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阶段与小学阶段之间有一个过渡时期,也可以称为衔接时期。这是幼儿从保育阶段真正走向社会的一个标志阶段。幼儿从一个时刻被关注的对象转变成一个学习主体。在这个时期,幼儿的心理行为特征与小学生行为心理特征同时并存,互相交叉。幼儿阶段的特征逐渐减弱,小学阶段的特点特征逐渐增强。比如,大班幼儿渐渐增加对规则游戏的兴趣,反映出他们规则意识的逐渐加强,但仍然热衷于游戏;小学一年级学生能够接受许多规则的约束,但仍保留对游戏的兴趣。
发展过渡期的特点是不稳定的,容易受外界影响而改变。这时期,如果得到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新阶段的特点较易形成,否则,会过多保留幼儿期的特点。
1.健康和身体素质的新作准备
入学准备是全面素质的准备,包括身体、学习和社会性适应等方面。有些家长或幼儿园过多注重大班孩子的学习,忽视其身体健康,其后果是孩子入学初期即难以适应生活上的急剧变化和紧张的学习任务,以至接连生病。
2.心理适应能力的准备
实验的大量资料证明,无论是身体准备、学习适应准备和社会性适应准备,首要的是儿童本身的学习主动性。如果儿童缺乏主动的态度,就得不到比较好的发展。强制也可能一时奏效,但最终是不成功的。有些孩子在入学后遇到的难题,并不是学习上或智力上的问题,而是生活自理问题,比如,不会整理书包,上课时找不到所要的书或练习本,接连丢失学习用具等。另一些孩子则因人际关系问题而困惑,如有的孩子因为小学教师不像幼儿园教师那样和自己密切接触,就以为教师不喜欢自己,因此不愿学习该教师教授的课程;还有些孩子因不会处理同学间的关系而苦恼。由此说明,入学前的社会性适应准备是十分重要的。
3.逐步从兴趣教学向动机教学过渡
幼儿的活动往往从兴趣出发,没有趣的事情很难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果缺乏指导,幼儿的兴趣就仍然停留在被动地由外界事物的表面特点所左右,不会产生较强的、持久的主动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对幼儿兴趣的指导是必要的,这实际上是培养幼儿的学习动机。从客观规律上看,幼儿园大班末期的幼儿已经有可能产生探索和思考的兴趣,如果教师因势利导,结合教学和日常生活引导幼儿提出问题和自己寻找答案,可以培养幼儿旺盛的求知欲、上进心和学习兴趣。
4.阅读能力提前准备
前阅读能力是学习的关键,比如,文字是符号,相对于图画和实物来说是抽象的,而儿童入学后要去适应大量的文字和符号。又如在语言方面,幼儿园老师对孩子说话往往是非常形象的,常常是罗列和描述许多细节,但是到了小学,孩子要面对许多术语和比较概括的指令,由此可能产生不适应。
5.任务意识的准备
这在体操方面表现得更加明显,幼儿园用比拟性的、描述性的指导语,小学从第一天开始就用口令,因此,在幼小衔接期,幼儿教师应该适当提高语言和教学内容的概括性,在各种活动中,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概括和推理等能力,促进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
6.规则意识的准备
而规则意识的缺失给一个人带来的负面效应,会影响他们在今后工作生活中的表现,影响他们人际交往状态,进而影响他们一生的幸福。例如,缺乏入学准备教育的孩子,到了一年级的课堂,仍然随意活动,难以自控。因此,学前阶段幼小衔接的任务,就是做好入学准备,为新阶段特点的产生和发展打下基础。
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和法律组成各种有序而稳固的系统,一个人要在这些系统中生存,必须认同并遵守相应的规则,才能与系统产生和谐统一,才能得到群体的承认和尊重,才能真正树立在群体中的地位和自尊感,否则就容易受到系统的排斥而变得不快乐,感受不到自我在群体中的价值感和幸福感。如一个从小不受约束的人,在群众中更容易受到挫折,他可能在幼儿园因抢玩具受到同伴攻击、在小学因上课讲话屡受批评、在工作中因无视制度得不到好的评价……而这些,往往不是因为不了解规则或故意违反规则,而是没有规则意识所造成的。所以他们明明是自己不遵守规则而造成对自己和他人的伤害,却总是觉得世界对他不公平。
7.时间观念的准备
调查发现家庭对儿童的时间观念培养有很大的缺失。很少有家长对孩子的时间管理方面有严格的要求,家长发现孩子做事拖拉、磨蹭,只是感觉到习惯不好,没有想到时间管理能力的缺失是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面对小学严格的作息时间,很多一年级的孩子在起床、到校、上下课时间、作业时间等都出现了问题。
8.前书写能力的准备
幼儿园不要求幼儿写字,但通过游戏和绘画活动培养写字所需要的基本素质或基本功。如坐姿和握笔姿势,空间、方位知觉能力,熟悉田字格和四线格,规范地画小圆形和横平竖直地画(写)直线的能力等。这是体现阶段性与连续性统一的教学方法,既重视打基础和培养基本素质,又不超越年龄特点。小学生一般在一二年级不留家庭作业,但不代表写字能力不重要,其实很多地方一二年级的学生作业任务还是比较繁重的,没有前书写的基本功,面对作业时,很多孩子会出现作业磨蹭的现象。
在你眼里是那些不再有用的“垃圾”,在孩子看来却可能是色彩缤纷的宝藏,它们甚至还可能具有某种情感上的意义,比如蝴蝶结可能会让孩子联想起拆礼物的快乐,而快餐店玩具会让他回忆起那次外出的愉快的就餐经历。
怪癖之一:玩具狂型
当你带孩子想到公园或朋友家去玩的时候,你让孩子挑选一件最喜欢的玩具带上,免得路上无聊。可是他几乎把所有的玩具都装进了包了,甚至包括那些只适合在家里玩的布娃娃。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
这是因为孩子的理解能力往往只限于字面上的含义,当你说“带上你想在公园玩的玩具”时,孩子就会把进入视线的所有玩具都带上,因为这些玩具都是他想在公园里玩的。
你该怎么办?
不要给孩子太多的选择,你可以把适合带到公园玩的玩具放到一起(即使脏了、湿了或者进了沙子也不至于被损坏的玩具),然后告诉孩子从这些玩具中挑选一件或两件带上。
怪癖之二:垃圾紧张型
每次你要倒垃圾的时候,孩子总会冲过来,把垃圾袋中一半的东西都挑出来,不让你扔,为什么他非要把家里变成垃圾场呢?留着那些已经旧了的扎礼物用的蝴蝶结和坏得不能再玩的快餐店玩具有什么意义呢?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
在你眼里是那些不再有用的“垃圾”,在孩子看来却可能是色彩缤纷的宝藏,它们甚至还可能具有某种情感上的意义,比如蝴蝶结可能会让孩子联想起拆礼物的快乐,而快餐店玩具会让他回忆起那次外出的愉快的就餐经历。
你该怎么办?
给孩子准备一个小盒子,让他把自己那些舍不得丢弃的小玩意儿都放进去,不然就会被扔掉。同时说好,假如小盒子满了他就必须要进行清理,否则就没有空间放进新的玩具了。或者,你可以选择在孩子睡觉或者不在家的时候倒垃圾。
怪癖之三:脏乱困扰型
吃饭的时候,面条掉到了地上,孩子便开始变得烦躁不安,直到你把地面清理干净,他才开始继续安静地用餐。
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做?
2、3岁的孩子正处于学习和了解纪律和规范的年龄段,他们会把这些纪律和规范认为是必须严格遵守的。假如你平时总是教导他要及时处理自己制造的脏乱情况,那么他就会无法理解为什么你会忽略掉在地上的面条,这会给他造成困扰,让他心烦意乱。
你该怎么办?
告诉孩子有时候某些事情是可以先放一放的,过后再找合适的时间处理,对他说你会在吃完晚饭后再清理,而且可以请他来帮忙,这样就会让他的情绪平稳下来,也会让他觉得自己很能干。
儿子依然七点十五分准时起了床,“妈妈,我穿着睡觉的这件内衣要脱掉吗?直接穿上衬衣吧?”儿子问我,我反问:“你觉得呢?”儿子回答说:“不脱。”我说:“那你自己决定就可以了。”说完,我就去做我的事情了,因昨天儿子说,好几个月都没有吃过油条了,今天的早餐想吃油条,昨天晚上就说好了,所以准备带他去吃豆浆油条。
我一切准备就绪,就等着儿子收拾好,一起出门。见他起床穿衣叠被已完成,进入卫生间洗漱去了,这时已经是七点二十几分了。我催促到:“快点了,还要出去吃早餐呢。”我在客厅无事,看起书来。儿子在卫生间,一会儿听他说:“今天这头发怎么梳都梳不平。”说完见他跑到客卧拿起吹风机又到镜子前,边吹边梳,折腾了好一会儿终于没有听到吹风机的声音了。从卫生间一出来,儿子对我说:“妈妈,这件薄的开衫我不穿了。”只见他手里拿着那件开衫,已经脱掉了。我说:“早上还是有点凉,穿上吧,中午热了再脱掉都可以。”儿子来了句:“这件衣服配我这个发型一点都不好看。”我说:“这件开衫多学院风呀,正适合你们小学生穿呢。”我还是想让他按着我的意思做,可是他就是不穿。跑到屋里拿出他的连帽卫衣,说:“我穿这件在外面。”我看了,说:“这件太厚了吧。你还是穿上那件背心吧。“儿子到屋里穿上背心,终于没有再说什么,看来他还是接受了这件衣服。可是出门时已八点过几分了,早餐的时间已耽误。
为了他的发型穿着,居然牺牲了他自己的早餐时间。我心里有些不满,一个男孩子为什么会这样注重自己的外表,干净整齐就行了呀。
早上的这些事情就这样过去了,我迫切地坐到电脑旁边准备学习,因为觉得自己早上没有很好的去引导孩子,在回家的路上还想着下午如何与孩子再谈谈这事呢。正好韩老师在小学群有解答问题,我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知道韩老师会给我惊喜,因为他对育儿这方面,已经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了。呵呵!听了韩老师的解答,心中豁然开朗,韩老师从这件小事,居然拓展那么宽的思路来解答我的困惑,真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学习到的呀,在这里真心地感谢韩老师给我的指导。
听完课后,韩老师解答的声音一直在我脑海中回荡,我告诉自己要静下心来,梳理一下早上听课的内容,下午再和孩子聊聊,做个尽职的妈妈,不能听了就完事了呀,不去实践,孔夫子说的好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嘛。加油!喻静。
终于到了下午放学的时候,和儿子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我有准备的和儿子聊起来。我说:“儿子,妈妈为早上的事向你道歉。对不起!”儿子说:“怎么了?妈妈。”“你看嘛,每天早上你都很注重自己的形象,而我却对你有些不满。我真心地向你道歉。你接受吗?”儿子说:“没关系,妈妈。”我接着又说:“你每天这样注重自己的帅哥形象,说明你对形象美这块是非常关注的,想着把自己美好的一面展现给大家。妈妈真心为你感到高兴。”儿子听后开心地笑了。我接着又说:“儿子,你知道吗,与形象美紧密相联的还有个心灵美。你能说一下,心灵美表现在哪些方面吗?”儿子很快地说:“乐于助人,别人有困难的时候一定要帮助别人。”我说:“你说的这点很对。在学校同学没有橡皮擦,没有修正纸等,你都能主动借给别人,你这点做的很好。妈妈真为你感到高兴。”儿子又说:“妈妈,我们同学都说外表美就是超级大帅哥呢。”我又说:“儿子,外表美是外在的,也很重要,让人看着舒服,有一种美感。而心灵美是内在的,更重要,体现在一个人很有责任心、勤俭节约、善良、助人为乐、有感恩之心、宽容大度、欣赏别人等等。如果一个人只是外表好看,而内心总是想着一些坏主意,去伤害别人,而不是像你所说去帮助别人,别人肯定会指着他说,这人只是外表好看,内心邪恶,有什么用。这样的人好吗?”儿子说:“肯定不好。”我又说:“只有外表美心灵也美,给别人的印象才深,给别人的印象才好,那才是超级大帅哥呢。妈妈相信你一定会成为这样的超级大帅哥的。”儿子又说:“心灵美就是要有责任心,要乐于助人,要有素质了。“我说:“儿子,那你知道责任心又体现在什么方面吗?“儿子说:“要对自己负责了。”我回答:“这一点你说的很对,要对自己负责,不管是在学习上,还是生活上,都要做最好的自己。哪下次,第二天你要穿什么衣服,是否可以晚上准备好呢,时间安排上更合理些可以吗?”儿子说:“可以的。”我又说:“那明天早上,你的头发还是梳不平,妈妈给你一个建议,干脆把头再洗一下,用吹风机一吹,想造什么头型就造什么头型了,是不是?“儿子说:”妈妈亏您想的出来,这不是更浪费时间了,还要花时间洗。”我说:“这个办法难道不好吗?省得你为了梳平头发,花好几分钟的时间,这好几分钟时间洗一下头完全够了。也免去你梳头梳不平时,总说怎么梳不平,怎么梳不平时心情不好的现象了。”儿子听后,说:“嗯,有道理。那明天早上您能帮我洗一下吗?”我说:“没问题。下次再有这种情况我相信你自己洗,也会洗的很好。”儿子听后笑笑。我趁热打铁:“儿子,你看,形象美这块,你已做的很好。自己不足的地方还是有,对吧,为了做最好的自己,每天都能修正一下自己,哪怕只进步一点点,都是进步。下次吃过饭后,不管是不是你洗碗,都要帮着妈妈把碗筷收到厨房去,而且凳子也要摆整齐,可以吗?做事的完整性上,妈妈相信你会做得越来越好。”儿子听后说:“那我洗碗时,您也要帮着我收哟。”我说:“没问题的。哇,儿子,我在想你形象很帅,心灵也越来越美,那才是人人喜欢的超级大帅哥呀。”儿子听后开心的笑了。
通过这次对话,看的出来,孩子对形象美和心灵美这块已有所了解,为了让他在心灵美上更加注重,做为家长的我,有责任每天想些办法来引导孩子。学习真好,加油!
家长怎样正确看待孩子的发问
成长中的孩子总是充满好奇心,他们总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来问爸爸妈妈,有的问题连爸爸妈妈都不知道怎么回答。面对孩子的喋喋不休的提问,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父母该怎样对待孩子的提问
孩子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心,经常会问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家长十分为难。有些问题说浅了会误导孩子,说深了又会引出一大堆新的问题。无暇回答时,更是烦不胜烦。那么究竟该如何对待孩子喋喋不休的提问呢?
弄清孩子想知道什么
孩子对未知世界总是怀有强烈的探知欲,提问就是其中一种反应。之所以问题稀奇古怪,是由于孩子年幼,思维和表达能力有限,往往无法提出一个有效地问题来获得他要的答案。因此父母应该先确认孩子到底想问什么,或设置一个类似或接近答案的问题来帮助孩子确定。例如当孩子对母鸡伏在草堆上的行为感到疑惑时,父母可以问他“你想知道鸡蛋是从哪里来的?”或“你想问鸡在那里呆着干什么?”以这种方式来锁定孩子的疑惑,回答起来就有的放矢了。
回答问题实话实说
许多父母都忌讳回答一些敏感的问题,尤其是涉及到性。殊不知这样会造成孩子错误的认知,影响他长大后的思维。其实孩子对事物的了解只需要一个雏形,父母只需用适合他年龄的词语,简单回答就可以了。譬如父母在亲吻被孩子看见,他也许会问:“爸爸你在做什么?”父亲可以大大方方跟孩子说:“爸爸喜欢妈妈,所以吻吻她。爸爸也同样喜欢宝宝。”说完也在孩子脸上亲一下,让孩子明白亲吻是一种爱的表现,而不是什么丑恶的事。这既简单而诚实地解答了孩子的问题,又避免了尴尬,孩子也能接受。
答不上怎么办
遇到回答不上的问题,父母千万不要胡乱解释或搪塞了事。先承认自己不知道,然后引导孩子和自己一起去寻找答案,或者参阅一些相关书籍,或者向别人请教。这样做的目的一是让孩子明白,个人能力是有限的,父母也有不懂的时候。二是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诚实品质。三是告诉孩子,了解事物的途径有多样性,每个人都要尽可能地通过各种途径学习。
善待孩子的提问
孩子爱提问是好现象,说明孩子具有学习意识。父母一定要耐心,不要轻易打断孩子的问题。无论孩子的问题让你多么心烦,也不要有厌恶的言行,这样会挫伤孩子的探知欲,甚至使他们丧失进取心。确实很忙时,可以告诉孩子:“妈现在很忙,等妈妈忙完了再回答你的问题好吗?”要知道,大人们回答问题的方式、语言甚至技巧,将会对孩子今后如何学习、智力开发等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那为什么中班幼儿已经经历过两个学期的小班幼儿园生活,而升到中班后,有的幼儿还会出现哭闹现象呢?两个月的暑假生活,幼儿是家庭生活的中心,尤其是人口多的家庭,一家子人可能都围着孩子转,亲子之间的互动频率是很高的,整日都是关注的焦点,。而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的交往对象发生了改变,无法延续家庭那样一对一或多对一的相对不变的关系,且老师们对所有的小朋友都要去关注,所以每个幼儿受到的关注减少,孩子的心理落差大,没有了家里那种备受宠爱的感觉,所以才会有种种不适应。
每次看到孩子入园时哭哭啼啼的情况,有的家长会很着急,可能回到家后,家里人在一起就会说:怎么办啊?今天上学又哭了。或者在送孩子入园或接孩子离园的路上,和孩子谈论的话题永远都是:我们今天不哭好不好?我们要做个好孩子。等等如此,殊不知家长已在潜移默化的行为表现中巩固了孩子哭闹的现象,孩子的入园焦虑现象完全是被成人引起来的。当家长感到紧张、无助、或恋恋不舍时,孩子很自然地会产生同样的情感体检。
所以,首先我们的家长要放松心态,每个孩子的适应能力都是不一样的,情感表达的方式也是不一样的。不要因为孩子一时的表现而心急,每天多和孩子轻松的谈谈孩子在幼儿园发生了哪些开心的事,做了什么游戏啊,喜欢和哪个小朋友一起玩等等,相信孩子们不久一定会成为独立的勇敢的个体。
儿子今年五年级了,我们陪他走过了(11)年,儿子从小就好动调皮,有一颗爱动小脑筋的脑袋,可随着儿子越长大,离我们所期待的“乖巧、听话、懂事”越来越远了。有时候我们想想是否对他过度纵然,过于放任了。现在儿子迷上了玩游戏,一放学作业马马虎虎完成就马上开始游戏,也不复习了,做点老师布置的作业拖拖拉拉,说说他回答你“马上、一会会”可最后玩的把什么叮嘱都抛脑后了。因为这样他的成绩越来越跟不上,让我们家长很头疼,也因这样给他报了几门补习班希望他能有所进步。也许是我们家长这几年没有都没有好好督促、教导,好好陪伴他复习功课,一起帮助他解决学习上的问题有很大关系,这是我们家长需要反省的。
孩子一天天长大,我们总觉得他这不会那不会,处处去关照帮助他,其实孩子的能力有时候超出我们想象的,关键是我们会不会放手让他去做。我记得去年因家里他爷爷脚受伤了,不能送他上下课,我就对他说“你现在大孩子了可以自己去上学了”儿子就很体贴的回答“我可以的”然后在我叮嘱路上安全的情况下上学了,放学我们忙没时间接他,儿子也会自己走回来。有时候在家里看我们在忙他也会过来一起帮忙,把自己小房间桌子上的书本都归好,整理好,自己的书包也整理的有次有序,在这点上让我们很欣慰,儿子可以有了自理能力。就是在学习上,我们也希望他能自觉,端正学习态度。
看了这本家庭教育的书(务实孩子做人的根本)这也是做人的根本,人生的基础打不好,以后的人生也不会成功。首先学会做人,其次才是学习成绩。做人首先要有道德基础,有能力面对生活所带来的挫折和困难,做一个有道德、有有责任、有礼貌,守信用的人。
要平等和孩子沟通,教育孩子正确看待挫折,要有勇气面对和承担。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做一个有礼貌,懂感恩的人。不管在家里、学校还是社会上,见到人要有礼貌的打招呼,多帮助人多为别人着想。
要有责任心,敢于承当,面对生活中遇到的事,特别是自己做过的事。好事不邀功,坏事不推卸责任,要敢于承当自己所犯下的错误。要以平常心看待生活中赞美与表扬,要懂得、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做一个低调的人,要多象他人学习,学习他人的优点。
要诚实守信,做一个诚实的孩子尤其重要,诚实的心态面对父母、老师、同学及一切的人。
同时我们家长也希望孩子在以后生活中慢慢改变自己,今后我们家长也要做好榜样,以身作则。尽量抽出时间陪孩子一起,积极配合学校好好教育好孩子。
现在年轻的父母们,基本上都知道教育孩子要“正面激励”,整天“宝宝真棒!”、“宝宝太厉害了!”。但是这么一味地夸,真的好吗?万一哪天没人夸了,孩子心里难道不会有落差?
所以,夸孩子可以,但要讲究方式方法。
如何表达才是对孩子最适用的夸奖方式呢?一起来看看这些基础的表达方式吧。
1、夸具体不夸全部
“宝宝真棒”,这样的表扬对家长来说真是轻车熟路。在家长眼里,孩子的每一个成长细节都是值得惊叹和赞美的——宝宝会笑了,宝宝会翻身了,宝宝会蹦了,宝宝说话了……就是在这种不断的惊喜中,家长已经习惯于对着孩子说出“真棒!”、“真好!”这样的评价,甚至一句轻轻的“啊”都充满着赞赏的语气。
家长随口的夸奖,可能意识不到会带来怎样的消极影响,直到有一天,发现孩子变得害怕失败,经不起一丁点儿挫折。总是笼统地表扬孩子,比如你真棒,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许孩子只是端了一次饭,妈妈与其兴高采烈地表示“好孩子,你真棒”,不如告诉他“谢谢你帮妈妈端饭,妈妈很开心”。有针对性的具体表扬会让孩子更容易理解,并且知道今后应该怎么做。
2、夸努力不夸聪明
“你真聪明!”——又一个家长惯用的评语。
家长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如果都用“聪明”来定义,结果只能是让孩子觉得好成绩是与聪明划等号,一方面他会变得“自负”而非“自信”,另一方面,他们面对挑战会采取回避,因为不想出现与聪明不相符的结果。
美国的研究人员让幼儿园孩子解决了一些难题,然后,对一半的孩子说:“答对了8道题,你们很聪明。”对另一半说:“答对8道题,你们很努力。”
接着给他们两种任务选择:一种是可能出一些差错,但最终能学到新东西的任务;另一种是有把握能够做得非常好的。结果2/3的被夸聪明的孩子选择容易完成的;被夸努力的孩子90%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3、夸事实不夸人格
“好宝宝”是典型的夸人格,家长会无心地将其挂在嘴边。
但“好”是一个很虚无的概念,如果孩子总被扣上这样一顶大帽子,对他反而是种压力。
成年人也是,当领导不断夸奖你时,开始还会沾沾自喜,但慢慢地就会感觉到压力,甚至不想做得完美,以便得到喘息的机会。如果家长的称赞总是“言过其实”,孩子也会有压力,觉得自己不配这样的赞美。他们会怎么办呢?那就是在你刚刚赞美完他的时候,他就做出让你头疼的事情,以示“真诚”。
4、夸样貌不夸礼貌
“真可爱、真帅气!”这是家长喜欢的夸别人家孩子的用语。
可孩子还很小,不会分辨,夸样貌就会让他们认为这是他们的本领,一旦认为天生的漂亮是值得骄傲的资本,就会看不起长相平平甚至丑陋的孩子,这就给他们造成了误区。其实,你可以夸奖孩子的微笑和有礼貌,这是他们自己努力的结果。
每个孩子都喜欢被夸奖,过度的夸奖总是会适得其反,因此夸奖就要夸在点子上!
家园共育《育儿知识:如何教大班孩子正确看待输赢》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大班集教活动方案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