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培养和提高孩子的EQ?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如何培养孩子的好奇心 02-07
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认为,情商(EQ)比智商更为重要。
EQ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了解自己情绪的能力;控制自己情绪的能力;以自己的情绪激励自己行为的能力;了解别人情绪的能力;与别人友好相处的能力。
人的EQ萌发很早,婴儿时期开始感受和学习,童年时期逐渐形成。在EQ的早期培养过程中,家庭起着重要的作用。家长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加以培养。
自知
父母要从小培养孩子正确认识和表达自己的情绪。父母可以每天抽点时间跟孩子交谈,引导孩子坦白地说出自己的喜怒哀乐,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不同感受。
自信
父母多多赏识孩子。当孩子表现良好或者有点滴进步时,父母应及时给予适度的赞美,鼓励孩子。
自尊
如果孩子有一些令父母不满的行为或表现,父母也不宜对他做出无情的指责,而应该耐心地引导,让他感受到父母的关心和爱护。许多父母无意间在亲戚朋友面前责骂甚至体罚孩子,会令孩子尽失自尊,也容易使孩子产生自卑心理。
自控
活泼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但如果总是处于一种狂躁不安的状态,则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成长。父母可以通过规律性的亲子阅读、书法练习、游戏等活动,培养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能力,此外,还要注意培养孩子的延迟满足能力,引导孩子放弃自己的不合理要求。YjS21.Com
自理
爱劳动是孩子应该养成的一种好的品质。在做事情的过程中,孩子能够经常获得成就感,感受到成长带来的快乐,并从成功的独立行动中会产生一种发自内心的自信。因此,父母应让孩子自己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自我负责
让孩子学会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任和承担后果,是父母们在培养孩子高EQ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环。勇于为自己的行为负责,是孩子理性、成熟的表现。孩子做错了事,父母不必大声斥责,大伤他的自尊,也不要帮他推卸责任,而应该跟他分析错误,指出改正的地方,以免他重蹈覆辙。
自我赏识
每个孩子都有其独特的潜能和天分,如运动、语言、音乐等,父母要注意观察并指导孩子欣赏自己的长处和成功,使他肯定自己存在的价值和意义,进而自我激励,向更高的目标迈进。但是切忌给孩子太大的压力,以免对孩子造成伤害。
人际交往
孩子的人际关系可分为亲子关系、幼儿园的师生关系以及同伴之间的关系。无论哪一种人际关系没有处理好,都会或多或少地对孩子的人格产生影响。所以,父母要注意与孩子间的亲子感情,同时也要关心孩子在幼儿园或在同伴面前的表现,教给孩子基本的礼貌等人际规则,让孩子学会关心和爱护他人。
在生活中,父母应该尽量以一种乐观、积极、稳定的情绪出现在孩子面前,努力营造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通过言传身教,教会孩子控制和调节情感。无论遇到什么打击和不幸,父母首先应学会控制自我情感,始终以乐观的情绪和饱满的热情面对孩子、面对生活,以自身的榜样作用影响孩子,决不能把孩子当成发泄不良情绪的对象。
总之,孩子EQ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也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父母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抓住教育时机来进行循序渐进的引导,通过点点滴滴的积累进步,孩子才能够逐步形成健康的心理,具备良好的情绪智慧,为今后的学习和社会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如何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
自我保护能力是一个人在社会中保存个体生命的最基本能力之一,为了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和安全,使孩子顺利成长,家长应该从孩子幼年时就加强对他们的自我保护教育,培养和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那么,该如何有效地培养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呢?看看网友的经验分享。
紫罗兰:家长对孩子的安全教育应该是随时随地,时时刻刻的。比如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看电视、听故事以及让孩子亲眼所见由于不注意安全而导致灾难的事例,丰富孩子一些简单的社会经验;进而向他们提出一些安全规则,要求孩子遵守交通规则;父母不在家,不轻易开门让陌生人进门,这些应该是孩子要掌握的最基本的“常识”。通过这些教育,可以使孩子明白做危险事情的后果,理解家长的良苦用心,同时无形中也增强了孩子的自我防范意识。
葡萄归来:我觉得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也能影响到孩子的自我保护能力。孩子能独立面对困难,培养他们的独立自主性,养成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家长不要事无巨细,处处为孩子扫除障碍,使孩子养成依赖心理。这都有利于孩子在劳动实践中建立良好的生活自理习惯,增强生活的自理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提升了,相应的,自我保护能力也会加强。另外,培养孩子健康的体魄,也是必不可少的。
豆豆妈:要保证孩子的健康和安全,培养孩子的应变能力才是最重要的。在我看来,孩子懂得自我保护,其实就是在困境面前能懂得应变。比如天气变化了,孩子自己会懂得加减衣服,季节交替时特别要注意身体健康。另外,也包括对突发事件的灵活处理,这需要家长孩子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自救技能。有心的家长也可人为地创设一些问题情境,引导孩子想出各种自救方法,使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的应变能力。我的有些朋友,和孩子一起逛超市、逛公园时,都爱“玩失踪”,然后看孩子的反应,看他能不能镇定自若,能不能找对求助的人,最后,家长再对孩子的处理方法做指点,这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椰子树:我觉得第一步应该是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安全意识教育。孩子年幼无知,没有生活阅历和经验,他们不知道什么事情能做、什么事情不能做;什么地方能去、什么地方不能去;也不知道什么东西能玩、什么东西不能玩,有时偏偏喜欢做一些危险的尝试。这些都需要家长事先给孩子订下规矩,当然也需要跟孩子解释清楚,要不孩子会出于好奇或逆反心理,继续做一些危险尝试。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情商
-->
在如今的社会情商与智商同等重要,可能好的情商会比更高的智商更有用,对于智商这已经是先天所决定了的,情商的话可以通过后天进行培养,拥有一个好的情商,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吃的开。想让孩子的情商更高,在孩提阶段就应该注意培养。
一、培养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现在也不像以前那样,由于有了网络沟通工具,人与人面对面的交流变得越来越少,孩子们会经常呆在家里,而不出去与同伴玩耍,整天面对着电子产品。因此作为父母可以多邀请自己朋友的孩子和孩子的同学来家里参加聚会,让自己的让孩子们有更多的交流与沟通,要多鼓励孩子与他的伙伴们多玩耍。教会孩子主动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们知道只有你向别人敞开心胸,别人才会这样回报于你。而且孩子们往往会在这个分享的过程中取得更多的乐趣。鼓励孩子多参加一些团体活动,多参加些团体活动,可以培养孩子的团队意识和相互配合的能力。当孩子发现他人有困难时想要帮助别人,一般会询问家长的意见,这时候家长应该鼓励帮助别人之后给予赞扬。这样就会在孩子的心里形成他这样做是一件好的事情,以后也会继续这样做。
二、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不可或缺的,一般充满自信心的人总会吸引到更多的人,会不自觉的成为人群中的中心,能够更好地处理一些问题和挫折。但自信并不是自负,过多的自信,我的骄傲就会成为自负,这会让孩子为中心,过于骄傲自满,会不有利于孩子的人际交往,会被其他孩子孤立。在孩童时期孩子们的诗自信,主要源于父母的赞扬,当孩子们去做的事,确实是正确的时候,父母应给予一定的表扬,自己也要清楚孩子们的优点。
三、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一个连自己都不能自理的孩子,更不要说什么情商了,连自己都不能照顾好,更不要说顾及他人及他人的情感波动。在人与人相处的过程中,没有任何一个人喜欢惹麻烦的孩子,需要自己照顾孩子。因此在很小的时候就要教会孩子一些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他独立完成任务的能力,可以让他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如扫地洗碗、等家务活。
如果家长能够在正确的时间培养孩子的情商,相信孩子以后,能够更好地应对生活中所遇到的挫折和困难。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注意力
家长如何做:
1.提供适宜的学习、游戏环境。
房间的布置要干净、简洁、明快。多数家长习惯将孩子的房间装扮得五颜六色,摆满了小狗、小猫之类的玩具……这些会分散孩子的注意力,不利于孩子的学习。因为孩子最容易被形象性较强的事物所吸引,与书本上的知识相比,这些装饰物毫无疑问更会勾起孩子的遐想。
2.让孩子做他感兴趣的事情。
浓厚的兴趣能使孩子在学习时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之中。每当孩子感到知识世界是五彩缤纷、美不胜收时,大脑的活动就会灵活异常,产生各种与学习内容有关的联想,从而提高大脑的创造性。这就需要教师、家长采用形象化和趣味性的教学。
3.及时鼓励,引导孩子聚精会神。
用脑学习时一定要聚精会神,思路集中在要学习的范围之内,排除无关杂念。这样才不会损伤大脑功能。而杂念纷纷,学习的时候想到玩乐,会伤神损脑。只有专心致志,才能“用而不劳”。
4.多做需要专心致志的活动。
可以做穿扣眼,玩拼图,做拼插手工等活动训练注意力。感觉综合训练时可以在上学路上进行一种“影像训练”。即随便抓住一件事情或情景,如路旁的广告牌、电影宣传画等,利用这些形象性较强的情景进行构思,将自己作为所构思影像的主人公。所构思故事要有逻辑性和生活基础。而不是想入非非的天方夜谭。如果能联想出很长的故事,则说明集中注意力的训练已见成效。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从来就不是一个人的事,它是通过生命个体与社会共同施爱和被爱,互相感恩构成的。一个生命个体,无论是对自己的家庭成员还是亲朋好友,都要负责任,这是一种最基本的生活态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碰到很多的孩子考试成绩很糟糕,当家长批评他的时候,他却找出了一大堆理由来推卸责任。其实,孩子有推卸责任的现象是相当普遍的,有关调查显示,处在成长阶段的孩子有推卸责任习惯的占60%以上。
当然,这并不是孩子天生性格有问题,也不能因此就认为他们道德败坏,这是因为他们的人格还不成熟,正是家长积极引导的关键时期。如果家长能够及时采取科学的教育方法,慢慢纠正,那么他们推卸责任的做法将会有所缓解。事实上,孩子的性格和习惯也是一个慢慢提升的渐进的过程,就如同智力水平的发展一样,从出生到性格成熟,每个阶段都会出现相应的问题,家长所做的,就是对症下药,然后帮助孩子养成优良的习惯。
孩子喜欢逃避责任,主要是由于缺乏信任感造成的。一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如果父母给孩子的关爱和理解过少,不信任自己的孩子,经常对他们实施情绪冷暴力,那么孩子会受到误导,从而在潜意识里形成一种“我要是敢承担责任,一定会没有好果子吃”的观念。这样一来,他们就会有意识地撒谎,有意识地去推卸责任,会形成畸形的人生观,就连心理上也会出现问题。而一旦遇到什么事情,就会千方百计寻求推卸责任的方法,让自己免于受到惩罚。
此外,如果家长对孩子的事情大包大揽,凡事由家长说了算,让孩子只有听话的份,那么孩子就会下意识地把决定权交给父母,每当遇到什么事情,都会想让父母来做出决定,让父母去帮助他们承担责任。
孩子意识到自己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学会担当,家长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要知道,孩子的良好习惯都是长期教育养成的结果,所以,家长一定要以身作则,自己要做好榜样,坚持自己勇于承担责任,这种榜样的作用对孩子潜移默化地产生影响,从而养成良好的性格和心理习惯。
其次,家长要在心理上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和家长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比如说让孩子自己去住一个房间,独立地去做自己的事情,自己整理和布置,自己完成清洁工作,家长不会去干涉等等,让孩子感觉自己受到了尊重,已经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完全有承担责任的能力。
PS:家长培养孩子敢于担当的意识和富有责任感的心是不可能是一下子就解决的,家长首先要学会如何正确地去引导孩子,其次激发孩子的潜力,最后家长们一定要把它当成一项长期的任务坚持下去。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专注力
家长如何培养孩子专注力
“任凭怎么脆弱的人,只要把全部的精力倾注在唯一的目的上,必能有所成就。”
——西塞罗
孩子专注力问题,越来越受到爸爸妈妈们的关注,我经常会听到爸爸妈妈这样说:
“别的孩子都好好的认真听,我孩子就是坐不住,左看右看的,不专心。有时候还直接站起来跑来跑去”
“宝贝明年就要上小学,在幼儿园总是捣乱,影响其他人,真担心上小学老师会劝退。”
“看电视的时候可以一两个小时不动,可是看书做题5分钟都不行”
专注力是指孩子能够把自己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在某一个事情身上的能力,包括视觉,听觉,以及身体协调、平衡能力这四个方面。
世界上伟大的教育家蒙台梭利曾经有一句经典的话:“给孩子最好的学习方法就是让孩子聚精会神的去学习。”但是据调查,中国75%的儿童存在注意力不佳的状态。也有研究显示:孩子年龄越小,有效注意力的时间越短:
注意力不佳主要集中在男孩身上,但也有少部分是女生。男孩常常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感兴趣,所以常常坐不住。而女孩则可以静下心来,但表现的是发呆和幻想。这些都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造成学习效率极端的低下,从而影响成绩是无法得到提高。
今天来聊聊这个困扰万千爸妈的“专注力”问题~
1、专注力是什么
专注力是保证孩子进入小学能够顺利学习的最核心的一项能力。
过程一:把注意力放在到某样东西上,并且能够维持住。
过程二:在维持住的基础上,要求孩子理解所听的内容、学会相应知识技能,作出正确反应,或解决相应问题。
2、专注力的四大品质
注意持续、注意广度、注意分配、注意转移。
3、专注力不足的典型现象
微信图片_20180419101723.jpg
4、专注力不足的原因
1.运动缺乏;
2.孩子看电视,玩游戏过多;
3.溺爱;
4.父母的教育理念不一致;
5.偏食;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出来的专注力训练方式,都是一些简单易好玩的小游戏。家长可以和宝贝约定每天空出15分钟来一起玩游戏。一来可以增强亲子关系,二来可以慢慢地提高孩子的专注力。经过一段时间坚持训练,相信一定可以看到进步的!
建议您在与孩子玩这些游戏的时候,别告诉孩子这是专注力的训练,尽量不要让孩子把它当做任务去完成。
可以跟孩子说,“宝贝,以后每天晚上妈妈都留出一点时间跟你玩游戏好不好呀~每天我都给你准备一个小游戏!”把这件事情变得更有趣一些。
1
平衡能力训练
头顶书走:可以从走直线到圆圈;
运乒乓球:在汤勺上放乒乓球,直线,曲线都可以。
2
听觉能力训练
听后模仿:有节奏的敲打,可以让孩子模仿;
听故事讲故事:给孩子讲一个故事,让孩子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
听中找错:比如:小狗、小鸡、桌子、老虎......找出不同的一种;
传话:一家人互相传话,让孩子尽量完整说出来;
听数说数:家长念“357”,孩子反过来回答“753”,可以慢慢增加长度;
3
视觉能力训练
走迷宫:和孩子一起做走迷宫的练习,训练孩子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找不同:这个电脑上很多下载,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哦;
涂颜色:拿两幅画,一副有色,一副没有,让孩子对应涂颜色;
拼图:3D和平面都可以;
捡豆:要求用筷子把豆子一粒一粒的加到另一个空碗去;
找卡片:让孩子选一张卡片,然后放入一堆卡片中,再把它找出来;也可以是找糖果;
搭积木:搭雪花片,乐高、多米诺等等;
魔方:可以从三阶开始。
4
舒尔特方格
舒尔特方格是对孩子注意力稳定性测试的一个非常好的方法,舒能够提高孩子的视觉的稳定性、辨别力、定向搜索能力。练习的时间越长,你会发现孩子完成方格的时间会越来越短,而且这个进步是很直接能看到的,这对孩子以后的阅读是非常有帮助的。
这里推荐可以在Appstore或者应用商城下载《舒尔特方格》软件进行训练。
为什么专注力这么重要?
其实在低幼年的孩子中,98%的孩子智商是相差无几的,那为什么在100个孩子当中,成绩的悬殊那么大呢?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大家都知道,那就是注意力不集中,导致上课没有听进去。
专注力就像是学习过程中的一扇门,这扇门开得越大,孩子学到的东西就越多,所以可以说,专注力是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最核心的一项能力。但它不是特殊人物才具备的,只要经过定期集中训练都将能够获得这样的能力。
这个能力包含两个过程:
第一个过程是比较简单的,就是指孩子能把注意力放在到某样东西上,并且能够维持住就好了。
第二个过程是在维持住的基础上,要求孩子理解所听的内容、学会相应知识技能,作出正确反应,或解决相应问题。
孩子们先天都有个体差异,对事情的专注程度都不一样,爸爸妈妈也无需太过担忧,只要后天注意对孩子们进行有意识的训练,那么孩子在这一方面都会有很大改变的。
家长如何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首先,在家里,我们要为孩子创造一个舒适、安静、良好的环境。
孩子的学习桌物品摆放整齐,不要放置分散孩子注意力的东西,屋内应尽量少给孩子呈现与学习无关的刺激,家长尽量减少放电视、音响等带来的干扰。
其次,对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孩子,家长更要有耐心和爱心。
我们要转变自己的态度,把孩子注意力不集中当作一种心理问题来看待,不要当作性格和意志上的缺陷,更不要把“注意力不集中”这几个字挂在嘴上,从而给孩子在学习上造成太多的压力。对于孩子,要善于发现他的闪光点,多鼓励他、多表扬他,不要总是批评、呵斥,甚至打骂。
第三、给孩子安排适宜的作息时间。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表明,5~7岁的儿童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为15分钟。7~10岁的儿童为20分钟。我们家长可以计算一下,每天的作业,孩子需要多长时间完成,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学会合理安排时间。
1、分段给孩子一个明确的完成作业的期限,培养孩子的时间紧迫感。因为有了明确的任务,孩子学习时就有了动力,才能保持紧张状态。当孩子按时完成了作业,家长不但要从言语上加以表扬,还可以辅助一些别的奖励,这样慢慢地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规律。
2、要求孩子学习时,时间也不能太长,也不能要求孩子长时间做同一件事,否则会容易造成孩子做作业时,不够专心,磨磨蹭蹭。所以不可以让孩子过长时间的静坐,学习一段时间后,应让孩子放松或休息一下,如做完一项作业,就可以让孩子吃点水果、听会儿音乐,跳一下绳等,切忌一天到晚强迫孩子坐着一动不动,越是这样,孩子就越不专心。
第四、适当的体育运动和家务劳动
我们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一般在家很少做家务。其实适当的家务劳动,也可以有效改善孩子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所以在家里,我们一定要坚持让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此外,我们还应该给孩子安排适量的细致的家务事,训练孩子的细心、耐心、注意力及责任心,而且精细动作,孩子的眼睛和手都要配合起来,这也是“感觉统合”。
第五、坚持注意力的训练
要想提高注意力的品质,解决粗心、拖拉、缺乏耐心等问题,仅仅靠一个方法或一种技是很难达到的,需要完整的系统性训练。
专业的训练注意力的训练可以通过健脑操、行为疗法、左右脑训练、感觉统合训、心理学的强化技术、冥想技术、暗示技术练等等的方法来调整孩子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身体、心理、大脑打开更多的通道接受信息,整体来提升注意力。
.png)
.png)
.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