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孩子三岁后有这几个特征,那恭喜你,他是一个高情商宝宝!

三岁幼儿故事 幼儿一个具体的活动设计方案 08-05

情商是什么?情商通常是指情绪商数,主要是指人在意志力、情绪控制力、抗挫折力等方面的体质。现在越来越多人开始认识到情商的重要性,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情商都要比智商更重要。

如果你家孩子在三岁后有下面几个表现,那恭喜你,他可能是高情商孩子,你就偷着乐吧!

一、爱笑

情商高的一大特征是情绪调节能力强,能很快从负面情绪中走出来,积极乐观的面对生活。而爱笑的孩子大都是乐观的,很少有事情能让他们长时间陷入忧郁情绪中,能较快从挫折中走出来。

二、朋友多

情商高的孩子善于读懂人的面部表情,从而推测出人的情绪,懂得站在他人角度上思考问题。和情商高的人相处,你会觉得如沐春风,很舒服,所以情商高的孩子更善于交际,朋友多。

三、自信

自信是人成功的基石,无论是生活、学习和工作,都需要孩子用充足的自信心去面对。自信的孩子敢于挑战自己,心理承受能力强。孩子的自信离不开充足的安全感,在三岁前家长要多陪伴孩子,并且多鼓励和夸奖他。

四、抗挫折能力强

情商高的人面对挫折的承受能力强,失败后能很快恢复,无论遇到多难的逆境他都能坚持下去,乐观积极面对困难。情商高的孩子总是一幅活力满满的样子,很难有事情将他完全打相对的,如果孩子动不动就发脾气,且十分自私不懂得去为别人考虑、过分在意他人对自己的评价等,这些都是情商低的表现,家长要好好引导了。

情商并非是一生下来就有的,而是要靠后天培养,在爱中长大的孩子情商会更高。而对于三岁前的孩子来说,他最需要的就是家长充足的爱和陪伴,能让他获取到足够安全感,情商也更高。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22个高智商孩子共有的特征


1.在倾听、观察或做事时,精神高度集中,以至听不见别人的说话或忘了吃饭等。如“哦,我没听见你叫我吃饭。”

2.异常的活跃、难以安静。例如他会说:“我正在思考问题,我不能坐下。”

3.说话时喜欢用比喻,而且比喻又很别致。如“我觉得自己像一条即将变成蝴蝶的毛毛虫。”

4.有向权威思想挑战的倾向。如“为什么书上说的都对呢?”

5.有追根究底的倾向。如“妈妈,我查看了所有的参考书,也看了电视的特别节目,而且问过老师,可我还是不知道上帝在哪里!”

6.观察事物很仔细。如“嗨,这只蜈蚣只有41条腿。”

7.渴望把自己的发现告诉别人。

8.即使在闲暇的时间也不放弃创造性活动。如他会说“休息时,我做了样东西。”

9.把两个毫无关系的东西联系起来。如“嘿,妈妈,你的新帽子简直像个飞碟。”

10.坚持把自己的某种想法付诸实施。

11.对各种事情表现出好奇,并渴望了解它们。如“我就是想知道从这个院子的房顶上看出去是什么样子的,所以我就爬上了房顶。”

12.自发地运用实验检验自己的想法。如“我以为面粉加颜料就能做成橡皮泥,结果都发霉了。”

13.有做各种试验的习惯。如“我往洗鸟池里放过清洁剂,可是没有一只鸟来洗。今天我想试试泡沫洗衣粉。

14.忠实于真理并强烈地探求真理。如“我觉得世界上真的不存在什么妖精。”

15.有独立的行为。如“让我一个人想一会儿可以吗?”

16.敢于提出新观点。如:“我觉得应该允许儿童投票表决。”

17.不易分散注意力。如“我还不能出去,我必须等我的试验做完了才能和你出去。”

18.善于获得物体间的新组合。如“就用线和铅笔做圆规吧。”

19.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的提出问题的能力。如“雪融化后,白色到哪儿去了呢?”

20.有寻求变通办法和探究新的可能性的倾向。如“这只旧皮鞋可以做个花盆。”

21.能自觉地独创性地学习。如“昨天我去图书馆把所有关于蚊子的书都查过了。”

22.乐于思考或提出一些调皮的问题。如“如果狗是主人而人是宠物,会怎样呢?”

虽然,家长不能指望以上22个特征会在同一个孩子身上表现出来,但只要经常细心地注意孩子的表现,就能不失时机地发现孩子身上随时闪现的创造性火花。

恭喜你,拥有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作为父母,你可能很羡慕那些听话的好孩子,也可能你一直苦恼于如何让你的孩子听话。现在我要告诉你,如果你想的是如何让孩子听话,你的努力就用错了方向!

婴儿期的时候他不肯喝奶、不肯睡觉;

幼儿期的时候他天天大闹,什么都不要;

再大一些,他总是去破坏规矩,

父母不管说了什么,他都像没有听到一样。

他总是违背你的意愿,

总是在挑战你的底线,

总是拒绝合作。

这样的孩子,有各种标签,比如固执、霸道、叛逆......你会不会想,到底是自己的教养方式出了问题,还是你很不幸、生出一个专门来折磨你的小鬼头?

如果你的孩子符合上面的描述,

那么我要恭喜你,

你有一个,

意志力超强(strong-willed)的孩子。

别生气,我不是在说反话。你的孩子你自己了解,你看看,他是不是也适用于以下的标签:有主见、有自己的想法、独立、坚持、聪明、精力旺盛...

如果你点头,这说明你的孩子确实是个意志力超强的小朋友。他之所以可以适用于正反两方面的标签,不是因为我在玩文字游戏,而是因为,他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取决于你。

意志力超强的小孩都有自己的主见

作为父母,你可能很羡慕那些听话的好孩子,也可能你一直苦恼于如何让你的孩子听话。现在我要告诉你,如果你想的是如何让孩子听话,你的努力就用错了方向!

在外看似捣蛋的行为,他其实只是在顺从自己的心意。

因为他天生个人意志很强,所以他不肯仅仅因为别人告诉他该这么做就去做一件事情,他一定要自己去理解做这件事的道理,当他理解了,他就会去做。

换言之,他天生就要做对的事情,所以作为父母,你要做的是教他什么是对的事情。

接受孩子的性格

父母往往很早就知道孩子是一个意志力超强的人了,从心底接受孩子的性情,可以让父母不那么焦虑,不会经常性的怀疑自己是不是做错了什么。

意志力超强的小孩总是要自己去发现一些规律,比如灯亮的时候会烫到、杯子丢到地上会碎掉,你知道他总是要做过实验才肯信,你也不会因为他做了这些事情而气急败坏。

用惯例代替角力

碰上意志力超强的小孩,父母往往不知不觉的就进入与孩子的角力。他不要睡觉你就偏让他上床;他只肯吃摆在自己面前的食物,你就偏偏要告诉他,桌子上的食物每一样都必须吃。

你这么做,是因为你觉得这是对的事情,也许潜意识里,你也要教会孩子服从你,但是从孩子的角度看,他不觉得这是对的事情,他只觉得你在打压他的意志(虽然他并不能把这一点明确的讲出来)。

遇上意志力超强的孩子,不要硬碰硬,要用惯例代替角力。“我们家的规范是8点钟熄灯上床”,“我们家的习惯是桌上的食物每样都吃一点。”

这种方法不一定能让孩子合作,但是起码,你们不会进入“谁的意志更强大”这样的战争。

给孩子更多的自主权

意志力超强的孩子追求的是独立,他要自己探索、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所以父母要让他感觉到,他的这种追求是受到尊重的。怎么做呢?给他更多的自主权。

让孩子选择,但是是有限的选择。你提供选项(这两件外套你要穿哪一件),不管选哪个你都可以接受;而孩子做了选择,就觉得是自己意志胜利了。

当孩子要在选项之外做选择时,做好额外的准备。孩子不肯穿外套,哪个都不选,你可以说,好吧,那就不穿。不过妈妈带一件出去,如果你觉得冷,再穿上。

多倾听孩子

意志力超强的孩子往往非常注重自己的想法是否获得重视,即使他还小,还没

有什么真正的想法,但是如果他要说,爸妈要平心静气的听。

即使孩子正在做一个你觉得不合理的要求,爸妈还是要听他说,听听他到底有什么理由这样要求。

不管孩子多难搞,请慎用暂时隔离法!

很多爸妈在没有意识到孩子其实是自我意志强的时候,往往会在孩子讲不听的时候采取教训的手段,而我们这一代的父母经常用的自以为是的温和的教训手段就是暂时隔离法(Time-outs)。

很多教养书籍都会建议父母使用暂时隔离法来代替体罚和责骂,认为这样可以让小孩冷静和有反省的机会,同时又不用受到心理和身体的伤害。

但是现在却有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重复使用暂时隔离法反而会带给小孩情绪和行为的负面影响。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临床精神学的科学家们根据脑部的研究显示,小孩重复的经历被隔离、拒绝、孤立等处境,不只会实际的影响脑部的结构,从脑部活动的层面来说,被强迫隔离的感觉就等同于身体的伤害。

因为他们被要求独自的去面对自己所有的情绪和困境!小孩会感到被遗弃,不被爱,内心里往往会想:“你不是说不管怎样都会爱我的吗?为什么当我感到害怕、无助、难过时,你却把我孤伶伶的留在这里?”

面对父母的处罚,你要求孩子去冷静的反省会不会有些太苛求了呢?;也许经过几次“隔离”后,小孩再也不会反抗,会乖乖的坐在角落里,甚至会唯命是从,但是我们怎么可以确定他们是真心的知道悔改,而不是一心只想要逃离“隔离”的窘境呢?

虽然每次反省后,我都会跟小孩有一段悠长的交谈,确保他明白我的用心,所以我们的关系一直都保持得很不错。但是从他激动的反抗情绪中,我可以确定暂时隔离法对小孩的心理一定有某程度的影响。

不要体罚,也别使用暂时隔离法,我们可以怎么做?

陪孩子一起渡过艰难的时刻(Time-In)

记得我小学的时候因为不用功念书,所以被学校要求我重念三年级。当时我心里面很慌乱,从来没有想过原来贪玩真的需要付出代价的。

拿着老师发的成绩单,心里充满忐忑和不安,心想这一次一定会挨一顿骂了。回到家后,正发愁要怎样跟妈妈说,原来老师早就跟妈妈通过电话了。但是妈妈的反应却出乎我意料之外,她不但没有骂我半句,反而跟我靠在一起,陪着我一起哭泣。

如果当时我妈妈跟其他的父母一样,骂我,放弃我,我可能会变得完全失去自信心,甚至会放任自己,反正我已经被认为是不用功的小孩;但是我妈妈的反应反而让我感到惭傀,我才真的开始懂得反省。

说也奇怪,从此以后,我就真的好像长大了一样,再也不需要妈妈担心我学业上的问题。其实当我们感到沮丧,难过时,我们更需要有人陪伴在身边。

Time-In让父母在小孩感到困惑、情绪失控时,作为小孩的指导,积极的和小孩沟通、建立良好关系,之后再共同找出解决的方法。

辟一个安抚角落(Comfort Corner)

很多父母会认为,当小孩犯错时,我们自己本身就已经很火大了,还怎样可以好好的跟小孩沟通呢?这时候,我们需要一个安抚角落。

在小孩都还没有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前,就要求他们独自的面对,这样是不公

平的。与其把小孩丢在一个冷冰冰的角落冷静,倒不如给他们一个舒适的环境,教导他们处理情绪的方法。

安抚角落可以是在睡房里、或是客厅的沙发上,一个有枕头、玩偶、图书、画纸、蜡笔、音乐等可以安抚小孩情绪的环境。

当小孩,或是大人的情绪都开始失控时,我们应该带着小孩离开现场,找一个舒适的角落,坐下来,教导小孩利用看图书、画画、抱玩偶等方法来抒发心里的不愉快,同时分散小孩刚才激动的情绪。

如果孩子的情绪还是没办法平复,我们可以把小孩抱起来,由上往下的轻轻抚摸小孩的背,低声的发出“嘘”声来安抚小孩。当双方的情绪都平复后再进行沟通。

引导孩子到正确的行为上(Do The Right Thing)

其实,我们不用每一次都跟小孩正面交锋,我们可以运用一些小技巧来避免跟小孩的斗争。

比如我家孩子还小的时候,很爱进去我的房间,把我桌上的东西,不管是什么,都通通拿来看一下、玩一下。

有一次不小心的被他拿到一把小剪刀,当时我心想,如果我跟他说不要,反而会引起他的注意和兴趣,在抢夺剪刀时可能会更容易发生意外。

所以我假装没事的拿起身边的一个袋子,然后笑笑的对他说:“麻烦你帮我把它放进袋子吧!”

孩子听了后,很顺手的就把剪刀放进袋子里,过程中一点反抗跟犹豫都没有。当危机解除后,我再跟他解释剪刀是危险的东西。

教养意志力超强的孩子,对爸妈来说确实很辛苦、很有挑战性,但是如果爸妈能够进入他的内心,了解他的想法,同时引导他的行为,那么“回报”也是丰厚的!

因为他独立、坚持自己的想法,对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有热诚,这样的孩子长大以后,往往会拥有诚实、果敢的品格,当我们看到孩子走到这一步时,所有的辛苦也都值得了。

宝宝两岁是一个“叛逆期”


问题:自己的宝宝从出生到现在一直非常的乖,不吵不闹。让他做什么,他就做什么。可是从19个月之后,孩子突然变得非常不听话。一开始可能表现为我要求他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他变得习惯拒绝。然后,越来越变本加厉,让他做一些很简单的事情都会乱发脾气,大哭大闹,甚至还会用小拳头来打我。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宝宝会一直这样不听话吗?我应该怎么做?

专家建议:其实不仅是国内的父母,就是在国外,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曾或者都会面临这样的状况,这对孩子来说是个必经的阶段,我们称这个阶段为“叛逆的两岁(TerribleTwo)”,持续阶段通常是在1岁半到3岁之前。

通常当宝宝进入19个月之后,他的“自我意识”会逐渐增强,他渐渐会懂得说“不”,开始有自己的想法——这是宝宝的成长特质。比如说之前宝宝“抓奶瓶”简单地“想去抓奶瓶”的话;那现在他抓奶瓶是因为他“想喝牛奶”,他的目的性更为明确,他慢慢意识到自己“想做什么”,“不想做什么”。举个例子,妈妈想要宝宝去睡觉,宝宝不愿意去睡觉,他想喝牛奶,但他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方法让妈妈了解自己的想法,因为这个阶段的宝宝,其语言发育还不成熟,无法调动很多词汇(通常宝宝能够运用得词汇在20字左右)来表达自己的需求,所以他的外在表现就只能是哭闹。结果妈妈就觉得很奇怪,因为她不知道为什么宝宝这样不听话。其实根本原因是孩子内在的需求没有被满足的缘故。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如何来应对这样的问题呢?首先,父母要表明自己的态度,让宝宝知道:你的哭闹我能够理解,我不否定你的感觉,但我希望你能找到更好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其次,家长要鼓励宝宝通过其他途径,比如说肢体语言,比方学习宝宝手语(BabySigns),把自己的想法完整地、准确地表达出来。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沟通。这样的话,宝宝觉得自己的需要是能够被满足的,就不会再无理的宣泄自己的情绪。当然,这个阶段的宝宝在情感发育方面还不够完善,不能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父母也要给与充分的理解。

我们通常用“一半大人,一半孩子来形容”这个年龄阶段的宝宝。所以国外有的专家把“叛逆的两岁”叫做“第一个青春期(TheFirstAdolescence)”。一方面要像对待大人一样,学会去理解和尊重宝宝的需求,另一方面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来给与宝宝更多的鼓励和支持。引导宝宝学会通过运用一定的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满足需求。

识别高智商宝宝的几条线索


许多爸妈会问,怎样才能知道自己的宝宝是个有天赋的宝宝呢?别急,看完下面介绍的几条线索,你就会心中有数了。

1。比同龄的孩子起步早。你家宝宝是否比别人更早学会对着人微笑或自己坐起来?当大多数9个月大的宝宝还只会满地乱爬的时候,你的宝宝是否已经开始扶着家具站起来甚至颤巍巍地想迈动胖嘟嘟的小腿了?他是否比别人更早开始咿呀学语或拣了东西就往嘴里塞?尽管也有一些人小时候“开窍”得较晚,日后却成了知名的科学家或语言学家。但是不可否认,孩子早期的这些表现预示着你的孩子在某些方面很特别、很不寻常,具备某方面的天赋和潜质。

2。惊人的记忆力和观察力。在许多同龄的宝宝还“混沌未开”,没有任何记忆的表现的时候,你是否惊讶地发现你的宝贝居然记得他见过的一些人和事物?例如,妈妈今天的穿着和平时的不太一样或换了新的发型,平时胡子拉碴的爸爸今天下巴看起来光溜溜的等,都被他捕捉到了并且有或惊讶或欢喜的表现。

3。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你也许会问:一两岁的孩子也有创造力和想象力?是的,尽管大多数一岁左右的孩子并不具备很好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一个有超常天赋的孩子却常会有些让父母大跌眼镜的惊人表现。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