工作会出现电力过剩情况,这时就可以将空气压缩进地下储气站,到需要时再放出。

空气发电技术现在还少有人问津;原因在目前矿物能源的价格太低,以致人们还无需去考虑。一旦矿物能源耗尽,政府对二氧化碳排放标准严加限制,对洁净能源的需求就会骤然而升。当然,空气发电也并非是零排放。但与热力发电相比,仅是它的二十分之一,每度电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为10至15克。如果该技术能够投入使用,那么它将是生态能源领域的一项新突破。

1.根据文意,对“空气发电技术”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利用风力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的技术。

B.以压缩并贮的空气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的技术。

C.既利用风力又以压缩并存贮的空气推动涡轮发电机发电的技术。

D.用电处于低峰时的储存风力发电机所用风力的技术。

2.对文中画线处所说建造50兆瓦电站需要100台1兆瓦电机的必要性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充分考虑风源状况,确保在风速较低时也能提供符合设计要求的足够电能。

B.为空气发电机提供足够数量的可供压缩储存的空气。

C.综合使用风力发电和空气发电技术,使之相互补充、相互利用。

D.开辟全新的能源提供新途径,充分利用取之不尽的风力和空气。

3.对本文所提供的信息,理解准确的一项是()

A.空气发电机有两个基本功能,风力大量贮存空气,风力小时释放空气使发电得以正常进行。

B.空气发电使用的是洁净能源,二氧化碳接近于零排放。

C.空气发电的能源是取之不竭的空气,较之于风力发电机,其能源较少受到自然条件的限制

D.空气发电技术在德国、美国已投入使用,成为生态能源领域的一项新突破。

4.根据本文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空气发电需要巨大的储气站,必须建立在有废弃矿井的地方,利用废井储存空气。

B.空气发电需要压缩并储存大量的空气,必须建立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地方。

C.用矿物能源价格太低,空气发电现在还少人问津,要引起重视就必须大力降低成本。

D.随着矿物能源的短缺和人们对洁净能源的需求,空气发电将成为电力的重要来源。

附:答案及简说

1.B(本题主要考查两点:一是空气发电技术以什么为动力,二是空气发电与风力发电的关系。空气发电机以压缩并贮存的空气为动力,放A、C错。空气发电并非只为储存风力发电机所用风力而设计,第三段“该技术除了能作为应急电站也是一种洁净源的获取办法”就表明了这一点,故D错)2.A

3.C(空气发电机在用电处于低峰时也贮存空气,故A错。末段未指出“空气发电也并非是零排放”,“并非是”不等于“接近于”,故B错。空气发电技术在美国尚未投入使用,故D错)

4.D(利用废弃矿井建造储气站,这是用地制宜的措施,不等于非此不可,故A错。空气到处存在,不需依靠风力,故B错。文章并未点明或暗示空气发电成本偏高,也不能因为矿物能源价格低就要求空气发电降低成本,故C错)

阅读自然作文【篇4】

看雨中柳枝摇曳,体会孤傲,注意雨丝的缠绵,独品大漠驼铃的隽永;

看草原上空蓝天白云,感悟生命,注意天然的超俗,独品草原马嘶的超脱、、、、、、

阅读天然,收成的是一种心情,一份感悟。

阅读天然,是一种直接的心情体验。只有天然的“风霜重重恶”,才能成就菊花的“性与凡草殊”、“风霜奈其何”的英气;只有字人的“隆冬到来时”,才能成就“红梅不屈服,树树立风雪”的风格。即便是“发上指冠”,那也是在“潇潇雨歇”后由恨而生;纵然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胸襟,那也要先触景尔后方能生情。

阅读天然,就是在收成心情。不恰是由于“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的瑰丽月夜,才有了那“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的惜别之情吗?不恰是由于“朝辞白帝彩云间”的绚烂美景,才哟了那“轻舟已过万重山”的憧憬吗?不恰是由于那“似花还似非花”,才有了那“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的伤春惜花之愁吗?

阅读天然,人与景往往融为一体,天然老是教会我们良多。好比,看着那大海,心中不禁想到“大海拥有博大的襟怀胸襟,故能积涓涓细流而形成浩瀚之势;人若能博采众长,顶能拥有无限聪明。”仰望着天空的时候,不免想到雨果的话“望着天空久了,你便能看到上帝。”凝视着花朵是坠落,又不禁叹道“花开花落,是一个生命的循环。永恒凝聚夸姣,逝去的一切只能留给回忆。”

古人有云:“师法天然。”的确,大天然是最好的老师。只要你真心投入地去阅读,品位,它便会用那不加雕琢的美景教会你许多。在繁杂的糊口中抽出些须零碎时间时间,去赏识,去阅读,去感悟,于灵魂,于内心,也已是莫大的享受与收成。

阅读天然,找到一份属于自己的心情;阅读天然,收成一份利于自己的感悟、、、、、、

乌拉特前旗第四小学五一班刘佳玉?”的完美结局。阅读天然700字作文请大家看一看,我到底是男生,仍是女生呢。杀手锏――骂人?家,到底是什么。胃不惬意。记得一年级的时候,有一天,我闲着无聊,便拿起了放在我妈妈办公桌上一张报纸,那张报纸恰是《小学生周报》?燕子妈妈带着小燕子从南方归来它们停留在光秃秃的枝丫上,燕子妈妈告诉小燕子:“这里曾经是我们鸟的天堂。

阅读自然作文【篇5】

不知什么时候开始,天气转冷,清晨的鸟鸣声也弱了下去,更没有了夏日鸣蝉的聒噪,耳边也有了难得的静谧。

“花落城中池,春深江上天。”我疑心这是极好的诗句,暗自吟诵得酣畅淋漓。忽见一只斑鸽停在蓝色的阳篷上,娇小的足蹄踏进这儿的一刻,无声胜有声,“嗒,嗒……”轻盈的脚步愈发富有节奏感,美妙极了!

蹑着手脚,放下书本,打开纱窗,倒有些心虚了。窥视着它玲珑精致的容颜。这小家伙倒也得意起来,左右侍弄着自己深浅不一的羽毛,硬币大的小脸,却怎么也不肯面向我,淘气地只留下个倩影。

陡然的伤感涌上心头,静悄悄的家里一点声音也没有,好孤独啊!现在连这小小的生灵都不理我,我独眺远方。猛然想起楼下枫叶是否转红?“对,下楼去!”

谁知,在我脚粘上地面的那一刻,在一个树梢上,我和它又见面了,我和它对视着,它也许对我不屑一顾,可我却将它深深地烙在了心上。

倏地来了一道冷风,差点把阳台上晒的柿子干给打翻了,快点收起来吧!

不知何时,淅淅沥沥的小雨也尾随着冷风而至,敲打着生锈了的铁玩意儿,自得其乐。

翠绿的叶子不知何时失去了水分,蜷缩起脉络,耷拉着脑袋,甚至对细雨也没兴趣。哎!万物都有其生长规律,深秋了,叶儿也该回家了,“质本洁来还洁去”,“化作春泥更护花”,明年又会催生新绿。

“登楼东南望,鸟灭烟苍然。”灶台烟雨中,我回了神,树梢上的斑鸽没了踪迹,“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遛弯儿去了?呼朋引伴去了?亦或是回家了?

我退回到了原位,关上傍晚昏暗的窗帘,闭上了眼:高台,绿树,斑鸽。

阅读自然,真好!

阅读自然作文【篇6】

在广阔无垠的大地上,蒙着一层淡淡的,静静地,厚厚的地毯。这张毯子攘着亮晶晶的钻石,在光亮下闪着迷人的光芒。那么,这一定是公主的饰物吧!不要着急,其实它,就属于我们自己。这,就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惊喜雪。 2月5日,一个特殊的日子,因为它下了20xx年的第一场雪。睡眼朦胧的我听到这个喜讯,像欢快的小鸟,以最快的速度冲向阳台。啊,此时银装素裹的世界是那么美好:一个个雪白的小精灵从云层里纷纷露出了笑脸儿,带着甜蜜的酒窝,载着满满的幸福,睁着好奇的眼睛,舞着婀娜的身躯,跳伞似的从空中坠落下来,落地的同时还不忘摆几个优美的造型。此时的大地经过细心的装扮,立刻变了个模样,地上仿佛铺上了一层洁白的羊毛毯,只是比毛衫更雪白,比钻石更纯净&&窗户上的雪花慢慢地融化了,粒粒水珠儿仿佛被打碎了的瓶子,闪着七彩的光芒。这美好的景象使我陶醉,使我惊叹,使我震撼,更使我怀疑:这美貌的外表下究竟藏着多少奥秘? 去年,是个令我们孩童失望的一年。它,是个没有雪的一年,是个没有欢笑的一年,更是个难熬的一年。在这一年里,有无数的期盼,无数的愿望,无数的失望&&而20xx,却似乎猜到了我们的心思,初次见面就给了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此时此刻,重逢的激动,无限的喜悦,不尽的轻松,都一起涌现于我的心头&& 雪啊,你有多大魔力使自己永远是照片上的模特?有多少魅力使人们看的那样入迷?又有多美的衣饰使大地如此可爱?雪,你为何不回答我&& 雪,是一个个小精灵,飞舞着,给人以幸福;雪,是纯洁的天使,微笑着,给人以快乐;雪,更是大自然给予我们的神秘礼物,看到它,就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我爱你,雪!

阅读自然作文【篇7】

1、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总会慢慢经历一些自己不懂的事情。

2、当别人嘲笑、厌恶你的时候,一定不能退缩,也不要瞧不起自己。

3、原来,毛毛虫必须要经历黑暗和难忍的疼痛,才能变成美丽的蝴蝶。而我们在生活中,也会碰到困难,只有经历过磨难,我们才会真正成长。

4、在别人都厌恶和嘲笑毛毛虫的时候,只有小花依然对它微笑,还安慰毛毛虫,让毛毛虫有了继续成长的勇气。我们小朋友也应该向小花学习,要友好地对待周围的人,不能嘲笑他人。

5、毛毛虫外表丑陋,可是后来却变成了美丽的蝴蝶。告诉我们,随着时间的流逝,人也是会发生变化的。有的人可能小时候不聪明,以后却能成为大科学家;有的人小时候很聪明,长大以后却没什么出息。所以,妈妈说,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妈妈叫我记住一句话: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

阅读自然作文【篇8】

书籍是整个世界的营养。生活中没有书籍,就像太阳失去了光芒;智慧中没有书籍,就像鸟儿失去了翅膀。书籍是我们的朋友,也是我们成长的重要伙伴。它给予我们力量,给予我们启发,能让我们一生都罩上诗意的光芒,我们从小就要热爱阅读。

一次,我买了一本书,《昆虫记》,才看了几页,我就爱不释手了。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个家庭都安装了电脑,但是我们离可爱的大自然越来越远了。这本书给了我们一个接近自然的机会。在这本书中,介绍了许多未知的昆虫。

这些小家伙真可爱,连卑微的毛毛虫也有特写镜头。就说蟋蟀吧,它总是躲在草丛里,藏在石头下,乱叫个不停,可在《昆虫记》里,它却十分勤劳,十分快乐,它在歌声中找到了最大的幸福和快乐,同时也将快乐带给周围各种小生命。从七月到十月,它一直在歌唱,伴着星星,伴着月亮,歌唱着幸福,歌唱着生命,永不停息。

我对这本书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一次,我为了看书,竟然连锅里的水烧开了都不知道,结果被妈妈臭骂了一顿,妈妈说:“为了看书,连锅里的水开了都不知道,真是个书呆子。

”我吐了吐舌头,又自豪又惭愧。

《昆虫记》这本书使我和大自然零距离接触,读着它,我身边好像出现了这些奇异的小生命,让我目不暇接。这是通向自然的大门。它可以丰富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永远激励我去探索自然。我认为,作为祖国的新一代,只有从小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才能使祖国的明天更加辉煌。

阅读自然作文【篇9】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我要走进春天,感受大自然中春天的气息。 春天最勤劳的是柳树。每当初春,柳树总是第一个梳好她长长的,绿绿的小辫子,虽然没有桃花的.大方、艳丽,没有梨花的纯洁、华丽,但她总是第一个梳好自己的小辫子,而且朴素中带着一分特别。她谦虚,从没把自己打扮得十分华丽;她单纯,从没把自己装饰得五彩缤纷。 但桃花也别有一种独特的风格。外边是淡红,中间是粉红,最里边是深红。一朵朵桃花挂在高高的枝头上,显得十分艳丽,叫人一看就喜欢。我见过的桃花最多一个枝头上有十二三朵呢!这时,嫩绿的小草也从泥土里探出头来,望着外面的世界,说:真美啊!我也要成为春天的一道风景线。桃花衬托着小草,小草映衬着桃花,他们生活得十分融洽。 小草还有另外的一个朋友,是谁呢?对,就是梨花。梨花开得纯洁,但中间有几个黑点。它使梨花不那么单调,反而增添了几分独特的美貌,中间的几根花蕊使她更加美丽。小鸟站在高高的枝头上,为春天的花朵增添了几分生机。 当满山都是梨花时,你可以感受到一片春天独有的气息。 春光明媚,微风拂面,这样的天气是我最喜欢的。每当有这样的天气时,我都会在午后拿着跳绳,去外面活动。风吹到了我的脸上,轻柔柔的,就像用毛巾擦我的脸一样舒服;阳光照到了我的身体上,暖洋洋的,就像妈妈在抚摸我的头一样惬意。 而风刮的大一点时,我总会拿着风筝去外面放。当我望着我的风筝是天上最高的时,我的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欢喜&& 春天,没有夏天炎热,没有秋天斑斓,没有冬天寒冷;春天,没有单调,没有朴素,春天,没有争吵,一片祥和的气派。春天,是大好的光阴,是比金子还珍贵的东西。 春天,你让我们欢乐,是我们蓝天下所有的生命共有的幸福时刻。啊!你是大自然的的礼物。中关村三小万柳部 四.12班 25号四年级:王皓扬

阅读自然作文【篇10】

儿子在星期五下午就把作业都写完了,周日便无事可干,我们决定到森林公园去游玩。

背上灿烂的金色阳光,东行而去。

到了到了,一路上,是密不透风的参天大树,它们错综复杂大大小小地弯曲着,交叉着,很是壮观,透过千万片斑驳的树影向树林深处望去,一切都是静止的,偶尔有树梢动了一下,一只小鸟轻快地从一棵树飞到了另一棵树,突然便想到一句诗——“空林不见人,但闻鸟语声”。

穿过丛林,忽而豁然开朗,儿子不禁欢呼起来。

一片硕大的池塘开阔在眼前,半池荷叶半池水,水中倒映着蓝天白云。池塘边停息着几艘小船,静静的凝望着水中的倒影。

池塘周围便是杂草丛生了。

脚踩在杂乱松软的葛八草上,两边的草丛中惊起了蹦跳翻飞的蟋蟀、蚱蜢、小飞虫,有无数的藤曼缠绕攀爬沿坡度形成一座密不透风的绿墙。

“妈妈,这是狗尾巴草吗?”儿子揪掉毛茸茸的一节草好奇地问我。

“是呀!就是狗尾巴草。”难得这么一大片狗尾巴草,我又帮他采了几节。

他拿起来把毛茸茸的一端对着自己的胳膊挠痒痒,发出咯咯的笑声。

“快看,儿子!这里有苍耳!”我惊奇的发现儿时记忆的带刺苍耳,倍感亲切。

儿子跑过来,左看右看,却不敢采摘。

我笑着摘下几个苍耳种子递给他,它们刺头软软的,不太扎手,显然还没有成熟。

儿子瞪大了眼,像个傻小子。他把它们放在自己的衣服上,来感受苍耳妈妈传播种子的聪明之处,那些种子附着在衣服上,很久都没有掉落。

我们一路探索着,就像穿过最原始的路途。有火红的叶子就像“霜叶红于二月花”;有柳暗花明引入“曲径通幽处,瓦房草木深”;有夕阳西下感受宁静致远的“日暮荒草远,野旷天地人”……

儿子小心翼翼地从一片心形叶子上捧过一只蜗牛,用担忧的神情说:“妈妈,你看,它死了吗?”

蜗牛一动也不动,看不到他的肉体,门口是白色的厚厚的膜覆盖着。

我看了看笑了:“傻孩子,它好着呢!只是知道我们今天要来,就学起了诸葛亮,闭门谢客,呼呼大睡了!”

儿子也笑起来,再次小心的捧过去,轻轻把它放到原来的叶子上,那动作,就像生怕惊醒了蜗牛的美梦似的。

大自然,你给我们上了最有意义、形象生动的一课。

阅读自然作文【篇11】

大千世界,缤纷自然,蕴含着众多深奥的哲理。甚至是鲜艳的花朵、挺拔的树木、奔流的小溪都会给我们以人生的启迪。

看!墙角的那块儿土地上,一条小蚯蚓在拼命地翻滚,往泥土里钻。它在干什么呢?躲避吗?当然不是,它很勤劳,它在尽自己的一份力使土地变得松弛、肥沃来很好地培育庄稼。

放眼那无垠的田野,高粱颗粒饱满却是低垂着头。这是为什么呢?他很懒惰、它在颓废吗?当然不是,它完成了一年的生长却不向他人炫耀自己的丰功伟绩,它这是在教给我们做人要谦虚,不应骄傲。

再看那挺拔的松柏,毅然独立于寒冷的冬季,不怕寒风凛冽的吹打,不怕冰天雪地的考验,毅然坚守在自己的岗位。这是在教我们在社会中生活要坚强,不要遇到一点儿困难就退缩,那样会使我们永远止步不前,永远不会成功,永远停留在自己的小圈子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中生活,遇到困难是难免的,但是我们可以选择用积极的态度对待它,勇往直前,敢于同困难斗争并且战胜它。

再看看那奔流的小溪吧,春天一解冻它们就欢快地向前流去,不停地前进着,不管是遇到巨石、横生的枝杈还是狭窄的细缝都不放弃,永远向前,一直欢快地歌唱着向前奔流,只为一个目标,那就是——流入辽阔的大海。它们这种对待挫折、对待生活积极乐观向上的态度不也是我们应该具备的吗?

……

闲暇之余,不妨眺望自然、贴近自然、感受自然、阅读自然,体验大自然中一切美好的事物,相信一定会有不凡的收获,带给你人生不一样的改观。

阅读自然作文【篇12】

自盘古开天辟地以来,便有了一个极其简单的又复杂的名词——生命。大自然拥有无数的生命,是生命的集体。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都有生命,就连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草履虫也是生命。大自然赋予了我们一个生机盎然的世界,是一本内容丰富、学无止境的书籍。

春天,大地披上了一件绿色的轻纱,各类花种竟相绽放,尽态极妍,各展风姿,谁是花中之王?沐浴在温暖的日光中,迎面吹来柔和的风,轻拂过花羞涩的脸,引来树叶的沙沙作响。春,是四季的使者,献给大地第一份礼物。

夏天,炙热的日光烘烤着大地,偶尔吹来一丝微风也夹带着暑气,树上的知了正慵懒地哼着带节奏的调儿,驱赶炎热。夏,是太阳的伙伴,把它那如火的热情献给大地。

一丝带着凉意的风吹起,秋天,悄悄地来了。羞涩的她,送给大地一件金灿灿的衬衣,使得树叶都愧对于它,纷纷落下。农民扶起一束束装满金穗而垂下腰的麦穗,满意地笑了。秋,是丰收的使者,带来了一年的活计。

紧接着,大地自发地披上了一件雪白大貂衣,悄悄地告诉我们:“冬天,来了!”道路上,田野中,房顶上全蒙上了一层雪白的纱,凛冽的寒风扑在路上急走的人们,冻红了他们的脸……冬,是四季的尾声,带给我们新年的洗礼。

四季的更迭,是大自然中最常见的规律,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亘古不变的规律。

青翠的树,红艳的花,湛蓝的天,透明的水,浓白的云……一同构成了五彩缤纷的大自然;清脆的鸟叫,聒噪的虫鸣,低沉的响雷,叮咚作响的流水声……组成了大自然千变万化的交响曲;浓郁的花香,散发着泥土气息的大地,树木特有的木材香……共同构成了大自然各具特色的香料柜子……

大自然是一本厚厚的词典,每一页都是那么精彩,蕴含丰富的知识,引起人类强大的求知欲,去发现、尝试、解决每一个谜团。它的神秘之处成为人类不断探索它的动力,促使人类揭开它神秘的面纱。但,这又何尝是一件容易的事呢?这需要人类坚持不懈的努力。也许,这就是大自然的可爱之处吧!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