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说课舞蹈欣赏活动说课稿:千手观音

12-12

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身为一位人民教师,我们都希望孩子们能学到知识,大部分老师为了让学生学的更好都会事先准备好教案,教案可以让同学们很容易的听懂所讲的内容。我们要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幼儿园教案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中班说课舞蹈欣赏活动说课稿:千手观音”,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说幼儿

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了解幼儿的真实发展状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因此,我首先分析一下我班幼儿的发展情况。

本班的舞蹈艺术教育较为突出,在开展《各行各业》的主题活动中,我们没有放过每个利于幼儿表现的好机会,不管是用什么样的方式,特别是音乐舞蹈,他们非常的投入,自由的创造、大胆的想象,如:他们会创编出一段有趣的歌词或舞蹈:《小司机》、《快乐的小厨师》、《卖报歌》、等,让人捧腹大笑。虽然有一定的表现力,但是我发现我班的幼儿缺乏合作意识,在表演当中以自己为中心,而且情感发展水平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谈话当中就能看出部分幼儿还不懂得怎样去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从其他的生活活动当中看出幼儿在面对问题克服困难方面比较欠缺。针对我班幼儿的这些情况,我该如何充分挖掘有效的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下面让我来分析一下我的教学内容。

二、活动内容的生成与依据

许多时候我们热切去关注的事,孩子们恰恰无所谓,而他们所关注的事情往往又出乎我们的意料。在围绕5月15号的助残日进行谈话时,我们一起讨论“聋哑人会做什么?请你帮他们找一种合适的工作”就在这时有位幼儿很激动的告诉我“千手观音”,于是它便成了我们共同的话题,孩子们进行了对“千手观音”资料的大搜索。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舞蹈,它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孩子门怎样去帮助别人,怎样与同伴合作,怎样克服困难,勇敢的面对困难,不怕可苦不怕累的完成自己的使命。这是一个非常美的舞蹈,它独特的造型、金光闪闪的服饰,五彩缤纷的灯光等都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纲要中提出:尽可能运用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节日、环境)进行教学,本着《纲要》的精神,我遵循孩子们的兴趣,依据本班幼儿的情况,初步将此内容分为四个步骤进行。首先是资料的大搜索,接着是“我发现了什么”多么有挑战性的问题呀,孩子们从图片、vcd中仔细的观察找出服饰、头饰、手镯等还在区角中自发制作手镯和项链。其次,我们欣赏了乐曲,他们的想象另我出乎意料,最后是舞蹈欣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舞蹈中最为突出的亮点——造型美作为欣赏的主要方面,主要在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及想象创造力。

三、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新纲要》中指出“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因此,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的想象为主体,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使幼儿在认知,情感,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具体目标为:

1愿意用自己的动作形象、语言来表达对舞蹈造型美的感受,提高欣赏舞蹈的兴趣。2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想象创造力,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3教育幼儿尊重并热心帮助残疾人群。目标(1)的制定,将幼儿对舞蹈造型美的感受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为生成下一个艺术活动积累经验。目标(2)、(3)的制定是基于我班幼儿近阶段的能力、情感的发展区,我来因势利导,将获得的知识经验迁移于生活中。

四、说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

1、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我们利用家长的资源为幼儿上网查询有关的图片、书籍,了解有关知识,欣赏乐曲,目的是激发幼儿表现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的准备:首先我对幼儿前一阶段的学习进行细致的分析,目的在于客观了解幼儿的实际现状,其次对教材进行分析,找出舞蹈中最吸引幼儿的部分,并就如何突破重难点提出有效的指导方法,目的在于优化内容。最后,我还精心准备了vcd,网上下载的图片、牙签或火柴、丝巾方便教师与幼儿操作、欣赏、表演,大胆的表现。

3、环境创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根据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我及时的在美工区中提供包装绳、塑料花、叶子、皱纹纸等让幼儿制作项链、手镯,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在活动室周围张贴幼儿欣赏乐曲后绘制的情节画及幼儿收集的有关舞蹈图片,目的在于延伸活动的快乐,增强幼儿表现的欲望。

五、教学的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积极的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舞蹈造型的美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难点是感受舞蹈表演中的造型的动感美,并用语言、动作表达。

六、说教法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三种教法:情景感染法、提问法、整体教学法

1、情景感染法:感情是舞蹈的灵魂,同时也是幼儿想象力和表现能力的体现.老师以语言、体态语、情绪引导幼儿观察大屏幕图片,感受故事的氛围,体验情绪,由境入情,情景交融、以情感人。增强幼儿欣赏舞蹈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2、欣赏法是舞蹈欣赏中必不可少的方法,我在活动中结合多媒体运用法,先引导幼儿整首欣赏,其目的是保持作品的完整性,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结合定格观看法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舞蹈作品的造型美,更直观的启发幼儿对造型美的想象,有效的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激发幼儿对舞蹈中演员的敬仰之情及表现的欲望,有效的突破重难点。

3、采用启发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大胆的想象。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用语言或动作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七、说学法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欣赏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根据中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爱动、爱表现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观察发现法是

幼儿积极主动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引导幼儿大胆的想象,充分去挖掘蕴涵在图片\vcd中的知识点,发现新的线索,这些线索能把活动引向深入,让幼儿现有的经验与新的经验实现完美的结合,帮助幼儿突破活动难点。

2、讨论谈话法:我在活动中积极引导幼儿进行讨论、谈话,孩子们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看法,体现了《纲要》中“创设宽松自由、积极互动的语言交往环境,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目的在于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激发幼儿与同伴、老师之间的互动,利于幼儿大胆的想象,利于教师更深一步的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适时的调整计划及个别指导,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

3、操作法:在幼儿原有的欣赏基础上,引导幼儿自己创编队形并用牙签、火柴排出来,充分体现了《纲要》“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互动,注意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的精神。促使幼儿的动手、创造、思维、审美能力得到了升华,经过了与材料的相互地接触,他们又再一次学到了知识,获得了编排造型的经验,体验成功及交流的。

4、表演体验法: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表演的方法,通过表演

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实际体验,获得愉快感,轻松感与成就感,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商量、合作、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兴趣盎然,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获得多样性的认识,也充分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重视幼儿合作、表达与交流能力,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大胆表现自己,具有自信心;”的精神。

这些方法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八、活动过程的组织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个环节,并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的组织形式,主要表现:

(一)、由境生情,讲述《千手观音》的传说,引起幼儿欣赏兴趣。

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纲要》的精神,将幼儿的情感放在首位,以幼儿的感受为活动的切入点。借助多媒体手段再现幼儿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千手观音的图象,结合优美的故事情节,幼儿鸦雀无声,认真的倾听传说,一下子孩子们被我带入千手观音的遐想中,就如看见了千手观音善良的行为。就这样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及积极的兴趣,让幼儿获得了最感性的知识,为下一步的欣赏\想象和表现做好铺垫。

(二)、以小组的形式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交流“千手观音变成什么”

纲要中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让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

这个环节里,我将下载的造型图片张贴在活动室的周围,接着启发幼儿展开想象,以小组的形式让幼儿互相交流探讨造型的形状像什么,引导幼儿发现造型的特点,掌握知识点:造型整齐、对称的规律,为下一步欣赏vcd画面中舞蹈的造型奠定基础。

(三)、欣赏舞蹈,引导幼儿发现画面的造型美。

1、完整欣赏

舞蹈的肢体动态是兴奋的语言,对幼儿有极大的感染力。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带着这个问题:“看看舞蹈中什么地方美”来完整的欣赏舞蹈,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看完舞蹈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舞蹈中什么地方美”,教师发散性的问题引领幼儿从音乐、服饰、灯光、造型中发现美,为下一个环节的开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片段欣赏

“你喜欢舞蹈中的哪个造型,它有什么特点,像什么”这个问题,是幼儿审美能力的升华,。因此,我组织幼儿进行片段欣赏,启发幼儿将表演中的造型与图片的造型进行比较,启发孩子们用动和静来表达造型美,激励幼儿大胆的用语言来描述,用动作来表现,并掌握知识点:兰花指,目的在于引导幼儿从手形的不断变化来感受造型的动感美。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

最后我引出问题:“请你用好听的词来夸他们”,并借此问题出示排练时的图片,首先引导幼儿回忆舞蹈的演员的背景,说说这群聋哑人是怎样感受音乐,完成这么美的舞蹈。目的在于激起孩子们的心中强烈的敬仰之情,感受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明白团结合作的力量大的道理。整个环节体现了《纲要》中:“根据幼儿的需要因材施教,使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这一精神。

(四)、操作创编造型。在舞蹈欣赏的活动中我采用操作法,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可操作性的材料(牙签、火柴),支持、引发

幼儿与材料互动,创编出自己喜欢的造型,不仅让幼儿体验发现创造的乐趣,而且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目的在于让幼儿自主学习,体验自由创造的乐趣,获得平面思维的经验,体现引导幼儿从平面向空间发展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并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适时的个别指导,为下一个环节的开展作好准备。

(五)、尝试表演,体验合作的乐趣。

1、《纲要》中指出: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注意内容的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我设计让幼儿打扮自己,并按丝巾的颜色分组扮演千手观音。孩子们你帮我打蝴蝶结,我帮你系丝巾,互相帮助不亦乐乎,在排练造型中并不断完善自己与同伴间的合作。

2、激发兴趣需要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始终,在结束阶段要把孩子们的兴趣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上,从而把兴趣延伸到新的艺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在最后的结束部分,我让幼儿听音乐完整的表演,并面向大镜子,欣赏自己与同伴合作的造型美,获得成功感。

(六)、活动延伸。

幼儿的兴趣未尽,为了引领幼儿的学习、艺术表现向更广阔的天空发展,我利用区角活动,引导幼儿继续探讨其他的造型,并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为新的艺术活动生成奠定基础。

整个活动过程,老师在不断转换角色,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和表现,使每个幼儿都有进步和成功体验。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教案延伸读

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模板《千手观音》含反思


现在向您介绍幼儿园教案《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模板《千手观音》含反思》

中班科学说课稿模板《千手观音》含反思适用中班的科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幼儿发展审美能力、想象创造力,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愿意用自己的动作形象、语言来表达对舞蹈造型美的感受,提高欣赏舞蹈的兴趣,教育幼儿尊重并热心帮助残疾人群,快来看看幼儿园中班科学说课稿模板《千手观音》含反思教案吧。

一、说幼儿

纲要中指出幼儿是教育活动的积极参与者而非被动接受者,活动内容必须与幼儿兴趣、需要、及接受能力相吻合,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区发展。了解幼儿的真实发展状况,是每位教师设计和组织活动的必要前提。因此,我首先分析一下我班幼儿的发展情况。

本班的舞蹈艺术教育较为突出,在开展《各行各业》的主题活动中,我们没有放过每个利于幼儿表现的好机会,不管是用什么样的方式,特别是音乐舞蹈,他们非常的投入,自由的创造、大胆的想象,如:他们会创编出一段有趣的歌词或舞蹈:《小司机》、《快乐的小厨师》、《卖报歌》、等,让人捧腹大笑。虽然有一定的表现力,但是我发现我班的幼儿缺乏合作意识,在表演当中以自己为中心,而且情感发展水平也存在一定的问题,从谈话当中就能看出部分幼儿还不懂得怎样去体验他人的情感世界,从其他的生活活动当中看出幼儿在面对问题克服困难方面比较欠缺。针对我班幼儿的这些情况,我该如何充分挖掘有效的教育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下面让我来分析一下我的教学内容。

二、活动内容的生成与依据

许多时候我们热切去关注的事,孩子们恰恰无所谓,而他们所关注的事情往往又出乎我们的意料。在围绕5月15号的助残日进行谈话时,我们一起讨论“聋哑人会做什么?请你帮他们找一种合适的工作”就在这时有位幼儿很激动的告诉我“千手观音”,于是它便成了我们共同的话题,孩子们进行了对“千手观音”资料的大搜索。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舞蹈,它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孩子门怎样去帮助别人,怎样与同伴合作,怎样克服困难,勇敢的面对困难,不怕可苦不怕累的完成自己的使命。这是一个非常美的舞蹈,它独特的造型、金光闪闪的服饰,五彩缤纷的灯光等都深深的吸引着孩子们。纲要中提出:尽可能运用社会生活中的资源(如活动、事件节日、环境)进行教学,本着《纲要》的精神,我遵循孩子们的兴趣,依据本班幼儿的情况,初步将此内容分为四个步骤进行。首先是资料的大搜索,接着是“我发现了什么”多么有挑战性的问题呀,孩子们从图片、vcd中仔细的观察找出服饰、头饰、手镯等还在区角中自发制作手镯和项链。其次,我们欣赏了乐曲,他们的想象另我出乎意料,最后是舞蹈欣赏,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将舞蹈中最为突出的亮点——造型美作为欣赏的主要方面,主要在于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及想象创造力。

三、说目标

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新纲要》中指出“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发挥艺术的情感教育功能,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偏向”,因此,整个活动都是以幼儿的想象为主体,教师在活动中起一个引导者和支持者的作用,使幼儿在认知,情感,能力方面都能得到发展,具体目标为:

1愿意用自己的动作形象、语言来表达对舞蹈造型美的感受,提高欣赏舞蹈的兴趣。2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想象创造力,体验合作表演的乐趣3教育幼儿尊重并热心帮助残疾人群。目标(1)的制定,将幼儿对舞蹈造型美的感受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为生成下一个艺术活动积累经验。目标(2)、(3)的制定是基于我班幼儿近阶段的能力、情感的发展区,我来因势利导,将获得的知识经验迁移于生活中。

四、说准备

活动准备是为具体活动目标服务的,同时幼儿是通过与环境、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的。因此,活动准备必须与目标,活动主体的能力、兴趣、需要等相适应。

1、幼儿知识经验的准备:根据幼儿的发展需要,我们利用家长的资源为幼儿上网查询有关的图片、书籍,了解有关知识,欣赏乐曲,目的是激发幼儿表现的欲望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2、教师的准备:首先我对幼儿前一阶段的学习进行细致的分析,目的在于客观了解幼儿的实际现状,其次对教材进行分析,找出舞蹈中最吸引幼儿的部分,并就如何突破重难点提出有效的指导方法,目的在于优化内容。最后,我还精心准备了vcd,网上下载的图片、牙签或火柴、丝巾方便教师与幼儿操作、欣赏、表演,大胆的表现。

3、环境创设:《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根据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我及时的在美工区中提供包装绳、塑料花、叶子、皱纹纸等让幼儿制作项链、手镯,发展幼儿的创造性。在活动室周围张贴

幼儿欣赏乐曲后绘制的情节画及幼儿收集的有关舞蹈图片,目的在于延伸活动的快乐,增强幼儿表现的欲望。

五、教学的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积极的用不同的方式去体验舞蹈造型的美感,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审美能力。难点是感受舞蹈表演中的造型的动感美,并用语言、动作表达。

六、说教法

教学中我主要采用了三种教法:情景感染法、提问法、整体教学法

1、情景感染法:感情是舞蹈的灵魂,同时也是幼儿想象力和表现能力的体现.老师以语言、体态语、情绪引导幼儿观察大屏幕图片,感受故事的氛围,体验情绪,由境入情,情景交融、以情感人。增强幼儿欣赏舞蹈的兴趣和表现欲望。

2、欣赏法是舞蹈欣赏中必不可少的方法,我在活动中结合多媒体运用法,先引导幼儿整首欣赏,其目的是保持作品的完整性,给幼儿一种完整的感受,分段欣赏结合定格观看法目的是引导幼儿进一步感受舞蹈作品的造型美,更直观的启发幼儿对造型美的想象,有效的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激发幼儿对舞蹈中演员的敬仰之情及表现的欲望,有效的突破重难点。

3、采用启发提问法是因为提问能引导幼儿有目的地、仔细地观察,启发幼儿积极思维,大胆的想象。我运用启发性提问让幼儿将看到的具体形象用语言或动作描述出来,是解决活动重点的有效方法。

七、说学法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欣赏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根据中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爱动、爱表现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观察发现法是

幼儿积极主动的一种学习方法,在活动中幼儿通过观察引导幼儿大胆的想象,充分去挖掘蕴涵在图片vcd中的知识点,发现新的线索,这些线索能把活动引向深入,让幼儿现有的经验与新的经验实现完美的结合,帮助幼儿突破活动难点。

2、讨论谈话法:我在活动中积极引导幼儿进行讨论、谈话,孩子们中无拘无束地说出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与看法,体现了《纲要》中“创设宽松自由、积极互动的语言交往环境,使幼儿想说、敢说、喜欢说,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目的在于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愉快的环境,激发幼儿与同伴、老师之间的互动,利于幼儿大胆的想象,利于教师更深一步的了解幼儿的发展情况,适时的调整计划及个别指导,引导幼儿向最近目标发展。

3、操作法:在幼儿原有的欣赏基础上,引导幼儿自己创编队形并用牙签、火柴排出来,充分体现了《纲要》“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可操作性的材料,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互动,注意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体验创造的乐趣。”的精神。促使幼儿的动手、创造、思维、审美能力得到了升华,经过了与材料的相互地接触,他们又再一次学到了知识,获得了编排造型的经验,体验成功及交流的。

4、表演体验法:针对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采用了表演的方法,通过表演活动,使每个幼儿都有实际体验,获得愉快感,轻松感与成就感,在这一过程中幼儿通过商量、合作、享受着成功的喜悦,兴趣盎然,从而进一步培养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获得多样性的认识,也充分体现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及《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提出的“重视幼儿合作、表达与交流能力,促使幼儿积极、主动、大胆表现自己,具有自信心;”的精神。

这些方法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八、活动过程的组织

结合幼儿园教育工作原则和本次活动的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个环节,并运用集体、小组、个别的组织形式,主要表现:

(一)、由境生情,讲述《千手观音》的传说,引起幼儿欣赏兴趣。在这个环节中我根据《纲要》的精神,将幼儿的情感放在首位,以幼儿的感受为活动的切入点。借助多媒体手段再现幼儿无法直接观察到的千手观音的图象,结合优美的故事情节,幼儿鸦雀无声,认真的倾听传说,一下子孩子们被我带入千手观音的遐想中,就如看见了千手观音善良的行为。就这样引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及积极的兴趣,让幼儿获得了最感性的知识,为下一步的欣赏想象和表现做好铺垫。

(二)、以小组的形式鼓励幼儿与同伴互相交流“千手观音变成什么”

纲要中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要让幼儿“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想象”。这个环节里,我将下载的造型图片张贴在活动室的周围,接着启发幼儿展开想象,以小组的形式让幼儿互相交流探讨造型的形状像什么,引导幼儿发现造型的特点,掌握知识点:造型整齐、对称的规律,为下一步欣赏vcd画面中舞蹈的造型奠定基础。

(三)、欣赏舞蹈,引导幼儿发现画面的造型美。

1、完整欣赏

舞蹈的肢体动态是兴奋的语言,对幼儿有极大的感染力。在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带着这个问题:“看看舞蹈中什么地方美”来完整的欣赏舞蹈,并以提问的方式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看法:“看完舞蹈你有什么感觉”,“你觉得舞蹈中什么地方美”,教师发散性的问题引领幼儿从音乐、服饰、灯光、造型中发现美,为下一个环节的开展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2、片段欣赏

“你喜欢舞蹈中的哪个造型,它有什么特点,像什么”这个问题,是幼儿审美能力的升华,。因此,我组织幼儿进行片段欣赏,启发幼儿将表演中的造型与图片的造型进行比较,启发孩子们用动和静来表达造型美,激励幼儿大胆的用语言来描述,用动作来表现,并掌握知识点:兰花指,目的在于引导幼儿从手形的不断变化来感受造型的动感美。突破本次活动的难点。

最后我引出问题:“请你用好听的词来夸他们”,并借此问题出示排练时的图片,首先引导幼儿回忆舞蹈的演员的背景,说说这群聋哑人是怎样感受音乐,完成这么美的舞蹈。目的在于激起孩子们的心中强烈的敬仰之情,感受他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明白团结合作的力量大的道理。整个环节体现了《纲要》中:“根据幼儿的需要因材施教,使幼儿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都得到发展”这一精神。

(四)、操作创编造型。在舞蹈欣赏的活动中我采用操作法,因地制宜地提供丰富的、具有适宜·、可操作性的材料(牙签、火柴),支持、引发幼儿与材料互动,创编出自己喜欢的造型,不仅让幼儿体验发现创造的乐趣,而且引导幼儿在活动中感受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目的在于让幼儿自主学习,体验自由创造的乐趣,获得平面思维的经验,体现引导幼儿从平面向空间发展这样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规律,并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进行知识的迁移,适时的个别指导,为下一个环节的开展作好准备。

(五)、尝试表演,体验合作的乐趣。

1、《纲要》中指出: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识规律,注意内容的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于生活、游戏之中。因此,我设计让幼儿打扮自己,并按丝巾的颜色分组扮演千手观音。孩子们你帮我打蝴蝶结,我帮你系丝巾,互相帮助不亦乐乎,在排练造型中并不断完善自己与同伴间的合作。

2、激发兴趣需要贯穿于艺术活动的始终,在结束阶段要把孩子们的兴趣引向自我欣赏和获得满足感上,从而把兴趣延伸到新的艺术活动的需求和期待。在最后的结束部分,我让幼儿听音乐完整的表演,并面向大镜子,欣赏自己与同伴合作的造型美,获得成功感。

(六)、活动延伸。

幼儿的兴趣未尽,为了引领幼儿的学习、艺术表现向更广阔的天空发展,我利用区角活动,引导幼儿继续探讨其他的造型,并将自己的想法画下来,为新的艺术活动生成奠定基础。

整个活动过程,老师在不断转换角色,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表达和表现,使每个幼儿都有进步和成功体验。

教学反思:

此次活动圆满结束!活动前我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活动氛围,让幼儿在宽松自由的氛围中轻松获得锻炼与提高。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的积极主动,都能用较完整的语言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并能主动与同伴交流。

中班活动说课记录


导读:教师在幼儿探索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孩子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关于风,幼儿无法真正了解它的形成,但是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来证明风的存在,通过实验来证明风的大小、判断风的方向,甚至可以尝试着用常见的工具制造风,使孩子真正接触自然,发现自然界的奇妙。

教师在幼儿探索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把孩子引向一个明确的方向”。关于风,幼儿无法真正了解它的形成,但是他们可以用自己的所见所闻和亲身感受来证明风的存在,通过实验来证明风的大小、判断风的方向,甚至可以尝试着用常见的工具制造风,使孩子真正接触自然,发现自然界的奇妙。在这个活动中,遵循幼儿自主探索的原则,设置开放性的问题,通过幼儿自主地收集信息(书、网络、实验或询问家长),让幼儿在动眼看、动嘴说、、动耳听、动手做、动脑想的过程中不断丰富、扩展有关“风”的经验,并自己想办法来解决一些问题,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知识,习得方法。

活动过程:

一、自然导入,激发兴趣(5分钟)

师:过几天我们就要去出游了,我知道大家都和关心天气情况。那么,谁来向大家来介绍一下这两天的天气情况呢?

师:“偏北风2—3级”,我们从哪儿可以看出?你怎么知道有风?(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感受)

我的提问可能会使孩子回忆以往的经验会说“国旗、树叶……”这时孩子的讨论中对风的感受肯定还不充分,适时地带孩子到户外去感受风的存在,让他们自己去发现风来的时候自然界有着各种奇妙的变化:花瓣迎风飞舞,池中的水会泛起波纹,彩旗会迎风招展。

二、感受发现风力(6分钟)

师: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让幼儿用图画形式记录下来,并向大家说说)

(出示分类板)请幼儿将自己的图画记录进行归类,要求幼儿之间互相讨论后再分类。幼儿归类、集体检查。

在对微风进行探索的基础上,激发了孩子关注风力变化的积极性。这就自然地生成了以后的探索活动,在中级风、大风到来时,让他们自发地到户外去感受,然后将自己的体验与发现用图画、表格的形式记录并分类。

师:风有风级,不同的风级表示风的大小不同,人的感受也不同。

三、探索判断风向(10分钟)

师:天气预报说今天是北风,这是什么意思?(北风就是从北边来)(是风向)

“用什么方法判断?”用这样的话题引发孩子的小组讨论,然后到户外活动,引导孩子用他们的方法证明风来的方向。如:观察旗杆上的国旗飘动;让孩子将羽毛、塑料球放在操场中间,让它们随风滚动……让孩子通过活动,真正明白“风真的从北边来”。了解风是有方向的这一特征后,鼓励孩子想办法把“风向”记录下来。就方法让孩子展开讨论:可以标汉字,也可以标箭头,记录不求精确,只要初步学习使用科学的记录方式。

四、尝试制造风的方法(10分钟)

师:(拿出风车)这些风车在活动室能玩吗?

孩子们肯定会疑惑地说“怎么玩,没有风!”我就一句话燃烧孩子制造风的热情:“没有风不可以制造点儿风啊?”怎样制造风呢?带着这个问题,让孩子自己寻找材料,如吹风机、电风扇、扇子、气球打气筒……孩子们可以用纸板、扇子扇,把气球吹鼓后撒气……鼓励孩子用各种方式尝试制造风。虽然他们没有真正看到风的形成过程,但是我想这些生动有趣的探索活动对他们今后的成长将具有深远意义。

活动延伸:(3分钟)

师:小朋友想了很多办法制造了风,那你们喜欢风吗?为什么?(幼儿讨论)

课后通过孩子自己不断地收集信息与资料,让孩子逐步发现风能帮人类做许多事情,利用风可以发电、传播种子等等,但也会给人类带来危害。我想,了解风的利与弊有助于孩子辨证地看待事物,从小形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大班美术活动说课稿:说课方案


导读:这是一条情感目标,我在教学中允许幼儿讲述自己在秋天里的有趣故事,可小组交流、个别交流,并请幼儿欣赏范画,激发他们对本次活动的兴趣及积极参与的欲望。

一、教学目标

依据幼儿园美术教育大纲中对幼儿美术活动的内容要求,以及学前幼儿美术教育大班年龄段的培养目标,结合教材本身的要求,我将本次活动的目标定为以下二点。

1、在幼儿已初步掌握水墨画表现方法的基础上,启发幼儿用水墨画表现方法根据主题进行创作性绘画。

这条目标是根据纲要艺术领域内容中要求“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所设计的。

2、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及讲述能力,使之萌发热爱秋天的情趣。

这是一条情感目标,我在教学中允许幼儿讲述自己在秋天里的有趣故事,可小组交流、个别交流,并请幼儿欣赏范画,激发他们对本次活动的兴趣及积极参与的欲望。

二、预知幼儿情况

水墨画是幼儿平时接触较少的一种艺术形式,通过前阶段的接触,他们有着浓厚的兴趣,非常愿意参与活动,但在表现方法上还欠缺,本次活动将鼓励幼儿用水墨画的表现方法来创造,同时帮助幼儿解决画面的布局问题。

三、教材分析

根据季节变化及主题的确定,我选择了《我爱秋天》这个内容,在这之前,幼儿已经学习了有关秋天知识的音乐、语言、科学等教学活动,对秋天有着丰富的认识,为本次活动奠定了基础。活动的内容符合大班幼儿的能力水平。

四、活动的重、难点

本次活动的重点是幼儿用水墨画的表现方法根据主题创作。水墨画不同于其它的艺术形式,除材料的不同,对幼儿用笔及水分掌握有着很高的要求,本次活动主要让幼儿控制好用笔的水分。

难点是幼儿对画面的安排。通过讲述、交流、欣赏,幼儿的脑海里有着许多有关于秋天的画面,很多很多,不会安排画面,会使画面出现乱、脏的现象,这里老师要引导幼儿选材、抓住主题。

五、教学方法及策略

1、突破重、难点的策略

重点策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次提醒幼儿用笔水分,可以示范毛笔蘸墨的过程,帮助幼儿掌握水分,要求蘸墨后要在准备好的废报纸上试一试,调整好水墨量后才可在宣纸上作画,以免出现脏的现象。

难点策略:幼儿年龄较小,他们会认为画的越多越好,这恰恰是水墨画最忌讳的。在教学中老师不仅要开阔幼儿的思维,还要帮助他们归纳,找出最主要的、最贴近主题的内容。例:如果是丰收为主题的,以田地、农民伯伯为主;或是以果园为主。如果是表现秋天风景的美丽,可以抓住秋天的落叶做重点描绘。总之,画面有一两个主要表现的内容就可以了,多反而会乱。

2、引导幼儿主动学习的方法及策略

(1)通过谈话、欣赏,激发幼儿的学习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中,我引导幼儿讲出秋天最喜欢去的地方,丰富幼儿关于秋天的知识,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在谈话中,鼓励幼儿讨论、交流,并相互学习。通过观察、讲述、启发想象、配乐表演等,激发幼儿的参与欲望。

(2)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尊重他们的想法和创造。

在活动中,我还有意给幼儿创设表现的机会,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倾听、思考、来获得相关知识。如;在展示作品中,鼓励幼儿为自己的画

命名、讲述画面、和同伴共同欣赏别人的作品等,为他们提供相互交流、相互欣赏、共同提高的条件。

(3)灵活运用体态语言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

教师的体态语言在本次活动里使用较多。一方面,它能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另一方面,它又是教师与幼儿情感交流的重要手段。在教学活动中,老师鼓励的目光、赞扬的手势、认可的点头对幼儿都起着极大的激励作用,这也是纲要所提倡的。

六、教学环节设计

本次活动的教学环节主要有三大部分。

1、开始部分

教师启发性的谈话,引导幼儿说出自己对秋天的认识和感受,萌发幼儿进行“我爱秋天”主题画的创作愿望。

2、基本部分

首先是出示图片,让幼儿通过观察,掌握主题画的画面安排及色彩的运用方法,并能大胆用水墨画的手法进行创作。

接着,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创造力进行主题绘画;对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最后,启发幼儿根据自己的画面进行讲述,要求讲的有顺序,较完整。

3、结束部分

教师将幼儿的作品挂在教室四周,供幼儿欣赏,并请幼儿从画面安排、色彩运用、形象处理、想象力丰富等方面进行自我、相互讲评。

以上是本人对“水墨画‘我爱秋天’”活动的简单构想,不足之处还请老师、专家批评、指正。

大班音乐欣赏《喜洋洋》说课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的是一节大班音乐欣赏《喜洋洋》,在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活动中,欣赏活动往往最容易被人忽视,主要原因就是在音乐欣赏活动中,“让幼儿主动学习”与“教师怎样教”二者之间的矛盾表现得格外突出,教师们也对此颇感困惑,今天,我就以这节欣赏活动和老师们进行探讨。

一、分析教材,把握重点。

1、教材分析:

本节活动是素质教育活动材料大班下学期《音乐》上的一节活动,《喜洋洋》是我国的一首民族管弦乐曲,段式为ABA三段式,取材于山西民歌《卖膏药》和《碾糕面》,乐曲欢快活泼、热情洋溢。对于大班孩子,我们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欣赏活动,感受乐曲的情绪,丰富幼儿的审美经验,提高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使幼儿体会到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因此,我确定了本节活动的目标。

2、目标:

(1)通过欣赏,引导幼儿感受乐曲欢快活泼的情绪和优美抒情的风格特点。

(2)培养幼儿对欣赏音乐和表现音乐的兴趣。

3、重点难点:

从活动目标可以看出,本节活动的重点是引导幼儿通过反复感受音乐,感知全曲旋律优美、欢快活泼,充满喜洋洋的气氛及节奏特点,培养幼儿的音乐感受力和表现力。难点是感知第一、三乐段与第二乐段的不同。

4、教学准备:

电视机录像机

及录像带彩笔画纸手绢打击乐器

二、精选教法,引发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习者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能更准确有效的掌握学习对象。”因此,本节活动,我主要采用了以下两个教法:

1、把生活经验融入活动,激发幼儿感受与鉴赏的兴趣。

2、多渠道调动幼儿多个感知通道参与活动,使幼儿主动参与音乐欣赏,并表达独特感受与见解。

三、暗授学法,让幼儿主动欣赏。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而对想象力的启迪,音乐欣赏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根据大班幼儿注意力时间短,爱动、爱表现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学法:

1、用听、说、看、动等多种形式,体验音乐,交流互动。

2、融合绘画、舞蹈等艺术表现形式表达自己对乐曲的感受。

这些方法能使幼儿得到不同的心理满足,体现了新《纲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便于实现“因势利导、因人施教”。

四、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兴趣引入。

在歌曲《恭喜恭喜》的音乐声中,教师带幼儿边唱边表演进活动室,营造一种欢快喜庆的气氛。表演完,引导幼儿谈话:我们这儿过年都有什么活动?过年时人们的心情是怎样的?

2、完整欣赏,感受乐曲情绪。

过渡语:小朋友喜欢看电视吗?

播放一段没有声音的闹元宵录像。

看后提问:

(1)你看到电视上人们在干什么?

(2)人们脸上的表情怎么样?你用什么动作表达自己心情很高兴?

(3)这段节目少了什么?我们为它配上一段音乐听一听好听吗?

完整欣赏乐曲。

欣赏后提问:你觉得这首曲子听起来怎么样?你最喜欢哪一部分?

教师小结:这首乐曲节奏活泼、轻快,旋律优美,表现了一种喜洋洋的气氛,适合在热闹的场所播放。

想一想,这么欢快的音乐,除了闹元宵,还可以在什么时候播放?

这一提问设计在这儿,是把幼儿的生活经验迁移到

活动中,为下面的想象创作进行铺垫。

3、分段理解,想像创作。

欣赏第一段:小朋友可以一边听一边拍手、拍肩,想一想,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提问:这一段音乐感觉怎么样?节奏快还是慢?

欣赏第二段:这一段和第一段一样吗?哪儿不一样?你觉得这一段音乐表现人们在干什么?

欣赏第三段:最后一段和第几段一样?

分段欣赏完,请小朋友从三段中任选一段把自己的感受画出来,画完后和大家一起分享、交流。

4、整体欣赏,参与实践。

过度语:过几天,我们幼儿园要邀请小朋友的爸爸妈妈来幼儿园参加活动,我们用这首乐曲排个节目欢迎爸爸妈妈好吗?喜欢跳舞的小朋友请拿起彩绸,喜欢伴奏的小朋友请选择乐器,我们一起跳起来。

五、感悟与反思:

各位老师:俗话说:“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一堂好的音乐欣赏课应该体现“教学生活化的”教育理念。我想,好的音乐欣赏应该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会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熏陶下,和孩子们一起探索,一起成长!不当指出,望各位老师给与批评指正,谢谢!

幼儿园教案《中班说课舞蹈欣赏活动说课稿:千手观音》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幼儿园教案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中班舞蹈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