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变形小人

12-12

不为明天做好准备的人是没有未来的,在每学期开学之前,幼儿园的老师们都要为自己之后的教学做准备。为了防止学生抓不住重点,教案就显得非常重要,教案有利于老师在课堂上与学生更好的交流。幼儿园教案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为满足您的需求,小编特地编辑了“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变形小人”,相信您能找到对自己有用的内容。

活动目标:

1、探究画面造型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2、初步感受美术作品中夸张手法的趣味。

活动准备:

1、勾线笔、A4纸(幼儿人数的两倍)2、幼儿能较快地画出小人。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小朋友你们喜欢画画吗?你会画什么?人怎样画?

二、探索小人,发现画面造型与折纸的关系。

1、观察小人,知道什么是顶天立地。

2、在折好的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3、幼儿绘画,观察幼儿选择绘画的位置。

4、引导幼儿观察打开后折纸上小人的变化。

5、探究小人发生变化的原因。

6、小结研究后的结果。

7、观察连线后小人的变化。

8、幼儿将小人断裂部分连接完整。

9、分类展示幼儿作品,观察彼此把画面的哪里进行了变形。m.yJS21.CoM

老师总结:小人的某些部位画在折线上面就发生了有趣的变形。

三、先折再画,启发幼儿有创意的变形。

1、你还想让小人的什么地方变形?

2、幼儿折纸,作画。鼓励幼儿将没变形过的部位进行变形。

3、玩变形小人。

4、展示有创意的作品。

四、启发幼儿想象折纸方向、数量的变化与小人变形的关系。

出示老师的作品,引导幼儿观察,小人哪些地方变形了?为什么一下子能变这么多地方?引发幼儿继续探索的欲望。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教案阅读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变形的人》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变形的人》”!

活动目标:

1、鼓励儿童发现生活中的美,培养幼儿对美术的热爱之情。

2、尝试将观察对象基本部分归纳为图形的方法,大胆表现它们各不相同的特征。

3、根据色彩进行大胆合理的想象。

4、体验想象创造各种图像的快乐。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变形的人

西班牙著名艺术家毕加索创作了许多风格迥异的艺术作品。幼儿园的孩子该怎么去欣赏、思考、体会作品的内涵从而发掘自身艺术天赋呢?幼儿教师在丰富自己相关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幼儿的年龄和欣赏层次的特点创设以下活动,启发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以及艺术美感,尊重每个孩子对艺术的感受,让孩子们自己去发现并捕捉艺术作品中的光点,对于作品中的一些艺术表现手法,可以引导幼儿学习并掌握,并提供实践的机会。本活动在孩子对色彩、线条有一定理解的基础上,通过欣赏《三个音乐家》这幅作品,让幼儿了解并学习夸张、变形的艺术方法,体会其产生的艺术效果,大胆想象,创造变形人,用艺术的形式反映孩子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

活动准备(材料的场地安排)

1、材料准备:

第一组:作品《三个音乐家》一幅,电视机一台,视频展示台一台,儿童刊物一份;

第二组:25cm25cm钉板及彩色皮筋4套,磁性可变脸谱4套,各形状彩色积木4筐,不同形状的百色纸板(三角形、方形、梯形、不规则形)6张,大小、色彩不同的纸片6小筐,胶棒6支,地毯2块;

第三组:纤化纸18张,油画棒6盒,水粉颜料(红、黄、蓝、绿、黑)6个调色盘,大小号不同的水粉笔6套(每套3支),水盆6个,抹布6块,各色日本彩纸若干,剪刀6把,胶棒6支,小筐6个。

2、场地安排:

材料及代号:钉板①;彩色皮筋②;可变脸谱③;彩色积木④;不同形状的白纸板⑤;大小不同的彩纸片⑥(筐内加胶棒)以下代号代表材料。

欣赏:

1、操作活动《有趣的变形人》:

请幼儿进入地毯①,每人选择一种游戏形式,创作《变形人》。幼儿可趴,可坐,可跪于地毯上,寻找自己最舒适的姿态予以创作,教师陪伴幼儿创作,不予评价,创作好的幼儿便集中坐在地毯①上(时间约五分钟)。

2、欣赏作品《三个音乐家》:

教师导语: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西班牙一位著名画家的作品,这位画家的名字叫毕加索。(教师打开视频展示台,作品便放大于电视屏幕上,师生共同欣赏)

(1)“你看到了什么?”

“毕加索画的人和我们平时见到的人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引出夸张,变形的艺术方法,请幼儿在画面上自由寻找哪些地方用到了变形。

(2)了解变形的方法,感受变形后的视觉效果;

“这幅作品中用到了哪些线条?”

“作品中用得最多是什么形状?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大量的方形,让人感觉硬、重、素、痛苦……)

(3)体会变形产生的艺术效果。

“毕加索用了大量的方形来表现人物,你感觉这三个人的生活会是怎样的?”(穷苦,悲惨……)

“你觉得他们会在哪儿演奏乐曲呢?”

(4)总体体会作品的内涵:

“这幅作品运用了哪些颜色?”

“你觉得用得最多的是什么颜色?”(黄色)

“黄色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安静、象金子,………)

“毕加索用变形的方法,用大量的方形来画人,又用了很多的黄颜色,你觉得这幅作品要告诉人们什么呢?

(5)教师小结:其实毕加索的每幅作品都需要我们细心地,耐心地去欣赏,去思考,而且每一次欣赏的时候都会有新的,不同的感觉。

(6)请幼儿根据自己的感受给作品取名字。

创作:

1、介绍夸张变形的艺术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教师请幼儿欣赏幼儿刊物上的一幅作品(以弧线为主,用圆形表现人物,让幼儿知道在我们的周围也有变形的方法,并感受此种风格的变形。

2、大胆想象,创作变形人

幼儿用不同的材料予以创作

(1)用油画棒在纤化纸上画变形人;

(2)用水粉颜料在纤化纸上画变形人;

(3)用彩纸在纤化纸上剪贴变形人。

孩子们对线条、形状、色彩的感受,加深了幼儿对作品的理解。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让幼儿体会到画面人物生活的痛苦、悲惨以及假装的幽默;强烈的色彩让幼儿体会到作者心中对光明、幸福地渴望。孩子在给作品取名字时说出了《毕加索的乐队》、《三个悲惨的音乐家》等较有水准的名字,对作品中变形的艺术手法,兴趣强烈,并体会到了变形所带来的不同艺术效果,创作欲望强,作品有特色,反映个性,体现了较高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对艺术的感悟能力。

1、孩子给自己的作品添加背景色彩,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冷色或暖色,运用谐调或对比的方法使自己的作品完整。

2、孩子讲述自己的作品,描述作品中人物的生存环境,心理状态等,体现幼儿对自己,对社会的认识。

活动反思:

一般幼儿在绘画人物时,大多数幼儿只会画正面的人物,不同姿势的人基本上都不会画,这方面很薄弱,针对幼儿的特务,我们设计了这节让幼儿摆人物不同姿势的造型。让他们在认识了解了人物的不同部位,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粘贴、拼装、组合的技能。

这节活动形式比较多,先让幼儿观察不同姿势,后模仿,再让幼儿摆放的同时,共同找出存在的问题,在整个活动中我们时时体现以幼儿为中心,引导他们去充分发挥想象,并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在操作过程中引导幼儿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

活动环节设计紧凑、巧妙,动静交替,形式多,幼儿比较感兴趣,重点、难点突出,幼儿基本上都掌握,并且操作性强,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活动,认真地进行摆放,幼儿摆放的姿势比较多,对于交代的要求基本上都能做到,每个幼儿都很快完成了一幅作品,最后添画时,有些幼儿想象很丰富,还给画面装饰、美化。

幼儿百科:变形,是指改变原来的形态。

不知道本文“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变形的人》”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哈哈小人


设计思路一个很偶然的机会,我玩到了这个很好玩的"小人"游戏,一下子就喜欢上了它,于是就尝试把它设计成大班的美术探究活动。

探究元素之一:趣味生活中,很多人喜欢照哈哈镜,原因就是镜中人物的变形夸张,让人不由自主地嬉笑不已,幼儿更是对此喜爱有加。该活动所呈现的过程与结果就像幼儿自己在"照哈哈镜",活动过程中"小人"的造型因为画在折纸的不同重叠部位而变形夸张,充满童趣。教师们在讨论与尝试中也会因此而乐此不疲地探究。

探究元素之二:发现随着折纸方向、方法以及落在折线部位内容的多变,探究"小人"造型的变化会变得无限可能。大班幼儿已有的绘画技能和对事物摆放位置的空间经验都为他们的探索、创造提供了条件。因此,一旦发现变形夸张的原由,无意创造就变成了有意想象与创造,幼儿也会不满足于一个活动的所获,希望可以把学到的和感悟到的迁移到更多、更广的领域。

探究元素之三:简单将探究活动的元素整合到美术活动中,常常会使教学具变得很烦琐,此活动材料简单也是教师喜欢的一个原因。日常教学研讨中,教师们看到心仪的活动总想自己回去模仿和尝试,而材料简单是很大的一个考量。另外,该活动对幼儿前期的生活经验要求不高,尝试相对比较容易。

探究元素之四:可持续发展"小人"的材料随手可得,当幼儿理解方法后,会迁移探究对象。只要想玩,幼儿能不受时空的限制随手折、随手画。有的幼儿会尝试写英语字母,有的幼儿还会尝试画动植物等,由此,就有了不断实践与延伸的可能。

活动目标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变化与折纸方法的关系,感受其中的趣味。

活动准备1.长方形桌子4张,幼儿14名,小筐4个,小型吸铁石若干,记号笔15支,黑板一块。

2.两种浅色的纸,其中折好的长方形纸42张、没折的纸(如A4纸的1/4大小)同幼儿人数。

活动过程一、观察理解,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造型1.幼儿表述自己喜欢画什么。

教师提问并鼓励:很多孩子非常喜欢画画,你最喜欢画什么?

【此问题切中幼儿的已有经验,能很快使活动进入正题。】

2.幼儿理解并绘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1)教师:今天,我们来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

(教师观察幼儿是否理解"顶天立地",一般情况幼儿都能理解与表述,教师亦可借助肢体语言帮助幼儿理解。)(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人"的造型。(如图1)(此时,教师可以留意每个孩子观察的特点,请观察完的幼儿举手表示"观察完毕"。)1. 幼儿在画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教师请幼儿找出小筐内的纸(没有折过的),把观察到的"小人"画在这张纸上。

(教师边交代边取走图片,观察幼儿绘画的过程和结果,留意幼儿观察后所画出的"小人"造型。等幼儿画好后,可以取出图片让幼儿对照。)【设计意图:1.此环节虽然让幼儿绘画的是简单的单线小人,但挑战的是大班幼儿的观察习惯与观察技能,认真观察并善于倾听的幼儿能准确表现自己看到的图片。2.强调"顶天立地"是为下一环节在折纸上画"小人"做准备,为探究其趣味性埋下伏笔,否则幼儿容易受折纸的"地平线"因素影响,而让趣味丧失。】

二、观察讨论,发现"小人"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1.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如图2)(1)教师:请你取出另一种颜色的纸(折好的纸),再次把观察到的"小人"画在这张纸上,而且要增加一个要求:不准打开这张纸。

(教师观察幼儿是否理解新增的要求,可请幼儿取出纸进行观察,发现纸是折过的,继而帮助幼儿理解这次是在折过的纸上画画。)(2)幼儿在折过的纸上绘画。

(教师观察幼儿纸张摆放或选择绘画的位置,同时留意幼儿第二次绘画表现的对象是否比第一次更仔细,随机表扬、提示。)2.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

教师:你画的"小人"怎么了?他画的"小人"为何没有断开,你画的"小人"为何断开了?想一想,断开的地方为何不一样?他们断开的地方都是画在哪里的?

(教师从幼儿作品中选出几幅,在幼儿观察比较后引发思考。尝试寻找作品断开的原因,进而观察发现画在折线上的部位会断开。)3.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

教师引导: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请你用连线的方式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当幼儿想出用线连接的时候,教师可以请幼儿上来示范,继而请幼儿用连线的方式把自己的作品画完。如图3、图4)2. 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人"的哪个部位变长了?

5.幼儿第三次在折纸上绘画。

(1)教师:如果再给你一次画画的机会,你想把"小人"的哪里变长?

(教师根据幼儿的想法提示幼儿:如果要把某个部位变长,必须把它画在什么地方?幼儿会说折线上。)(2)鼓励幼儿再画一次:比一比,这次谁画的与众不同,变化最有创意。

(教师观察幼儿再次在折纸上进行绘画,看看谁的作品有创意:如脸部器官变形、头发变形、身体的几个部位同时变形等。)【设计意图:此环节让幼儿在观察同伴作品的过程中自己发现"变"与"不变"的原因,发现"变"的不同,寻找变化的关键"秘密"。继而通过第三次绘画,让幼儿体验变化的乐趣,从无意绘画转向了有意想象与创造。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幼儿必须调整自己的绘画方式或技巧,这对幼儿空间方位、创造表现又是新的挑战。】

三、欣赏作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教师与幼儿再次欣赏、交流所画的"小人",将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分类张贴,教师要尊重幼儿对同伴的评价,切忌以自己的评价标准左右幼儿。)2.幼儿再次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

教师

如果尝试画别的东西,又会有什么好玩的发现?

小筐里最后一张纸是送给你们的,带着这张纸回去试试吧。

【设计意图:由于快乐始终伴随着整个活动过程,活动结束时请幼儿取出小筐里的最后一张纸带回去,让他们带着新的问题、带着探究的兴趣继续以后的活动。幼儿在逐渐了解了变化的"秘密"后,他们创造的天地就此被打开,以后,他们可以改变对象,改变折法,改变纸的方向,由此会有更多的"小人"……】

建议如果教师具有良好的组织技巧,幼儿也有较好的探究习惯与能力,可以删除第一环节中关于"顶天立地的小人"元素,直接进入第二环节,或许探究与发现的内容将会更加丰富。幼儿的发现视角也将会变得更有趣味,有兴趣的教师不妨试一试。

1.探究画面中人物造型的变化与折纸方法的关系,感受其中的趣味。

2.发现绘画的充分可变性,在自由的氛围中产生对绘画的浓厚兴趣。

重难点:理解折线在造型变化中的作用并能有目的地运用。

活动准备:

1.长方形桌子4张,小筐4个,小型吸铁石若干,记号笔15支,黑板一块。

2.两种浅色的纸,其中折好的长方形纸42张、没折的纸(如A4纸的1/4大小)同幼儿人数。

活动过程:

一、观察理解,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造型1.幼儿理解并绘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1)教师:今天,我们来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小人"。

(2)出示图片,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人"的造型。

2.幼儿在画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

教师请幼儿找出小筐内的纸(没有折过的),把观察到的"小人"画在这张纸上。

3.教师边交代边取走图片,观察幼儿绘画的过程和结果。

二、观察讨论,发现"小人"造型的变化与折纸的关系1.幼儿第二次在折纸上表现"顶天立地的小人"。(如图2)(1)教师:请你取出另一种颜色的纸(折好的纸),再次把观察到的"小人"画在这张纸上,而且要增加一个要求:不准打开这张纸。

(2)幼儿在折过的纸上绘画。

2.幼儿观察打开折纸后"小人"的变化。

(1)你画的"小人"怎么了?

(2)他画的"小人"为何没有断开,你画的"小人"为何断开了?

(3)想一想,断开的地方为何不一样?他们断开的地方都是画在哪里的?

3.幼儿思考并尝试连接断开处的方法。

(1)有没有办法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

(2)请你用连线的方式把断开的地方连起来。

4.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黑板上。

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同伴的作品,说说他们分别把"小人"的哪个部位变长了?

5.幼儿第三次在折纸上绘画。

(1)教师:如果再给你一次画画的机会,你想把"小人"的哪里变长?

(2)如果要把某个部位变长,必须把它画在什么地方?幼儿会说折线上。

(3)如果我想把脸和手臂都变长,怎么办?

(2)鼓励幼儿再画一次:比一比,这次谁画的与众不同,变化最有创意。

(教师观察幼儿再次在折纸上进行绘画,看看谁的作品有创意:如脸部器官变形、头发变形、身体的几个部位同时变形等。)三、欣赏作品,激发进一步探究的愿望1.幼儿欣赏、比较同伴的作品,发现与众不同之处。

(教师与幼儿再次欣赏、交流所画的"小人",将有创意的作品进行分类张贴,教师要尊重幼儿对同伴的评价,切忌以自己的评价标准左右幼儿。)2.幼儿再次思考新的问题并延伸操作。

教师

如果尝试画别的东西,又会有什么好玩的发现?

小筐里最后一张纸是送给你们的,带着这张纸回去试试吧。

活动目标:1、探究画面造型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2、感受"哈哈小人"带来的乐趣。

活动重点:发现人物造型与折纸之间的变化规律。

活动难点:引导幼儿发现上述变化的规律,并能根据规律进行想象与表现。

活动准备:哈哈小人的范画、记号笔20支、黑板一块、小框5个,人手三张不同颜色的彩纸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幼儿兴趣师:我们在幼儿园已经学会了不少的本领,能告诉老师你最能画什么?教师总结幼儿回答的种类。你们真了不起。但是今天我要请小朋友们画一样东西,请你们画一个"顶天立地"的哈哈小人。

二、出示"哈哈小人",幼儿观察,尝试画出一摸一样的"小人"1、重点解释"顶天立地"师:那什么是顶天立地?顶天是什么意思呢?(头顶着天)那立地呢?(脚踩着地)所以,这幅画要画得怎么样?(画得高、画得大)。给你们一点时间,仔细观察这个小人的摸样和大小。

2、幼儿观察范画,你觉得你观察好了,请你们举手(教师拿走范画)请注意了,篮子里有一张粉红色的纸,请你在这张粉红色的纸上把你观察到的小人画出来。

3、幼儿第一次作画,教师引导幼儿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师:他是什么样的?做的是什么动作呢?不管画好没有,请把笔放下来,现在来看看我的哈哈小人。

4、幼儿的画和范画进行比较。和你画得做一下比较,画之前我提过要求,画得要怎么样?(顶天立地)要画的高、画的大。第二个要求是画你观察到的小人。现在和你纸上的小人比较一下,哪些地方是一样的,哪些地方需要在重新修改一下的,有吗?在给你们一次机会,把需要修改的地方重新在改一下。

5、幼儿修改画面再次做比较。

三、探究"哈哈小人",,发现画面造型与折纸的关系(一)、尝试在折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小人1、请幼儿在折好的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哈哈小人"师:在黄色的纸上请你再画一遍你观察到的顶天立地的小人,注意不能打开这张纸。你发现这张纸上跟刚刚那张有什么区别呢?注意画的时候不能把纸头打开喔。

2、幼儿画画,教师观察幼儿画画的位置。

(二)、展开纸,比较发现折线与断点的关系1、师;现在可以把纸打开了,告诉我,你的小人怎么啦?

2、比较各自作品断的点,发现折线与断点的关系师:你的小人什么地方断掉了?断开的地方为什么不一样?

总结:如果你把小人的某一部分画在折线的地方,当你打开的时候,折过的地方可能是断掉的,这个折过的地方叫"折痕"。

(三)、尝试连接断开的小人,感知折线与画面断开的关系1、师:如果请你把小人断掉的地方连起来,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想试一试吗?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师:你的什么变长啦?(脸、身体…..)3、作品展示:猜猜这个小人会哪里变长呢?你为什么会这么猜?

总结:什么东西画在折线上,什么就会变长。

四、再次探究,理解折线与画面变化的关系1、尝试变出不一样的小人师:如果再给你们一次机会,你准备把小人的什么变长呢?最好要和刚刚变得不一样。

2、提出要求:

师:再找一张蓝色的纸,把你想要变长的地方想好了,画在这张纸上。

3、幼儿作画,教师巡回观察指导。

4、讲评师:你们真棒,画的越来越好,变得也越来越多了。

五、拓展幼儿的思维,引导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师:如果我把这张纸换个方向小人会变成什么样呢?

活动目标:

1.感受在有折痕的纸上作画的夸张效果,体验其中的乐趣。

2.通过实践和观察,探究画面造型变化与折纸的关系。

3.在纸上画出不同夸张效果的小人。

活动准备:

长方形桌子6张,小筐9个,小型吸铁石40个、记号笔37支、黑板一块、浅黄和浅绿色A4纸各37张,幼儿能较快的画出单线小人

活动过程:

师:今天我们要来画一个小人,这个小人有一个特点就是顶天立地。请幼儿说说什么是顶天立地。

师:什么叫顶天立地?(头顶着天,脚立着地) 没错,那就是说这幅画要画的高、长。

师: 给你们一点时间仔细观察这个小人的模样和大小。

1.观察"小人",尝试画出一模一样的小人。

(1)出示范画"哈哈小人",引导幼儿仔细观察小人。

(2)教师收起范画请幼儿模仿画出相同的小人。教师注意幼儿的握笔姿势和坐姿。

(3)引导幼儿比较作品与范例的差异。

幼儿操作要求:1、小人要画得顶天立地。

2、画你观察到的小人。

(4)请幼儿修改和范画不同的地方。

2.探究在教师折过的纸上画"小人",发现画面造型与纸张折叠的关系。

(1)请幼儿在折好的纸上画顶天立地的小人。

要求:1、要画得顶天立地。2、画你刚刚观察到的小人。3、不准打开这张纸。

(2)幼儿绘画,观察幼儿选择绘画的位置。

(3)展示一部分作品,引导幼儿观察画纸打开后上小人的变化(画在折线上的部位都断开了)。

(4)探究小人变化的原因,引导幼儿把断开的部位连起来,观察连线后小人的变化(各部位变得很长,滑稽可笑),引导幼儿发现小人变形的原因.

(5)观察其他作品,说说小人的哪里变了形。

(6)师生共同小结研究后的结果。(画在折线上的部位在打开后都会变长,所以如果想要把小人的哪个部位变形,就要把那个部位画在折线上)。

3.幼儿再次作画

(1)教师引导幼儿变换小人变形的部位

(2)幼儿相互欣赏和介绍作品

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跳舞的小人


活动目标:

1、欣赏马蒂斯剪纸画,感受作品中夸张变形的造型特点。

2、选择合适的色纸,自己设计制作剪纸画。

活动准备:

马蒂斯剪纸画ppt、各种色纸、胶水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老师和小朋友们一样 不但喜欢画画,还喜欢看画,我发现了一张有趣的画,今天拿来和小朋友们一起欣赏。

二、引导幼儿欣赏马蒂斯的剪纸画《跳舞的小人》,。

1,.幼儿自由观察,大胆讲述

师:这幅画是怎么画出来的?(剪贴)

师:画上有什么?

生:有个人在跳舞

师:那我们邀请一位小朋友来学一下画中小人的动作。

师:那你们动脑筋想一下,为这幅画取个名字

生:跳舞的小女孩、跳舞的小朋友……

2.向幼儿介绍这幅画的名称、作者及作品的风格特征。

师:小朋友们起的名字都很棒。 创作出这幅画的画家,名字叫马蒂斯(出示马蒂斯的照片),他是一位非常有名的法国画家。马蒂斯给自己的这幅画起了个名字,叫《跳舞的小人》。

3.引导幼儿从画面造型上欣赏、感受作品夸张、变形的手法。

师:马蒂斯很喜欢创作这样的剪纸画,看,这些都是他的作品。(出示多幅作品)

师:大家从画中看到的这些小人、他的样子跟我们平时画的小人有什么不同?

生:没有眼睛鼻子(师:对,马蒂斯只表现了人物的整体轮廓,这样的手法做"简化")腿很粗,手臂很长(为了表现出人物动作,马蒂斯用了夸张的手法突出身体的某些部分)

师小结:、世界上有许多画家,有的画家画的画很逼真,画上的画、鸟、人等就像真的一样,有的画家画画的时候就会加入自己的想法,就像我们班上的小朋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他们会用一些颜色、形状、线条等来表达他的想法,表现出来的东西跟真实的东西不太一样。马蒂斯剪纸画中表现人物用的方法就是简化和变形。

4.从作品色彩上欣赏体验作品鲜艳而神秘的感觉。

师:除了人物造型很特别,马蒂斯剪纸画的颜色也很特别。你看了这些画的颜色有什么感觉?

生:很好看、很鲜艳等

师:有的画是用不同的色块拼成底板,有的是在一个底色上拼贴各种颜色的图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些颜色之间有什么关系?(例举其中某一组颜色的搭配,引导幼儿发现底色跟主体颜色深浅、冷暖等对比关系。)

小结:这样配色可以形成对比,突出主体。

师:接下来呢、就由小朋友自己动手,可以学一学马蒂斯的做法,也可以看看别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我们也来当回小小的马蒂斯,创作出一个跳舞的小人。

循环播放图片、插入歌曲。

2020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拉手小人》


本网站为各位幼儿教师解决教案难题,下面给大家带来一篇“2020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拉手小人》”!

活动目标:

1、幼儿了解连续剪折的正确方法以及连续剪的特点。

2、幼儿掌握正确的折、剪方法剪出连续的人物图案,创造性地剪出各种连续图案。

3、对方形、圆形,线条等涂鸦感兴趣,并尝试大胆添画,能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

4、引导幼儿能用辅助材料丰富作品,培养他们大胆创新能力。

活动准备:

1、拉手小人范例图、剪刀、纸、笔等。

2、幼儿用书第1册第22-23以往

活动过程:

1、教师出示范例图引导幼儿观察手拉手的朋友与一起剪的单个图案有什么不同,手拉手的朋友什么地方是连接在一起的。

2、教师讲解示范手拉手朋友的折剪方法。

(1)引导幼儿看幼儿用书中的步骤图,提出不明白的地方让教师重点讲解。

(2)教师示范折剪拉手小人。

3、幼儿尝试剪拉手小人,教师巡回指导。

(1)指导幼儿注意反复折叠时要折整齐、压平。

(2)指导幼儿剪的时候注意连接的地方,不要剪断。

(3)指导幼儿把剪好的作品,贴在纸上,并创造性地添画内容构成有趣的情节。

4、引导幼儿欣赏同伴作品。

活动延伸:

引导幼儿创造性地画、剪各种不同形象的连续图案。

幼儿百科:人,可以从生物、精神与文化等各个层面来定义,或是这些层面定义的结合。

不知道本文“幼儿园大班美术教案《拉手小人》”是否对你有所帮助,感谢您的阅读,了解更多相关内容可以浏览其他页面!

喜欢《幼儿园大班美术活动教案:变形小人》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教案,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美术幼儿园大班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