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角色游戏活动医院教案(附教学反思)主要包含了游戏目标,游戏准备,游戏过程,游戏反思等内容,让小朋友初步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并认识几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能积极的参于到活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并能有礼貌的交往,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医院教案吧。
游戏目标
1、让小朋友初步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并认识几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
2、能积极的参于到活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并能有礼貌的交往。
3、教育小朋友要讲卫生,预防疾病。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准备
1、准备好类似医院的场地。
2、为幼儿普及医院以及医生的知识经验。
3、几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医院标志,白大褂。
游戏过程
1、课前谈话,引起幼儿对医院的兴趣,并提出游戏的要求。
(1)人生病了怎么办?到哪儿去看病治病?
(2)谁看病?谁护理病人?
(3)认识医院标志,认清大夫听诊器、体温表,并看清使用方法。
2、请3~5名幼儿游戏,按自己的意愿协商分配角色(医生、护士、病人)。
3、医生、护士戴上帽子,等待病人进来,请几名幼儿去看病,鼓励小朋友勇敢地与医生密切配合。
4、游戏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医生按一定的程序给病人"看病"。
(1)先给病人挂号、排队。
(2)医生热情地询问病人哪里不舒服。,仔细地用听诊器等为病人诊治。
(3)护士护理病人,教育幼儿不把打针看成可怕的事,了解护士的辛苦。
5、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其他幼儿进行观摩,并轮流进医院游戏。
6、游戏结束时,教师对服务好的医生、护士给予表扬。
游戏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初步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情况,认识了一些医疗器械,个别小朋友对医院的恐惧感逐渐消除。 在活动中,个别幼儿会一直忘记自己手中的仪器是干什么的,教师适当的给予提醒。 还有部分幼儿说到打针就怕即使是假的,通过这次活动,部分幼儿觉得打针也不是很恐怖。 幼儿通过这次活动也加深了预防疾病的意识。
一、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用正确方法有序地阅读画面语言和书面语言,提高观察和阅读能力。
2、以"医院游戏"的故事为线索展开阅读和讨论,激发幼儿阅读兴趣。
二、重难点
1、重点:用正确方法有序地阅读。
2、难点:学习从画面语言和书面语言中找到与故事情节有关的人物动作、表情等细节。
三、活动准备:大图书1本、小图书20本。
四、活动过程
1、师生共同阅读"大图书",激发阅读兴趣,讨论阅读方法。
今天,老师带来一本好看的图书,瞧!(出示一本大图书)请大家想一想,应该怎样翻看图书?
启发幼儿回忆看图书顺口溜:先看封面想书名,再按页码依次看。
(1)我们先来看封面,书名叫什么?你是怎么知道书名的?
(2)看完封面看哪里呢?页码在什么地方?(请幼儿找出页码的位置)
(3)翻到第一页,里面有许多画和字,应该怎么看呢?(按1、2、3依次看)
2、让幼儿自由阅读,注意观察幼儿的阅读情况。
给幼儿人手一本小图书,"你们看,老师为了能让小朋友都看得清楚,特地为你们每人准备了一本书。看!一本本平平整整的,书角一点儿都没有翘起来。请你们呆会儿也轻轻翻看,保护好图书,行吗?"
3、教师逐一提问与幼儿展开讨论:
(1)这本书讲的是一件怎样的事?开始、经过、结果是怎样的?
(2)从第一幅画中你能看出他们在玩什么游戏吗?聪聪、眯眯、板凳狗各扮演什么角色?
(3)聪聪怎么啦?他可能会哪儿不舒服呢?
(4)板凳狗医生怎么做?听诊器移到什么地方,聪聪"哎哟哎哟"地叫?
(5)让幼儿观察:板凳狗哪里做错了?(听诊器的用法)
(6)让幼儿在自己身上指出肚子、胃、胸、肩、背的位置。
(7)眯眯护士是怎么给聪聪打针的?对不对?你知道打针的步骤吗?(模仿一下)
(8)眯眯护士找什么?(酒精棉花)聪聪怎么了?躲哪儿了?
4、带领幼儿边看图书边完整地讲述"医院游戏"的故事。
5、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表演。
游戏目标
1.了解医院工作人员及其职责,初步扮演医院中的各种角色。
2.生病时懂得要医院看病,了解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3.大胆有创造性地选择替代物与游戏材料,根据游戏需要自制简单玩具。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准备
经验准备:
1.在谈话活动中引发幼儿关于看病的生活经验,了解医院工作人员的职责。
2.和爸爸妈妈一起收集关于医院的废旧物如:药瓶、病例卡等。
物质准备:在医院投放病历卡、听诊器、针筒、药品等环境创设:创设医院的环境
游戏过程
一、教师出示听诊器和针筒和病历卡,引出游戏,激发幼儿参与游戏的乐趣。
师:小朋友,这是什么?你们在什么地方见过听诊器和针筒?医院里有谁?他们的工作是什么?
二、师幼共同回忆去医院看病的流程:挂号-看病-取药师提问:你们去过医院吗?为什么去医院?去医院看病时,先要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
师小结:小朋友身体不舒服的时候,要去医院看病,看病时,要先到导诊台的护士那填写病历,然后到主治医生那去看病,看完病再去药房取药。
三、提出游戏要求1.要协商讨论,解决医院开业前的各种问题。
2.要选择各种替代物,创设医院环境。
3.按意愿选择角色,分工扮演医生、护士及病人等角色。
四、幼儿游戏,教师以病人的身份介入游戏,观察指导。
1.观察幼儿能否协商、分工,形成初步的角色意识。
2.观察幼儿是否能掌握看病的基本程序:挂号-看病-取药。
3.观察医生、护士能否明确职责。
五、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师幼分享游戏体验,评价游戏情况。
1. 整理游戏材料和环境。
2.交流游戏情况。
师提问:1.你今天扮演了什么角色?你是怎么做的?
2.你在游戏中遇到什么困难?你是怎么解决的?
3.下次的医院游戏你认为可以增加什么材料?
活动目标:
1、让小朋友初步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并认识几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
2、教育小朋友要讲卫生,预防疾病。
3、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发展幼儿思维和口语表达能力。
5、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活动准备:
几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医院标志,白大褂。
活动指导
1、课前谈话,引起幼儿对医院的兴趣,并提出游戏的要求。
(1)人生病了怎么办?到哪儿去看病治病?
(2)谁看病?谁护理病人?
(3)认识医院标志,认清大夫听诊器、体温表,并看清使用方法。
2、请3~5名幼儿游戏,按自己的意愿协商分配角色(医生、护士、病人)。
3、医生、护士戴上帽子,等待病人进来,请几名幼儿去看病,鼓励小朋友勇敢地与医生密切配合。
4、游戏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医生按一定的程序给病人"看病"。
(1)、先给病人挂号、排队。
(2)医生热情地询问病人哪里不舒服。仔细地用听诊器等为病人诊治。
(3)护士护理病人,教育幼儿不把打针看成可怕的事,了解护士的辛苦。
5、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其他幼儿进行观摩,并轮流进医院游戏。
6、游戏结束时,教师对服务好的医生、护士给予表扬。
活动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初步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情况,认识了一些医疗器械,个别小朋友对医院的恐惧感逐渐消除。在活动中,个别幼儿会一直忘记自己手中的仪器是干什么的,教师适当的给予提醒。还有部分幼儿说到打针就怕即使是假的,通过这次活动,部分幼儿觉得打针也不是很恐怖。幼儿通过这次活动也加深了预防疾病的意识,目标基本完成。
游戏目标
1、让小朋友初步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并认识几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
2、能积极的参于到活动中和同伴一起游戏,并能有礼貌的交往。
3、教育小朋友要讲卫生,预防疾病。
4、使小朋友们感到快乐、好玩,在不知不觉中应经学习了知识。
5、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游戏准备
1、准备好类似医院的场地。
2、为幼儿普及医院以及医生的知识经验。
3、几种常用的医疗器械:听诊器、体温表、输液器、注射器。医院标志,白大褂。
游戏过程
1、课前谈话,引起幼儿对医院的兴趣,并提出游戏的要求。
(1)人生病了怎么办?到哪儿去看病治病?
(2)谁看病?谁护理病人?
(3)认识医院标志,认清大夫听诊器、体温表,并看清使用方法。
2、请3~5名幼儿游戏,按自己的意愿协商分配角色(医生、护士、病人)。
3、医生、护士戴上帽子,等待病人进来,请几名幼儿去看病,鼓励小朋友勇敢地与医生密切配合。
4、游戏指导。 教师重点指导医生按一定的程序给病人"看病"。
(1)先给病人挂号、排队。
(2)医生热情地询问病人哪里不舒服。,仔细地用听诊器等为病人诊治。
(3)护士护理病人,教育幼儿不把打针看成可怕的事,了解护士的辛苦。
5、换角色,游戏继续进行,其他幼儿进行观摩,并轮流进医院游戏。
6、游戏结束时,教师对服务好的医生、护士给予表扬。
游戏反思
通过这次活动,幼儿初步了解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情况,认识了一些医疗器械,个别小朋友对医院的恐惧感逐渐消除。 在活动中,个别幼儿会一直忘记自己手中的仪器是干什么的,教师适当的给予提醒。 还有部分幼儿说到打针就怕即使是假的,通过这次活动,部分幼儿觉得打针也不是很恐怖。 幼儿通过这次活动也加深了预防疾病的意识。
一、游戏目标:
1、对游戏活动感兴趣,愿意参与角色游戏活动。
2、树立游戏规则意识,遵守游戏规则,养成三轻的游戏常规。
3、按角色职责游戏,能与同伴合作游戏,友好相处。
二、游戏准备:
娃娃家、理发店、医院的玩具
三、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引起幼儿讨论,激发幼儿游戏的愿望。
师:娃娃肚子饿了怎么办?娃娃家的爸爸、妈妈要做哪些事?
你开的理发店来了顾客,你要怎样为客人服务?
你是医院的医师,有人找你看病,你要怎要为病人看病?
2、幼儿自由交流。
在娃娃家你想当谁?在理发店你想当什么?在医院你想当什么角色?
3、提出要求:
(1)做到"三轻",爱惜玩具及材料。
(2)幼儿按意愿选择游戏角色:你想玩什么游戏?喜欢扮演什么角色?怎么玩?应注意什么?
4、幼儿游戏:教师观察幼儿利用游戏材料进行交往的情况,以角色身份指导幼儿学习用恰当的词汇或句子进行交流,并学习礼貌待人。
5、评价:
1)今天你玩得开心吗?为什么?和谁做了哪些事?
2)表扬在游戏中能坚守岗位的幼儿。
游戏活动凑数游戏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设计背景,活动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教学反思等内容,了解10以内各数的组成,理解加法,培养幼儿的运算能力,激发幼儿学习10以内数字加法的兴趣,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凑数游戏教案吧。活动设计背景
这节课是操作游戏型活动,通过玩游戏,运用已有经验,练习巩固相关的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运算能力并能所学知识实际运用。
活动目标
1.了解10以内各数的组成,理解加法,培养幼儿的运算能力。
2.激发幼儿学习10以内数字加法的兴趣。
3.练习加法和组成,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4.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5.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10以内各数的组成,理解加法。
难点:练习加法和组成,并能在生活中运用。
活动准备
扑克牌5-6副,并将牌中的(10,J,Q,K及大王,小王)拿掉。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示范玩法。
幼儿分成5人一组玩石头,剪子,布游戏,确定首先摸牌者(用其他方法来指定也可以)。
二、基本部分:教师指导幼儿游戏。
1.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依次轮流摸牌,每人摸5张。
2.从桌上的牌中再翻开5张摆放好。
3.确定出要凑的数目(如凑10)
4.幼儿观察自己手中和桌面上的牌,寻找是否有可以凑成“10”的牌(用两张或三张牌凑成“10”均可)。
5.由能凑成“10”的幼儿出牌,并将凑成“10”的牌收为已有;不能凑“10”的小朋友可随意出一张牌放在桌上。
6.依次出完牌后,再轮流摸牌,将手中的牌补齐始终保持5张牌,桌上的牌也保持5张牌。
7.根据以上规则继续玩游戏,最后得牌多的为胜。
三、结束部分:
小朋友分组按以上玩法进行游戏。
活动延伸:在家庭或活动区中继续玩此游戏。
教学反思
这一活动属于游戏型活动。这一游戏,可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定出要凑的数目,按对幼儿年龄特点,一般从5开始比较合适,以后逐渐增大到10;在游戏中可启发幼儿用多张牌凑出规定的数目如,3和2凑成5,也可用两个2和1凑成5,以培养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和敏捷性,提高幼儿的运算技能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通过这节课也可以做减法游戏,方法与其相反,另外,把这节课用别的教材来讲也可以,如;用各种水果模型来玩也可以,反正,无论用哪种方法来讲,幼儿理解而实际生活中运用每节课所学的内容,才能培养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多年来,四川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一直坚持开展关于游戏的研究。他们以“让幼儿在游戏中玩出智慧、玩出自我、玩出自信、玩出创造,成为‘会玩、勇敢、自信、快乐的儿童’”为目标,努力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有意义的游戏环境和条件,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幼儿在游戏中逐渐形成了专注、合作、分享等良好的学习行为和品质,体验到了自己的力量,成为了更好的自己。
在与小班幼儿共同生活的过程中,我们深深感受到,孩子们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他们会自主学习,挑战自我。他们身上蕴藏着巨大的能量,是一个个有自信有能力的探究者。观察、解读、支持幼儿游戏的过程,既是发现幼儿兴趣、需要的过程,也是我们走进幼儿内心、获得专业成长的过程。本文以一个小班幼儿开展的游戏活动为案例,分享我们的所思所想。
桌下娃娃家
●怪兽来了,快躲到桌子底下去
晨间游戏时,天天大喊:“怪兽来了,我们快躲起来!”达达、璇璇跟着天天钻到了桌子底下。随后,他们拿了一些海洋球、雪花片、纸筒等材料在桌子底下玩了起来。这样的游戏持续了好几天。
教师相信,孩子的行为背后一定隐藏着某种兴趣或需要,所以,教师对于孩子的这一游戏没有加以简单制止,但一时还把握不准孩子钻到桌子底下游戏的原由,所以准备作进一步的观察和分析。
那天,教师为孩子们讲了一个有关怪兽的故事,还提供了一些有关怪兽的图书,但教师发现,孩子们的后续游戏中并没有涉及有关怪兽的内容。为此,教师又通过录制孩子们的这一游戏视频进一步解读孩子们的游戏,发现他们的桌下游戏内容跟怪兽并不相关,“怪兽”只是他们钻到桌下的一个理由,他们热衷的是把玩具搬到桌底子下躲起来玩。
●我们有个大大的家了
那天,教师把班级所有的桌子拼在了一起,试探性地制造了一个半隐蔽空间。连续几天,教师发现孩子们在这个大大的桌子底下玩起了娃娃家游戏。天天说:“我出去买点水果。”达达说:“我们可以在这里养宠物。”康康问:“我可以来做客吗?”璇璇说:“当然可以,请进!我请你吃水果,我家还有宠物呢!”至此,教师确定了孩子们是对在桌子底下开展这种半隐蔽私密空间中的游戏感兴趣。
3月,乍暖还寒,凉凉的地面不是孩子们久待的地方。孩子的腿脚也大多露在桌子外面,面临绊倒同伴或被同伴踩踏的风险。找一个替代的办法!教师突然想到了孩子们并不陌生的帐篷,帐篷既能满足孩子们在半隐蔽空间游戏的需要,也能延续他们的娃娃家游戏。于是,教师向家长发出了征集帐篷的信息。
初搭帐篷
◆帐篷被挤垮了
家长很快捐赠了2顶帐篷。那天,教师搭好了一个帐篷,孩子们争先恐后地钻进了帐篷,帐篷里瞬间挤满了人。一次又一次,帐篷被扶起又被挤垮。璇璇果断地把帐篷的门关上了:“不能进来了!”可是还是不断有孩子想进去。
教师让孩子们安静下来,组织起第一次讨论来,让大家商量进帐篷活动的规则。教师先问璇璇:“为什么其他小朋友不能进来了呢?”璇璇回答说:“装不下那么多人。”硕硕接口说:“人太多,帐篷会倒的。”扣扣又说:“帐篷垮了,就谁也玩不成了。”教师趁机问:“那怎么办呢?”硕硕说:“可以再搭一个帐篷!”看来孩子们在遇到困难时并未像教师设想的那样会马上建立规则,而是有自己的解决方法,教师决定采纳他们的方法。
●我们自己搭帐篷
于是,教师拿出另一个帐篷,但想着孩子大多刚满三岁,决定仍然替他们搭好这顶帐篷,没想到,孩子们这回强烈要求自己搭。“我看爸爸搭过,要把管子穿进帐篷里。”“我家就有帐篷,要把管子穿好撑起来。”“我跟爸爸妈妈出去玩就住过帐篷,我没有搭过,但我可以学习。”
此时孩子们的兴趣已从在帐篷里玩转移到搭帐篷了,虽然教师并不相信小班孩子可以独立搭好帐篷,但决定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尝试一番,并期待他们能由此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这是一顶需要穿三根管子才能搭建起来的帐篷,硕硕和扣扣刚把帐篷拉起来,璇璇就钻了进去,硕硕和扣扣着急地一放手,帐篷就倒塌了,就这样,孩子们反复搭了两三次仍没有成功,看起来孩子们有些心急而不够理智了,于是教师便组织他们开展了第二次讨论。教师问大家:“帐篷怎么塌了呢?”硕硕说:“管子还没有穿进去,中间没有立杆!”扣扣说:“应该有个人把上面提起来,另一个人来穿管子!”璇璇说:“要合作才行!”于是,康康提着帐篷,璇璇负责穿管子。可穿了很久,璇璇只穿进了一根管子,帐篷仍然撑不起来,孩子们开始失去耐心。
孩子们的失败在教师的预料之中。孩子们只有搭帐篷的间接经验,大肌肉小肌肉的发展水平都还不足以支持他们一次性完成这样具有挑战的任务。
●我们试试工具吧
正当璇璇为撑不起帐篷发愁时,硕硕从娃娃家里拎来了工具箱:“搭帐篷需要工具,我爸爸就是用工具搭的。”达达说:“这样肯定可以,小猪佩奇的爸爸就是用榔头钉帐篷的。”于是,孩子们拿起玩具榔头、钳子、螺丝刀等工具,开始在帐篷顶面敲敲打打起来。
孩子们的“理论”天真幼稚,虽然教师明白孩子们这样使用工具根本无益于帐篷的搭建,但没有制止,而是给予孩子积极思考、大胆尝试的机会,以保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和探究解决问题的积极性。
孩子们就这样沉浸在反复敲打帐篷的乐趣中,似乎忘记了敲打的目的。显然,孩子们的兴趣已从搭建帐篷转移到了玩工具上来了,这很符合小班孩子的特点,他们探究的目的性并不是很强的,目标容易转移,而且容易沉浸在简单动作的重复上。待孩子们略显满足之后,教师尝试将孩子们的注意力重新引向问题解决上,于是发起了第三次讨论。教师问大家:“你们用工具敲,帐篷立起来了吗?”孩子们说:“没有。”教师追问:“为什么呢?”孩子们无人能作出回答,显然,孩子们不理解其中的关系。
●我们合作搭帐篷
孩子们在继续思考。达达说:“工具没有用,还是得把管子穿进去才行。”璇璇说:“对,刚才我们只穿了一根管子,帐篷肯定立不起来。硕硕,你帮忙拿着帐篷的上面,我再来穿。”于是,孩子们有了第一次合作。此时,班上年龄最大的璇璇成了这个搭建帐篷团队的领导者,她自信、主动、不急躁、有想法、会组织,孩子们很信任她。
穿了两根管子,眼看帐篷就要立起来了,孩子们又一窝蜂地往帐篷里钻了,帐篷不停地晃动起来,璇璇说:“还有一根管子没穿好!”,她很生气。
小班幼儿想问题做事情更多是从自我中心出发的,还不太会考虑他人的感受。这样的矛盾冲突正是让他们学习同理心、学习合作的契机。于是,教师叫停了游戏,组织了第四次讨论,目的是让孩子们知道璇璇生气了,感受自己的行为给璇璇带来的困扰,学习站在璇璇的立场思考问题,学习彼此倾听。教师问大家:“璇璇为什么生气了?”“我们太吵了。”“我们不该拥挤。”璇璇也讲了她生气的理由:“这个帐篷要穿三根管子,现在还有一根管子没穿进去,这样帐篷还是会倒塌的!”教师总结道:“合作就是要大家一起努力,然后一起分享,你们能等穿好了再进去吗?”孩子们纷纷点头。
过后,孩子们再次合作搭帐篷,有的拉住帐篷顶让帐篷立起来,有的拉住帐篷身体不让帐篷摇晃,有的拿起管子后端助力璇璇穿管子,还有的主动担任秩序维护者,提醒旁观的小朋友不要靠近。在大家的齐心努力下,帐篷终于搭建起来了。这个成功体验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合作的力量。
在以后的日子里,搭帐篷成了娃娃家游戏最重要的内容。孩子们每天都井然有序地分工搭建帐篷,越搭越熟练。孩子们的表现超出了教师的预期,其实小班幼儿也有合作学习的能力,关键是看教师是否相信幼儿能合作,是否给幼儿创造了合作的机会,是否能耐心等待幼儿,让幼儿慢慢学会合作.是否能有效引导幼儿学会合作。
●我们学习遵守规则
吃完早饭,璇璇和几个小伙伴又开始搭帐篷。可伦伦不停地摇晃帐篷,让孩子们无法顺利搭建,大家开始急躁起来。教师问伦伦:“你为什么要一直摇晃帐篷?”伦伦说:“我想进去玩。”达达说:“只有搭帐篷的小朋友才能进去玩。”伦伦同意不再摇帐篷,但也没有参与搭建。
后来,帐篷搭好了,孩子们都进去玩了,伦伦却在一边哭泣起来,原因是他没有参与搭帐篷而不能进去玩,有小伙伴在一旁安慰伦伦。遵守共同约定的游戏规则,是孩子顺利加入同伴游戏的前提,这是需要体会和学习的。相信伦伦被同伴拒绝的经历会让他懂得这个道理,并学习融入团队的技能。
●用自己的方式融入游戏
这天,小米来晚了,她非常清楚没有参与搭建帐篷是不能进去玩的.于是她来到帐篷门口喊着:“打雷了,下雨了。”同时把头伸向帐篷问里面的伙伴:“我可以进来玩吗‘?”但孩子们拒绝了她。
小米并没有因此而沮丧,她自言自语道:“太阳出来了,我不进来了!”调整好情绪后,小米又说:“怪物来了,怪物来了,我可以进来吗?”孩子们仍以相同的理由拒绝了她。
接着,小米开始给帐篷里的小朋友送东西,一会儿送饭,一会儿送玩具,想以自己的方式融入到帐篷里小朋友的游戏中。
小米既要遵守规则又想参与游戏的过程充满了学习的机会:一是她试图通过制造“躲雨”“躲怪兽”的情景进入帐篷,二是反复被同伴拒绝依然乐观、坚持.三是尝试以与同伴互动的方式努力加入同伴游戏。可见,游戏中碰到的困难正是幼儿学习自主解决问题的契机。
再搭帐篷
一天,有个孩子对教师说:“帐篷太小了,我也想进去玩,可是都没有位子了,可以再给我们一个更大的帐篷吗?”孩子的兴趣是支持孩子深入探究的内驱力,教师决定为孩子们提供一个搭建方法完全不同的新帐篷。搭建这个新帐篷时,孩子们需要先分清帐篷身、帐篷顶,把帐篷身体打开摆正立起来,然后打开帐篷顶,将其与帐篷身体连接起来。教师相信孩子们有了合作经验的支持,定能接受这一新的挑战,这也是他们需要的递进式学习。
●学习看说明书搭新帐篷
新帐篷是长方形的,由于孩子们的经验还停留在之前的圆形帐篷,他们尝试了好久,帐篷仍然东倒西歪立不起来,主要原因是不知道帐篷的底部在哪里,不能摆正这个帐篷底。虽然孩子们碰到了困难,但教师没有急于介入,因为孩子们表现出的搭建耐心和通力合作让教师对孩子们充满期待。
这时,天天发现装帐篷的袋子里有说明书:“这里有图,我们可以看图来搭。”孩子们开始研究起说明书来。天天说:“这个帐篷不是圆的,是长方形的,它的顶也像真的房顶一样。”乐乐说:“这个帐篷和我们以前搭的不一样。”硕硕说:“我们要搭成像图片上的这样才算成功!”
孩子们重新把帐篷摆在地上,对照着说明书区分出了哪一部分是帐篷的身体,哪一部分是帐篷的顶部,并商量决定要先把帐篷身体立起来。几个孩子负责扶着帐篷身体的一边,通过反复看说明书,他们知道尖的部分要朝上。就这样帐篷身体很快稳稳地立起来了。
孩子们接着开始搭帐篷顶,可是因为身高的原因,他们无法把帐篷顶放到帐篷的身体上去,反复尝试了几次都没有成功。教师见状,便帮忙将帐篷顶放了上去,可是一放上去它就滑落,反复多次依然如此,孩子们觉得很奇怪。璇璇围着帐篷看了一圈,指着帐篷身体与帐篷顶之间的连接处,兴奋地告诉大家:“这里有好多扣子,要把它们扣起来才行!”边说边演示起来。因为先前娃娃家就有用于锻炼手眼协调能力和自我服务能力的扣扣子操作材料,孩子们马上迁移了已有经验,齐心协力搭好了帐篷。
就这样,教师通过及时回应幼儿,并通过材料的投放向幼儿提出了新的挑战,从而将幼儿的探究引向了深入。
让新帐篷不倒
帐篷是搭好了,但孩子们发现大家一进去帐篷就会被挤倒,根本没办法在里面游戏。看到挤在帐篷里东倒西歪的孩子们,教师决定组织大家再次讨论,一起想办法怎么让帐篷不倒,期望孩子们再次接受新的挑战。
●方法一:放小球与雪花片
借鉴之前行之有效的看说明书搭帐篷的经验,诺诺仍然想通过说明书寻求办法:“你们看说明书,好像要往帐篷里面放海洋球,帐篷才不会倒!”其实,说明书上的海洋球只是装饰。只见孩子们马上找来游戏区里的海洋球往帐篷里放,可是帐篷仍然倒了。
教师见状,引导孩子们进一步深入思考:“为什么要往帐篷里放小球呢?”诺诺说:“说明书上是这样画的!”涵涵等几个孩子说:“帐篷下面要放东西,帐篷才能稳。”达达说:“底部要重,帐篷才可以站稳。”原来孩子们拥有底部越重越稳的已有经验。于是,教师进一步提问:“为什么放了小球还是倒呢?”诺诺说:“可能球不够多,要多放一点,最好再放点雪花片。”于是,孩子们又放入了一些小球和雪花片,可帐篷还是倒了。璇璇说:“我们再想想其他办法。”
●方法二:分腿坐
孩子们一时看上去一筹莫展了。为了维持孩子们探究的兴趣,支持活动的持续深入开展,教师决定引导孩子们聚焦到核心问题上来:“达达说要让帐篷的底部重一些才行,那怎么才能让底部变重呢?”孩子们立马想各种办法:“把桌子放进去。”“搬石头进去。”“放很多很多东西进去。”……最后大家决定试试璇璇提出的“找几个小朋友分腿坐在帐篷里”的办法。达达、悠悠、铭铭小心翼翼地进入帐篷,先坐好,再把腿分开,这次帐篷确实没有倒,还很稳当,大家都沉浸在成功的喜悦中。但很快新的问题又出现了,一是分腿坐的孩子只能坐着玩,如果一移动身子或躺下,帐篷就会倒。二是帐篷里面全是分开的腿,其他孩子没法在里面游戏。最终大家认为这个办法不是最好的办法。
●方法三:垫毯子
看上去,孩子们有点沮丧,教师正想着怎么启发孩子们,璇璇抬起头来问我:“娃娃家的帐篷和这个一样,为什么娃娃家的帐篷不会倒呢?”教师赶紧鼓励孩子们自己去观察发现:“是呀,你们去看看有什么不同。”孩子们从里到外、从上到下反复看了很久,终于发现帐篷里垫有一块像地毯一样的软垫,这是孩子们平时铺在地上玩结构游戏时用的软垫。于是,孩子们学样把垫子铺在了新帐篷的底部,新帐篷稳稳地站起来了,帐篷里的游戏总算可以开始了。
孩子们探究让新帐篷不倒的过程让教师深刻体会到:困难正是孩子们学习的机会。作为教师,应该给予幼儿迁移与运用已有经验或大胆猜想并验证的机会,这正是发展幼儿探究能力的契机。
帐篷医院游戏的萌发
至此,班里有了三顶帐篷,孩子们沉醉于玩熟悉的娃娃家游戏。
一天,一只“兔子”到娃娃家做客时说:“我生病了,发烧了。”“妈妈”开始为“兔子”量体温、看病。接下来的日子里,每天都有生病的“兔子”去娃娃家看病,帐篷就在“娃娃家”和“帐篷医院”之间不断切换。
慢慢地,孩子们开始用积插玩具等制作体温计、针筒、听诊器,给病人贴“退烧贴”、按摩、打针,医院游戏现出雏形。目前,孩子们对帐篷里的医院游戏依然很着迷。教师也被这群如此富有游戏精神的孩子们感动着,思考着后续如何更好地支持孩子们的游戏……
反思与启示
1.怀着敬畏之心去发现儿童的兴趣和需要
关注幼儿的生活和游戏,对幼儿始终怀有敬畏之心是发现幼儿兴趣的前提。本活动不是教师预设的,而是教师根据幼儿的游戏行为作出相应的价值判断后不断生成的。我们相信幼儿的一切行为都是有原因的,都反映了他们的某种兴趣或需要,正是这种信念引导我们去走近幼儿,解读幼儿。当幼儿探索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时,强烈的内部动机会促使他们投入极大的热情,表现出极强的主动性,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到活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因此,在支持幼儿持续探究的过程中,把握与追随幼儿的兴趣和需要至关重要。
2.心中要有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地图
在观察、解读幼儿的过程中,我们既要以一般幼儿的年龄特点、认知特点、思维水平为依据,又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本案例让我们进一步深刻认识到,小班幼儿的探索不是那么有目的性的,他们的兴趣容易发生转移,容易受同伴的影响,因此,教师的及时接纳、介入、引导非常重要。只有知道幼儿需要发展哪些知识或技能以及相关的学习品质,了解幼儿既需要自我建构也需要社会建构,才会在幼儿探究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去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比如在本活动案例中,引导幼儿学习遵守游戏规则、与他人合作、尊重他人、积极尝试和思考、遇到困难要坚持到底等都成了幼儿的学习内容,所以,教师心中要有幼儿学习与发展的目标,也即心中要有与幼儿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学习与发展地图,从而在一日生活中灵活把握教育契机,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
3.抓住各种有益于儿童探究的问题情境
幼儿的主动探究和学习是从产生疑惑并试图解决问题开始的。从本活动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精彩的学习几乎都发生在幼儿面临困难、产生疑问、解决问题之际。只有真实的问题情境才能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潜力,幼儿每一次面临困难、解决问题时都能调动已有经验,获得新的知识经验,积累集体生活的智慧。因此,教师要随时关注、把握活动的走向,抓住恰当的时机引发幼儿的认知冲突,激发幼儿的思考,让幼儿的探究更加聚焦,从而让幼儿获得有效的学习与发展机会。
游戏活动长凳游戏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活动反思等内容,利用长凳游戏发展幼儿的平衡、钻爬、攀登能力,让幼儿尝试和探索从高处往下跳的技能,提高灵敏性、协调性,培养幼儿勇敢、果断、互相帮助、临危不惧的良好品质和自我选择、主动参与锻炼并在活动中积极动脑的意识与能力,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游戏活动课,快来看看长凳游戏教案吧。活动目标:
1 利用长凳游戏发展幼儿的平衡、钻爬、攀登能力,让幼儿尝试和探索从高处往下跳的技能,提高灵敏性、协调性。
2 培养幼儿勇敢、果断、互相帮助、临危不惧的良好品质和自我选择、主动参与锻炼并在活动中积极动脑的意识与能力。
3 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与同伴共游戏的快乐,乐意与同伴一起游戏。
4 通过活动幼儿学会游戏,感受游戏的乐趣。
5 培养幼儿对体育运动的兴趣爱好。
活动准备:
木制长凳8条、海棉垫2块、塑料弧形积木8个、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1 幼儿进场,四散站立;在音乐伴奏下师生一起做热身操。
2 教师把活动器材 - 长凳介绍给幼儿:"长凳是用来坐的,可今天我们要用长凳做各种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
3 鼓励幼儿自由探索长凳的各种玩法,并及时请幼儿示范自己的玩法。
4 带领幼儿进行各种钻爬游戏。 ①爬过"地道"--长凳横向间隔2米左右摆成一排,从长凳下爬过。 ②钻过双层"地道"--将长凳两个两个叠起来,从凳子间隙中爬过。 ③爬过"暗道"--将长凳并拢,从长凳下爬过后站到凳子上。 ④开"火车"--将长凳横向间隔0.5米左右摆成一排,请幼儿肩搭肩从长凳上迂回走过。
5 过"桥"游戏 让幼儿自我选择从纵向放置的一个长凳、两个并排的长凳、两个并排但左右分开的长凳上用各种方法走过"桥"。然后从一旁的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弯曲桥"上走回来。
6 将两个长凳叠在一起,让幼儿走过桥,从桥上跳下。然后从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弯曲桥"上走回来。
7 教师将幼儿集中起来,示范从桥上往下跳的正确姿势,讲解方法和要领:屈膝摆臂向上跳,前脚掌着地,屈膝缓冲,身体下蹲。然后幼儿继续练习。
8 将三个长凳叠起来并铺好海棉垫,让幼儿自己爬上凳子走过"桥"并从"桥"上跳到垫子上。然后从一旁的塑料弧形积木拼成的"起伏桥"上走回来。
9 视幼儿情况逐渐增加"桥"的高度,鼓励幼儿尝试从桥上走过并跳下。注意事项: ①保持场地中有不同高度的"桥",让幼儿自己选择。 ②教师加强保护,尤其要注意过最高的"桥"幼儿的安全。 (可让配班教师协助保护。) ③引导幼儿帮助爬不上凳子的同伴。 ④对能力特别强的幼儿,教师可在其过"桥"时把手伸在桥当中设置障碍,让他跨过。
10 对幼儿的表现作积极的评价,表扬幼儿的勇敢精神和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
11 幼儿四散站立,在音乐伴奏下跟老师做放松操。
12 幼儿离场。
活动反思:
这是我设计的幼儿体育《凳椅系列活动》之一。整个活动我自己认为是成功的,活动目的较好地完成了。通过活动,幼儿从高处往下跳的能力和平衡能力都获得了有效的发展,勇敢、果断的个性品质也获得了很好的培养。经活动实录分析,我在活动中对幼儿的要求方面、对幼儿积极鼓励方面以及安全教育方面都做得较好。对幼儿的要求方面,我没有"一刀切",而是通过放置不同高度的长凳让幼儿自由选择的方式,达到区别对待的目的。在鼓励幼儿方面,我以自己的情绪、表情、语言和眼神作为与幼儿交流的"语言"(称身势语言):在教态方面,情绪上,我是积极而兴奋的,让孩子受到感染而激发了兴趣;表情上,我是轻松自然的,给孩子创设了一个较为轻松的心理环境;在语言方面,我没有说"别害怕"、"不要紧张"、"没有危险的"之类的话,因为说这些话,等于是在强调危险,说得越多,幼儿就越是紧张,动作就放不开,反而容易出危险。眼神上,当有的孩子站在长凳上,犹豫不决时,我用坚决的目光看着他的眼睛,通过这扇"心灵的窗户"给他注入力量。整个过程,我用自己的表现来感染孩子、鼓舞孩子。在安全教育方面,孩子掌握了正确的屈膝缓冲着地的方法,我运用的保护方法也是正确而科学的,时机把握也较好。活动结束时,又及时教育幼儿:平时单独一人或大人不在时,不能盲目练习。 活动到最后,长凳的高度增加到5个,约有130cm。有的老师提出异议,是否太高了,出了危险怎么办?实际上,这个高度并不是我个人凭空想象出来的,而是在活动中根据幼儿的表现和实际情况决定的。只要孩子是较轻松的跳下,情绪上保持愉快,这个高度就是适合的。而且,只要保护得当,就不会有危险。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来讲,通过活动发展了从高处往下跳的能力,当遇到真正的危险时,他就能应付自如了。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游戏活动教案:医院教案》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幼儿园游戏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活动游戏教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