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园共育:家长该如何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同步教育

06-10

家庭共育一般是以学校为中心,家庭为辅助来进行教育的!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互相理解、互相帮助,以教师为主体,促进孩子健康、和谐发展!那么,怎么充分利用家庭与校园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家园共育:家长该如何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同步教育”,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请收藏。

良好的习惯对孩子的成功起着很大的作用。许多中外科学家成长的事实都说明,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孩子受益终身;而养成不良的习惯,则贻害无穷。正如英国哲学家培根说:“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这可以主宰人生。”要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能只停留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还要求家长积极地配合,与教师一起研究幼儿的个性特点,找出原因,与教师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达成共识,取得教育孩子协调一致性,配合幼儿园共同对孩子进行有的放矢的教育。

那么,家长应如何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同步教育呢?

一、应走出家教误区。

首先,家长要明确教育孩子的责任,明确家庭教育是终生的,幼儿园教育是暂时性的,更要明确幼儿期的教育对孩子的影响是最大的。有部分家长总认为,把孩子送进幼儿园,无论孩子的身心发展或行为习惯培养都应由幼儿园负责,极少甚至从不过问孩子在园的行为表现。更有甚者把对孩子的教育责任都推给幼儿园。要知道父母是家庭教育的实施者,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家长的言行、态度,都在影响着孩子行为习惯的养成。

其次,家长要明确在孩子的教育问题上必须严爱有度和严爱结合,科学地爱孩子。

在对孩子的教育态度上,有的家长对孩子过分严厉苛求,对孩子的差错动辄训斥;有的家长对孩子的不良行为和无理要求百依百顺,无原则地迁就,过分溺爱放纵,这都会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和习惯。要知道爱不能代替教育,严格要求是爱的体现,正如法国教育家卢梭所说:“有些人过分严格,有些人过分迁就,这两种情况都应当避免。”

再次,家长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勿只重知识,轻个性行为发展。

有部分家长送孩子到幼儿园,只关心孩子所学知识的多少,却从不过问孩子的行为表现,甚至对老师反映孩子的不足之处,从不究其原因,只喜欢老师报“喜”不报“忧”,久而久之,使孩子形成不良行为习惯。

二、积极配合,与幼儿园教育同步。

首先,家长要密切、主动地配合班任教师实施教育计划,正确要求和教导孩子,创造条件使家庭教育与幼儿园教育相互促进,巩固教育成果。如对孩子的生活、学习上的要求,要家园一致,给孩子明确的生活准则,培养其良好的习惯。

其次,家长要多到幼儿园与班任教师联系,主动沟通,不但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也把幼儿在家的表现如实地反映给老师,共同协调配合,针对孩子的优缺点,及时给予表扬或纠正。

三、积极参与幼儿园的家长活动,重视家园联系。

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举办的各种家长开放日活动,注意及时与班任老师联系,这不仅可了解孩子在园的行为表现和各方面的发展,还可满足孩子的心理需要。

此外,家长也必须用教育理论知识武装自己,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以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效能。

总之,只要家长坚持家庭与幼儿园教育并重的原则,形成方向一致的教育合力,才能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教育工作中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家园共育:家长该如何陪孩子玩?这几点尤其重要!


“只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会变傻”是欧洲家长的一句谚语。由此可见在欧洲,玩对一个孩子的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请中国年轻父母参考。

这个时代,婴儿时期也变成了激烈竞争的一部分,几乎从婴儿出生的那一天,父母便急于为他们的孩子开始了人生规划。家长认为早教班和培养爱好对孩子很重要,而这时候他们的孩子还在摇篮里。今天的孩子们带着家人的期待进入了幼儿园。父母通常会忘记轻松的童年对孩子的至关重要。

孩子们是通过玩来发现世界的

孩子们希望所有的时间都在玩,而父母认为他们的孩子应该通过早教班来学习新事物。应该记住,游戏是儿童学习的一种手段,孩子们是通过玩来发现世界的。孩子玩一些简单的东西就会产生生动的想象力,例如,在孩子的眼里,一个装家用电器的纸箱可以变成一个床,一座房子,一座城堡等。

两岁左右的孩子喜欢模仿父母和其他家庭成员的动作。 孩子们尝试着刮胡子、晾衣服等。自由的玩耍提高了这个年龄孩子的创造力。

父母应该记住不要用成人法则来制止孩子们玩,如果你的女儿想要给她的娃娃穿不匹配的衣服或想把天空画成红颜色,请不要“纠正”。如果她被纠正并用成人指导的“正确”的方式玩玩具,她会失去信心和兴趣。 父母经常倾向于有趣的智力玩具,但这些玩具对孩子来说可能太复杂了。

孩子们怎样懂得分享

两岁的孩子还不懂什么是分享。 如果一个两岁的孩子想带走另一个同龄孩子最喜欢的玩具,这个被拿走玩具的孩子可能会哭, 甚至对拿他玩具的孩子发脾气,这是很正常的。 然而这个时刻,很多的家长会告诉自己的孩子,“小朋友们要懂得分享”。可是家长们想过没有,分享这个概念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显得太先进了,孩子之所以不去争抢是因为他们觉得“不能抢,要分享”是父母的命令。

如果两个孩子同时抓住一个玩具,或者去抢别人的玩具,请家长引导孩子去玩别的玩具。其实一开始孩子们并不真正关注其他的孩子,而是喜欢某个玩具。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有一种想与其他孩子一起玩的心态,他们会主动表现出慷慨。这个时候,父母可以稍加引导,“孩子们应该轮流玩一个喜欢的玩具”,这便是分享。

潜意识行为限制孩子的视野

父母下意识区分女儿和儿子。 难道女孩天生应该喜欢玩娃娃?只有男孩可以玩汽车和玩具士兵?女孩不应该去爬树或玩男孩的游戏?父母在抚养子女,有一些行为和活动限制了孩子的视野,性别偏见告诉家长,女性是弱者。

选择合适孩子年龄段的玩具

父母应该选择能让孩子认真坐着玩一段时间的玩具。 选择的玩具需要更多的感官参与,同时使用触觉、视觉和听觉。 感官参与越多,学习效果越好。比如视频游戏不是培养注意力和专注力,只会导致注意力和专注力的波动。这些视频在屏幕上有快速移动的图像,不需要思考, 孩子仅仅是机械的看着目标移动。这仅仅是为了好玩,没有学习。选择合适的玩具让孩子必须有关注的对象。而拼图游戏、乐高玩具会强制一个孩子必须思考和发挥其想象力。

花时间陪你的孩子

父母应该花大量的时间陪他们的孩子,而不是只给孩子买玩具,父母也应该和孩子一起玩玩具。例如乐高是一个很好的发展关注力的玩具。然而,如果你离开孩子,让其独自玩一套乐高,周围是一堆碎片,孩子不知道自己应该做什么,父母应该演示如何拼装玩具。父母也可以陪孩子一起画画、拼图。帮助孩子聚集他们的注意力,提高孩子的认知能力。

更为重要的是,父母不应坐着看电视或希望让孩子年长的兄弟姐妹陪孩子玩。孩子需要家长的参与和指导。

家园共育:如何教育任性的孩子


独生子女的任性带有普遍性,这是一种不正常的心态。要想让孩子改掉任性的坏习惯,父母应该怎么做呢?

1.父母在教育孩子时,态度要保持一致。如果意见不同,也要避开孩子,出去商量。

2.在孩子任性的时候,不要胡乱批评,更不能打骂了事,而应因势利导,耐心地讲道理,给孩子说明不合理的要求不能满足的道理;

3.转移孩子注意力是解决任性的好方法。如孩子吵着要养狗,可带他到公园去看猴,顽皮的猴子会把孩子的兴奋点转移开,使他从任性中解脱出来。

4.必要时来点“惩罚”。如孩子哭闹得实在不像话,可以采取冷处理的办法:不理他。即使他不哭不闹了,也要继续“冷淡”他一段时间。待他沉不住气主动搭讪着接近大人时,父母应抓住这个时机,指出他任性的无理之处,让他保证再不这样做。只在这个时候,父母的批评才是有效的。

让孩子多些个性,少点任性

培养孩子既有个性又不任性,关键在于父母的教育方法是否科学合理。那么,父母该怎么做呢?

尊重孩子,但不迁就孩子

如果,父母不尊重孩子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如果父母不管孩子的要求是否合理,而一味拒绝,会导致孩子因合理需要总得不到满足而产生不满情绪,形成不服管教的性格;

2、不敢提正当要求,一味顺从大人,行为畏缩,胆小怕事。如果孩子的不合理要求也给予满足,无原则地迁就孩子,孩子必然为所欲为,自私自利,不讲道理,任性胡为。

与孩子平等对话

只有做到平等交流,父母才能了解孩子提要求的真正原因,才能判别孩子的要求合理与否,才能明确区分孩子的表现究竟是属于任性还是属于个性。

适当给予孩子选择权

具体包括两个方面:

1、父母应注意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孩子的自主性和独立意识,如要吃什么菜、穿什么衣服、玩什么游戏等,都征求孩子的意见;

2、父母不能让孩子随心所欲,应注意给他们一些限制,只有这样,孩子才会知道不是所有的要求都能得到满足,必须放弃自己的不合理要求。

家园共育:孩子在幼儿园受到处罚家长该如何正确对待?


在宝宝受教育的过程中,父母普遍都担心的一个问题是,宝宝在幼儿园是否受到过批评和惩罚。这对家长来说是一件非常敏感的事情,因为,每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

我们现代父母都已经有了这样一个理念:教育孩子要讲道理,多用赏识,少用惩罚。其实,教育原本就是各种理念和方法的综合,教育孩子的方法不可能只使用一种方法。教育必定要随当时的情况而改变。因此,当家长的必须要有良好的心态。

要相信老师&维护老师的威信

有些父母甚至认为,老师要管那么多孩子,肯定没有时间和精力,遇到孩子调皮的时候,惩罚肯定会很多。其实,幼儿园的大部分老师都是负责任的。许多媒体报道的缺乏职业道德的老师,毕竟是少数。

作为家长,我们首先应该信任老师。而且,老师是孩子在幼儿园的主要施教者,即使老师偶尔有冤枉和委曲孩子的地方,如果当家长的能够引导孩子宽容面对,老师也会意识到自己的不足,积极调整自己的教育方法。因此,无论孩子在幼儿园感受到了什么委屈,我们首先要维护老师的威信。

别把孩子受惩罚看得太严重

作为家长,自己孩子受到惩罚,心里肯定会难过。但是,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方式也是必然存在的,从一定意义上来说,惩罚是挫折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家庭教育中,自由过了度,孩子容易缺乏规则意识,容易养成以自我为中心的不良品质。幼儿园集体生活的规则教育,其实正好弥补上家庭教育的缺失。别把孩子受惩罚看得太严重,真正应该重视的是孩子如何面对自己被惩罚。

只有孩子真正明白自己什么地方做错了,惩罚就有积极意义。更何况,孩子以后走上社会后,遇到不公正的待遇会更多,小时候不适当承受一些委屈,长大了更是听不得一句负面的评价,动不动跳楼自杀,这样的例子难道还不多吗?

家长做孩子心灵的伙伴

孩子的情感世界并没有成人那么丰富,喜怒哀乐往往都写在脸上,如果家长发现孩子的情绪不对劲,就要主动询问。询问要注意语气和方式,不要在孩子不想说的时候拼命追问。可以以一个朋友的方式沟通,比如,“妈妈现在是你的好玩伴,你要跟你的朋友说下今天在学校遇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或者不开心的事呢?”

妈妈应该在了解事实的基础上,有区别性的解决。如果确实是老师或者其他人的错误,妈妈应该明确告诉孩子,他并没有做错,在妈妈心里他还是好孩子,只是跟老师的沟通出现了小问题而已,只要孩子在这方面改进就可以了。

家园共育:翘尾巴的孩子该如何应对


在现代家庭教育中,很多家长看到自己孩子的接受能力较强,成绩也挺不错的,不由自主地进行表扬夸奖。可孩子却经不起这种赞誉,很快骄傲自满。

家长面对喜欢“翘尾巴”的孩子,应该如何教育呢?

第一,家长应该保持一种平静的心态,实事求是地分析孩子的优缺点。孩子经常受表扬,有一点骄傲是难免的,这个时候没有必要正面去泼冷水。克服这种骄傲情绪的办法不是教训他,迫使他承认自己不行,而是让他多见见“高人”,让他去接触更优秀的孩子,使他认识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

第二,家长要沉着对待,改变自己的观念,反思自己的行为。现在的普遍情形是,孩子考试或表现得好,往往是孩子喜笑颜开,家长眉开眼笑;而反之,往往是孩子垂头丧气,家长冷眼相对。因此,家长应该从改变自身态度做起,认识到孩子现在的小成就不等于将来的成功;暂时的失败也不是永久的失败。家长让孩子在成功时刻保持冷静,让沉着的孩子取得更大的成功。

第三,家长也要适当庆贺、鼓励孩子的表现,适当满足孩子的虚荣心。给孩子些真诚的鼓励,往往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孩子的努力得到回报,这样可以培养孩子的上进心,大大增强孩子的自信心。自然,家长要把握好火候,适时、适度地把孩子从喜悦中“拽”出来,帮他回复常态,防止其“脱轨”。教育孩子懂得,如果被暂时的胜利冲昏头脑,会“翻船”的,也会像龟兔赛跑中那只骄傲的小白兔永远落后于小乌龟。

第四,家长更应该在肯定孩子成功的同时,理性指出其缺点所在,明确生活和学习的方向。如哪个地方做得不到位,哪些功课有薄弱环节需要补补,如何用更好的方式尝试,让孩子理解胜利的同时,更好地克服困难,这样孩子骄傲的表现也只得很适当了。

第五,家长还可以适时让孩子品尝一下失败的滋味,适当挫挫其骄傲性格,让他意识到自己并非最为完美。当然,在孩子沮丧和自我怀疑的时候,应该给他鼓励和信心,否则又会陷入另一个极端,变得自卑起来。这个时候的规劝是很有效的,让他明白: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失败。

如果你有一个爱“翘尾巴”的孩子,该如何应对,你找到方法了么?

通过以上内容做为参考,只要你引导达当,让孩子明白现在的成功,只是人生的一部分,还有更大的成功等着自己去努力,相信慢慢的,“翘尾巴”的现象就会改过来了。

幼儿家长应该怎样配合老师做好家园共育工作


有许多家长认为,孩子还小,没有必要对其进行教育,只要让孩子吃好玩好就行了。还有的家长以为教育孩子是幼儿园老师的工作,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以后,自己就不用再教育了。你知道正确的教育方式是什么样的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家长如何配合老师教育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家长应该怎样配合老师做好家园共育工作(一)

一、尊重老师是家长走向老师的第一步。

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老师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有时甚至起着决定作用。因此尊重老师是家长和孩子走向老师的第一步。

孩子往往是家长的影子,所以尊重老师,家长首先要给孩子做好示范。如家长不仅要尊重老师的劳动,还应该在孩子面前肯定老师的付出。

很多家长都喜欢用老师吓唬孩子:“你再不听话,明天我就告诉你们老师去!”虽然可以有效的管住孩子,却破坏了老师在孩子内心的形象,“老师”这个概念在孩子心中会变成“可怕的”、“约束的”,导致孩子害怕老师甚至厌恶上学,这样就大大的阻碍了老师和孩子之间建立和谐友爱的关系。

二、家长要引导孩子正确对待老师工作中的失误。

小朋友有时候会在背后议论老师,比方说老师工作中的某些缺点等。家长听到后,应当及时劝阻孩子的背后议论,鼓励他们与老师当面交谈。这样做既是对老师一种很好的反馈,又是一个培养孩子沟通习惯的机会。

三、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

有句话说得好,“亲其师,信其道”,意思是亲近自己的老师,才能相信老师讲的道理。这句话也告诉家长,老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有多重要,所以有机会的时候,家长不妨在孩子面前多夸夸老师,让孩子在心里将老师当作榜样。

这就需要家长学会用赏识的眼光看老师,家长和老师作为同一战壕的战友,一定要结成“同盟军”。

家长应该保持与学校的老师和谐共处,特别是班主任。老师的工作是很辛苦的,特别是班主任工作繁杂、教学管理任务重。如果在教育方法上有不到之处,可以先于老师沟通,或者向学校反映,不要和老师起冲突。

千万不要总是絮叨挑剔老师的“不是”,批评老师。

有的家长甚至当着孩子与老师争吵,这样做会使孩子对老师的排斥心理。有的孩子会借此不听课,不学习,排斥老师的教育,长此以往,只是荒废了自己。久而久之,受害的是孩子,吃亏的是家长。

四、家长需避免在孩子面前表露对老师的情绪。

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教育方式和理念,家长可以私下和老师更多的交流自己的希望,但是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表达自己的情绪,因为,孩子年纪小,心智不成熟,偶尔的一两句话就会对他产生影响。

孩子有时也可能在家长面前埋怨某个教师,家长尽可以听一听,但绝不能帮腔,助长他们的反感情绪。应当帮助孩子理顺情绪,告诉孩子,老师是人不是神,也有自己情绪的波动,自己的好恶。教会孩子接纳老师,用真诚的微笑与老师大胆交流,共同成长。

五、对老师抱以充分的信任

无论是你主动找的老师,还是被动找的,在沟通的过程中,你必须充分信任老师。你可能会遇到老师找你告状,在你看来这些“告状”有夸大、扭曲事实的情况,你也要做到信任老师之所以提出这些问题,他的出发点都是希望教育好孩子。

六、沟通要有一致性

跟老师沟通的一致性最重要的是时间。老师有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安排,如果时间上不一致,突然就跑去学校找老师,老师正好有空是万幸,刚好有课要上或者有其他事要处理,不仅会破坏沟通的气氛,恐怕也不会有好的效果。

沟通内容上要做到老师能接受。选择什么样的内容跟老师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能引起老师的兴趣就更好了。但就算是老师无能为力的那些事,其实家长也可以抱着交流的态度去请教。

七、表达需要明确

“X老师,XXX最近在学校表现怎么样?”不知道有多少家长遇到老师会这样提问。老师面对这样的问题,一般也只能用“挺好的”来回答。如此一来一去,跟老师沟通的机会就失去了。家长需要明确表达自己的想法,这样才能保证沟通的效果。

八、沟通渠道和方式的多样性

有多少家长只在家长会时见到老师,见到了又最多只聊两三句呢?其实,与老师沟通的渠道和交流的方式可以是多样性的。比如,电话、网络、便条等,家长应该有针对性地运用各种方式创造跟老师沟通的机会。

九、沟通的持续性与连贯性

沟通其实是一个没有终点的过程,要达到让孩子进步的目的,有时候需要持续地、连贯地跟老师沟通。即便是通过交流解决了已有问题,家长也可以就此向老师表达谢意。千万别让老师有这样的错觉:问题一丢给老师,就完全不管不问了。

十、受众能力的差异性

每个老师是不一样的,可能在A老师看来孩子身上不存在什么问题,但到了B老师那里,就有问题了。家长要接受老师对孩子评价的差异,也要尊重老师本身存在的差异,不要因为孩子得到不同的评价,而去给老师贴“好或坏”的标签。

幼儿家长应该怎样配合老师做好家园共育工作(二)

一、家长看到孩子回家的第一句话

1、学校有什么好事发生吗?

2、今天有什么收获吗?

3、好宝宝,和妈妈说一说:今天都帮小朋友做什么事情了?

4、看到你的表现,妈妈真开心。

5、有什么需要爸爸妈妈帮助的吗?

二、准时接送,不中途探望

送孩子入园,由于不适应引起的哭闹是难免的,但不管孩子怎么哭,走就走的干脆,“一步三回头”只会让孩子哭得更凶。

有的家长走后不忍心,又中途返回,在窗口、门缝张望,这样做是一大忌,一旦孩子发现,不仅使您的孩子会整天心神不宁,无心适应,还会影响其他幼儿的情绪;另外,在开学初接孩子时,最好要准时或稍早一些,免得孩子在其他幼儿被接走后产生孤独感。

三、“保持平静”

孩子入园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孩子刚入幼儿园时有种种不太适应的表现,这是正常的。其实孩子对幼儿园生活的不适应往往受环境和成人态度的影响。建议家长朋友接孩子回家后,要尽量保持家中往日平静的氛围,不要过分渲染对孩子入园问题的关注,以免造成孩子紧张的情绪。家长平和的态度是孩子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良好外部环境。

四、分享快乐

孩子来到陌生的环境,会有些心理压力,给孩子减轻压力最好的办法是缓解孩子紧张的心理。孩子回到家后,家长要有意识引导孩子回忆幼儿园一天的快乐。例如,你认识哪个小伙伴了?老师带你们做哪些好玩的游戏啦?……成人以平静并略带羡慕的态度与孩子分享快乐,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体验,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五、主动沟通

为了帮助孩子尽快适应新环境,家长要主动与孩子沟通。聊一聊幼儿园一天的生活,谈一谈他结识的新朋友,给孩子讲他喜欢听的故事,陪孩子玩好玩的游戏……这些都是十分必要的。

1、用愉快的口气谈论与幼儿园有关的人或事,把孩子入园当作一件喜事来讨论与迎接,给孩子一个正确的引导。

2、给孩子正确的心理暗示,“姐姐本领真大,宝宝上幼儿园后也会这么能干的!”“一个人玩不开心,幼儿园里的小朋友真多,玩起来一定会很开心!”让孩子对上幼儿园有期待、向往心理。

3、尽早给孩子灌输这样的想法:你已经长大,不再是小孩子了,你要暂时离开家,离开爸爸妈妈,到幼儿园与老师、小朋友一起生活,因为小朋友长到这个年龄,都要上幼儿园,等等。

六、“积极配合”

幼儿园生活与家庭生活有许多不同之处,家长要主动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生活、游戏及学习情况,进一步了解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积极主动配合幼儿园。对孩子坚持与幼儿园保持“一致”、“一贯”的要求是十分必要的。

七、正确看待孩子出现的反映

孩子入园在情绪、饮食、睡眠、行为及身体方面都会出现一些反应。如:

1、情绪方面:孩子入园时,常常出现不安,情绪波动、哭闹等现象。

2、饮食方面:孩子入园后,可能会出现食量减少,便秘,消化不良等现象,所以家长应注意孩子的饮食,做到多流质、多清淡、多饮水。

3、睡眠方面:少数孩子会出现夜惊、夜哭现象,这时家长不必惊慌,经过一段时间,待孩子情绪稳定后会自行消失。

4、行为方面:入园后孩子会出现一些行为变化:依恋增强,行为退缩,胆小,沉默不语,反抗性增强等。这也是对新环境的一种反应,一段时间后会消失的。

5、身体方面:少数孩子入园后因为哭闹,不爱吃饭,可能会导致体质减弱和体重下降。其实,经过上述现象是一个孩子成长所必须的,适应一个新环境本身就是孩子心理成熟的一种表现,家长对此要有足够理解和心理准备。

幼儿家长应该怎样配合老师做好家园共育工作(三)

一、请不要追问孩子

家长总是十分关心孩子刚入园的情况,但是刚入园的日子里,孩子常常很不喜欢幼儿园,不要追问孩子“幼儿园好吗?”“老师好吗?”“老师喜欢你吗?”等问题,这是一种负向暗示,也会给孩子造成更大的心理负担。

二、请不要迁就放纵孩子

孩子心里不愉快时,常常会莫名其妙地发脾气。刚入园的孩子,有时也会出现“撒娇”或“耍赖”的现象。这个时候,家长不要以同情的态度对待他,可以用转移的方法排解孩子心中的不快,切忌“迁就放纵”孩子。

三、请不要“时送时停”

有些家长为了满足孩子的心理,常常会送两天停两天。这样不利于孩子适应新的环境,当初入园的孩子哭闹时,应坚持送孩子上幼儿园,但可采取适当提早接孩子回家的方法来缓解孩子紧张情绪。

四、请不要“零食补偿”

一些家长惟恐孩子在幼儿园吃不饱,回到家中,各种零食摆在孩子面前任其挑选。其实这样做的结果会促使孩子更不好好地吃饭,因为每天都有零食做补充,孩子会在幼儿园吃饭的时候“留有余地”,时间长了,也会影响孩子的健康。

五、请不要“偏听偏信”

家长对刚刚入园的孩子有些不放心,会向孩子提出很多问题。由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常常把想像与现实相混淆,他们会说出与事实不符的答案。

如,孩子之间发生不愉快的事情时,他往往会说“某某小朋友打我了”,遇到这种情况家长不要“偏听偏信”。另外,孩子在回答问题时往往会将问题的结尾作为答案,如成人问:“你今天尿裤子了吗?”孩子回答:“尿裤子了。”问:“你吃没吃饱?”答:“没吃饱。”据此,建议家长多与老师沟通,从而客观地了解孩子在园的情况,以免产生不必要的误会。

六、请不要打破孩子的生活规律

幼儿园的生活是很有规律的:定时午睡,定时午餐。如果孩子在家休息时,父母打破了这些规律,孩子再回到幼儿园时,会需要再调整回原来的休息时间,他很容易感到不适应。

七、请不要让孩子书包或口袋里装上零食

比如玉米、瓜子、各种饮料、橡皮筋、汽球、玩具及其它危险物品。孩子的书包里除了备换的衣服,其它物品请家长配合幼儿园不要带进来,为了幼儿的健康和安全!

幼儿家长应该怎样配合老师做好家园共育工作(四)

幼儿园中的任何教育工作,如果没有家庭的支持与协助,都是无法达成的。如若家庭与幼儿园的教育环境不一致,不仅教育作用难以达成,甚至会对幼儿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那么,有哪些工作需要家庭、园所共同合力,才能让孩子获得最好的成长呢?

1.要把握好时间

如果您每天总是担心上班迟到,结果匆匆忙忙地把孩子送到幼儿园,这会使孩子感到紧张,应该腾出一些时间来帮助孩子安顿下来。如果某天下午您工作很忙,可以提前给我们老师打电话,这样等您来接孩子的时候我们会提前帮他准备好。如果我们的幼儿园是在下午5点放学,请不要在5点30分才赶到幼儿园接孩子,因为孩子看到别的小朋友有家长接而他没人接会很难过的,次数多了孩子也会很失望。

2.离开幼儿园时要微笑着跟孩子说再见

送孩子到幼儿园时,要微笑着和孩子说再见。想到要一整天见不到孩子,所以当与孩子说再见的时候,父母的心情都很复杂,但请不要让孩子知道这些,因为当你要离开的时候如果表现得很难过,孩子也会感到难过的。这种情形下,他们更不愿与家长分开了。

3.请对我们放心

把孩子送来幼儿园后请您放心,我们会尽最大的努力让他感觉到家庭般的温暖。

4.及时查看留言

请您及时查看幼儿园发布的通知留言,上面通常包含重要的信息,比如幼儿园的各种通知,有些需要提前做好准备工作,特别是一些重要的活动。

5.保证孩子在家的生活习惯与园所一致

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幼儿园,孩子的习惯要求都要保持一致。比如您在家里允许孩子把玩具扔得到处都是,而这在幼儿园里是不允许的,那么孩子就会觉得无所适从。

6.请不要忘记您仍应肩负的教养责任

幼儿园虽然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居常规、熟悉生活常识、掌握交往技巧、锻炼体能等,但仍然不能取代父母和家庭的作用,作为父母的养育责任,最好不要依靠或者推卸给别人。

7.请充分相信和尊重孩子,该放手时就放手

从咿呀学语到蹒跚学步,孩子一直在向着独立的方向迈进,幼儿园是他要迈出的一大步,在这里,他将学会独立做很多事情,洗手、漱口、倒水、穿衣服、擦桌子、收拾玩具……此外,他还将学习如何与他人相处,在这个过程中,您要对孩子表现出信任,让孩子自己去寻找办法、总结经验。

8.及时与老师沟通孩子近期的变化

接送孩子时如果有空,可以将孩子近期在家的表现和我们老师聊聊,不要等孩子出现严重问题时才去找老师,也不要因为不好意思而避谈一些比较重大的家庭问题,尤其是影响到孩子平时表现的家庭问题,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在孩子出现异常时获得老师的理解。

家长该如何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孩子?


首先,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管理教育孩子是家长的首要任务。现在有很多家长由于种种原因而疏忽了对孩子的教育,有的家长因为工作的压力,把孩子交给自己的父母管,有的是因为家庭不和睦没人管教孩子,还有的干脆把孩子寄宿在别人家里,这样使老师很难与家长很好的沟通。因此老师非常希望家长能认识到:教育孩子是为人父母的重要责任。

其次,不要在孩子面前把老师说得一无是处。常言道:亲其师,信其道。老师自身肯定也有不完美的一面,家长可以私下向老师建议,但切忌诋毁老师,损毁老师的形象。

第三,要坚持检查孩子的作业。家长可以通过检查孩子的作业,来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情况,不至于看到考试成绩了而大吃一惊。有的家长对老师让家长给孩子的作业的“签字”这一点极为不满,其实家长们反过来想一想,老师让家长签字,目的是为了家校联手,共同教育孩子,你作为家长应该高兴才对呀!

第四,要正确的鼓励和支持孩子。有一句话说得好:孩子犯了错误上帝都会原谅。孩子由于年龄小,在生活、学习当中难免会出现这样或那样不尽人意的事情,所以家长和老师要客观、公正、宽容的接纳孩子的一切,并和孩子一起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最后,我认为家长和老师最好是朋友关系。当孩子出现问题时,家长要先想想自己哪一点做的不到位,不要把责任都一股脑的推向老师,应该与老师一同商讨解决问题的办法,还应该与老师做个换位思考,应该想到班上还有其他的孩子,要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

相信《家园共育:家长该如何配合幼儿园对孩子进行同步教育》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家园共育教育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