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看:孩子进入大班,我们该怎么做? 9大要点让孩子健康成长

06-10

家庭有家庭的好处,学校有学校的妙处,两者结合,可以让教育更有意义!教师在一定情况下要进行家访,了解情况,用心教育孩子是每一个家长与教师的责任与使命!那么,家长可以配合教师做哪些工作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必看:孩子进入大班,我们该怎么做? 9大要点让孩子健康成长”,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大班是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一个转折点,也是孩子从游戏阶段转向学习阶段的时期,那么幼儿园大班育儿知识,有哪些事项是该注意的呢?

1、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孩子在幼儿园读大班的时候,就要培养好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孩子上小学之后,课业压力就会稍微增大,所以事先培养好习惯对一年级的学习就会游刃有余了。

2、灌输孩子时间观念

孩子在家在园都会游戏看电视等等活动,活动之前老师和家长可以提前声明游戏时间,时间到点按时结束,收拾整理,给孩子以时间观念和做事的层次有序性。

3、端正孩子课堂行为

在课堂上,让老师培训孩子的课堂行为,让孩子养成正确的坐姿、举手回答问题、翻书不影响他人、有效率的做笔记以及不哄挤等课堂行为。

4、培养孩子的兴趣

到了大班的时候,孩子不仅理解力、记忆力较强,而且能接触学习的类别也比较多,所以这个时候,家长们可以多点与孩子沟通,让孩子选择自己所喜好的专业技能,并加强学习,养成一种兴趣,还能陶冶孩子情操。

5、增强孩子动手能力

听说读写的方法不仅可以培养孩子的听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家长们可以事先问孩子,喜欢做些什么,给予正确的引导与鼓励,有空余的时间,家长们可以和孩子一起探讨,一起做自制小手工艺品,增强孩子动手能力。

6、培养孩子的心胸

6岁左右的孩子,正是贪玩好斗的时候。一群小朋友一起玩,难免有磕磕碰碰,打闹吵架,家长们应该教导孩子做一个心胸宽广的人,不能因为一些小事就和小伙伴们计较,或者在幼儿园里哭哭啼啼的,即使发生过一些不愉快也不能记仇!应该友好的和其他小朋友们相处,玩具和零食要大方的和小朋友分享,这样才能被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交到更多的好朋友哦!

7、培养孩子安全意识

孩子的健康安全,是家长们最关心的事。因此家长们要让孩子记住在幼儿园的时候不要推挤踩踏,在有水坑的地方要注意防滑,注意桌脚等尖锐的东西,地上的东西不能捡起来吃,也不能吃陌生人的东西,如果陌生人问家里的情况时不告诉他,更不能跟他走哦!从小给孩子灌输这些安全常识是因为现在的坏人无孔不入,从小让孩子懂得自我保护!

8、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走出第一步的动力,如果孩子过于害羞、自卑,只会拥有蜷缩在父母的臂膀之下,永远不敢自己去实践尝试。因此家长们应该多鼓励孩子,让他们觉得自己能行,鼓励他们去尝试、去体验、去感知这个世界!

9、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

无论在幼儿园还是将来上小学,孩子都有很长的时间不在父母身边,因此家长们应该培养孩子的自我管理能力,这样出门在外才能更好的照顾自己。家长们可以让孩子在家里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例如:收拾床铺,收拾自己的玩具,洗帽子、袜子等,这些家务劳动不仅培养了孩子乐于助人的精神,更是培养了孩子动手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让“逆反期”的孩子健康成长


许多家长都知道,孩子在中学期间会经历性情急躁、不听话的逆反期。但有的家长发现,自己只有几岁的孩子也出现了同样的症状:教他往东他偏向西;父母教育他时,他不是瞪眼就是顶嘴。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大多数孩子都会经历两次典型的逆反心理阶段,3岁至5岁期间称为“第一逆反期”,12岁至20岁期间称为“第二逆反期”。

处于逆反期的孩子不愿让别人干涉他们的事,一些极端逆反的孩子还容易出现行为问题,让家长束手无策。

对3岁至5岁的孩子来说,他们以前作为婴儿在父母的怀里玩一些游戏,但现在他们具备了基本的生活能力后(如学会自己吃饭、穿衣服、系鞋带),活动的范围增大了,很多事情愿意自己做。随着主观能动性越来越强,他们对成人的要求、惩罚等常会表现出执拗、逆向而行。

要让逆反期的孩子健康成长,父母的责任很大,特别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

1、孩子发生逆反行为时先要充分理解他的感受和想法,然后指出孩子行为上存在的各种问题;

2、要针对孩子自尊心强的特点,尊重他们的自主权,即使孩子出了些差错也不要过多责怪,尤其不要当众责怪;

3、养成经常与孩子谈心、交换彼此想法的习惯。

改变孩子饮食习惯,让孩子健康成长


宝宝饮食的不良习惯,很多时候是在家长不合理的饮食带动下形成的。那么,如何才能改变孩子的饮食习惯,让孩子们恢复健康呢?

1.尽可能自己做着吃

如今,为节约时间,人们更喜欢在外面就餐,或直接购买半成品或成品食物。此类食物一般热量及脂肪含量较高,在制作过程中造成大量的营养素流失,从而易造成人体营养素不足或营养过剩。所以,我们提倡有规律的家庭饮食,一天三餐中,争取能有两餐在家解决,从而既能让孩子们更多地享受愉快的进餐氛围,也能改善其健康状况。

2.吃饭要定时、定量

一天三餐或四餐的时间要相对固定,进食量也要相对固定。早餐一定要吃好、吃饱,并摄入一定新鲜果蔬,食入总热量应为一天的30%。同时适度减少晚餐的进食量,如孩子睡前有饥饿感时,可让其喝一杯鲜牛奶,这样既不会加重肠胃的负担,又有助于孩子的睡眠。

3.替换零食种类

对于已习惯吃零食的孩子,可将其常吃的糖果、巧克力、口香糖、汽水、蜜饯等高糖、高热量的点心、零食更换成纯牛奶、酸奶、水果等低脂高纤维类食品,同时减少其饮料的摄入量。口渴时尽量选择白开水,因为白开水才是人体最健康、最经济的水分来源。

4.烹调口味尽量清淡

食物烹制时,尽量少加入刺激性调味品,食物宜采用蒸、煮或凉拌的方式烹调,让宝宝减少食用油的摄入。

5.放慢进食速度

细嚼慢咽有助于孩子细细品味食物,并提高对饥饿的忍耐性和食欲敏感性,找到吃饭的自然停止点,避免饮食过量。还可以用游戏的方式,如我们比一比谁咀嚼的时间更长,来培养宝宝细嚼慢咽的习惯。

专家推荐孩子5种健康早餐 让孩子健康成长


怎样吃早餐才是健康的呢?下面为孩子推荐5种健康食物,适合早餐加入。

按照膳食金字塔的分类方法把食物分为谷类、蔬菜、水果、肉类和奶类,如果食用了两类或者少于两类就算早餐质量差,食用了其中三类则为早餐质量较好。

番茄

可以降低血中胆固醇含量,保护皮肤健康,维护胃液的正常分泌,促进红细胞的形成,对牙龈炎、牙周炎、鼻出血和出血性疾病患者有扶正固本的作用。

吃法:直接生食,拌沙拉或其他方式凉拌。煮食或做番茄酱。

玉米

可增强人的体力和耐力,刺激胃肠蠕动,保护皮肤,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清胆固醇,对抗眼睛老化。

吃法:吃玉米时应把玉米粒的胚尖全部吃进去,因为玉米的很多营养都集中在里面。

蘑菇

蘑菇中的维生素不仅种类多,含量也高。能降血压,改善神经功能,增强人体免疫力。

吃法:蘑菇烧菜时与荤素均能搭配,也能烧汤,也能拌着吃。

鸡肉

鸡肉的蛋白质含量高达24.4%,吃鸡肉能增强体质,又不会过度肥胖。益气养血、滋养补虚。

吃法:鸡肉切成蓉,可与蘑菇、玉米、鸽蛋等多种材料搭配烧汤,味道鲜美。

土豆

含有人体所需要多种营养物质,在各类食品中,只有牛奶的营养能与土豆媲美。

吃法:既可煎、炒、烹、炸,又可烧、煮、炖、拌,烹调出几十种美味菜肴。

创造劳动机会让孩子健康成长


为幼儿创造劳动机会?乍一看这句话,很让人意外。在一些家长眼里,现在生活条件这么优越,多数孩子都已离“劳动”这两个词越来越远了。

的确,在现今的生活条件下,不要说是小孩子,即使是大人也没必要,而且没有机会辛劳“劳动”。因而,在一些家长的意识中,让孩子动手劳动已是过时的教育理论。

但是,科学的幼教理念告诉我们,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不仅需要在思想教育、人文培养等方面加以重视,也需要在其他方面加以引导。上述被一些家长认为已过时的“劳动”也是幼儿德育培养、身心健康发展的重点组成部分。

众所周众,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不仅源于幼儿园、家庭的细心教育,也源于日常的生活引导。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动手劳动,非常有利于塑造幼儿健康的德育品性,能够培养幼儿的美德情操。

幼教专家认为,给幼儿一定的劳动机会,对于幼儿的身心健康有以下的益处:

1.有利于培养幼儿正确的德育态度。

现今社会,由于缺乏一定的劳动实践,一些幼儿因而缺乏良好的劳动意识和正确的生活态度,奢侈、浪费,不珍惜不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现象屡见不鲜,长此以往,往小的说,无益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往大的话,无助于社会的发展。而适当的劳动,有助于孩子养成勤俭节约、尊重他人劳动成果的正确生活态度。

2.有助于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经常让幼儿动手劳动,有助于让幼儿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劳动让人身心愉悦,劳逸结合的生活,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非常有助于幼儿的成长。

3.有助幼儿的身体健康。

适当的劳动,可以让幼儿得到锻炼的机会,有助于幼儿的身体健康。这在众多小胖墩盛行的今天,尤其具有积极的意义。

让孩子健康成长是我的心愿


孩子一出生,家长就为他们构画出了美好的未来,寄予他们厚望。如今的孩子,视野开阔,信息来源丰富,智商和情商都不可小视,有时候真让我们觉得有些难以对付了。怎么才能让他们快乐健康的成长,是我们每个家长一直要面对的课题。一个孩子,谁都没有经验,让我们一起在生活中边实践边总结边改进提高吧。

1.请蹲下身,用孩子的眼光来观察世界。

有一次,吃完晚饭和扬扬在小区散步。抬头看见月亮又圆又亮,就叫扬扬看。“妈妈,月亮在哪里啊,在哪里啊,根本没有!”我边走边用手指:“顺着妈妈手指的方向看啊。”“还是没有啊,没有!”我有些不耐烦了,不由提高了声音:“怎么没有,你有没有仔细看啊?不就在那边吗?”说着,我蹲下身再次指给他看。这时我才发现,原来按扬扬的身高真是看不见月亮,月亮正好被前面一幢房子挡住了。我赶紧换了个角度,再次蹲下来指给扬看,这次他高兴地说:“看见了,月亮象个大圆盘。”原来,蹲下身来,我才发现孩子的世界和我们成人的世界是不一样的。为什么孩子小时候都喜欢捡地上的东西玩,因为他能看到的高度有限。父母经常蹲下身来,用和孩子平等的高度来观察世界,进行对话交流,我们就能更好的理解孩子,引导孩子。

2.从生活中学习,快乐无处不在。

平时聊天时,经常会有家长抱怨孩子不肯学习,不自觉。我觉得孩子在幼儿时期主要是培养他的学习兴趣,要用不同的形式引导他。扬扬一出生,我们就在家里的所有的门上贴了各种色彩鲜艳的挂图。空下来就指给他看,讲给他听。我们还买了很多幼儿歌曲、诗歌、故事的磁带,扬扬一边玩就一边放着给他听。这时,孩子的大脑就象电脑的存储器,把各种信息储存起来。后来我们意识到要教他认字了。开始我也是买了一些识字卡片,一个个强制的灌输给他,可是效果并不好,当时记住了,第二天就忘记了,而且扬扬也不太乐意接受。扬扬有段时间对扑克很感兴趣。我就把识字卡当成扑克,打字牌,认对了就算胜。这下扬扬积极性提高了很多,效果自然也就好了。

后来我发现扬扬很喜欢听我讲故事,我就和他一起阅读。先选一些字比较少的书,一个个字指着讲给他听。一本书多看几次后,上面的字他也就记住了不少。于是我们就定下了每天晚饭后半小时是全家阅读时间,养成一种学习的气氛,可惜有时候我常常会因为家务等原因不能坚持。扬扬上了幼儿园的分享阅读课后,阅读能力提高比较快,现在我就会和他一起讲故事。我们分配一下角色,每个人讲一段,大大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也练了他的口头表达能力。我还会利用外出游玩的机会,让扬扬看路牌、认店名,等车到了,字也认了不少。现在扬扬已经有个习惯,到一个陌生地方,会先看下路牌,不但认了字,还对他了解地名和方向起到了帮助。

日常生活是孩子获取知识的最好渠道。扬扬经常会问我们:“为什么爸爸妈妈会有很多正确的办法呢?”我会告诉他:“因为我们生活经验比你丰富,我们也是在一次次错误和失败后总结出来的经验。”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碰到一些修修补补的事情,扳手、锤子、剪子这些工具也常会用到。家长一定都会告诉孩子这些东西很危险不能碰。但我觉得生活中的一些常识可以让孩子了解,当然前提是保证安全。所以当爸爸或爷爷在修理水龙头或换灯泡时,我会让扬扬在旁边看,并让他当个助手,递一些工具。爸爸也会讲一些关于电或水的知识给他听,并告诉他怎么使用这些工具。扬扬很佩服他爷爷,因为很多玩具坏了爷爷都会帮他修好,爷爷是他心目中的工程师,他想自己长大也能当上工程师。我觉得男孩子要有一些必要的生活常识,不要象现在一些男生连换个灯泡都不会,这样的生活能力怎么能让我们放心呢。

父母是小孩的参照物,很多小孩的不良行为,很有可能在父母身上找得到相同的事例。所以,和孩子一起成长,“做好”一个母亲父亲,才能浅移默化的“教育好”孩子。生活是我们最好的老师,在生活中学习,快乐的成长,让我们一起努力吧!

教育孩子,家长该怎么做


也许您从来没想到过,自己随便说出来的一句话,会对孩子小小的心灵产生多么重大的影响。那么,哪些话应该是永远从我们的大脑中抹去的呢?

家长最好不要说这五句话

1、“你怎么越大越……”

如果一个六岁的孩子因为得不到他想要的东西而哭泣,那是因为他只有六岁;如果一个四岁的孩子总是无法在汽车座椅里保持安静,那是因为他只有四岁。虽然我们总是希望孩子能表现得更成熟听话一些,但事情是:孩子们总要经历那些固执,淘气,自我中心,多动等行为的年岁,这是他们成长的必需。

很多父母很容易忘记这个事实,因为孩子们这些“不乖”的行为总是令他们恼火。可是,当对孩子说出这样的话的时候,所表达的只是空洞的责备,而忽略了孩子会这样做的原因。当对孩子大喊:“你怎么越大越不听话”时,所关注的只是自己的感受。我们建议多去了解幼小的孩子的感受,在忍不住要责备他的时候,请用一些比较有同情心的句子与孩子交流。

2、“别跑,会摔跤的。”

这样当然是好心,作为家长,总是想保护自己的孩子。但是,我们还是想说,诸如此类的警告反而更容易让孩子遭遇挫折,知道吗,这样说的时候其实是在向孩子传递这样一个信息:孩子肯定会摔跤的。对于一个正在努力走向独立的孩子来说,这样的信息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所以,更好的说法也许是:“出去玩之前一定记得把鞋带系好。”这样你强调的是鞋带,而不是孩子的笨拙。

而且,当家长的警告一次次地没有变成现实(小心,果汁会洒出来的!你会把杯子打碎的!),孩子也就慢慢对家长的建议表现出不以为然,因为他觉得这只是随便说说而已。

3、“我只是逗你玩儿。”

不要在外人面前揭宝宝的短。

或许认为,跟孩子开个玩笑没什么大不了的,而且还可以培养他的幽默感。可是想过没有,当家长对孩子这样说:“如果你再不认真听妈妈说的话,下回我就用胶水把你的耳朵粘起来。”想过吗,孩子可能真的相信会这么做。作为父母,责任是爱并且帮助孩子,而不是要用那些看似幽默实际是侮辱的话来让自己表现得那么幽默和有趣。所以,有些话不是认真的,最好别说。

4、“你怎么就不能像人家××那样呢?”

诸如此类的比较只能得到一个结果:让孩子感觉像个二等公民,同时还可能导致孩子们之间的仇视和斗争。如果希望孩子像隔壁小朋友那样总能得到红花,或者像小表姐那样有礼貌,用这种比较的办法绝不可能奏效,唯一的作用只是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要记住,越是跟孩子说他不如别人好,他就越相信自己不够好。所以,比较明智的办法是宽容地接受孩子的长处和不足,然后鼓励他向一个最适合他的方向快乐地成长。

5、“我刚才是怎么跟你说的?”

这样的问题,你当然知道答案。所以,这种带着一点点嘲讽口气的问题实际上是一种指责。如果家长真的想因为孩子没有做到家长的要求而指责他,倒不如明白地说:“我很不高兴,因为我都跟你说过三次了。但我再告诉你一次,把不玩的玩具放回盒子里去。”

就算是要表达同样的意思,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和什么样的词语都将对孩子有很大影响——即便认为他们有时候根本没有听到你在说什么。

在与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无论是提出要求,给出答案,或者与他谈谈条件,达成妥协。你所使用的语句可能让孩子更加乐于合作,更加自信,但也可能令他们感到挫败和失去信心。

那么,哪些话会带来解决问题并让孩子快乐的魔力呢?

家长最好经常说这五句话

1、“你自己来做决定吧。”

如果想让孩子做某件事,或者是停止做某件事,我们建议你这样说。这么说是为了让孩子了解:他要为自己的行为负责任。举个例子吧,可以对孩子和他的小伙伴说:“你们来做决定,是想留在这里安静地玩,还是到外面去?”五分钟后,孩子们依旧大声喧哗,就可以再告诉他们:“我知道了,看来你们是决定到外面去了。”很简单的两句话,不仅让孩子们明白了前因和后果的关系,也不会被孩子看作是个“坏警察”——他能很清楚地了解:是他自己做的决定,自己选择了这样一个结果。

2、“妈妈爱你,但妈妈不喜欢你这样做。”

身为父母,总免不了有时候会责备孩子。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要将事情本身与做事情的人分开——这样,孩子会知道自己做了一件不好的事,但这并不意味着自己是个不好的人。在批评孩子的同时告诉他“妈妈爱你”,这样做也能提醒自己,批评孩子的目的是帮助他分清对错,而不是处罚他。如果能这样想,也就更容易在孩子的错误面前保持冷静了。

3、“你其实是想说什么?”

有的时候,小孩子会因为生气或者激动而变得情绪失控,他无法说清自己的感受,只是不停大喊:“我不要你!”“我讨厌你!”在那个瞬间,可怜的小家伙唯一能够想到的就是这些词了。这个时候,就需要家长来帮助孩子更好地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绪。除了温和地询问:“你其实是想说什么?”还可以给他一些参考答案:“你生气是不是因为小明哥哥泄露了你的秘密?”等孩子逐渐学会了解自己的内心感受,那么,即使家长不在旁边,他也可以清楚地向周围的人表达自己的感觉了。

4、“你来试试帮我解决这个问题。”

如果孩子做什么让家长生气的事——吃饭的时候不停地哼唱幼儿园学的新歌谣,或者试图用手里的青菜画一幅画——就可以这样说。说得就好像问题出在自己身上,然后请孩子帮家长想一个解决的办法。比如:这个办法就是等吃完饭,你开始洗碗的时候,他再唱歌给你听。

这是个有魔力的句子,它可以让孩子感觉到自己的行为是受欢迎和受尊重的,让他可以不把家长看作是他的对立面。如果令家长满意的唯一的解决办法是让孩子完全停止自己正在做的事情,那么,可以一起想办法让孩子能记得什么事情在什么时间不能做。

5、“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需要。”

“西西有洋娃娃,所以我也要一个。”“小明爸爸让他吃冰淇淋,那我也可以吃”,这是小孩子们最常用来跟家长讨价还价的简单逻辑。在这样的情况下,一定要清楚地告诉他:“不同的人不同的需要。”要让孩子了解,“每个人只有在他真正需要的时候才能得到。”比如,隔壁的小姐姐配了眼镜,并不意味着楼里所有的小孩都可以得到眼镜。表哥的鞋子小了,并不意味着所有的兄弟姐妹都需要买双新鞋。

孩子出了问题,最好不责怪他,因为问题的出现总能从家长那里找到理由。孩子怎样,跟家长的语言极其相关。应该慎重表达我们对孩子的语言,期待培养好的孩子,要从家长的言行做起。

家园共育《必看:孩子进入大班,我们该怎么做? 9大要点让孩子健康成长》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