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

幼儿一个具体的活动设计方案 设计一个幼儿园教学活动方案 08-12

育儿心得: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

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他会给你一个不一样的答案。在今天,一个4岁的孩子给我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哲学课,使我深刻体会到了它的深刻意义。

今天下午快放学的时候,邱昊走到我面前,低着头,不说话,手使劲地拧着衣服,我用手摸他的衣服,果然湿了,全部都湿了。我轻轻地问他:“衣服为什么湿了?是不是洒水了?是不是开水龙头的时候,用力过大,把水溅得满身都是?”他一直低着头,红着脸,支支吾吾不说话。我接着问他:“是不是其他小朋友,不小心,把水弄到你身上了?”邱昊还是不说话……这个时候,我正要批评,但看着他扁起的小嘴,我想:算了吧,等等吧,给他一个思考的时间,给他一个说话的机会。于是我用我的衣服给他换下湿了的衣服,告诉他:“先穿老师的吧,等你的干了再换下来。”接着,我开始揽着他,耐心地等。一分钟过去了,邱昊终于抬起头,说话了,他说:“老师,我刚才大便了,水冲不下去,我用盆接水往下冲的,不小心,盆里的水就洒身上了,但是我把大便冲下去了。”

我紧紧地抱着邱昊,跟抱自己的孩子一样,这个时候,我还能说什么呢?我差点因为自己的自以为是伤了孩子的心。

邱昊也紧紧地抱着我,向来,孩子抱我总是紧紧的,让我喘不过气来。我们总是因为自己是大人,有很多的想当然,并且把这个想当然当作真的事情放在孩子做错的事情上面,殊不知,我们这些自以为是伤过孩子多少次心。

给孩子一个说话的机会吧,也许他会给你一个不一样的答案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家长要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已经多次听冉冉的妈妈在老师和园长面前说孩子在家里的趣事,尤其是对在幼儿园发生事,家长把孩子的描述给我们讲述的时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很多的乐趣。更可贵的是这位聪明的家长,通过孩子的语言,把对幼儿园的感受传递给了我们,从来都不直接说出对幼儿园的不满,但从她可爱的女儿对其老师的一言一行的精彩描述中,我们一下子就可以知道我们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

我非常敬佩这位妈妈,因为她每次在说她的女儿的时候,都好象是在欣赏一幅她成功的作品,她会把自己的孩子的一切观察的细致入微,会带着满腔的热情和耐心听孩子把话说出来。我觉得这是一味非常优秀的家长。

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的许多家长,对孩子看得非常的重要和宝贝,但却没有热情和耐心观察和了解孩子,甚至孩子在大人面前说话就心烦,孩子提出要求也会简单的否定,根本不去想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想,这样说,这样做。

语言是孩子表达、交流的重要手段,用语言表达的过程,也是思维的过程。如果连说话的机会都不给孩子,那不是很残忍吗,又怎么能使自己的孩子更聪明呢?并且在让孩子把话说出来的同时,家长还有责任培养孩子正确的发音,并要让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

育儿心得:给孩子一个发展的空间


育儿心得:给孩子一个发展的空间

有了孩子,就是父母。每个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健康成长,出类拔萃,有辉煌的一生。但实际生活中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实现这个愿望呢?可能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是我的一些心得的体会。

一.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

在孩子咿呀学语时,我经常教他一些简单的古诗,唱一此简单的儿歌。再大一点,我就买了好多的书籍,认字卡。每到晚上睡觉前,都会读一些故事给他听,让孩子从听故事开始建立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空的时候跟他玩玩字卡游戏,用一个词组来说一句完整的句子,说的好的我会伸出大母指表扬他,让他得到肯定,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

二.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我觉得人要从小养成一些好习惯,一个好的习惯可以伴随一个人一生,可以影响人一生。孩子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岁而立。”孩子三岁前后,就必须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气和习惯,凡是自己能够做的,必须自己做。要让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有教养从守时,排队,在公共场所合不大声说话,不轻易发怒,对人有礼貌等。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所以言教不如身教。

三.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气氛

父母要相爱,父母之间感情冷漠,甚至出现争吵等不良家庭气氛,都会给孩子的情绪带来不良影响,从而孩子就不愿意向父母敞开心怀。采用游戏.活动的方式培养亲子关系,进一步做到良好的沟通。不管有多忙,都要赶回家和孩子一起进餐,全家人围着同一张桌子吃饭,这是最温馨的场面。

四.尊重孩子的选择

每一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们有自己的意愿和见解,家长要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朋友加以尊重。要学会做孩子的顾问,细心聆听,协助选择,而不是插手干预,给孩子一个发展的空间。

教育孩子要从日常生活中细小的事做起,不打骂孩子,要有赏识教育。祝愿天下的父母都成为快乐的父母,祝愿天下的孩子都是幸福的孩子。

育儿心得:给孩子一个心理缓冲期


育儿心得:给孩子一个心理缓冲期

孩子们喜欢凑在一起玩,到吃饭时间也不肯回,这时从孩子们身上不同的表现就可以看出家长是如何约束孩子行为的。有的孩子说回就回,有的孩子却是叫个三番五次也不肯走,有的非要等别人都走了才罢休。面对不听话的孩子,有的家长不停地抱怨:看看,这里面就你最不听话。“不听话”的孩子并不因家长的批评而有所改善,下次毛病依然。

而我家的宝贝身上却从来都没有这样的现象发生,往往他还是别的孩子的榜样,看到他走,其余的孩子也纷纷跟着回家了,我觉得这里面的原因并不是像有些家长单纯地认为“他打小就听话”所造成的,而是因为我细心地捕捉了孩子内心的小心思,而使他乐于服从的。

比如希望孩子六点回,那么五点四十的时候就给孩子提前打招呼:咱们再玩十分钟就要回家做饭了。孩子虽然玩得高兴,可是因为有了一个心理准备,便不会觉得走时扫兴,往往很痛快地就答应了,而孩子对于时间把握得并不那么准确,所以十分钟快结束时,再一次提醒:宝贝,还有三分钟就要走了。孩子知道这三分钟很短促,就会忙着整理自己的玩具,把自己拾到的小石头小棍子什么的找个地方藏起来,以备下次出来时再玩,一般来说,他觉得自己的宝贝都收藏好了就会主动往家里走了,可有时孩子确实是没有玩够,会恳求道:妈妈,我能不能再玩一会儿?我觉得不当面拂孩子的意是比较善意的做法,我会点头同意:可以,不过只能再多玩五分钟。孩子明白这五分钟已是妈妈最大的宽限,但因为妈妈给足了面子,并得到了比预期还多的一点儿时间,心里会有一种满足感,再叫他走时他也不会觉得不够尽性。此时的他也应该学会遵守自己的承诺,如果这次时间真的到了,他还不肯走,家长就一定要学会果断地转头,孩子虽然小,有时也懂得说到做到是一种良好的品行,不愿意自己做丢脸的事,当然家长如果做不到言出必行,心一软又让孩子磨蹭了几分钟,以后慢慢就会被孩子所要挟。让孩子“说走就走”并不难,给心理一个缓冲期,再让他学会说到做到,就这么简单。

孩子喜欢玩是天性,玩要玩得尽兴,回要回得甘心,我经常看到很多妈妈在孩子玩得特别开心时只顾着自己聊天,然后突然意识到要回家了,便不管不顾地叫孩子赶紧走,孩子不肯时,家长又是一通指责,此时的孩子如何肯听话?其实只要稍稍用点儿小心思,就完全可以搞定,可惜的是,很多妈妈太粗心了。

育儿心得: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


育儿心得:给孩子一个美好的童年

看到别的家长都在投稿讲述他们的育儿心得,我也想投,可我没有什么可说的,到现在为止我对儿子的近况还是充满担忧。我不知道一个妈妈老是以这样的心态看待自己的儿子是不是有问题,老是给儿子一种压力,让他失去了很多快乐。在说教无效时还经常武力解决。我同样也充满愧疚,其实儿子一直很懂事。他自己也很容易满足,一点奖励、一句夸奖,他都能高兴很久。他知道妈妈累了,要给妈妈做做按摩,也经常说:“妈妈你幸苦了。”他也从来不吝啬夸奖自己的妈妈。其实听他说这些的时候,我的心是欣慰的。儿子简单、快乐、让人羡慕。我有时也想:在现在这个现实的社会,能有这样的简单和快乐也是一件很美好的事。

可是一想到同龄的孩子,他们的父母经常送他们上一些兴趣班,培养一些技能。而我因为没有时间,让儿子也少了很多的学习机会。让他常常以电视为伍,没有玩伴。也缺少和人交流,我很担心,担心他不合群,怕他会性格孤僻。我常常羡慕别人有那么多的时间陪孩子。不知道儿子心里面有没有羡慕别的孩子能经常和父母一起玩,父母的用心陪伴。别人也会说我挣钱还不是为了儿女,可我不这样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我也想有自己的价值,孩子从来不会停止长大,他也会有自己的人生,他也能发挥自己存在的价值,我也只是最初帮他的那个人而已,只是我没能更好的帮助他,现实社会,竞争太残酷。我希望他快乐,同时又希望他能有足够的能量去面对他自己的未来。

童年应该是无忧无虑的,童年是令人怀念也是难忘的。在他们最美好的时光里,父母是怎么样的形象呢?上好学、读好书、当学霸、上名牌大学,这些都是父母的美好愿望还是它们这一代人该努力的目标呢?人生路上是该一边欣赏风景一边前进,还是低头赶路呢?我是纠结的妈妈!

育儿心得: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


育儿心得: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

岁月如梭,在这不经意的日子里,桦桦已经从曾经只会咿咿呀呀的“假小子”变成了如今的“小公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她的自我意识、独立意识的逐渐开始增强了。在孩子的生长过程,作为妈妈的我也慢慢意识到了老人们所说的“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最清晰的镜子。”由于工作原因,本次幼儿园举办的六一游艺活动没有到和宝贝一起参加,深感遗憾,借此机会我着重想谈谈孩子心中的爸爸和妈妈。孩子从几个月开始,做为妈妈的我们一个字一个字的教着孩子从“啊、妈、爸、咦”、延伸到两个字“爸爸、妈妈”,孩子们都会一直张开嘴巴努力学着我们的嘴形。每学会一个字都会让我们高兴得合不拢嘴,那时的妈妈们最大的感触应该就是“我们家宝贝会模仿了”。可是家长们是否静下心来想过“我们应该怎样让孩子们来模仿呢?俗话说的好“言传不如身教”,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榜样,在宝宝上幼儿园前和父母相处的时间是最长的,接触的机会也是最多的。“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足以证明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现在宝宝上幼儿园了,和我们接触的时间也越来越少。孩子越大,做的“错事”也越多,我们对孩子的批评的声音也是日不可少,甚至在她的成长色彩中添加一些所谓的“暴力”。可曾想我们的一言一举已经扎根在他们细小的心灵。你在孩子心中是什么样子的呢?你的好与坏,并不在于你给孩子买了多么昂贵的玩具,也不在于你给孩子买的是什么名牌的衣服最近各大卫视热播的电视剧《虎妈猫爸》中的小公主茜茜得了儿童抑郁症这一电视情节使我感触颇深,懂事的茜茜可以为了姥爷的一个小“骗局”————好好学习,让爸爸和妈妈合好,她可以每天学习到深夜12点。最终却顶不过这强大的压力得了现在很多孩子易患的儿童抑郁症。深思后我意识到在孩子面前千万不要“不拘小节”,不要认为自己是孩子的父母就可以说一些不伤大雅的话,做一些有失大体的事。比如言辞激烈,摔砸东西,父母的这些言行会深深地留在孩子的脑海里,会对孩子认知的发展起到消极的作用。更不要把工作或和大人之间的感情不顺迁移到孩子身上。为了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努力的改变自己,慢慢的成为孩子心中的好榜样、大英雄。

给孩子创设一个“会说话”的环境


3~6岁孩子语言能力发展迅速,聪明的家长可别错过了这个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关键期。如果在家里开辟一个“语言区”,创设一个让孩子“想说,敢说,喜欢说并有内容说”的语言环境,一定能够激发孩子的语言潜能。

怎样布置空间环境?

可以在孩子卧室或家中书房一角来设置语言区,也可以考虑利用经过安全处理的阳台或飘窗旁的角落来设置,大小视家庭建筑结构而定。建构语言区时,要注意整体性,即区域内容、布置与家庭环境整体的协调融合;安全性,光线要适度,所提供的语言操作材料和周围环境没有危险因素;区域性,设置物低矮,便于孩子拿取、收放语言活动材料;独立性,确保孩子活动时“无端干扰”少。

语言区的布置应舒适温馨,比如在地上铺上泡沫地垫,再摆上几只卡通靠垫,将孩子喜欢的洋娃娃等玩具点缀其间,让孩子从内心对这个区域产生亲近感。

应该提供哪些材料及游戏?

除了提供孩子喜欢的各类画报图书供孩子阅读,还可以提供更为丰富的材料,不断吸引孩子来到这个区域,发展各方面的能力。

语言游戏玩具:故事盒,在故事盒里准备多种动植物立体插图,孩子可以拿出插图自由组合讲故事。废旧台历贴上图片,经过加工改造,也能变成翻页讲述的语言游戏玩具。能干的家长还可以协助孩子一起用废弃的泡沫做成一个小舞台,孩子看过图书后,可以戴在各种头饰或指偶在上面表演故事。

小小播音员:将较大的空纸箱正前方挖洞,做成“电视机”造型,让孩子钻在里面模仿播音员播音或进行故事表演。

电话交流:幼儿喜好模仿成人,家长可以将不用的旧电话机放在孩子的“语言区”里,和孩子一起玩“打电话”、“讲悄悄话”等游戏,让孩子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巧用录音机:(1)以“听”为主,培养理解能力。准备录音磁带以及与之相配的图片,让孩子边听边看图片,理解图片,儿歌或故事的内容。录音内容可以由爸爸妈妈讲述,别忘了在相应的地方提醒孩子,比如请向后翻一页,请翻到第几页等,这样孩子就很容易找到正在讲的内容了。还可以将图片顺序打乱,让孩子边听边找出相对应的内容。(2)以“说”为主,培养表达能力。爸爸妈妈没空的时候,可以让录音机和孩子进行“人机对话”,这尤其适合年龄小的孩子。当录音机里“大人”提问时,孩子会积极回答,并希望得到肯定和表扬。提问内容不宜复杂,孩子们最喜欢一句话就能回答的问题。随着孩子表达能力的发展,可以鼓励孩子将听到的主要情节或答案用绘画等形式表达出来。当孩子能连贯地说一段话、一个完整的故事时,还可以将他所讲的故事记录下来,放给家里的其他成员或来访的小朋友听,这不仅能满足孩子自我表现的欲望,还能进一步激发他下一次参加这类活动的兴趣。

自己制作图书:家长可以先装订一些空白小册子,并提供废弃的画报、剪刀、胶水等,有时间和孩子一起或者请孩子自己亲手剪贴制作新的故事图书,也可以请孩子自己编故事,画图书,并逐渐引导孩子给它们起好名字,编上号,放在书柜里,邀请其他小朋友来借阅。

注意事项:

给孩子的语言活动材料应该是丰富多彩的,但不能过多过杂,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如果材料太多太杂,尽管能吸引孩子投入活动,但也容易使孩子看得花眼,讲得无序。另外,由于每个孩子的发展特点不一样,在语言区的材料投放上要有针对性,最好一段时间就一个主题循序渐进地投放材料。这一点,孩子的老师最有发言权了,家长朋友们可以多和老师沟通沟通。

材料的选择不是越精美越好。事实上,一些其貌不扬的原始材料,或自己动手制作的东西,比如废旧图书中的部分好图片,经家长和孩子之手重新组合而成的“另类图书”,更能激发孩子阅读和讲述的欲望。

宝贝游戏时,家长如何介入?

孩子在语言区游戏时,家长应啾准时机,巧妙介入,帮助孩子的游戏活动深入开展。下面介绍几种计较合适的介入方式:

询问式:根据图片或故事线索以及孩子的反应进行追根式的提问,帮助孩子仔细解释图片或故事内容。例如:“图上有谁?”“他们在哪里?”“他们在干什么?”……

邀请式:家长主动请孩子将他所看到的、想到的,用语言讲述出来。例如:“请把你看到的说给我们大家听听吧!”

建议式:给孩子提供多样化的语言情景,让孩子自由选择表达的方式。例如:“我们俩一起来说说好吗?”“你愿意把你看到的讲出来给我们听,还是画出来给我们看?”

鼓励式:对孩子的表述给予及时的肯定,使孩子获得满足感,进而产生更为强烈的讲述欲望。例如:“你讲得真好!”

角色式:家长以同样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讲述活动中,增强讲述过程中的游戏性,拉进和孩子之间的距离。例如:“我来当听众,听你来讲故事好吗?”

指令式:在讲述过程中,向孩子提出明确的要求,帮助他们明确方向,更好地开展语言活动。例如:“把故事说完再去玩别的吧!”[!--empirenews.page--]

澄清式:当孩子在讲述过程中,出现一些原则性的问题时,提醒他再次确认。例如:“不会吧,你再看看呢!”

角色式、邀请式多适合三岁左右的孩子,建议式、询问式多适合于四岁左右的孩子,稍大一些的孩子则更应根据他们当时的表现灵活运用各种形式,而鼓励式,不论在哪个年龄阶段,都深受孩子欢迎!

育儿心得:给孩子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


育儿心得:给孩子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

儿子每次去医院,从不像其他一些小朋友一样大哭大闹。

记得儿子第一次去医院是在七个月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莫名发烧了,连夜开车送他去医院。此前自己并没有因为孩子的发烧而紧张,而是先拿出家里的听诊器,对着儿子说:“宝宝,妈妈和你来玩一个游戏。”于是把听诊器放在宝宝的胸部,左听听,右听听,还从后背也听了几下,宝宝感觉很好玩。到了医院,大夫阿姨拿出听诊器,宝宝虽然不会说话,但高兴得手舞足蹈,还不断地发出”阿、阿、阿“的气音,弄得所有在场的人员都哈哈大笑。

从那以后,我似乎就找到了经验。每次上医院前,都会先给儿子做个示范,比如说要验血啊,拍片啊等等。就连上周的扎针和拔罐,一共扎了两次针,每次都前后各14针,拔了三次火罐,儿子一点也不怕,像个小大人一样。大夫一个劲地夸他,他自己呢也不断地竖着大姆指:因为我是男子汉嘛!

为什么呢?因为啊,我在家里已经给他演示过了,所以他有一个心理预期,在他的心目当中,医院并不可怕。

所以说儿童的忍耐力其实是惊人的,只要不吓着他们,给出一个合适的心理预期,他们多半能够接受一些似乎困难的事情。

当孩子承受一些痛苦时,大人应该平静自若,不要表现出焦虑;事先用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如实跟孩子说明将要发生的事;激发孩子的勇气;如果真的过不去坎,要尽快转移注意力。

育儿心得:怎样给孩子一个正的动力?


育儿心得:怎样给孩子一个正的动力?

我有两个孩子,女儿大,儿子小,但他俩总打架,争玩具,抢东西,儿子因为小打不过女儿,一天要哭鼻子抹泪七八次。为了鼓励他俩谦让,或轮流玩玩具,用协商而不是冲突来解决想要看不同频道电视的问题。我拿出两个废弃不用的存折,为两个孩子的行为打分,谦让一次加十分,帮奶奶劳动一次加三十分,遵守游戏规则轮流玩加二十分,看电视时坐远一点,写作业姿势正确加十分。两个孩子为了挣积分,行为规范多了。因为挣够一百分时,我会发给他们一张奖金即一元零花钱。但孩子们不要零花钱,说要把钱存在存折里,让存折里的积分积到一万分。看来积分激励已成他俩往好处发展的动力。

我近来照顾姐姐的女儿豆娃。为了让兴趣爱好成为引导她学习的正的动力,当她玩小鸡恋恋不舍抱小鸡不丢时,我说小鸡要上课了,可是豆娃这个老师还不会写十个数。所以我们要先学十个数,让小鸡来评一评,豆娃认的数对不对,于是豆娃乖乖地学自己以前讨厌学的数字。给豆娃创造一个童话的氛围,让豆娃老师自己教自己,由小鸡监督成为孩子学习的动力。

平时豆娃稍感不顺,就踢倒凳子,乱扔东西,责备她或妥协都无益。我就说:“小鸡看到一个不乖豆在干不好的事,但以前那个乖豆豆怎么不见了?原来乖豆豆在教育不乖豆,用你温柔的小手把凳子宝宝扶起来,凳子宝宝就不疼了,还要谢谢乖豆豆呢。”豆娃马上开始拾东西,还极其温柔地扶凳子,心情也变好了,乐意听从大人的建议。

怎样给孩子一个正的动力,需要教育者了解孩子的特质,因势利导,用正面激励强化孩子好的行为。用长处弥补短板,用其兴趣爱好创设氛围与情境,带动孩子在情之快乐心之乐成中往好处发展。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