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如何避免幼儿磕碰现象

08-04

我们要做孩子的朋友,帮助孩子在学习中成长!家长与教师之间要互相协助,及时注意孩子学习情况,帮助孩子在学习的乐趣中不断成长!那么,家园教育中有哪些是父母必做的功课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育儿知识:如何避免幼儿磕碰现象》,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育儿知识:如何避免幼儿磕碰现象

不过度紧张,孩子身上小的淤青、擦伤、磕伤等,并不会对孩子带来伤害。如果孩子本身自己并无心理上的影响,家长只需要对孩子的伤口进行医护处理即可,甚至没有追究原因的必要。这对孩子来讲也是一次成长的机会,孩子自己会总结为什么受伤,并避免再次受伤。

积极沟通,大事化小,如果孩子的磕伤有些严重,最合理有效的方法是家长要控制情绪,保持冷静,与孩子和幼儿园老师及时沟通,弄清楚事情的真相。如果是幼儿园的责任,且园方积极主动解决问题的话,那么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圆满解决;如果是自家孩子的责任,则配合园方将后续事情处理好,同时教育孩子学会必要的自我保护方法。

不当面质疑老师,孩子在幼儿园里发生磕碰,最紧张的就是老师,她们恨不得自己受伤也不愿孩子受伤。因为当家长把孩子交给幼儿园时,老师就有了一份责任。如果家长对于事情的解决有异议可以单独找老师或者其他孩子家长商议,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质疑老师,否则会降低老师在孩子心中的威望,让孩子对幼儿园有抵触情绪。

真正的母爱是一场得体的退出,孩子的未来终究需要自己应对,与其为孩子撑起一把雨伞,不如教会孩子如何自己抵挡风雨。家长们也可以通过处理此事让孩子懂得对他人的宽容和理解,老师也会因为家长的包容而充满感谢之心,更加感恩地做好自己的工作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育儿知识:如何赞美孩子


育儿知识:如何赞美孩子

由于溺爱,有些父母无原则地对孩子的种种行为加以赞美,造成孩子是非不清,骄横跋扈的坏习惯。孩子按大人的要求去做了并做得很好,就应该及时赞美,做了不对的事情,即使孩子哭闹,耍赖皮也千万不要迁就他、说好话。否则,赞美就会失去原有的积极意义。

及时赞美

孩子做完某件事或正在进行中,就给以适当的赞美和鼓励,效果很好。如果一时忘记了,应该设法补上去。如:孩子在老师的说服下,吃饭时终于肯吃蔬菜了,父母应立即予以赞美。

就事论事

不要直接赞美孩子整个人,而应该赞美孩子的具体行为。也不要夸大其词,这样会使孩子沾沾自喜,自以为了不起。如:孩子对七巧板十分感兴趣,常常拼出一些新颖的图案,“这孩子真聪明。”这种赞美就显然不恰当,而应当就事论事,可以这样说:“这个图案真不错。”否则,言过其实的赞美会给孩子播下虚荣的种子。

当众赞美孩子

应当得到赞美时,应当着别人的面前得到。孩子的成绩当众传播了,这就是双重的奖励。如,孩子的妈妈说:“孩子很懂礼貌。”以后孩子总是十分小心地维持这种赞美,并且养成懂礼貌的好习惯,每次将客人送到门外,都会说:“再见,请以后再来玩。”

掌握分寸

孩子经过努力做出了成绩,或者他做完了他理所应当做的事情,他都应该得到赞美。但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不要重复赞某件事情,当孩子养成良好的习惯后,就可以适当减少对孩子这一方面的赞美。赞美孩子并给以适当的奖励或是亲吻或是搂抱,都会给孩子以奇妙的力量。

育儿知识:如何引导幼儿保护“环境”


育儿知识:如何引导幼儿保护“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分室内环境和室外环境,这些室内外环境布置都是根据教学活动或者幼儿园的特色而作,对幼儿的认知发展有其独特的意义,但是生活中幼儿园环境被破坏的现象却时有发生,为此教师们非常头痛。常常看到刚画好的图画被抹得乱七八糟,刚粘贴的作品被撕得七零八落,究其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因为孩子不明白环境的作用,有时在上面涂涂画画也是出于好奇。二是因为幼儿园没有给孩子提供足够的任他们自由发挥想象的空间,孩子没有亲自参加美化环境的劳动,所以不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针对以上原因,我认为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改变孩子对环境的意识,从而改变它们破坏环境的行为。

一、用各种方式让幼儿明白环境美化的重要性

环境可以让我们在轻松的气氛中感受美,欣赏美,陶冶我们的情操,可以让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增强记忆,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做得很多却说得很少,我们只是美化了环境却没有细细去诉说环境的特殊作用,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来说环境,例如讲环境里描述的故事,唱环境里描绘的歌曲,认识环境里包含的知识,让他们感受环境创设的美的氛围,发掘环境向人们表达的灵魂。从而让幼儿知道环境美给我们带来的益处。

二、创设能与幼儿互动的环境,让幼儿和环境融为一体

能与幼儿互动的,能发挥幼儿主动性的环境才是优秀的环境,往往幼儿园的环境只是用来欣赏,无有多大的利用价值,所以孩子在看的过程中就心不在焉,就乱涂乱粘,所以我们在布置环境是要选择孩子能参加的能表现他们自己的内容,例如有个幼儿园把柱子装饰成有树洞的大树,就很有创意,因为在这个不算很美的大树里,孩子们可以表演故事,可以捉迷藏,可以摘树上的果子......当然这只是个例子,有趣的与幼儿能互动的环境设想还有很多。

三、创设丰富的材料让幼儿参与幼儿园的环境创设

往往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是老师们自己的事,孩子们接受的往往是现成的已经布置好的环境,孩子们不了解老师工作的辛苦,不能体会布置环境老师所花费的心血,所以破坏起来也便毫不留情,所以我们要让他们参与进来,给他们提供丰富的材料,让孩子们给我们一起去设想,去合作,去布置。在劳动中他们能感受劳动的快乐,品尝劳动的成果,同时也能体会劳动的辛苦,是想,每天看着凝聚着自己汗水的美丽环境,任谁也不忍去破坏。

环境教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手段,我们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引导他们发挥想象去创作,去布置,真正发挥环境与人的互动作用,让他们感受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从而让破坏环境的现象不再或较少发生。

育儿心得:如何对待小班孩子的“打人”现象


育儿心得:如何对待小班孩子的“打人”现象

我们班的宝宝能较好的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喜欢和老师小朋友们玩游戏,愿意和同伴交流。但是我们也发现有好几个小朋友在和同伴交往时出现了“打人”的情况,这个问题引起了老师、家长的关注。有的爸爸妈妈很担心的和老师交流,他们担心孩子在幼儿园里被别人欺负,或者自己的孩子去欺负别人。实这些情况在幼儿园里是孩子和同伴交往时一种常见的现象。

当孩子发生这种纠纷时,需要老师、家长仔细分辨原因,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和同伴交往。通过观察我们发现孩子“打人”一般有以下这几种原因:

一、不善言辞,表达不当

小班的孩子正处于直觉行动到具体形象思维的过渡阶段,他们的认识很大程度上要依赖行动。同时,3岁幼儿的口语表达和人际交往能力与中班、大班相比还较差,他们也常常通过自己的行动表达需求。和其他同伴玩耍时,常把摸摸别人、碰碰别人,其他孩子认为这叫“打人”,其实,这是他“示好”的行为,宝宝并不喜欢攻击别人,他还是喜欢和大家一起“玩”。

二、遇到挫折,不知如何处置

情绪对3岁幼儿的支配作用很大。他们容易激动,而且激动起来就难以控制。他们对成人表现出强烈的依恋。小班幼儿不仅依恋成人,而且伙伴之间的交往对他们的情绪也有很大影响。他们的认识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支配,他们的许多活动也都是“情绪化”的。当孩子遇到挫折(如被别人拒绝),常以打人表示其不满的情绪。

三、要对方服从

宝宝喜欢游戏,就是因为他们沉迷于想象的情景,把自己真的当成了游戏中的角色。这一特点在小班幼儿身上十分突出。小班的孩子与玩伴之间的游戏规则,常是“我懂我的玩法,不懂你的规则。想跟我玩,就要听我的。”双方一旦意见相左,就大打出手了。

四、习惯性打人

每个孩子家庭教养的方式不一,有些家长(特别是祖辈)对孩子比较骄纵,发现孩子有打人的情况也不制止,甚至觉得孩子胆子大,以后不会吃亏。这样就会造成一些孩子遇到争执时习惯性的去打人。

作为老师,对于爸爸妈妈们的担心我能理解,这就是孩子成长的一个过程。在遇到这种情况时,爸爸妈妈们通过和宝宝交流、老师沟通,了解情况后,对孩子进行帮助和指导,鼓励“打人”的孩子认错,唯有认错,才有改错的可能。告诉孩子,即使他犯错,只要改正,永远是爸妈的好孩子,爸妈还是永远爱他。引导“被打”的孩子用合适的方式处理问题:可以告诉老师(家长)寻求帮助,可以大声的警告“打人”的孩子,表达自己的不满等等。同时,孩子就是家长的镜子,为人父母,得多留意自己的言行。

育儿常识——如何避免孩子在幼儿园被欺负


有操不完的心,原本以为只要等孩子上了幼儿园就能轻松一些了。但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又开始担心着:“到时宝宝能不能融入集体生活呢?会有小伙伴一起玩吗?要是受欺负了可怎么办啊?会不会留下心理阴影啊?”

确实,宝妈们的这些担心是无可厚非的,我们教孩子要谦让、要礼貌,但又害怕其变成“受气包”,当其在幼儿园与他人起矛盾、争执时,只懂得一昧地退让,甚至不敢说出“不”字。

因此,在孩子上幼儿园之前,我们需教给孩子的是:怎么与其他小朋友相处、交往;遇到矛盾时,该怎么处理。若孩子学会了这两点,便会大大地避免许多矛盾和冲突,在学校的生活必将充满欢乐。

一、为孩子寻个玩伴

为了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我们需要在孩子入园前就为其寻找一个玩伴,对于这个玩伴的要求就是两个人能玩到一起。

选好小伙伴之后,我们就要为两位小朋友制造一些“相处的时间”,可以邀请这位小伙伴到家中一起玩耍,或者带宝宝到小伙伴的家中做客。

玩具车、积木、过家家等都是小朋友的心头喜好,在游戏的过程中让孩子学会分享,体会到与玩伴在一起的快乐。届时孩子到了上幼儿园的年龄,也能较容易接受“上学这件事”,入园后也能较迅速地和其他小朋友打成一片。

二、让孩子学会这些交往“金句”

在第一点中我们提到了为孩子寻找一个玩伴。小伙伴找到了之后,妈妈们可不能就此全身而退,而应仔细观察孩子们是怎么玩的?当他们之间有小冲突时,也不必急着上前劝解,先好好观察观察。

1、借助小冲突,判断自家小孩的个性

孩子们在一起,经常会因为“玩具”而起冲突,我们可以从孩子的处理方法看出其在交往中是否属于容易受欺负的一方。

2、根据孩子不同的表现教会其不同的应对方法

情形一:

若是在玩耍的过程中,孩子被对方抢了玩具,但他没有反抗而是不知所措快哭了的样子。那么,此类孩子属于不敢为自己争取、较内向,日后在幼儿园中也较容易成为被欺负的对象。

此时家长应该鼓励孩子,下次再遇到类似事件可以勇敢说“不”。和小伙伴一起分享是正确的,但如果对方太霸道,或是要争抢,你可以先说,“等一下,我再玩一会儿就给你了。”若对方还是一昧地争夺,此时你可以大声地说:“不要抢。”

情形二:

还是在玩耍,东东和明明都想要同一个玩具,双方争执不下,东东便打了明明一个大嘴巴子。从此过程中,我们看出了东东有维护自己的意识,这一点是好的,但是他还没有找到合适的处理方法。

此时家长应该教会孩子遇到矛盾时应先用言语沟通,要是一上来就使用暴力的话,恰巧碰到较强劲的对手,自家的孩子肯定吃亏。因此,家长可以教孩子说:“你也想玩吗?那我们轮流玩,可以吗?”

三、先教会孩子保护自己,再则不能欺负别人

家长应教会孩子:不被别人欺负,但也不能欺负别人。我们不得不承认,有时有些争端是由我们自己的小孩先引起的。

可能是因为一个玩具或是一场游戏,由于落败了,便去捅对方一下亦或是打一下,可能对方的小朋友也本能地想要去反击,这时候,表面上看是我们的孩子被打了、被人欺负了,但实际上是由于我们的孩子先去招惹对方的。若是碰到较强硬的对手,是会吃大亏的。因此,要教会孩子不要仗势欺人。

育儿知识:幼儿如何学会自我保护


育儿知识:幼儿如何学会自我保护

幼儿的意外事故,主要是指日常生活中人们没有事先估计到或难以预料的偶发事件对幼儿造成的伤害。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保护,需要要培养以下几点:

第一、良好行为的养成,能使幼儿躲避伤害。例如,幼儿有了饮食前吹一吹、摸一摸的行为习惯,可以避免烫嘴、烫手,防止误吃东西;幼儿养成靠边走、跑、右行的习惯,碰撞同伴或受车辆撞碰的机会旧会大大减少;轻开门窗、轻拿、轻放桌椅的行为,能使幼儿避开门窗桌椅边棱,可免遭磕碰的皮肉之苦。这些都是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家庭和幼儿园应相互配合,对幼儿进行教育,并长期坚持、反复强调。我们将日常行为规范编成琅琅上口的儿歌,便于幼儿理解、记忆。使幼儿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从而起到了自我保护的作用。

第二、遵守游戏规则,形成自护习惯。幼儿的自我中心特点极为突出,玩得高兴时,常常忘记了要遵守规则和秩序,往往一拥而上,你推我挤,极易造成身体伤害。因而,在游戏活动中,注意培养幼儿按秩序游戏,遵守游戏规则,也是使幼儿获得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为了使幼儿懂得游戏规则,我们采取了多种方法,如讲故事、游戏模拟等,让幼儿判断是非,知道遵守规则、互相谦让的重要性;又如,设置问题的方法。小班幼儿特别喜欢手拉手走路,有时甚至三个人一起拉手走,这是比较危险的一旦有人摔倒,其他人也易摔倒,并由于小手相拉,摔倒了的人失去了本能的手扶地等自护动作,而容易导致头部受伤。根据这种情况,我们要求幼儿不手拉手走,并请幼儿回答为什么老师这样要求他们,以此提高幼儿思考的能力,从而使幼儿学会积极的防御。

第三、学习自护常识,培养自护能力。意外的自护常识是人们在历经灾难后,对灾难原由的规律性认识及所采取的必要防护措施。这对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刚刚萌芽的幼儿来说,是难以掌握的,因此,在灾害中,幼儿往往受害最大。那些恶性的犯罪活动,如绑架、拐骗等黑手往往最先伸向幼儿。所以,向幼儿普及意外自护常识是形势所迫。意外伤害是偶然发生的它又往往是不可预料的。因此,幼儿只有掌握了意外自护的初步常识,才能更好地抵御灾害,避免受到伤害。

育儿知识:如何培养孩子理性?


育儿知识:如何培养孩子理性?

父母训练孩子理性要点:

首先是父母一定一定要理性,不受世俗污浊氛围的影响,父母要有坚定的信念:诚实、善良、包容、认真、负责、进取、吃苦、吃亏、质朴、勤俭……等等品质,从长远而言,一定是更有利于孩子的幸福和成功的。

与孩子交往不要“起心动念”,不要有情绪:父母说话没有情绪、行为没有情绪。

尽量把孩子当作大人一样对待,用对待大人的方式和孩子说话交往。

尽量减少、逐渐减少使用儿语;尽量减少、逐渐减少宝宝、宝贝、小宝贝、莎莎、聪聪、婷婷……之类的称呼。

尽量多地对孩子做过的一些事情进行事后的总结、复盘。

困难、不爽、打击、不舒服、身体受伤……的情况是训练理性特别好、也特别重要的机会。比如,对轻微的不舒服、伤痛,可以采取忽视或无视的态度,轻描淡写地说一声“哈哈,没事的,过一会儿就不痛的了”,同时平静地、轻轻地拍拍孩子。当孩子无意中突破了原来不敢突破的事情时,应及时与孩子总结“孩子,你终于敢做××了,表扬你!你发现吗,你原来害怕的事情实际上也并没有像你想象中的那么可怕哦……”

这样的事情发生的时候,都需要进行总结,这一点非常重要。

五六岁之后,应该和孩子解释“理性”的概念,让孩子逐渐懂得并践行,懂得“按照理性去思考和行动”的意义,懂得“按照‘应该’去思考和行动”。

意志力训练,意志力对理性有着重要的意义。城市的孩子,跑步是训练意志力的重要方式,但不能慢跑,跑步必须“过极限”才能提升孩子的意志力。

尽量表扬过程,尽量避免表扬结果。

教育观念必须改变。父母不应该有“一定要孩子幸福!”的观念,应该换成“一定要孩子成长!”的观念。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育儿知识:如何避免幼儿磕碰现象》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教育基础知识笔记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