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心得:让孩子学会面对老师的批评

08-06

父母重视孩子的教育,家庭与学校合作,可以实现教育的质量最大化!教师有树立正确的家长观,用心关注,用心倾听,用心帮助,帮助孩子发现问题并自己解决问题。那么,有哪些可以用的新的教育观念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育儿心得:让孩子学会面对老师的批评”欢迎大家与身边的朋友分享吧!

两周前,天天小同学班上最好的一个小伙伴退学了。

天天同学和这位小朋友,我们暂且叫他H,年龄相差不大,个头也差不多,而且两个人有共同的爱好,在学校里是非常玩儿得到一起的好朋友,两个人每周都有固定的playdate,每周五放学后H会到我们家来玩儿,周日天天小朋友就到H家里玩儿。

H来自当地的白人家庭,外婆还曾任另一所小学的校长,父母都受过良好的教育,妈妈是个全职妈妈,家里还有个小他两岁的妹妹。

今年天天小朋友班级的负责老师是一位做事一丝不苟的女老师,要求孩子们做事要有条有理,比如,喝水的瓶子一定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每人都有自己的抽屉,自己的东西一定要放在自己的抽屉里;校服要干干净净,扣子都要系好;字要写得工工整整,读书要读得声情并茂;做事不能拖拉;每天的家庭作业都要认真完成......

其实,作为家长,我觉得老师这样要求非常好,孩子们从小就是要有个规矩才成,拿天天小朋友来说,以前写字总是龙飞凤舞,爸爸妈妈说过多少遍效果都不是很大,自从到了这个班,那字一下子就变得整整齐齐,也不飞了也不跑了,读书也读得抑扬顿挫了,自己的东西也知道弄得井井有条了。

三周前的一个周日,送天天小朋友到H家里玩,H的妈妈跟我说,H在班里好像有麻烦了,原来最近一段时间她发现H不是很愿意去学校,每天早上都找理由不去上学,然后最近的各项测试也很不好,老师说H达不到这个年级孩子应该有的level,可是,H去年的表现可是很突出的,也因此今年被分到了三四年级的混合班,H和天天小朋友是仅有的被分到跟四年级混班的两个男孩子,是什么原因让H一下子变成这样了呢?

H的妈妈道出了隐情,原来,H在这个班里经常会被老师训,因为H做事有些拖拉,比如老师规定写的东西总是不能按时写完,于是老师就会批评他,估计是有点儿严厉,而且还取消他的休息时间让他完成该完成的课业,而偏偏H是个非常敏感内心很脆弱的孩子,老师对他的态度一严厉,他就觉得非常委屈非常难以接受,因为在家里就没人对他这样过,直接的反应就是抵触,于是形成了恶性循环,以至于发展到连学习的热情都没了。

因为全职上班,我平时难得有时间接触其他家长,对于学校对于班级的了解多半儿都是从天天小朋友口中得知,虽然对今年这个老师的严谨态度已经略有所闻,可是并没有听小朋友反映老师对孩子呵斥的事儿,于是回家问天天小朋友,小朋友说,这个老师有的时候说话声调是比较严厉,如果你做错了事情,她会对你大声喊。不过小朋友强调说,如果你什么都按照老师规定的去做,老师态度还是挺好的。

哦,原来如此。

那妈妈紧接着问,老师有没有对你喊过呢?小朋友说,她也对我喊过。妈妈又问,那你怎么想?小朋友说,是我做的不对嘛,下次改了她就不喊了。

从幼儿园到现在上小学,接触到的所有老师大都属于和蔼可亲型的,而且老外们本来就喜欢夸人,动不动就会跟孩子说"welldone,fantastic",说实话,对于孩子会不会在这种过度表扬之下变得不能承受失败的打击我已经担忧很久了,于是,在家里,我们会有意地给他些挫折,时不时地敲打他一下,让他知道被严厉批评的滋味,看来,我们的用心还是相当值得相当有成效的,至少,孩子知道如何积极去面对老师的斥责。

H的妈妈最终选择带H离开这个班级离开这样的老师,上周五H到家里来玩儿,他妈妈高兴地跟我说,已经送H去新学校上学了,H很喜欢新的学校新的老师。

希望H可以在新的学校找回以前的状态。

不过,其实,遇到了问题,该做的是积极去面对,而不是逃避,将来孩子走入社会,会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总不能见到不喜欢不合意的人就躲了吧,让孩子的内心变得强大些,懂得如何面对挫折,这才是长久之计。

一句话,情商高的人才是真正的强者。

yJS21.com更多精选家园共育阅读

让小宝贝学会面对分离


孩子逐渐长大,对父母的情感依恋也逐渐增强,愈发不愿意离开家人身边。但生活中不可避免地会经历各种离别,妈妈要上班、爸爸要出差……大人总有自己要忙碌的事情,这时,如何让小小年纪的孩子学会面对分离,战胜依恋就成了父母首要解决的问题。

1.离别前的准备

提前使孩子的心理有准备,平时注重与孩子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

父母在平时应与孩子建立健康的依恋关系,不可对孩子过冷或过热。孩子对父母的依恋很强烈,让他们一下子体验离别,会使依恋受阻,产生分离焦虑,从而引发一系列心理问题。因此,父母应该在离别前就告诉孩子什么时候会离开、去干什么、什么时候回来等,让孩子提前有一个心理准备。

充分利用游戏、童话故事或动画片中有关离别的内容适时教育孩子。

游戏、童话故事以及动画片中通常都会有一些关于离别的情景,父母在陪同孩子观看时,应抓住这个机会,把游戏和童话等作为教育孩子的切入点,让孩子在虚拟的世界中感受和认识离别,再将这种理智慢慢迁移到现实生活中。

2.离别时的疏导

离别不需回避孩子,让孩子学会直面离别。

有些父母为避免离开时孩子哭闹的追赶,往往选择趁孩子不注意时偷偷离开。这种做法其实很不恰当,孩子此时的哭闹追赶可能是因为害怕失去安全保护的焦虑,或是对爱的需要的一种表现。这种需要是本能,也是儿童心理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对幼儿的成长至关重要。偷偷离开这种做法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迫与父母分离,要避免这种伤害就必须让孩子确信这种危机并不存在。只有让孩子直面这种现实,切身感受到父母的爱护仍然存在,才能克服离别时的焦虑。

了解孩子各年龄阶段的情绪特征,引导他走出不愉快的心情。

儿童在情绪、情感的表现方式上,具有明显的易冲动、易变换、易受感染、易外露的特点。孩子的喜怒哀乐通常都会写在脸上,很容易让人发现他们情绪的变化。细心的家长察觉到孩子情绪上的变化时,应怀着理解与宽容的心态,应避免以成人的观念来要求孩子,若强行干涉孩子的行为,如用大吼来扼制孩子的哭闹,或干脆觉得孩子无理取闹不予搭理等,很有可能会导致孩子因过分压抑自己的情感而产生心理疾病或形成不良性格。如果无法制止孩子此时的情绪激动,可设法将他的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的事情上去,如给他喜爱的糖果或画册等。如仍然无法达到效果,可以直接告诉孩子:“妈妈虽然很心疼你,但这也不可能让妈妈留下,因为妈妈必须去上班,不用害怕,妈妈不久就会回来的。”只要孩子明白了哭闹无效,下次离开时他就不会如此了。

3.离别后的安抚

化解孩子的心结,用轻柔的安抚使孩子理解大人。

当家庭中有一方要离开孩子一段时间时,留守家中的一方就要注意做好孩子的安抚工作。一定要及时让孩子明白离别并不等于永远的离开,让孩子确信父母都是爱他的,这一点可以直接用语言表达。真实和坦率能化解孩子的心结,而压制则只会使焦虑增大。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想法,为他解开心结,以及告诉他爸爸妈妈必须离开的原因。

转移孩子的注意力,加强孩子应对离别的心理适应能力。

如果仍感到孩子有悲伤情绪,可为孩子提供可发泄或转移其情绪的出口,比如通过游戏、画画、讲故事或其他活动来摆脱这种消极的情绪。最好是由在家的父亲或母亲陪着,让孩子获得心理上的安慰和对家的信赖,直到孩子主动去从事其他活动为止。

总之,父母要在忽视与迁就间寻求一种巧妙的平衡,若能在理解孩子基础上加以合理的引导,“离别”也能成为帮助孩子心理成长的契机。

育儿心得:如何让孩子学会担当?


育儿心得:如何让孩子学会担当?

“儿子病了,你快看看!”

我下班回家,刚一进家门,就听到老公充满担忧的话。我顾不上脱下厚厚的羽绒服,急切地赶到屋子里,看儿子正无精打采地躺在床上背着语文课文。我飞快地走上前,用手摸摸他的额头,温度正常。我急忙问他,他说:“妈妈,我头很晕,不舒服,可能感冒了。”

看着他的病态,我甚是担心。他还算意志坚强,在病怏怏的状态下,毅然坚持把作业写完了。快睡觉了,我给他试试了体温,又喂了药和白开水。他却突然抬头可怜地对我说:“妈妈,我这病明天好不了。我明天不去上学了。”

顿时,我头上的警铃大震。这孩子今天就能预言明天的事了?以前没有过呀,他生病,都是每天早晨起来实在不舒服,我和他爸爸实在他难受才会不让他上学呀!今天,这是怎么回事?肯定有事。

我用不同意他第二天不上学为由头,想探知事情的真相。但是他就是不说,一口咬定不舒服。

几番斗争之下,我只答应他明天早晨起来看情况再说。但他还是不肯睡觉,并且委屈地哭起来,责怪我不关心他。我更觉得里面有事,坚持明天送他去学校。

这回他终于大哭着告诉了我实情。

“妈妈,明天我不要去学校。明天一早,我们全校大喇叭会批评我,我们班会被减分,班主任也会批评我。我的小组长也会被撤职。”

“啊?这么严重,儿子,告诉妈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今天,爸爸借我晚到了。我和老师就回到了校门口,结果爸爸一来大声喊我。我就钻过了隔离绳,急忙向爸爸奔过去,忘了穿过隔离绳是严重违纪。上学期,我班有同学这么干了,老师说下次再有违纪者,严肃处理。我还给班集体减分了,抹黑了。我没脸去,我不敢去。”

是不让孩子去上学躲过去,还是去上学挨批,我内心有过瞬间的挣扎。

但是,不行呀。难道,我要让儿子这么小就学会逃避责任,那长大了怎么办?能逃一辈子吗?

但我也实在担心,胆小的儿子被教训一顿,丢了面子,受了惩罚,会不会就此逃离学校?于是,我偷偷给班主任发了一个短信,说明了情况,孩子害怕上学,和现在对违纪行为的醒悟,希望她明天的处理能够稍微放宽一些,给儿子一点点余地。班主任没有回,但我想,她能看到一个孩子的悔过和一个母亲的担忧。

我给儿子讲了华盛顿与樱桃树的故事。小华盛顿,由于好奇樱桃树里面的宝贝,而将樱桃树砍坏了。他感到无比害怕。父亲回来,看到树,果然勃然大怒,结果全家人表示不是自己砍的。小华盛顿怕连累别人,终于走到父亲面前承认是自己砍的。大怒的父亲最终原谅了他,并对他勇于承认错误的态度给予了肯定和表扬。

儿子听完了故事,停止了啜泣,眼神中多了一丝佩服和坚强。我知道,他肯定受到触动。

他又问我:“妈妈,老师会原谅我吗?如果我也向他那样,勇敢地认错。”

我心里有忐忑,但还是劝勉他:“会的。老师批评一定要的,因为还要要求其他小朋友,但一定也会在心里为你的勇敢担当点赞的。”

儿子终于放下了负担,睡了一个好觉。第二天,他很早就去了学校。

看着他背着大大的书包走向校门口的背影,我惊觉,比刚上小学时,长高了很多,渐渐要到校园围栏的高度了。他背的那个大大书包,就像他人生中将要遇到的无数问题。我知道,我不可能永远和他在一起,只希望,他能自己去勇敢担当,勇于面对一切。

儿子,男子汉,当如是!人生之路,加油!

育儿心得: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


育儿心得: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

从十月怀胎到宝宝呱呱坠地,当我晋升为爸爸那一刻开始,我深知其责任甚大。为了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我除了尽量给孩子创造更好的生活物质条件,在如何更好地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这块,也是在不断地摸索和学习。如今我的孩子即将六周岁了,六年的育儿生活充满欢乐和艰辛,在这过程中,我也学到一些关于育儿的一些经验,现就如何让孩子学会自我反省,谈谈自己的一点心得。

首先,大人得让自己有自我反省的意识和表率。生活中,大人也难免有做错事的时候,在孩子面前,要勇于承认错误,即使孩子对具体事物并无真正的判断能力,但他能够知道大人做错了,也有承认错误的,给孩子起到一个带头作用。

第二,大人得注重良好的沟通氛围和方式。孩子做错事了,大人不要一味给予指责甚至打骂,以关心、冷静的态度对待,可以先倾听孩子的解释,再给孩子指出这样做是错的,并相应教导如何才是对的,在对与错之间对比,让孩子懂得该事件的对与错,进而自我反省并认识错误。惩罚执行前或后,大人必须得对其讲解对与错之所在,帮助孩子进行总结经验教训,使之不断进步。

第三,大人得营造公平对话平台。大人和孩子的关系角色,其实可以是平等的,不要在态度上凌驾于孩子之上,这样孩子有话不敢说,对大人的评批还会产生抵触心理。这也第一条讲到的大人应该自我反省,也包括学会接受孩子的批评,以及第二条讲到的良好的沟通氛围,其实是建立在关系角色公平的基础上的,大人和孩子得一起努力,有错都得承认都得改。

第四,让孩子在自我承认错误时自己选择惩罚方式。孩子做错了,大人别只有打或骂等极端方式。孩子已经意识到错了,大人可以告诉他做错事就得接受惩罚,以告诫下次减少或避免类似错误出现。惩罚不是目的,大人可以选择更为合适的或者提供几种惩罚方式供孩子选择,自己选择,自己执行,孩子更能接受,比如面壁思过。当然,所有的惩罚方式,大人都得暗中跟踪,以保有效和安全。

总之,在育儿的取经道路上,我还是一个学习者。本着相信能够反躬自省的人就一定不是庸俗的人的信念,我认为让孩子从小学会自我反省的态度很重要,希望与孩子一起不断自我完善和健康成长。

育儿心得:如何让孩子学会数数


育儿心得:如何让孩子学会数数

如何让孩子学会数数是大多数家长比较关心的一个问题,有的家长会发现,孩子都上幼儿园了还不会数数,或者会数数,但数完之后却不知道是几个。面对这些问题,有些家长会显得比较焦虑——连这么简单的数数都不会,孩子的智力会不会有问题啊?其实这些问题对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来说是很正常的,家长大可不必担心。对成年人来说数数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对一个孩子来说却并非如此。

那么到底该怎样教孩子数数呢?结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教孩子数数的实际情况,我个人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采用实物教学法,寓教于乐。这个方法就是结合日常生活中碰到的物品来教孩子数数。有的家长可能会发现,孩子数数数得很好,但数完之后却不知道一共是几个,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他不是在“数”数,而是在“背”数,只是机械的把大人交个他的“背”出来(其实,3岁的孩子会背数字也很不错了)。在3-4岁这个年龄段,孩子的空间感和数字感都还不是很好,存在这样的问题是很正常的。我们可以通过实物教学法来提高孩子对数字的概念,比如伸出一根手指,告诉孩子这是1,伸出两根手指告诉孩子这是2…,以此类推。这样做不但能让孩子学会数1、2、3、4,还能够帮助孩子理解数字的意义,这样就可以有效改善“会数但不知道几个的问题了”。用实物教学法既简单又有效,还可以随时随地的教孩子,比如吃饭的时候,可以问他,“宝宝,妈妈今天做了几个菜啊”,“桌子上有几碗饭啊”;或者在吃水果的时候,问他“盘子里有几个苹果啊”等等,这种教学方法既生动又轻松,寓教于乐,既起到陪孩子玩的作用,又能够达到教孩子数数的目的,有兴趣的家长不妨多试试。

2、不要刻意教孩子去学数数,要多利用生活中的机会来激发孩子的兴趣。比如上楼梯的时候,家长可以先自己数台阶,每上一阶楼梯,就数一个数,“1、2、3、4…”,这样数的次数重复多了,就会慢慢引发孩子的兴趣,说不定哪一天你就会发现他会跟着你一齐数起台阶来。很多时候孩子看上去是在玩,没有认真学,但还是能记住,只要能引起他的兴趣,一定可以学的很好的。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是孩子感兴趣的事情,他就会做得很好的。所以在生活中,家长要多利用生活中的机会来激发孩子对数数的兴趣,一旦孩子对数数发生了兴趣,那么数数还会是问题吗?

3、不要一次性教太多数字。这个阶段的孩子的注意力和学习能力都还不是很健全,如果一次性教给孩子太多的数字,他很可能记不住。所以要循序渐进,可以先教他1-10以内的数字,等他熟悉了,再慢慢教更多的数字,切勿贪大求全,以防适得其反。需要重点说一下的是,孩子在学1-10的时候相对来说是比较容易的,在学两位数的时候难度就会大很多,主要是孩子不知道十位数的变化规律,也就是说当十位数发生变化的时候,孩子是最难掌握的,比如说19以后变成20,29以后变成30…,因为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还不懂什么是规律(你也很难和他讲明白什么是规律,你和他讲规律只会越讲越糊涂),要让他学会十位数的变化是很有难度的。那么这个时候该如何教孩子学会十位数的变化呢?家长在教孩子的时候,不妨把十位数有变化的几个数字连起来教孩子,如“…8、9、10、11、12…”;“…17、18、19、20、21、22…”,这样,让十位数发生变化的几个数字自然的连起来,多给孩子教几遍,只要次数够多,孩子慢慢就会掌握这种变化规律的。

4、要对孩子有耐心。有些家长在教孩子数数时,老是嫌孩子学得太慢,“都教了4、5遍了,怎么还没学会啊”,有的家长甚至还会因此打骂孩子。其实这些都是大可不必的,我们家长不妨多想一下自己,现在考这个职业资格证书那个职业资格证书的家长应该也不在少数,你在看书的时候是不是也是经常感觉到看完一遍后基本没什么印象呢,多看几遍的话就会记住了,是不是这种情况呢?一个成年人学习起来是如此,这个规律对孩子也同样适用,只要对孩子多一点耐心,多教几次,他/她很快就会学会的。没有不会数数的孩子,只有没有耐心的家长。所以各位家长要对孩子多一点耐心,给孩子一点时间,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比我们小时候不知要聪明多少倍。我们在他们这个年纪的时候说不定还在满地乱爬呢,现在不也很聪明,没见着哪个家长不会数数吧,所以说要相信孩子,更要相信自己,只要家长付出了就一定会有回报的。多给孩子一点时间,他不但能学会数数,说不定未来的大数学家就是你家宝宝呢。

以上几点,是我在教孩子学习过程中总结出来的一点经验,简单的写出来和各位家长分享一下。当然了,对教孩子数数来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家长会有不同的教育方法,相同的方法对不同的孩子来说也未必都有相同的效果。我个人的做法对其他家长来说也未必认同,期待能和各位家长多交流一下自己的育儿心得,希望通过交流能使大家学到更多的教育知识,让宝宝们能够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变得越来越聪明。

育儿心得:让孩子学会交朋友


育儿心得:让孩子学会交朋友

幼儿园里多数入园困难、适应期特别长的孩子仅仅喜欢和老师、原来就认识的小朋友交往.不喜欢也更不会与同班其他小朋友交流、玩耍,不爱参加集体活动,最喜欢一个人玩.老师们见了都感到惋惜和心疼!的确,现在的家庭往往只注重孩子的身体健康,而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他们不知道孤独,不合群等等的心理问题要是得不到及时纠正,就会严重影响孩子的性格甚至一辈子的幸福!要知道孩子长大后真正的成功不仅仅取决于智商,更取决于情商。良好的交往、合作能力,能与人和谐共处,过人的胆识等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家长应该进早让孩子学会与同伴交往,学会与人共处!

不少家长认为孩子们在一块玩就是毫无意义的消磨时间,所以当孩子想找朋友玩时,家长就会找理由拒绝,有意无意地限制或减少了孩子们的社交"活动.其实,孩子们在玩中能够学习合作、互助等。这更有助于他们站在他人的角度理解别人,学习怎样与别人共同生活!

事实表明:孩子多交朋友,就像打开了一扇扇窗户,使之见多识广、心胸开阔。这更会帮助他们将来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

"一个孩子如果没有朋友,比他上学后考试不及格的后果还要严重得多"有人这样说过。小伙伴之间纯洁无暇的友谊是孩子成长中的高级营养.小时候的美好回忆也将是孩子一生的宝贵财富!

感谢您阅读“幼儿教师教育网”的《育儿心得:让孩子学会面对老师的批评》一文,希望能解决您找不到教育孩子的方法时遇到的问题和疑惑,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让幼儿园安静的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