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察幼儿心思、善于沟通

06-02

不容争辩,当我们化身为孩子们的老师,我们需要把自己教育实践中的见闻感受记下来,而教育笔记可以帮助老师完善教育方法和措施。你是不是不太清楚教育笔记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体察幼儿心思、善于沟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昨天下午,我让幼儿手指点画,画小蝌蚪,小朋友们对画面上出现的一个个小黑点都很感兴趣,可能是在玩玩画画中,孩子们都很放松、很快乐,到后来,有个别幼儿在教室里跑了起来,我看到楠楠满教室的乱跑,我大声喊了起来:“楠楠又在跑了,快回来坐好!”楠楠回来了,她眼睛一眨不眨地看着我,不一会儿,她哭了起来。(她可能感觉到了我真的生气了)我急忙和她到盥洗室给她擦眼泪和汗。(因为刚才跑得满头大汗)我边擦边对她说:“老师怕你摔跤才让你回来的,为什么哭呢?”她撅着嘴不说,我又对她说:“是不是老师喊你的声音太响了?”她点点头……刚进去准备上课的时候,她还像一只快乐的小鸟,叽叽喳喳地叫着:“X老师来了,X老师来了”然后过来抱着我的腿……而现在我回头一看她,小眼睛红红的,我准备走了,(因为昨天下午我不带班,只上艺术活动课)她也没有给我一个微笑,也没有主动和我再见……

回到家,这一幕一直在我眼前出现,并影响了我的情绪,总觉得自己为什么要发火,让她回座位,完全可以心平气和地说。现在我的心情很不是滋味,那楠楠呢?会不会回家心情也很不好?

今天一上班,我就进教室看楠楠来了没有,我一眼就看到她了,就主动和她打招呼:“楠楠来了!”她呆了一下,看到我的微笑,她也笑了,过来抱住了我……我想我不用再提昨天的事了,一个拥抱已经够了,让我又一次体会到孩子的心是纯洁的、善良的,作为幼儿园教师,真的要处处小心地呵护童心!

yJS21.com更多精选教育笔记阅读

云鹏的小心思


云鹏是个爱挑食的小家伙,喜欢的菜能吃两份甚至三份,不喜欢的菜只挑选下喜欢的,将不喜欢的留在盘里,然后就会对老师说:老师云鹏肚子疼。

第一次云鹏说的时候我们都信以为真,很紧张的抱过来揉揉肚子,喝电热水,不再强求云鹏继续吃,可是当让云鹏收好盘子,坐到后面的时候,便没有再说肚子痛。又一次,吃的是胡萝卜、山药炖排骨,云鹏将排骨和山药都吃光光了,将胡萝卜都留在了盘子里,然后又说肚子痛。

之后一段时间我都在观察云鹏,只要吃鸡蛋、胡萝卜,云鹏都会说肚子痛,我们觉得有蹊跷,上次也是将胡萝卜留在了盘子里,我便顺着孩子的话,像上次那样,抱在了怀里,肚子痛我们要上医院了,医生要给我们打针,病才能好了,听我一说,云鹏接着说不疼不疼了。我当时也有顾虑,如果孩子是真的肚子痛,听我这样一说以后会不会不敢告诉我们自己不舒服了呢,但一想,孩子不舒服都是能表现出来的,体温、情绪等,都有不一样的地方,心一想就放心了。

揣摩孩子的小心思


2014年2月春季开学,我来到了托三班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小集体,对于这个平均年龄不到三岁而且男孩子占绝大多数的小集体,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心理准备。

不出所料,班上的孩子非常调皮,几乎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独有的个性,让老师们应接不暇。其中有那么一个男孩子叫潘浩喆让我印象非常深刻,下面我列举三个例子。

幼儿园的老师都知道,孩子每次外出活动几乎都是一个小朋友拉着另一个小朋友的衣服,也就是常常说的拉火车。但是有那么一个孩子从来不拉火车,每次都需要老师单独叫他,轻轻说还不行,要发火似得大吼才有效果。不只是这样的一个现象,还有很多类似的事情。

有一次我组织孩子外出玩大型玩具,活动结束后,所有孩子都乖乖的听老师指令回到了教室,可是一清点人数,少了一个。急的我到处找孩子,在大型玩具旁边转悠了好几圈,结果一个小脑袋从玩具洞里边钻了出来,看得我哭笑不得。

每次上厕所也是同样的状况,潘浩喆上完厕所不会立刻回到自己的座位,而是悄悄的藏到卧室自己的床底下,自娱自乐的玩起了捉迷藏,每次都是急的老师到处找孩子。

针对潘浩喆的种种表现,我们班上几位老师共同分析,到底是为什么他每次都会特立独行?每次都不跟着集体走?最后我们形成统一的意见,难道是他想用这种独特的方式来引起老师的注意。对此,我们共同商量了一个对策,以后不管拉火车外出活动,玩大型玩具还是上厕所只要他不主动跟着我们走,我们也就不单独叫他。

我们这样坚持了一周,每次排队时他不主动来,我们就不叫他,玩躲猫猫时我们也不找他,就当是什么也没有发生。结果奇迹出现了,排队的时候他主动拉火车了,也不自己一个人藏床底下玩躲猫猫的游戏了。

原来孩子的性格是这样啊!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小个性、小心思。作为老师我们应该从孩子的表现分析孩子的想法,切忌盲目批评甚至体罚孩子,这样我们的教学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

老师们用心思考和发现


最近,和孩子们一起玩了新的体育游戏玩具“梅花桩”,发现这个简单的“梅花桩”玩具幼儿十分的喜欢,我们一起玩了几个游戏,发展幼儿的跳的能力和平衡能力。

我们练习幼儿双脚并拢跳的能力,每个孩子拿一个梅花桩,找一个空的地方放下来,练习双脚并拢跳过它,这个一点也不难,基本上所有的孩子都能跳过,接着把梅花桩放到规定的区域中,两边画好线,从线的一端双脚并拢跳过梅花桩,掉落在另一端的线上,这里有了距离的要求,线的距离不要太远,幼儿还是可以跳过去的,接下来把两个梅花桩叠起来跳,这里给了幼儿一个高度的的挑战,双脚并拢跳过两个梅花桩的高度,这是具有挑战性的游戏,孩子们可有兴趣了。这里就可以看出幼儿之间的能力的差异了,有的孩子能够较标准的双脚并拢跳过去,有的孩子跳的时候双脚分开了,但是落地的时候并拢了,有的孩子双脚落地时候双脚没有并拢,也有个别孩子跳不过去或者不敢跳的,但是在几次联系以及老师的不断鼓励下,总体水平还是可以的。

接下来把梅花桩摆成弯弯曲曲的一条线,每个像个距离三十公分左右,有的近一些,有的靠在一起,创设成小池塘的情景,请小朋友们一个接一个走一走,在走的过程中练习身体的平衡感,也在走的过程中减少了活动量,适当的进行了休息。

最后是一个小游戏,刚刚练习了这么久,我们要来比一比,谁跳的又远又稳。

幼儿当一回小青蛙,一个接一个的从一片荷叶上跳到另一片荷叶上,谁能够不从荷叶上掉到水里,能够稳稳当当的过长唱的小河就是胜利者。小青蛙们可愿意挑战难度了,从一个荷叶跳到另一个荷叶上,可神气了。最后我们一起坐到荷叶上休息,讨论一下谁跳的最好,下次我们还可以怎么玩,真是不亦乐乎。

小小的一个梅花桩有这么多的玩法,达到了一物多玩的效果。

善于发现的眼睛


在每个班级里面,我们往往能看到这样的孩子,一部分幼儿听话懂事,也有一部分是调皮捣蛋的孩子,这明显就是两个截然不同的角色。因此,前者往往被人关注,是树立对象的榜样,而后者属于被人破坏形象的一种,往往别人贴上了“调皮”的标签,使我们看到的都是孩子的“调皮捣蛋”。因而,很容易使人忽略幼儿的优点。

看了5月份的幼教期刊,使我一直记得吴老师的师傅给她说过这样一句话“用你的眼睛,每天去发现孩子(指调皮的一个孩子)的一个优点,然后告诉我。”师傅的要求对她而言感到很诧异,但吴老师还是照做了。在一次语言活动时,老师给孩子们组织念儿歌,看着故意做小动作的洋洋(调皮捣蛋的孩子)

,吴老师便故意为难他,让孩子把儿歌说一遍,谁知孩子一下子把儿歌背诵下来了,老师也感到吃惊。游戏时间,平时的洋洋会搬着椅子东碰一下,西撞一下,那天居然看到洋洋到区域划分的地方安静地在插雪花片,一下子孩子的“双层列车”就出来了,突然老师觉得孩子变得听话懂事了。午饭前休息时间,那天洋洋还主动提出讲故事给大家听,受到了孩子们的一致肯定。老师看到了孩子的一举一动,顿时有所觉悟,原来,不是洋洋太调皮,也不是洋洋没有什么优点,而是自己的偏见蒙蔽了自己的双眼。

作为教师,我们的确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不仅要善于发现那些聪明乖巧能干的孩子,更要善于发现那些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孩子的优点,因为,如有你的眼睛看到的是孩子的优秀时,那么这个孩子就已经是优秀的了。

正如,在我们周围听到的事情比较多,有些是真实的,但也有些是虚假的,眼见才能为实,需要我们进一步去了解、去观察、去发现、去证实。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更多的收获,更大的惊喜。

教育随笔:善于接住“问题皮球”


春暖花开,吃过午饭后,孩子们最喜欢到处走走,寻找春天的气息——“老师老师,看,花开了!”、“老师老师,小草绿了,树上长新叶子了!”孩子们在路边边走边叽叽喳喳的说个不停,像一群快乐的小鸟。这时,有一个孩子拿着一片树叶跑过来问我:“老师,这里有一片红色的叶子,它从树上掉下来了。”“红色的叶子?哦,那里有好多!”孩子们一下子发现了!原来是一棵香樟树,树下飘落着好多的树叶,红红的一片。大家都跑过去,蹲下来捡树叶了。这时,又有位小朋友问我:“老师,大树不是到秋天才掉叶子吗,怎么春天也会掉这么多叶子呀?”“这时因为——”我一下子顿住了,我知道香樟春天落叶,但我并不知道原因呀!看着孩子们求知的眼光,我该怎么回答呢?

我想了一下,反问:“是呀,这棵树怎么会在春天落叶呢?你们知道为什么吗?”孩子们有的摇摇头,有的说“会不会是树快要死了,所以叶子才会掉下来呀!”“会不会是没有营养了,要加营养了吧!”孩子们七嘴八舌的议论起来。“这些都只是你们的猜测,到底是什么原因老师也不太清楚,那我们该怎么办呢?”我又把问题抛给他们。孩子们思考了一下,有人就提出来“我们可以去问问保安爷爷,他会栽花,肯定知道为什么?”有的说“我回去问问我爸爸,他一定会知道!”还有的说“我们可以到电脑上查一下呀,我姐姐说电脑上面什么都有!”孩子们的想法真多,我给他们一一“点赞”,同时给他们布置任务,自己想办法去寻找答案,明天来告诉我们……

我们常说: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一直以来,老师的任务就是传递知识,解答疑惑。但我想,现在我们更多地应该是培养孩子遇到问题能独立思考,并能自己去寻找答案、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们要善于接住孩子抛过来的“问题皮球”,并能有技巧的把“皮球”抛回去给孩子,给他们自主思考、探究的机会。

善于观察和倾听幼儿的同伴语言


-->

以同伴为背景的语言环境,也是影响幼儿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因为相对于和教师交往而言,同伴交往这个语言环境是比较宽松自由的,幼儿可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随意地交流自己的喜怒哀乐,和同伴起冲突时也渐渐学会用自己的方式来有效地解决问题。这一过程不仅可以提高幼儿的

社会交往能力,还可以促进其语言能力的发展。在日常活动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幼儿积极主动地和同伴交往,充分发挥同伴资源对幼儿语言发展的重要作用,而且还要通过观察和倾听幼儿的同伴语言,提高语言教育的效果。

一、明确同伴语言对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意义

同伴语言是指在日常活动中幼儿之间交往时使用的语言,对幼儿自身的发展和对幼儿语言教育的重要作用是不容置疑的。

1.促进幼儿语言能力的发展

语言不仅是人际交往的工具,它自身也是在与人交往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幼儿同伴之间的交往是对等的,他们之间一般不存在“谁怕谁,谁服从谁”的现象。因此,幼儿在租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他们必须注重交往语言的运用,如他们需要得到别人的帮助,或者想加入某个游戏,或者想玩同伴正在玩的玩具等。这些都促使他们和别人交谈。在这个过程中,幼儿逐渐学会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学会仔细倾听对方的讲话,然后做出有意义的回应,并且还能够提出一定的问题,使得双方的谈话继续下去。通过运用语言达到自己的目的,幼儿在生活中产生了“说”的兴趣,他们的语言运用能力逐渐得到了发展。

2.反映幼儿语言的真实发展水平

要对幼儿语言发展进行更有针对性的指导,教师有必要了解幼儿,而宽松自由的同伴交往环境是了解幼儿语言发展真实水平的一条重要途径。幼儿在与同伴交往中,由于没有来自成人的干扰,因此在这个非常自然的情境中,他们是最为放松的,展开的谈话是无拘无束的,因而所表现出的语言水平以及语言表达的态度和行为习惯反映的常常是真实水平。有时我们会发现,幼儿在和成人、同伴交往的过程中语言水平差距较大。如有的幼儿在集体、教师面前一般比较沉默,即使说话也会结结巴巴,而和小伙伴谈心时却表现得能说会道、活泼可爱。

孩子的心思你要猜


兰兰是我们班一个文静、听话的好孩子。

在班里什么事情都做的很好,可以说在老师的眼里是个乖乖女,非常让老师省心,让老师放心。

每次入园时,她总会笑着说声“老师好”,叫的我们心里美美的,甜甜的。

可是不知什么原因,今天早晨入园时,兰兰哭哭闹闹的,让奶奶抱着,奶奶一放下她,她就打奶奶,老师问她为什么,她不说,奶奶问她为什么,她也说不出来,就是撅着嘴不高兴。

我心里很着急,兰兰昨天还好好的,为什么今天闹情绪呢?我有些不解,一定有什么原因。

对了,昨天下午,原因可能就是昨天下午的事。

记得昨天下午,我们班的小朋友轩轩有些不好受,我把轩轩叫过来,又问又抱,让兰兰看见了,一向认真画画的兰兰,走到我身边好几次,好像有什么事似的,我没在意的告诉她回到座位上认真画画。

对呀!兰兰的心思我猜出来了。

兰兰当时流露出羡慕和嫉妒的眼光,好像在说要是抱抱我该多好呀!想到这里,我一把抱过她,紧紧的搂在怀里,她虽然哼哼着,但一下抱住了我,我给她奶奶使了个眼色,奶奶悄悄的走了。

我抱着兰兰,来到小板凳边坐下,慧慧还是抱着我,我笑着和她闹着玩,说:“我知道你想干什么?”又点着她的小鼻子,说:“你想让我抱抱你!”兰兰偷着笑了笑,不一会儿,兰兰像小兔子一样,活蹦乱跳玩起来,好像在宣布我的愿望实现了。

孩子们的心思像湖水,清澈却深不可测,我们只有细细的观察,细细的体会,才能猜出来。

作为一个幼教工作者,孩子的心思你要猜,你要揣摩,才能让孩子更好的成长和发展。

善于发现孩子的优势


孩子的优势得不到发挥,是教育的失误;不能发现孩子的优势,则是失败的教育。美国著名成功心理学家唐纳德克利夫顿在与其好友合著的《飞向成功》一书中,讲述的一个寓言故事,或许能给我们些许启迪。

故事的大意是:小兔到了上学的年龄,被父母送到动物学校。在学校里,小兔最喜欢上的课是跑步,几乎每堂课都得第一名,小兔为此感到高兴;小兔最不乐意上的课是游泳,不管它怎么努力,总得不了好成绩,小兔为此感到苦恼。但小兔的父母不同意小兔有所放弃。当老师看到小兔为上游泳课苦恼时,表示愿意给小兔提供帮助。老师对小兔说:跑步是你的强项,是你的优势,

小兔专心致志练游泳的结果是:一段时间的训练下来,不但游泳水平没有多大长进,就连它的优势——跑步的成绩也下降了许多。我们通常会把类似的情况当作违背教育规律的范例来自醒。但在现实教育教学过程中,由于有的教师生搬硬套、片面认识或错误理解“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等传统理念,致使他们在贯彻教育原则时会不自觉地闹出类似上述故事中荒诞的笑话。

发现优势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因材施教,就是在教育教学中要做到以人为本,以孩子为教育研究对象,根据孩子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的过程。发现孩子的不同特点,是教育过程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以发现孩子的优点和缺点、长处和不足。教师只有发现了孩子的优势,才有可能做到因材施教。很难想象,对孩子缺乏系统研究和充分了解的老师,会把孩子教成啥样。

发现优势是人本教育的基础。人有所长则必有所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长处,但同时每个人都不可避免地存在着这样那样的缺点和不足。有的教师往往过于看重孩子的缺点和不足,并试图让孩子克服所有缺点,弥补所有不足。一个人有缺点和不足固然需要克服和弥补,但如果让孩子把主要精力都用在克服缺点和弥补不足上,那么孩子就可能因此丧失自己的优势。况且,一个人的缺点和不足往往要比他(她)的优点和长处多得多,怎么能克服、弥补完呢?!

成功心理学家提醒我们的是:衡量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是看你的教育是否让孩子发挥了最大优势。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究不同教育对象的个性特点,要有分清哪些是“兔子”、哪些是“鸭子”的眼光,要有让“兔子”和“鸭子”各自发挥自身优势的气魄和胆量。只有发现了孩子的优势所在,才能开发孩子的潜能,引导孩子发挥其优势特长。如果教师不能发现孩子的优势,不注意研究孩子的不同特点,看错了、教错了孩子,不管孩子愿意不愿意学、适合不适合学,就硬性安排孩子参加这样那样的所谓兴趣班、特长班,那么,即使再热情、再努力,对孩子的成长也都将无济于事。

发挥优势是人本教育的必然。人本教育的核心,是教育必须关心孩子的身心状况,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孩子的自身价值、充分发挥孩子的自身优势。人本教育的方式和方法,是建立在教育者对孩子个性的科学理解基础之上的人性化教育过程。理想的教育目的,就是让每一个孩子能够按照自己的优势去发展,但有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作为老师必须充分了解孩子的优势所在,并善于采取恰当的方式和方法,引导孩子,使孩子的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如果让孩子忙于“避短”而忽视“扬长”,则孩子的优势就难以发挥,孩子的潜能就难以开发。在知识经济时代,教师要充分了解孩子的优势所在,让孩子在受教育的环境中感到心情愉悦,才能发挥他们的最大优势,孩子的学习才会富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孩子才能提高综合素质、取得学习佳绩。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体察幼儿心思、善于沟通》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笔记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幼儿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