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游戏活动教案:邮局教案

12-25

在幼儿园集体教学的过程中,对游戏进行了巧妙的设置。幼儿园游戏有益于发展幼儿的潜能,提高幼儿教育质量。幼教必须保证幼儿游戏的自主、自愿、自由的基本特点。如果你是一名幼师,你会开展什么幼儿园游戏呢?小编特地为您收集整理“区域游戏活动教案:邮局教案”,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区域游戏活动邮局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背景,活动目标,区域环境创设,活动过程等内容,了解邮局有收寄信件与包裹的功能,初步了解书信的书写格式,寄信的方法和步骤,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邮局教案吧。活动背景

现代社会通信技术高度发达,使得人们借助邮局传递信息的传统做法得到了根本性的改变。但是邮局毕竟还存在着,从幼儿园的门卫叔叔那里,孩子们看到了从各地寄来的各种各样信件:在自家的信箱中,孩子们也发现了邮递员叔叔送来的报刊和杂志,因此,邮局就自然与孩子的日常生活产生联系。于是,在主题活动“我们的城市”中,我们就设立了一个名为“银杏小邮局”的活动区域。

活动目标

1.了解邮局有收寄信件与包裹的功能。

2.初步了解书信的书写格式,寄信的方法和步骤。

3.了解并体验邮递员的工作。

4.运用观察、讨论、体验、参观等手段,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5.愿意大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自己的心得。

区域环境创设

1.有关邮局的图片展示和介绍,如邮递员、邮箱、信封等。

2.设置“小小集邮册”版面,张贴各种邮票。

3.自制若干邮箱。

活动过程

[活动一]设计邮票

材料准备:事先制成的、大小不同的邮票形纸张:记号笔、油画棒、彩笔等各种绘画工具。

活动内容:幼儿自由选择各种纸张和绘画工具制作邮票。

重点观察:

1.幼儿对邮票基本特征,如面值、“中国邮政”的字样等认知程度。

2.幼儿能否大胆想象并设计邮票。

3.引导幼儿有主题地成套设计邮票,如奥运邮票。

[活动二]离园悄悄话

材料准备:自制的邮箱、纸张、记号笔、油画棒、信封等。

活动内容:

1.在标准信纸上,仿照信的格式,用符号、绘画或者文字的形式记录与好朋友分别时想说的悄悄话,并塞入信封。

2.书写信封并投入自制的信箱。

重点观察:

幼儿在写信、写信封以及寄信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兴趣。

[活动三]辨信

材料准备有错的信封、设立信件分类标志和区域。

活动内容:分辨信封上的错误并分类摆放到相应区域。

重点观察:

幼儿对信封上各种信息的认知能力。

[活动四]小小邮递员

材料准备:在自制邮箱上依次张贴数字1~6。

活动内容:

1.邮递员检查信件是否符合要求,如是否有详细的地址并张贴邮票。

2.信封背面张贴加减试题一道,幼儿运算后将信封投入与答案相同数字的邮箱。(信封内藏有正确答案,幼儿可及时验证答案。)

重点观察:

1.幼儿对邮递员工作的认知程度,并能按照规则开展模仿游戏。

2.幼儿能否快速进行十以内加减法的口算。

yJS21.com更多精选幼儿园游戏阅读

大班优秀游戏教案《区域活动方案》


一、活动区创设背景

本学期,我们主要研究两个内容,一是探索大班年龄段幼儿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中面临的空间小的问题。二是揭示大班年龄段幼儿在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环境创设中的材料的设计和投放。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与研究,我们有实践与研究,我们有一些心得体会。就本园空间小的实际情况,本学期本班研究重点首先放在"有哪些空间可以利用,如何充分利用好这些空间"上。实践下来,我们有以下一些心得体会。

(一)充分利用好三维空间。幼儿园的区域环境创设,要充分利用好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尽可能多地为幼儿提供知识或信息刺激的机会和条件,以便提高幼儿的无意识学习能力。

1、在室内外地面可各种图形和格子、数字等。在区域活动时,孩子们可以和同伴一起协商,制定游戏规则,一起游戏。在游戏过程中,培养了幼儿的规则意识,促进了幼儿合作能力的发展。

2、空间布置主要是通过吊挂各种具有教育性和装饰性的物品实现的我们在屋顶挂了几根自制的吊饰,将孩子们和家长自制的月饼盒灯笼吊挂起来。这样,不但装饰了环境,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3、充分利用好墙面,让墙饰成为孩子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以往,墙饰多是老师的事情,墙饰的作用主要是为了装饰美化教室,孩子很少参与墙面装饰,他们与墙饰很少产生互动。本学期,我们布置墙饰时,主要以幼儿参与为主,充分调动幼儿积极性,让他们画老师、画好朋友并进行装饰。促进了主题的进展。我班的墙饰成了孩子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

(二)充分利用好橱柜、桌面及窗台、窗户,创设了一个有利于幼儿发展的区域活动环境。例如:角色区利用每个橱柜放日用品、饮品做了标记。

(三)充分利用好室外空间。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在户外活动时利用大操场、还有平整的地面供幼儿使用。

二、活动区设置说明

1、图书区:园内发放及幼儿自带的图书,根据课程需要提供字卡、纸偶、识字玩具的材料。书架、书袋、小椅子、小桌子等设施。

2、建构区:四种以上的塑料拼插玩具,废旧材料2至3种,每种数量有利于5至6名小朋友玩游戏{纸盒、纸筒、易拉罐等}。

3、美工区:园内发放的各种美术工具{笔、剪刀、泥板、毛笔、彩笔}等材料,根据课程需要收集的半成品、废旧材料等。

4、益智区:幼儿游戏棋、五子棋、牌等,根据需要幼儿收集的各种杂粮、筷子、毛线等,老师自制的益智区材料《半成品》。

5、角色区:幼儿收集的各种废旧物品纸箱、奶盒、矿泉水瓶子等,还有各种仿真的蔬菜和水果,各种文具类的用品。

三、活动区名称

1、图书区:开心书吧。

2、建构区:我是小小建筑师。

3、美工区:小巧手。

4、益智区:益智区。

5、角色区:月亮班超市。

四、活动区目标图书区:

1、阅读时保持安静,不大声讲话,不影响别人。

2、注意用眼卫生,眼睛与书保持一定距离,坐姿端正,看完书要及时整理,摆放整齐。

3、对文字感兴趣,能在成人的启发上认读汉字,愿意学说普通话,初步养成爱惜图书的好习惯,能初步看东图画书中的主要内容,并能够表演。

建构区:

1、构建比较复杂的,有大型主题组成的建筑。

2、能自行设计、自行构造。

3、和同伴一起构建,并解决过程中的问题。

4、乐意在原有的作品呈现的基础上,围绕主题继续创作。

美工区:

1、对动手制作活感兴趣,愿意通过自己动手制作作品2、能够正确使用剪刀、正确分辨各种线型,进行制作活动。

3、在制作活动中不怕困难,相互帮助,获得成功的体验。

4、养成良好的手工制作活动常规。

益智区:

1、正确运用多种材料(七巧板、数字、图形等),探索多样化的玩法,发挥创造性,一物多用。

2、活动有目的,操作认真。

3、能有重点的讲述自己的操作过程与结果,有探索欲望。

4、能自觉、有条理的收拾游戏材料。

角色区:

1、积极参与角色游戏,对福州小吃游戏有浓厚的兴趣。

学会协商分配角色,积极主动地与同伴交往,友好合作,能解决游戏中出现的问题。

2、能正确反映角色的社会职责和角色之间的社会关系。

在游戏中能遵守游戏规则、能在游戏中正确使用礼貌用语,归类摆放和收拾游戏材料。

3、了解家乡的饮食习俗,萌发爱家乡的感情。

五、材料投放说明图书区:

1、活动室中的小桌子和小椅子;

2、充分展现图书封面的书架或书袋;

3、定期更换图书,维持读书的兴趣图书的来源:可以由幼儿园一方提供扩展到家长捐赠,或幼儿可从家带书到幼儿园,

4、图书的变化:如果有大量的图书,应该一次只陈列一部分,然后定期更换,将全部书都摆在图书区,会使幼儿眼花缭乱,无从选择,一般每隔2-3个星期更换一次。

5、图书的整理:图书应以最吸引入的方式加以陈列,如果封面破损或撕掉,就要及时修补或者更换,一本破损的图书不但不能引起幼儿的兴趣,而且暗示幼儿书并不重要。

设计区域活动 按区域设计游戏


下面是“设计区域活动 按区域设计游戏”的内容一文,给你带来丰富精彩的内容,欢迎阅读!

教案分类:幼儿园小班游戏教案,活动教案

表现内容:区域游戏和活动划分好以后,让孩子们自己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和游戏。

设计区域活动

【教案设计】

区域活动时间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时间,区域活动的设置改变了原有的游戏模式,游戏改为认为创设自然情景,幼儿自主选择游戏。同时使游戏成为幼儿学习和探究的主题,幼儿可以自己决定玩什么,怎么玩,充分自主小班区域活动设计方案。由于我们班孩子人数少,年龄小,动手操作能力相对中大班是比较薄弱的,所以,我们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共开设的区域有:搭建区、操作区、阅读区、美工区、自然角,小吃车。

按区域设计游戏

一、积木区

目标:

1、在搬运搭建的过程中,发展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和获得理解空间的关键经验。

2、学会合作和谦让

3、发展孩子的结构能力

材料:

1、成品积木:雪花片、塑料拼插积木、穿线球等。

2、自制积木:废旧的易拉罐、奶盒、纸盒等。

3、教师和幼儿搭好的图形样品。

游戏规则:

1、制作进去卡和小脚丫进行人数的限制

2、张贴游戏规则的简笔画,让孩子学习画中的小朋友做到不打闹,不争抢。

二、操作区

目标:

1、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自理能力。

2、认识颜色和作物。

3、锻炼孩子的耐心。

材料:

1、纽扣和衣服扣口

2、黄豆,红豆,黑豆,绿豆,纸杯,勺子,摁扣,扣板(捡豆乐)

3、教师自制小动物纸箱和不同颜色的纸团(小动物吃果子)

规则:

1、捡豆子一次只能捡一个豆子和一种颜色的豆子

2、区域外也设置的小脚丫和进去卡,限制人数

三、自然角

目标:

1、了解植物的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

2、培养了孩子的爱心和热爱劳动的思想

材料:

1、各种植物、花卉

规则:

1、一天适量的浇一次水

2、记录植物生长的过程。

四、阅读区

目标:

1、养成物归原处的良好习惯

2、让孩子在读书的过程中积累读书经验

材料:

各种各样的图书,贴好标志的书架和图书

规则:

1、正确安静认真地看书

2、爱护图书

3、图书要放在相同标志的书架上

五、美工区

目标:

1、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耐心

2、认识图形和颜色

3、使用胶棒和双面胶

4、会画一些简单的线条和图形并用其进行装饰

材料:

胶棒、双面胶、橡皮泥,蜡笔、彩笔、概轮廓、彩色A4纸,废旧的瓶子、糕盘和石头穿线板、线、剪好的纸屑

【指导要点】

1、会正确使用材料进行活动

2、活动过程中注意卫生

更多小班游戏教案分享给大家。

关于“设计区域活动 按区域设计游戏”的精彩内容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不知道你是否都了解了呢,关注我们了解更多内容!

幼儿园活动区域游戏


1、分类练习:

《摆棋子》

目的:学习按物体的颜色分类、训练手指的精细动作

材料:塑料跳棋或玻璃弹子跳棋

要点:(1)将所有弹子取出放在一个盒子里。(2)在家长的提示下,请幼儿先取一种颜色的弹子,选一个阵脚开始摆棋子,年龄稍大的可以一边摆一边唱数1-10。(3)依次将六种颜色全部摆完。家长可以同时教孩子颜色的汉字和英语单词。(4)可以双手同时摆,训练双手的灵巧性。

2、排序练习:

《小碗、小勺找朋友》

目的:学习按大小排序、配对

材料:形状和颜色相同但大小不同的勺子和碗各4把(个)

要点:(1)家长随意将4个碗放在桌子上,并问孩子"哪个最大?哪个最小?",请孩子按从大到小排好 (2)家长拿出4个小勺,按上述方法排序提问 (3)家长说"小碗小勺要找朋友,请你帮忙找一找"

3、计数练习:

《数字罐》

目的:认识数的实际意义

材料:饮料管、吸管

要点:(1)在饮料罐外面贴上数字 (2)请孩子依照数字把相同的吸管插入,边插边数手口一致 (3)家长也可以先在罐内放入几枝,让孩子根据数字看对不对,不够要加上几根,多了取走几根 (4)任取2罐,比一比那个多,哪个少

4、比较练习:

《小小蛋糕师》

目的:学习区分厚、薄,练习并列排序

材料:彩泥、牙签或面团(也可用被子或书代替)

要点:(1)家长和孩子一起当"蛋糕师",用彩泥做生日蛋糕。(2)根据顾客(家里其他成员)的要求,制作出一个三层的和一个一层的。(3)比较2个蛋糕的厚度,学习厚薄概念,并出示字卡。(4)家长画多个不同厚度的蛋糕,幼儿剪下来或手撕下来,按从厚到薄的顺序,练习排列。

5、守恒练习:

《捏面团》

目的:学习体积的守恒

材料:面团(橡皮泥)

要点:(1)家长制作两块一样大小的面团(不必告诉孩子是一样大的,让孩子自己观察),问孩子"这两块面团一样多吗?" (2)家长首先把一块面搓成一个长条形,再与另一块面团相比"这两块面团还一样多吗?" (3)家长再把长条形面团捏成一个小碗,再来比,是否还一样多? (4)家长把碗再用棍擀成一个大圆片,再来比较是否还一样多? (5)让孩子也来试试,面团的形状不断变化为什么还是一样多呢?

6、几何图形:

《分四份》

目的:学习分四等份

材料:彩色手工纸(正方形,长方形,圆形,三角形,椭圆形等),剪刀,白纸,胶水

要点:(1)家长给孩子提出游戏的要求 (2)家长给孩子看准备好的彩色纸,让幼儿说出都有什么形状的纸。请孩子把每张纸都分成四份。(3)孩子如果一点都不会,经过尝试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人拿一张同样形状的纸,如正方形。家长边做边引导孩子操作,把它折叠2次,然后按折痕剪成相等的四份。(4)把剪成的四份图片再还原成原样贴在白纸上。 (5)用数字表示分了几分。(6)其他图形同上。(7)孩子反复操作,加深印象。(8)鼓励孩子想出更多的办法,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7、辨别方位:

《对对碰》

目的:学会对称的方法,掌握对称的概念,培养孩子的推理能力

材料:对称练习图,彩笔、彩纸

要点:(1)家长首先要与孩子玩简单的对称游戏,让孩子了解对称的概念。如:照镜子、人的身体部位哪些是对称的?让孩子观察出眼睛、耳朵等。(2)玩颜色对称游戏:在纸上画对称,如六个方框分别涂上红黄蓝蓝黄红。(3)玩形状对称游戏:在纸上画对称图形,如圆三角方形方形三角圆。(4)玩粘纸游戏:取彩色剪纸剪成各种图形对折剪开成为两半,家长一半,孩子一半,找对了粘贴在一起。(5)鼓励孩子自己做对称图,如学习剪四角、六角、窗花,巩固对称概念。

区域活动:有趣的棋类游戏


列宁曾称“棋”为“人类智慧的体操”,我们在区域活动中投放了许多棋盘及棋子,发现幼儿对棋类游戏兴趣颇高,用棋类游戏充实他们的学习生活,不仅能有效锻炼他们的思维,培养伙伴之间的相处能力,而且在开发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方面都有益处。在有关棋类游戏的研究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一些有益的经验。

棋盘、棋谱内容要适龄

小班孩子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一般以形象性棋类游戏为主,如“鸡狗鹅鸭”“老虎吃小兔”“爬山”“米字”等;中班孩子对棋类游戏已有一定的经验,可以增加“牛角棋”“五步棋”“四鼎棋”等;大班孩子喜欢挑战,也有丰富的棋类游戏经验,我们便提供难度比较大的“老虎棋”“区字棋”“西瓜棋”等。下面列举几种棋类游戏的玩法。

老虎吃小兔:老虎、小兔双方,每方五枚棋子,分别摆放在相对的位置,双方以“石头、剪刀、布”的形式分出胜负,胜者先走棋。走棋时,只能沿着线走,不能跳着走,从棋子所在的点开始,边走边说“老虎吃小兔”,说一字走一步,说完并走到对方有棋子的地方时,吃掉此处对方的棋子。最后剩下棋子多的一方获胜,游戏重新开始。

鸡狗鹅鸭:鸡狗、鹅鸭双方,每方四枚棋子,分别摆放在相对的位置,双方以剪子、包袱、锤的形式分出胜负,胜者先走棋。走棋时,只能沿着线走,不能跳着走,从棋子所在的点开始,边走边说“鸡狗鹅鸭”,说一种动物走一步,说完走到对方有棋子的地方时,吃掉此处对方的棋子。最后剩下棋子多的一方获胜,游戏重新开始。

区字棋:以棋盘似“区”字而得名,源于土家族的一种儿童棋,简单易学。对弈时,双方各持两子,一方将对方棋子围在“死角”上叫“死棋”,将死棋取掉,直到对方无子可走时为胜。区字棋的棋子,路线走得正确,走子即无止境,若一子走错,全盘皆输。如果下棋双方都很小心,就永远不会有输赢。下这种棋要求眼疾手快,不小心走错一步,立马就输。故此棋能培养儿童的智力和判断能力。

西瓜棋:盘面为正圆形。内由两条垂直交叉的直线和五条弧线勾勒出十二块瓜瓣。共构成二十一个交叉点。西瓜棋的棋子共有十二枚(比棋位数多),双方各六枚。双方棋子以不同颜色或不同形状相区别。行棋规则很简单,决定先后手,然后双方交替在棋盘的点上移动各自的棋子。每次只能移向相邻的一点,不允许跨点移棋。棋子下定后,不得向其他点移动。同一粒棋子连续移动不能超过四次。吃子方式属于围吃,当某一方走子以后,如果走动的这枚棋子与其他己方棋子共同把对方一枚或更多棋子包围时,即同时占据了与之相邻的所有棋位时,就把被包围的对方棋子(无论几枚)吃去,从棋盘上取下。在布子阶段形成的围吃棋形无效,不能吃子。如三子连成一圈,围住对方一子,就可以吃掉,哪一方被吃光即为输。也可输的一方下一盘棋先行。

自制棋盘,适当引导,寻求家园多方合作

利用各种废弃物制作简单的棋盘和棋子,如在废弃的纸板上用彩笔画出棋盘,用小石块或小型积木做棋子;在废弃的保暖衣盒子上绘画棋盘,幼儿可以自由地取拿和存放。这些活动的棋盘可让孩子带回家,请家长同孩子进行对弈,既可在游戏中密切亲子关系,又可提高巩固幼儿棋艺,三可以此加强家园交流,使家长重视引导孩子在游戏中学习。

以下是我们在指导家长和幼儿参与棋类游戏时经常采用的一些方法。

1.对弈激励法

为了增加棋类游戏的趣味性,也为了激发孩子之间的竞争力,我采取了评比“棋王”的对弈激励方式,既统计下棋的局数,又记录每局的胜负,每周评比谁参与的游戏次数多,谁赢棋的次数多,评出两种类型的“棋王”。如下表,幼儿自己记录参与者的学号,用小花标志记录每局胜负情况(胜者贴小花),最后统计每个孩子的胜负情况。

“棋”类游戏对弈记录

幼儿学号

对弈局数

胜负情况

2.营造氛围法

棋类游戏大多以两人一组的形式展开,为了营造氛围,我们经常用多组同时开赛的形式,以让孩子感受共同参与游戏的集体氛围。有时候,老师参与下棋游戏,也能激起孩子们的热情,谁和老师下棋就会得到其他孩子羡慕的眼神。也有的时候,我们会邀请爷爷来园和孩子们下棋。或者让孩子们交流在家和爷爷下棋的战况。这些,都能为孩子们下棋营造一种积极的氛围。

3.身临其境法

把院子场地设置成一个大的棋盘,让孩子们自身充当棋子,在院子里下棋。我们用彩色的油漆把场地布置成几个有规则的游戏棋盘,供大、中、小班的幼儿共同使用,帮助幼儿学习按规律排序、认识图形、认识颜色等。下午课外活动期间,孩子们以自身做棋子,你做老虎,我做小孩,十几个孩子在一个棋盘上共同游戏,非常热闹。

有机整合,把棋类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

1.一日活动时间中的有效整合

人园和早点时段:幼儿可自由组合参与棋类游戏,避免活动环节中的等待。

早操活动时段:早操结束后利用院子里的场地棋盘自由游戏。

餐后活动时段:早吃完的孩子,可以自由地在走廊中下棋。

区域活动时段:除了固定区域外,幼儿可以在走廊、午睡床位、场地棋盘等地方自由结合进行棋类游戏。

离园活动时段:孩子们在院子里等待家长来接的时候,组织孩子玩室外的棋。

2.幼儿园空间环境中的有效整合

在1.2米以下走廊墙壁上画出棋盘,做上棋子,供幼儿玩棋类游戏;在木质大床上创设棋盘,让孩子们自由自在地进行对弈;制作活动的棋盘,孩子们可以在桌子上下棋,两个人对弈。除了室内的棋盘外,我们在室外场地、塑胶地垫上也画出了棋盘,如室外地面上自制的大型棋谱“龙棋”,占据了整个院子,棋谱中设置了有关图形、颜色、排序等数学知识的内容,幼儿用自身作为棋子,既增加了游戏活动的知识性,又增加了教学活动的趣味性,拓展了棋类游戏多元化。

3.主题教学活动中的有效整合

把主题内容融入棋类游戏,如“冬爷爷来了”这个主题,教师把冬天的取暖用具、服装、动物和植物的过冬方式以及冬天可以帮助人们取暖的体育器械等内容融人“四鼎棋”,使之变成一个新的棋类游戏“冬天不怕冷”。

这些主题游戏棋的内容来源于主题,孩子有相关的经验准备,形式又灵活多变,富有游戏性,深得幼儿的喜爱。这不仅帮助幼儿巩固了主题活动的内容,也使棋类活动不再只是一种单独的游戏活动,而成为主题活动的一个补充与延伸。孩子们参与棋类活动的兴趣也因主题游戏棋的诞生而日渐高涨。

小班区域游戏活动有趣的瓶盖


小班区域游戏活动有趣的瓶盖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游戏目标,游戏材料,游戏玩法,游戏反思等内容,发展幼儿小指肌肉能力,拓展幼儿的思维,培养动手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有趣的瓶盖教案吧。

游戏目标:

1. 发展幼儿小指肌肉能力。

2. 拓展幼儿的思维,培养动手能力。  

3.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5.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游戏材料:

颜料、橡皮泥、毛线绳、彩色贴纸、小纸片、各种瓶盖若干。  

游戏玩法:

玩法一:拼一拼摆一摆

幼儿用各种瓶盖拼摆出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等,教师引导幼儿拼出自己喜欢的图形,如:机器人、花朵等。

玩法二:垒宝塔

用瓶盖垒宝塔,底层放六个瓶盖,上面每层比下边的少一个,最后完成宝塔形状。

玩法三:瓶宝宝戴帽子

准备四个写有不同数字的瓶子和瓶盖,四个幼儿为一组,找到写有相同数字的瓶子和盖子,给瓶宝宝戴帽子,看谁先完成。

玩法四:好玩的字宝宝

在瓶盖上贴上不同的字,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再让幼儿闭眼,教师藏起其中一个字宝宝,幼儿猜哪个字宝宝不见了。

玩法五:词语找家游戏

在瓶盖上贴不同类型的词语,引导幼儿按词语类别,把瓶盖放入相应的纸杯中。

玩法六:看谁投得远

幼儿手拿瓶盖围成一个圆,听到老师口令后迅速把瓶盖投向圆心,看谁投得远。

玩法七:拓印游戏

幼儿拿瓶盖在颜料中沾一下,在纸上印出图形,教师引导幼儿用瓶盖的几个面分别拓印,如:瓶盖的侧面可以沾色滚画,瓶盖的里面可以印出空心圆。

玩法八:小制作

引导幼儿利用细毛线绳,橡皮泥、彩色贴纸等材料进行制作。可以制作成小动物、花朵等幼儿喜欢的手偶。

游戏反思:

整个活动目标定位准确、具体,重点突出,过程清晰,从幼儿兴趣出发,突出“玩”字。瓶盖在成人眼里也许一文不值,但在孩子眼里是百玩不厌的玩具,从单个玩到找朋友玩,幼儿始终处于“我想玩”、“我要玩”的主动积极状态。教师适时、适当地加以指导和概括,使幼儿的活动经验得以提升、整合。

小班区域游戏活动我爱我家


小班区域游戏活动我爱我家教案反思主要包含了游戏目标,游戏材料,游戏过程,游戏规则,游戏反思等内容,在游戏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生活技能.有初步的自我服务意识以及帮助家人收拾房间的愿望,能按照标记以及自己的游戏经验对物品进行归类摆放,学习自主收拾整理.初步养成收拾物品的习惯,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我爱我家教案吧。

游戏目标:

1.在游戏情境中积极主动地学习生活技能.有初步的自我服务意识以及帮助家人收拾房间的愿望。

2.能按照标记以及自己的游戏经验对物品进行归类摆放,学习自主收拾整理.初步养成收拾物品的习惯。

3.学习自己拉拉链、按揿纽、扣纽扣、扎带子以及叠衣服和裤子的生活技能.

4.学习选择用合适的夹子来晾衣服、裤子、手套、袜子等,了解生活中多种夹子的用途,并懂得成双成对的概念。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游戏材料:

1.创设娃娃家的生活场景:卧室、客厅、厨房、餐厅、淋浴房、小院子等。在各个区域明显的地方贴上标记.以便幼儿自主学习整理收拾.将物品归类摆放。

2.自制衣服收纳盒、小衣柜、洗衣机、冰箱、橱柜等。

3.邀请家长一起收集幼儿的小衣服、裤子、袜子、鞋子、鞋盒、手套、晾衣夹(塑料夹、木头夹、圆形晾衣夹、裤夹、衣服撑、被夹)等。

4.自制小衣服(上面缝有纽扣、拉链、揿纽、带子)、自制小围裙。

5.鞋架、浴帘、洗澡盆等。

游戏过程:

1.第一阶段

(1)娃娃肚子饿了——做饭并喂娃娃吃饭

幼儿在厨房快乐地摆弄小勺子、小铲子给娃娃吃饭,并在做完饭后按标记收拾厨房用具。学习用勺子、筷子喂宝宝吃饭;学习用奶瓶给娃娃冲奶、喂奶。

(2)学习拉拉链、按揿纽、扣纽扣、扎带子的生活技能

通过操作桌面的小衣服材料,学习自己拉拉链、按揿纽、扣纽扣、扎带子的生活技能。

(3)帮娃娃叠衣服——学习叠衣服以及裤子的技能

通过看图示、念儿歌练习叠衣服以及裤子的技能。

2.第二阶段

(1)帮娃娃洗澡

帮娃娃脱衣服.做好娃娃洗澡前的准备工作:学习帮娃娃洗澡。洗身体时用沐浴液、沐浴球,洗头发时用洗发液:为娃娃洗完澡后.及时帮娃娃穿上衣服,再帮娃娃梳头发、搽面霜等。

(2)帮娃娃兜尿不湿、哄娃娃睡觉等。

在图示等方法的帮助下学习帮娃娃兜尿不湿的方法.哄娃娃睡觉等。

3.第三阶段

(1)帮娃娃洗衣服、晾衣服

学习选择用合适的夹子来晾衣服、裤子、手套、袜子等,了解生活中多种夹子的用途.并懂得成双成对的概念。

(2)“今天是打扫日”——整理收拾房间

能按照标记及自己的游戏经验将娃娃家杂乱的物品归类摆放,学习自主收拾整理。如将袜子放在专门放袜子的网格收纳盒中.并按标记将爸爸妈妈以及宝宝的袜子分开收纳等。

游戏规则:

1.爱护每一样游戏材料.能做到轻拿轻放。

2.游戏结束后,材料还原。

3.换一种材料玩之前.先把未用的材料放回原处。

游戏反思:

1.第一阶段教师的主要职责是通过创设娃娃家真实温馨的情境引导幼儿喜欢来生活坊参与游戏.并通过提供桌面的小衣服材料、图示、教念儿歌等多种方法引导幼儿学习拉拉链、按揿纽、扣纽扣、扎带子以及叠衣服裤子的生活技能。

2.在第二阶段中教师通过创设淋浴房的情境.引导幼儿把在第一阶段中学习的生活技能进行巩固和运用.并新增尿不湿等材料吸引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丰富游戏情节。

3.在第三阶段教师创设小院子的阳台情境.投放多种晾衣夹引导幼儿学习晾衣服:投放网格收纳盒等材料引导幼儿学习分类、收纳。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天是打扫日”的活动主题.将所有物品杂乱摆放.引导幼儿按照标记以及自己的游戏经验将物品归类摆放。

4.在以上阶段中.教师应尊重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根据幼儿的差异进行有意的调整.如孩子还不能达到第三阶段的能力要求.教师可降低要求鼓励她进行第一阶段或第二阶段的游戏内容。

浅议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


浅议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

摘要:我园在区域游戏活动的创设、指导中,从幼儿出发,强调自主快乐地学习,通过与活动区域中环境、材料的互动,加强教师的个别指导,从而达到实实在在地促进每个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目标。首先从幼儿的学习生活需要出发,因地制宜地创设适宜的物质环境;其次投放丰富开放的材料,促进幼儿自主性学习以及创造力的发展;再者加强教师的个别指导,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

关键词:区域活动 环境 材料 教师

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与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的个别化的自主学习活动。区域游戏活动立足于幼儿,能让幼儿充分体验和探索,发挥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体性,也是进行个别化教育的最佳手段。与集体教育活动相比,区域游戏活动以其组织形式的灵活、活动内容的丰富,而有力地推动着幼儿教育向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教育应该尊重幼儿的发展适宜性,开展主动性学习。”现在,这一理念已经深入幼儿园教学、游戏的各个方面,那么,如何在实践中更好地引导幼儿自主快乐地学习呢?针对这一问题,我园从幼儿的学习生活需要出发,强调让幼儿自主快乐地学习,通过与活动区域中环境、教师、同伴的互动,从而达到实实在在地促进每个幼儿个性全面发展的目标。

一、从幼儿的学习生活需要出发,因地制宜地创设适宜的物质环境

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为幼儿创设一个与其发展相适应的区域游戏环境,能给幼儿营造一个更为自由发展的空间。我园在创设区域环境时首先从幼儿的学习生活需要出发,整体考虑后各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置,开放式与间隔式相结合,并充分利用阳台、楼梯拐角等空间增加幼儿活动区域的场所。由于我园午睡室采用活动室阁楼的形式,因此给幼儿的活动区域留出了相对充足的空间。

我们站在孩子的角度,从孩子的心理出发,为其创设了角色区、探索区、美工区、音乐区、阅读区和运动区等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动手、动脑、并且能按照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活动的场所和施展才能的机会。利用墙面,让墙饰成为幼儿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记录,主要以幼儿参与为主,充分调动积极性,让他们与环境产生互动。例如:在“我喜欢的动物”主题活动中,老师将主墙面设计成了春游时参观动物园的背景,由幼儿绘画自己喜爱的动物以及和父母一起收集的动物邮票而成。我们将运动区域设置在走廊外,在地面画上了各种图形和格子、字母、数字等,贴上写有数字的小花,孩子们可进行跳跃运动。各班利用橱柜、桌面及窗台、废旧材料等,做好隔断,根据幼儿活动的需要和特点布置成封闭的、半封闭的、开放的活动环境,既能使活动不受干扰,又能满足不同个性幼儿的需要。如在“周围的人”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利用隔断,把教室创设成一个个类似居住的小区环境,其中有开放的面包房,也有较封闭的儿童医院等,让幼儿的活动既能独立开展又能相互联系。教室上空吊挂了各种具有教育性和装饰性的物品,如:“春天来了”主题活动中,我们在屋顶挂了多根柳条,将孩子们和家长自制的迎春花和树叶吊挂起来。小小的自然角里,盛开的旱水仙、仙客来,嫩绿的绿萝、山芋苗,再加上灵活的小鱼、小虾,共同为幼儿营造了一个丰富而鲜活的微型自然界;探索区里,天平、量杯、地球仪、放大镜等都成了幼儿了解自然、认识世界的操作器材,孩子们一次次的探索、操作,不断地激发了更多的智慧火花。

二、投放丰富开放的材料,促进幼儿自主性学习以及创造力的发展

自主性学习与创造活动自然是离不开操作材料的,操作材料是开展游戏的物质保证,也是丰富游戏内容、发展幼儿创造能力的必要条件。丰富开放的材料可直接关系到幼儿活动的质量,能使孩子尽兴、尽情地“研究”他们的世界。如把一些泡沫、碎布、贝壳、树叶、空瓶、纸盒等废旧材料,投放到操作区后,孩子们会把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在他们富有创造性的小手中变化莫测,转眼间会被制作成娃娃、汽车、蝴蝶、螃蟹等他们所喜爱的玩具,在制作过程中体验成功和快乐。不同的孩子,有着不同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甚至同一年龄的孩子,他们之间也存在着能力上的差异,并且发展速度也不一样,所以我们在提供材料时,既考虑到“吃不了”的孩子,还兼顾到“吃不饱”的孩子,使每个孩子都能在适宜的环境中获得发展。如孩子刚升入中班以后,为了有助于孩子学习使用筷子和促进小肌肉的发育,我们设置了“练习使用筷子”的内容,根据孩子的不同水平分成①夹海绵蔬菜②夹芸豆③夹黄豆三个不同层次,按难易程度分装在三个小筐内,同时在最简单的小筐上贴上一颗五角星,表示这是最简单的,依次贴上两个、三个五角星。这样既能改变材料投放的无序、杂乱现象,又能使教师对哪个孩子达到何种水平做到心中有数。

单调、枯燥、一成不变的材料会使幼儿失去兴趣,因此,我们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需求,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调整、补充。如在大班幼儿“苏州园林真好看”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刚开始对在美工区中模仿画漏窗很感兴趣,可是画了几次后就觉得没劲了。于是老师就提供了彩泥让幼儿做花窗,之后又在美工区里添加了一些剪好的卷纸芯和鞋盒,请幼儿进行拼搭塑形,虽然一开始孩子有些不知所措,但是经过多次的摆弄、尝试,孩子们一下子来了灵感,“啊,这个像瓦片……” “看,我搭了一个太阳的漏窗!”“看我的,我搭的是花型漏窗!” ……美工区的孩子又兴奋起来。随着主题活动的深入,我们经过和幼儿的讨论,又试着在美工区里增加了一些由基本几何形体构成的大、中、小型的积木;金属的、木制的操作材料、胶粒、插片等,还把一些废旧材料也用于了我们的美工区活动。并鼓励幼儿进行多种加工和操作,增加材料使用时的开放性,让幼儿充分利用多种原材料进行加工,把这些原材料变成需要建构的具体事物,这样既充实了游戏的内容,又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

三、加强教师的个别指导,促进幼儿个性全面发展

要实现幼儿真正的自主性学习与创造,离不开教师的精心计划与支持,在幼儿制定了自己的“工作计划”并动手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尊重幼儿的意愿,扮演好观察者、引导者和鼓励者,尽可能多的为孩子留出充分探索、质疑的时间和空间,激发幼儿不断探索。

首先,首先教师要用尊重的态度来对幼儿的活动进行观察,如:幼儿当前的兴趣需要是哪些,分析幼儿这么做的原因,了解幼儿在活动过程中有什么困难等等。了解了这些之后,不是急于介入指导,而是以间接指导的方式与幼儿进行互动,通过材料替换、假设问题的方法来引导幼儿去探索发现。例如:在搭建亭子的活动时,孩子们有的说:“老师,我们不知道用什么东西做亭子的柱子。”有的说:“老师,这个顶怎么装上去呢?”面对幼儿的困难,我们引导孩子们去材料箱找材料,自己尝试想办法,解决问题。最后,在孩子们的多次尝试后,一座由魔法玉米搭建的屋顶、卡纸卷在吸管外做成柱子的亭子完成了。刚开始时,孩子们想用吸管做柱子,但是发现吸管太细,这时老师适时递上的卡纸给了孩子们启发,帮助他们更好、更满意地完成了柱子的制作。又如:在中班智力区探索排序的方法时,重点是要求幼儿自己寻找出物体间的规律,进行简单地排序,好长一段时间的探索结果却不外乎于AB、BA这几种方法,幼儿的探索的热情也慢慢地消退。这时,教师适时地介入幼儿的活动,指导幼儿尝试AAB、ABC的排序方法,幼儿通过操作探索,发现可以根据物体的规律进行多种方法的排序。由此可见,教师的适时介入不仅拓宽了幼儿的探索途径,更是提高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其次,教师要对幼儿抱有具有弹性的可变的期望,不要生硬地去抢幼儿的“球”,只在幼儿把“球”拋向自己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方式把球抛回给幼儿,从而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如:我们在美工区中投入了许多大小不一的废旧纸盒,鼓励幼儿制作玩具。孩子们摆弄着各式各样的盒子思索着,拿起笔添画上眼睛、鼻子、嘴巴成为了盒子娃娃后,高兴地展示给老师看,我在肯定幼儿的同时,启发他们将盒子组合创作出更多的玩具。孩子们在老师的启发下陆续制作出了手机、汽车、小轿车、卡车……。在这里,教师时刻关注幼儿的活动创意,对于幼儿只是单一的盒子绘画造型给予充分肯定后,再引导幼儿进一步尝试空间思维的探索,激活了幼儿天性中的大胆想象,从而取得了丰富的和更有价值的创作成果,有效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最后教师要以鼓励、开放的评价,来促进幼儿自信心的发展和个性的张扬,为孩子健全人格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如:在个别的过程评价中,我们根据不同发展水平的孩子进行不同的适当评价:能力强的孩子,评价是为了下次更高层次的活动,因此要激励其创造性的发挥:“你这么聪明,下次肯定还能做出更好的、不一样的作品,老师等着你的新作品哦!”,使其不满足于现状,追求更好的表现。而对一些能力相对弱一些的孩子,评价是为了其自信心与积极性的建立与提高:“哟,你今天真能干,这个问题都解决了,真棒!”“今天你的想法真不错,等会儿小朋友肯定都会向你学习的!”在集体评价中,我们除了让孩子展现各自的作品与个性外,更多的则是引起孩子的共鸣、分享成功的快乐(内容可以是孩子的作品、热点、认识的障碍、难点、解决的办法等等),开放性地展开一些讨论,激发孩子继续在活动中探索的欲望。

区域活动为幼儿的自主化学习和探索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途径,只要树立正确的区域活动观念,把区域活动作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基本活动,不断开拓活动空间,解放孩子,让孩子们在玩中求发展,发挥区域活动的实效性,使每个区域真的活起来,那么个体素质的形成发展和提高不再是一句空话,而是让孩子们在自由选择、自主探索中得到真正的发展。

以上的这些思考与探索,彼此相互相接,相辅相成,幼儿的个体活动与集体互动变得越来越有意义,我们将继续地努力学习、回眸、反思、探索,以不断的提高我园教师独立驾驭区域活动的能力,使区域活动这一教育形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发挥更有效的作用。

浅谈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游戏的融合


摘要]

《纲要》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我们选择"区域游戏与主题活动融合的策略"作为贯彻《纲要》的切入点,就是遵循这一基本原则。在幼儿园的日常教学研究中,吸收新鲜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经验,改变以传统知识为核心的课程观,把教育过程构建为让参与其中的所有人,尤其是幼儿、教师都能共同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 区域活动;主题活动;融合;材料;环境创设

幼儿园的区域游戏和主题活动游戏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一般讲区域游戏关注的是区域材料的使用和挖掘。主题活动和游戏是关注寻找幼儿的兴趣点和需要。因此,将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结合形成教育整体,有效支持主题活动的深入,丰富扩展。反过来又促进幼儿在区域中探索体验,实现教育价值的提升。

一、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的含义

区域活动是教师以教育目标,儿童感兴趣的活动材料和活动类型为依据,将活动室的空间相对划分为不同区域,吸引儿童自主选择并在活动区中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学习与发展的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我学习、探索、发现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和摆弄玩教具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能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

主题活动是围绕着贴近儿童生活的某一中心内容即主题作为组织课程内容的主线来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它是一种整合性的活动,打破学科领域的界限,具有开放性、综合性、整体性的特点,往往一个主题的内容可以涉及到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等多个领域。

在主题活动中,教师可充分地利用区域活动 [①] ,将主题中儿童自主探索和操作的内容与区域活动融为一体。这样的融合将极大地拓展儿童的视野和知识经验,增强儿童活动的积极性。同时,由于区域活动的开放性,主题活动的很多目标才得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区域活动是主题活动的延伸与补充。

二、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的关系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关系,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区域活动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先行者”。

作为教师首先考虑的是孩子,因为孩子是活动的主体,只有了解了孩子,设计的活动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他们的需要,促进他们的发展。当我们确定好主题以后,不仅要先思考一些教学活动,还要想想在区域活动中作出哪些调整,将一些旧的主题材料换掉,投放一些与主题有关的新材料。在了解孩子对此活动的兴趣时,让孩子通过区域活动,发现问题,引发他们的思考,自主探索。 [②] 教师通过观察,了解孩子的兴趣和已有经验等,再进行梳理,将一些符合孩子兴趣的、有价值的东西生成集体教学活动,帮助孩子交流与提升经验,将一些幼儿可以在自主探索思考下完成的东西作为区域活动的内容。

如进行大班主题活动“我爱我的家乡”时,我们发现孩子们特别喜欢玩高跷、沙包、跳绳、踢毽子等材料,就生成了“我收集的民间玩具”、“好玩的玩具”、“高跷大比拼”、“沙包的多种玩法”“我来做玩具”等活动,在活动中,引导幼儿了解玩具的玩法,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使幼儿有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再比如我们在进行“树叶变变变”主题活动时设计了一个本土化的集体教育活动“树叶贴”,老师把树叶贴画先投放于美术区内,发现大多数幼儿只是模仿范例贴画,小部分幼儿能进行创意,根据树叶的不同外型制作成“公鸡”,“蝴蝶”“跳舞的人”等画面。只有一位幼儿想利用剪刀进行修剪树叶创造出富有创意的“小帆船”。于是,在集体活动中,我们让幼儿先欣赏区域活动中的幼儿作品,再把活动重点放在引导幼儿根据树叶造型进行充分想象,看谁想的和别人的不一样。最后再出示那位小朋友制作的“小帆船”作品,进一步拓展幼儿的思路,使幼儿在制作树叶贴画时思维活跃,进行自己独特的创意。

2.区域活动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延伸。

在集体教育活动中,为了促进幼儿主动学习,我们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动手动脑的操作能力。但是,有时受到材料的局限,不得不分组多人合用一些材料,许多被动型的幼儿在这时就只能被动地观望,无法积极的参与到活动中,那么区域活动便是最好的弥补。

在集体教育活动中,由于幼儿发展水平的不一致,有些反应慢的幼儿才刚有些开窍,可是由于时间的不允许,被迫终止探索,那么便可到区域活动中继续探索。再有,集体教育活动结束,个别幼儿对探索的内容,意犹未尽,还想深入下去继续探索,区域活动就正好可以满足这些幼儿的需要,使其的活动向纵深方向发展。

比如在小班时我们组织的主题活动“我有一双小小手”中的美术活动《我的小手会作画》,让幼儿在课堂上用自己的小手作画,并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作品,在一堂课的时间里,难以让所有的小朋友一个个进行解说介绍,有的小朋友还没有完成自己的作品。这时我们就把这一教学内容放在区域活动中,利用区域活动的时间,让没完成的幼儿继续完成自己的作品,幼儿还可向小伙伴们解说介绍其作品,并相互进行交流讨论、修改。孩子在区域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他们学习的独立性、自主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而且区域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打破了以教师为中心,集体授课的形式。

教育的出发点从教师转向幼儿,强调幼儿是学习的主人、活动的主体,也为孩子对于主题内容的掌握有了一个明确的概念。

三、区域活动与主题活动相融合的策略

在教育实践中,幼儿教师可以将两者进行融合,共同作用于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一)结合主题创设区域活动

在设计时,我们根据预设的主题活动,不仅要考虑到主题活动中哪些内容适合运用于自主性较强的区域游戏,而且要体现多层次的活动设计,使不同层次的幼儿能找到自己感兴趣的,符合自己水平的玩教具和活动内容,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爱好去做自己喜欢的活动。而我们教师则需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提供帮助和指导,满足不同幼儿的需要,从而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的原有水平上获得发展,并提高幼儿对主题的认识和关注。

《纲要》中指出:幼儿教育活动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幼儿的生活,选择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问题"应有助于拓展幼儿的经验和视野。

1.围绕主题教育目标,师幼共创动态、变化的活动环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是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社会、心理条件的综合,是幼儿发展的重要资源。尤其是在主题教育活动中,适宜的动态、变化的环境和材料可以有效引发和促进幼儿的发展。 [③] 因此,围绕主题教育目标创设动态、变化的环境尤其重要。

例如,大班主题《我的生活我做主》活动目标为:从不同的角度,采用有效手段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鼓励幼儿展示与众不同的自己;提升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任务意识以及责任感,激发幼儿自豪感和积极向上的愿望,让孩子们真正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感受他人的关爱,乐于与同伴进行情感上的交流,学会感恩,能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其他小朋友的关怀以及对周围人的感激之情。

围绕主题教育目标,我们更加突出游戏化、生活化、自主化,师幼共同参与,特别关注幼儿自主游戏、习惯养成、经验积累等方面的培养,创设了多元化的活动环境。

主题环境墙饰有:情绪记录表(教师、幼儿每天用简笔画表情脸谱记录自己的情绪,看看谁能经常保持愉快的心情);我的优缺点(让幼儿通过图文表述、绘画等将自己的优点、缺点展示出来,以形成正确的自我评价意识);我的爱好(幼儿将自己喜欢的物品陈列出来,大家相互欣赏,彼此交流看法,了解更多知识);奇妙的大自然(师幼共同收集各种自然现象的图片,扩展幼儿知识面,开阔幼儿眼界);我的梦想(展示幼儿表演的图片和自制的图书,让大家了解各自的梦想);感恩的心作品展;我喜欢的运动(展示幼儿和家长共同收集的各种体育图片)等。

主题区域环境设置:益智区(提供丰富多样的生活用品图卡,引导幼儿认识不同的生活用品,并了解其用途;提供操作材料,让幼儿玩分小花、摸棋子游戏,供幼儿进行9、10的分合练习;提供九方格图、记录单,引导幼儿尝试运用不同组合形式的方块拼出九方格图案;提供实物卡片,让幼儿算出两群物体的总数;提供种子供幼儿进行种子分类和制作种子粘贴画)、语言区(提供有关蚕宝宝的书供幼儿阅读,引导幼儿制作蚕宝宝生长、活动过程简介图;提供有关动物游泳的图书,了解各种动物有趣的游泳姿势,丰富相关经验;投放有关自然现象的卡片,下面写有相应的汉字,供幼儿看图片认识汉字;提供纸和笔,鼓励幼儿先用绘画的形式创作“亲一亲”画面,再交流仿编的故事,将幼儿创作的内容订成一本书,供幼儿阅读讲述;提供一些寓言图画书,帮助幼儿进一步了解寓言的特点。)、种植区(提供种子实物和植物卡片,让幼儿进行“这是谁的种子”的配对活动;提供多种材料,引导幼儿制作制作各种不同材料的尺子,并用尺子学习测量植物宝宝的高度。)、美工区(提供颜料、纸、笔等,引导幼儿印染风筝,练习用对印画的方法表现蝴蝶的造型和色彩的对称、创作七色花;提供多种材料,让幼儿制作风车;展示各种茶叶罐并引导幼儿设计装饰茶叶罐;提供手工材料硬卡纸、蜡光纸,让幼儿制作小铜人、小蜡人;提供绘画材料,让幼儿设计手套、衣服;提供油泥、纸及废旧物品制作家具、衣服、裤子等,引导幼儿分类摆放;制作给新朋友的礼物)、自然角(饲养小蝌蚪,引导幼儿观察小蝌蚪的变化;提供盆栽植物、小金鱼等,让幼儿做动植物是否需要空气的实验;多提供一些春季盆栽植物供幼儿观察,并做好观察记录。)、表演区(结合歌唱活动《买菜》,引导幼儿在表演区开设菜场,幼儿结伴买菜体验买菜的乐趣;提供安全场地、音乐磁带、一些塑料道具、服饰等,引导幼儿模仿杂技演员简单的表演动作,增强幼儿身体的灵活性,教师注意指导与保护;提供小军装、军帽、玩具手枪等,供幼儿表演解放军英勇战斗的故事;结合语言教学活动,与幼儿共同准备各角色头饰、服饰、道具等进行故事表演活动;将情境表演的材料放置在小舞台中,让幼儿自由扮演角色。)、才艺展示区(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主地进行才艺展示;开展“小小电视台”游戏,让幼儿体验竞选主持人和当主持人,也可以轮流体验当主持人。)

上述主题环境墙饰与主题区域环境设置并不是同一时间呈现,而是结合主题活动相关内容的开展情况同步或作为延伸活动设置相应内容,注重动态性、参与性、教育性 [④] ,防止了环境创设内容的片面化,孩子们在教师新创设的环境中通过与区域活动材料互动、与同伴相互交往,使主题环境创设、主题区域活动开展得更加有趣、生动,真正将孩子的生活还给孩子,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2.有效利用家长资源,丰富区域活动材料,拓展区域活动内容。

主题区域活动的开展一般情况下都是以分组的形式展开的,根据孩子们的个体差异,需要教师为班级内的每个幼儿投放相应的活动材料,而这么多的材料单单靠教师的力量是不容易完成的,有效利用家长资源,发动每个家庭根据自己的情况提供一些就可以解决区域活动材料不足的问题。在优化区域活动环境时 [⑤] ,根据主题内容提前告诉家长与孩子一起准备材料,怎么准备,什么时候用,目的是什么,同家长讲清楚,家长是家园共育中的响应者、参与者、教育者,合理利用家长资源,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尤其在区域活动材料收集过程中,让他们与幼儿共同参与,既能丰富区域活动材料,又能拓展区域活动内容,因为家长来自各行各业,有着不同的专长和爱好,能成为协助我们开展区域活动的重要教育资源,也是区域活动材料最重要的提供者。

例如,在中班主题区域活动活动《春天和夏天》展开前,我们利用家长园地和班级QQ群,提前告诉家长近阶段主题目标和要开展的主题区域活动,了解废旧材料的教育价值,重点是需要和幼儿一起收集什么材料、共同制作什么玩具、需要参与哪些区域活动、目的是什么,让家长对区域活动的方式和途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以便和幼儿共同收集材料时更具有针对性和适宜性。很快,家长结合主题活动目标和要求,收集了系列的活动材料成品与半成品:和幼儿一起收集了有关蜗牛的知识与图片展示到主题墙上;带来了许多方便幼儿观察的动植物并带到班级自然角,如小蝌蚪、蚕、野生小鱼、泥鳅、甲壳虫、蜗牛、迎春花、洋葱、土豆、大蒜、豌豆等;收集扑克牌放到益智区让幼儿比大小、按数字顺序排列或玩接龙游戏;带来了筷子和弹子放在生活区让幼儿开展夹弹子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获得快乐,又锻炼运用筷子的能力,也可让幼儿学习计数和比较数量的多少;带幼儿出游时认识春夏季常见花卉并拍下来,布置到活动室里;收集了动植物标本并让孩子带到幼儿园与大家分享;收集了蝴蝶的邮票、印刷品、标本等资料,放到班级展板供孩子们相互交流欣赏;收集了有关京剧扮相、剧照、图片资料带到幼儿园充实京剧角,供幼儿欣赏,让幼儿进一步了解京剧艺术;

正是因为有了家长们的支持,班级的的主题区域环境才变得更加多姿多彩,也进一步丰富了区域活动内容。另外,每阶段主题活动结束后,我们及时了解家长参与活动后的感想,只有理解了他们的想法,才能从他们的角度去思考,才能巧用办法去激发家长参与班级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为以后开发和有效利用家庭资源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二)根据主题活动的开展,调整区域活动的内容和材料

有时区域活动的内容和材料不能有效的支持主题活动的顺利开展,形式与内容的脱节会导致幼儿的学习缺乏连贯性和可操作性,因而显得盲目、无所适从。这时我们教师应充分作好帮助者、引导者的角色,要善于观察、善于调整 [⑥] ,为幼儿的学习提供支持性环境以及丰富的可操作材料,满足幼儿探索、操作、求知的需要。如在“我爱我的家乡”这一主题活动中,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与学习的需要,在自然角增加了“种子宴会”“我种的植物”“丰收角”等内容,通过幼儿的观察、思考、讨论、记录等,使幼儿相互交流,集思广益 [⑦] ,初步尝试以自己的能力照顾植物,并用自己的方式进行记录,培养了幼儿的爱护大自然的情感,增强了幼儿爱家乡的情感,幼儿在活动中充分认识了大兴的特产植物,并将它们放在丰收角进行展示,形成了较好的自我学习的氛围。这些内容的增加,推动了主题活动的进一步开展,使幼儿对家乡的认识更加深入。

此外,我们在布置区域的时候要舍得丢弃,有些陈旧的东西就该毫不留情的收起来或扔掉。不要以为放满东西就是好,孰不知一些没用的材料会给幼儿带来困惑,占据幼儿活动场地,同时影响幼儿操作时的注意力。如在“搭建大兴的建筑”的操作活动中,在建筑区放了很多小动物、小汽车模型等,有些幼儿就会忍不住玩玩小动物、小汽车模型,操作重心会明显的转移,势必影响幼儿对搭建建筑物的专心度。所以,我们班在有重点地开展区域活动时,往往提前排除干扰因素,使幼儿专注于某项或某几项操作活动中,保证幼儿在活动中获得一些有益的知识经验。

(三)在区域活动中生成新的主题活动

在幼儿区域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是材料的投放者和活动的观察者、引导者。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及每个孩子的特点和需要,在区域活动中进行材料投放,通过观察,发现某些学习内容是大多数幼儿的兴趣点,同时,发现幼儿在操作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一些经验是零碎的、表面的,但却具有继续探索的价值。于是,就有了提升幼儿经验的需要,从而生成了集体教育内容。

如“好玩的瓶瓶罐罐”这一活动就来自于孩子在表演区进行的表演活动,一位幼儿无意间敲打几个我们做实验用的瓶子时,发出了悦耳的声音,孩子们高兴极了,有节奏的敲打着瓶子,引来好多小朋友围观,第二天有几位小朋友也带来了好多瓶子,在表演区进行表演。我发现他们对这个特别感兴趣。于是“好玩的瓶瓶罐罐”这个主题的序幕就这样拉开了。

主题活动是幼儿园课程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而区域活动作为集体活动的补充和拓展,已成为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的活动形式。但以往的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往往独立进行,缺少相联性、互助性,未能发挥其应有的最大教育价值。在幼教改革大步向前的今天,我们将重新审视主题活动与区域活动,探讨两者间的有效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地运用。”主题下的区域活动这以研究内容,它能让幼儿自主的用自己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想法、意愿,做一个学习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会的主人。

幼儿园区域游戏表格(秋季)游戏活动备课


区 域 活 动 记 载 表第三周 主题:你变我变大家变 9月12日—— 9月16日 区域名称 目标与要求 投放材料 美术区 “做馒头”,能用搓、压、团等方法捏出不同形状、花色的馒头。 橡皮泥 益智区 在图形拼搭中体验整体与局部的关系。 将卡纸剪成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梯形等。 语言区 能大胆讲述故事发生的情节,尝试能用语言描述麦子变成食品的过程。 幼儿活动材料:故事《花瓣儿风车》”。 表演区 看节奏卡用乐曲正确敲出节奏。 提供各类小乐器以及节奏卡。 建构区 “自由创意”,使用所提供的操作材料创意出多种造型。 提供各种积木 区域活动反思记录表第三周 主题:你变我变大家变(1)9月12日—— 9月16日班级:大(2)班 执教者: 星 期 调 整 与 措 施 一 建议:把每天重点观察指导的区域中的发现、问题简要记录来,并提出解决策略,记录游戏中的亮点或不足,可侧重于材料投放的是否合适、幼儿对游戏内容是否感兴趣、游戏区的布局是否合理等几方面,文字不要求多,简洁明了,讲究实用、可操作! 二 三 四 五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区域游戏活动教案:邮局教案》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游戏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活动游戏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