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游戏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游戏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引导幼儿利用滚、踢、抛等多种玩球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游戏能力,通过不同的体育游戏方式,发展幼儿跳跃、挥臂(向上或向前)、上肢抛接等的运动机能和动作速度及身体协调性的发展,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教案吧。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利用滚、踢、抛等多种玩球方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游戏能力。
2、通过不同的体育游戏方式,发展幼儿跳跃、挥臂(向上或向前)、上肢抛接等的运动机能和动作速度及身体协调性的发展。
3、培养幼儿想像力及创造力。
4、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活动准备:
报纸做的彩球若干、大篮子若干等。 音乐一段。
活动过程:
一、 活动前准备:
教师带幼儿进入活动场地,幼儿手持彩球,随音乐沿场地四周进行走跑交替练习。
二、一物多玩游戏
1、讨论:想想手里的彩球可以怎么玩?
2、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自主游戏。
3、集体交流:你是怎么玩彩球的?
4、幼儿再次进行游戏,鼓励幼儿进行合作游戏。
三、小组接力竞争游戏:运果子。
教师提出运果子的要求,不能用手可以自由结组。看哪组运的果子最多。
四、结束,
集合进行做放松、整理活动,引导幼儿进行舒缓活动稳定幼儿激动情绪。
五、活动延伸:
继续探索彩球的多种玩法。
爸爸妈妈对孩子的成长是非常关心的,但大多比较关注体能、智能、社交、情绪和语言的发展,很多时候却忽略了孩子创造力的开发。
如果孩子的想象力非常丰富的话,那么除了要给孩子提供一些玩具之外,也可以利用日常家居用品化腐朽为神奇,让孩子能够发挥自己的创造力。
1-2岁的孩子就像一位探险家一样,喜欢探索和尝试,所以,在跟孩子玩游戏的过程中,可以满足孩子的创造力。
1、玩水
水也是一个很好玩的东西,可以让孩子用不一样的工具去装水、玩水,这样可以让孩子认识更多物体的功能。
2、讲故事
爸爸妈妈给孩子买故事书的时候可以买一些图画多一点的,让孩子坐在你的腿上,给他讲故事的时候,可以加上声音、动作,让孩子能够想象出画面来。
3、玩沙
天气好的话,可以带孩子去沙滩上玩,让孩子随意堆砌,发挥自己的创作能力。
4、假装游戏
假设玩具也有有生命的,爸爸妈妈可以和孩子一起玩,对着孩子的玩具说“Hello!”。
2-3岁的孩子富想像力,爸爸妈妈可以用一些家庭用品让孩子发挥无穷的创意。
1、搓面粉
道具:面粉+盐+水+食色水(食色水在超市都能够买得到)
方法:将各一半分量的面粉和盐倒入加水,再加少许的食色水(foodcolouring),接着像揉面一样揉,然后让孩子自己捏成各种形状。
作用:孩子在玩的时候可以感受到很大的乐趣。
2、剃须膏变白雪
道具:剃须膏(因为剃须膏挤出来以后软绵绵很像雪,注意不要让孩子放到嘴巴里)
方法:把大量剃须膏挤出,让孩子捏成不同的形状。
作用:增加触觉感受,也可以让孩子发挥想象力,捏成小绵羊及白云等。
3、砌积木
道具:积木
方法:让孩子随意去砌桥、建屋、隧道,设计自己喜爱的城市和模型。
作用:帮助孩子思考,促进精神和小肌肉的发展。
4、印手掌
道具:彩色颜料+画纸
方法:在孩子的手上涂上燃料,接着印在画纸,让孩子自己创作。
作用:在印手掌的过程中可以让孩子看到手掌大小的不同。
5、讲故事
道具:故事书
方法:孩子都是非常喜欢听故事的,妈妈在讲故事的时候不妨利用手偶再配合不同的表情、声音和动作。
作用:可以让孩子想象出故事里的主角是什么样的,能够提高孩子的模仿能力。
专家意见
爸爸妈妈要跟孩子一起玩,但是也要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如果孩子玩得非常认真的话,就不要插入(就算他的玩法与你不同)。当孩子在玩的过程中遇到阻碍的时候,爸爸妈妈可给他提示,鼓励孩子多试试。
自由的天地
玩游戏是每个小朋友都非常喜欢的,在游戏的世界中是没有对与错之分,所以可以让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不停地去尝试。
爸爸妈妈最好保持以下的态度:保持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能够鼓起勇气去探索;了解孩子真正的意愿,不要对孩子的所作所为进行限制;要积极鼓励孩子,口头鼓励比物质奖励更加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心。
太严厉的管制会让孩子的创作能力受到限制,所以不要选择那些具教育意义的游戏,防止孩子的想象能力受到限制,同时不要在孩子玩得最热衷时打断他。
记得笔者刚刚接触到创造性游戏时,根本不懂得如何支配。每次游戏时为了使孩子们都能玩到,笔者以组为单位让孩子去指定的区域玩,现在想来这样的安排不就是强制么?难怪在游戏中某些孩子一点兴趣都没有。通过自身的观察以及与孩子们的沟通,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笔者现在已经把选择权还给了孩子们。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们玩得是那样的尽兴,那样的快乐。所以说,为了使孩子们获得快乐及发展各方面的能力,一定不能被动地让孩子们接受指挥,而是让孩子们对游戏活动有选择权,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游戏活动更加完善。游戏材料不仅能使幼儿行为与思维发生变化,同时还能保持游戏情节的连续性,吸引幼儿继续游戏的兴趣。创造性游戏中,我们可以发现“医院”里的“医生”和“护士”一旦没有了“病人”就显得很无聊,其实这时候老师就可以在这个区域里提供半成品材料,比如橡皮泥,让“医生”和“护士”在没有“病人”的情况下自配一些药丸。又比如“小吃店”刚开出来的时候,孩子们对它爱不释手,可好久不长,孩子们对它渐渐失去了兴趣。针对这个情况,笔者为孩子们在小吃店里增加了“奶茶铺”,让他们制作不同味道的奶茶。这样一来,孩子们又有了游戏的兴趣。
引导、激励——孩子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各方面能力的辅助要素
教师在何时介入游戏,如何介入,介入的程度,即给予幼儿以适当的引导和激励是非常重要的。这样不仅能促进游戏继续延伸下去,而且能进一步帮助孩子在游戏中获得各方面的能力及成功感和胜任感。记得一次超市游戏活动中,生意惨淡,两位“工作人员”整理好货柜上的物品后就显得无所事事。这时,教师以顾客的身份来到超市,“您好,马上就要过年了,超市有什么活动吗?比如买一瓶洗发水送一把梳子。”这一句话吸引了几名顾客来到教师身边探个究竟。“有啊,马上就要过年了,我们超市有买一送一的活动哦。”一句话的点拨,使孩子们通过自己已有的经验想到了过年时自己在超市看到的情形。这样一来,超市又恢复了热闹的场面,而且盈利很多。教师此时作为一位援助者,帮助孩子解决了生意冷清的问题。
一次,经过娃娃家,笔者看到“爸爸”正在为“孩子”理发,于是饶有兴趣地以客人的身份来到娃娃家“,哇,你好厉害,都能自己为‘孩子’理发。”“我可不是‘爸爸’,我是‘理发师’。”“‘理发师’不在理发店,怎么来这了呀?”此时的笔者有点纳闷“。生意不好,只好上门服务了‘,理发店’里还有一位‘理发师’呢。”原来是这样。笔者以赏识的态度表扬了孩子的聪明才智,游戏评价时又表扬了他,激励他及其他的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小才能。其实在每次的创造性游戏中,都能发现很多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扮演不同的角色投入到幼儿的游戏中,让幼儿们带着兴趣保持游戏情节的连续性,让他们在不同的游戏中提高观察力、语言沟通能力、想象力等等。当然游戏结束后,教师一定要把每次活动中某些幼儿好的一些想法、做法推荐给其他的幼儿,让其他幼儿有所借鉴和学习,丰富他们的知识面。
评价——提高幼儿游戏水平的关键
游戏评价,还是要以幼儿为主体,让他们来讲述在游戏过程中自己所扮演的角色,所遇到的一些事情,如何解决问题,等等。这样不仅能让同伴们进一步认识角色,知晓对待问题如何解决,也让孩子们在评价中相互交流,提高孩子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评价时教师要捕捉有价值的问题,引发幼儿不断思考和讨论,这样的评价才会显得充满活力,从而提高幼儿的游戏水平,不断提升游戏经验和能力,使孩子们在游戏中越玩越丰富,越玩越有创造,越玩越有自信。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性,真正地成为游戏的主人。让我们时刻做个有心人,关注每一位孩子,让其发挥各方面的能力。
导读: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一种游戏。
表演游戏是幼儿根据文艺作品中的情节、内容和角色,通过语言、表情和动作进行表现的一种游戏,是幼儿十分喜爱的一种游戏。表演游戏中幼儿所扮演的角色是以作品为根据,是反映一定的故事或童话的内容,这恰恰就是造成我们的孩子在表演游戏中出现了千篇一律,依样画葫的表演,完全看不见创造性的影子,而其实表演游戏在表演时是要根据自己对作品、角色情节的了解,在语言、动作上进行想象、创造,增添改动,所以仍是一种富有创造性的游戏。那么,幼儿表演的创造性失去了,责任在于谁,我想老师首当其冲,老师的做法导致了创造性的存在与否,而怎样做才能使表演游戏的创造性回归呢?我在从教的经历中得到了如下几点经验:
一、选材十分关键
教师要及时地了解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经验,只有让幼儿喜欢这个活动,才能充分地调动幼儿。比如,春季到来的时候,让幼儿表演《下雨的时候》让幼儿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幼儿的兴致自然很高,发挥得也更自然,更富创意,以前我们往往忽略掉幼儿的经验,其实幼儿的经验在游戏中也起着很大作用,如小班幼儿他们的语言发展就不如动作,在语言方面的经验缺乏,那么对于《拔萝卜》这样对白简练、动作性强的表演就能激起幼儿的兴致。如果让我们南方的孩子表演《雪孩子》,他们缺乏对雪的经验,表演时表现性一定就差。
二、教师引导起到的重要作用
皮亚杰说过,每当过早地教一个幼儿那种他能自己发现的东西时,就抑制了发现它的机会,也就抑制了对它的完全理解,在表演游戏中教师要放手让幼儿去表演,指导只能适度的,教师干预过多,只会让幼儿的创造性失去。
1、利用启发式、商谈式的方法来知道指导。
在幼儿的表演游戏中,教师从旁启发性的引导,就能把幼儿的潜力挖掘出来,如在中班活动《识蝴蝶》中,扮演太阳公公的幼儿没有台词,只是走出来、走出去,我们就启发他:“在看三只蝴蝶很高兴的唱歌跳舞时,你心里感觉如何,你可以对他们说什么;看到他们没地方躲雨,你心里觉得怎么样,你可以怎样安慰它们呢?”这时幼儿想一想便能有创意地说:“蝴蝶们别担心,别害怕,让我把乌云赶走吧。”教师也可以采用商谈式的口吻与幼儿商量表演的方法,而不是让幼儿怎样表演,这样幼儿演起来也就没有压力了。
2、语言、动作引导的开放性
从前我们总是要求幼儿尽量用原文中角色的语言来进行对话,这也就造成孩子们的语言失去了创意,我试着简单地讲述故事中角色的语言,讲出大概的意思,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话说。如在《绿叶船》中,引导幼儿“你在发现没有船过河时,你会怎么说呢?”那么有的幼儿说:“怎么办,怎么办?”有的幼儿说:“让我想想办法吧,”各种各样的语言在我的鼓励下都出来了。其实创造性就在于并不在乎幼儿怎么说,只要他们会说,意思对了就行了。动作指导上也是一样,教师的示范动作只会让幼儿原本照搬,给他们的思维上了一种定势。不要让幼儿模仿,不如来个“大比拼”吧,让幼儿大胆的去创新,我们做的只是让幼儿知道每个角色的特点,如性格、神态、形体特征等。如小猪的笨拙,小鸟的轻盈等。
三、让幼儿参与准备材料,使材料富有创造性。
需要游戏依附材料开展,材料的创造性推动了整个游戏的创造性。如在《绿叶船》中的叶子,幼儿起先做了好几片叶子,为了变大的时候换,我便启发幼儿,这样会不会太麻烦呢?孩子们便开始研究如何做一片能伸缩的叶子,开展了一个设计会,开动脑筋,出的点子也层出不穷。
四、让幼儿在解决矛盾冲突中展示创造性。
一个游戏在开展之后总是有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幼儿游戏中的矛盾也随之产生,放手让幼儿去解决这些矛盾,游戏的创造性也得到提升。如在《三只羊》中,狼总是躲在山洞里,所以大家都不愿意扮演狼,于是冲突就产生了,我启发幼儿去改改这一角色,让狼也“自由”,既解决了冲突,又让这一游戏有了创新。又如在《绿叶船》中,由于角色数量的限制,分组出现矛盾,那么,我便启发幼儿想办法,于是有的组中出现了两只小鸡,说是一只鸡姐姐,一只鸡妹妹。这样的创新便解决了矛盾。
虽然表演游戏只是一种游戏,但它却有着很高的教育价值,使得幼儿的身心都得到很好发展,让幼儿放松自由的游戏,大胆创新,也就能让幼儿更有兴致的参与游戏,那么教育的效果和意义才能随之产生。
导读:所谓生活,绝对不仅仅包括吃、穿、住、行等常规的活动,它丰富的内容决定了幼儿体现它的多角度、多方位,游戏同样提供给幼儿较大的空间和思维方式,让他们在玩耍的过程中体验生活,从而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游戏是一种间接的发展幼儿在生活中的创新意识的手段,而且,它更接近幼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更有益于幼儿的创造想象。
幼儿对于生活的理解,来源于他们自身的体验和观察,但他们常常因为年龄的关系,被成人限制接触许多他们渴望感受的事物,因此,他们只能通过游戏的手段再现他们对于生活的理解,以及体验他们渴望经历的事情。
所谓生活,绝对不仅仅包括吃、穿、住、行等常规的活动,它丰富的内容决定了幼儿体现它的多角度、多方位,游戏同样提供给幼儿较大的空间和思维方式,让他们在玩耍的过程中体验生活,从而发挥他们的创造性,游戏是一种间接的发展幼儿在生活中的创新意识的手段,而且,它更接近幼儿的思维方式和行为特点,更有益于幼儿的创造想象。
一、游戏材料的运用贴近生活
生活中有许多的材料可供运用或再运用,比如,在”热闹的蚂蚁王国”中,我们采用了大量的生活和自然材料,纸箱、树枝、泥巴等,都出自平日生活所见、所需,运用到游戏中,让孩子们倍感亲切,同时,玩耍中,让孩子们更创造自如。
如果单纯地运用某些材料,或将幼儿放在常规的生活环境中,或许孩子们会有所拘束,而且,思维往往会受其原始状态的限制。但是,一旦将它们放入游戏的环境中,孩子们便会显得更自然一些,创造的空间也会更大一些。
合理地运用生活材料,通过游戏的手段对其进行再创造,是孩子们乐意接受的活动方式。
二、生活经验的再创造
生活经验丰富的孩子往往比生活经验简单的孩子富有创造性,生活经验丰富的孩子,他们的思维方盘里装的东西比较多,思维方式也较活跃,至少,他们接触到的东西给他们的经验被储存在了他们的头脑里,再次接触到时就会从储存室里找一找以往的经验,通过比较,然后就有了进行创造的基础,所以说,丰富的生活经验为幼儿提供了良好的创造基础。
生活经验给了孩子创造游戏的可能,在游戏中,幼儿会多方面地体现他们的生活感受,游戏是幼儿对生活再创造的有效手段。
三、生活游戏化的体现
在幼儿的生活中,游戏无所不在,只要稍加留心,就会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幼儿常常在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把握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游戏心理,同样能积极地促进幼儿在生活中的创新意识。
要对一件事物进行创造想象,呆板的形式会对其产生某种束缚,特别是对孩子来说,只有游戏化的生活才有益于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在日常生活中,一点一滴的小事都有进行创造的空间,游戏化的方式只是为对他们进行创造提供了一个跳板、一座桥梁。因此,生活游戏化同样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的好方法。
想让宝宝拥有丰富的创造力,爸爸妈妈不用大费周章,只需要通过简单的亲子游戏就能够完成。和宝宝一起玩游戏,不但能够让宝宝的创造力得以提升,还能够增加孩子和爸爸妈之间的感情,是不是一举两得。
创意对话,在生活中爸爸妈妈可以用一些创造性的语言来和孩子对话,让自己和孩子跳出习惯的想法,提高自己的创造能力。
假如──假如小偷来了怎么办?假如篮球是尖的会怎么办?
假设──杯子除了喝水以外,是不是可以拿来当花盆呢?
比较──筷子和勺子有什么区别?
联想──看到这幅画,你想到什么?
替代—一如果出去的时候没有带水杯,可以用什么喝水?
还可以经常利用各种生活中的情境,问孩子为什么(why)?在哪儿(where)?什么时候(when)?谁(who)?怎么办(how)?是什么(what)?
今天换我当主角!
找一个大纸箱,把纸箱的盖子拿掉,在箱子下面剪出一个比孩子身体大的洞,接着把箱子放在适当的位置,挖洞处向外,就变成了一个简易的舞台。
爸爸妈妈和孩子一起玩,随便表演什么都可以,例如,拿着玩具来讲故事。或者换个方式,在方形大洞的边缘画上一排按钮,让这个箱子变成一个电视机,来进行真人演出,更加精彩!主角卖力表演,观众一定要配合着鼓掌哦。
您的孩子喜欢涂涂画画吗?
如果你觉得做美工只能利用纸、笔、胶水、剪刀,那就是你太缺少创造力了。要让孩子有创造力,要给孩子提供可以发挥的素材,让孩子能把自己的想法实现。
可以在家里专门找一个地方,然后布置成孩子专用的艺术创作角落,除了放置各种画笔、书纸外,也可以放置各种器材,例如纸盒、丝带、瓶罐等。虽然这在大人眼里看起来没有什么价值,但是它们却是孩子创作路上的好伙伴。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没有固定的方法和模式,平时要多给孩子发挥的空间。
专家支招:父母陪同孩子玩游戏的技巧
1.表达对游戏的兴趣
如果孩子对一件事情没有兴趣,那么肯定进行不下去。孩子是很敏感的,如果你勉强他去玩他不感兴趣的游戏,孩子会反抗,所以可以让孩子自己选择感兴趣的游戏。爸爸妈妈在陪孩子游戏时,千万要专心,不可以糊弄孩子,这样才会有效果。
2.积极地倾听
孩子都需要爸爸妈妈注意自己,所以要学会倾听孩子的讲话,让孩子能够展现自己。孩子在游戏中所表达的可能有着其他的意思,爸爸妈妈一定要注意倾听,可能你就会听到孩子的心里话,在倾听中了解孩子的世界。
3.多问开放性的问题
游戏是孩子的国度,进入孩子的世界,要多向孩子学习。
不要觉得孩子和大人的想法一样,也不要过多的干涉孩子,孩子的想象力总是超出我们的想象。太阳可以是绿的,云也可以是黄的,爸爸妈妈有了这样的包容力,孩子才会更有创造力,多了解孩子的想法,让孩子愉快地把自己的想法创作出来。
4.遇到问题,试着让孩子自己解决
游戏也是日常生活的缩影,总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出现,爸爸妈妈不要总是帮孩子解决。游戏是孩子学习解决问题的最安全的方法,比如:如果孩子搬不动一箱子的东西,可以问问孩子“怎么办呢?”,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宝宝灵机一动,搬出积木,然后觉得自己很聪明。
虽然在游戏的世界中,孩子才是主角,但是爸爸妈妈的配合同样非常重要。有了你的陪伴,孩子会更加喜欢游戏,创造力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发展。
想要激发孩子的创造力,你不必在家里放上昂贵的玩具和娱乐设施。一些简单的活动,比如和宝宝玩拍手游戏,或者和孩子一起编故事,所有这些都能让孩子进入有创意的世界。
对儿童最有益的游戏是那些能让孩子任意想象,挑战他们学习新技能,激励他们深入思考,让他们从失败中学习的游戏。和孩子一起玩也能锻炼你自己的创造力。如果你不知道该和孩子玩些什么,或者不知道该怎么和孩子一起玩,这些方法能帮助你让孩子每天的活动充满创造力。
神奇的飞毯之旅
我儿子2岁我们常和他玩一个叫做“神奇的飞毯”的游戏。我和孩子坐在一块柔软的毯子上,然后问他们想去那里。我鼓励小家伙们展开想象。如果儿子说他想去动物园,我就问他,“那我们在那能干什么呢?”“我们在那能看到什么呢?”“有什么动物在那吗?”“我们能从那买些什么纪念品回来呢?”,短短十几分钟我就和孩子在想象中旅行了那么多地方。
躲猫猫
我儿子超爱玩躲猫猫。我们都喜欢把不同的东西藏起来然后轮流把东西找出来。有一天下午,我想来点小变化,就把爸爸用的定时闹钟藏起来。让儿子听着闹钟的“铃”声来找,闹钟让游戏变得更加有意思了。
◎猜猜是谁
我喜欢和孩子玩“我是谁”的游戏。我想着一些动物、东西或者我们认识的人,想出和这些相关的提示。我给孩子的提示非常具体,年纪小的孩子猜的时候就会觉得非常好玩。比如我想着熊熊,我就说,“我非常柔软,我喜欢让人抱着我;有时候我会和孩子换过来,让小家伙编好谜语,然后我来猜。(适用于大一点的孩子约3.5岁以上,我有和小表妹玩过)
◎拼图片游戏
小朋友喜欢画画的游戏\x{fe30}我们可以从杂志上撕下一张图片,然后把大的图片撕成大块儿,给每个孩子一人一块儿。每个孩子把拿到的图片粘到一张纸上,然后他们就用蜡笔或彩色笔把图片缺少的地方涂好。等每个人都画完的时候,每个人创造性的图画五花八门,这样孩子们会觉得非常有意思。
导读:自由游戏被剥夺的事实,反映了一个认识的误区:人们不是以尊重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殊性、尊重这种特殊性的可持续发展来对待游戏的,而是过多地重视了具体的创造、创新目标,重视了这种具体目标的提前训练。由此,就把幼儿的创造力异化成各种各样的特长训练了。
游戏与幼儿发展的密切关系是毋庸置疑的,但本文所讨论的自由游戏,不是指课程化的、教学化的、模式化的游戏,而是指孩子们自然、自发、无拘无束的游戏,也就是俗称“放羊”式的游戏。本文主要讨论自由游戏与解放幼儿创造力的关系。
培养创造力首先需要解放创造力。陶行知先生在《创造的儿童教育》一文中,曾详细地论述过解放儿童创造力的问题①。他对儿童创造力以及培养创造力的儿童教育,都提出了一些发人深省的观点。他以生动的案例证明小孩子有创造力,认为只有真正承认小孩子有创造力,才可以不被成见所蒙蔽。他主张,发现并认识到儿童有创造力之后,就需要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这就给了我们启示,创造力并不都是培养的结果,儿童的生活中就蕴涵着丰富的创造力,而且是近乎自然天性的创造力。教育者不只是需要重视培养创造力,还必须警惕自己是否有意无意地限制或阻碍了儿童创造力的发挥。
解放创造力的重要途径是游戏。但是,游戏(特别是自由游戏)被剥夺的事实,正在把解放创造力弄成了一个虚妄的假命题。没有人会否认幼儿游戏的重要性,但是,功利性的社会背景、强加给孩子们的过度竞争、城市化进程和独生子女问题,都在导致幼儿的交往互动被剥夺、幼儿的生活被成人异化②。提前正规化的早期教育、各种名目的特长教育,使得最适合幼儿天性的自由自在的“玩”在家庭教育中几乎成了奢望。幼儿园的游戏也趋向正规化、科学化、模式化,或者就变异成了游戏课程、游戏教学,这样的游戏是成人费尽心思猜测估计预设的,既非自发也未必自然。显然,也迷失了“玩”的根本性意义。可以认为,家庭正在剥夺幼儿的游戏自由,幼儿园则在剥夺自由游戏。如果说这之中也在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它也很可能是缺乏自由、缺乏自然天性、缺乏幼儿的独特个性的创造力,是成人化的或依照成人意志制造出来的创造力。
如果我们试图真正解放幼儿的创造力,有必要首先解放幼儿的自由游戏。当然,通过自由游戏来解放的创造力,是以幼儿为根据的。这种根据表明,它是创造力却未必就是创造,它解放的只是早期的创造精神却未必就是创造结果。自由是创造力的源泉。在某幼儿园曾发生过这样的教学情景:黑板上画着小河、草地、大树,老师请小朋友把剪好的鸭子、兔子、猴子的图片放到适当的地方。有一个小朋友把兔子放到河里、鸭子放到草地上、猴子放在空中了,这引起了其他小朋友的哄笑。教师却没有简单地评判这一错误,而是宽容地让孩子说说为什么。这位小朋友说:“兔子见鸭子在小河里很凉快,就跳下去了,鸭子见兔子不会游泳快要淹死了就跑上岸来喊救命,猴子就从树上跳下来了。”这个教学情景还不是自由游戏,只是教师给游戏提供了一点自由,也就解放了小朋友的头脑,解放了创造。如果是自由游戏,那么可以想象,全体小朋友可能都会异想天开地创造起来。可以认为,不是自由游戏以“放羊”的形式妨碍了培养创造力,而是某些僵化刻板的游戏偏离了游戏的自由本质,异化了创造力,因为创造力需要的正是自由、宽松、尝试性、非功利性。即使真正意义上的创造,其实也往往在轻松自由、不会产生重大结果的尝试中最容易发生,而“当人们始终拘泥于生活的必需时,我们十分怀疑他们是否还有能力做出真正的、有创造性的反应”③。
自由游戏是自然而然地发生的,它不必有什么功利性目的和理由,可以自主模仿也可以放任情绪宣泄,可以自成规矩也可以不伦不类荒唐可笑。它是由着性子的开放的“玩”,是愉悦的、满足好奇心的、并不受预设结果左右的玩。因此,才得以解放幼儿的自然天性,解放自然天性的创造力。曾有一个培养创造力的教学案例:教师在白纸上画一个圆圈问幼儿这是什么,鼓励他们想象出一系列事物,如乒乓球、鸡蛋、月亮、眼睛等等,而后引导幼儿想象着在圆圈上填加东西,于是就能创造出娃娃头、兔子、小鸡等等,以此来教会幼儿利用“加法”来创造。其实,这不是自然天性而是人工训练,不是创造而是因循,不是自由而是限制自由。比较地来看,当一群孩子来到海滩上的时候,随着一声“解散”,立刻发生的又是什么?可能这才是天性的呼唤、灵动生命的张扬、原创力的释放。在任何的一种教育环境里,如课间操之前、考试之后以及一切闲暇时空里,其实我们随处可以发现这样的解放,只是它们越来越狭小,时间越来越短暂,创造力也因此越来越变异了。还应指出,自由游戏释放了幼儿的独特个性。自由游戏即使是群体的、是由幼儿们自己达成了某种契约规则的,也依然能释放幼儿的独特个性,这与成人化的或规定性的游戏不同,由此它才有解放创造力的不同功能。譬如,一群过家家的孩子会十分默契地各自扮演自己选择的角色,即使爬进屋子惟妙惟肖地“喵呜”着扮一只猫,或者纹丝不动地站在那里扮一座钟表。一群玩泥巴的孩子会创造出在大人看来全然无聊的各式作品,然后在他们自己的标准下尽情地相互评价,十分认真地编织他们的“白日梦”。他们的笑声、吵闹声、争辩声,其实都是他们释放独特个性的一种体现。对此,我们有必要提及杰弗里.丹斯基和欧文.西尔弗曼的一项创造力测验。他们通过对三组儿童提供不同的游戏经验来测试。先是把三组儿童分为自由游戏组、模仿组、控制组,分别提供给他们相同的一些常用物品。自由游戏组可以自由地玩,模仿组被要求用它们来模仿成人做常规的事,控制组被要求做规定的事。而后,对这些儿童进行有关物品用途的测试。结果,自由游戏组儿童提出了更多的非标准性答案。④这个测验的启示在于:他们是以“更多的非标准性答案”来判断创造力的,这正是幼儿创造力以及这种创造力的个性化的标准,也是自由游戏的独特优势之所在。
自由游戏被剥夺的事实,反映了一个认识的误区:人们不是以尊重幼儿创造力发展的特殊性、尊重这种特殊性的可持续发展来对待游戏的,而是过多地重视了具体的创造、创新目标,重视了这种具体目标的提前训练。由此,就把幼儿的创造力异化成各种各样的特长训练了。在这样的认识误区里,人们试图通过训练来制造天才,其实这只不过是顾此失彼地提前强化,让幼儿在某些具体方面达到儿童水平或者让儿童达到少年水平而已。通过自由游戏释放创造力,重视的不是具体创造而是创造性、创造精神、创造品质,是创造力在释放过程中的发展。它不追求规范、不计较正确与否、不在意是否有合适的技术方法,是自由自主自然的幼儿生活中的创造力,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创造力。当代日本的乳幼儿发展心理学理论,基于对传统游戏的某些可持续发展价值的考虑,也基于对现代游戏暴露出的被动性、非活动化、室内化、少数化、高额化等弊端的反思,因而主张重新振奋传统游戏⑤。他们对传统游戏的态度,决非仅仅因为它是一种文化传承与保护策略,而是对功利性游戏的某种超越。
侯春在/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系
导读:教师首先应以儿童的眼光去看待创造性游戏活动,尽量满足幼儿游戏活动的各种需要。例如,当教师发现幼儿要玩“医生“的游戏缺少一些材料,便尽快提供听诊器、药瓶等物品,以支撑幼儿游戏的延伸;吃点心的时间到了,可幼儿的玩兴正浓,教师可灵活地推迟一下吃点心时间,使幼儿的游戏活动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让幼儿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才能,尽情地体验角色的情感,心满意足地离开游戏区。
在幼儿园各种不同的活动中,教师的作用有着微妙的变化。在不同的阶段、不同的教学实践中有着不同的内涵。现在一般认为“教育过程中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这一“主体”与“主导”的关系,并不能绝对化,也不能机械地照搬套用,应根据实际工作情况,进行适当的修正和完善。如在开展幼儿创造性游戏的过程中,有意或无意地套用这一理论而不加以变通,来指导幼儿游戏的过程,会犯“胶柱鼓瑟”的毛病,容易造成“游戏教学化”,导致在创造性游戏过程中过多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而忽视幼儿的独立性,在对待游戏发展上过于求全,急于引导,而忽视游戏发展的自然规律等等。要使这种游戏教学化倾向得到根本的扭转和改变,我们必须正确认识游戏过程中教师的作用。
笔者认为,在创造性游戏中,幼儿是主体,游戏材料是客体,而教师是“媒体”。幼儿游戏的过程是幼儿、教师、玩具材料三者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过程。幼儿是游戏的主体,是内因,是游戏活动发展的根本,其中,幼儿的兴趣与需要,幼儿的主观能动性是促使幼儿游戏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教师要顺应幼儿的天性,把幼儿与游戏之间巧妙地连接起来,因势利导,方能收水到渠成之效。
在创造性游戏开展过程中,教师的媒体作用主要体现在“积累、支持、引导”三方面。
一、积累。
德国的内蒂·克里斯藤森指出“游戏是儿童运用知识经验与语言,借助客观事物的身体运动,通过实际行动探索其周围世界的一种活动”。儿童积累的知识经验越丰富,在游戏中的内容就越会变得复杂,情节更曲折。因此,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采取多种方式去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增加幼儿的生活经验,增加幼儿接触社会、了解生活的机会,从而为创造游戏奠定了基础。例如,为了让幼儿能玩好“邮电局”的游戏,教师可组织幼儿去参观邮电局,让幼儿观察邮电局的布局,了解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和操作流程,看教师怎样买信封、邮票,怎样寄信等,使幼儿了解营业员、邮递员、分拣员、经理等角色之间的分配及其关系。让幼儿在此基础上模仿社会角色、大胆想象,进行创造性游戏。
二、支持。
教师首先应以儿童的眼光去看待创造性游戏活动,尽量满足幼儿游戏活动的各种需要。例如,当教师发现幼儿要玩“医生“的游戏缺少一些材料,便尽快提供听诊器、药瓶等物品,以支撑幼儿游戏的延伸;吃点心的时间到了,可幼儿的玩兴正浓,教师可灵活地推迟一下吃点心时间,使幼儿的游戏活动达到一个理想的境界,让幼儿充分地表现自己的才能,尽情地体验角色的情感,心满意足地离开游戏区。
其次,还要求教师随着幼儿创造性游戏的发展、升华,而不断地给予支持、帮助,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思考游戏的进程,清楚地意识到幼儿什么时候可能会需要教师什么样的指导、帮助,及时给幼儿提出合理化的建议,以刺激游戏的进一步展开。例如,当教师发现一个胆怯的幼儿正在独自一人玩积木,她一会儿把积木叠起来,一会儿又把它们推倒;今天这个幼儿又穿了双新鞋,她为此感到骄傲,于是,教师走上前去,指着地上的小积木,说:“你有这么多双鞋子呀,卖掉了几双?”“还没有。”“那你为什么不用那些大一点的积木来做个鞋架子呢?这样顾客就能看到你要卖的鞋子了。你要我帮你找一些顾客来吗?”在幼儿的允诺下,教师又到其他主题游戏区,建议那些幼儿到这个“鞋店”里参观,买双“鞋子”。
此外,教师还必须善于倾听幼儿的思想、观念,理解幼儿游戏的初衷,这样才不会曲解幼儿的游戏内容与情节,真正做到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幼儿恰如其分的帮助,使创造性游戏顺利地发展下去。
三、引导
美国著名幼教专家奥克·西笃明认为:“幼儿的游戏活动是与生俱来的,自发而易转为自流。”在开展幼儿创造性游戏活动中,教师应正确处理好这种“自发”和“自流”的关系,既要鼓励孩子们游戏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也要注意在游戏主题和情节上加以引导,不能使游戏活动成为脱缰之马、溃堤之水,而要把幼儿自主自发的感受、体验与希望幼儿掌握的社会经验通过有目的、有内容的游戏活动有机地结合起来,帮助幼儿分享与整理经验和感受,引导幼儿在表象水平上,认识事物之间比较隐蔽的关系与联系。这种经验的系统化的过程有利于幼儿的经验体系发生结构上的变化,有利于幼儿掌握智力活动的方法,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这种引导不能生搬硬套、僵化机械地强加在幼儿身上,要讲究方式方法,要不着痕迹,不喧宾夺主。比如,在角色游戏时,教师可以通过巧妙地扮演角色,参与游戏,给幼儿作出角色的行为规范,帮助幼儿形成游戏的基本技能,促进游戏的进一步发展。但不论采取哪种形式参与游戏活动,都要注意参与的时间、地点、情景和方法,只有适时、适宜、适当的参与,并及时退出,才不会干扰、破坏创造性游戏的延续、发展。如当教师发现几个幼儿都在娃娃家里抱着娃娃,而没有玩起创造性游戏时,便过去对她们说:“我是儿科医生,来检查你们孩子的身体的。”教师对“儿科医生”这个角色的扮演,将刺激幼儿作出相应的反应。接着教师又把一根铅笔当着“温度计”,给每个娃娃测量体温。这样,不仅使幼儿学会了扮演“孩子父母”特别是“儿科医生”角色的技艺,还引导了游戏的发展。
教师对创造性游戏的引导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对主题的发掘与升华上。例如,在玩“理发店”游戏时,幼儿一般能模仿理发师的基本活动(如礼貌待客、正确使用理发工具,认真理发等),教师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通过理发师的有关活动(如细心、耐心、卫生地理发等),引导幼儿理解和学习人际之间(理发师之间、理发师和顾客之间)交往的知识和技能,最后引导幼儿在玩“理发店”的基础上将这些社会角色良好的交往过程转化为自己的认识,在生活中体现出来,促进幼儿社会化发展。
幼儿是创造性游戏过程的主人,处于主体地位,具有高度的目的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而教师的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教师处于幼儿这一主体和玩具材料这一客体之间的媒体地位,起着连接两者的桥梁作用,更重要的是教师要通过“积累、支持、引导”等手段,象催化剂一样引起连锁的“化学反应”,把幼儿从精心组织的游戏中体验到的人际关系、社会经验、自然法则等逐步消化吸收,融入自己的生命中去,成为其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链,在顺应幼儿天性和发展需求的创造性游戏中不断提高其素质,从而健康、快乐地成长。
喜欢《创造阳光的父子游戏》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幼儿园游戏,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游戏角色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