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爱孩子没有错,但爱的太过就是你的错了!
走出家庭,离开父母,谁管你是不是有人爱,有人疼。大家都是看你的价值,才决定要不要和你交往的。
所以,教会孩子独立,帮助孩子获得能力,才算真正的爱孩子!
别总担心孩子座位那点事了,坐得再远,难不成还能出了教室不成?座位的排列是要考虑很多因素的,视力、高矮、同学间的搭配,等等。让孩子课上多集中注意力,多多吸引老师的关注,比坐在哪有意义多了。
孩子的日记本,如果他不想给你看,那你最好不要偷看。谁都有秘密,请保护孩子的隐私。一旦他发现你偷看了,哪怕你只看了一点点,那他对你的信任,下降的可不止一点点。
教育孩子这件事,别人的意见听听就好,不要随便用在自家孩子身上。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适合别人家孩子的方法,不一定适用于自己的孩子。父母平时还是要多注意观察,用心,才能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
孩子犯错了,不认错就不要轻易原谅;孩子没有错,就请无条件的相信孩子,站在他身边支持他!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要想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请先让你自己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吧!
生活本来就是苦的,国家总统也一样。
不要对着孩子一个劲儿的抱怨,孩子是属“向日葵”的,没有了阳光一般的正能量的呵护,他会枯萎。
一对总是吵架的父母,必定会养出一个灵魂流浪的孩子。父母在孩子面前肆无忌惮的争吵,以为事后一个道歉,便可以“风雨过后见彩虹”。殊不知,孩子幼小的心灵所受到的创伤,岂是几句道歉就可以解决的。父母争吵,若不能争得优雅,吵得体面,还请躲起来去吵吧!
别把孩子懂事当成你的自豪,你不了解孩子压抑自己的欲望,小心翼翼讨好你的痛苦。懂事的孩子其实活得很可怜,他们拥有了这个年龄不该有的稳重和踏实,却失去了这个年纪该有的童真和童趣。给孩子一点任性的机会,让他有机会活出自己吧。
别人家的孩子再好,那也是别人家的,是人家父母做到位了。有时间关注别人家的孩子,还不如多用点心在自己家孩子身上。你不用心教,再好的孩子也埋没了。
老师不是万能的,别把教育孩子这件事全推给老师。老师教的永远是课本的知识,而课本以外的,是家长的育。有了老师的教,家长的育,教育这件事才存在。你的孩子,只是老师众多学生中的一个;但你不一样,你是孩子世界里的唯一。教育好孩子,才是你一生最重要的事业。
别总揪着孩子的名次不放了,第一永远只有一个,可孩子的人生有千万种可能。你可以教育孩子尽量争取最好,但不能苛责孩子拿不到第一。
1.影响孩子成绩的主要因素不是学校,而是家庭。
2.如果家庭教育出问题,孩子在学校就可能会过的比较辛苦,孩子很可能成为学校“问题儿童”。
3.成绩好的孩子,妈妈通常是有计划而且动作利落的人。父亲越认真,越有条理,越有礼貌,孩子成绩就越好。
4.贫穷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但并非越贫穷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做父母的,需要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资料,不让孩子陷入人穷志短的自卑深渊。
5.富裕是另一种更高级的教育资源,西方人的经验是:“培育一个贵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阶层是会遗传的。”但是,更高级的教育资源需要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如果没有更高级的教育技艺,富裕的家庭反而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灾难。
6.不要做有知识没文化的家长。有些人有高学历,但不见得有文化。如果家长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无论他拥有多高的学术水平,他也是没有文化的人。
7.父母可以把孩子作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过独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围绕孩子转而没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题,这样的父母常常会以爱的名义干扰孩子的成长。有时侯,并不是孩子离不开父母,而是父母离不开孩子。
8.父母需要承担教育孩子的责任,不过,也不要因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闲生活。“没有责任感伤害别人,太有责任感伤害自己。”(吴稼祥语)
9.如果孩子一哭闹父母就赶紧抱起孩子,那么,孩子就会利用父母的这个特点经常纠缠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闹,不要着急把孩子抱起来,父母最好让自己有事情做,让孩子看着自己动作麻利地做事。
10.夫妻关系影响孩子的性格。一个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么,他的儿子就学会了在学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学。一个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么,她的女儿就学会了在学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学。
11.教育就是培育人的精神长相。家长和教师的使命就是让孩子逐步对自己的精神长相负责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种污秽,培育人身上的精神“种子”,让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气,让人可以扬眉吐气。
12.有修养的父母是“伏尔泰主义者”,“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他们从孩子出生的那天就开始跟孩子讲道理,耐心的征求孩子的意见。不要指望打骂孩子就能让孩子学会服从。杀鸡给猴看的结果是:猴子也学会了杀鸡。
13.让孩子成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没有激情,任何伟业都不可能善始,没有理智,任何壮举都不能善终。”
14.让你的孩子成为有教养的人,有教养从守时,排队,在公共场合不大声说话,不轻易发怒开始。
15.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较厚道,请不要嘲笑他的软弱。喜欢占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亏,因为他被别人厌恶。愿意吃小亏的人,将来会占大便宜,因为他被人喜欢。
16.身体的活力能够带来精神的活力。身体好的人,性格阳光。身体不好的人,做事犹犹豫豫,躲躲闪闪,说话吞吞吐吐。
17.不要以为孩子1到6岁只是长身体的年龄。如果父母让孩子1到6岁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里度过,等到孩子6岁时父母再把孩子接回来上小学,那么,这个孩子在小学要么成为默默无语的沉默者,要么成为无法无天的捣乱者。
18.经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进餐,二是邀请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家具或衣物,偶尔邀请孩子帮忙解决工作中的困难。三是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
19.如果没有特别困难,父母最好每天赶回家和孩子一起进餐。家庭的共同价值观,就在全家人围着一张桌子吃饭的过程中建立起来。
20.给孩子讲故事并邀请孩子自己讲故事,让孩子从听故事开始建立阅读和写作习惯,让孩子尽早学会独立阅读,尽早养成终身阅读的习惯。“只要还在读书的人,就不会彻底堕落,彻底堕落的人是不读书的。”从来不给孩子讲故事的父母,是不负责任的父母。
21.孩子的成长有三个关键期:第一个在3岁前后,第二个在9岁前后,第三个在13岁前后。如果错过了成长的关键期,后患无穷。
22.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岁而立”。孩子三岁前后,就必须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气和习惯。凡是自己能够做的,必须自己做,凡是自己应该做的,当尽力去做。
23.如果你的孩子在13岁的时候喜欢弗罗斯特的诗句:“两条路在树林里分岔,我选择走人少的那一条”,这很正常,不要担心,他以后也许会选择人走的多的那一条。
24.人的一生充满了大量的暗恋。如果孩子暗恋某个异性,请不要嘲笑他。“暗恋是世界上最美丽的爱情。”(苏格拉底语)
25.父母给孩子讲道理是必要的,但给13岁前后的孩子讲道理时,要注意自己讲话的姿态,姿态比道理更重要。否则,孩子会厌恶,反抗。孩子会说:你讲的话都是对的,但你讲话的那个样子很令人讨厌。
26.心底秘密是人成长,成熟的标志。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诉你,那么,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说出来。
27.在孩子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无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一个积极的权威型父母。在孩子13岁前后,他的身边最好有个消极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严后松,无效的教育是先松后严。
28.必须留意你的孩子的学习成绩,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学习成绩总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学习成绩很好,但性格却自私,缺乏同情心,没有生活情趣。
29.必须让你的孩子学会与他人交往并愉快的接受小伙伴。“如果父母对自己的邻居不满,对孩子的小伙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让自己的孩子和他们交朋友,让孩子觉得好像自己跟别人很不一样,那么,这些孩子长大以后就很难与任何人自然地相处。
30.孩子的成长需要同伴,让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杂乱的伙伴,在孩子没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断里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坏习惯。
31.让你的孩子尽早建立健康的审美观。有出息的男性一定会喜欢健康的女性。不要让孩子的审美观陷入低级,病态。不要以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为强大的,就都是坏的。不要以为小麻雀,小绵羊,小狗都是可爱的,也不要以为狮子,老虎,狼都是坏的。不要以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
32.《麦田里的守望者》为世界贡献了一个词语: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与不管之间,有一个词语叫“守望“。
33.告诉你的孩子:认真听讲的孩子偶尔成绩好,认真自学的孩子永远成绩好。
专家表示,婴幼儿时期是孩子神经系统发育最快、各种潜能开发最为关键的时期,确实是进行教育的好时机。早期教育核心在于提供一个教育营养丰富的环境,对孩子的大脑发育和人格成长进行“激活”,从而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
从事早教的教师需要了解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心理特点,顺应孩子的发展规律进行相关的教育,需要循序渐进,千万不能操之过急,家长[微博]也不能不切实际地提高对孩子的期望值,从而无端地给孩子自身发展增添压力。天津婴智婴慧中心刘建勋总经理介绍说:“家长应谨慎选择对孩子的早期教育模式,在对孩子‘激活’的过程中,不论老师还是家长都要抛弃传统的填鸭式灌输知识的方法,应该通过丰富多彩的生活案例和积极有趣的课堂活动,生动形象地传授知识,让孩子在理解并掌握知识的同时,被激发思维潜力,最终达到孩子日后全方位能力的提高和主动创造和创新的目的。此外,早教机构还可以以建立爱心基金的方式去‘激发’孩子的爱心,这样不仅能够对孩子和家长进行关爱教育还能够为社会困难家庭的幼儿提供免费早教捐助,还能呼吁社会各界共同关注儿童早期的培训,让更多家庭的孩子可以进入到早教机构的课堂,享受同等的教育机会。”
少儿培训重在“启发”
随着国内教育对英语的重视,学生学习英语的年龄逐渐变小,以前从初中开始学习英语到现在小学幼儿园就已经开始学英语。但是孩子的年龄较小,心智相对不成熟,注意力不集中,好玩易动,这不是缺点更不是错误,而是孩子完全正常的生理特点。如果强迫灌输给孩子另一种语言,就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学习效果达不到还会得到负面的影响。因此,少儿培训不仅要关注家庭教育,还应重视启发式教育。
有些家长让孩子背诵课文,要求孩子精确到一个词都不能少,一个词都不能错。但是这种背诵,只能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到文字的编排层,并没有深刻到对这篇文章的理解层面。当然有些孩子是先理解后背诵的,但如果单单把书丢给孩子,让其背诵,家长检查,学习只能停留在大脑的浅表层,这种背诵,遗忘非常快。所以建议家长让孩子多去理解地背诵,将语言的信息全部都理解了,经过思考,这样传达出来的信息才是真正属于孩子自己的。因此,少儿英语的学习主要在于启发,在这个时候,老师在关键的地方给学生指点一下,学生就有很大收获,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如果学生没有经过自己反复思考,没有急切的求知欲望,教师就先不必给学生讲课,应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培养孩子的兴趣和自信心。遵循孩子的天性,不强迫,不命令,不填鸭。在愉快的环境中对孩子进行知识的输入,对孩子的每一点小小的进步给予鼓励和赞赏。
2.挑选正规的教育机构。儿童教学培训机构很多,在挑选时需注意了解该机构的教学方法和师资力量,选择理念科学的教学机构非常重要。
3.母子同学、母子同乐是成功学习的一大诀窍。很多父母只是让孩子学习,自己不学,这样就很难有好的效果。母(父)子同学,这样才可能真正建造一个学习环境。同乐才可能给父母和孩子提供一个巨大的学习动力。
宝宝经常有些动作,在成年人看起来是无法理解的,比如自言自语,撕纸,东西乱丢一地。家长千万不要着急的阻止宝宝这么做,因为这些表现说明你的宝宝非常聪明。
一、撕纸
这个行为其实就是宝宝通过这些动作了解世界的规律,了解各种物体的特点,这是他们独特的学习方式,同时满足他们的探索欲。可以利用这种行为增加亲自互动,有利于培养感情。但是尖锐锋利的纸张一定要远离宝宝。
二、重复动作
宝宝重复的关门,重复开关水龙头,重复扔东西听声音,这些行为都是说明宝宝对此感兴趣,这么做更容易让宝宝记住这些物体的特性。这种行为对于宝宝的生长发育极为重要,一定要顺其自然。
三、自言自语
有些家长发现宝宝自言自语就感到害怕,以为宝宝出了上面问题。其实这种情况完全没问题。因为语言分为发声语言和不发声语言。当宝宝1岁以后就开始从内心说话,自言自语的过程就是一个思考和组织语言的过程。好比家长平时也会自言自语,分析问题的时候进行自我推敲和自我推翻,然后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所以自言自语对于宝宝是非常有利的。
三、吃手指
这是宝宝探索世界,感知世界的过程,通过吃手指促进大脑发育,自我安定。要注意的是,一岁的宝宝吃手指不要阻止,只要保证宝宝的手指干净即可。二三岁自然会消失。
小精灵温馨提示:
三岁以上的宝宝再吃手指,就要用温和的方法逐步改掉这个习惯,切勿施压。
误区1
孩子必须听从父母
生活就是一本教科书,许多事情在父母尚未注意到的时候,孩子们早已了解并且形成自己独特的看法。父母喋喋不休地要求孩子怎样做、怎么说,只会使孩子感到自己的爱好受到干涉,即使不说,心里也十分不满意。特别在孩子的看法与父母所说的大相径庭时,父母与子女之间的隔阂已悄悄形成了。当父母在唠叨孩子并不喜欢的事情时,父母的话只有两种结果:一种是让父母的威信贬值;另一种就是扩大双方的鸿沟,相互产生不信任感。
误区2
孩子应圆家长的梦
让孩子圆自己的梦是不少家长的愿望,有这样的愿望当然不是坏事,但是必须考虑到,孩子虽然接受了你的遗传,但他不代表你,他只代表他自己,因此孩子将来做什么要根据他的个性与潜力来决定。另一方面,今天的生活背景与当年有很大的不同,孩子选择职业时还必须考虑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只有让孩子做好多种准备,他们才能在这个变化的世界里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
误区3
孩子是生活的全部
孩子是家长生活的全部——很多父母有这样的观念。在孩子面前抱着这样的心态,很快就会被聪明的孩子感觉到,久而久之会变成孩子制约父母的杀手锏,成为孩子任性、不服管教的根源。教育孩子是家庭生活的重要内容,但不应该成为家庭生活的全部,父母在养育孩子之余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拥有一种相对独立的地位,对孩子、对父母都有好处。
误区4
爱孩子就要零距离
许多父母都把孩子当作掌上明珠,舍不得放开手;还有些家长喜欢什么都不回避孩子,甚至夫妻之间的感情表露、争吵等都让孩子亲身经历,还以为这样就可以让孩子对自己更有感情。其实距离产生美,家长完全用不着和孩子零距离,必要的放手不但可以培养孩子的独立能力、自理能力,而且可以避免父母因为不慎而伤及孩子稚嫩的心。
误区5
家是无拘无束的
家是休息的港湾,在家里就是要让孩子放松,不要加以限制——这种想法有它合理的部分,但是对于孩子来说还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制订一些家规,让父母子女之间有章可循是完全必要的。对分配家务、零用钱、看电视、吃零食、外出娱乐等孩子容易过头的问题做些规定或要求,并坚持实行,对孩子的成长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误区6
学习占据生活全部
学习是孩子的主要任务,也是大家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创造适当的条件,让孩子学得好一点是完全应该的。学习是孩子生活的重要部分,但并不是全部。因此家长应该想方设法让孩子有一些做其他事情的时间和空间。在紧张学习之余,让孩子做些其他事情不但可以减轻学习的压力,而且可以调节孩子的情绪。有时候做些功课外的事情,多接触社会,反而可以触类旁通,启迪智慧。
误区7
包办代替孩子的决定
在有关孩子的决定时,不少家长喜欢包办代替。在吃、穿、用等方面,甚至在关系孩子学什么、选择志愿这些重大事情上家长都不习惯与孩子商量,而是越俎代庖,这种思想是不恰当的。有句俗话说,小时候不把他当作人,将来也成不了人。人做决定的能力也是慢慢成长的,如果我们老是不给孩子机会,他们可能永远不会自己做出决定。还需要强调的是,经常有机会自己做决定的孩子,对自己就比较有信心,而自信是做人、干事业成功的必要条件之一。
孩子在犯了大错或闯了大祸的时候,大多会产生畏惧感、负罪感和内疚感。此时,他们比平时更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也容易虚心地接受批评。父母若能抓好这一时机,在充分理解、同情和体谅的基础上,帮其总结经验教训,循循诱导,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相反,父母若抓住孩子“闯祸”的辫子不放,横加责骂,没完没了,却会适得其反,使其破罐子破摔,无心思改。
1、听音乐
给2岁宝宝播放音乐并非真的要每个宝宝都达到会弹会唱的效果,而是希望音乐可以刺激宝宝的智力发育,感受美好的世界。
家长可以多在家播放一些古典音乐、儿童歌曲。家长还可以在听唱音乐时时和孩子玩互动游戏或打击节奏。每天让幼儿接触打击乐,可以增加孩子的控制能力,通过有节奏地拍打身体,增加孩子对手臂肌肉的控制能力,更好地完成精细尖动作,同时还能有效刺激孩子的智力发育哦。
两岁宝宝的早教音乐包括传统的中国古典乐,典雅的国外交响曲和简单明快的儿童歌曲。
中国古典音乐有《春江花月夜》、《梅花三弄》;外国音乐有莫扎特、贝多芬等大师的钢琴曲;而儿童音乐《小鸟》、《扑蝴蝶》、《青蛙合唱》、《雪花飞舞》、《小士兵进行曲》、《动物狂欢节组曲》等,因为曲调简单,更有利于激发宝宝的兴趣,而且容易用动作表现出来,让宝宝寓教于乐。
2、玩乐
启蒙宝宝的创造力。不要以为玩具、游戏会消磨宝宝的时间,无益于宝宝发育,其实好的玩具和游戏可以锻炼宝宝的专注力。
益智玩具和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精细动作的发展,还能激发宝宝创造力和想象力。搭积木、捏橡皮泥等这些“平民”玩具,能够让孩子发挥想象的小宇宙,用积木搭建出不同东西,桥、房屋、小汽车等等,用泥团捏出小狗、小鸭,孩子通过回忆现实生活中的物品,加以联想、发挥和创新,就可以用这些玩具创造出各种各样的“艺术品”。
3、多运动
运动可以锻炼宝宝心智。宝宝进行适当的运动可以刺激大脑发育,也可以增强宝宝的抵抗力。
在婴幼儿时期,孩子的每个大运动的发展,都意味着孩子大脑发育的一个里程碑,运动能力强的孩子,他的信心、意志等各方面都得到锻炼。宝宝两岁了应该做很多运动锻炼了,比如跑步、做操、爬楼梯、做仰卧起坐等。
4、看图书
现在很多孩子平时的爱好都是看电视或者是打电脑游戏,2岁的宝宝捧着游戏机在玩也是常见的事情。让宝宝远离看电视、游戏应该从家长开始做起。
其实家长可以引导孩子从小培养阅读的习惯,让孩子喜欢看书。你可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经常到他们逛逛图书馆,让孩子感受书香的氛围,精心为孩子挑选适合他的书,低龄孩子更喜欢看有色彩缤纷插图的故事书或者小漫画,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让他读读诗歌甚至一些名着,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能力。
早教对宝宝有哪些好处?
1、促进大脑的发育
一些家长担心,对孩子实施早期教育,会累坏孩子的大脑,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事实说明,早期丰富的环境刺激与学习机会不但不会损害大脑的发育,而且还会促进大脑的发育。
2、可以提高人的学习起点
抓紧幼儿早期教育,提早人的学习起点。就是说,对于处在幼儿期的孩子,要在可能的条件下给予更多的教育,使其掌握更多的知识,以缓解个体生命的有限性与人类知识无限增长的矛盾。
3、对培养儿童某些特殊才能具有决定性意义
有人认为,弹钢琴如果不从5岁开始,拉小提琴不从3岁开始,则以后难以精通。这种说法虽然有些绝对化,但因为学琴需要很强的手指功夫,而锻炼手指功夫,如力量、灵括性、敏感性等,自然从小开始为好。
4、可以提高学习效果
有人认为,幼儿在2~3岁期间是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外语学习最迟也不能超过4~5岁,因为在这时幼儿学习外语不会与本国语言相混淆;5~5岁半则是掌握数概念的最佳年龄;6岁是发展大小、方位知觉的最佳年龄。所以五岁前是儿童智力发展最迅速的时期。
5、对发展儿童智力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专家认为,儿童学业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早期的教育与发展。儿童六岁进小学一年级时,他的学业成绩至少有三分之一已经定型。因此他得出结论:在婴幼时期被剥夺或忽视了智力刺激的儿童,将永远达不到他们本来应达到的智力水平。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