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利用

12-19

教学经验、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原因对教学游戏化的实施影响巨大。幼儿园游戏有利于增强小朋友的自律性,明白合作的重要性。教师要注重幼儿园户外游戏场地和室内活动区的创设。作为幼教,你会怎么开展幼儿园游戏教学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利用”,欢迎您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助益!

导读:民间游戏的内容丰富有趣,种类繁多,形式灵活,很多游戏不受场地、设备、人数、时间的限制,因此,教师可以把民间游戏灵活机动地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幼儿入园活动这一环节,因为入园活动是幼儿能否愉快地开始一天生活的关键。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个少数民族都有着自己绚丽多彩的民族文化,这成为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的丰富资源。一般来说,民族文化教育有两种形态,一种是非正规教育,也称传统教育,是指历史上自发形成的一种内生式教育,包括民族幼儿家庭教育和民族幼儿社会教育,教育工作由长者、巫师等承担,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开展教育活动,教育内容具有随机性与灵活性的特点;另一种是正规教育,也称现代教育,是指以民族托儿所、民族幼儿园为主的各种专门机构及社会组织对民族幼儿实施的启蒙教育,有专职教师、正规教材以及固定的时间与场所。〔1〕这种正规形态的幼儿民族文化教育,一方面要增强幼儿的民族文化认同感,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另一方面也担负着改善民族地区生产生活质量、促进民族地区现代化的重任。然而,在当前主流文化的话语霸权之下,正规形态的民族幼儿教育却迷失了前行的方向,脱离了民族文化与民族生活的现实,忽略了自己的民族传统文化,导致年轻一代文化疏离现象日益突出。换言之,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中普遍存在着“传统”与“现代”断裂的问题。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的幼儿教育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松桃苗族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湘、黔、渝二省一市交界处。全县面积3400平方公里,辖13个镇15个乡503个行政村,有65.3万人口,其中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43%,是一个以苗族为主,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全县现有学前教育机构23所,学前班245个,在园(班)幼儿11063人。这些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条件参差不齐,但总体来说都不尽如人意。条件差的幼儿园甚至只有一间房屋和一些简单的教育设备。教室内空间利用不足,环境布置缺乏童趣。幼儿园教育活动安排松散,随意性较大,以集体授课为主要教学形式,以读、写、算能力的培养为主要任务。教学内容大多照搬固定教材,很少涉及本民族传统文化。少数民族幼儿对本民族文化的一些了解基本来自祖辈以及生活环境的影响。

美国学者沃尔特(F.Waher)曾说,没有接受本族文化教育的学生固然可能产生疏远感和无根感,但缺少主流文化教育的学生将会失去许多经济、政治和社会性的机会。意思是说,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中必须处理好“传统”与“现代”及民族文化与主流文化之间的关系。因此,解决“传统”与“现代”的断裂问题是我国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必须直面的严峻挑战。yJs21.COm

民间游戏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幼儿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模仿和想象反映周围现实生活的社会性活动。这种社会性活动反映的主要是幼儿已经熟悉的、理解的、感兴趣的、印象突出并有真正感情的生活体验,因而有着独特的教育价值。〔2-4〕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民间游戏在继承中不断创新,不断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中架起了连接“传统”与“现代”的桥梁。因此,合理地开发与利用民间游戏是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中“传统”与“现代”对接的重要策略。本文拟以贵州省松桃苗族自治县为例,分析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间游戏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探讨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间游戏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一、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间游戏开发与利用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1.存在的问题

(1)价值取向的偏颇。长期以来,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在推进现代化的进程中,对本民族传统民间游戏在幼儿园教育中的价值认识不足,对开发利用民间游戏的重视不够。根据笔者对贵州省松桃县的调查,教师组织的游戏主要来自教材,近一半的教师对于本民族的民间游戏并不了解。甚至有些教师还认为,为了改变本地贫穷落后的现状,根本没有必要将本土文化引入日常教学中。在这些教师的观念中,似乎只有舍弃传统的本土文化才能实现现代化。同样,家长对民间游戏也存在偏见。家长望子成龙心切,盼望自己的孩子能够走出大山,融入主流社会,因而热心于对孩子进行特长培养,要求孩子参加各种特长兴趣班的学习。价值取向的偏颇导致不少民族民间游戏濒临失传。

(2)民族性与地方性的缺失。苗族社会的传统教育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生产教育、风俗习惯教育和军事教育。〔5〕我们在对松桃县城以及乡镇几所幼儿园的走访中发现,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着游戏内容不适宜当地文化和民族传统,与现代文明成果分离的现象。幼儿玩“过家家”时用的娃娃是金发碧眼的洋娃娃,而不是苗族的民族娃娃;幼儿玩“小舞台”游戏时穿的是各种各样的“公主裙”、“王子服”,而不是苗族人民自己的“旗帜服”;幼儿演奏“小鼓咚咚”时用的是西洋乐队里的小鼓,而不是苗族人民千百年来用以表现自豪与喜悦的八面鼓……总之,在这些苗族幼儿园的游戏里几乎看不到苗族传统文化的影子。民族性与地方性的缺失导致少数民族地区幼儿教育愈来愈远离本民族文化生活的现实。

(3)幼儿主体性的丧失。笔者在考察中发现,大部分教师组织幼儿游戏时几乎都是一种程序:首先介绍游戏规则,接着带领幼儿一起开展游戏,最后让幼儿自己进行游戏,或者分组进行比赛。整个游戏过程几乎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幼儿一步一步按照教师的指示在活动,幼儿很少有自己思考、相互交流的机会。幼儿在游戏中的主体性几乎完全丧失,只是跟着教师的步调在活动。

2.问题的成因

(1)教育基础薄弱。松桃县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当地政府对幼儿教育投入不足,大多数幼儿园往往只有几间教室,没有必要的活动设施。在农村,幼儿园往往只有一间教室,所以农村幼儿园往往被称为幼儿班,不足小学入学年龄的幼儿共处一班。在这些农村幼儿园里,教室十分简陋,没有必要的活动设施,桌椅板凳通常由幼儿自己从家里带来。很多农村地区甚至连幼儿班也没有,幼儿的学前教育由附属在村级小学的一年制学前班完成。更有甚者,不少农村小学连附设的学前班也没有,学前儿童与小学一年级学生同班上课,被称为“跟读生”。当地有一个大平乡,那里几乎没有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在乡里唯一的小学里有一间很大的教室,教室里密密麻麻挤满了3~6岁年龄不等的幼儿。教室里没有活动区角,也没有图书和游戏材料。教师的任务仅仅是看好幼儿,教他们学写简单的字以及唱几首老掉牙的歌。教育基础薄弱使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缺乏民间游戏开发与利用的条件。

(2)教育理念滞后。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文化教育应体现多元性与本土性并重的原则,既要考虑文化的本土性,重视教育在传承文化中的作用,又要考虑时代发展对幼儿的要求,把这些教育内容融入到既具有时代气息又具有传统民族文化特色的幼儿民族文化教育活动中。然而,从松桃县第一所正规幼儿园——实验幼儿园开办到如今的20多年时间里,松桃县从未有过一套既反映最新课程理念又能针对本地幼教特点、适应本地文化的幼儿园课程体系。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几乎都是照搬教材。在这样的教育理念下,自然没有民间游戏的立足之地。

(3)师资队伍素质不高。在松桃县城里的幼儿园,教师虽然经过正规学前教育培训毕业上岗,但工作以后接受继续教育的机会非常有限,难以获得持续的专业发展。农村的情况更加糟糕,几乎没有合格的幼儿园教师。由于农村幼儿园教师的待遇一直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工资低,又缺乏保障,所以正式幼儿师范院校毕业生都不愿意到农村幼儿园任教,农村幼儿园只能聘用从小学分流的教师,或者聘请初、高中毕业生担任教师。教师队伍素质不高,缺乏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这是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间游戏开发与利用的最大障碍。

二、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间游戏开发与利用的策略

1.提高认识,更新观念

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在思想上对开展民族民间游戏引起足够重视,增加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利用有限条件为民间游戏开发与利用提供便利。比如注重师资队伍建设,定期对幼儿园教师进行系统培训,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素养,增强教师课程开发的意识和能力,树立“尊重民族多元、强化民族认同、形成国家一体”的基本理念,〔6〕尤其要从思想上纠正教师对民间游戏的错误观念。同时,在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机构的引导和大力支持下,部分幼儿园可以将民间游戏作为特色课程加以开发和利用。

2.创设民间游戏环境

为了使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更好地开发和利用民间游戏资源,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和幼儿园都应努力创造必要的条件。尤其是物质环境,它是开展民间游戏必要的引发和支持条件,主要包括游戏的时间、场地、玩具材料等。在美工区可以增加泥塑、剪纸、编织、棒针十字绣、蜡染等材料。这些美工活动可以培养幼儿的细心和耐心,同时也可以激励幼儿大胆实践,积极创新。在音乐表演区可以投放彩绸、绸扇、民间八面鼓、民间表演头饰、服装等。幼儿穿上本民族的漂亮服装,敲着八面鼓,载歌载舞,感受着优美的韵律和富有变化的节奏,体验着苗族民间艺术的美,可以增强幼儿的民族自豪感,陶冶幼儿的情操。在体育区可以投放高跷、沙包、皮筋、跳绳等,使幼儿在快乐游戏中增强体质。此外,幼儿园还可以建立民间游戏玩具展示区,在展示区里摆放一些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玩具材料,这样既可以方便幼儿认识民间游戏,又可以方便幼儿取用,自由开展游戏活动。

3.凸显民间游戏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经典、传统的民间游戏都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方性,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都有各自的民间游戏,反映了民族传统文化和地方文化的精髓。如松桃苗族自治县依山傍水,风景秀丽,古色古香,民风淳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这里的苗族人民在服饰、节庆、婚嫁、丧葬、娱乐、礼节、禁忌、饮食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理应体现、利用和开发这些文化资源,凸显民间游戏的民族性与地方性。

“七月七”是苗族传统鼓会,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苗族人民便穿戴一新,欢聚鼓场,击节敲鼓,翩翩起舞,纵情欢乐。幼儿园教师可以带领幼儿到鼓会上体验传统节日气氛,了解苗族传统鼓会的内容和精湛的击鼓技巧。然后教师可以在幼儿园中创设环境,引导幼儿玩“鼓会”的游戏,让幼儿在“鼓会”游戏中学习人们的语言、击鼓动作、交流方式,体验苗族人民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精神。幼儿园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欣赏、品尝、亲手制作自己家乡的美味食物,引导幼儿在表演游戏中了解本民族丰富的民族歌舞文化,感受本民族艺术的美。

4.民间游戏的继承与创新

在当今多元文化教育背景下,少数民族地区的幼儿教育既要继承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善于吸收其他民族尤其是现代文化的先进内容,而不能固守“传统”,更不能固步自封,这样才能使民族传统文化不断焕发生命的活力,不断发扬光大。苗族是一个相对封闭的民族,这虽然使苗族传统文化相对完好地保留下来,但在外来文化的强大冲击下显得缺乏抵抗力与适应力。如在松桃县,一些幼儿园为了赶上时代的“教育步伐”,一味地追求“现代”教育,几乎摒弃了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但同时又无法真正感受和适应“现代”教育的影响,最终迷失了前进的方向。

由此可见,在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利用上,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比如军事教育是苗族传统教育的重要内容,角斗、骑射、刀剑、武术等传统教育在苗族社会中极为普遍。幼儿园在体育游戏中引入这些传统的民间文化,有利于幼儿体验苗族人民坚韧不拔和机智勇敢的民族精神,但如果一成不变地将这些文化引入游戏中,则很可能强化幼儿的攻击性行为。因此,幼儿园在组织这类游戏时,应对其进行教育性改造,在吸收和保留其坚韧不拔、机智勇敢的民族精神内核的基础上,注入和谐、合作、公正、竞争的时代理念。

5.在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有机融入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的内容丰富有趣,种类繁多,形式灵活,很多游戏不受场地、设备、人数、时间的限制,因此,教师可以把民间游戏灵活机动地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中。〔7〕教师应特别重视幼儿入园活动这一环节,因为入园活动是幼儿能否愉快地开始一天生活的关键。在营造温馨环境的同时,为幼儿准备一些发展小肌肉或手眼协调能力的民间游戏,如“七巧板”、“抓籽”等,可以使幼儿获得愉悦的体验。在餐前活动时,教师可以提供多种小肌肉群游戏,如“大拇哥”、“拍手歌”、“玩叉绳”等,供幼儿选择,使幼儿带着愉快的心情进餐。幼儿离园也是一日活动中的关键环节,这时幼儿情绪不太稳定,教师容易顾此失彼。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弹蚕豆”、“烟盒三角块”、“拍手游戏”等,避免幼儿因无所事事而烦躁不安。可见,在一日生活各环节中有机融入民间游戏,不仅能使一日生活各个环节自然过渡,而且能充分发挥民间游戏独特的教育价值,不失为开发与利用民间游戏的一个好选择。

yjs21.cOm更多幼儿园游戏编辑推荐

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实施


导读:民间游戏源远流长,一般难确定其某一个游戏形成的确切年代,也无从考证其作者。由于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无论什么年代,儿童总是在游戏中成长。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我们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手段。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明确指出:“游戏是对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形式”,“因地制宜地为幼儿创设游戏条件”。《幼儿园指导纲要》中同时指出:“玩是幼儿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而传统的民间游戏,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童年的欢乐!这些游戏在今天的幼儿园同样有推广的价值。

一、农村幼儿园开发民间游戏的背景

民间游戏源远流长,一般难确定其某一个游戏形成的确切年代,也无从考证其作者。由于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无论什么年代,儿童总是在游戏中成长。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我们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手段。

(一)时代发展的需要

首先,民间游戏的开发弘扬了民族传统的优秀文化。它经过一代又一代人的流传和发展已成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反映着中华民族共有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模式。民间游戏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支瑰丽奇葩,散发着永恒的味道。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使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代代相传。

其次,民间游戏的开发符合《纲要》的精神。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对我们幼儿园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民间游戏在不断挖掘、整理、实施的过程中使广大教师改变对民间游戏原有的看法和态度,有利于教师教育观、儿童观、游戏观的更新,从而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通过教师与家长、孩子的共同参与、改编、创新和发展,以崭新的面貌走入幼儿的生活,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元素渗透于幼儿园的教学之中。

(二)农村幼儿园开发民间游戏的条件与优势

民间游戏发源于农村,农村幼儿园的孩子大部分都来自农村,受长辈们的影响孩子们往往都会几个民间小游戏如《打大麦》、《跳格子》、《老鹰捉小鸡》等。就拿我们幼儿园来说,我园地处农村,有美丽的小公园、娱乐城等相伴,园内活动场地较大、环境优美、空气新鲜、阳光充足,适合开展各类活动和游戏。

二、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

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既符合幼儿发展的需要,又有利幼儿园的长远发展。几年来我园在开发民间游戏中努力遵循注重游戏的科学性、思想性、教育性;注重游戏的针对性、灵活性、适度性;注重游戏安全性等原则,并积极运用了多种方法来开发游戏的,主要从以下几个方法进行:

(一)利用组合运用法,开发民间游戏

所谓组合运用法—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游戏或两个不同的动作技能,通过组合或重组设计出一个新的游戏并加以运用。组合可以是任意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或游戏都可以进行组合并运用。例如:不同的游戏材料可以进行组合;不同年龄班的幼儿可以进行组合;不同的动作技能可以组合;不同种类的游戏可以进行组合。不同的游戏方法或步骤可以进行组合;不同民族的游戏可以进行组合。在游戏的开展过程中可以是简单的联合、结合或混合,也可以是综合或化合。

(二)利用自主改编法,开发民间游戏

我们中华民族地大物博,流传在民间的游戏有多种多样。民间游戏之所以流传下来,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在于它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这使幼儿在自发的状况下也乐于游戏。但是由于时代在前进,受社会生活的影响,一些民间游戏并不十分适合当代幼儿(如一些赌博类、黄色类不健康的游戏)。所以可以根据当代幼儿生活经验和社会背景,大胆地进行自主改编(可以从内容、形式、方法上进行自主改编)。所谓自主改编法就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的基础上,自由、主动地对原有的知识进行改编。它可以不受任何时间、地点、人物的限制。通过这个重新改编的过程,不但可以赋予民间游戏新的含义,而且对更能符合幼儿的身心特点,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如游戏:《抬轿子》原游戏方法是:有三个人一起游戏,两个人双手相互交叉(成为一顶轿子)另外一名小朋友坐在上面(乘轿)。在实际活动中这个游戏并不十分安全,考虑到游戏的安全性,通过自制教玩具现作以下改编:我们自制了一顶轿子(一只空的纸箱边上各扎一个小竹竿,当一顶轿子)乘的人站中间,前后分别有一人抬轿。改编后的优点一是安全;二是游戏更具有趣味性;三是此游戏适合各年龄班开展。

教师作为幼儿活动的引导者,在日常教学、游戏中鼓励幼儿自主大胆地进行改编,对改编得比较好的形式、内容保存和记录下来,在全园推广。

(三)利用拓展延伸法,开发民间游戏

民间游戏的种类丰富多样,非常适合各年龄班的孩子。但民间游戏并不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它可以和人们生活、价值观念、风俗习惯、时代背景相互连接。因此,我们利用拓展延伸法,来做好民间游戏的开发。通过此方法可以引导幼儿在已有的知识领域和认知能力的基础上触类旁通地领悟知识、扩大知识面,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

如开展“丰收的季节”,讲述的是农民获得丰收时的生活片段,孩子们装扮成农民样,头戴草帽,“嗨哟嗨哟”干活劳动。秋天是农作物丰收的季节,黄豆成熟了,儿歌:炒黄豆,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斗。(锻炼了幼儿两两协作翻跟斗的能力)白菜也成熟了,农民们吃不完就把白菜剁碎,腌起来做咸菜吃。幼儿边念儿歌:剁呀剁呀剁白菜,剁碎白菜好腌菜呀。把一只脚拎起,一只手做刀状,边念儿歌边游戏。在剁完白菜后,再将“缸”洗清,用来腌菜,接着幼儿又玩了“背缸倒缸”的游戏。将三个游戏串联起来,变成一个有故事情节的活动,幼儿更喜欢,玩的更投入,意犹未尽。

开展民间游戏让幼儿在娱乐的同时,把自己了解到的知识运用在游戏过程中再配合相关的民间音乐、民间美术等,让孩子乐在其中,美在其中、悟在其中。

(四)利用发散引导法,开发民间游戏

我园地处农村,有着一定的游戏优势,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成了农村幼教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我们通过发散引导法可以使幼儿根据一个游戏项目,发散想象出不同的游戏内容,从而丰富了幼儿的民间游戏。但教师在引导的过程中要注重个体差异,对不同年龄班的幼儿,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如在同一年龄中,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选择不同内容的民间游戏,提出不同的当中要求和不同的游戏规则,提供不同的角色和不同的玩具代替。由于幼儿发散性思维发展存在十分显着的年龄差异,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起主导作用,教会幼儿一些简单的游戏,如游戏《金锁银锁》、《拍大麦》。到了中大班,特别是中班下学期开始教师由主导者变成引导者,注重幼儿探索、发现、创造的过程。教师要鼓励和支持幼儿挖掘身边的游戏资源:活动材料虽然是土的但活动形式是灵活的;活动材料虽然是旧的但活动内容是新的;活动材料虽然是廉价的但活动价值却是高的(如同一种游戏材料可以在不同年龄班开展游戏)。如游戏:“车铁环”中,幼儿手持一根顶端有弯槽铁棍,推一直径一尺多的铁环向前飞跑,发出“哗唧哗唧”的声音,可以在场地宽阔的地方玩。比一比谁滚的时间最长谁就赢了。活动过程中教师注意鼓励幼儿想象出同一种游戏材料不同的游戏方法:将铁环一个一个放在地上当小水洼,幼儿跳过去,根据不同年龄班调整铁环间的距离,适合在各个年龄班开展。

发散引导法不但给教师自由发挥的空间,更多的是它的理念在游戏中能真正体现出来,能让更多的小朋友有一种同等参与与发展的机会,让他们用心去玩、去感受、去体验积极发挥着主体作用。

三、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特点

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色。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地区都有各自的游戏方式。由于民间游戏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游戏中所配有的儿歌一般都是当地语言,这些都使得民间游戏具有相当明显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二)幼儿民间游戏具有丰富的内容,取材方面简便的特点。这一特点使民间游戏能在许多幼儿园中开展。有的可以徒手进行,有的用的玩具特别简单、廉价,一般来自日常生活和自然的材料及半成品,如:几粒小石子、一根绳子,这些随处可得的东西便能使游戏生动地开展起来。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将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

(三)幼儿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及很强的随机性。这一特点使得儿童在自发的状况下也乐于游戏,让他们玩中有乐,乐中有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在开展的过程中,这些游戏往往不受人数、年龄、场地和时间的局限,只要幼儿想游戏,就可以在走廊或活动室的一角、花园及家里,利用点滴的时间自由的玩耍。

(四)幼儿民间游戏具有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特点。如:踢毽子,不论大小都可以玩,年龄小的孩子在毽子上系一根绳子,用手拎着踢;年龄大的孩子则可以直接踢,还能踢出许多花样来。踢“房子”更简单,只要用树枝或瓦片在地上画上格子,就能进行单脚或双脚跳,乐趣无穷

四、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实施,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从幼儿教育的层面上来看,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在体能、感知、语言、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当今社会的高速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社会交往、协调组织、合作竞争的人,而民间游戏中恰好蕴含着这些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对促进幼儿各方面发展具有独特的作用。

(一)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实施,有助于幼儿身体的发展。若让孩子们机械反复地练习走、跑、跳、钻等基本动作,往往不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而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游戏内容较生动具体,形式也很活泼轻松,足可以保证孩子们充足的户外活动时间。如:用一块小瓦片让幼儿玩《跳房子》的游戏,不仅发展了跳的能力,而且巩固了数的概念。让幼儿玩“顶指顶锅”的游戏,既训练幼儿反应的灵敏性,还培养了幼儿共同游戏,遵守游戏规则的良好习惯……,在游戏中,幼儿情绪高涨,不仅完成了体育锻炼的要求,还增强了孩子们的体质,达到了发展幼儿基本动作的目的,也为提高幼儿运动能力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实施,有助于幼儿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大多数民间游戏配有童谣和儿歌,这些童谣和儿歌中包含许多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还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扩大了幼儿的知识面。幼儿民间游戏中,一般都要与若干名幼儿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如游戏《金锁银锁》、《炒黄豆》、《荷花荷花几月开》等。通过与同伴的相互模仿、相互协调提高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幼儿游戏的过程,也是他们认识生活、了解他人、亲近社会的过程。如:在游戏《推磨磨》中,幼儿自己准备豆子、洗豆、泡豆及小石磨等工具,磨豆子、加工豆浆的过程。幼儿以游戏的方式,经历的却是一个小小的生活劳动片断,感受着劳动者的工作和价值,体验着分工合作的乐趣。又如:玩《抬花轿》游戏中,幼儿在娱乐的同时,把自己了解到知识运用在游戏的过程中,再配合相关的民间音乐、民间美术。孩子乐于其中、美在其中、悟在其中,潜移默化地感受中华民族悠久、独具魅力的民俗文化。

(三)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实施,有助于幼儿积极情感和良好个性的发展。民间游戏常带有竞争性这使幼儿在游戏中面临着成功与失败。当在游戏中获胜时,他们就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增强自信心;失败时,他们能承受失败和挫折给自己带来的不安,并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弱点,继续参加有趣的游戏。所以,在整个过程中,幼儿学会自我控制,锻炼抗挫能力,增强了明辨是非、正确评价的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民间游戏的娱乐性,又能让幼儿在游戏中充分享受自由,在自然、自发的环境下,情绪放松,敢于大声说笑,大方的表现,大胆地想象,因此,游戏的开展过程,可以说是幼儿逐步形成良好个性心理和积极情感的过程。

(四)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实施,有助于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多向交流。民间游戏可以成为幼儿园、家庭、社区多向沟通的桥梁。家长及社区里的人,对儿时的游戏常难以忘怀,这对园征集和开展民间游戏推动极大。在家庭里,家长怀着愉悦的情感,带着耐心与爱心,去和孩子进行亲密的接触和交流,同时也能了解幼儿在园里的发展情况。在社区里,好玩的游戏自然能把大人和小孩凑在一起,形成互动、尽情游戏,这对现代的独生子女,是获得了宝贵的社交机会,民间游戏发挥了其他教育难以替代的社会教育作用。

五、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有利于幼儿园的管理

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有利于“勤俭办园”。由于民间游戏灵活、自由度大,一般不受时间、空间条件的限制,所需要的材料也简便,如几颗木珠或废旧的钮扣串起来就可以玩跳格格游戏;农村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还有利于合理安排幼儿的一日活动。《纲要》中指出:“要科学、合理的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幼儿园一日活动包括许多环节,在安排一日活动中有两个问题需要很好的解决:一是活动内容需要动静交替。二是环节过度要自然,减少幼儿等待的时间。幼儿民间游戏的种类丰富,有运动量较大的《猫捉老鼠》、也有比较安静的《拍大麦》等,可供教师选择。使幼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放而不乱,使幼儿得到充分的自由和发展。另外还有利于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联系。民间游戏来源于生活,许多家长都会玩,幼儿园在开发民间游戏的过程中,可以向家长请教、征集民间游戏,使家长和幼儿园的关系变得更为密切。

在民间游戏的收集、整理、运用、开发、创新、再运用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能灵活的运用民间游戏的特点发挥其最大的作用,有计划、有目的的组织和开展各类民间游戏,丰富了游戏的内容,完善了游戏的规则,变化了游戏的玩法,在游戏中,不但培养了幼儿做事的兴趣,还让幼儿从成功中体验到自己的力量、能力,尝试到成功的喜悦,从而不断增强了自己的自信心。通过民间游戏的实践和开展,探索出一套不同年龄班民间游戏的组织开展的措施方法,作为一种新课程渗透于幼儿园的教育之中。

论幼儿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


导读: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反映着中华民族所共有的、习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的模式。

《幼儿园指导(纲要)》中指出:“玩是幼儿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可见,游戏是幼儿童年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是孩子童年的欢乐、自由和权利的象征。丰富多彩的游戏不仅可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而且能增长幼儿的知识,发展智力。而传统的民间游戏,同样也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童年的欢乐!这些游戏在今天的幼儿园同样有推广的价值。

一、民间游戏及幼儿民间游戏的特点

民间游戏是由劳动人民自发创编,在民间广泛流传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活动,反映着中华民族所共有的、习尚的行为、思维、感情和交流的模式。与其他形式的游戏相比,幼儿的民间游戏具有以下特点:

1、幼儿民间游戏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地方特点。由于民间游戏所表现的内容往往是人们的日常生活,并且游戏中所配有的儿歌一般都是当地的语言,这些都使得民间游戏具有相当明显的民族性和地方性。

2、幼儿民间游戏具有丰富的内容、取材方面、简便易行的特点。如一粒石子、一根绳子,这些随处可以得到的东西便可以使游戏开展起来。由于这些材料没有固定的形式,儿童在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想象,随意将材料进行加工和改造。

3、幼儿民间游戏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和娱乐性。这一特点使得儿童在自发的状况下也乐于游戏,让他们玩中有乐,乐中有学,玩中有得,玩中有创,更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许多游戏还配有琅琅上口的儿歌和口令,儿童在这其中边玩边吟唱,情绪积极,始终处于欢乐之中。

4、幼儿民间游戏的开展具有很强的随机性。它往往不受人数、年龄、场地和时间的局限,不论何时何地,只要想做游戏,愿意玩,幼儿就可以在走廊或活动室的一角、花园及家里,利用点滴的时间自由的玩耍。

5、幼儿民间游戏具有形式多样、灵活多变的特点。例如踢毽子,不论大小都可以玩,年龄小的幼儿在毽子上系一根绳子,用手拎着踢;年龄大的幼儿则可以直接踢,还能踢出许多花样来。“跳房子”就更简单,只要用树枝或瓦片在地上画上格子,就能进行单脚跳或双脚跳,乐趣无穷。提起这类民间游戏,您一定倍感亲切,这些熟悉、富有乐趣的游戏,为什么不传给可爱的孩子们呢?

二、幼儿民间游戏的教育价值

从幼儿教育的层面上来看,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在体能、感知、语言、社会性等发面的发展。体能、语言、感知方面的发展一般都能从现代游戏中得到体现,而民间游戏中所蕴含的社会性教育价值,是现代游戏所不能比拟的。

(一)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社会认知的发展

大多数民间游戏配有童谣和儿歌,这些童谣和儿歌中包含许多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还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扩大幼儿的知识面。

民间游戏的过程,也是幼儿认识生活、了解他人、亲近社会的过程。如有一次去上海幼儿园观摩的时候,我亲眼目睹了幼儿在游戏《推磨磨》中,准备豆子、洗豆、泡豆、准备小石磨等工具、磨豆子、加工豆浆的过程。幼儿以游戏的方式,经历的却是一个小小的生活劳动片断,了解着不同材料制作出不同的效果,经历着豆浆的制作过程,感受着劳动者的工作和价值,体验着分工合作的乐趣,享受着劳动与成功的快乐。

(二)幼儿民间游戏有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人文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当儿童生理的、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时,儿童就渴望自己有所归属,成为团员中的一员,渴望在团体中与他人间建立深厚的感情。”首先,民间游戏一般都需要若干幼儿共同合作才能进行,如《炒黄豆》、《跳皮筋》等,幼儿可以从中满足合群的需要,形成自然的游戏伙伴关系。其次,民间游戏所独具的特点,促使幼儿形成分享、合作、助人、谦让、遵从等亲社会行为。幼儿必须克服任性、独尊、娇惯等不良习性,学会协调与组织、团结与协作、牺牲与分享、援助与服从、理解与宽容等,形成有益的责任感和集体意识,才能更好的融入积体、参与游戏。

(三)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积极情感和良好个性的发展

民间游戏带有竞争性,这使幼儿在游戏中同时面临着成功与失败。当幼儿在游戏中获胜,他们体会到的是成功的喜悦和满足感,增加了自信心和成就感;当他们面临失败,幼儿就容易产生挫折感,不过幼儿好胜心强,丰富有趣的民间游戏又深深吸引着幼儿,使他们能承受失败和挫折给他们带来的不安,分析自己的不足,克服自身的弱点,继续参加游戏。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学会自我控制,锻炼了抗挫能力,增强了明辨是非、正确评价的能力,形成乐观、开朗的性格。

(四)幼儿民间游戏有助于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多向交流

民间游戏可以成为幼儿园、家庭、社区多向沟通的桥梁。家长和社区中的人们,对儿时的游戏往往都难以忘怀而且津津乐道,这对幼儿园征集和开展民间游戏推动极大。在家庭里,家长怀着愉悦的情感,带着耐心和爱心,去和自己的孩子进行亲密的接触和交流,同时也能了解孩子的喜怒哀乐及在幼儿园的发展状况等。在社区中,好玩的民间游戏自然的能把大人和小孩凑在一起,互教互动,尽情游戏。这对于现代生活在“鸽子笼”里的独生子女,获得的可是宝贵的社会交往机会,民间游戏发挥了其他教育难以替代的社会教育作用。

三、运用和组织民间游戏时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由于民间游戏的独有特点,它的运用和组织还应该注意几个问题:

(一)在搜集、改编民间游戏时,应该注意游戏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

由于民间游戏产生在民间,流行于口头,存在着时代和地方的局限性,因此在对搜集到的民间游戏进行改编时,那些不符合时代精神、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地方应加以改进,或者重新编写,赋予新的含义,并使之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

(二)运用民间游戏时,应该注意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度性

在具体运用民间游戏时,应针对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一日活动中的不同时间、不同条件和幼儿的需要,以及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不同内容的民间游戏,以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三)在组织幼儿民间游戏时,还应该注意安全性

对于幼儿民间游戏的动作设计、场地的选择、玩具的使用与制作等反面,都应该加强安全性的检查。

社会在进步,时代在发展,在日趋国际化的今天,我国的传统文化也将成为促进时代发展的新文化。幼儿民间游戏作为我国优秀民间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充分挖掘了身边的教育资源,以追求最大的教育利益。它的材料是土的,但教育是灵活的;材料是旧的,教育是新的;材料是粗的,教育是细的;材料是廉的,驾驭价值是高的。

总之,幼儿民间游戏蕴含着的丰富的现代教育价值和发展潜力,值得我们重视和不断研究。

民间传统儿童游戏的传承与创新


[摘 要] 民间传统游戏蕴含着丰富的教育智慧,是幼儿园宝贵的教育资源,是促进儿童社会化成长的精神食粮,有助于儿童健全人格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幼儿园必须秉持适宜性和教育性原则,本着丰富园本教育资源、拓展游戏内容、开发游戏活动形式的目的,通过整体性继承、改造性继承、派生性继承等途径传承与创新民间传统游戏。

[关键词] 民间游戏;传统文化;教育资源

一、民间传统儿童游戏的教育价值

(一)民间传统游戏蕴含的游戏精神是儿童社会化成长的精神食粮

积极的伙伴之间的社会化更可能出现在自由游戏中,而不是出现在成人组织或设计的活动中。民间传统游戏使儿童三五成群一起游戏,通过互相协调、模仿,学会与别人友好相处,使儿童助人、合作的心理品质得到发展,并学会自己解决人际矛盾,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1]

在约翰•胡伊青加看来,游戏精神主要从两个方面体现出来:一是平等的原则。游戏双方要承认对方作为一个平等对手的资格,而绝不能把对方视为较自己低劣的异己,必欲置之死地而后快。二是公平竞争的原则。这不仅仅是游戏与竞赛所要遵循的规则,实则是人类共同生活与活动的一种基本精神和准则,可以超出游戏活动本身而成为“真正的酵母”,“灌注到生活的所有方面”。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游戏精神应是所有人类个体努力寻求的精神食粮。一定民族共同体的文化亦与其游戏密不可分,其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更是受到游戏因素的影响。在民间传统游戏中,儿童不仅可以接受到民族文化的熏陶,而且能够在轻松愉快的游戏过程中认识、了解、学习和掌握民族文化,这对儿童的社会化发展,对其所处民族共同体的发展,乃至人类美好明天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民间传统游戏蕴含的游戏品质有助于儿童健全人格的培养

民间传统游戏有助于儿童良好个性与意志品质的发展。[2]民间传统游戏的重要特点之一就是娱乐性,儿童在游戏中享有充分的自由,没有任何干预,自娱自乐,其情绪必然是放松的,没有任何心理压力。虽然民间传统游戏也带有竞争性,但这种竞争是建立在合作基础上的,因此当儿童在游戏中获胜时,能体验到集体合作成功的喜悦,使他们的归属感与集体荣誉感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增加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当然在游戏中儿童也有可能失败,这会使他们产生挫折感,但民间传统游戏的趣味性会吸引着他们继续游戏,使他们能够忍受遇到的挫折,克服自身的弱点,继续参加游戏,这可以培养儿童承受挫折的能力与活泼开朗的性格。大多数民间传统游戏都有很明确的规则,由于这些游戏规则是必须遵守的,因此在游戏中,儿童必须不断克服自身弱点,摆脱自我中心主义,遵守规则,逐渐形成优良的意志品质。

(三)民间传统游戏蕴含的创新精神有助于开启儿童的“创新之门”

在民问传统游戏过程中,儿童对材料的选择与运用、对规则的制定与遵守、对玩法的学习都属于儿童的创造性行为。如《拍手》游戏伴唱的儿歌是“你拍一一,我拍一,一个娃娃开飞机;你拍二,我拍二,两个娃娃打电话;你拍三,我拍三,三个娃娃爬雪山……”儿童吟诵儿歌并随儿歌拍手或根据儿歌内容自编动作,有助于儿童想象力与创造力的进一步发展。又如《跳房子》游戏,在每次游戏前儿童必须自己商定游戏规则,是单脚跳还是双脚跳,串珠每次移动几格等,如此有了统一规则,儿童才能开展游戏,而制定规则需要儿童动脑筋,也就能够促进儿童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

二、选用民间传统游戏的基本原则

由于民间传统游戏产生于民间,历时悠久,有较强的地域性、时代性,因此在运用到幼儿园之前必须深人分析原始素材,不能盲目照搬照用。一般来说,挖掘原始素材中潜在的教育资源应坚持两个基本原则——适用性与教育性。所谓适用性,指民间传统游戏是否与儿童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相适应;所谓教育性,指民间传统游戏是否有利于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和幼儿园文化品质建设。

根据上述价值取向,民间传统游戏作为教育资源的原始素材大致可为三大类别:一是整体淘汰类游戏。这类游戏完全没有适用价值和教育潜质,甚至有损孩子身心健康,因此可以直接淘汰;二是整体继承类游戏。这类游戏有适用价值和教育潜质,游戏内容、规则和器材都比较科学合理,又是孩子们玩起来很喜欢很投入的优秀民间传统游戏,因此可以作为很好的教育资源,直接纳入儿童活动,直接整合到幼儿园园本课程中;三是改造继承类游戏。这类游戏在内容、形式、玩法、规则、材料等某一方面不完美或不适宜于儿童,但还是具有一定的教育价值,只要稍作改良就可成为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游戏,可根据“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法新玩”的基本原则,结合幼儿园教育和儿童年龄特点,运用分离、嫁接、移植、转换、改造创新等方式,将民间传统游戏融人儿童教育、游戏活动之中,构建一种新型的儿童教育体系和游戏体系。

三、传承与创新民间传统游戏的主要路径

(一)基于“发展适宜性”原理整体性继承

整体性继承民间传统游戏,必须强调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但我们并非主张“儿童中心论”,而是主张以儿童适宜发展为中心,将游戏中的知识、儿童、社会统一起来,系统设计活动内容及形式。这就需要考虑游戏与儿童发展的相宜性。具体而言,一是时间上的相宜性,游戏内容的选择要与季节相吻合;二是与儿童发展水平的相宜性,游戏内容的安排必须适合不同年龄儿童的发展水平与需求;三是与地域文化的相宜性,体现地域特色是游戏课程资源运用的基本前提,也是不同于普通游戏活动的价值之所在。[3]课程地域化要求挖掘有地域蕴涵的教育资源,从地域的自然、文化和社会特点出发,选取适合儿童学习的地域素材和活动,以加深儿童对所处地域和自己生活的认识与了解。

(二)多种路径改良现有游戏

为了使民间传统游戏更好地传承下去,要尽量吸收民间传统游戏的精髓,选择积极有益的部分,根据实际对民间传统游戏的内容、玩法、材料、形式等诸方面进行适当的改造创新,以满足儿童游戏的愿望,主要包括以下路径:

1.推陈出新,改编游戏内容。有些民间游戏所展现的生活背景和内容或离儿童有些距离,或在思想性上有些局限,已不符合时代精神,或在趣味性上还不够生动,或相配的儿歌、童谣有些粗俗,或缺少亲切感等,这就要求教师对民间传统游戏的内容进行改编,使之能够与儿童的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2.古法新玩,改变游戏玩法。民间传统游戏的玩法也是人为创造,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因此也给教师和儿馥提供了自由探索、大胆想象的机会,如可以是一物多玩,也可以是多物多玩,还可以是几种游戏组合混搭,使一种游戏玩出不同的花样,激发儿童对游戏的兴趣,使其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3.移植嫁接,扩展游戏价值 所谓移植是将传统的民谣或现代的儿歌移植于民间传统游戏之巾,使民间传统游戏内涵更加丰富,作用更加突出。所谓嫁接是将民间游艺活动、民族艺术活动与民间体育游戏进行组合,然后将变式的民间传统游戏运用到教育活动中来,让儿童在愉悦的嬉戏中,练习各种动作,促进身体协调性与灵敏性的发展。

4.灵活多样,变换游戏形式。民问传统游戏规模可大可小,人数能多能少,形式多样,在具体运用时可根据时间、空问、场地、参与人数、儿童学习与玩耍需要等实际情况变换游戏形式。如有些游戏可以采取混龄的方式进行,提供大带小的机会,其中小班儿童可为旁观者,中班儿童可为参与者,大班可为指导者,让年龄大的儿童在教育指导年龄小的儿童的过程中也获得发展。

(三)“迁移”开发新的游戏

随着儿童游戏形式的日益丰富,游戏材料的日益完善,许多新的民间游戏正在悄悄孕育诞生,如用毛线编的辫子进行抓尾巴的游戏、用毛线做的甩甩毛球游戏等,如果能再给游戏配上朗朗上口的童谣,制定相应的游戏规则,就渐渐能成为具有地域特色的民间游戏,这实质是原有民间传统游戏知识与规则的迁移。民间传统游戏大都具有开放性的特征,无论是在游戏时念的童谣还是单纯的体育游戏,往往都内蕴着一定的知识和规则。运用这些知识和规则可以根据具体的游戏活动进行改编和调整,从而生发出新的游戏。其次可以进行内容上的迁移,如根据儿童在游戏中的状况,引发其根据一个游戏项目发散想象出不同的游戏内容,或者根据游戏的具体内容进行适宜的拓展,使之一生二、二生三。再次还可以进行方法与形式上的迁移。儿童根据一个游戏的方法与形式,发散想象出不同的游戏,可以极大地丰富民间儿童游戏资源。[4]

此外,教师在引导儿童开展民间传统游戏的过程中要注重个体差异,对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应采取不同的引导方法,而对于同一年龄段的儿童,则要根据每个儿童的不同发展水平,选择不同内容和形式的民间游戏,提出不同的要求和游戏规则,提供不同的角色和材料,以鼓励每个儿童充分参与游戏、享受游戏、拓展游戏,促进民间传统游戏真正融入幼儿园课程文化。

民间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城市居民生活条件不断提高,电子技术、媒体技术已介入幼儿游戏,许多孩子沉迷于电子游戏虚拟的世界里。在这种电子游戏的世界里,幼儿获得了广泛的信息。但更多的给孩子带来负面效应:1。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受到限制。2。幼儿的积极主动性不能充分发挥。3。缺少了在多维的人际关系中成长的环境。而民间游戏是民间传下来的一种游戏形式。它简单易学,不受场地、人数、孩子接收能力差异的限制,三五成群就可以进行。它不仅促进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口语能力发展,更重要的是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幼儿的同伴关系与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的关系

同伴关系指在游戏中幼儿在一起玩耍和游戏。鲁本斯坦和沃斯曾经试验,设计两种情景:一是独自玩,一是与同伴一起玩。结果表明,与同伴一起玩比独自玩,其游戏更趋于复杂化,更能发现物体的性质。如此可见,幼儿平等的关系,使他们有多方面的交流,并且相互影响着,对幼儿社会性发展有很大的作用。从以下两点谈谈:

1、语言能力的提高。语言本身是一种概括化的符号,是代表一类事物的象征。幼儿不是简单的学习语言,而是学习用组合的方式把语言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工具。民间游戏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的交流迫使他们相互表白,逐渐学会了表达,丰富了词汇。而且游戏中的儿歌趣味性强,有节奏性,朗朗上口。如游戏“炒黄豆”,两个幼儿在游戏的同时用语言表达“炒、炒、炒黄豆,噼呖吧啦翻跟头。”又如游戏“拍大麦”中,“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始拍大麦。”两人边念儿歌边拍手,使他们心情愉快,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

2、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游戏的规则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向社会合作发展。每个游戏的规则是每个幼儿必须遵守的。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也让幼儿从新的角度看问题。这样,幼儿在与同伴游戏中掌握了规则,从而形成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例如:游戏“城门几丈高”,它的规则是,每个幼儿边念儿歌边一个一个从“城门”下钻过。但是,顽皮的幼儿难以遵守,老师请幼儿讲讲游戏的规则。顽皮的孩子为了能再次参加游戏而只能遵守游戏规则。游戏的规则,有的是明显的规则,有的是隐藏的规则,幼儿必须按照规则控制自己的行为,学会用规则协调关系。游戏的兴趣使幼儿愉快的服从游戏规则,约束自己。

二、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影响着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从早晨来园开始:晨检、游戏、进餐、午睡等一日活动各个环节中都在和教师进行密切的交往。在这些交往中,幼儿会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态度。如果教师把幼儿当作有独立人格的人,爱护他们的自尊心,尊重他们的人格,这样幼儿感到老师是自己最亲近的人。例如:“新娘坐轿”游戏中,有的幼儿不愿做“新娘”,他们知道“新娘”是“狼婆子”。这样,教师应该尊重幼儿的选择,说:“你们先看其他小朋友玩的多开心呀!”当他们看见其他的孩子玩得很高兴时,自己也想积极参加了。教师的话语要尊重孩子的人格,多以肯定的语气鼓励幼儿,让孩子树立信心重新参与游戏。

民间游戏与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有密切的关系,幼儿在游戏中相互交往让他们逐渐懂得了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什么是丑恶的。幼儿在游戏中,与同伴交往,幼儿才能真正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学会站在他人立场上看自己,意识到自己和他人的关系,逐渐学会服从人们之间关系的准则,而克服自我中心,以形成适应社会需要的社会性行为。

论小班幼儿游戏的开展情况与生活经验的关系


论小班幼儿游戏的开展情况与生活经验的关系

摘要:游戏活动的独特价值在于它能够为幼儿的主动学习和经验建构提供一种具有“发展适宜性”的“游戏生态”。可是,如何能有效的帮助孩子们在游戏中提高能力呢?小班的孩子们游戏开展的基础是什么?本文通过案例阐述法,浅论生活经验与游戏开展的关系。

关键词:经验重要性 教师 家长 指导 丰富

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内容,在幼儿一日生活中,除了吃饭、睡觉等生活活动外,绝大多数的时间都在游戏。其中,自主性游戏十分重要,孩子们通过角色的扮演,与同伴或者老师或者陌生人进行交流,社会性由此得以发展。但是,从本班来看,只有少数的孩子会进行自主性游戏。通过观察,我发现,生活经验是孩子们进行自主性游戏的必要基础。

一、不同土,不同果

为了与班级创建的主题环境“猪猪侠”相适应,另个娃娃家取名为“菲菲家”和“波比家”。

(一)充满惊喜的波比家

这天,小铄选择了“波比家”的爸爸,雯雯则是“波比家”的妈妈。小铄靠在梳妆台上,双手背在身后,我以为他不高兴,就上前询问原因。出乎意料,他神神秘秘的说:“我要给妈妈一个惊喜。”很好奇,“为什么要给妈妈一个惊喜呢?”我追问。“因为今天是妈妈的生日。”我退出波比家,静静地看着后续的发展。看见雯雯推着小波比出来,小铄脸上露出笑容,“生日快乐。”雯雯一愣,反应过来后笑着感谢。“这是我送给你的礼物。”小铄递过去一条手工项链,雯雯开心地接过去,戴在了脖子里。

(二)争吵不断的菲菲家

“干什么啊。”菲菲家传来争吵的声音。“这是我的宝宝,我要带他去买东西。”“妈妈”芮芮说到。“奶奶”月月赶紧反驳,“不行,菲菲要在家里睡觉。”“爷爷”小昕无关的推着推车要去买东西。芮芮和月月争了一会,最终月月胜利,小菲菲在家里睡觉。芮芮左看看,右看看,来到梳妆台前,拿出东西准备化妆;月月看着化妆很有意思,也过来参与,于是新一轮的争吵又开始了。

从上述两个案列可以看出,这是两种不同经验水平孩子进行的游戏。波比家进行的非常精彩,生活中充满着惊喜。可以得出,小铄和雯雯的生活经验非常的丰富,事后我进行了深入的了解,原来前不久小铄家里妈妈过生日,爸爸买了一条项链给妈妈了一个惊喜,于是他今天也想了“生日送惊喜”的游戏情节;雯雯配合的也非常的好,刚开始她没有反应,很快就也参与到游戏情节中;这是一个充满惊喜的波比家。而菲菲家,可以看出,这几个孩子没有“家”的概念,他们就是独立的个体,没有商量,独自进行游戏。为了菲菲的出行不出行,进行争吵,为了化妆问题又进行争吵,这是一个争吵不断的波比家。

由此得出,生活经验的不同,孩子们进行的游戏情境也不同,游戏的愉悦感也不同。

二、改善土,利生长

生活经验的不同,孩子们的后续发展也不同。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的进行游戏、开展游戏,必不可免——老师就会精心安排,孩子就会被动的听从调动,被动的进行游戏,这样的结果是与自主相违背的。所以,为了提高孩子们的游戏能力,就要提高孩子们的生活经验,提高孩子们的认知水平。

(一)教师的有效策略

1.创造游戏环境,激发游戏欲望。

如果说生活经验是孩子们进行游戏的基础,那么游戏环境就是媒介。尽可能的给幼儿创造一个能引发他们游戏的环境,包括游戏用的场地及游戏用到的材料等等。当然,也要考虑到班级孩子的年龄特点,要注意其适宜性,既不能琳琅满目,给幼儿过多的刺激,使幼儿无所适从;同时又要适量的增加引起幼儿兴趣的东西,以便更长时间的启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2.介绍规则方法,保证顺利进行。

掌握一定的游戏活动技能也是顺利开展游戏的前提条件,是激发幼儿游戏活动兴趣的良好保证;教师要用简单明了的语言和适当的动作示范,让幼儿明白游戏的名称、玩法及规则[1],这也是班级常规的一部分,并不是强制孩子们进行游戏。比如两个娃娃家,看展前肯定要进行家族的介绍,让孩子们有初步的概念,哪一个是菲菲家,哪一个波比家。要介绍选择游戏的方法,我们采用的是夹夹牌的方法。孩子们还需要掌握游戏的时间,过度的游戏也会适得其反。

3.把握指导时机,进行良好启发。

在幼儿园游戏中,教师要改善指导技巧,既要实现延续游戏的教育目标,又要促进儿童的发展,在把握好指导的度的基础上,把握好指导的时机。教师的指导时机也是一门艺术,把握得当,幼儿的自主性就能充分体现。一定要本着体现幼儿的自主性和体现幼儿游戏的特点为前提,教师应该做一个有心人,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充分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创造有利的条件来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

(二)家长的有效策略

1.了解孩子经验,重视生活经验。

孩子们的游戏,一定程度上反馈的家里的生活情况。就如波比家和菲菲家,孩子们扮演的就是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家长是孩子们的第一任老师,第一任老师如何,孩子们就和如何。打个比方,如果家里的爷爷是负责买菜的,那么扮演爷爷孩子就会去买菜,因为这是他直接从家里获得经验;如果家里的爸爸一直在打游戏,那么孩子就会扮演一个一直打游戏的爸爸,不工作也不照顾宝宝。所以为了有效的提高,老师和家长也应该进行沟通交流,请家长重视孩子们的经验反馈。

2.耐心引导观察,细心讲解工作。

近来,我们根据孩子们的游戏反应,“娃娃生病了。”“娃娃感冒发烧了。”新增了一个“宝贝护理站”,这个游戏设计到了医生和护士,那么医生的工作是什么?护士的工作有是什么呢?在经过简单的游戏开展后,我们发现孩子们的经验水平停留在“医生就是打针的”上面,那么家长又该怎么做呢?可以带着孩子就近参观社区医院,让孩子们初步了解看病的过程,了解医生和护士的主要工作。通过家园配合,相信孩子们一定能提高游戏的水平。

经验就如泥土,有了泥土,小草才会长高,花儿才会结果。有的土贫瘠,小草虽能发芽但长不高,花儿虽能开花却不茂盛;有的土肥沃,小草又浓又密,花儿鲜艳美丽。所以,我们要正确理解生活经验对于孩子的重要性,重视生活经验与游戏水平的关系,尽量做到每一个孩子,都能开花结果。

幼儿的民间游戏


游戏是伴随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对幼儿来说,它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我们幼儿园教学的主要教学手段,本学期我尝试从民间游戏入手,培养孩子的交际能力与合作能力,使孩子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得到发展。

民间游戏简单易学,趣味性强,且种类繁多。我针对本班幼儿的情况,从最简单的“石头,剪刀,布”开始逐步增加丰富内容,对促进幼儿身心发展起到了良好的积极作用。

首先,我利用民间游戏不受场地,时间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特点,将游戏穿插在零散的时间进行,如幼儿来园后,离园前,饭后,喝水休息时等各活动环节过度时进行,如“翻绳”“石头,剪刀,布”,“金锁银锁”等,这样不仅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度自然,而且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同时减少了排队等待的时间

另外,民间游戏大多配有儿歌,这些儿歌趣味性强,有节奏感,朗朗上口,为幼儿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之间的交流也迫使他们互相表述,逐渐学会了表达,丰富了语言,尤其是对一些平时不爱开口说话,口语表达较差的孩子更是为他们提供了一个语言发展的平台,使他们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学习与同伴交流,发展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如我班刘一止小朋友,生性胆小,各方面能力较差,不爱开口。但是在民间游戏中却表现的很活跃,在“炒黄豆”,“拍大麦”等游戏中,他与同伴边念儿歌边拍手,心情愉快,轻松。不但学会了不少儿歌,而且节奏感强了,同时也增进了与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性格开朗了许多,连他母亲也说,现在刘一止好象变了个人。

在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合作能力的发展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之一,而民间游戏大多是合作游戏在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在现实生活中由于幼儿个性的差异,教育的不同,有的孩子会表现出任性,霸道等行为。如在民间游戏时,有的孩子得不到某个角色就会不高兴,也有的孩子不肯和别人交换角色,而帮助幼儿协商分配角色,是合作游戏的前提。因此我在组织游戏的时候就请幼儿轮流担任角色。但也有个别任性的孩子,明显不受大家的欢迎。陈祥斌就是这样的一个小朋友。他不但总喜欢挑自己喜欢的角色,而且稍不称他的心就对同伴拳脚相送。因此小朋友都不愿意与他一起玩,他开始四处碰壁,尝到了小朋友不要他的滋味,这时他会求助于我,我明确对他说,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就应该和小朋友好好商量,否则谁都无法帮你。由于游戏的诱惑,使他只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学着和小朋友协商,逐渐体会到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学会个人服从大多数的准则,克服自我中心意识,开始能和小朋友愉快的游戏幼儿在民间游戏中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寻找伙伴,自选玩具,自选玩法或自己商量制定游戏规则,改变玩法,增强孩子的规则意识。但有的孩子不理解规则,而有的则要耍小聪明。如玩“抢位子”游戏,必须听到最后一个字才能抢,大多数孩子能理解这规则,也能遵守,而个别孩子如朱晨阳小朋友他不是不理解,而是故意不遵守,没听到最后一个字就冲出去。对这样的孩子我及时帮助他理解活动的共同目标——玩的愉快,使他体会的不遵守规则,大家玩的都不开心,久而久之孩子们都逐渐养成了遵守规则的习惯。

当然游戏的过程是合作的过程。合作的过程中总会发生不同意见,产生各种矛盾。这就需要进行协商,统一意见。协调彼此的行动,达到合作的目的。如有一次,在玩木头人的游戏的时候,领导者与参加游戏的幼儿为什么动作算动吵了起来,一个讲动了,一个讲没动。于是我让大家在一起相互讨论,制定个动的标准,引导他们统一意见使他们又愉快的玩起来了。

通过民间游戏的开展,使幼儿逐渐懂得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幼儿的交往能力,合作意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发展,他们体验到了人与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快乐。孩子们更加活泼开朗了,我也尝到了甜头。我想随着二期课改的深入,给孩子营造一个自由发展的天空,如何开展好各类游戏也是我们教师一个重要的课题。

游戏结束后,这几个孩子在集体前激动地介绍了他们的游戏,赢得了全班小朋友的掌声。

这些孩子以后的游戏情况,大家一定都能猜出来了。在经过这次的经历后,他们的游戏能力得到了一次大的提高。如果来观看我们班的自主游戏,你一定会发现他们玩得正欢哩!

适合幼儿园大班玩的民间游戏


幼儿园的孩子,正是活泼好动的时候,这个时候,可以给孩子多玩一些好玩的游戏,开发孩子的智慧,增进孩子之间的感情,有很多好玩的民间游戏,有哪些是适合幼儿园大班玩的民间游戏呢?以下是由幼儿教师教育网收集整理的适合幼儿园大班玩的民间游戏,欢迎大家阅读。

适合幼儿园大班玩的民间游戏(篇一)

活动内容:体育游戏活动《爱护小树》

活动目的:1、让幼儿练习听信号迅速反应,锤炼幼儿动作灵敏、协调。

2、幼儿在活动中体验游戏的快乐,培养幼儿对缎炼的爱好及活泼爽朗的性格,培养团队精神。

3、教育幼儿应该爱护小树。

活动预备与环境创设:1、制作小树一棵。

2、场地布置。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做预备运动,活出发体。

师:小朋友们,过会我们要玩一个游戏,现在大家跟着我活动一下身体,等下才能表示的更好。小鸟飞,飞啊飞,拍拍翅膀飞啊飞。(上肢运动)小鸭走,走啊走,摇摇摆摆走啊走。(下蹲运动)小象走,走啊走,甩甩鼻子走啊走。(俯背运动)小马跑,跑啊跑,嗒嗒嗒嗒跑啊跑。(跳跃运动)

(二)基本部分

1、出示小树,引出游戏。师:小朋友,你们看看这是什么?(小树)哪个小朋友能告诉老师和小朋友,树有什么好处?(能乘凉、小鸟可以住在树上……)所以我们应该保护小树。今天我们玩的游戏就和这小树有关。游戏的名字叫“爱护小树”。在我们旁边,地上画了个什么图形?(圆圈)小朋友们先拉好小手,站在线上,围成一个大圆圈。

2、老师交代游戏规则师:老师把小树放在圆的中间,因为风好大,小树快被吹倒了。所以我们先请一位小朋友站在圆内用手扶着小树。圈上的小朋友就要手拉手边走边念:“小树,小树,我们都爱护。”这时,扶树的小朋友可以随便叫一个小朋友的名字,比如:“xx,请你来护树。一、二、三!”说完就松开手,被叫到的小朋友就要马上跑上去扶住小树,两人交流位置。假如被叫的小朋友在叫他的小朋友到他位置前没扶到树,就是接着扶树。老师要看看,哪个小朋友反应最快,最注重。

3、教师提要求

师:(1)扶树的小朋友叫名字时,声音要大声,清楚,让大家都听得见。

(2)扶树的小朋友要在数完“一、二、三”后才能松开小树。

(3)圈上的小朋友不能推挤。

4、开始游戏 教师与幼儿一起游戏,在游戏中对呈现的问题进行提醒,让幼儿更清楚游戏的规则。

5、分组进行游戏 幼儿人数较多,可让幼儿分组游戏,使幼儿人人都有参与的机会。

适合幼儿园大班玩的民间游戏(篇二)

活动内容:我家的朋友

活动目标

1、知道有朋友是快乐的。

2、学会使用待客语言:XX好、请进、请坐、再见。

活动准备

1、门铃一只;请一位外班教师配合教学。

2、事先与家长交谈过,了解幼儿家里有哪些朋友。

3、角色游戏玩具若干。

活动过程

1、“外班教师按门铃引发幼儿兴趣。

――门铃响了,我们应该怎么做?(问“你是谁?”)

2、外班教师回答:“我是X老师,我是X老师的朋友,X老师在吗?”

3、现在应该怎么做?(请进,X老师好)

4、外班教师进来后向老师问好,客人进来了我们又应该怎么做?(请客人老师坐,在家应请客人喝水,将好东西拿给客人吃)

5、启发幼儿说说自己家里的朋友。你们是怎么招待的?

6、请几位幼儿分别扮演客人,其他幼儿做主人。

7、幼儿分组进行角色游戏。

建议

活动后可利用画面练习礼貌用语。

适合幼儿园大班玩的民间游戏(篇三)

(一)活动目标:

1.练习快跑。

2.培养幼儿躲闪跑的能力和反应的敏捷性。

(二)活动准备

老狼头饰一个,场地一端画一条起点线。

(三)活动内容

1、玩法:

幼儿扮小动物,四散地站在起点线后,教师戴上头饰,背对幼儿站在幼儿前面几米的地方。

游戏开始:

"小动物"和"老狼"一同往前走,"小动物"边走边问:"老狼,老狼几点了?""老狼"回答"X点了。"然后又问:"老狼,几点了?""老狼"回答"X点了"。"小动物"每问一句,就要朋胆地走近"老狼"。这样转身往回跑,"老狼"转身追捉"小动物",但不能越过起点线,被捉到的"小动物"站到场外。

2、规则:

(1)"小动物"与"老狼"应边问答边往前走,不能停留。

(2)"老狼"回答几点时,不能回头看。

(3)"老狼"回答几点时,可以任意间隔钟点,但不能倒书时间。

适合幼儿园大班玩的民间游戏(篇四)

活动目标

1、发展幼儿跑的能力,增强腿部力量。

2、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精神。

活动准备

在场地上画好一条直线作起跑线和终点线

活动玩法

老师把幼儿分成两组,分别站在起点线后面,听信号,老师说:“跑”各组第一名幼儿

将开始跑,一直跑到终点线,然后各组第二名幼儿就接着跑,跑到终点线,就这样依次进行,直到最后一名幼儿跑完,那一组幼儿最先跑完,就那一组为胜。

活动要求

跑的时候不可以跨出起跑线,不然作犯规。

注意事项

跑的时候注意安全,不要相互碰撞。

民间游戏在幼儿园中的运用


传统的民间游戏不仅简单易学,材料易取,有浓厚的生活气息,而且种类繁多,不受时间、场地、人数和幼儿能力差异的限制,能充分满足幼儿的好奇、好动、好模仿的心理,促进幼儿语言、身体素质、人际交往、情感和认知等能力的发展,极好地体现了游戏的价值。

一、纳入活动区活动

我们可以把收集到的民间游戏分成民间体育游戏、民间益智游戏、民间美工游戏、民间童谣游戏,并在各区角中投放相应的材料,开展相应的民间游戏活动。每天的区角活动中有一个民间游戏角,如益智区投放“挑绷绷”“找东南西北”“跳游戏棒”“翻麻将牌”“刮刮片”“玩火柴棒”等,使幼儿在轻松的状态下积极开动脑筋。在探索区投放“打弹子”“拉纽扣”“捻捻转”等游戏材料,幼儿自己发现或在老师的引导下发现问题,怎么才能使纽扣在双手一开一合的拉扯中像着了魔一样飞转起来,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学会观察与探究。在美工区增加泥塑、剪纸、编织等材料,在活动中培养了幼儿的细心和耐心,同时也激励了幼儿大胆实践积极创新,其审美能力也提高了。在表演区幼儿穿上民族服装、搬弄着民间小乐器、小道具,载歌载舞,体验着中华民间艺术的美,增强了幼儿民族自豪感。在体育活动区,可以投放“高跷”“滚铁圈”“跳绳子”“踢毽子”“风车”“赶小猪”“跳房子”“跳皮筋”,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了基本动作,提高了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培养了幼儿坚强、勇敢、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和主动、乐观、合作的态度。

二、纳入主题活动

将民间游戏融入到主题活动中,即主题活动与相应的民间游戏结合。如大班主题活动“我是中国人”中,在民间游戏“跳房子”的基础上,教师设置数字的格子方块和中国的名胜古迹的图片,让幼儿选择设计房子,自由创造大胆跳,看谁的花样多,这样一来便引起了幼儿的好奇心,同时,不受任何约束和抑制,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活动,使幼儿的自信心得以增强。于是,有的幼儿边跳格子边造房子,有的看格子上的数字跳,有的两人轮流跳,有的根据图片跳,边说边跳,既学习了有关数的知识又对我国的名胜古迹有了了解。又如主题活动“秋天里”,教师将民间游戏“弹球”与秋天的水果结合起来,幼儿用各种方法将球打进果树中,滚着玩,用脚踢,抛球落地,摘到了各种果子。

三、纳入其他一日活动

1.纳入晨间来园活动

来园是幼儿愉快地开始一天生活的关键。每天早上,幼儿三三两两陆续来到幼儿园,老师为孩子们在活动区角准备了许多适合桌面活动的游戏材料,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和同伴一起玩“挑棍”“弹蚕豆”“烟盒三角块”“抓籽”等游戏,可以发展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

2.纳入晨间户外体育锻炼活动

户外晨间锻炼的游戏很多,如跳橡皮筋、跳竹竿、跳绳、踢毽子、滚铁环等。幼儿可以根据自己意愿自由寻找游戏伙伴,自选玩具、自选玩法或自己商量制定游戏规则、改变玩法。这些游戏运动量较大,除了发展动作、体能还可以培养幼儿交往、谦让、合作的精神。

3.纳入集体教育活动

集体教育活动中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按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民间游戏。如中班上学期健康教育目标之一是“在一定范围内四散地追逐跑”,我们就选择“荷花荷花几月开”“猫捉老鼠几更天”等游戏。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幼儿在愉快的嬉戏中发展了跑的动作。

4.填充零散时间和过渡环节

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的时间,如:幼儿课间、饭前饭后、离园前等各环节过渡时,我们可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民间游戏,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如“挑花线”“找东西南北”“蚊子叮人”“石头剪子布”等。这样不仅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同时减少了排队等待时间,也做到了动静交替。

5.开展混班游戏活动

民间游戏可以自行选择玩伴,小班、中班、大班里开展全开放的混班自选游戏,让幼儿自由选择游戏伙伴,让他交到了更多的朋友,也让他在这样的交往中提高了交往能力。民间游戏在各区的开展,不仅丰富了幼儿游戏的内容,拓展了幼儿游戏的空间,为民间游戏与幼儿的一日生活的结合拨到了可行的路径。

在运用民间游戏还应注意几个问题:

一是在搜集、改编民间游戏时,应该注意游戏的科学性、思想性和教育性。大多数民间游戏配有童谣和儿歌,这些童谣和儿歌中包含了许多关于自然和社会的知识,还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可以扩大幼儿的知识面。当然有些民间游戏中的儿歌也存在不少的迷信、过时、不正确的知识,需要加以筛选和改编,赋予其时代的新内容,使幼儿在玩乐中接受新知识,吸取新信息。

二是由于民间游戏产生在民间,流行于口头,存在着时代和地方的局限性,因此在对搜集到的民间游戏进行改编时,对不符合时代精神、不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地方应加以改进,或者重新编写,赋予新的含义,并使之具有积极的教育意义。如:在教民间童谣“小儿戏具谣”时,最后一句是“杨柳芽,打拔”。打拔是一种民间游戏,孩子们没听过,也没玩过,不易理解,我就把它改成“杨柳长,转花墙”。并解释说,转花墙就是转陀螺,陀螺上面的颜色是五颜六色的,转起来很漂亮。陀螺孩子们都见过,易于理解。

三是运用民间游戏时,应该注意针对性、灵活性和适度性。在具体运用民间游戏时,应针对幼儿的不同年龄特点,一日活动中的不同时间、不同条件和幼儿的需要,以及不同幼儿的发展水平选择适当的、不同内容的民间游戏,以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

四是在组织幼儿民间游戏时,还应该注意安全性。对于幼儿民间游戏的动作设计、场地的选择、玩具的使用与制作等方面,都应该加强安全性检查。

幼儿园开展民间游戏的实践点滴


发挥民间游游戏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一种社会现象,是一种基于个体内在需要的自发自主性的活动,是幼儿的基本活动。在民间流传着许多具有生活气息,风采各异的游戏,我们在开展“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幼儿民间艺术教育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研究过程中,把对民间游戏的收集利用作为我们课题研究的子课题。我们充分调动幼儿家长、教师的积极性,甚至到社区中找一些老人,通过他们广泛收集民间游戏,将民间游戏灵活地、创新地融合在我们的园本课程之中。在实践中,我们体会到:民间游戏不仅简单易学、趣味性强,且种类繁多,不受场地、人数、孩子接受能力差异的限制。它不仅能促进幼儿基本动作的发展、口语能力的发展,还能促使幼儿社会性及其它能力的发展。

一、民间游戏与幼儿发展

1、民间游戏与幼儿动作发展

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对幼儿身体发展起着多方面的作用。“跳皮筋”、“荷花荷花几月开”“跳绳”“箩卜”“城门几丈高”等等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等大肌肉动作的发展;“抓包”“弹球”“跳格子”“背月亮”“吹羽毛”“弹蚕豆”“翻绳”“夹弹子”等游戏,能发展幼儿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协调;“抽七打八”“踩高翘”等游戏,能训练幼儿的平衡能力,使幼儿身体匀称和谐的发育。民间游戏中的各种动作发展,促使幼儿机体健康和谐的发展,从而增强他们的体质。

2、民间游戏与幼儿身体素质发展

通过教学实践,我们觉得一些运动类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身体素质的发展。如“赶球”“贴膏药”“跑三圈”“跳房子”等游戏,不仅能促使幼儿身体技能的协调发展,还能培养幼儿初步的自我保护能力和机智勇敢的精神,“我是木头人”“抬花轿”等游戏能发展幼儿的自控能力,“钻山洞”“跑城”“偷宝”“金锁银锁”等游戏能发展幼儿反应的敏捷性。“瞎子摸瘸脚”游戏中,瞎子必须蒙住眼睛,瘸脚必须把一手一脚绑在一起,这个游戏难度大能锻炼幼儿的意志。还有“运粮”游戏,幼儿要克服各种障碍运送粮食到目的地,这一活动也能增强意志使幼儿获得耐挫能力。

3、民间游戏与幼儿动手动脑能力发展

民间游戏中一些数学游戏如:“拾石子”“三六九”“过门”等能使幼儿从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挑竹签”“取叶梗”“打井”等游戏,使幼儿在玩玩、想想、试试的过程中,加深了对数概念的认识,促进了幼儿手部小肌肉群的发育;“青蛙跳井”“老虎吃小孩”等棋类游戏,可以让几个幼儿一起玩,在游戏中幼儿可以练习用数学方法解决游戏中简单的问题,而且幼儿的同伴合作意识也得到了增强。还有民间游戏的一物多玩,给幼儿提供了自由探索、大胆想象、动手创造的机会。如一根竹杆、一个轮子,幼儿通过动脑筋能玩出骑马、跳竹杆、推车等多种玩法,“踢毽子”游戏,幼儿创造性地碗出了单脚踢、双脚踢、踢一下接住、两人轮流出脚踢等多种花样。

4、民间游戏与幼儿社会性发展

民间游戏提供了幼儿语言表达的环境和同伴间情感交流的机会与条件。如:游戏“炒黄豆”。两个幼儿在游戏的同时用语言表达“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头”。又如游戏“拍大麦”中,“一箩麦、两箩麦、三箩开始拍大麦,噼噼啪,噼噼啪……”两个幼儿边念儿歌边拍手,在愉悦的情景中游戏。民间游戏的规则还能帮助幼儿摆脱自我中心,向社会合作发展。每个游戏的规则是幼儿必须遵守的,游戏对幼儿的诱惑,会使他们控制自己的行为而遵守规则。这样,幼儿在与同伴游戏中掌握了规则,从而形成了人际协调的合作关系。例如“城门几丈高”,游戏规则是每个幼儿边念儿歌边一个一个从“城门”下钻过,想再次参加游戏幼儿只能遵守规则。再如:“跳竹杆”游戏,二人抬、一人跳,游戏要求抬的动作要一致,抬跳动作要协调,抬跳节奏要一致,两个一致和一个协调,充分培养了幼儿动作的协调性和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

民间游戏有它独特的趣味性,它对幼儿的自制力和坚持性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例如:“丢手帕”游戏时,大部分幼儿处于等待之中,有的幼儿甚至一次也没轮到,按幼儿的年龄特点分析,他们早熬不住了。但民间游戏独特的趣味性吸引了幼儿把游戏中的等待转变成自身内在的需要。又如:“花小狗”游戏中小狗闭着眼睛蹲在主人的身后,如果前来捉狗的人没捉到他,他就只能乖乖地蹲在那儿,这对一个幼儿来说特别是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孩子无疑是一个比较严峻的考验,因为他们自始至终只能蹲在那儿等待别人来选中他。这对孩子的坚持性、自觉性的养成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二、民间游戏与幼儿一日活动

1、晨间来园活动

来园是幼儿愉快地开始一天生活的关键。每天早上,幼儿三三两两陆续来到幼儿园,老师们为孩子们在活动区角准备了许多适合桌面活动的游戏材料,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游戏材料,可以一个人玩也可以和同伴一起玩“挑棍”“弹蚕豆”“烟盒三角块”“抓籽”等游戏。这些游戏运动量小,可以起到发展小肌肉动作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

2、晨间户外体育锻炼活动

户外晨间锻炼的游戏很多,如跳像皮筋、跳竹杆、跳绳、踢毽子、车铁环等。幼儿可以根据意愿自由寻找游戏伙伴,自选玩具、自选玩法或自己商量制定游戏规则、改变玩法。这些游戏运动量较大,除了发展动作还可以培养

幼儿交往、谦让、合作的精神。

3、教育活动

教育活动中我们主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班级实际情况按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民间游戏。如中班上学期健康教育目标之一是“在一定范围内四散地追逐跑”,我们就选择“荷花荷花几月开”“老狼老狼几点了”“猫捉老鼠几更天”等游戏。生动有趣的游戏,使幼儿在愉快的嬉戏中发展了跑的动作。

4、过渡环节

一日活动中有许多零散的时间,如:幼儿课间、饭前饭后、离园前等各环节过渡时,我们选择一些不受时间、场地限制,玩具携带方便,便于收拢的民间游戏,穿插在零散时间中进行。如“挑花线”、“找东西南北”“蚊子叮人”“石头剪子布”等。这样不仅使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过渡自然,管而不死,活而不乱,同时减少了排队等待时间。将民间游戏贯穿在一日活动中,也体现了动静交替的原则。

民间游戏是幼儿快乐的源泉,我们深深地感受到民间游戏这一宝贵的教育资源对幼儿教育的作用,我们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民间游戏,同时我们也将在原有的基础上深入实践、深入反思,更大程度地戏的教育价值。

相信《论少数民族地区幼儿园民间游戏的开发与利用》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幼儿园游戏,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的民间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