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不但需要爱,还需要策略与技巧,看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过,有时候,教育真的就这么简单。
小班孩子们特喜欢看动画片,愿意模仿角色的语气、动作。这不,刚看完《天线宝宝》,孩子们就到处去找朋友“拉拉手”。“起来,不要!”一声尖叫传了过来,我一听,是李晓萱的声音。
晓萱是个特有个性的女孩子,不喜欢与任何孩子玩,那怕是孩子无意识地碰她一下,她都会扯着嗓子喊几声,弄得小朋友都离她远远的。
我过去一看,原来是昊昊想去拉她的手,她不但使劲甩掉了昊昊的手,还在那儿大声喊着:“老师,他打我!”昊昊像做错了事似的,无助的站在那儿。我赶紧蹲下,把昊昊抱在怀里,拍着他的后背说:“昊昊真乖,想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昊昊会帮助小朋友,来老师亲一个。”我亲了亲昊昊,然后请昊昊去找别的小朋友,昊昊高兴的去找朋友了。
我请孩子们接着往下看《天线宝宝》,孩子们聚精会神地看着。我坐在萱萱身边,把她的手放在我手心里,边看边轻轻的摸着她的手,慢慢的,她不紧张了。我趴在她的耳朵上,悄悄地对她说:“让老师像天线宝宝那样抱抱你好吗?”萱萱有点犹豫,我轻轻的把它抱起来,边拍着她的后背边模仿天线宝宝的语气说:“抱抱,抱抱”孩子们也学我的样子,和旁边的小朋友抱抱。我趁机对萱萱说:“萱萱,你喜欢天线宝宝吗?”萱萱点了点头,“天线宝宝相互喜欢才抱一抱的,刚才昊昊和老师一样,是喜欢萱宣,所以才抱一抱你,那不是打,那是亲。萱萱亲一亲昊昊好吗?”萱萱抱着昊昊显得有点僵硬。这时,别的小朋友也过来抱一抱她,她也有点放松自己,脸上有了笑容。我拉着萱宣的手和每一个小朋友拥抱,孩子们高兴的抱着萱萱,亮亮还在她的脸上亲了一口,她也愉快地享受着。我把一枚小红花贴在她的胸前,她用手捂着,美美地笑了,我也由衷地松了一口气。
教育孩子不但需要爱,还需要策略与技巧,看起来简单,但真正做起来,却不是那么容易,不过,有时候,教育真的就这么简单。
幼儿教师如何活跃课堂的小技巧
对幼儿教师来说,语言表达仅仅做到准确、清晰、规范是不够的,还必须实现语言的“儿童化”,才可能吸引幼儿。教学实践也表明,用儿童化语言上课,课堂气氛活跃、生动,易于幼儿接受。因此,幼儿教师要注意精心设计自己的教学用语。下面是第一范文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教师如何活跃课堂的小技巧,希望能帮到大家!
一、甜美
幼儿有一种本能心态,即期望得到教师的“爱抚”。如果教师用寡淡冷漠的语言给幼儿上课,幼儿会很敏感地觉察到,他们同样会以冷淡的态度回报你,教师的教学自然收不到好的效果。所以,在教学中都要有慈母般温柔的表情、声调,有效地激发起幼儿的内心体验,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教师要焕发童心,进入角色,用亲切、自然、纯真的表情和语言让幼儿感受天真烂漫之情。
语调上要注意舒缓有致,语气上要注意柔和。巧妙地处理好轻重、停顿、儿化、变调,做到抑扬顿挫,同时还可采用形容词叠用、摹声等修辞手段,以求达到娓娓动听的效果。
为了增加“甜美”的效果,可适当用些“呀、啊、呢、啦”等语气助词。
二、童趣
幼儿的思维是直观、形象的,容易为兴趣所左右。所以,教师要用生动、形象、具有儿童情趣的语言来描述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才会吸引他们的注意,调动起他们的积极性。选用拟人、比喻、夸张等手法,施展绘声绘色的描述技巧,来刺激幼儿的“内视觉”,激发起他们对新事物的再造想象力。
把枯燥乏味的词语概念,通过编拟儿歌,故事,转化为生动、直观的事物形象。
三、精短
幼儿的有意注意时间短、瞬时记忆不发达。因此他们对较长或复杂的语句理解较困难。如果一句话超过了8个词,那么幼儿就会听了后面而忘了前面。所以,这就要求教师用短小、富有节奏感、符合幼儿心理发展水平的语言给幼儿上课,幼儿才会乐于接受。
多用“散句”。即将一个长句拆零为几个较短的词语单位来表达。但是要注意语法和语言规范。
多用儿童熟悉的、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与句式,避免过多生疏的附加成分。
四、灵活
课堂中灵活地运用一些自然、亲切、似家常絮语、像亲朋叙旧的“插入语”,可以起到调节幼儿听课情绪,增强他们注意力集中的作用。譬如:一名胆小的幼儿,在回答问题时声音很轻,小朋友都听不清楚。教师笑着说:“说给谁听的?说给自己听的?还是说给大家听呢?”巧妙地指出了不足,提出要求,委婉而亲切。
下面给大家提供的是“幼儿园老师巧妙应对幼儿挑食”,希望精彩的内容能够帮助到你!
只要在生活里仔细去看大凡挑食的孩子都是受父母的误导,他们通常觉得爸爸妈妈不爱吃的东西,我也不要吃。
所以只要家长能够以身作则不挑食,也不去过分的溺爱孩子,假以时日像今天这个孩子不吃冬瓜的事件我相信不会再发生了。
中午吃饭的时候,我按照惯例给每个小朋友分菜,接着我一声“小朋友请用”小朋友轻轻的搬凳子去自己的位置。
这时候我发现只有宁宁站在一边动也不动,我好奇的走到她身边,轻声问道:“宝贝怎么不去吃饭呢?”她抬头看了看我欲言又止,依旧嘟着个嘴。
我微笑着把她拉坐在自己的大腿上,摸了摸她肥嘟嘟的脸蛋,轻轻的问:“乖宁宁,告诉老师为什么不和小朋友一起去吃饭呢?”她禁闭的嘴巴动了动,缓缓的吐出了几个字:“我不要吃冬瓜。
”听见她好不容易蹦出的几个字,我顿时舒了口气。
我缓缓的抱起她,轻轻的走到其他小朋友旁边,说:“你看!别的小朋友吃冬瓜吃的多开心啊?”她听了我的话,依旧嘟着嘴摇摇头。
我笑着摸了摸她的头说:“宁宁,你吃过冬瓜吗?”她摇了摇头。
我接着说:“你没吃过怎么知道不好吃呢?”“妈妈不爱吃。
”她小声的回答。
她的回答让我委实的诧异。
我疼爱的贴了贴她的小脸说:“宝贝来告诉老师你是不是聪明的乖宝宝?”她自信的点了点头。
我接道:“聪明的乖宝宝啊,他是从来不挑食的,而且他最爱吃冬瓜拉,因为冬瓜吃了会变的聪明又漂亮的哦!就象妈妈一样!”她听了我的话后冷不丁的冒出一句:“可是妈妈不爱吃冬瓜的。
”我听了后赶紧接着说:“其实妈妈小时候爱吃冬瓜的,长大了才不爱吃了的,如果妈妈长大了还爱吃冬瓜的话,一定比现在更聪明更漂亮。
宁宁想不想比妈妈更聪明更漂亮啊?”她盯着我点了点头。
“那宁宁现在就要开始学着吃冬瓜的哦,长大了也要爱吃冬瓜,那以后宁宁一定是最聪明最漂亮的,好吗?”她那小眼睛茫然的看着我。
我轻轻的拉着她让她坐在自己身边,对她说;“聪明的宁宁,中午和老师比赛吃冬瓜好吗?谁吃的最多谁就最聪明,好吗?”
经过我的循循诱导,她终于张开嘴巴把第一块冬瓜送进了嘴里。
我欣慰的舒了口气。
现在的孩子普遍性都特别的挑食,很多家长就怕孩子缺锌,缺铁,缺钙等微量元素,于是就买来一大堆的营养品,不管有没有病补了再说。
其实营养学家提倡的都是食补,很多营养品在提炼的过程中流失的某种微量元素也是比较多的,几番周折终于来到孩子的嘴里的时候通常剩下的都是些微不足道的营养成分,委屈了孩子更浪费了腰包。
只要在生活里仔细去看大凡挑食的孩子都是受父母的误导,他们通常觉得爸爸妈妈不爱吃的东西,我也不要吃。
所以只要家长能够以身作则不挑食,也不去过分的溺爱孩子,假以时日像今天这个孩子不吃冬瓜的事件我相信不会再发生了。
不知道本文“幼儿园老师巧妙应对幼儿挑食”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情感事连接幼儿和教师之间关系的纽带,让幼儿轻松、活泼、愉快的情绪中学习,幼儿就会兴趣浓厚,反应灵敏,同时又富有创造新,这既有利幼儿身体健康,有利于幼儿自信心和意志的培养。
第一,从小注重培养幼儿愉快的情绪。
教师应积极创造条件,激发幼儿的最佳情感心理倾向。为幼儿提供一个融科学性趣味性为一体的物质环境,使幼儿感到轻松,亲切而又富有吸引力,幼儿就自觉不自觉地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
第二,为幼儿创造一个和睦,友爱,欢乐的心理环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3—6岁孩子的情具有较强的感染性和情境性,积极健康的情感产生轻松快速的环境中。创造一个一个轻松欢乐的心理环境将有助于培养幼儿良好情感,使幼儿更活泼,聪慧。因此,在家庭和幼儿园的教育中,家长和教师要建立民主的气氛,允许孩子畅所欲言,大胆发表意见,这羊才能真正使幼儿了学,才能使幼儿的各种能力在积极参与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导读:让幼儿在发问、提出问题时,不简单地依赖教师来给予答案,而是自己学会运用工具,找到答案,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从而使语言活动朝着深层次发展。其次是材料投放形式多样化。
大量的心理学研究和学习教育实践证明,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幼儿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言语交际和言语调节能力等均处于“整蓄待发”的阶段,只需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教育条件,幼儿语言及阅读能力就能得到迅速的提高。
但是,以往的语言活动区往往存在着环境封闭呆板、材料变化少、活动形式单一、活动内容贫乏的通病,在别的活动区的吸引下,语言活动区变得“门可罗雀”。因此,我们应该以陈鹤琴先生的“活动教育”理论为指导下,对活动区的环境创设、活动内容、评价方式等进行变革,从而使语言区“活”起来。
一、充分利用各种资源、采用各种渠道为幼儿提供“活”的多元的语言环境。
多元化的语言环境,应投放多样化的语言活动材料,以利于幼儿由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首先是材料多样化。如:图书资料、VCD片、电脑网络、答题卡、访问卡及书写记录材料等。让幼儿在发问、提出问题时,不简单地依赖教师来给予答案,而是自己学会运用工具,找到答案,并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同伴,从而使语言活动朝着深层次发展。其次是材料投放形式多样化。适当用上一些简单的辅助材料:小屏风、小栅栏或小操作台将区角环境进行开放式分割,让区角之间互不干扰又不影响幼儿的学习与交流。材料的内容和摆放应多变,内容除定期更换外,根据教学内容分专题陈列,能有效提高幼儿的交流质量。将材料挂在墙上,铺放在地面上,或立在桌面上,可使整个语言活动区变得主动。最后是精神环境轻松化。教师与幼儿相处时,应该成为他们的朋友,信任他们,使他们在自主、自由的氛围中,有话愿说,有话敢说。
二、教师应该投其所好,为幼儿创设“活”的多变的活动内容。
教师首先应根据幼儿思维的特点,选择幼儿熟悉的活动内容,变化与丰富活动区的内容,如:让幼儿讲一讲在大自然中看到的,说一说社会中听到的,在日常活动中得到的等,并将其迁移到活动区内。其次,还应充分了解幼儿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从而调整语言区的内容。如:教师发现幼儿对“奥特曼”“蓝皮鼠和大脸猫”“黑猫警长”等一些卡通形象十分感兴趣,根据大班语言活动目标“能讲述实物、图片和生活经验,做到语言连贯”,及时更换活动区内容,投放“黑猫警长”系列小卡片,让幼儿以两人扔骰子的游戏形式来讲述“黑猫警长”及其朋友的外形特征与作用,受到了大多数幼儿欢迎。语言活动区为此天天爆满,讲述内容也从“黑猫警长”的长相、服装迁移到与他的下属白猫警士和朋友熊猫博士的故事……大大提高了幼儿的讲述水平,促进了语言能力的发展。
在接下来的户外跳绳活动中,孩子们在练习过程中表现的非常认真刻苦,我们班的跳绳大王也越来越多了。
通过这件事,让我们懂得了一个道理,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不管教幼儿什么本领,只有运用灵活的方法,调动起幼儿学习的积极进行,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的理解对幼儿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许多教师抱怨孩子不理解自己的一片苦心,自己为孩子做了那么多,可是孩子没有多大进步,其实他们又何尝理解孩子!他们是按自己的想法为孩子做这做那的,幼儿想什么有些教师根本不管。所以,如何做一个理解幼儿的好教师,实际上是使幼儿教育步入正轨的一个重要前提。首先,要理解幼儿。凡是对幼儿实施了错误教育方法的教师,总是在这一点或那一点上不太理解幼儿。常见的几种表现有:(一、)对幼儿进行专制对幼儿的活动进行干涉,幼儿必须按照教师说得那样去做;(二)强化塑造幼儿的兴趣。兴趣是人学习上进的动力与热情。你把幼儿的这一源泉阻塞了,通向海洋的路在何方?(三、)忽视了年龄差距。幼儿是在自己创造的世界里计划、创造、尝试某些全新的东西。教师却横加干涉。在教师“好心好意”的干涉中,却扼杀了幼儿创造的兴趣和探索的精神。要走近幼儿的心灵,就要蹲下身子从孩子的角度观察世界,与幼儿平等交流。平等交流的关键在于不居高临下,不给幼儿施加压力,不武断幼儿说的肯定没有道理。要让幼儿在完全松弛的状态下用愉快、自由的方式与你交流看法。如果你放弃了“权威”就会得到幼儿的真心话。其次,要倾听幼儿的谈话。你教的幼儿都爱讲话吗?他自由自在的谈话的时候你能倾听,带着欣赏的微笑、理解的目光,使幼儿愿意和你谈话,觉得和你谈话比和别的人交谈更带劲儿,做到这点就是了不起的教师了。再次,要做幼儿的玩伴。如果不和幼儿一起游戏,你怎么和幼儿沟通?在日常生活中,如果你一直是命令式的,幼儿就不愿意和你讲话,唯有游戏中,你们才是平等的,你也许还完不过幼儿呢!幼儿与你的心在欢笑中拉近了,他才会接受你在其他方面的建议。试着与幼儿玩一次!你会觉得自己变年轻了,你会为幼儿的许多想法而惊奇!最后,你不妨做一回幼儿。当你静下心来,想想自己童年的趣事,想想那些记忆犹新的“恶作剧”,你会觉得与幼儿的心拉近了。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幼儿,就不能理解幼儿,如果你用幼儿的眼光观察世界,用幼儿的心灵体会世界,用幼儿所处的位置评判世界,用幼儿的语言表达世界。那么你就能够走进幼儿的心灵世界。因为深受幼儿喜爱的童话都是成人写的。成人为什么能写出幼儿心灵的东西,因为他们会用幼儿的心灵感受世界。如果你能够做到上面这几点,你会觉得幼儿的一切“古怪”行为都是可以理解的。以一颗童心去理解幼儿,你就会走近幼儿心灵,成为幼儿的良师益友.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