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用自身行动让孩子懂爱继而学会爱

08-07

校园是孩子的第二个家,孩子的教育工作离不开这两个大家庭!家长要对教师多些理解、多些帮助,以正确的教育方法,让孩子在成长的天空里展翅高飞。那么,教师除了教学,还有哪些责任与义务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父母用自身行动让孩子懂爱继而学会爱》,欢迎阅读,希望您能阅读并收藏。

一个人在孩提时代,学会做人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现实中发生的很多实例告诉我们:如果没有那个年龄段应有的道德,就有那个年龄段该有的痛苦。所以,孩子更需要父母以一种对待朋友的方式,充满人情味地,于理于情地言传身教,去教育和感化他们,都会他们如何去爱每一个人。

做一个会爱的人。父母如果想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充满爱的情感的人中,首先自己要成为一个会爱的人,在平时的生活中处处关爱他人。比如:带孩子去逛街,看到有乞讨的人,给他们几元钱;有些地方发生了自然灾害,主动带着孩子为灾区人民捐款;看到路边的流浪猫,把自己手上的食物给猫吃;等等。

在大连的海滨浴场,我们把面包给海鸥吃;在平湖的图书馆,我们又来带宝贝一起喂金鱼;在岩头古村的一家门口,有一只狗蹲坐在那里,眼皮直打架,宝贝看出来了,说小狗要睡着了,我就对她说,那和小狗拜拜吧,不要吵到它,孩子就很理解了。

这些都是在给孩子进行潜移默化的爱的教育,在父母的爱的感染下,孩子碰到这样的问题,也会用父母的方式来做,这就是一种爱的教育、爱的传染。

父母的爱让孩子懂得回报。父母对孩子的爱尽管是无私的,但是一定是需要物质和精神上的回报的,那么父母该如何教育孩子进行回报呢?

首先,父母要善于索取。累了,就让孩子帮自己捶棰背,为自己倒杯水;做家务的时候,让孩子给自己搭把手;病了,让孩子帮着给自己做口吃的;等等。

今天,我给宝贝买了一大包气球,还送了一个脚踩的打气筒,我就让她学着我的样子自己来把气球充好气,在绑绳的时候也让她给我搭把手,第一个气球充的太大了,一会儿就破了,我就让宝贝把破了的气球丢到垃圾筒里,这样不知不觉地做这些事情,她都是很乐意的。

其次,明确地告诉自己,父母也需要孩子回报一份爱。无论在什么时候给孩子什么好吃的东西,千万别违心地告诉孩子“我不喜欢吃,你自己吃吧”,而是让孩子留下一份给父母。在给宝贝买吃的东西时我一直让她给我一点吃,让她懂得分享和爱。

最后,孩子在关心父母的时候,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关心他人是生活中最大的乐趣。孩子的爱能使得父母和他人得到最大的愉快。

YJS21.cOm更多家园共育小编推荐

为爱早放手让孩子离开父母


爱可以用多种方式来表达,可是只有适当的爱孩子才能呵护孩子健康成长。我们对孩子的爱以分离为主,孩子长大了有一天会离开父母,走出去独自面对纷繁的世界。

上周五开完家长会,家长陆续离开,飞飞(化名)妈妈留下和我聊孩子的情况,她说:“飞飞性格内向、胆小,不爱表现自己。”我建议她不要着急,慢慢来给孩子时间。有空多带孩子去《新滨公园》,爬爬城墙、攀攀岩、玩玩沙子。放开手让孩子自由去玩,去多接触一下同龄的孩子,在玩的过程中他就会学会与小朋友交往,你说的这个问题也会自然解觉。家长轻轻点了点头,我相信孩子会变得活泼开朗!

家长和我谈完,我想了很久。其实孩子用什么方式对待他人,如何交往和表达情感,主要取决于家长的言传身教。有为专家说过:“对孩子要有求必应”,这里的“应”不是让我们成人无条件答应孩子的要求,而是对孩子的要求做出正确反映,关注孩子的言行。说到放手肯定有人反对,孩子太小还不懂事,可这不是理由!在美国孩子十个月妈妈就绑着他的手让他们自己吃饭了,他们大吗?家长越早放手让孩子离开父母自己做力所能及的事,对他们成长越有利!

当我们不能陪孩子走完一生时,那么就该为爱放手,别让爱成了伤害。

爱比较的家长要学会修复自身的焦虑


“隔壁家的小林这次考试排名第一”、“这次英语比赛kiki的得分比你高5分”……为人父母,却经常喜欢拿自家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做比较,长期下来,这不仅增加了亲子间的矛盾,还很容易使小孩的自信心坍塌。

有心理专家指出,父母间的爱比较行为是由于其自身自信心不够所导致,家长首先要学会自我修复自信心和焦虑情绪。

>>案例

家长意识到自己爱比较,改变后,亲子关系也改善了

家长陈女士说,自己以前长了双只看到“垃圾”的眼睛,和12岁的儿子经常发生矛盾,原因是她要求完美苛刻,总希望儿子能成绩数一数二、音乐特长也顶尖,还要求孩子有礼貌、品行优秀等。为鞭策孩子,陈女士总在孩子的身上挑毛病,说孩子这也不够A同学好、那也不如B同学优秀,如此教导之下,儿子并没有越做越好,她反而和越来越有主见的儿子激发了矛盾,这让其痛苦不已。

“后来才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经常拿儿子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相比,这对儿子来说十分不公平。”陈女士在心理专家的引导下,学会了用宽容的态度接纳儿子的缺点,母子紧张关系一下子缓解了,儿子也比以前更勤奋做作业和练琴了,成绩也从二十多名进入了前十五名,连老师都赞叹孩子上课有改善。

>>专家分析

爱比较的家长能激发孩子潜能?不会!

“在我们接触的许多家长当中,很多父母存在着相同的一个问题———爱作比较,尤其是总爱拿自家孩子的缺点与别人家孩子的优点对比,最根本的原因是父母自信心不够。一旦父母自信心不足,他们就很喜欢要求孩子做到最优秀,如果孩子没达到他们心目中的标准,还会觉得很愤怒,认为孩子做得不对,做得不好。”广东省心理学会咨询与治疗专委会常委于东辉说。

“明明孩子的学习成绩很不错了,但是妈妈总是指着隔壁家的同学对自己的儿子说,别人运动如何厉害,数学成绩如何好……不断给孩子找错,要么说孩子这里不好,要么说孩子那里不好。”于东辉表示,家长的初衷都是希望孩子可以做到完美,担心自己一旦讲出表扬的话,孩子会沾沾自喜,从而变得很难管理,于东辉认为这种想法是不对的,也不赞成这样的比较行为。

那适当、适时的作比较是否可以促进孩子的进步?不少人认为父母公平、合理地进行比较,能激发孩子一定的动力和潜能。于东辉并不认同此观点,他表示,现实生活中很多东西比较不了,比如说长得漂不漂亮,比如说分数,71分和72分的比较是没有任何意义,虽然如果这个是升学成绩,会有很大的差距,但很关键的问题是,家长们的关注点不能总放在学习成绩上,只看孩子分数优不优秀,这样的比较,会给孩子很大的压力。

培养孩子“平衡”能力

“如果周围的大人爱比较,就是说别人做得好而你没有做到,在这样有相互比较的压力情况下,孩子怎么去做到令父母或老师,还有自己满意呢?一个心理健康的孩子懂得何谓‘外方内圆’,在自我需要和别人需要之间做到平衡,达到互相满足,我们把这种能力称之为平衡能力。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就可以学习并锻炼这样的平衡能力,忍耐并不是一个最好的办法。”于东辉举了一个例子说,孩子想吃糖,一般情况下妈妈会说蛀牙不给吃,听话的孩子会压抑自己的需求不吵不闹,还有一种孩子会跟妈妈闹到底最后把糖吃到。第一种类型的小孩长大之后会变得不开心,幸福感不强;第二种类型的小孩长大后变得叛逆,不遵循社会规则;而聪明的孩子会在当下跟妈妈“谈判”,比如说“给我糖吃,我一定会刷牙”等类似的撒娇方式,既争取到自己的东西又让妈妈满意。

>>建议

如真要比较

可引导孩子跟昨天的自己比,看进步

“孩子成长过程中有3个很重要的元素———爱、自信心、安全感。父母经常拿别人家的孩子与自己的孩子做比较,一来容易伤害孩子,破坏其自信心,二来父母们也会变得越来越急躁。从内因来说,爱比较是因为大人们希望自己童年的梦想能在孩子身上得到延续,这一代父母的父辈也是经常拿他们跟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较,同样的教育模式被复制,家长们未能保持高度的觉醒。”国际NLP身心语法程式学合格执行师古荞裼指出,她曾经遇上一个个案———孩子总是不敢在公共场合讲话,一上台要竞选班干或演讲时就怯场不敢发言,但到了台下就变得敢于表达,后来我们通过家长了解到,原来小孩在长期的“比较”中变得越来越没有自信,感觉找不到自尊,所以才出现如此情况。

“还有一个更加典型的个案,是发生在一名母亲身上,这位母亲在小时候有过同样的经历,常常被父母拿着别人家孩子的优点来要求自己,为此她总觉得不管自己怎么努力情况都很糟糕,自信心受到很大的创伤,自己内心永远觉得自己是不行的,最终问题出现在婚姻的选择上。当时几个男生去追她,她没有信心去选择最好的,想着如果跟优秀的人在一起,对方永远比自己强,在一起也会变成是一种比较、随从,后来就嫁给了一个不是很匹配的男生,婚姻陷入了尴尬局面,这就是父母在读书时种下的根子,背后是伤害了其心理。”家长如果真的想要通过比较去引导孩子取得进步,可以让孩子学会跟昨天的自己来比较,注重孩子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而不是光看结果,当孩子做出某个动作得到大人的表扬时,孩子慢慢就知道怎么做是对的,良性循环之下,进步会越来越明显的。

如何让孩子不要从小活在“比较”的世界里,古荞裼还主张家长们可以一起学习,修复自身的焦虑,家长们彼此总爱比较最主要的因素是怕孩子被社会淘汰,家长自我安全感不够,所以才经常用这样的方式去自我提醒和提醒孩子。

“此外,还有一个‘以毒攻毒’的办法,很简单,要比就一起比,孩子拿自己的妈妈跟别人的妈妈做比较,提醒妈妈是否像别人的妈妈一样很有耐心,很温柔,几个月下来,妈妈们就会知道心里不舒服,意识到这个办法是不对的。”于东辉强调说,父母们要增强自己的自信心,相信孩子现在的问题长大以后都可以改变并且顺利解决。 楠都

“我其实知道拿自己的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较,是对孩子不好的。但有的时候,我是无意识就比较了,比如孩子在一起玩,我会拿自己孩子的身高与其他孩子比,现在,比较多了,孩子一听说吃啥会长高就猛吃这个东西,显然,因为我的比较,已经给孩子造成压力了。我知道我这样不好,但有的时候是控制不了自己的。可能与我自己个子矮,老担心害怕孩子长不高有关。” ——墨妈

“家长爱比较,比来比去,就容易产生焦虑情绪,一焦虑,行为就不容易理智,就会做出一些不必要的甚至有不好后果的行为。我们要知道,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每个孩子的情况也是不同的。想想,如果老公整天拿你和邻居的美妈比较,你受得了吗?” ——蛙爸

“我们所处的环境,要家长不比较,实在很难,尤其上学以后,排名分数这些,孩子的成绩好坏都是比出来的。家长所能做到的,恐怕就是尽量不强调强化比较,让孩子少些压力,能轻松一些。” ——欣妈

让独生子女从小学会爱父母


心理学研究证明,独生子女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自私,心中无他人,劳动观念差等消极特点,主要是家庭教养不当造成的。前苏联儿童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影响最大。”

现在,许多独生子女大多是在众星捧月似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有的家长甚至把孩子当成“小祖宗”“小皇帝”,对孩子百依百顺,给他们无限关怀与疼爱,却不注意培养他们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使孩子以为众人对他的爱是天经地义的,而不懂也不会去爱别人。

一、心中无他人,不知爱父母

例1:一位初中的男同学,在与父母外出游玩等汽车。同学一箭步窜上车,神情坦然的坐在座位上,面对站在自己身边挨挤的父母漠然。

车上的一位老者说:“孩子,应该让你的父母坐下。”还没等男同学作出反应,他的父母急忙对他说“你坐吧,我们不累。”可是男同学的父亲明明让旅行包坠的站立不稳了。老人沉重地摇了摇头。

例2:节日里,有一男孩随父母到爷爷家吃饭。饭菜上齐,准备吃饭时,男孩突然大哭大闹起来,谁也哄不住。问其原因,原来是他最喜欢吃的大虾没有摆在他前面,而是摆在爷爷面前了。最后大虾摆在了男孩面前才平息了哭闹。

看了上面两个例子,我们不禁反问:“为什么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舐犊之情,却换回如此的自私无情呢?”究其原因,就是由于父母对孩子一味简单地施予爱而没有对孩子进行健康的情感教育的恶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因此,做父母的要从小在孩子心灵中埋下爱的种子。

二、劳动观念差

按理说,独生子女因上无兄妹,下无弟妹,从小要多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因而劳动观念应较强。但事实却相反,更多独生子女的家长因为“疼”而“惯”,什么都不让孩子动手,还有家长因嫌孩子小,“碍手”,许多事情宁可自己做。结果,不少四、五岁的孩子上幼儿园时不会穿衣,不会吃饭,不会擦屁股,有尿不会蹲便盆(在家坐盆)。老师将饭摆在桌上,有的幼儿只因饭离他距离稍远些,就不知道吃饭(只需动手将碗拿过来),举手之劳都懒的动。更有甚者,有的孩子举着剥好的鸡蛋(上面有一点鸡蛋皮)惊恐的说:“这个鸡蛋不能吃,上面有东西。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长大以后,也缺乏劳动观念,并且干什么也干不好。

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是为了创造物质和财富,而是培养初步的劳动习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如:自己穿脱衣服,学着铺、叠被,自己洗脸洗脚,自己收拾玩具、图书。另外,帮家长干些家务。如:帮助摆碗筷、浇花、剥豆、择菜等。要从小培养孩子爱惜粮食、图书、玩具等,培养孩子做事要有始有终、有条理的习惯。

总之,父母是孩子最亲近,接触最多的人。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心血和汗水,让他们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产生体贴之情,学会爱父母。

心理学研究证明,独生子女在心理发展过程中产生的自私,心中无他人,劳动观念差等消极特点,主要是家庭教养不当造成的。前苏联儿童教育家克鲁普斯卡娅:“父母是天然的教师,他们对儿童,特别是幼儿影响最大。”

现在,许多独生子女大多是在众星捧月似的家庭环境中成长的,有的家长甚至把孩子当成“小祖宗”“小皇帝”,对孩子百依百顺,给他们无限关怀与疼爱,却不注意培养他们爱父母、爱他人的情感,使孩子以为众人对他的爱是天经地义的,而不懂也不会去爱别人。

一、心中无他人,不知爱父母

例1:一位初中的男同学,在与父母外出游玩等汽车。同学一箭步窜上车,神情坦然的坐在座位上,面对站在自己身边挨挤的父母漠然。

车上的一位老者说:“孩子,应该让你的父母坐下。”还没等男同学作出反应,他的父母急忙对他说“你坐吧,我们不累。”可是男同学的父亲明明让旅行包坠的站立不稳了。老人沉重地摇了摇头。

例2:节日里,有一男孩随父母到爷爷家吃饭。饭菜上齐,准备吃饭时,男孩突然大哭大闹起来,谁也哄不住。问其原因,原来是他最喜欢吃的大虾没有摆在他前面,而是摆在爷爷面前了。最后大虾摆在了男孩面前才平息了哭闹。

看了上面两个例子,我们不禁反问:“为什么父母对孩子无微不至的舐犊之情,却换回如此的自私无情呢?”究其原因,就是由于父母对孩子一味简单地施予爱而没有对孩子进行健康的情感教育的恶果。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善良的情感是良好行为的肥沃土壤。”因此,做父母的要从小在孩子心灵中埋下爱的种子。

二、劳动观念差

按理说,独生子女因上无兄妹,下无弟妹,从小要多承担一些家务劳动,因而劳动观念应较强。但事实却相反,更多独生子女的家长因为“疼”而“惯”,什么都不让孩子动手,还有家长因嫌孩子小,“碍手”,许多事情宁可自己做。结果,不少四、五岁的孩子上幼儿园时不会穿衣,不会吃饭,不会擦屁股,有尿不会蹲便盆(在家坐盆)。老师将饭摆在桌上,有的幼儿只因饭离他距离稍远些,就不知道吃饭(只需动手将碗拿过来),举手之劳都懒的动。更有甚者,有的孩子举着剥好的鸡蛋(上面有一点鸡蛋皮)惊恐的说:“这个鸡蛋不能吃,上面有东西。久而久之,孩子养成了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不良习惯。长大以后,也缺乏劳动观念,并且干什么也干不好。

让孩子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是为了创造物质和财富,而是培养初步的劳动习惯,促进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要求孩子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如:自己穿脱衣服,学着铺、叠被,自己洗脸洗脚,自己收拾玩具、图书。另外,帮家长干些家务。如:帮助摆碗筷、浇花、剥豆、择菜等。要从小培养孩子爱惜粮食、图书、玩具等,培养孩子做事要有始有终、有条理的习惯。

总之,父母是孩子最亲近,接触最多的人。要让孩子知道父母为他们的成长付出了心血和汗水,让他们体会父母的养育之恩,产生体贴之情,学会爱父母。

学会向孩子索要“爱”


在一个班级里,往往会有一些非常懂事、乖巧和聪明的孩子,那是不是他天生就那么好呢?不是的,经我调查和了解,关键是这些家庭的成员关系比较融洽,家庭氛围比较和谐,隔代不偏袒、溺爱孩子,能用科学、民主的方法去教育他们。蔚蔚奶奶就是这样的一个典型。

蔚蔚家三代同堂,奶奶主要是负责照料孩子的生活和教育(爸爸妈妈工作比较忙)。看看我们蔚蔚放学回家做的一些事情。

片断(一):放学回到家,蔚蔚走进家门,就会自己从鞋柜里找出一双小拖鞋和一双大拖鞋,小的自己穿,大的给奶奶,随后,她会把换下的鞋统一放入鞋柜,奶奶说:这是她养成已久的习惯了,孩子也知道,在获得亲人照顾的同时,也要学会付出。

片断(二):吃饭的时间到了,蔚蔚就会来帮忙。她把筷子、饭碗、调羹一一摆好,分别发放在座位上。今天奶奶烧了她最爱吃的“狮子头”,她先为爸爸妈妈奶奶夹上一个,随后才自己吃,因为她知道好东西要一起分享。奶奶说:以前她不是这样的,比较任性,现在大了,慢慢跟她讲道理懂了。

片断(三):今天晚上,奶奶安排蔚蔚为大家讲故事,因为幼儿园马上要进行“小青蛙故事赛”了。蔚蔚显得有点难为情,这时奶奶在她耳边嘀咕了一下。蔚蔚就很自觉地站在客厅中间,开始了故事讲述表演,随着情节慢慢深入,孩子进入了状态,越讲越投入,仿佛自己就是一只“丑丑龙”。

在当代家庭教育中,隔代教育现象比较普遍。由于隔代有着一份特殊的感情,因此在许多家庭中,教育往往出现偏差,或是溺爱或是放纵,从而形成了孩子许多不良行为习惯。而蔚蔚奶奶这种教育方法,学会向孩子索要“爱”,让孩子在生活情景中,知道付出和收获是同等的,习惯成自然地去关心家人,同伴或别人,这种品格是非常可贵的,也是我们当代许多孩子所缺少的,同时给我一些启发:让家长影响家长,这样我们的教育辐射力度会更强,逐步转变祖辈家长的教育观念,提高他们的家教能力。

家庭中如何让孩子学会爱懂得感恩


如今孩子的早期教育越来越受到家长的重视,但多半是知识学习、脑潜能开发,而孩子的感恩教育却被忽视了。我们期待起跑线上的每一个孩子都能拥有一颗感恩之心,从而使我们的社会真正成为一个互爱、互助、文明、友善的和谐社会。以下是来自一位班级孩子家长的育儿经验,与大家共享!

家庭环境是孩子一降生到这个世界时,就会接触的环境,因此,要想培养充满爱的能力的孩子,就要从小开始。爱是一种双向的情感交流。即孩子在接受爱的同时,也希望去爱别人,在爱别人的过程中练就爱的能力,得到情感满足的体验。健康的人格意味着既能接受爱,也能给予爱。所以,我们希望孩子长大所成就,就必须铸造孩子健康的人格,重视孩子爱的能力的培养。

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发现,父母强势些的,孩子往往会弱势些。操心太多的妈妈带的孩子往往自理能力更弱。我以为恰恰是父母对孩子过分的不求回报的爱,使得父母放松了对孩子的教育和正当要求,同时也滋长了孩子对父母的依赖,阻碍了孩子的个人能力的发展。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常常扮演一个弱势的妈妈向宝宝“索取”爱。

一次,晚饭后,我们全家坐在沙发上吃水果。宝宝看到有她喜欢吃的桂圆,立刻伸出手把一盆桂圆放到自己的面前津津有味地吃了起来,不让我和她爸爸吃。我就对她说:“宝宝,妈妈买桂圆给你吃是因为妈妈爱你,你也要学会爱妈妈呀。有好东西要先给爷爷奶奶吃,再给爸爸妈妈吃,然后再宝宝吃,要学会尊重老人。”宝宝点点头,把桂圆拿过来给我们吃了。

我们家的宝宝很粘人。我一下班回到家,他就要粘着我,要我给他讲故事。吃饭也不肯给我吃。宝宝一点也不懂得关心父母,体贴别人。于是在平时的生活中,我经常告诉宝宝,爸爸妈妈上班很辛苦的,下班回来很累的。爸爸妈妈爱你,你也要爱爸爸妈妈!你要多帮助爸爸妈妈做事,这样爸爸妈妈会很高兴的。我还常常有意识地安排宝宝做一些小事,如,我们两个到大润发去买东西回家,我就让她帮妈妈拎一些小东西,妈妈吃药的时候让她帮忙拿开水,妈妈打扫卫生的时候让她帮忙整理东西,……并时常表扬她“宝宝真棒会帮妈妈做很多事情了。”让她在对别人的帮助中感受到快乐。在我的要求和鼓励下,现在宝宝变得越来越能干,越来越懂事了。每天晚上下班回来,她都会帮我们开门,拿来拖鞋,让我们换上。他还会接过我手中的皮包,帮我放到书房里。看到宝宝这么懂事,这么能干,我也会不失时机地送上一个甜甜的吻,向他表示夸奖,感谢!每当这时宝宝总是特别的高兴,特别的得意。与此同时,这也让我感到让孩子参加一些他力所能及的事,也有利于促进他对家人的了解和关爱。

对于孩子的教育,让我觉得就像是在放风筝。如果父母一直拽住这根线不放松,那么这风筝一定飞不高;你必须得慢慢松线,让孩子自由、自主地去发展,去尝试,去探索,这样才能像风筝一样越飞越高。孩子才能有更大的发展空间,才会不断地超越自己,做得更好。

爱孩子就要学会锻炼孩子


爱孩子就要学会锻炼孩子,过分娇惯,有百害而无一利。作为家长或老师,应该学会放手,让孩子走自己的人生,那怕他时常摔跤,我们只需远远地看着,在心里为他加油喝彩。

当看到这段文章时,觉得每个做家长或老师的都能做到。想到每年新生幼儿入园时,一个个孩子拉着家长的手,哭着不肯让家长离去,有的家长只好留下来再陪陪孩子,老师亲切的对家长讲,你们放心上班吧,我们会照顾好他们的,可是有的家长还是不忍心离去。这其中的滋味只有轮到自己才真正体会到。

我的孩子今年三岁半了,到了该上幼儿园的年龄了。开学第一天,我和孩子早早来到幼儿园,孩子表现很好,和我挥挥手,就和其他小朋友玩去了。我有点不放心,站在那里没动。孩子见我没走又跑过来,对我说:“妈妈你回去吧,我没事。”当我再次和儿子挥挥手,转身离去时,才觉得心里怪怪的,那份难舍的亲情,瞬间体会得淋漓尽致,想到别的家长不肯离去时的情景,我还错怪他们对老师的不信任。直到今天,当我送自己的孩子上学时,才真正体会到其中的滋味。

“爱孩子就要学会锻炼孩子”我把这句话牢记在心。相信所有的家长都能做到:每个孩子都是最棒的,相信他们,他们会做得更好,哪怕他们会时常摔跤,我们只会远远望着,为他们加油喝彩。

喜欢《父母用自身行动让孩子懂爱继而学会爱》一文吗?“幼儿教师教育网”希望带您更加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同时,yjs21.com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工作总结爱孩子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