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怎么教育不听话的孩子?
耐心地倾听孩子的诉说,让孩子体会到关爱和温馨,从而对父母更加亲近与尊敬。
1、尊重孩子的所有感受
父母应安静、专心地倾听,但不给予评判。父母可以不接受孩子的不听话行为,但必须要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感受。例如,他可以告诉父母他对小伙伴有多生气,但父母不能允许他通过嘲弄或打人来表达他的生气。
2、向孩子显示你正在听他讲
父母的关注鼓励着孩子向自己的父母表达想法和感受。父母应停下正在做的事情,转向他,保持目光接触,并仔细地听。同时还要通过点头或不时地“嗯……,是的……”等来显示父母对他的注意。
3、告诉孩子你所听到的以及你的想法
不时地总结、重述或复述孩子所讲的关键内容,包括他的感受以及导致这种感受产生的情境原因。仅仅倾听和理解是不够的,父母还必须用语言对他所说、所想及所感的事情做出反应。但尽量不要逐字地重复孩子的话,应使用相似的语言来表达相同的意思。
4、学习倾听孩子的话语
多数人都习惯说话,不习惯听话,尤其是父母面对孩子,更是滔滔不绝,要他做个“听话”的孩子。不听孩子说,怎么知道他在想什么?不听孩子说,又怎么能了解他、管教他?所以,爸爸、妈妈想要有个听话孩子,必须先要“听”孩子说“话”。要养成倾听孩子说话的习惯,并不很困难,只要告诉自己“少开尊口”,耐心倾听,就可以了。
5、用鼓励、说理代替责骂
长期责骂孩子,孩子就会把“懒得理你”挂在嘴上,当孩子以这种对抗的态度对待父母时,其实他对爸妈的失望已经有好长一段时间了。因为,长久以来,他和父母沟通不良,干脆“免谈”。
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父母只有放低姿态,才能和孩子建立良好沟通;面对不听话的孩子,父母只有走进他们的心灵,才能找到不听话的症结所在。
在孩子小的时候,总是有出现一段不听话反抗家长的时期。比如宝宝1岁多时,个体意识开始发展,不愿随意听从别人的安排,而是凭借自己的判断与思路来为人处事,到2岁时尤其明显。
但多数父母已习惯于让宝宝听从自己的指令,凡事替他安排,一方面是出于父母之爱,另一方面是自我意识的狭隘,总是从自己的想法出发,希望宝宝服从于自己。因此,当宝宝开始独立思考时,“不听话”的冲突就油然而生。
父母应该坦然面对这种冲突,不要条件反射式地想利用强势手段来解决,这可能使宝宝将来唯唯诺诺缺乏主张,或成为阳奉阴违的人,或让他误认为暴力才是解决冲突的最好手段。
当冲突产生时,家长要给宝宝充分的尊重,这样不会伤害宝宝自尊而使冲突加剧,然后再跟宝宝沟通,站在他的立场想想解决矛盾的办法。如果宝宝的想法只是违背大人的意旨,本身没有原则性的对错,那么多数情况下要尊重他的想法;如果是原则性的问题,那么父母就要坚持原则。
父母如果能把宝宝当成独立的人,凡事平等商议,宝宝将来不仅能够独立思考,善于解决问题与把握发展机会,而且喜欢与父母交流思想与分享酸甜苦辣,这才是天伦之乐。
个人认为在现今社会的多数家庭,子女的综合素质是比父母高的,特别是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只要不是极端情况,多数情况下,不听父母话的子女往往发展更好,据统计在成年后,女孩子有大作为的数量比男孩子少得多,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她们过于听话,过于容易受到父母亲戚传播的负能量的影响。从小就很听父母和老师的话的孩子,在成年后,可能不会犯大错误,违法乱纪的概率比较低,但很少有大出息。(类似,太听话的员工,也很难成为大才。因为,老板也可能出错。在老板出错的时候,这些员工却不懂得劝谏,而是一味顺从。这不仅是在坑自己,而且也是在坑老板。)
当然,“不听话”跟“青春叛逆期”并不是一回事。大多数孩子的青春叛逆期,纯粹是为了抬杠而抬杠,跟父母和老师对着干,直到成年之后方才意识到自己那样做很傻;而我说的“不听话”,是指即便是以成熟人的视角看。
我个人认为我算是个“不听话”的孩子,曾经我就因读书的事情跟家人吵了好几次,不是因为家人不支持我读书,而是因为我不争气,读书成绩不算好,家人就想替我安排了后面路,那时虽然不懂什么,但就是不爽,主要还是体会了暑假工那枯燥的滋味,人生还长着了咧,不想这个早就出去,自然就跟父母抬起杆来,儿女如果是认真起来,父母肯定是拗不过你的,毕竟父母还是疼我们的。现在回头看,自己当年的“不听话”是多么的自豪,虽然现在还没什么成就,但起码现在父母很多事情会听取我的建议及尊重我的选择,同时,也为弟弟争取到更多人生自我选择的权力。
总之,当父母和其他长辈试图干涉你的人生时,尽量别听他们的,也不要先答应,好好想想自己的需要,如果主意已定,就坚持下去,不要被父母短暂的哭闹吓住,不要怕担负不孝的骂名。人生长着呢,只要最后你过得好,父母都会接受的,只有最后你过得好,你才有孝的能力。
如果自己也犹豫不决(因为毕竟是年轻人,见识不多,遇事犹豫很正常),那就一定去找周围过得比较好、比较成功的人商量,问问他们的意见。这个‘比较成功的人’,可以是你的老师,你同学朋友的父母,你的远亲,甚至可以是陌生的网友、书本上的,但不能是你父母熟悉或亲近的人。很多事情旁观者清,没有任何利益纠结的人,给的建议往往最中肯。
“当他是学龄前儿童时这样做,当他十几岁后,还会愿意和你谈话。你会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满意。”
——————————————————
让父母与孩子保持密切关系的一项最重要的技巧是倾听,而不是教育、建议或提供解决方案。
这些东西不仅孩子不需要,还会阻碍他们形成自己的想法。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你聚精会神的倾听。
有时,你需要倾听他的语言;
有时,你需要观察他行为传递的信息。
优秀的倾听者需要倾听弦外之音。
要想孩子“听话”,首先家长要——“学会倾听”
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倾听者,只需培养优良习惯。但是,与所有习惯一样,倾听习惯需要实践。那么,如何培养倾听习惯呢?
1.记住闭上你的嘴
“倾听”的字母还可以组合为“安静”,这难道仅仅是巧合吗?
2.当你与孩子沟通时,一定要专心
面对孩子,你是否随口应付、被迫答复、被动反应?如果是,按下你内心的暂停键。(是的,有时,你的确需要按下这个暂停键。这一过程仅需3秒钟时间。)停止工作,深呼吸,然后合上你的笔记本。看着孩子的眼睛,专心倾听。
3.注意孩子开始讲话的方式,然后做出回应
你必须具有很强的自律精神,才能迫使你将注意力从手头工作转移到孩子的问题上。这是一个重要信号,孩子可以据此判断,在他需要你的时候,是否可以信赖你。孩子主动发起的讲话比你的询问重要得多,例如,你可以借机了解今天学校发生的事情。
4.如果你现在不能听他讲话,应该这样答复他
“我听到你对这事感到愤怒,我希望我们能够认真讨论。不过,现在我需要安排大家去上学,所以暂时还不能和你讨论。我们可不可以定一个时间,就在今天晚饭后讨论怎么样?”然后,一定不要忘记你的许诺。按时和他讨论。这样,你才能赢得孩子的信任。
5.要全神贯注
现在是你倾听孩子讲话的时间。工作问题可以先放一放。孩子能够感受到你是否在真正倾听。他可能不会流露出来,但是当你假装倾听,实际心不在焉时,他的自信心会受到伤害。
6.为了开启对话,要积极确认并反映他的感受,不要进行判断或给出建议
“你对弟弟非常生气”和“你似乎担心今天的野外旅行”,这些都是开启对话的方法;“你必须努力和弟弟相处”和“不要过分担心野外旅行,你必须去”,这些都会结束对话。
7.提出非判断性问题,鼓励孩子给予真实答复
“今天午饭时你和谁坐在一起?”或者“拼写测验怎么样?”比“今天上学怎么样?”要引出更多谈话内容。以“为什么”开头的问题常常让孩子处于戒备状态:“你为什么穿那个?”与“对于今天的野外旅行,你认为大多数孩子会穿什么衣服?”相比,后者效果要好得多。
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你聚精会神地倾听。
8.不要急于提出方案或建议
这意味着,你必须控制自己对问题的忧虑。你的孩子需要一个宣泄的机会,否则他无法更好地思考。然后,他还需要一个思考解决方案的机会,在此基础上,他才能培养自信和能力。
9.确保话题的安全性
如果内心忧虑,人们是无法认真倾听的。如果他们感到不安全,他们通常会退缩或攻击,大脑的思维功能则会随之关闭。如果你看到孩子表现出愤怒、恐惧或悲伤的情绪,要及时与他重新建立联系。告诉他,同时也告诉你自己,你非常爱他,你有责任找到一个适合所有人的解决办法。
10.通过控制自己的情绪,让孩子感到对话的安全性
不要过于掺入个人色彩。首先,深呼吸一下。如果你感到负有责任(“我原本可以阻止这件事!”)或者恐惧(“我不敢相信这种事发生在我孩子身上!”),你要努力镇定下来,将你的感受放在一边。现在不是分析你的时候,内心忧虑于事无补。事实上,无论你的孩子在讲什么,你都可以稍后再处理自己的感受。提醒自己,现在最重要的是帮助孩子处理好这些棘手的感受。当他心情稳定之后,帮助他制定正确的行动计划。
如何让孩子听我讲话?
父母们提出的一个最常见的问题是,“我如何才能让孩子听我讲话?”孩子的头脑中有很多想法,从午饭时和谁坐在一起到足球选拔赛,再到最新的计算机游戏。在他们的名单上,父母的座次相当靠后,让我们颇为尴尬。即使蹒跚学步的孩子,关心的事情也与我们不同。他们不明白,为什么要在此时此刻洗澡!
当然,向我提出这一问题的父母们并未真正思考倾听话题。他们希望弄明白的是,如何让孩子照他们说的话去做。那么,秘诀是什么?先建立联系,再试图纠正。下面,我们详细讲述一下具体做法:
●在你吸引孩子的注意力之前,不要开始讲话
主动与孩子接近,轻轻触摸他。看着他的眼睛,直到他抬起头来。然后,开始讲话。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你不能这样做,务必确保吸引他的注意。例如,当你正在开车时,可以这样说:“我能告诉你点儿事情吗?”
●不要重复讲过的话
如果你已经问过一遍,孩子没有做出回答,不要简单地重复。你没有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此时,你应该重新返回第一步。
●言简意赅
大多数父母讲话太多,弱化了要传递的信息,失去了孩子的注意力。当你向孩子作指导时,要尽量言简意赅。
●从孩子的视角看待问题
如果你正忙着做自己喜欢的事情,你的配偶命令你停下来做另外一件对你不重要的事情,你会有何感受?你是否会不予理睬?但是,如果你赞同他的观点,效果就会大为不同:“我知道,现在很难停下来,亲爱的。但是,我需要你……”
●寻求合作
没有人喜欢听他人颐指气使地下达命令。所以,要语气温和,给出选择。“现在该洗澡了。你是想现在去,还是过5分钟去?好的,说定了,5分钟,好吗?我们拉钩。”
●要安慰,不要责备
当我们情绪波动时,孩子就会关注我们的情感,忽视我们传递的信息。如果你的目的是让大家都上车,不要浪费时间思考你第一次要求时他们为什么不听你的话。这样做,只能让大家心情更加糟糕,包括你在内。你该深呼吸一下,帮助孩子准备上车。上车之后,你可以让他们帮你想办法如何准时走出家门。
●设定例行活动
例行活动越多,你作为操练官的可能性就越低。如果孩子在做日常活动时你为他们拍了照片,并将它们张贴在一面小小的招贴画上,经过一段时间,他会对这些事情担负起责任来。你的职责仅限于提出问题:“离开家之前,你还要做什么?我们来检查一下。”
●做专心倾听的榜样
如果孩子向你讲述白天发生的事情时,你的眼睛却在盯着自己的电话,你这是在告诉他如何处理家庭交流。如果你真的希望孩子听你讲话,就要放下手头的事情,专心听他讲话。这只需几分钟时间。
当他是学龄前儿童时这样做,当他十几岁后,还会愿意和你谈话。你会对自己的表现非常满意。
【编者说】
1、只有我们先学会了“听话”,孩子才有可能变的“听话”;只有当我们开始从“上帝”的宝座上走下来的时候,放弃了命令、安排,才有可能与孩子更好的建立起连接,而只有先建立了连接,才能有更好的沟通与合作
试想一下,一个对你既不理解、又不尊重,完全无视你内心感觉的人,你还愿意与他沟通、合作么?你心中不会对他的命令与安排产生敌意与抵触么?甚至在对方和你说话的时候,你心里都在小声嘀咕着诅咒他……可以想一想自己的童年,或许就会有一两件记忆深刻的事情令你难忘,虽然那时的你还小,不明白自己为什么那么愤怒与不满
同理,如果你能想通自己的感受,那就可以深刻的体会孩子的感觉了。并不是孩子不想“听话”,而是被家长的行为推到了那个“不听话”的位置上了
请永远记得:孩子是一个有自主意识、思想的,独立的人
2、很多时候我们情绪失控,不能保持平静的状态面对孩子的问题,是因为自己的大脑自行运转机制所致。惯性思维会使得我们忽略了眼前这件事并没有多么严重、糟糕,而是联想起以前一系列孩子令你不满意的事情,甚至预想出可怕的未来,这些联想叠加在一起,就会使你变的焦躁不安,愤怒指数直线飙升!进而失控爆发
所以,面对孩子的问题时,记得时刻提醒自己,别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你要做的只是处理眼前这件事,而不是制造激化矛盾或是发泄自己的情绪
3、聊起孩子不听话的问题,我听过太多父母的头疼抱怨,如何才能真正做到和孩子很好的沟通、合作呢?除了今天文中讲到的尊重、倾听,还涉及到家长的说话语气及方式,是父母一定要了解的!奶爸就介绍给你看两篇专门讲语气与方式的文章
今天我们解答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并且探讨一下家长为什么总想孩子听话
孩子为什么不听话
1孩子长大了
孩子越来越有自己的想法主见其实是好事,很多时候不听话的背后不是和大人故意作对,而是为了体现自己的存在和力量,孩子希望通过自己对大人观点和指令的否定,来强调自己的存在,也是寻求大人对他们尊重的一条途径。
2孩子通过经历体验学习
父母认为对的道理,孩子无法感同身受,因为不曾经历,不成经验。父母经历过的事情可能孩子永远都不会经历。孩子和父母之间,生活经历不同,成长背景不同,思考方式不同。如果孩子不懂为什么做,怎么会按着家长说的去做的意愿呢?
3唠叨的爸爸妈妈
经常进行一些无目的逻辑混乱唠叨的对话,时间一长孩子会屏蔽你说的所有话。尽量用简洁的语言和孩子交流,以一、两个要点为主。如果一下子抛一堆事情让孩子做,他会很容易忘记自己要做什么。
4负面语言
总是对孩子传达负面评价,孩子自然就会对我们的话置若罔闻。用过于强势的口吻和孩子说话,同样会导致孩子不听话。
沟通是建立在两方情绪稳定的情况下,如果孩子是恐惧的不安的不耐烦的,那这样的沟通一定是无效的。沟通方法建议使用我们分享过的三明治沟通法,先跟后带的沟通技巧。
在回答孩子为什么不听话这个问题之后想问问家长们
你真的理解孩子的感受?
你已经了解了孩子的困难?
你明白孩子当时所处的状态?
如果我们没有这个基础,何谈让孩子理解我们,明白我们的意思,听从我们的意见?
家长为什么总想孩子听话
有一个有趣的案例调查,关于孩子是否知道为什么自己会挨骂挨打
47%的孩子回答是:因为我不听话。
32%的孩子觉得自己挨打是因为惹妈妈生气了。
这现象很有趣,但是这也同时说明了一个问题,通过让孩子听话这样的手段去教育孩子这理论是站不住脚的,或者说是性价比极低的一种手段,因为他们根本不知道自己做错了什么事情以及根本不知道以后应该怎么做
真正的教育是需要从很多方面入手层层递进去引导孩子的思维,开发他们的思考能力,听话的孩子可能是让父母最省时省力的,而不听话的孩子确实需要父母大费周章,但是相信这些付出一定是值得的。
许多父母都会提到说:“我们每天上下班那么辛苦,要赚钱给他上课,补习,兴趣班一系列之类的话。”其实你仔细分析这句话体现的含义,就能得知当今很大一部分家长在对孩子教育上是不走心的。
他们考核自己对孩子的关心程度大多数是通过金钱和物质的输出来衡量,而教育最难的一点是,你要花很多心思去学习和陪伴,用正确的方式去引导,而很多父母所谓的用心良苦,充其量是自欺欺人罢了。
而另一方面,是父母自己的能力所限制。很多父母根本不懂如何去教育一个孩子,也就是当孩子向他们发出某些求助和学习的信号时,他们根本无法懂得这一现象。
这就造成了他们经常抱怨说:“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都不会这样,偏偏你老是折磨人。”本质上来说,这种愤怒和咆哮是源于自身对如何正确教育儿童的能力欠缺和无能为力。
换句话说:不是说你生了孩子当了父母你就会教育孩子了,任何知识都是需要后天的学习和实践才能获得,为人父母亦是如此。
何必要求他听话?只愿他能独立思考,以自己的姿态面对这个社会
怎样跟孩子沟通才能有效
1转换角色
在孩子面前不要再扮演全知全能的父母角色,适当地装傻,不再讲究权威(权威应幼儿时期建立孩子青春期家长需要改变策略方法),在孩子叛逆的时期要学会让步,把孩子放在他想要的位置,父母先学会示弱。孩子慢慢长大了一定会有些东西不会与你分享的,理解和接受就是了。
2投其所好
对孩子感兴趣的事物表现出欣赏和感兴趣,不要用自己的价值喜恶来评判孩子的鉴赏力,就算孩子喜欢的东西你看不上眼,也不能流露出不屑,
要知道,孩子会对父母的价值判断非常敏感,父母反对他喜欢的,他就会感到焦虑和冲突,容易和父母抬杠对抗,聪明的父母就不要和孩子对着干。
3迂回战略
不管孩子提出的要求是不是合理,或者甚至是荒谬的,不要马上反驳和打击他,不要一口回绝,和他讨论计划和权衡利弊。只要你一蛮横地拒绝孩子,孩子会不依不饶到底。
4交流情感优先
说出对方的感受和需要,孩子感觉被理解了,也就更愿意倾听家长的感受和需要。日常的沟通习惯去倾听和表达对方的感受并不容易,对自身的情绪控制确实有很高要求。相对于开放性的提问,描述性的语言是有温度的,随着孩子的想法流动一步步展开,实现沟通的和谐共振。
孩子的内心世界远比他表现出来的要丰富多彩,也远比我们想象的更有意愿表达和沟通。很多孩子跟父母交流不多,很多时候是因为父母说的,他们不懂,交流的通道被堵上了。
没有孩子不想要被听见,被看见,用孩子听得懂、能接受的方式去聊天,孩子能收获的远不止知识、语言、情感那么简单。不要做一个走不进孩子内心世界的无趣的大人,那里的精彩常常超乎你的想象。
在生活中,许多家长不自觉地要求孩子听话。在很多人眼里,孩子的好与坏,可用听话与不听话来衡量。那么,听话的孩子就是好孩子吗?下面听听两位儿童教育专家的说法。
孩子的“听话”与“不听话”
郑州大学心理系教授许慧说,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学校,听话的孩子方便管理。这也是不少家长和老师在潜意识里更喜欢听话的孩子的原因吧。
许慧说,这要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孩子年龄越小,受环境的影响越大,自身经验不足,需要成人的指导才能健康成长。从这个角度看来,孩子如果“听话”也许能少走弯路,少犯错误,少受伤害。
另一方面,孩子不但是一个主动探索的个体,又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如果处处听话,自己就没有探索的机会,没有选择的机会,更没有自身经验积累的机会。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会相对降低,孩子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人如果还把他们看成小孩子,要求孩子什么都听成人的,这时就会出现问题,孩子会反抗成人的管教,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与家长合作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在郑州市艺术工程学校教研室主任杨海燕看来,把“听话”与叛逆对立起来是不妥当的。长期从事幼儿教育的他认为,从儿童心理学来讲,孩子太听话或者太叛逆,都是不正常的。所以说,强强爸爸的朋友的担心,也不是多余的。“孩子的培养,关键在于把握一个‘度’。”
许慧教授说,实际上,我们这里的“听话”,不是什么都听父母的,而是希望孩子与父母之间形成良好的合作、互动关系。
那么怎样培养与父母“合作”的孩子呢?
第一,要尊重孩子,把孩子看做独特的个体,不要把孩子看做控制的对象,允许孩子在探索的过程中犯错,帮助孩子矫正错误,这样孩子自然就会与你合作。
第二,孩子情感和行为的独立是孩子长大、成熟的标志,并不意味着孩子与你作对,非要不听你的话。
第三,允许孩子有自己的选择,锻炼孩子自主选择的能力,不要从小就要求孩子长大后实现大人未完成的心愿,这其实是一件很残酷的事。
要相信孩子能处理好自己的事情,如果父母经常说:“你能行,我相信你的能力。”无疑会鼓励孩子去尝试,但在尝试的过程中,父母要给孩子提出合理的建议并加以指导,孩子会很重视你的建议,合作关系自然形成。
第四,要允许孩子与成人有不同的意见,允许孩子与父母争论。让孩子参与家庭或学校里的重大事情决策,这是对孩子价值的认可,孩子会觉得你尊重他的存在,那么,他也会重视父母的建议,久而久之,孩子就会凡事与父母沟通、充分与父母合作。
第五,让孩子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父母要帮助孩子建立“是非”观念,让孩子明白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在孩子脑子里逐渐建立一个行为判断标准,孩子按照这个标准,才能认识到自己的行为是否正确,才能学会控制自我。
如何教育太听话的孩子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不同的气质和个性,与生性活泼、叛逆的孩子不同,有的孩子天生就文静、听话、乖巧。这类孩子的家长如果不注意,可能会使他们太内向、太顺从、太娇气,缺乏独立意识和探索能力。
那么,作为这类孩子的家长,该怎样帮助孩子健康成长呢?
杨海燕说,对于生来听话、乖巧内向型的孩子,首先要允许他的个性存在,不要强求改变他。特别是在孩子刚开始学习生活本领时,确实需要大人的照顾和帮助,父母一定要及时帮他们解决问题,不能只考虑为了锻炼孩子,而不顾及他们现有能力而让他们自己去做,长此以往又会使孩子形成焦虑型人格。
其次,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家长可以有意识地通过环境影响孩子,使之成为一个既听话又讲道理、既文静又活泼、既乖巧又有独立性的孩子。这种理想的状态需要长时间的培养,急不得,也急不来。
杨老师还提供如下一些方法,供家长参考:
(1)鼓励孩子大胆触摸家里的物品。将危险品、不能动的物品收拾好,其他物品让孩子去触摸,如电话、电视机、电脑、音响、手机等等,只要孩子有兴趣,不要限制他,让他去学习使用。孩子在自由模仿和探索中,其独立思维的意识和动手的能力会得到充分的锻炼。
(2)鼓励孩子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在生活中遇到问题,要引导孩子说出他的想法,表扬和支持孩子的主见,并适当满足孩子的要求。
(3)不轻易批评孩子。在生活和游戏中,只要不是原则性错误,一般不指责他,其目的就是为了保护孩子的独立意识和探索精神。
(4)不溺爱孩子。乖巧、听话的孩子,如果太溺爱,就会有性格懦弱、依赖性强的“毛病”。
育儿心得:孩子懒惰不听话怎么办?
前段时间身体不好,住院治疗了一段。
住院那些天,我一直很想见到女儿,我相信她也一定很担心我。家人了解我的心思,放了学就把女儿带到了病房。看到女儿的时候,我的心情一下好多了。女儿扑到我的床前,问我:“妈妈,你怎么了?”
“妈妈生病了啊,所以来医院。”我回答她。
女儿在我床边待了一会儿,就觉得无聊了,和我说想在网上买个东西,因为平时见不到我,现在她想用下我的手机。我迟疑了一下,还是给她了,然后她就在淘宝上开始挑她的东西,中间护士进来两次,女儿只是抬头笑了一下,就又开始“逛街”了。一直等到他们要走了,她才又到我床边,和我腻了一会儿!
当时我也没觉得什么,可是女儿走了之后,我突然想到了一个问题,假如生病的是她,我来看她,我会是什么样?
我相信我一定是啥都不管不顾的,一眼都不能离开她的,问这问那的,这就是妈妈。我这次生病,一直是我妈妈陪在床前,每次我稍微动一下,妈妈都会立刻跑过来,问我是不是哪里不舒服了。夜里我疼痛难忍,妈妈更是几乎不睡地陪着我。父母就是这样,为了孩子可以付出一切,而反过来,孩子是否能像父母爱她那样爱父母呢?
这次女儿来探视之后,我开始认真思考这个问题。我和女儿感情一直很好,平日里她也知道心疼爸爸,但是这次之前我已经发现她有个不好的习惯:指挥人。比如在餐桌上,水杯就在旁边,她也要喊:“外婆,帮我拿下水杯!”吃完了如果还想吃也会说:“外公,再帮我盛一碗饭!”女儿是家里的第一个孩子,她从来到这个世界,大家就都把她当宝贝,几乎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以前她小,大家也都没当回事,可是现在她已经是8岁的大女孩了。有的时候我看新闻报道5岁的孩子扶养生病的家长,总是很感动,而我的孩子8岁了,人家做到的她还差得很远。
有一次,妈妈和我说,女儿和外公生气,会发很大的脾气。我当时还很诧异,因为在我的印象中,我女儿是比较温和的,怎么会大发脾气。后来我悄悄观察,发现孩子其实很聪明的,她很清楚家里谁好欺负,然后就捡软柿子捏。
这些现象再加上我生病时,女儿在医院的表现,我就下定决心,要扳扳她的毛病,一个孩子可以学习成绩不拔尖,但是一定要成为一个温和有爱的人。
这次生病那几天,本来是不想让孩子总到医院的,但是因为我心里的小纠纠,我让孩子每天放学就到医院来,然后我会刻意地给孩子示弱,告诉她妈妈经历了什么,做出好疼的样子。我本来真不是这个性格,一般疼痛都可以自己忍,但是为了教育女儿,想让她感同身受。我发现,孩子其实都很善良,之前都是我们这些家长太强大了,啥都可以自己来,孩子可不就退化了。当我一示弱,我女儿立刻就强大了,她开始张罗着给我准备饭菜,我要下床她会主动来扶我,我躺在那里的时候,她会一动不动地看着我。
抓住这个时机,我赶紧提要求:“孩子,妈妈现在身体不好了,外公外婆就得有很多精力来照顾我,你就得自己照顾自己了,你看可以吗?”
女儿用力地点点头。
我和女儿约法三章:
第一,自己的事情从现在开始一定自己做,比如盛饭、倒水、收拾写字台、给自己准备第二天上学的所有东西。因为这些本就是你自己的事情,家长已经帮你做了八年,现在要交班了啊!
第二,外公外婆爸爸妈妈都年纪大了,现在家里最年轻的就是你,所以我们要把重担交给你,以后每周六是大扫除时间,你要学会收拾家,当小管家!
第三,自己的事情做好之后,要多关心家人,比如吃饭之前,要先看家长吃了没有,家里有人感冒了,要努力照顾他们!
女儿听得很认真,而接下来就是我们的共同坚持了。我知道在我们家里,其实真不用她做什么活儿,妈妈把家里收拾得很好,但是我坚持从现在开始培养女儿的责任心,不能最后养出一只小“白眼狼”。身边这样的例子还少吗?
记得以前看过一个新闻,一位公交司机,男孩子已经30多岁了,从小妈妈娇惯,上了班以后觉得钱不够花,开始刷信用卡,一开始就是小借,后来窟窿越来越大,欠银行将近50万,还不加利息。老妈妈70岁了,每月1000元的工资开了就立刻给孩子还账,想想真是让人心酸。还有一个上海女孩,也是从小家里娇惯,谈男朋友之后,想要面子,竟然把爸妈的房子抵押了,拿钱挥霍。事情出了之后,父母都没有严厉批评她,还觉得她小不懂事,那年这个女孩已经27岁。
仔细想想,我们的晚年生活应该是舒适平静的,孩子要有自己的生活方式。从现在起,我得看清事实,不能再由着她了。孩子完全是可塑的,当家长往后退一步,我发现女儿进步很大,不但自己的事情做得很好,更多的是去关心家人了。我这几天一直在反思,之前为什么没有这样要求她,她都8岁了,我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如果我再不觉悟,没准将来就是一只小“白眼狼”。
好在,亡羊补牢,永远不晚!
孩子不听话是许多家长的苦恼,我从行为疗法的角度分析了孩子不听话的原因,并提出了“对治”方法。这些方法可以概括为以下三句话:
一、不要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
如果叫孩子做他做不到的事,他当然不会听话。
因此,在给孩子下指令以前必须了解哪些事是孩子能做到的,哪些事是孩子做不到的。人的天性是自私的,叫三岁的孩子大公无私,学“孔融让梨”,这是很难做到的。上幼儿园的孩子一般都比较好动,让他半个小时静静地坐着听老师讲课或做作业,那是很难的。每个孩子的学习能力区别很大,要求自己的孩子每门功课都考第一是不可能的。不了解孩子的个性,一厢情愿地想把孩子塑造成某种类型的人是不现实的。
怎么知道孩子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呢?首先是看他的年龄。不同年龄的孩子认知和行为功能的发展水平是不一样的。其次是个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特点,有些方面领先一些,有些方面落后一些。再就是考察,看他的实际能力。有些家长比较关注孩子,对孩子的能力和特长了解得比较全面;有些家长工作忙,跟孩子接触比较少,了解就少。
有人担心,只让孩子做会做的事而不让他做不会做的事,孩子怎么能进展呢?请看第二句话。
二、叫他做的事一定要做到
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学会做他不会做的事。但是,这件事不能太难,应该以“跳起来够得着”为原则,意思就是努力一下必须能够做得到。
这时候就需要家长的鼓励和监督,不能下了指令就什么也不管了。
许多家长言教太多而身教太少。他们经常教导孩子怎么做人,至于他能不能做到,做到了没有一概不管,或者发现没有做到就批评几句或棍棒相加。一概不管的结果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或者听进去了,但理论脱离实际,言行不一。而批评和处罚的后果是,孩子学会了说谎。换句话说,过分强调结果会导致说谎和作假。家长应该多多关注过程,全程陪伴孩子完成任务。
陪伴就是监督,同时也是指导和鼓励。如果孩子真的不会做,那怎么办呢?放弃肯定是不行的。家长应该协助孩子做。注意,是协助而不是代替。有的家长看孩子不会做,就自己替他做了。例如,母亲叫孩子收拾自己的房间,孩子不予理睬,母亲一边骂一边把他的房间收拾了。
三、做到了要及时奖励
根据行为疗法的理论,一种行为能不能建立起来,效果是关键。带来效果的行为会保留下来,没有带来效果和带来负面效果的行为会消失掉。
孩子做到了,家长视而不见,孩子会觉得做不做一个样,以后就不会那么热心地去做,对家长的指令听而不闻。
有的家长认为,孩子听话是天经地义的事,怎么还要“额外”的奖励?要知道,孩子可不懂什么天经地义!他们只看效果。
所以说,奖罚是必需的。那么,奖和罚哪个更好呢?从“局部”的作用来看,奖和罚没有区别。但是,从长远利益和人格发展的角度来讲,奖优于罚。罚可以消除不良行为,但是如果不去建立好的行为,行为的总量就会减少,变成“无所事事”。奖有利于建立好的行为,而好的行为多了,不良的行为自然就少了,因为人的精力是有限的。
另外,奖励会使人变得乐观、积极、自信、卓有成效,惩罚会使人变得悲观、消极、自卑、一事无成。
前面提到,惩罚会导致说谎和作假。其实,奖励也会导致说谎和作假,只是程度轻一些。所以,应该避免单纯的奖励。不要早上下一个命令,晚上回来检查或听汇报。也不要年初布置任务,到了年底来验收。这样会滋长“不诚实”的品性。应该把奖励和监督结合起来,就是和孩子一起完成任务。从某种意义上讲,和孩子“在一起”就是一种奖励。
孩子不听话的时候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提议海扁孩子一顿的家长的做法是过激的。成人依仗着比小孩在体力上更大的优势而处以惩罚,只能暂时平息这场风波,其实矛盾会愈加深刻。小孩因为惧怕家长的武力处罚而暂时委曲求全,不代表他们心里服气。下次遇到同样的事情,他们的态度可能会变本加厉;
而听之任之的家长做法就比较消极,基本的行为规范家长还是要对小孩进行引导的;
建议冷处理的家长应该也是经过了一番实践之后得出的结论,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是最妥善的做法。
专家建议,面对不听话的孩子,家长应该做到如下三点:
首先,家长应该纠正自己的看法。
并不是所有家长认为的不听话都是孩子的错。成人和孩子的社会经验和所处的地位以及看问题的角度不一样,注定了成人和小孩的做事方式是不一样的,成人不能简单地给孩子的行为加上标签。而是应该仔细观察孩子的行为习惯,探寻孩子之所以会这样做的深层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让孩子朝着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
其次,家长要努力完善自己。
看看自己是不是在孩子面前也经常做类似的事情?发脾气的时候当着孩子的面,吵架的时候也当着孩子的面,对孩子的问话敷衍了事甚至无动于衷。如果你是这样的家长,就应该引起警惕了,如果你不能及时完善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那你想要彻底改变孩子将是件很困难的事情。
最后,家长要适时引导孩子。
孩子闹脾气不听话的时候不需要家长的火上浇油,硬碰硬,这样只能将矛盾激化。正确的做法是尽量平息矛盾,给予孩子安抚,同时,找寻合适的时机对孩子进行引导。只有当孩子心平气和心情愉快的时候,家长的说教才能发挥作用。这时候,家长应该尽量讲些浅显易懂的道理来教育孩子,切忌给孩子讲大道理,以孩子能听懂为宜。家长要注意不要频繁对孩子进行说教,或者一件事情拿出来讲多次,这样只会让孩子不耐烦或者产生抵触情绪。
孩子不听话,并不只是孩子的问题,家长们也有责任。只有明白了这个道理,才能正确对待孩子的一些行为,给孩子一个公正的评判。希望广大的家长都能从心底尊重孩子,善待孩子的行为。
喜欢《育儿知识:孩子不听话家长如何正确教育?》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长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