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潜力是无穷的,此话真乃真理。如果你持之以恒的给孩子灌输一种思想,久而久之,他就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自从孩子三周岁多一点,我们就给她买了旱冰鞋,孩子不到三天就学会了,可见学习的速度是令我们大人望尘莫及的。在学习之前,我就很认真的告诉她:“宝贝,你知道吗?学习滑旱冰是一定会摔交的,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不摔交才是不正常的,你能明白吗?”她很认真的点点头。所以,每次孩子摔交之后,她都会抬起自己的小脑袋,很可爱的对我说:“妈妈,摔交是很正常的事情。我不怕疼。”“对啊,很正常。不摔交是学不会滑旱冰的。”我微笑着答道,“你要多练习啊,因为熟能生巧!这样你才能滑的很好啊!”现在的她,几乎不墩屁股了,呵呵,有进步了。
可能是受学旱冰的影响,我发现孩子有了一种不服输的精神。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成雨在练习拍球和跳绳、还有下腰的过程中,热情不减,而且经常对我说的几句话是:“妈妈,我练练就会成功的,是吗?”“妈妈,你看,我有进步了吗?”“妈妈,你看我能下腰了。”这个时候我都会很夸张的显出特别兴奋的样子对她说:“是啊,只要你肯练习就行。”“啊,我的宝贝好棒啊,已经学会下腰了,真了不起!”
就说成雨的下腰吧,本来我就认为,像她这样胖乎乎,身子比较沉的孩子,学习下腰是很困难的。所以,当老师要求家长和孩子在家一起练习时,我也马马乎乎,不指望她能学会。但有一天,孩子突然对我说:“妈妈,你看我能下腰了,我真的会了。”我还以为她是闹着玩的,也没太在意,自己该干什么就干什么。只有当她的身子像一座桥一样弯下时,我的眼睛都看直了,怎么可能呢?我还是不敢相信这是事实。不过,为了激励孩子,我马上为她的表演鼓掌。为了证实她是自己下的腰,我说:“成雨,你能再给妈妈下一个,好吗?”“好的,妈妈你看好了?”她很爽快的答应了。只见,小家伙用手轻轻的托住腰部,身子和头慢慢的往后仰过去,然后双手撑地,一座美丽的小桥出现在我面前。看到这一场景,我忍俊不禁地问道:“宝贝,你什么时候练会的?”成雨笑而不答。“你真是太棒了,你是妈妈骄傲。”我只想一个劲儿的夸她,因为在我看来,这简直就是一个奇迹!!
成雨的跳绳也是逐渐的进步。我记得上星期三回家时,她只能跳二十四个。等周六回家,她已经能跳五十多个了。也许,孩子是为了博得大人的夸奖;也许,孩子是想炫耀一下自己;也许,孩子的脑子里已有这样的观念:只要我练习练习,什么我也能学会。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动机,只要孩子对所学的东西感兴趣,并且想持之以恒的做下去,做家长的就要全力支持他们,相信奇迹会出现。
xx通常会在家里来同学或小朋友时,最兴奋,总喜欢把自己的玩具拿出来和对方玩,但今天同学是要去抄作业的,我想有必要提前与xx协商,让他配合下,不要打扰同学做作业。趁xx同学上楼换鞋时,我问xx,呆会你同学到我们家里后,你准备做什么?。xx回道:“我来做晚饭,你辅导我同学写作业吧!”xx的回答让我有点意外,晚饭他来弄,有点不太相信。虽然一年前xx有做过饭,但直从他奶奶来过后,就再没碰过锅勺了。即然他都这样说了,那就给他来点鼓励吧!于是我故意非常感到惊喜地说:“真的,xx这么棒,那妈妈有福了。”xx听了还来了句让我很感动的话:“妈妈,你辛苦太久了,以后星期天就都由我来做饭吧!”
回到家,xx把同学带到他房间,并把书桌收拾好,拿作业本让他同学做作业,然后对我说:“妈妈,你就坐在我同学旁边看书吧!”xx让我如同陪他写作业一样,在旁边看看书,等他同学有不懂的地方时辅导下。我听从了安排,坐了下来。xx回到厨房开始做起晚饭来。我担心他不会用刀,跑去准备给他做个示范,却被xx推了出来,说:“你不用来这,今天这饭我一个人弄,你不要插手,你去陪我同学就行。”说完还拿起围裙围在了自己身上。看着xx这么有把握,我也就退回,来到xx同学旁边。
在陪xx同学做作业时,发现小朋友是坐姿不对,他喜欢把双脚跪在椅子上,这样整个受力点都在胸口,于是写的字不但大还非常慢,后我把坐姿给他示范了一遍,让他重新坐下,但由于他养成了这个习惯,没几分钟,他又把脚跪在了椅子上。我若老纠正他,会分散小朋友写作业的专注,那今晚的作业就不知要做到什么时候了。我想还是给孩子点鼓励吧!当我看到他再次把脚放上来时,我就故意夸张的说:“阿姨这次发现你把脚放上来,比上次晚了几分钟,你若一次比一次都晚几分钟,你慢慢地就不会再把脚放上来了,你试着控制下自己,我相信你一定行的。”果真他一次比一次的时间隔得长了点,并且当他把脚放了上去,只要我在他旁边,他就会马上把脚自觉的放下去。因我担心xx在厨房不安全,所以两头跑偷望着。
一小时后,xx说开饭了,当我来到厨房时看到,灶台磁砖上到处洒着菜,并且肉还没炒熟,我借着端菜的借口把肉重炒了一下。虽然一大条玉米被xx削得只有一小碗,玉米的精华却躺在垃圾桶里。但我看到xx真的动手做了这餐饭,很高兴,并且青菜炒的比我炒的还美味点。
xx同学听到饭做好了,就跟我说:“阿姨,我能不能吃了饭再做作业?”我很干脆的回道:“当然可以,吃了饭才有精力来做作业,这样你写作业速度才会更快。”
开饭时,我对两小家伙说:“吃饭老规矩,坐好,不可多说话。”开始两小家伙做得还不错,后等xx吃饱了,xx同学坐在餐桌前也就不安份了,他也想不吃了。这时我故意说,我俩比个赛,看谁吃得快。孩子听了来了劲,几口把碗里的饭解决了,虽没再加,但碗里的还是吃干净了。
饭后xx同学自觉得把抄写的作业抄完了,另要求由家长出20道应用题我代出的没做。作业的时间太长了,我若压着他做,孩子一定会礳磳,干脆让他们看四十分钟电视。
本以为今晚xx说做饭,只是说说,没对他抱很大的希望。xx同学抄作业,我还以为会抄得很晚,结果超出了我的预料时间。两个小家伙,都表现的非常棒,让我很意外。看来适当的给孩子一点鼓励,孩子真的会还你一份惊喜。
很多家庭给孩子使用一个打不破的专用碗,孩子进餐就使用这个碗,这样做是基于担心孩子把碗打破。
周周没有固定的碗,我们一直是给周周使用和我们一样的瓷碗。周周打破过一次碗,那是在大约两岁多的时候,周周端着瓷碗吃饭,一不小心,碗掉到了地上!这是周周第一次打破碗,她非常惊恐地看着满地的碎片,哭了。当孩子看见一个完好无缺的碗由于自己的不小心变得支离破碎时,心中一定是非常懊悔和自责的,他们喜欢完整,不喜欢破碎。我宽慰周周,“没关系,我们一起来打扫碎片就行。”
我的宽慰让周周放松了许多,我们一起清理完碎片后,我又给周周拿了一个瓷碗,并鼓励周周自己想办法,要怎样才不会打破碗。周周见我如此信任她,又给她一个瓷碗,非常开心,笑容回到了小脸上。这一次,她是非常小心地把碗放到桌子上,左手小心翼翼地扶着碗,唯恐再一次把碗打破。在那以后,周周很少打破碗。相反,那些平时用不锈钢碗或者是塑料碗的孩子很容易打碎碗,因为他们的家长不信任他们,没有给他们用过瓷碗,令他们没有“陶瓷易碎”的经验。
在孩子第一次打破碗的时候,没有一个孩子是故意的。碗被打破了,可能是由于他们小手的笨拙,没拿稳才会打破。他们打破一次碗后,就会小心翼翼地使用他们的碗,想办法不再把碗打破。倘若因为孩子打破了一只碗就不给他们使用瓷碗,或者根本不给他们机会使用瓷碗,那么孩子感受到的就是家长的不信任,他们会觉得,“我可能只会给爸爸妈妈添乱,损坏爸爸妈妈的东西,我真是太不能干了。”久而久之,这种不被信任的感觉会让他们怀疑自己,变得不自信。
我们成人在单位有了失误,如果主管再给我们一次机会,修正失误,会不会感受到主管对我们的信任?我们的心里会不会心存感激,从而更加努力工作,弥补失误?倘若主管不再给机会,而是把事情交给别人,我们是不是会觉得非常挫败,觉得主管不再信任自己?孩子的内心和我们一样,他们能觉察到我们的细小行为流露出的信息,只是他们不会表达,但是其影响会深深地烙在他们的心里。
我们不仅让周周用瓷碗吃饭,而且让周周帮我们收碗。这项工作在周周2岁的时候就开始了,第一次让周周收碗的时候,我的心里有些打鼓,担心她没走稳摔倒了,摔破几个碗是小事,倘若让碎瓷片割破脸就糟糕了。我偷偷地跟在周周身后,准备在周周要摔倒的时候随时保护。谁知周周发现了我,把我赶开,“不要妈妈保护!”是啊,既然让她收碗,为何又不相信她,还要亦步亦趋地跟着呢?我意识到自己太紧张了,揪着心退到了一边。第一次收碗,周周其实也是紧张而又激动的。她小心翼翼地两手端着碗,慢慢地一步一挪往前走,从餐厅到厨房,只有几步路,周周却走了差不多1分钟!当她踮起脚把碗放到了厨房的案板上时,周周激动地大喊起来:“我成功了!”“成功”这个词是周周最早学会使用的词之一,她也早早体验了“成功”的感觉。如果决定让孩子做某件事,就不要怀疑孩子是否能做好,一定要相信孩子,真正地放手。不要把紧张和担忧挂在脸上,而要埋藏在心里。
不过,在做某些可以预见可能产生危险后果的事情之前,家长一定要事先检查,排除隐患,尽可能避免危险的发生。比如2岁孩子收碗,一定要确保地面不潮湿,孩子的鞋是防滑的,挪开周围的障碍物,以防孩子万一摔倒磕伤。
孩子的潜力是巨大的,实践证明,很多事情孩子是可以做到的,只是家长没有相信他们,没有给他们足够的机会。
两三岁的孩子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更多的时候他们愿意自己动手做事情,这时候作父母的要鼓励孩子,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而不能一味的代劳,觉得孩子做不好,或者有危险。家长只需在旁边看着,在孩子请求你的时候再出手相助,或者事先指导或示范一下。
其实学会做一件事情,都需要一个过程,你不让孩子去做,去试,孩子永远也学不会。都说懒妈妈会有一个勤快的孩子,更多的时候,我们不妨作个懒妈妈。嘟嘟现在自理能力强多了,自己挤牙膏接水刷牙,自己接水洗脚,洗澡。一次他要自己倒开水冲水洗脚,往常都是我给他倒热水,还是怕烫着他,他在旁边闹开了,带着哭腔说:“我自己,我自己!”无奈,这次我狠狠心,让他试试,(水壶里开水不是很多)我教他怎么拿把手,怎么拔木塞,同时怎么避开水流方向,然后盯着他自己倒一次,孩子成功了!他破涕为笑了,孩子又学会了做一件事情。
相信自己的孩子,像《海底总动员》里小丑鱼尼莫的爸爸一样,相信孩子能行,不但解救了别人,也解救了自己,希望孩子长大,就得一点一点地学会放手,让孩子大胆的去尝试。
在我们这次的家访中有一个年龄特小的孩子,他叫辰辰是8月30日出生的,各方面能力都偏弱,尤其是生活自理能力,不会自己吃饭,不会自己小便,在园会经常小便在身上,所以每天上幼儿园都会带好几套衣服。在与家长的交谈中了解到家长虽然认识到了自己的孩子在这些方面是偏弱的,但是总以孩子还小为由,件件事情都由成人包办,甚至小便,大人会抱着去小便;吃饭自然也是成人喂。使得每天上幼儿园都要带好好几套的换洗衣服,在园的吃饭也是需要老师喂才行。对此,我想从两方面谈谈我对这位孩子家长教育方法的一些体会。
一、不要因为孩子小,而剥夺了孩子锻炼的机会。
在与该家长的交谈中了解道:家长认为孩子在班中年龄小达不到这样的标准是正常的。其实这位孩子家长的想法不难理解,因为小的缘故,而没有达到能力上的要求,等他大一点的时候就会学会的。可是我们试想一下,如果这位家长一味地剥夺孩子学习锻炼的机会,那么他不是始终都不会了吗?其实不光是这位家长在我们周围有许多的家长都抱有这样的思想。他们把孩子本该会做的、能学会的事情都一手包办了,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渐渐地该学会的事情,孩子还是没有学会。那么就会养成依赖成人的习惯,也就有了现在很多大学生去外地上大学,不会自理,而哭着嚷着要回来的现象了。
二、不要因为想当然,而从自己的角度考虑孩子的想法
从这位家长的交谈中还了解到:让孩子学习了自己小便,可是他学不会,所以就不学了。可以看出家长有这份培养幼儿学习新本领的心,但是尝试了几次以后,就觉得是因为孩子小,还没达到会的标准,所以就不学了,干脆家长一手包办,等他长大一点以后就会自己学会的。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家长有着想当然的心里,他从自己的角度,思考孩子的想法;他以孩子学不会的想法,想着自己应该包办做的事情。所以我想对家长说:多从孩子的角度,想想孩子的想法吧。其实虽然小,很多孩子学习新本领、认识新事物的欲望还是很强的,可是往往由于家长的一手包办而没有给孩子锻炼的机会。也许一次孩子没有成功,二次还是失败,说不定三次、四次以后孩子就学会了呢!所以我想如果家长从孩子的角度,思考孩子的想法,多给予一些锻炼的机会,那么成功也许就会在眼前的。
每个家长都是爱孩子的,每个孩子也是有很强的学习欲望的,为什么有的孩子懂得知识多、能力强,而有的孩子懂得知识少,能力弱呢?我想很大的因素还是家长。只要我们家长相信孩子,多给孩子锻炼的机会,那么孩子的收获一定是非常大的,所以我想对家长说:相信自己的孩子,他是可以的!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