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教育好孩子必须注意这些原则

08-04

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家庭与学校合作,可以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家长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孩子做朋友,放低姿态,互相尊重,彼此包容!那么,有哪些积极正确的教学观念呢?为了让您在使用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育儿知识:教育好孩子必须注意这些原则”,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育孩子一直都是很多家长的难题,如果教育的方式不对,那么就会影响到孩子的行为教养,如果教育得好,那么孩子就会比较出色,那么你知道该如何教育好孩子吗?

1、言传身教。

很多大人常常要求孩子这样做那样做,但是自己却没有做到,会让孩子很没有信服感,所以家长想要教育孩子一件事就应该要一身作则,如果自己都不愿意做的事,如何让孩子去做呢?家长本身给孩子做个榜样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2、要循循善诱,不要过于着急。

教育培养一个孩子是长时间的坚持,不是短短几天就能要求孩子有所改变的。所以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要注意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不要急功近利,这样会给孩子造成很大的压力,而且欲速则不达,这个道理应该都是懂的。

3、要注意教育说话的方式。

面对孩子所犯的错误,作为家长不应该对孩子大吼大叫的教育,打骂孩子是没有用的,教育方式越激烈,孩子往往会有一定的心理阴影,所以对孩子的教育说话要保持心平气和,用耐心的方式讲道理,进行教育,这样效果才会更好。

4、要因材施教。

每个小孩都有自己不一样的特色,特长,或者说缺点也会有不一样的地方,家长要对孩子进行教育,应该要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教育,也许严厉的教育方式对其他小孩有用,而对自己的孩子没用。还有在让小孩参加各种特长班也应该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兴趣,而不应该盲目的给他报各种家长自认为有前途的辅导班。yJs21.COM

5、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

现在的孩子压力越来越大,家长不应该不顾孩子的心理,应该要适当的为孩子减压,适度教育就好,在劳逸结合的同时引导孩子多读多看一些课外知识,让孩子有自由的空间,这样也能帮助孩子有兴趣的拓宽自己的思维空间,动手实践也比死读书来得强。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编辑推荐

育儿知识:孩子的这些行为 必须严惩不放过


家长过度溺爱孩子是现在大部分家庭的教育问题,这对孩子的成长是不利的。虽然我们并不鼓励家长要对孩子的过错进行严刑拷打,但是孩子在某些情况下犯错了,家长也可以适当进行一些惩罚。

一、哪些情况下可以惩罚孩子

1.孩子喜欢触及危险物品

我们的生活中处处充满各种隐患和危机,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在外面,孩子都必须有一定的安全意识,而且家长也要监督保护孩子,以免孩子受到身体伤害,甚至对生命安全构成威胁。如果平时孩子喜欢触及危险物品,如玩水、玩电、玩火、玩针线等等,那么家长要及时制止。如果孩子不听从家长教育,那么为了避免孩子以后再患同样的错误,家长可以惩罚孩子。

2.有不良的心理行为习惯

有些孩子的心理受到某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而变得暴力、恶意、怨恨,那么孩子就容易产生各种不良的心理行为习惯。即使小时候没有做出什么危害他人和社会的事情,但是难保长大以后不会做出可能威胁社会公共安全和法律道德的事情。因此家长要从小杜绝孩子不良心理行为习惯的发展,培养他成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3.孩子总是一错再错

孩子犯错不要紧,家长应该给予包容和理解,但是如果孩子一错再错,甚至是喜欢故意犯错的,那么家长就有必要严惩教育孩子,并正确引导孩子纠正这种错误思想和行为。

二、惩罚孩子该注意哪些事项

惩罚孩子之前,要了解清楚孩子犯错的原因和衡量事态的严重程度。如果孩子属于初犯,而且并不是出于恶意,只是由于年龄小、缺乏生活经验而犯错的,那么家长应该包容孩子的小错误,并指正引导孩子知错能改、以此为鉴。此外孩子患了严重的错误或者经常重复同样的错误,那么在孩子接受惩罚之前,必须让他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而且惩罚孩子尽量不要选择暴打,而是通过罚做家务、不准看电视等方法教育孩子,以免对他的身心都造成伤害。

育儿知识:家长必须重视孩子的教育


旗龙是我们班上比较听老师话的小男生,平时也喜欢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最近因为家里有事,跟着爷爷回老家待了一段时间。等再次回到幼儿园时,我发现旗龙变了,变得不再听话了,坐的时间也没有那么长了,还养成了一些坏习惯,如吃手指、跷二郎腿以及午饭过后不出去散步而是躲在厕所和其他小朋友打闹,当时说了管事,可一会就又恢复原。

为了让旗龙变回以前的乖宝宝,我找到了他的妈妈了解了一下情况。原来回老家的这段时间,因为父母不在身边所以少了很多约束,爷爷又很溺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说什么就是什么,所以才养成了现在这些坏习惯。家长听后也很着急,询问老师现在该怎么办?通过商量,我们采取了家园共育的教育方式。

在家里,父母找爷爷交谈,让爷爷认识到这样放任下去对孩子成长的危害,然后统一战线,严格要求,做得好有奖励,做的不好则批评,再者父母不再包办所有,让孩子学会独立完成自己的事情,体验成功的快乐。

在幼儿园老师则在他的周围安排几个常规习惯好的幼儿,带动旗龙向好的方向发展,平时活动课上老师多关注他,出现问题第一时间指出来,帮助他一起改正。

经过大家一段时间的努力,旗龙又变回以前的样子了。而且变得更加懂事了。家长也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也深刻认识到孩子的教育无小事,孩子成长路上需要家长正确的引导和帮助。

育儿心得:如何教育好孩子


育儿心得:如何教育好孩子

孩子上幼儿园中班了,如何教育好孩子,对我们这些年轻的家长来说好比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摸索的课程。以前觉得孩子还小,吃好睡好少生病就行,再说咱小时候不就是摸爬滚打长大的,可现在想想远没这么简单。下面就谈谈我们在教育孩子方面的一点体会。

1.注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教育子女的责任,要由父母共同承担,哪一位都不能放弃自己的责任;同时,父亲和母亲要为对方承担教育责任创造条件,在教育孩子上有分工有合作,不要单方独揽大权;只有在父母共同承担教育责任、对子女的教育影响力和谐互补的情况下,才有可能全方位发挥家庭的教育功能。

2.表扬和鼓励是孩子成长的膏方。平时多给孩子以欣赏的目光,就会看到孩子与众不同的长处和优点,并能增强亲子间的相互信任,有利于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和品质。所以只要看到他的稍许进步,就要毫不吝啬地肯定他,鼓励他,同时不要让孩子做力所不及的事,以避免不必要的批评,这样孩子就会把自己的优点发扬光大,而且还能很好地保护其自信心。当然也不能一味强调表扬,若遇到原则性错误也要毫不犹豫地给以指正,俗话说言教不如身教,父母更要以榜样的力量去引导他,这样就会让孩子学会明辨是非。此外给他营造一个宽松的成长环境也是必要的,一次孩子把两种不同的拼插玩具混在一起,一时半会没法分开,因之前已提醒过,妈妈就数落他了,可儿子硬说不是我混的,接着越批评越不肯承认,其实混在一起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但他总以为这次又要挨批了,就是不承认,直到后来向他保证不会批评他,他才说是他干的。反过来就说明在一些小事上,我们做家长的就有可能对他太严厉了,事事较真他心里总有点怕,其实想想孩子很多时候不是故意犯错的,有时更是好奇心所驱,所以是诚实重要还是让孩子一定要按你的想法做更重要呢?

3.加强与老师的沟通和联系,主动向老师介绍孩子的情况。其实我们做家长的,并没有通过幼儿教育的系统培训,对孩子的了解往往带有感情色彩,而老师的评价就更为客观,而且老师在发现孩子潜能方面肯定比我们家长来得敏感,所以和老师多交流就非常有必要。

4.注重与孩子日常交流,帮助孩子克服缺点。我们觉得与孩子较好的聊天时间是在每天晚上睡觉前,多听听他对生活的认识和理解,并通过讲故事,让他明白一些做人处事的道理。说到克服缺点如我家孩子有乱扔玩具的坏习惯,我们会在玩前提醒他玩后要自己收拾,一开始他很不情愿,还会闹情绪,但我们并没有妥协,而是许诺在一定时间内完成任务给予奖励如零食,然后再给他讲道理,渐渐地他这个坏毛病已经改了很多。平时遇事努力做到多蹲下来听听孩子的意见,可以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甚至争执,不要高高在上一味要求听话,把孩子看做朋友,尊重他,引导和帮助他,那么孩子也会尊重你并对你敞开心扉,健康成长。

育儿知识: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


育儿知识:如何培养孩子注意力

注意力的持续时间及专注水平,与孩子的气质、当时的身心状态以及外界的环境等很多因素相关。在一般情况下,孩子的年龄越大,能够坚持在一件事情上的时间就会越长,反之,年龄越小越难以保持注意力集中。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对于3岁以内的小宝宝而言,是很难长时间做同一件事的;在一件事情上,小宝宝们往往做不了多久就会跑开,或者时不时东张西望。这些在成人看来,可能就觉得宝宝的注意力不集中;但是,如果是年龄较大的宝宝,他们能够坚持做一件事的时间会更长一些。

心理学家是这样解释这种现象的:年幼儿童不能长时间保持注意,是因为他们的注意容易受到干扰,而且,他们很难抑制与任务无关的思维活动。3岁以前的宝宝,注意是被动的,只有新奇的、令他们感兴趣的东西或事情才能吸引宝宝,而且控制注意的能力较弱。

孩子的注意力跟大脑发育有关,一个人的大脑要到20多岁才会完全发育成熟。如果做一件事情超过20分钟,孩子想做点别的事、起来动一动,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而且,越是年幼的儿童,越不能长时间保持注意,因为他们控制注意的能力还比较弱,容易受到干扰,很难抑制与任务无关的思维活动。所以,当孩子不能安静地坐下来听故事,不能坚持学习和写字的时候,请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注意力不集中”的标签。

其实,每个人在不同的情况下,注意力的表现也都是不同的。不要说宝宝,即使是成人,在一些情况下,也是很难保持注意力的,因为,人的注意力不能一概而论,在不同情况下表现出的注意力也是不一样的。

孩子的注意力不能集中,还可能是源于一些外在的因素,比如:学习或游戏的内容不适合孩子,或者室内活动太多,孩子(尤其是男孩)的精力不能得以发泄,就会显得躁动不安;此外,还可能是源于疾病或者情绪上的问题,饿了、困了、病了、心情不好或者压力过大等等,都会造成孩子注意力无法集中,显得心不在焉。

但是,有一种情况不属于我们讨论的范围:如果孩子已经超过3岁,在做任何事(包括他最感兴趣的事情)的时候都不能超过5分钟的话,家长要考虑孩子是不是属于多动症或注意力缺失方面的问题,需要向专业机构进行咨询和寻求帮助。

育儿观念:注意!孩子这些性格缺陷不可放纵


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宝宝基本上都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孩子的心情和身体状态也关系着爸爸妈妈们的喜怒哀乐。因此,父母对孩子在进行健康教育的同时也不能忽略了孩子的品德养成和性格培养,针对孩子性格方面的一些隐患,父母需提前预防并纠正。

1.胆小内向害羞

有些孩子明显对自己表现出了不自信的行为,他们做事胆小,平时低头埋胸说话小声,做事小心翼翼,对任何事都不敢发表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和意见,过于害羞,掩藏自己。对于孩子这样子的表现,家长不要以为这是乖的表现,其实是一种内心严重不自信的表现,如果不能及时对孩子进行引导,童年将会成为孩子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日后必定会影响到孩子的性格形成,对他们的健康成长不利。

2.经常乱发脾气

很多家长都有这样子的烦恼,就是家里养了个小皇帝,动不动就生气乱发脾气。对于孩子这样子的性格,很多父母要反思,是不是自己和家人过于溺爱孩子,饭来张口,衣来伸手,要什么给什么,孩子形成了以自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错误思维,才导致了孩子只要有一点点不如意就乱发脾气,这对孩子的性格养成也是存在很大危害的,家长们应该平时就注意对孩子的品德教养,从小养成独立的好习惯,不要过于溺爱孩子,不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

3.不能融入周围

有一类孩子平时在家表现好好的,跟父母有说有笑,各方面都不错,可只要一跟其他小朋友接触,他们身上的缺点马上就出来了,不懂得和其他小朋友沟通交流,不会尊重他们,常常闹得不欢而散,这就是我们常说的不合群。孩子有这方面的性格问题,父母先要思考一下自己平时的教育方式,是不是平时总把孩子关在家里,很少让他们于邻居、小区内的其他同年龄人接触等等。孩子应该有自己同龄的朋友,学会相处,学会沟通,而不是只有家人。

4.对自己不自信

对于没有自信的孩子来说,他们的生活是单调的,因为总是觉得自己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他们只能经常远远地看着那些自信爱表现的同学,投以羡慕的目光。常说自己不行的孩子,家长应该经常鼓励和表扬孩子,就算是一丁点微小的进步,父母也要放大肯定。而不是经常责罚孩子,打骂孩子,不然他们会更不自信。

10月育儿知识:好孩子不是罚出来的


10月育儿知识:好孩子不是罚出来的

孩子的不当行为,往往是他们需要帮助的呼救信号,表示他们在睡眠、营养、放松、拥抱、亲情、掌握和安全方面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而惩罚只能让孩子的行为越来越糟糕。如果你希望孩子有责任心,善于体谅他人,避免惩罚是最重要的原则。成年人的平和心态对孩子的影响远远超过对他们大呼小叫。即使孩子让你忍无可忍,你也要保持克制。

在美国非常有影响的“平和式教养法”创始人劳拉·马卡姆博士,在北京举办了“父母平和孩子快乐”大型公益讲座,她的观点十几年来帮助了无数家庭,赢得满场观众强烈的共鸣。

不要打屁股、不要打耳光

“当你在气头上的时候,要避免行动。”劳拉说,你生气的时候,是把孩子当成假想敌人在对待,于是采取的战术要么是战斗,要么是逃走,要么就是面对面僵持在那儿,这是所有哺乳动物面临恐惧时的三种反应。你是孩子的榜样,你说什么孩子不一定听,但你的说话方式他一定会效仿。

劳拉建议,父母每当感到愤怒难忍就要爆发打人的时候,应该马上采取“制怒三步曲”:停下,放下,深呼吸,让自己恢复平静。自己平静下来才能够跟孩子建立亲情连接,有了这个连接之后,孩子才有可能配合你。情绪被接纳的孩子,才能管控好情绪,进而管控好行为。

试想一下,如果孩子成天面对充满怨恨、消极、没有耐心的父母,他们的表现怎么可能变好?劳拉风趣地建议说,你可以尝试给配偶一个甜蜜的吻(即使现在的婚姻状态并不美满),给孩子一个热情的拥抱(即使他并不完美),找一位知己倾诉养孩子的艰难(即使不指望对方帮你解决问题);你也可以在房间内张贴励志语录,将锅碗暂时留在厨房里,先痛痛快快地洗个热水澡;你还可以走出去看看日落,睡觉之前,找出三件事情表扬自己……总之唯一方法,就是把自己“养育”成平和的父母。

不要吼叫、不要威胁

打孩子的父母也许是少数,但几乎没有父母能做到不吼孩子。劳拉分析说,当人处于愤怒状态时,体内就充满了攻击性荷尔蒙,内心的“小我”便被激活,危险信号灯亮起,大声吼叫的冲动就出来了——为什么你就不能乖一点儿?你让我感到难堪,人们都在看我们!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你又这样大发脾气?我现在没有时间处理这事!你为什么这样对我……

吼叫、威胁、惩罚会破坏人一整天的心情,会使矛盾升级,使一阵旋风演变为暴风骤雨。劳拉形象地比喻说,我们每个人的身上都带着一个“情绪的包袱”,比如某人失去了亲人,他特别想哭又不能哭出来,就把这种情绪压回那个情绪的包袱里头,就会带来僵硬、逃离或者战斗的反应。

对抗就是愤怒情绪的爆发,特别是当孩子老干坏事,或者老是在那儿哼哼叽叽的,或者和大人非常对抗,老是跟你较劲的时候,你可能想打人,想使用暴力。但以气治气是不好的,要知道孩子这些症状,都是他心里有一种未满足情绪的表现。劳拉建议,要尽量避免脱口说“不”,而是说“是”,要让孩子明白你理解他的情绪,不要急着解释、讨论、懊悔、指责、建议、分析他情绪波动的原因,不要试图“安慰”他(好了,好了,别哭了,够了!),不要强迫他使用语言进行表达(你怎么啦?哭什么呀?)在他安静下来之前,你无需多言。你的镇定、拥抱和等待才是最重要的。

劳拉还认为父母其实没有必要立刻纠正孩子或者解决问题,“你需要做的只是保持关注。孩子并不真的想要那个他哭喊着想要的东西。他需要的是你的关爱,要你感受他的纠结、失望、愤怒和痛苦。你只需对他表现出关爱,一切都会烟消云散。”

具体操作上,劳拉说,如果你发现自己提高了嗓门,请马上停下来,深呼吸,然后说,“噢,对不起,我不应该那样说……我们再来一遍……我的意思是说……”当你这样用无条件的爱接纳孩子的所有情绪,为孩子做出自我调整的榜样,就会马上看到积极的效果,看到孩子纠正自己的行为。

育儿知识:你会用“好孩子”这个标签来绑架孩子吗?


原本我们在家,是从来不用“好孩子”、“乖孩子”这样的说法的,所以之前也没留意这方面,直到前阵子被同一小区的奶奶这样说过几次,我才发现在这个说法上,我是非常有态度的。

前一阵下雨多,院里有一些积水的水潭,关于能不能踩水玩,奶奶始终和我意见不一致,所以就变成我带布瓜下楼玩时,布瓜可以踩水,奶奶带布瓜下楼玩时,踩水就可能会被阻止,也可能会被允许(主要看布瓜抗争的激烈程度)。那天奶奶带布瓜下楼玩,一帮小孩子中,唯独布瓜踩水,估计奶奶也是压力大(总有好心的奶奶们来说不该让孩子踩水),所以布瓜玩了一会儿之后,奶奶不让继续玩了。布瓜当然会生气大哭,哭闹间,另一个孩子的奶奶也加入了哄他的队伍。据奶奶事后跟我说,“**奶奶还挺会哄孩子的,她跟布瓜说了说,布瓜就真的不哭了,也点头答应不再玩水了。”我就好奇这位奶奶是怎么跟布瓜说的。奶奶答“她说玩水的不是好孩子了。后来问布瓜你还踩水吗,布瓜就摇头表示不再踩水了。”听到这话,我总觉得哪里怪怪的,不是很舒服和服气,但当时没反应过来具体原因。直到奶奶第二天也开始活学活用“好孩子”这个概念,我才猛然醒悟过来。

奶奶觉得,用“做某某事了就不是好孩子了”或者“做某某事了才是好孩子”这样的提法,效果挺好,因为这么一说,娃娃就愿意听大人的指令,更加配合。但在我看来,这样的说法也许当时有效,但本质却是道德绑架和潜在胁迫。换句话说,如果这件事孩子没做到父母要求的,是不是就是“坏孩子”了?当孩子开始能听懂“好”和“坏”,但是又没有足够多的思辨能力意识到“一件事不能决定一个人的本性”,这种好孩子坏孩子的提法,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压力的。

又或者,等孩子大一点,学会举一反三了,会不会因为爸爸妈妈奶奶某件事没有依他的,而说出“不陪我玩ipad就不是好爸爸”、“不让我吃雪糕就不是好奶奶”这样的话?假如有孩子这么说,父母很有可能觉得可笑,就一件事就变坏人啦?可是,这样的句式不正是好孩子句式吗?这不正是父母自己教给孩子的沟通方式吗?

因为做某件事或者不做某件事,就给一个人定性好坏,听起来很不合理,可是我们在跟孩子这么说时,正是在用一件具体的事情来给孩子整个人贴了个标签,这个标签叫“好孩子”或者“坏孩子”。而且很有可能,在很多大人传递给孩子的观念里,还有进一步的观念——“你当好孩子,我就喜欢你,接纳你;你当坏孩子,我就不喜欢你了。”说白了,是大人在利用孩子对自己的依恋,去胁迫孩子顺从。

写到这里,我想起心理咨询里,很多成年人的困扰,深挖下去,都藏着“如果我不够好,我就会被讨厌”、“如果我不够好,就会被抛弃”这样的观念。所以当看到孩子那么小,父母用“好孩子”来作为教育技巧,我就有些不忿,也会有些担心,这样教育的孩子,或许很听话,或许今后学习成绩好,工作成就高,但是,作为一个人,他会有多爱自己?他对自己的要求里,有多少是出于自己,多少是出于外界旁人的期望和要求?他的内心,有多少“怕自己不够好”的恐惧?

另一方面,在这种“教诲”下,孩子当场给出的承诺,到底有多大可信程度,恐怕父母们心里也都清楚,这无形中,又是在诱导孩子说谎——因为这样的场合下,不管孩子内心怎么想,都必须口头保证,“以后如何如何”,而一旦口头承诺,父母们就好像赢得了胜利。这样的模式,就是在告诉孩子,口头认错加承诺就可以取悦父母了。至于以后的行为,谁知道呢?

在小区里,没有机会跟其他奶奶说这么多道理,只能在家跟奶奶耐心说明。如果一件事做得不对,那么我们需要并且只需要很清楚明确的告诉孩子,哪里做得不对,什么样的行为是不对的、不被允许的,有必要的时候可以通过后续规则来进一步约束孩子的行为,比如布瓜乱丢食物,这时候我会抓住他的手,直接告诉他,这样做不对,不可以。不想吃的东西可以留在餐盘上,如果继续乱丢食物就不能吃了。有时候说了也不管用,布瓜有时候会继续丢,我就会让他立刻下餐椅,结束吃饭,这一顿饭不再给任何食物。

希望“好孩子”这样的道德绑架永远不要再出现在我们家,希望更多的父母能不再用各种标签绑架孩子。

育儿知识:如何引导幼儿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育儿知识:如何引导幼儿做个懂礼貌的好孩子

01、我们先为孩子做个好榜样

孩子的礼貌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完全由父母在后天培养的。孩子礼貌程度的高低,就是衡量父母教育成功与否的标准。

孩子生来喜欢模仿身边的事物,于是,爸爸妈妈就成了他们最直接的模仿对象。我们身为父母,即使是面对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也要做到讲礼貌,这样,才能为孩子树立一个好的榜样。

02、不要在有客时,把孩子打发到旁边

许多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爸爸妈妈觉得家里来了客人应该把孩子赶回自己的房间,不让孩子在中间添乱,或者让孩子自己去一边玩耍,不予理会。

殊不知,为了这片刻的安宁,我们已经在不经意中剥夺了孩子参与社会交际的权利。而这一不经意的举动,也伤害了孩子幼小的自尊心。

03、将教条变为真实的生活场景 

我们千叮万嘱教会孩子使用礼貌用语,但是,只用说教的形式很难让孩子记忆深刻。就算记住了,在真正需要说出口的时候,孩子又沉默了。

所以,我们要适当设置真实的生活场景,引导孩子自己说出来。这样,既能引起孩子的兴趣又能给孩子一种真实的生活体验。

04、不要强迫孩子向陌生客人问好 

不要因为孩子小,我们就去掌控他的一切。孩子年龄再小,也有他独立的思维空间。

许多父母,在家里来客人时,会强迫沉默的孩子向陌生人问好。如果孩子拒绝,得到的就是一阵生拉硬扯。这样的教育方法是绝对错误的,这种强迫的方式非但达不到目的,反而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

THEEND

培养孩子懂礼貌的习惯要从小做起,并且在一开始就使用正确的教育方式来引导孩子。如果您的孩子现在仍旧沉默腼腆,请爸爸妈妈们不要着急,因为,好习惯的养成,是需要经历漫长过程的。

我们身为父母,应该以足够的耐心来引导孩子。只要我们和孩子一起努力,不久之后,我们的宝贝也可以成为人见人爱的“礼貌标兵”。

许多时候,我们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的爸爸妈妈觉得家里来了客人应该把孩子赶回自己的房间,不让孩子在中间添乱,或者让孩子自己去一边玩耍,不予理会。

喜欢《育儿知识:教育好孩子必须注意这些原则》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好孩子说课稿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