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念:过早让孩子表演到底有何危害?

07-27

每一个小孩都有无限的潜能,家园共育可以让孩子的潜能更好的激发出来!家长与教师需要多沟通交流,帮助孩子解决问题,并使其积极健康快乐地成长!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育儿观念:过早让孩子表演到底有何危害?》,但愿对您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导读:唯有当一个人不爱孩子的时候,才会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成为这样一种人或是那样一种人,一个人的野心、梦想、偶像便借着孩子而获得实现。这里面唯一忽视的就是孩子这一个活生生的人。自卑的父母才会以孩子的表演来满足自己的虚荣。

父母为何喜欢让孩子表演?过早让孩子表演的心理危害是什么?还有究竟多大的孩子适合单独表演?这都是需要我们父母面对的问题。

熟悉的场景

每逢儿童节朋友圈里总会晒许多孩子的节目表演,单人的、双人、多人的,各种汇报演出和才艺秀,学校和父母都非常热衷于这样的表演,领导喜欢看、学校需要这样的品牌展示、家长更是炫耀的资本,同时大家也肯定看到了许多孩子表演时出洋相的视频和画面,日常生活中:“来,给叔叔阿姨们背首诗、弹段琴!”

父母让孩子表演背古诗、唱歌、弹琴等才艺秀,极大的满足了父母的成就感和虚荣心,却很少关注表演的主角——孩子,孩子的内心感受是什么?表演会给孩子带来什么?也许一次不完美的表演带给孩子一生创伤。父母为何喜欢让孩子表演?过早让孩子表演的心理危害是什么?还有究竟多大的孩子适合单独表演?这都是需要我们父母面对的问题。

首先父母为何乐此不疲的让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其实不光是父母喜欢让小孩表演,我们成人何偿不是“戏如人生,人生如戏”每天上演一出出炫耀和表演的人生戏码。

进化心理学上有个人类之间地位竞争的炫耀假说,这是由人类学家霍克斯提出来的:女人们都喜欢和展现他们与众不同能力的男人为伴:炫耀他们的肌肉、他们的守猎技术、他们打到的猎物、他们的歌声。这意味着女人们能得到更多的食物和更好的安全及照顾。同样男人们都喜欢和炫耀她们健美体型和善良品质的女人为伴,这意味着男人能等到更好生殖快乐及繁衍更多的后代。炫耀和表演的意义在于可以让人们获得更多的社会资源和生存质量。所以远古到现在人类,从小孩到老人,从男人到女人都在炫耀表演着自己的衣着、学识、才艺为的就是让我们获得更多的生存资源(包括吸引更多异性的资源),让人生更有价值和成就。

同样现在巨大的社会生存竞争,逼迫年轻的父母必须培养孩子更多的才能,父母相信这些技能一定会帮助到孩子将来的人生,父母有两个善良的信念:一是孩子越早会一些别人不会的东西,孩子将来的成就更大,如伤仲永的故事。二是孩子会的技能越多(包括表演技能)将来人生的收获越多,所以我们要上更多兴趣班。

这些表演带给父母的好处就是:一、我是个优秀的父母,你看正是我的优秀才培养了如此优秀的孩子;二、体现一个爱孩子的伟大父母形象,爱你才舍得如此的投资你。但事实上,唯有当一个人不爱孩子的时候,才会把自己的理想强加在孩子身上,要求孩子成为这样一种人或是那样一种人,一个人的野心、梦想、偶像便借着孩子而获得实现。这里面唯一忽视的就是孩子这一个活生生的人。自卑的父母才会以孩子的表演来满足自己的虚荣。

大人又为何如此喜欢看表演呢?曾经有位有名的心理咨询师,一天来了位来访者,说他非常的焦虑,非常的不快乐,觉得人生没有意义,咨询师就对他说,听说剧院里有位喜剧大师,每个人观看他的节目都能快乐很久,你也可以去试试。那位来访者说,我就是你们所说的那位喜剧大师。

看别人表演有三大好处:满足参与归属感,剧中总能有让自已参与角色,满足正义感、满足成就感;总有不如自己的人在表演中出现。观看孩子的表演除了惊叹孩子们的才艺外,更多的是孩子们表演中纯真的洋相总是能让大人开怀大笑。所以朋友圈中孩子们出丑的照片和视频总是络绎不绝。

根据儿童人格发展理论,让孩子表演会对孩子产生许多不良的影响:

不信任与焦虑

我曾经有个来访者讲述过这样一件事,他从小就被父母为了满足他们的虚荣心而被逼着各种表演,那种害怕、委屈、不情愿的心情到现在还记忆犹新。特别有一次随父母参加一次大型婚礼,父母突然抱着他上台,让他唱一首歌,他当时毫无准备,很不情愿,仅仅是为了满足他们的面子,要是不答应就会被骂不懂事儿,那种害怕的心情到现在想起来手都会抖、心跳也会加快,关键是他觉得是父母出卖了他,以后他再也不愿意随父母出席别的活动,也就是他不信任他的父母了,同样成年后也不太信任别人,担心随时会被信任的人出卖。

在孩子心理发展的第一阶段就是要培养对父母的基本信任感,如果信任感没办法建立,孩子就会产生持久的不信任感,不安全感及焦虑。健康的人格需要信任的基础,这样才会进入下个发展阶段。否则不管年龄多大都无法信任自己和别人。

自我怀疑

一个非常有名的主持人,他讲述过他自己的亲身经历,小时候他经常被父母和学校鼓励到台上演讲,他对自己的演讲能力也非常有信心,在一次全市关于一个政治主题的汇报演讲比赛中,市领导、校长、老师、父母、甚至亲戚都在台下,他上台居然脑子里一片空白,什么都忘了,后来居然紧张得尿了裤子自己都不知道,从此以后他再也不认为自己是一个有演讲能力的人,甚至自我怀疑就是一个完全无用的人,让父母和学校都丢了脸,孩子还无法把行为和自我这个人区别开来,别说孩子,就是许多大人也做不到。自我怀疑的孩子需要将来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才能重新自我肯定重建自我。

内疚和羞愧

还是上面那名主持人,由于那次是全市的政治主题的汇报演讲,由于他的发挥表演失常,学校没有获得任何的名次,领导还被批评了,父母也觉得脸上无光,他就特别的内疚,觉得对不起学校和父母,所以到现在还觉得对不住学校和老师,所以学校同学毕业聚会他都不愿意参加,无法面对当年的老师。内疚和羞愧会深深的伤害一个人的自尊,从能量等级上羞愧是最低的。小时候许多人就被逼经常“表演”,如果不从,父母就厉声训斥,“你这个孩子怎么这么不懂事啦,不出趟啦”。

虽然那时候自己小,对大人的这种心理还不明白,但真心觉得委屈和难过。在咨询中不止一次遇到来访者因为当众表演或展示失败了,受到老师父母的指责而深深的羞愧,这种羞愧感一直伴随着他们的人生,有着极低的自我价值感。

竞争与自卑

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参加了一项重大的表演比赛,比赛获得了第二名,但她一点不高兴反而觉得非常的自卑,她觉得第二名就是自己的能力不如人。有表演就会有评判,就会有竞争,第一名只有一个,第二名以后所有的人都觉得自己没有别人优秀。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说:“童年的自卑是人迈向悲观的一生的开始“。一旦学识和才能被作为成功与控制的手段而加以崇拜,那么世上便会有无情的竞争、对立和永无止息的争斗。

人生如戏

孩子最早的表演从五个月会笑的时候就开始了,孩子知道我要得到父母很的照顾,就得讨他们的开心,他们开心了我就能很好的活下去了。父母妈为体现孩子的优秀和能干,不断的让孩子进行各种表演,表演模仿大人的说话和动作,表演电视里人物的形象,表演得好,大人就夸奖表扬,这就是心理学上的正强化。慢慢的孩子就离自我越来越远,父母需要什么我就表演什么,因为那样会得到父母的奖赏强化。

特别是经常上台表演的孩子,显得特别的懂事,特别的成人化,久而久之孩子就不能区分哪个是舞台,哪个是生活了。这些孩子让人总觉得有些不对劲,缺少了那份质朴和真实,因为他们太完美了,永远要展示最完美的一面,他们自己不知道哪个才是真实的自己,哪个才是自己的需求,哪个是父母的需求。人生总是要表演,多做点准备,晚点上台又何妨,面具一戴就无法取下了。

父母该如何做?

心理学研究表明,九岁前的孩子不适合单独表演,大家可以观察九岁前单独表演孩子的身体语言,再怎么流利大方,都掩饰不住肢体和眼神的焦虑。欣喜的是一些真正关注孩子身心发展的教育理念,如华德福教育都不会让孩子过早的单独表演,也不会进行才艺汇报演出。即使真的需要表演尽量避免单独让九岁前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实在不行可以群体表演。M.yJs21.cOm

所有的才艺都是为了自己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和有趣,孩子的才艺也不例外,父母可以更好的告诉孩子的是:用分享取代表演。我有一些别人没有的才能,在自我享受的同时,我也可以与别人分享我的快乐和才能。表演以取悦他人为出发点,在意的是别人的掌声,焦虑再所难免,分享以自我为中心,得失成败笑骂由人。

学识和才能虽然能帮助我们赢得别人尊重,却不能解决内心的压力和冲突,由于缺少对自我和生命整体的了解,才能却变成了自我毁灭的手段。父母和学校的教育应该唤醒一个孩子的自我认识的能力,而非满足于自我虚荣的表演,毕竟孩子不是为了实现父母意志的工具。

我们父母有时把对孩子的爱等同于责任,用为孩子好的名义去任意控制、塑造另一个生命,希望通过孩子的成就来满足自已未曾实现的欲望和梦想。培养孩子的成功就是培养如何竞争甚至是斗争,终将会被社会所斗争,因为是人总会有破绽,既然我们未曾成功过,又怎么忍心让孩子继续加入这场苦战。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扩展阅读

育儿观念:家长到底要给孩子什么


现在都是独身子女,一个家庭基本只有一个孩子,四个老人两个家长,一家六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养尊处优已经习以为常了,小公主小皇帝,说不得,打不得。大人们对孩子是这样,反过来,我们的孩子对我们怎样了呢?!

今年我接了一个中班,带班几天,我就深深感到了这个班级家长对孩子的溺爱,特别是一个叫伟伟的小朋友,早上来园,他手上拿着玩具玩,看了老师也不叫,老师和他打招呼,他也是一脸的茫然,一旁的奶奶手上拿着油条,一边喂一边说,叫老师叫老师呀,孩子还是玩着玩具不理不采。

我看着那奶奶对孩子百依百顺,但是那孩子对奶奶确实不一为然的样子,我们的生活条件好了,这就成了我们宠孩子的条件吗?如果是这样,我认为还是回到过去的穷苦生活好了,至少他们会懂得珍惜。现在的家长对孩子都千依百顺,与孩子所反馈给我们的却形成了反比,这真的应该引起我们作为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重视了,我们要向西方学习好的东西,但是不能把我们自己所拥有的传统美德给丢了。

“宝宝啊,等会儿热了,叫阿姨帮你脱脱衣服啊”

“老师我的被子在哪里啊?”

“我睡哪一头”

一个中班的孩子能力再差,这些小事应该没什么问题了吧,作为家长我们要为我们的孩子到底做些什么呢,他们可是我们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不是在你们的怀抱中永远长不大的孩子啊,该放手还是要放手,家长要知道:教会孩子做人比教会1+1=2更重要;教会孩子学会生活(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孩子学会几个洋文更有意义。

育儿观念:理解孩子表达爱的方式


早上入园时,嘉嘉刚刚走进教室,调皮的戴戴似乎很热情似的,紧跟在嘉嘉的后面,用小拳头在嘉嘉的背后蹭了几下,嘉嘉没有任何反应。我怕戴戴出手太重,会把嘉嘉给弄痛,立马阻止了戴戴这样的动作,并且告诉戴戴这样的行为不好,会把小朋友给弄疼的。戴戴的这个行为也就到此终止了,两个孩子各自回到了自己的座位玩儿起了玩具。

但是嘉嘉的奶奶并没有离开,一直在窗外看着这个过程,让我有点意外的是,嘉嘉奶奶走进了教室,走到戴戴的身边,凶巴巴地开始数落起戴戴来,“你怎么能这样啊。不是都是好朋友吗,我家里有绳子的,下次你再这样打嘉嘉我就把你手绑起来”,戴戴第一遍没有作答,也没多大反应,只是默默地玩儿着玩具;奶奶又对着戴戴说了第二遍,戴戴抬起头似懂非懂地“嗯”了一声。然后嘉嘉奶奶就走了。我看着这个场景,不禁觉得有那么一点儿失落,也有一点儿失望,更多的是感慨。

我问自己:“孩子之间这样的行为算‘打’吗?两个孩子,戴戴碰了嘉嘉,嘉嘉也觉得没什么问题,这算是‘打’吗”?

家长一直在行使一种权利——该和什么样的相处、不该和什么样的人相处,最后的结果是孩子的心胸开始狭隘,并学习挑剔别人的缺点。谁都不愿意和他做朋友。选择和什么样的人交往,孩子自己会判断。

如果一个孩子受了委屈,都不会告诉老师,最后只会带回家跟家长说,那说明,这个孩子本身就缺乏一种求助的能力。然而这种求助能力,是家长不能够包办代替的。

在和戴戴妈妈沟通了之后,我发现原来戴戴妈妈和爸爸在家经常拌嘴,有时也会有一些过激行为,就算有时的好心情也会在打打闹闹中度过,所以戴戴就认为这样的打打闹闹是在对朋友表示喜爱,所以当看见好朋友来了之后才会这样“热情”的欢迎他。戴戴妈妈还说回家一定会“严惩”戴戴,怎么可以打小朋友,戴戴妈妈的这种行为被我立即的制止了。

其实孩子打人,根本也不会打怎么样,如果别人打自己的孩子倒没什么。如果他打了别人,当父母的总会说自己的孩子不对。我给戴戴妈妈的建议是:当他打了人后,要及时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分析原因,然后告诉他如何用语言来解决问题,告诉他打人是野蛮的行为,并告诉他妈妈爱他,不要让孩子有做错事不被爱的感觉。这样,他既知道自己打人不对,也知道下次该怎么解决,还知道妈妈无论何时都是爱他的。孩子感觉被爱包围着,他就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学校里的事情,老师会尽能力解决。如果要上升到家长的层面,那就很糟糕了。如果嘉嘉奶奶,戴戴妈妈都在场,我不能保证这会不会变成吵架。

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交往方式,哪怕是让孩子受到一点点的挫折,若是能“吃一堑,长一智”又有什么不可以呢?我们都太着急了,把孩子看作了一个“易碎品”,结果到最后真变成“易碎品”了。无论怎样,妈妈都应把握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让孩子知道妈妈是爱他的,他永远都是好孩子,对事不对人,一时行为不对,不能说孩子就坏呀。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宽容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宽容

现在的80后90后渐渐开始有自己00后宝宝,身为双独生子以及四位隔代长辈守护的独苗,00后们正在经历着史无前例的高浓度的“爱”。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甚至经常为了谁有机会来带宝宝展开大战,抢到的人如获至宝,真是捧在手心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

大人们更不会让宝宝受一点委屈。曾看见有个家长带孩子去公园玩,孩子摔倒了,家长说:“都怪地不平,都怪地不好,打它!”家长狠狠地跺了地几脚,孩子也学着家长的样子用力跺了几脚地,正准备要哭的孩子就转悲为喜了。不得不承认,这似乎是一个哄孩子好办法,但是却会直接导致这样的结果:那个家长带孩子去坐滑梯的地方,一个小朋友在孩子的后面滑下来,用脚碰了孩子一下,孩子大怒,追着那位小朋友就要打......

其实家长都是在以自己的方式对孩子好,都希望孩子快乐,然而,快乐也有很多方式,这种复仇带来快乐却是万万要不得的。

让孩子学会宽容,似乎是每个家庭都容易忽略的教育,然而宽容却是一个让孩子成长为优秀的人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美德。什么叫宽容呢?宽容很简单,在生活中,面对一个小小的过失,常常是一个淡淡的微笑,一句轻轻的歉语,便会获得包涵谅解,这就是宽容;在人的一生中,常常因为一件小事、一句不经意的话,使人不理解或不信任,但不苛求他人,以律人之心律己以恕己之心恕人,这也是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以平和的心态待人处事,是一种爱心的体现。拥有它,会使自己和他人都感到愉快。

有一篇文章是这样说的:一位母亲带孩子去外国旅游,结果由于随团的孩子较多,导游小姐一时疏忽将孩子落在了网球场,等找到孩子时,孩子因为一个人在空旷的场地受到惊吓,哭得非常伤心。不久孩子的妈妈来了,看到自己哭得惨兮兮的孩子,这位妈妈蹲下来安慰自己的女儿,并且很理性地告诉她:“已经没事了,那个姐姐因为找不到你而非常紧张,也十分难过,她不是故意的。现在你应该亲亲那个姐姐的脸,安慰她一下。”只见那个小女孩踮起脚尖,轻轻地亲吻蹲在地上的导游,并柔声告诉她:“别担心了,已经没事了。”

这位伟大母亲的宽容确实让人感动,相信她的孩子也会成长一个宽容的人。著名的节目主持人白岩松在教育自己儿子时这样说:“如果所有的美德可以自选,孩子,你就先把宽容挑出来吧!也许和平与安静很珍贵,不过拥有宽容,你就可以奢侈地消费它们。宽容能松弛别人,也能抚慰自己,它会让你把爱放在首位,万不得已才动用恨的武器;宽容会使你随和,把一些很重要的东西看得很轻;宽容还会使你不至于失眠,再大的不快,再激烈的冲突,都不会在宽容的心灵过夜。于是,每个清晨,你都会在希望中醒来。一旦你拥有宽容的美德,你将一生收获笑容。”

学会宽容,学会大度,是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整天被不满、怨恨心理所控制的人是最痛苦的人。让孩子学会宽容,也是学会了爱自己。

育儿观念:让孩子告别小气


育儿观念:让孩子告别小气

和这群孩子相处已经两个月了,渐渐地我发现很多孩子都会表现出小气的特点。在遇到事情的时候,他们经常以自我为中心、只想到自己的感觉和需求,从不考虑别人。他们总会说“我的小床”、“我的玩具”、“我的杯子”、“我的娃娃”“什么都是我的“……

现在的家庭里,父母将过多的爱给了孩子,即使是孩子的无理要求父母也会无条件的妥协。好吃的蔬菜先给孩子吃,好吃的水果先给孩子挑,时间长了,孩子就会以为自己是中心,不管在幼儿园还是家里,所有的事情都要围着我转,造成了幼儿自私、小气的心理。

当孩子出现了这些问题,家长应该和老师一起努力,抓住锲机、及时教育。

首先,一个家庭要创造分享的家庭氛围。而在学校里也要创造分享的学校氛围,让孩子学会分享。可以从一袋零食开始,开始孩子可能会哭或哀求。但是我们应该正确引导,不能让步。只要一个孩子学会分享更多的孩子就会学习。

第二,让孩子学会赠与。要想让孩子成为一个大方的宝宝就要让他学会赠与。在家里,父母可以鼓励孩子把玩具、衣物等捐出来,让他知道:自己的东西应该拿出来和与更多的人一起分享。在孩子做出好行为的时候父母应该及时肯定、赞扬。在学校里,老师可以鼓励孩子把自己的零食、玩具拿出来和小朋友一起分享。让孩子享受分享带给他的乐趣,并喜欢分享。

第三,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要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对于孩子的合理要求可以适当满足,对于不合理的或不能及时满足的要求,要让孩子学会等待,不能过分迁就。因此,父母和老师要有想法。培养孩子的耐心。

第四,要引导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在很多活动中,需要好朋友之间互相合作,所以。让孩子在合作后感受到做事情的成就感,体会到团结互助的快乐。这样孩子就会自然而然的产生大方、共享的心态。

要让孩子告别自私、小气的心理需要父母的以身作则,俗话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父母。孩子整天和父母在一起对孩子有很大的影响。孩子是我们老师和家长的希望,要让这份希望茁壮成长需要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

育儿观念:让孩子自己长大


育儿观念:让孩子自己长大

人们都说,孩子的心灵是纯真的,孩子的眼睛是纯洁无瑕的。世上任何事情如果能用孩子眼光来看,用孩子的思维方式来思考,那么世界该是多美好啊!

这几天天气很冷,还下着雨,可能是天气的缘故,孩子们来得比较少,也来得比往常晚,最后一个来得是韩雨兵,只是这么冷的天气这孩子却戴一顶太阳帽来幼儿园了,我不禁有点好笑,还没来得及问,雨兵的妈妈跟着过来了说:这孩子大冷的天非要戴太阳帽,我说什么也不听,气死我了,你好好批评批评他。“哦,没事的,你忙去吧。

家长走后,我问雨兵:天气这么冷你为什么要带太阳帽呢?雨兵说:我这个太阳帽上有护者神龟,戴上他就能变的很厉害。那你不怕冷吗?我反问到,他摇了摇头,我想孩子并没有因为冷而不高兴,反而觉得自己很厉害,于是我也没再说什么,作为老师我要做的事就是告诉他:冷了就摘下来。

这件事让我意识到孩子在成长过程中有时固执的一面大人要是强行解决的话,难免会让孩子产生叛逆,让孩子自己承受自己决定的后果,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育儿观念:让孩子自己动手


育儿观念:让孩子自己动手

我非常疼爱外孙女小冰,恨不得把她含在嘴里窝在心头。爱孩子绝对不能宠溺孩子。我认为良好习惯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学会自己动手是好习惯之一,因此,爱小冰,就要在家庭生活中寻找让她自己动手的契机。

一、在完成幼儿园小任务,给小冰寻找自己动手的契机

哪些是小冰力所能及的事情呢?首先,我觉得幼儿园老师交代的小任务一定是的小孩子自己动手做力所能及的事。比如班里建立自然角的任务,需要小朋友带一盆植物,我就准备了一盆富贵竹,要求她自己动手把介绍富贵竹的纸片贴在花盆上,还要求她记住富贵竹的名称,生活习性和养护要点。本学期开学至今,小冰完成了寻找家里的声音、躲在家里安全的地方、折纸玩一玩、打扮彩虹色的花等小任务。这些小任务里的育儿大乾坤,就是给小冰提供了很好的动手机会。

二、在满足小冰好奇心的同时给她寻找自己动手的契机

小冰常常会好奇地缠着我说:“让我看看吧,让我摸摸吧,给我讲讲吧”。这时,我就会不失时机地给她看看锅里有什么,讲讲报刊杂志的插图等。有次我正在剥白煮蛋,她看见了闹着也要剥,我就顺势教她怎样剥蛋……现在,关洗衣机、微波炉、路由器,开关电视机等活已经由小冰“承包”了。只要小冰有动手欲望,我就乐意教她。

三、在日常生活中给小冰寻找自己动手的契机

日常生活中最要培养的是小冰自己吃饭、穿衣、叫大小便、看书、玩玩具,时间到了提醒她自觉去睡觉……这些动手能力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几年来,我轻易不改变三餐和睡觉时间,还坚持在各方面让小冰自己动手尝试。

作为外婆,照顾好小冰的前提是改变自己陈旧的育儿观念。这话讲讲容易,做起来可真有难度。不过为了小冰健康地成长,我就从改变自己开始吧,因为我始终记得荣格的话:“儿童的教养源于成人的修为而非说教”。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独立


育儿观念:让孩子学会独立

培智部五班的孩子现在很多都能够自立,大多数都能自己穿衣、吃饭,但班里还是有少部分孩子由于家长还是太溺爱、娇惯孩子。这就使有些孩子对家长、对老师、对保育员很依赖,不愿自己动手去做,只想依靠别人。班上的烨烨同学就是一个特别娇惯的孩子。常听烨烨同学的爸爸和我说过:“烨烨在家的时侯,衣服都是他爸爸给穿,吃饭等都是爸爸给喂”可是,在学校里,孩子那么多,保育员陈奶奶有时照顾不过来,像烨烨这种情况,如果在学校也和在家一样,保育员陈奶奶就会忙不过来,那岂不是“天下大乱”,再说,如果真那样也会感冒的。

再举个烨烨同学的例子吧!每次孩子们吃饭烨烨都是说:“我不吃,我不吃,我在家吃了,我饱了……”等等话语。我知道他怕麻烦,因为在家吃东西的时侯,很多时侯都是爸爸或妈妈喂她。看到烨烨这样,保育员陈奶奶只能哄着她吃,鼓励她,但是我都是要陈奶奶让她自己使用勺子,就是为了锻炼他的小手能力。看到烨烨这样保育员陈奶奶和我也很着急,所以我就与家长沟通,幸好家长也能听取保育员陈奶奶和老师的建议与我们配合,我们教师也会在学校多教导她现在已经是大孩子了自己的事情应该自己做,我们也会给她讲一些关于这方面的故事,再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开导他。通过多次的努力,在学校里她也不用教师帮她穿衣服了,也不是最后一个穿完衣服的孩子了。

通过烨烨这几件事,我认为孩子的一些坏习惯是可以改正的,给孩子一些时间,让孩子自己动手,发现小手的奥秘,懂得小手会给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让学生真正的学会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育儿观念:让孩子做选择


育儿观念:让孩子做选择当我们买一个新手机时,往往还要在网上泡几天的论坛,了解、对比手机的性能、功能、用户体验、注意事项等。然而很多做父母的直到孩子出生都没有仔细了解应该如何照顾孩子,学习如何在家庭里面教育孩子。如果每个父母都能在生孩子之前学习这门课,就必定少走许多的弯路,减少许多的痛苦,对孩子而言,必定对他们形成良好的身心健康带来莫大的益处。可惜大学里没有教,在社会上也没有这样的父母学堂,除了医院里讲解的那点育儿知识。我国著名的幼儿教育家陈鹤琴讲过“幼稚时期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什么习惯、言语、技能、思想、态度、情绪都在此时期打下基础,它是决定将来人格、体格的重要因素。”而对孩子而言,0-3岁基本都是在家里度过,3-6岁虽然开始了幼儿园的学习,但是每周2/3的时间还是跟家人在一起的。孩子受家人的影响是非常深刻和长远的,俗话讲“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真是不错的。学了这个课程就了解到对幼儿的教育不能专注在知识方面,除了知识以外还可以教什么,其实是很多的,而重点应该在培养孩子身体和心理的健康、基本能力、习惯方面,再提升一些就是品格和价值观的培养,这些是孩子可以终身受用的。第一任也是最重要的老师就是父母了。只有父母成为专家型父母,孩子才能够不落于平庸,孩子的起跑线是在父母这里的。有了正确的目标,学会科学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才能使家庭教育不走错方向,使孩子一方面拥有快乐的童年,一方面又为一生发展打好基础,也使父母可以越来越轻松,真是一石几鸟的好事情。另外,了解了孩子不同阶段的身心发展特点,父母遇到各样事情就不再手忙脚乱、不知所措。而是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并施加正确的引导,给予充分的支持。父母在孩子心中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形象,不仅是父母,更是良师益友。特别到孩子青春期的时候,虽然有叛逆心理,但仍会觉得父母是可以信赖的人。许多实用技巧的稍加使用就会成为父母跟孩子关系的润滑剂。有位老师讲到一个提供选择的例子——假如你两岁半女儿不肯穿衣服,你可以说:“你是先穿上衣,还是先穿裤子?”假如你正拜访一位朋友,到该告辞的时候了,而你一岁半的儿子玩兴正浓,他说:“不回家!”你抱起他,他开始大叫:“放我下来!放我下来!”你可以说:“你想要我抱着,还是让我拉着?”我就在自己女儿身上尝试,她经常不愿意刷牙,我就准备了两个牙刷,问她:“你要用黄色的牙刷还是绿色的?”或者让她选择坐着刷还是站着刷。她就很乐意了。另一方面,对孩子的一些行为我也不是总是进行限制了。比如前几天回到家,看到她手里拿着一个EPS泡沫板,用手指扣着,泡沫就掉得满地都是,她自己还很开心。我本来准备制止她,想了一下这样不一定有好的效果,这也是孩子的一个学习过程,于是就对她说:“宝贝,你玩这个好像很开心啊!但是你看你扣下来的泡沫搞得到处都是,地板都脏了。爸爸允许你玩这个,但是你要答应爸爸在玩好之后,把底板打扫干净。而且必须在吃晚饭之前打扫干净,否则就不能吃饭哟!”结果女儿就答应了。但是玩过之后就忘记打扫了,我就把扫把和簸箕塞到她手里请她打扫。经过一番挣扎和我的帮助之后,地板就干净了,我们都很开心。让孩子自己做选择的好处是可以同时建立他们的责任意识,知道承担所做事情的后果,有助于形成自强、自立的个性,在未来可以勇敢的面对各种挑战,同时可以更好的对人生中许多重要事情做出正确的抉择。

育儿观念:让孩子自由成长


育儿观念:让孩子自由成长

一转眼女儿到了幼儿园大班下学期了,从一个小女孩逐渐成长为一个“小大人”了!她的进步首先离不开老师的辛勤培育,其次,家长的责任也是很重要的。

有句俗话说到:男孩适合“穷养”,女孩适合“富养”,我们家是女儿,所以需要“富养”。每个人对“富养”的定义都不同,我的理解中“富养”不是穿金戴银,不是百依百顺地娇惯和溺爱,而是给予精神上的富足,最终培养出气质高贵的女孩。养女儿比养男孩更需要细心地呵护和沟通,因为女孩子的内心更柔弱、更敏感。所以,我经常花更多的时间陪女儿,或是带她出入各种场合,或是外出旅行开阔她的视野、增加阅历和见识,或是假日里和她约好两个人一起去看场电影、逛逛街,或是带着她去她的小伙伴家里串串门,而不是一味地逼着她学这学那的,让她有个快快乐乐的童年。

新学期女儿主动提出来要报一门画画兴趣班,我尊重她的意见,让她学自己感兴趣的东西。以前女儿一直在学小主持,学得还不错,学小持人使她的普通话说得越来越标准了,还经常在家当小老师,教我们怎么读“S”和“Sh”。自从她上小持人兴趣班后,胆子越来越大些了,以前胆小不敢在陌生人面前说话,更别提表演节目了,现在都能大方地应对了,最让我感到意外的是假期和朋友聚会唱KTV,她从来没在这种场合唱过歌,居然敢唱歌了,而且吐字特别清楚,让我倍感欣慰,不仅感慨女儿长大了!

随着年龄的增长,女儿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逐渐增强了,所以有时候我会多跟她沟通交流,看看她内心的想法是怎样的,慢慢地引导她、鼓励她。小女孩越大我觉得我们陪她的时间就要更多了,只有多交流多沟通多一些时间在一起,她才会敞开心扉和我们多交流,否则她的心会离我们越来越远。

教育孩子这门功课确实不简单,做父母的都想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又想丰富孩子各种各样的知识,这并非是件容易的事。我们只有在不断的摸索中总结经验,才能教育好孩子,让我们一起加油吧!

家园共育《育儿观念:过早让孩子表演到底有何危害?》一文希望您能收藏!“幼儿教师教育网”是专门为给您提供教育孩子的方法而创建的网站。同时,yjs21.com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孩子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