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可以没条件,但不可以没原则
爸爸妈妈对孩子的爱,没有条件,但是一定要有原则。
我们时时刻刻都爱着我们的孩子,无论他健不健康、漂不漂亮、听不听话、优不优秀,我们都愿意为他奉上所有的爱。
我们的爱,没有条件,但是,我们要有原则。
原则一:
我爱你,但你的坏习惯,我不能惯
欢欢是个乖巧可爱的小公主,很少用哭闹作为手段来达到目的,因为一次也没成功过。但上了幼儿园后,看到了同学的成功案例,于是活学活用起来。某天家里煮了白粥,但她偏要再单独给她煮份面条,最后更是躺到了地上。
妈妈没有答应她的无理要求,全家人该干嘛就干嘛,把她当空气。外婆也特别配合,她拿起扫帚扫起了地,扫到欢欢躺的地方时,对她说:“孩子,躺过去一点,我要扫地,别挡着,我扫完了你再躺回来。”
于是欢欢挪开后继续躺着哭。等外婆扫完地,又让欢欢躺回原来的地方,没想到欢欢居然真的又躺回去哼哼唧唧了。当了半小时空气的欢欢,终于发现别人的成功案例在她身上并不管用,于是爬起来讨好地说:“我觉得白粥也很好吃的”,说完自己屁颠屁颠地跑去把白粥吃了个干净。
其实小孩子很多行为只不过是试探,如果第一次就阻止,基本就不会有第二次同样的行为发生。像这样的坏习惯,第一次就要彻底杜绝,不能让它发生第二次。
原则二:
我爱你,但有些事情,你要学会要自己做
上小学后,家庭作业一下子增多了,小哲每天写完作业后就直接去洗澡睡觉,由妈妈帮他收拾书包,这次,妈妈出差三天,结果第二天就接到了小哲的电话。小哲在电话里焦急地告诉妈妈,“今天上学我没有带作业本,快让爸爸帮我送过来!”小哲还说,“都怪爸爸!连作业本都没帮我收好!”
然而第三天又出事了,小哲没有带水彩笔。小哲又急急忙忙打电话给妈妈,妈妈听了,觉得这不对,便对小哲说:“你不能自己想办法吗?比如跟不需要的同学借一借,或者共用?”妈妈意识到不能这样下去,让孩子太依赖自己,于是出差回来之后,就开始训练小哲自己收拾书包。
渐渐地,小哲不会再丢三落四了,也开始学着自己收拾房间,生活和学习都变得有条理了。
爱从来不是大包大揽,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帮他解决问题,这才是真正的爱。让孩子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时间久了,他会在成长中学会自立自强。
原则三:
我爱你,但有些挫折,你要自己面对
自从这学期开学,欣欣就不太高兴,昨天一回家,欣欣就躲到自己房间哭了。妈妈赶紧去安慰她:“宝贝,你怎么了?”
欣欣抽抽搭搭地告诉妈妈自己的委屈,原来,欣欣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上学以来一直都深受老师的喜爱。但是这学期班上换了新的班主任,一切都不一样了。
“妈妈,老师居然让我坐第四排,我一直都是坐第一排的。我跟她说想调位置,她不给我调,还批评了我。”欣欣泪盈于睫,愤愤不平。
“妈妈,老师整整一个星期都没有表扬我,他只表扬别人,他是不是讨厌我?”欣欣呜咽着,小小的脸上满是让人怜惜的惊悸。
“妈妈,老师今天一次也没有叫我回答问题,以后我永远都不会举手了。”欣欣的嗓子都哭哑了,这样的冷遇是从来没有过的。
“妈妈,我太痛苦了,我不想上学了。要不,你给我转学吧,转到有熟人的学校,我一天也不想在这个班待下去了!”女儿泣不成声。
妈妈震惊了,她没有想到女儿竟然因为这样的小事而痛苦成这样。她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女儿被自己跟前任班主任宠坏了,一点小小的挫折都不能面对。她跟孩子说,班上有50个同学都要回答问题,老师没有问你是公平的,老师没有表扬你,说明你要更努力,并没有答应女儿转学。
欣欣很茫然,因为以前妈妈会给老师打电话表达意见,这次却让她自己面对解决,欣欣答应了,却不知道该怎么办,她依然总是哭着回来。然而妈妈永远只是耐心地帮她开解问题,提供解决方案,从不提找老师或转学的事情。
慢慢地,欣欣不再是哭丧着脸回来,也会跟妈妈讲班级里的趣事,而不是再计较自己的特权,用居高临下的态度对待同学。她重新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孩子,每一朵花开都必须经历风雨,每一种滋味都应该要你亲自品尝,如果你不能让自己坚强起来去适应环境,环境不会反过来迁就你的。酸甜苦辣都是营养,喜怒哀乐皆有收获。挫折是你必然要经历的一个过程,我不能帮你逃避。
“厨具很危险,不能玩!”“阳台很高,绝对不能爬!”“看电视不能离电视机那么近,很伤眼睛!”……这些No对宝爸宝妈来说一定不陌生,你有没有想过你对孩子说了多少次No,你说的孩子都听明白了吗?
心慌说No,适得其反
商场里,妈妈看中了一双漂亮的童鞋,想着给小娜试试看。但是一转眼,小娜就像只猴子一样爬到了鞋架上,正兴奋地摇晃着双腿对着妈妈招手。妈妈大喊:“不许爬,快下来!”小娜吃了一惊,身子失去平衡栽了下来,幸好眼疾手快的售货员接住了小娜,妈妈再也忍不住了,冲上去对着小娜的屁股就是两下,小娜哇哇大哭起来。妈妈气愤地叫道:“不许哭!”小娜反而哭得更凶,周围渐渐有人围观,最后妈妈只好抱着小娜狼狈回家。
小娜妈的初衷是希望孩子安全,但是心太急了。如果不能试着先去理解孩子的内在,我们所付出的爱就会变得粗暴,教育的结果也常常无效。小娜的“愉快体验”被打断,掉下来后的恐惧心情也没有得到妈妈的安抚,甚至不能彻底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这样状态里的孩子,小小的脑袋瓜里会产生混乱:啊,这世界太危险啦,我这样是不行的,哭是不对的,妈妈是不是不爱我了……在探索世界的时候,如果一直接收着父母传递出来的焦虑不安的信号,她可能会变得回避风险,害怕犯错,甚至隐瞒错误。
可以这样做,先保证孩子的安全,走过去抱住她,问问她爬上来是因为什么。如果孩子尚没有很好的表达能力,可以猜测几种可能的答案,让孩子选择。当孩子意识到你懂她后,你就可以试着去影响她了,记得清晰你自己说No的初衷:“妈妈知道你喜欢爬上架子,很好玩,不过,你看这架子有点松,不安全,下次想爬的时候,先问问妈妈好吗?”爬架子本身并没有对错,每个孩子都在学习如何和世界相处,而你就是他的第一位老师。
该说No时,温柔坚持
小宝很喜欢吃糖,每次都缠着爷爷说:“我要再吃颗糖!”爷爷总是说:“吃糖蛀牙很不好,你这个小孩子怎么就不懂事呢?”然而爷爷常耐不住小宝的撒娇和泪水,最后还是妥协了。爸爸妈妈总是说爷爷这样不好,但是平时都是爷爷在带小宝,爸妈也没有办法。
小宝吃糖的行为伤害到了牙齿,属于需要被干预的行为,全家要试着达成一致。这里对于爷爷不要责备,要理解老人对于孙子的喜爱,同时和爷爷一起寻找方法,做到在面对小宝的软磨硬泡时,可以温和坚持,爸妈平时也可通过故事等方式来影响小宝,重点在于建立良好地护齿习惯。
说No前,先尊重孩子的感受
明明发现表弟在玩自己的玩具小汽车,他有点不高兴地抢了回来,还嘟囔着:“你怎么随便拿我的东西。”爸爸觉得明明太小气了,于是边责备他,边拿起另外一辆小汽车递给小表弟,明明爆发了:“爸爸,你是不是不爱我了?”爸爸瞬间觉得脑袋变大了,怎么解释呢?
孩子在一件事中没有获益,那么他自然而然地就会不喜欢这件事。如果明明没有因为表弟的到来失去对自己物品的掌控权,并且可以体会到小主人的乐趣的话,他会变得更容易合作。建议大人应尽量尊重孩子的感受,并促进孩子们做一些共同参与的游戏,结束后可以再次强化孩子的美好体验。
说No要掌握正确方法
丽丽的玩具总是会出现在家里的各个角落,妈妈说了多次也没有用,只好在她睡着后一件一件地收拾起来,妈妈自我安慰说:“至少丽丽现在吃饭的时候不乱丢骨头了,总要一步步来嘛。”
一步步来是对的,多个行为同时塑造往往会事倍功半。妈妈说了多次没有用,那么就要换种方法了,要正式面对孩子,而不是在厨房里喊着客厅里的孩子收拾东西。介绍一下“希望之手”沟通法,家长可以试试看:
大拇指“联系”:亲爱的,过来谈一下。
食指“希望”:我希望你把东西用完后收好。
中指“利益”:这样在需要时你更容易找到你的东西,我也会更高兴。
食指“自信”:我知道你可以做到,因为你已经做过好几回了。
小手指“协议”:我们该怎么约定?你要我在你忘记时候如何提醒你?
闺蜜小结
对孩子说No,是每个家长都要修炼的功课。说No,不是用自己的意志控制孩子,那无异于用爱谋杀一个生命的活力;说No,不含对世界和孩子的敌意,充满信赖地等待我们的小小蜗牛慢慢长大,他知道你在陪他长大。
在孩子当中,多数活泼好动,能言敢为。但也有为数不少的孩子胆小怕事,平时沉默寡言,不愿跟大家一起玩,没有同龄孩子那种爱动、贪玩、好奇的特点。他们腼腆,说话声音低微,主动要求少,不敢一个人外出等。有些孩子每当父母不在身边时就往往会感到害怕,有的孩子怕黑,有的孩子怕“鬼怪”等等。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孩子胆小。孩子为什么会胆小呢?
造成孩子胆小怯懦性格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环境与教育的影响。比如,父母过度限制孩子的活动,不准孩子单独外出,不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伙伴,造成孩子不合群,缺乏一定的交往能力;父母过分娇宠孩子,事事包办替代,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限制过多,如孩子摸摸茶杯,大人就嚷:“别动,看,摔了!”;孩子摸摸扫帚,大人就说:“扎着你,多脏,快放下”等等,造成孩子不敢从尝试与实践中获得知识,取得经验,从而胆小;或者父母过分严厉,孩子整日战战兢兢。
根据东子多年从事心理咨询的感受,许多成年人的心理问题可以追溯到他的儿童时代。如果孩子的心理在儿时得不到解决,这会影响到孩子的个性发展,缺乏独立性,甚至会导致某些心理障碍及性格病态的发生。孩子的不合群、不爱与他人交往的个性,也将会妨碍他今后事业上的成功。即使有的孩子有聪明才智和一技之长,也会因不善于处理人际关系而在人生道路上遇到意外的困难。
因此,家长要及时消除孩子的恐惧感,给孩子营造一个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从而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勇敢的心理品质。
首先要鼓励孩子与人接触交往。家长可以多带孩子到各种集体场合,别人表示的对孩子的友好尊重,能使他感到快乐,孩子也会注意与人交往。最主要的是要孩子和同龄伙伴多接触,有意识地邀请一些小朋友到家中来,让他做小主人。平时注意帮助孩子结交新朋友。
家长应多鼓励孩子参与群体活动。根据孩子的性情,家长可以适当地让孩子“抛头露面”,多与其他人特别是陌生人打交道。要帮助孩子克服害羞心理,提高交往的勇气。
要经常带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使孩子敞开胸怀,开拓眼界,还要教给孩子适当的技能,如唱歌、绘画、手工等,使孩子坚信自己并不笨,从而增加自信心,敢于参加小伙伴的活动。
其次,要了解孩子真正害怕的事,对症下药。有些孩子往往言行不一地掩盖他们真正所害怕的事情,如一些孩子每当父母要外出时总是哭闹不止,不让父母出去,而实际上他是怕一个人呆在屋子里。因此,要细心观察孩子的日常言行,了解他真正害怕的事情,然后对症下药加以解决。
要按照孩子的方式消除他们的惧怕心理。孩子们从小就从童话故事里知道了鬼怪的故事,因而惧怕鬼怪,这时给他们讲唯物论是无用的,有效的办法是对孩子说他是勇敢的孩子,当他在屋里时鬼怪是不敢跑进来的,或者说鬼怪怕好孩子等。这样,孩子便很容易接受你的话,并消除惧怕心理。
另外,还要注意从小就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要鼓励孩子自己去面对困难,克服其依赖性,使他们感到自己的能力、有办法应付遇到的问题和困难。不要对孩子过分呵护,要相信他们自己能够做很多我们认为他们难以做到的事情。
端正家长的教育态度,从思想上认识对孩子的溺爱、娇宠,只会造成孩子怯懦、任性的性格。父母要树立起纠正孩子怯懦性格的信心,要认识到只有教育得当,才能使年幼的孩子得到健康发展。
平时,处处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坚强的毅力和良好的生活习惯,鼓励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学会自己照顾自己。当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包办,而要让他们自己想法解决。当然,开始时父母要予以必要的指导,使孩子慢慢学会自己处理各种事,而不能一下子就不问不管使孩子手足无措,更加胆小。
总之,要培养出胆大勇敢的孩子,父母们就要从自身做起,并经常与孩子进行沟通,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有意识地锻炼他们的独立性。坚持下去,你就会发现自己的孩子正渐渐成为一个勇敢的孩子!
对任性孩子不可妥协
最初孩子学会对妈妈提出要求的时候,总是以试探的方式坚持自己的要求,只要妈妈的拒绝还没有坚决到让孩子害怕或绝望,孩子会继续坚持,甚至用哭闹来要挟妈妈。这一招最能试探出妈妈拒绝的极限。
如果妈妈非常坚决,孩子就逐渐放弃制服妈妈,让妈妈顺从自己的念头。相反,如果妈妈屈服了,孩子的任性行为就得到了强化。只要尝到了一次甜头,孩子就会抓住妈妈的弱点,继续用任性执拗的方式让妈妈满足自己所有的要求。
如果你的孩子任性,那么孩子已经抓住了你的弱点。办法很简单,学会坚决地对孩子说:“不”。
一、如何和孩子订立私下协议:
1.让孩子没有空子可钻。妈妈可事先跟孩子订立私下协议,让他没有反悔的余地。
2.告诉孩子做人必须守信用。妈妈可以清楚地告诉孩子:“我们两个人都要说到做到。谁反悔了,谁就是一个不守信用的人。”
3.孩子必须清楚地答应他同意这个协议。
二、拒绝孩子违反协议的三条对策:
孩子坚持要违反协议时,你必须告诉他一个不守信用的人谁都不喜欢。
1.眼睛看着孩子,表情严肃、平静,不要笑,让孩子觉得有可趁之机。
2.拒绝孩子时,说话要简洁:“不行,我们已经说好的事情不能反悔。你必须……”如果孩子继续坚持他的无理要求,你要更简洁地拒绝他:“不行。”如果孩子更加执拗,哭闹、喊叫,弄得你很难堪,你可以不说任何话,直接抱起孩子回家。如果遇到入园的时候,你正赶着上班,这时可以二话不说,直接送孩子到班里,跟老师说明情况,然后离开幼儿园。如果孩子坚持不吃饭,或吃零食,你必须坚持不给他零食,同时让他不吃饭。
3.拒绝孩子的当时,不要跟孩子争辩太多,事后等孩子和你都平静下来的时候,再讲道理。但值得注意的是,你必须以尊重、平等的态度跟孩子说话,这样孩子才会接受你的意见。妈妈屈服于孩子的无理要求,总有不可辩驳的理由:为了上班不迟到;为了摆脱自己在公众场合的难堪;为了孩子更高兴;为了孩子不饿着;……这些饱含“母爱”的理由,会让孩子更任性,让妈妈付出母亲的自尊和权利,而且付出换来的只是孩子暂时的快乐和妈妈暂时的轻松。
殊不知一味的妥协,一次次的忍让,只会把问题搁置下来,“腐蚀”了孩子成长的根基,为孩子将来的生活埋下了无数隐患。
除了协议的方法外,对于一些临时状况,我们给家长的建议是:
★不予理睬。孩子发脾气的目的就是为了引起父母的注意,从而实现自己的心愿。因此,父母可以视而不见,让孩子闹腾。当孩子闹够了,见父母还是不理睬自己,就会感到这样哭闹并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慢慢地就能改掉自己任性的坏习惯。
★耐心劝导。当孩子提出一些非分的要求时,如果家长置之不理仍然不能让孩子善罢甘休,适当的时候家长可以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简洁地对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明白为什么爸爸妈妈不能答应孩子提出的要求。但是,千万不能向孩子妥协。因为有了第一次的妥协,就必定会有第二次的妥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越发任性。
★适当地“惩罚”。当孩子乱发脾气之后,即使孩子已经平静下来,并主动“讨好”家长,家长也要刻意对他保持“冷漠”。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刚才的言行很让家长“不高兴”,然后向孩子说明道理,让孩子保证以后不再这样任性或乱发脾气。
常有这样的场面发生:人来人往的大商场里,有小孩子赖在玩具柜台前哭闹,一旁的父母在面子大失之下,不免心烦意乱地“赏”孩子一记巴掌;宾客满堂的时候,孩子却倒地撒泼,一屋子人尴尬之余,父母把孩子拖进了小房间,关起了“禁闭”……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中的地位如同“众星拱月”一般。父母的纵容和溺爱往往造成了孩子的任性和以自我为中心。面对孩子越来越多的要求和日渐叛逆的性格,父母到了拿出威信来拒绝孩子的时候了。
不同年龄的孩子 不同的拒绝招式
面对不同年龄的孩子,有不同的教育方法,当然也有不同的拒绝招式。
0~2:直截了当
这个年龄段的宝宝语言功能还不完善,如果父母对他讲比较复杂的道理的话,孩子可能会听不明白。
所以对这个阶段的孩子应采取的拒绝方式是直截了当的体验式。如直接对孩子说“不可以”或是对他摇头。当孩子有危险举动,例如去拿打火机玩的时候,父母就要马上制止,甚至可以给宝宝一点小苦头吃,如取消孩子下午的甜点心等。
2~4:冷处理
2~4岁的孩子正处于人生第一个“反抗期”。这个时期,孩子不再像以前那样听话,经常和大人“闹独立”,叛逆性十足。对这个时期孩子的不合理要求,父母要采用适当方式加以引导,尽量避免采用强硬的处理手段。
“冷处理”是对付这阶段孩子不错的办法。当孩子大吵大闹的时候,你可以不去理睬他,等事后双方都冷静下来了,再同他讲道理。如果孩子是在公众场合撒泼的话,父母可以先把孩子拖回去,再进行冷处理。这样做对孩子的自尊心起到了保护作用。
4~6:讲道理
这个时期的孩子在心理特征上处于一个过渡期,正从“自我中心”发展到认识周围的环境事物。同时,孩子在语言上的智能也有了相当的提高。
父母这时就可以采取“讲道理”的方式来同孩子沟通了。坦白而简单地向孩子说明为什么不能这么做,这么做会有什么后果,来帮助他提高分辨是非的能力。注意别对孩子说谎或说得模棱两可。
“冷处理”的方式也同样适用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在冷处理之后再晓之以理,最后别忘了给孩子一个爱的表达来抚慰他。
不同气质的孩子 不同的拒绝招式
孩子有不同的性格脾气,爸爸妈妈也可以针对自己孩子独特的气质,摸索出一套属于自己的拒绝方式。大致有以下的方法。
容易兴奋的宝宝──强制休息片刻法
对过于兴奋、听不进劝的孩子,可以把孩子带到另一个场所,让他脱离使他兴奋的环境,两眼冷静地看着他,强制他休息片刻。
有好奇心的宝宝──转移注意力法
小孩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新鲜事物所吸引。要善于把孩子的注意力从他坚持的事情上转移到其它新奇、有趣的地方。这样,孩子很快会忘记刚才的要求和不愉快。
胆小而又依赖的宝宝──轻柔的暗示法
如果孩子不愿意睡觉,缠着妈妈,你不妨问他:“妈妈明天还要上班,你觉得妈妈累不累?”“你该怎么做呢?”
好胜心强的宝宝──激将法
充分利用孩子的好胜心理,让拒绝变成鼓励。如:孩子不愿打针,父母可以说:“奥特曼连怪兽都不怕,一定也不怕打针。小明呢?”
父母的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树立规矩的过程。只有言行一致的父母才能在孩子的心目中树立起威信来。
父母对孩子的拒绝一定要前后一致。不能因为今天心情好,便纵容孩子一些;明天心情不好,便对孩子严格一些。这样会让孩子无所适从,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安全感。拒绝不是因为金钱缺乏、心情不好而采取的行动,它是一个让孩子对周围环境、对行为规则进行认识的教育机会。
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树立行为规则,一开始需要父母和外界的不断点拨、刺激;时间长了,在父母的拒绝过程中,孩子便能学会自我控制,提升内省智能,从被动接受外界的教育内化为自律、自觉地自我克制。如:父母一开始便明确规定孩子睡觉前不能吃糖,并一直贯彻执行,孩子自然会养成良好的习惯。
说“不”之前,请先自我反省
当你急急忙忙拒绝孩子的要求、对孩子说“不”的时候,也请省视一下自己,看看自己──
有没有以身作则
例如,带着孩子出去用餐,父母自己高声谈笑,却要求孩子安安静静地坐好,不要到处乱跑。试想,孩子会听你的吗?
所订的标准是否合理
例如,当孩子提出是否可以不练钢琴时,请先想一下你对孩子的要求是否已经超出他的承受范围了。
有没有尊重孩子
父母的尊重对孩子来说很重要,所以尽量不要当着许多人的面拒绝孩子。
理查进幼儿园不久,很快就学会了一样“崭新”的说话方式。他妈妈喜忧参半地对我说:“无论什么事,他都说‘NO’,有时真拿他没办法……”这位年轻的母亲在听到孩子的第一声“NO”时,一定觉得很逗,开心极了,因为孩子开始有自己的“思想”。一个简短的“NO”字,是小人仔开始对自己作为一个独立个体的觉醒——那率直的“NO”,是他诉求“自治”的呐喊,要求解放的宣言。
不过,理查的母亲不久便被孩子那声声的“NO”弄烦了!因为孩子对她的命令,她的要求,一律说“NO”,哪怕有些是理查自己本来也想要的,也以“NO”作答,精灵的孩童在考验着大人的权威,向他们挑战。不过,幼儿专家认为,幼童这种反应是正常的,这是孩子成长中自然和健康发展的表现。关键在于,大人如何改变和防治孩童这种说“NO”的逆反心理。
其实,孩子爱说“NO”,正是从大人那学来的。大人常脱口而出的“不要”“不行”“不可以……”让孩子听惯了———天性爱模仿的孩子能不跟着学吗?所以,不愿孩子老是说“NO”,首先要从自身做起:平时说话、对孩子,尽量减少用“不要”、“不行”等否定性的字眼,孩子也会跟着少重复它们,那么我们也少听到这句“NO”的反叛性词语了。
但这不等于说,孩子总是要用“YES”(是的)作答,而是避免用“不”来对孩子直说,除避免直接冲突外,更可减少他们模仿的机会。那么,如何运用“肯定语”来表达否定意呢?以下,是避免用“NO”的几点技巧:
技巧1:直接说出理由
一个初进幼儿园的孩子,吃完午餐,想出去运动场玩乐。他指着外面说:“我想玩。”我如果说:“不可以!现在你要去睡觉,不能出去玩。”孩子除了知道老师不同意外,也学了一次“不”的用法。所以,回答应是:“吃完饭后,就要准备睡觉。我们下午才能出去玩。”从这个没有“不行”字眼的回答,孩子懂得了“我现在不可以出去玩”的意思。
技巧2:理解感受的表达
午饭时间到了,吉吉正玩在兴头上,她央求道:“再玩五分钟……”老师如果说:“不,现在就去!”这不仅让孩子失望,更让她感到否定词的“力量”,说不定回家后,很快会用这个“不”来对付父母。所以我顺着她的感觉说:“我也不想打断你,因为你玩得正高兴呢。但我们的午饭时间到了。”我牵起吉吉的手,把她带离现场。有人理解自己的感受时,抵抗情绪会因此降低。
技巧3:直接陈述问题
布朗喜欢出去散步。一天,他要求:“我要行街街。”当时,乌云密布,看样子快要下雨了。我如果说:“不能出去!待在幼儿园里玩吧。“孩子听到的首先是“NO”,他以后自然会模仿的。所以我只会说:“我也想带你出去玩,但你看天黑黑的,要下雨了。等明天天气好了再出去玩好了。”我摆出困难所在,让孩子意识到这时不能出去。
技巧4:同意口吻押后实行
莎拉个性好动,也特别喜欢吃甜食,两杯果汁喝完后,她要求道:“再要一杯。”老师知道,孩子吃甜食太多不好。如果老师说:“不,你喝太多了!”老师的话,让孩子经历一次直接被拒绝的体验。这时,老师应摇摇头,告诉她:“好的,但要等到下午吃点心时再喝吧。”孩子听到的是同意式的回应,只是要耐心地等到下午点心时间。
技巧5:给自己时间考虑
珀尔原在捏泥土一组玩,但他很快不喜欢这活动了,向我请求道:“我要玩水球。”我一时拿不定主意,便婉转地对孩子说:“你给我时间想想好吗?”这样既可避免直接冲突,又让孩子知道,老师正严肃地考虑他提出的问题呢。
当孩子对你提出要求时,要先停一停,思考清楚再回答;一旦作了决定,就清楚地说出你的决定,不要再改变主意。如果孩子还是缠着你,你采用“疏忽”态度,以沉默作答,让他知道你说过的话是不能再改变的。久而久之,孩子便会“见难而退”了。
孩子接受你的“NO”意,应该如何稳固其合作表现?
首先,马上称赞他的良好表现。列一个表,记录下来,一天下来,让孩子看看自己当天“可观”的成绩。然后,贴上“红星”贴纸,孩子看了会很高兴的,有时他表现得更好更顺从的话,给他一个惊喜,贴上两颗红星。另外,如果孩子在家里有如此良好记录,家长可以奖给他一个小礼品。
别忘了,这是避免直说“NO”,但同样达到“不”的效果———一个短短的“NO”字,与以上提的几种避免办法相比较,是显得简单得多了,家长都爱脱口而出,他们习惯这样做了。但是,那随之带来的负面效果,却能消耗大人多少的精力与体力啊。想想看,用哪一个办法,更划算呢?
关于儿童性心理的发展,有一项研究可为佐证。1974年,性教育专家芭翠夏巴沙洛柯琪前往瑞典,学习瑞典学校里实施的“强迫性”的性教育,试图了解这种对七八岁的孩子所实施的教育,是否比美国开放式的研讨方式更能正确传达性的知识。
她先请一群美国的二年级学生和一群同样年级的瑞典二年级学生描绘“婴儿从哪里来”和“他们怎样出生”的图画,然后请他们解说。
美国儿童多半从上帝的意志说起,说到吃某种类型的食物,甚至说到做梦。他们之中除了有一个孩子说“医生把妈妈割开,妈妈很痛苦”以外,没有一个孩子说到任何类型的男性角色。
瑞典的孩子则有明显的不同。15个儿童中的11个,描绘了因性交而发生的繁殖图;他们也理解避孕概念、分娩以及起源,而且在他们的图画中,父母和婴儿都在微笑呢!这项调查所透露的意思是:父母应尽可能“简单”、“诚实”和“清楚地”解答孩子的生殖疑惑。
安妮西班斯坦博士为了了解儿童的理解力,曾询问他们婴儿起源的概念。发现孩子往往能依照事实解说生产的事情,这可能使父母误解、困惑、甚至惊骇。如果你也担心孩子如此早熟,不妨改用“蛋”或“种子”的繁殖过程解释生产。蛋是大家熟悉的食物,种子是我们都知道——生长在土壤里的一株植物的起源,你应该可以说得很自在、很明白。
三或四岁的儿童对性的了解多半处于第一和第二阶段,其另一特征是:他们会热忱地爱上双亲中和他们自己性别相异的那一个,甚至对同性怀有嫉妒情绪。虽然他们不可能有成人的思想,但无疑地,他们已懂得“性”,能够表现温柔、挚爱和嫉妒——显示孩子所有的情绪都和成人的“性欲”有关联。
这个年龄的儿童多半好动(关于做人的“道德”原则,此时还没有发展),在床上时他们会企图靠近双亲,希望和父母一起沐浴,想看他们穿衣服,或者抚摸父母的生殖器。假如你碰到类似的情形,请不必对他大吼大叫,或眼露凶光,因为那只是好奇而已。只要你给他建立规章,孩子通常懂得分寸。
五到七岁之间,儿童对父母的态度可能会改变。他们放弃与母亲或父亲“结婚”的念头,决定与同性父母更亲密;此刻他们也开始认同——自己的男子气概或女子气质,而慢慢进入轻视异性的同性恋情。手淫在这个年纪是相当普遍的。若儿童公开抚摸自己的生殖器,那就是谈论它的适当时机了。此外,你还应向他保证那不是不正常的,并且解释那是人们私下才能做的事情。
大们经常说的一句“随便“,“随便”一词出自“客随主便”,在字典中对“随便”有几种解释:1.随其所宜;2.任意、不经心;3.任何、无论;4.简单,简便。
而“随便”一词出现得最多的会是在一些生活琐事上。在某聚会上,主人拿着菜单征寻你的味口时,你想到的就是客随主便,简简单单就好,往往都会说“随便”。而在家里有些时候,你也会经常说“随便”。随便多了后,你会遇到什么事时都“随便”,渐渐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没有了个性的自我。
时间一长,孩子也会跟着照样学样。当你问他早餐吃什么?他会告诉你“随便“?当你问他周末想去哪里玩,他也会告诉你:随便”?可你当真“随便”选个地方,他又不满意,你再问他,他回答你的依然是“随便”。没有谁会是谁肚里的蛔虫,又哪里知道你的那个“随便”到底是想要什么。
1.“随便”也给人一种没有主见的意思
其实一个总是“随便”的孩子他根本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他无从选择也懒得选择,而有时他选择了,爸爸妈妈也会持反对的态度,久之,他干脆就什么都“随便”了。试想一个“随便”到大的孩子,你能指望他有多大的创造力和爆发力?
我一个侄子,现在都大学生了,从小到大,你问他什么,他回答你的永远都是“随便”二个字。你要是问他有没有特别喜欢吃的菜,他会说,都吃。你再问他那到底给你做什么呢,他会说“随便”都行。你要是再问他:“是烧排骨还是沌汤”?他回答你的依然是“随便都可以”。
有一段时间,女儿在假期因为跟侄子呆了一段时间,有次我问她晚上是吃土豆片还是土豆丝,平时总会择其一的她竟回答我“随便”。我再问她第二天是去公园玩还是去书店,她也是回答我“随便”,天哪,这“随便”二字是可以随便传染人的。
2.“随便”的影响力有多大
一个从小在爸爸妈妈的随便教育中长大的孩子,时间一长,或多或少都会有一种选择性的障碍。究根到底,还是我们大人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犯了一些不该犯的错。在孩子小的时候,我们不妨多尊重孩子,在帮助他选择的同时也要尊重他的选择。
你不妨这样问孩子:“你是喜欢吃青菜还是豆腐?让孩子择其一;比如你再问他,你是要喝橙汁还是白开水还是牛奶?让他明白有哪些是他可以选择的。如果你直接问孩子,你喝什么,孩子肯定会告诉你“随便”,因为他不知道你都准备了些什么,也可能他会说些你刚好没有准备的东西,如果你不能做到,他会很失望,继而下次也就“随便”了。
一个在生活中总是“随便”的孩子,遇到问题会逃避去选择,不悲观也不积极,更不会主动去担当什么,遇到事情不赞成也不反对,行也可不行也可,而放弃对他来说更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
为了孩子的不“随便”,请爸爸妈妈们要学会给孩子出选择题,而不是让他盲目的思考,然后不负责任的随便。让他明白做事需要有要求和标准,做人亦如此。所以千万不要再随便对孩子说“随便”!你不“随便”,孩子自然也不会“随便”了!
相信《对孩子说不可以后的反思》一文能让您有很多收获!“幼儿教师教育网”是您了解教育孩子的方法,工作计划的必备网站,请您收藏yjs21.com。同时,编辑还为您精选准备了幼儿园孩子的游戏专题,希望您能喜欢!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